區塊鏈亂項
1. 為什麼區塊鏈投資絕不能只聽「演員的」
昨日,博鰲亞洲區塊鏈論壇引發廣泛關注,並非是技術研發、應用設計取得了重要成果,只是因為論壇上特型演員的表演為人詬病。
對投資者來說,盡管區塊鏈技術從長期來看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如果要對區塊鏈進行投資,還是要充分考慮相應的風險。
跟風投資的普通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所謂的投資項目,實際上不過是頂著「區塊鏈」名義的傳銷騙局,普通投資者如果貿然進入,很有可能最後不是被「割韭菜」就是掉入傳銷騙局。
說一千道一萬,區塊鏈投資絕不能只是聽「演員」的。
內容來源 新京報
2. 區塊鏈全民熱潮亂象是什麼
據報道,隨著區塊鏈從高冷晦澀的專業術語變身為全民熱議的「爆紅」風口,眾多嗅覺敏銳的商家,正在想方設法搶佔先機,以各種花式「蹭熱點」借機吸金。而在各方資源資本裹挾追捧的背後,恐是興奮與焦慮摻雜的糾結:搶占風口還是戳破泡沫?
這么火爆為哪般?據悉,「流量礦石寶盒」是一款入門級的「挖礦神器」,可以說是用共享經濟來挖礦。主要通過收集利用閑置寬頻資源,通過流量礦石的區塊鏈數字資產LLT來回報用戶,而數字資產LLT則可兌換購物卡,充值電費、話費、網費等,獲取一定的現實收益。
全民熱議的背後難掩各界對區塊鏈未來命運的糾結與擔憂。「一方面,大家意識到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前景可期,想搶占風口,但正因為是一個新事物,同時也有諸多不確定性,存在一定的泡沫風險。」業內人士坦言,在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的背景下,對於一些「跑步入局」的機構來說,如何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謹防「劣幣驅逐良幣」,值得進一步深思與關注。
3. 為什麼說區塊鏈不是一切經濟活動的「萬能葯」
近期,在各大輿論媒體高頻出現的、最吸人眼球的當屬區塊鏈。
三則,區塊鏈數據完全公開透明,如果未來反匿名身份甄別技術得以發展,通過密碼破解看到某個用戶的信息,部分重點目標的定位和識別也有可能,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造成威脅。
四則,目前監管方面仍在路上,去中心化就意味著主體不明確也給監管帶來了不小難度;尤其區塊鏈技術下的監管者將面臨「天量」的數據,對信息的透明度進行規范,很難做到精準監管。此外,監管法制空缺和滯後,使區塊鏈運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護,增大了市場風險。
顯然,區塊鏈技術並非確保金融業及其他經濟活動絕對安全的「保險箱」,也不是能服務於一切經濟活動的「萬能葯」。無論是涉足區塊鏈技術研發及運用的企業,還是參與區塊鏈方面產業項目投資的廣大投資者,都應保持謹慎、理性的態度。
4. 部分區塊鏈公眾號被封,區塊鏈媒體大限將至了嗎
部分區塊鏈公眾號因為涉嫌發布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被永久封停了!這並不能代表區塊鏈媒體的大限已至,但說明了官方開始動真格地治理的區塊鏈市場了!現在的以區塊鏈為依託的幣圈實在是亂象叢生,群魔亂舞,實在是該有上級部門出頭治理了!
但是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可是傾其所有,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投入,有的還找人借錢,甚至賣掉了房子,如果最後真的血本無歸,真是擔心這些老人該何去何從!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5. 為什麼說區塊鏈崗位招人全靠忽悠
然而,這些無辜的員工,機會又在哪裡呢?說白了,部分區塊鏈創業者,一心想著「空手套白狼」,通過「忽悠」的方式,層層剝削。利用不對稱的行業信息,使得區塊鏈、數字貨幣等項目被過度包裝,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這部分區塊鏈創業者與生俱來的「劣根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行業呈「病態」的發展趨勢。
某些區塊鏈創業者高呼要擁抱時代、擁抱變化、擁抱未來,強調著去中心化「公平」的魅力。但現實中卻為一己私利,傷害了求職者等相關群體的利益,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而信息的不對稱,並不是永存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等都是值得關注的領域,但卻不是可以一直讓部分創業者當作無限揮霍的資本。而對於想要加入其中的求職者,還是要擦亮眼睛,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大跌眼鏡」。
6. 區塊鏈亂象重生,桃子通證還能長期穩定發展嗎
我覺得桃子通證的發展還是很可觀的,桃子通證本身的運營平台和運營理念都符合當前市場的發展,並且平台維持穩定運行,感覺還是很可靠的。
7. 火爆的區塊鏈培訓班究竟是哪些人在教
報名交100元預存費用,完成全部課程可以返還;
線下面授輔導課,4天串講,每人7800元;
3天2夜,每人88888元;
......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也許真正能回答上這個問題的人寥寥無幾。正是由於「區塊鏈」天生自帶神秘感,使得許多人為了獲得知識而迫切地付費想乘上這班通往「未來」的列車。
因此,五花八門的區塊鏈培訓也十分火爆,「掃碼進群聽課」等各類信息充斥著朋友圈,難辨優劣。其培訓費用更是參差不齊:100元、300元、7000元甚至近10萬元......
