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國家硬科技

區塊鏈國家硬科技

發布時間: 2023-01-13 03:24:09

⑴ 利用區塊鏈等現代信息科技如何提高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水平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受到國家層面多項政策鼓勵,是我國服務實體經濟、扶持中小企業的重要抓手。2019年7月6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2020年9月,央行、商務部、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要求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應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提高供應鏈融資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提高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效率,成為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單獨提及「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意味著發展供應鏈金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強調在服務模式上,要在依託貿易真實性的基礎上發揮核心企業的信用傳導作用;在技術應用上,鼓勵發揮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作用,對產業鏈條上的物權、債權等信息流進行監控,以解決業務信用風險的管控難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超16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15.1%;產成品存貨達4.6萬億元,增長7.5%。全國范圍內應收賬款余額持續增加,占流動性資產的比重也持續上升,企業營運資金周轉放緩、融資壓力大、應收賬款流動性風險高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緩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和經濟的良好運行。解決實體企業營運資金壓力,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迫在眉睫。「曰問易,決疑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本質上還是要先解決產業鏈上的銀企互信問題,真正實現金融服務與企業經營的信息有依據、可驗證、對得上。回歸區塊鏈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數據加密、多方驗證、塊鏈式存儲等技術來解決產業鏈中買賣雙方的資產與貿易信息真實性驗證難、信用評估成本高等難題;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優化普惠金融生態圈的生產關系,加快提升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能力。
根據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2020)》,供應鏈金融是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以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以核心企業為依託,以真實貿易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觀察目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情況,我們發現其大規模實質推進依然面臨著諸多困擾。
信用多級傳導受阻。受制於企業信譽和傳統金融風控要求,大多數金融機構和核心企業自建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主要還是圍繞核心企業的一級上下游,而真正能面向二級、三級直至N級的上下游企業,並能以核心企業的真實貿易鏈路為信用背書,開展融資業務的少之又少。在現有業務操作下,經常會面臨核心企業或者關鍵企業不主動、不願意配合確權的情況。究其原因,核心企業和N級企業之間往往不存在直接的貿易關系,處於強勢地位的核心企業沒有意願配合;且存在確權頻度高、線下操作煩瑣、擔心商業機密泄露等問題。因而產業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無法藉助核心企業信用和貿易流信息來解決自身的融資難題,核心企業信用「澆灌」也僅到一級上下游企業。區塊鏈具有的分布式賬本、透明可追溯、智能合約自動化執行等特性,成為解決信用拆解、實現信用多級傳導的技術應用的探索方向。
貿易真實性難以證實。供應鏈金融是以真實的貿易往來為依託開展融資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由於缺乏有效的驗證手段和多維度的風控數據來源,導致金融機構難以知曉交易信息的真實性,而人工核驗成本居高不下,造成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信任鴻溝。近年來,企業間串謀、勾兌虛假貿易的騙貸新聞事件也時有發生。因此,解決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成為供應鏈金融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區塊鏈的多方維護同一賬本、自帶時間戳和不可篡改的特性,開始被業內人士嘗試用來構築多維可信數據源,保證交易信息的可驗證。
產業鏈多方信息相互割裂、無法共享。供應鏈金融涉及的環節、企業類型、參與主體等較為復雜多元,供應鏈各參與方的信息數據孤島沒有有效打通,面臨資金流、信息流、商流、貨流難以匹配等問題,未能形成整體產業鏈的協同合作效應,阻礙了供應鏈金融的開展,使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疾難以根治。
針對上述供應鏈金融開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國首次在中央政府層面提出了「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需加快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將業務開展線上化、數字化,藉助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解決貿易確權、交易真實性等問題,幫助金融機構控制交易風險,構建數字化信任機制。其關鍵在於實現供應鏈金融活動中的信息數據可信、透明、相互核驗和可追溯。
區塊鏈技術已被確定為國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國家工信部2019年將其定位為新基礎設施,已開始大規模服務於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落地項目中的佔比達到29%,是同期應用落地項目中佔比最高的,涵蓋了電子憑證、支付清算、保險理賠、徵信、借貸融資等業務場景。根據《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20)》,預計到2022年,我國區塊鏈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相關衍生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元。從技術本身來看,根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白皮書(2020)》,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組合成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分布、一致地存儲於各參與方,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是點對點網路、數據加密、分布式數據存儲、共識機制等一系列技術的融合,具備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高安全性的特徵。作為新型前沿技術,區塊鏈天然適用於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有極大的稟賦推動供應鏈金融走向產業應用縱深。
面對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所面臨的困擾,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對業務開展模式的改變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基礎債權進行確權。由於供應鏈金融融資服務的邏輯是將基於供應鏈而形成的債務債權作為一項金融資產進行對外轉讓進而實現融資,因此需要對基礎債權進行確權,即確認這一基礎債權已經真實產生和確認可能影響基礎債權有效行使的不利因素已被排除。面對核心企業不願配合確權的現實問題,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將債權改造為可自由拆分、可轉讓支付、可融資的區塊鏈數字憑證,可實現應收賬款交易在多級企業間的流通。在保證貿易真實性的情況下,該模式相當於進行了前置確權,金融機構根據區塊鏈數字憑證可以在線上一步操作直接放款,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放款模式。
實現信用的多級傳導。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信用,只有信用的多級傳導才能有效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區別於傳統供應鏈金融方式下核心企業的信用只能傳導至一級企業,利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在平台生成可流轉數字憑證,將貿易產生的債務債權這一底層資產通過區塊鏈生成唯一的數字憑證。其帶有時間戳的塊鏈式結構能保證數字憑證不可篡改,且具有極強的可驗證和可追溯性,可流轉、可拆分,將企業信用變成了工具。數字憑證經過多次拆分流轉,能清晰保留核心企業信用,從而使核心企業信用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傳遞,直至產業鏈末端。例如,一級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簽發的憑證進行簽收之後,可根據真實貿易背景,將其作為支付手段流轉給上一級供應商,解決了核心企業信用不能向多級供應商傳遞的問題。
確保貿易的真實性。通過對供應鏈相關貿易相關的基礎材料——合同、發票、單證、資金等信息進行完整記錄上鏈,可及時共享各類數據。利用區塊鏈的實名認證、交叉驗證身份准入、鑒證等,可保障數據來源可信;多級加密、簽名驗證等技術特性,可保證數據安全。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交叉驗證的手段實現對貿易數據真實性的驗證,可以有效降低減少線下真偽的校驗和風控成本,構建全新的信任機制和高效協同機制,有效支撐供應鏈金融服務覆蓋供應鏈上的多級企業,尤其是處於末端的中小微企業。
隨著技術的普及,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探索方興未艾。例如:浙商銀行於2017年與趣鏈科技合作推出應收賬款鏈平台,平台採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可辦理應收賬款的簽發、承兌、保兌、支付、轉讓、質押、兌付等業務,將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盤活了原本流動性較差的應收賬款資產;天津自貿試驗區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可信倉單,集倉單質押、處置、交易、風控鎖價於一體的全國首創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
作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區塊鏈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構建區塊鏈的初心是賦能產融發展,通過發揮區塊鏈構建數字信任的作用,構建新型組織關系,打造產業鏈金融創新服務範式,積極推動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發展,助力打造開放、共享、綠色、高效、可信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真正解決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的多方實際痛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作者系趣鏈科技CEO