區塊鏈培訓太火爆
我經常在交友資料上編造身份,進口燈飾批發商、城市景觀設計師、精品煙酒店老闆、農業貸款業務員。現在,我終於成了區塊鏈培訓班專家。
▲圖片來源:某招聘網站截圖
並且,據報道,近日北京一則區塊鏈招聘廣告刷爆朋友圈,要求應聘者對區塊鏈技術和密碼學有深入研究,給出的年薪不低於500萬元人民幣,並且上不封頂。
「這確實是區塊鏈人才招聘現狀。但就算這樣也挖不到人,因為符合條件的人難找。」獵聘平台「獵頭」呂生表示。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沫飛表示:「從開發經驗上來說,國內區塊鏈產業的興起集中於最近兩三年,人才市場上具有長期區塊鏈開發工作經驗的人少之又少。」他認為,過高的薪水難免會吸引一些投機分子,但薪水的提高並沒有帶來應聘門檻的提高,甚至部分招聘人員對區塊鏈技術也只是一知半解,這對於區塊鏈人才的招聘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獵聘網首席數據官單藝看來,區塊鏈的核心是一種基於互聯網分布式信任系統的社會關系和商業模式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以去中心化為典型特徵。「區塊鏈的未來發展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存在明顯的泡沫,很多區塊鏈項目不靠譜。」他說。
8. 區塊鏈傳銷幣多久崩盤
區塊鏈傳銷幣到資金鏈斷裂的那一天就崩盤。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就像分布式資料庫賬本。隨著「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價格大幅飆升,普通投資者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投資興趣也愈發旺盛。
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稱,利用區塊鏈概念搞的傳銷平台已超過3000家。記者盤點近期發生的案件發現,「區塊鏈+詐騙」主要有三大「套路」。
(8)區塊鏈亂項擴展閱讀
隨著比特幣的大幅漲跌和「區塊鏈」概念的爆火,許多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詐騙也頻頻出現。
老套路」穿上區塊鏈的「新馬甲」,立刻化身「中國大媽」們追求「財務自由」的又一個「新捷徑」和一個個價值上億的「大坑」。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建立聯合監管和聯動打擊機制,提升風險隱患排查能力,對「區塊鏈」過度炒作亂象進行及時降溫。
9. 區塊鏈加持,SILT讓黑導游再也無法宰客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節假日或工作之餘和家人一起外出旅遊也成為了人們的消費剛需之一。旅遊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加上其所涉及的地域廣闊,難以形成良好的監管,這也導致了行業出現了一些問題。旅遊景點缺乏有效管理,環境太差;服務人員素質不高;導游強逼遊客購物;酒店住宿監控門等現象也屢屢發生,這不僅對行業信譽是一種損害,更是對消費者信任的損害。
2018年春節期間,一度被鬧得沸沸揚揚的東北雪鄉時間相信大家都聽過。事情起因是一篇名為《雪鄉的雪再白也掩蓋不掉純黑的人心!別再去雪鄉了!》的文章,文中遊客稱,自己與家人2017年12月9日在雪鄉趙家大院預定一間三人火炕房,計劃27日入住,支付兩晚費用552元。但當他們到達趙家大院時,店家卻告知該三人火炕房只能住一晚,第二晚安排他們到很多人一起睡的大通鋪,遊客覺得不劃算想要退款,卻被告知無法退款。且當地物價消費極其高,一桶泡麵60、小炒肉288,宰客之心昭然若揭。
讓人寒心的是,類似於東北雪鄉這樣的宰客事件並非個例。在雲南、泰國、菲律賓等地先後也都曾曝出類似問題,一方面反映出某些旅遊行業從業人員服務素質低下,另一方面也是整個行業的監管不夠全面導致亂象頻發。Singletab(簡稱SILT)深度結合旅遊行業當前的痛點問題與區塊鏈技術特性的契合點,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旅遊行業,解決當前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
SILT將區塊鏈引入旅遊業究竟能帶來哪些改觀呢?區塊鏈技術最鮮明特點之一便是去中心化,若將去中心化應用在旅遊業中,可以減去來自第三方代理機構的干擾,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與旅遊成本,讓旅遊出行的交易變得更加透明,更顯平民化。並且其公開透明、無法篡改的特性能夠為解決旅遊中出現的各類交易糾紛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讓遊客敢消費、願意消費。
伴隨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相信在區塊鏈加持之下,SILT所構建的新旅遊生態將幫助遊客真正避免當前旅遊行業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