⑵ 什麼是區塊鏈概念區塊鏈究竟是什麼三分鍾讀懂!

2019年10月25日,新聞聯播傳遞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國家要大力發展 區塊鏈 。之後,區塊鏈簡直就是網紅,大街小巷都飄盪著「區塊鏈「的身影。實際上,很多科技企業早已在區塊鏈技術上布局。

盡管說區塊鏈很火,但是很多人對於區塊鏈並不是很了解。

區塊鏈是什麼呢?

我們先看一下度娘是怎麼解釋的。網路顯示: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為什麼會被叫做區塊鏈呢?

區塊鏈是由一個個的區塊鏈接而成,而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各區塊節點的交流信息,區塊很像資料庫的記錄,每次寫入數據,就是創建一個區塊。而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區塊鏈的特點有哪些呢?

區塊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去中心化:在區塊鏈的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這里沒有中心管制。去中心化很好的建立了彼此之前的信任聯系,盡管沒有一個中央管理機構,但是人們之間可以相互協作相互信任。這主要應用了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

2、開放性: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的人是開放的,除了一些加密的信息不被開放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在這里查到數據。

3、獨立性: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區塊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因為區塊鏈系統中大家手裡都是一樣的賬本,如果有人想篡改的話,那麼只有在控制了超過51%的記賬節點,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然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主要是源於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共識機制,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

5、匿名性:很多人覺得區塊鏈這么開放,這么透明,是不是我們就沒有隱私了?其實不是,雖然說在區塊鏈中的交易信息是公開透明的,但是賬戶的身份信息是被進行加密的,只有得到了授權,才能訪問。

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區塊鏈。

家裡一共三口人,爸爸媽媽和哥哥弟弟。去年的時候,家裡的賬本是由爸爸來負責的,家裡所有的進賬以及支出都是爸爸一個人在負責。

然而雙十一那天,一向節儉的媽媽想在某寶上給自己買一件漂亮的衣衣,一查賬本,發現不對勁兒。按理說除了存銀行和 理財 的一些錢,家裡的日常消費的的錢的去向都在這個賬本上,但是怎麼看怎麼都不對。有的消費明明沒有,卻被記錄在內。

後來,爸爸主動招供,說是自己忍不住買了一包煙。

後來媽媽改了策略,全家人都記賬,每個月的消費支出大家都記在自己的賬本上。每當家裡產生了一筆交易或者消費的時候,媽媽都會喊一聲,記賬啦,大家就都把交易記載自己的賬本上。這就是去中心化記賬模式,人人都是中心,人人手裡都有賬本。

而之前的爸爸記賬模式就是中心化記賬,如果爸爸一個人想做手腳,很難有人看得出來,而去中心化記賬模式很好的解決了中心化記賬的弊端,如果爸爸想篡改賬本的話,非常難。

比如說,爸爸如果想從賬本里拿點兒錢再偷偷買煙的話,錢的數量是有限的,而想拿錢就得改改賬本,但是光篡改自己的賬本是不行的,他得把包含他在內的三個人的賬本都改掉。而這無疑是比登天還難。

所以,很多次爸爸動了抽煙的念頭之後,但是無奈現狀如此,只得放棄這個念頭。

區塊鏈和 比特幣 是不是一回事兒呢?

實際上,區塊鏈和比特幣並不是一回事兒,它只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的數字貨幣而已。

2008年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幾年,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而區塊鏈首先被應用於比特幣。

區塊鏈的緣起是解決信任問題,而且,區塊鏈最成功的一個應用是數字貨幣。比特幣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區塊鏈最成功的一個應用。

區塊鏈的應用有哪些?

區塊鏈的應用其實很廣泛,除了數字貨幣,比特幣未來的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區塊鏈技術目前已在不同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商品溯源、版權保護與交易、支付清算、物聯網、數字營銷、醫療等,推動不同行業快速進入「區塊鏈+」時代。

1、支付清算:區塊鏈可摒棄中轉銀行的角色,實現點到點支付,減少中轉費用,加速資金利用率。

2、商品追溯:比如我們在某寶上買一件衣服,我們可以看到這件衣服的前世今生。

3、證券交易:傳統的證券交易需要經過四大機構協調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區塊鏈技術可獨立地完成一條龍式服務。

4、供應鏈: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供應鏈系統,系統內部同步信息、可做到對各個環節把控,更好的完成分工協作,便於事後追責。

5、知識產權:版權上鏈,我們的攝影作品、音樂作品、文學作品等都會成為我們的信息,信息所有權將得以確認,成為我們的財產。

⑶ 我國的區塊鏈新型基礎設施有哪些

有星火·鏈網。星火·鏈網是在工信部的領導與專項支持下,由中國信通院牽頭、聯合北航、北郵、中國聯通等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建設的國家區塊鏈新型融合基礎設施。像趣鏈科技這樣的區塊鏈獨角獸企業也是其骨幹節點技術供應商。滿意請給大大的贊。

⑷ 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鍾宏:區塊鏈技術為傳媒行業注入新活力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的 科技 革命、產業變革和數字化革命,區塊鏈作為互聯網的顛覆 科技 ,正成為這一輪 科技 革命產業變革的重要技術。以區塊鏈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加速推動全球經濟的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並帶動包括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突破。

「特別是在教育、法律、政府服務、 健康 醫療、精準脫貧等相關的業務場景,區塊鏈有非常重要的創新作用,正在成為未來 社會 重要的生產工具,以及數字化時代全球數字文明和數據秩序的新型基礎設施。」鍾宏進一步舉例稱。

而清華大學作為區塊鏈技術最早的一批研究的高校,清華x-lab三年前就在推動區塊鏈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2018年由清華經管學院牽頭全國百所高校共同打造基於區塊鏈上的沒有圍牆的大學,讓我們的教師、學生、專業知識能夠基於區塊鏈和新互聯網平台打造一個知識共享的全面的平台。緊接著在去年2019年4月清華x-lab與國研智庫共同合作成立了數權經濟實驗室,專注於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研究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數字經濟的發展模式。」鍾宏稱。

在今年4月30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區塊鏈創新行動計劃》,在這個行動計劃當中,明確提出在2025年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區塊鏈的創新基地,培育匯聚一批區塊鏈技術的攻關團隊,推動高校成為我國區塊鏈技術創新的重要陣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清華x-lab和清華大學技術創新中心堅持 科技 創新為中心,融合推動「區塊鏈+產業中心」。

而在9月19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等發起,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等提供學術支持,火鏈研究院等共建的傳媒區塊鏈產業智庫正式成立,「我們不僅推動技術的研究,還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傳媒行業相結合的國家智庫,帶動傳媒產業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鍾宏表示。

⑸ 2021年了,未來我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怎麼樣

國內的區塊鏈技術,已經從幾年前提出概念,到現在現在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實際的商業場景中,比如我們吃的大米,包裝上的二維碼
追溯就是應用的區塊鏈技術。像上海旺鏈科技這種公司,入局較早,如今的發展也很好。

⑹ 硬科技:物聯網、區塊鏈與數位貨幣 長達4年的國際標准之爭底定

各位在網路打滾多年的科科,或多或少,都可以親身感受到「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歷史輪回。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排山倒海的業者、分析師和媒體,拚命炒作看似虛無飄渺,但絕對掛保證和商業投機緊緊掛勾的話題,別的不說,像本世紀初的網格運算、刀鋒伺服器、雲端運算、物聯網、機械學習、霧運算、邊緣運算、直到最近因眾人瘋狂炒作數位貨幣而火紅的區塊鏈等等想必各位絕不陌生的關鍵字,莫名其妙的占據了大量媒體版面之後,不知不覺中,就被更聳動的技術行銷名詞淹沒,「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僅在Google等搜尋引擎,遺留供後人憑吊的歷史陳跡。

說穿了,萬變不離其宗,近代資訊科學的發展軌跡,受限於單一運算容器終究有其極限,總脫離不了支撐巨量服務的分散式運算,諸多琳琅滿目的技術行銷名詞,事後回顧,僅為瞎子摸象的一隅,被人類的痴愚貪念,蓄意包裝後的加工化合物。

「物聯網(IoT)」和「區塊鏈(Blockchain)」就此在歷史的舞台上站穩的腳跟,幾乎無人敢否認,「萬物互聯」與「去中心化」將構成「NewInter」的基礎,只是礙於諸多因素,這2種技術的應用等級,遲遲沒有達到世人最初的期待。但當這兩者合而為一,那就將開辟另一個嶄新的應用領域,足以改變人類的生活與未來。

物聯網喊了這么多年,大規模推廣卻看似原地踏步

物聯網熱潮並非短短幾年的事情,然而始終未普遍見於你我身邊。這因素很復雜,同時兼具「技術門檻」和「商業模式」的層面,讓我們遲遲看不到科幻小說般描述的物聯網世界。

技術門檻是什麼?

物聯網不外乎布署大量智慧化的終端裝置,但這些終端收集到的資料,最終還要為人類服務,這就引發了人和設備之間的互信疑慮:人類要如何信賴設備,設備要如何取信人類,設備和設備之間如何彼此確認資料是正確、而且不會被竄改。

物聯網的資料傳遞與交換,一出亂子,可是會搞出很多人命的,相信不會有人希望自己家中的物聯網裝置被駭客入侵亂搞而且「被自殺」,例如晚上睡覺窗戶全關所有家電浴室瓦斯爐熱水器都開到最大活活搞死你的荒謬場面。

為何需要商業模式?

接著,通過物聯網取得數據之後,例如我家現在的溫度是多少,農地裡面的農作物現在生長狀況如何,從資料採集、資料分發、資料轉化為有意義的資訊,一路到多個主體之間分享資料,就涉及了「所有權」、「使用權」、「價值的分配」,衍生出一系列「信用」和「價值」的議題。

收集到一大堆資料是一回事,你要如何讓這些資料產生相對應的價值,並有信用基礎、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去推動其運行,那又是另一回事。難道這幾年下來,做好放在那邊卻長期乏人問津的「IoT平台」還不夠多嗎?

當今數位貨幣的荒謬之處

很幸運地區塊鏈就是踢開這2塊擋在路上石頭的最佳解答,確保資料的可信度與安全性,並賦予資料價值,將其轉變為可計價的數位代幣(Token),讓物聯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產出的巨大資料,成為此代幣的信用基礎,而不是僅浪費地球資源虛耗龐大的「挖礦」電力,而且除了數位貨幣之間的兌換,還沒有可以交易的「商品」可買,完全違背了貨幣本質「降低交易成本」的初衷,這真是數位貨幣最大的荒謬。

很多技術宅往往對「商業」嗤之以鼻,抱持不屑一顧的輕蔑態度,但請動腦想想,今天像日本動漫畫產業與同人商品如此風行全球,背後支撐其發展的,絕對不是關在家裡的御宅族,而是推波助瀾的「商業化」,天底下所有產業的興盛,也同樣有跡可循,要理解這么簡單的道理,真的一點也不難。

區塊鏈技術的4個發展階段

現在談到區塊鏈,大多數人只會想到比特幣和乙太幣,但區塊鏈並沒那麼簡單,雖眾說紛紜,大致上可定義為以下4個發展階段。

區塊鏈1.0:對北極熊不太友善的比特幣。區塊鏈2.0:乙太坊的智慧合約。區塊鏈3.0:實現煉和煉之間的融合與互通,進而進行跨煉合約。區塊鏈4.0:打造物聯網區塊鏈,數位資產來自實體世界的數據,區塊鏈建立物聯網底層的互信,填補資訊使用的信任機制。一方面建立物聯網生態,另一方面建立商業模式和經濟型態。創造可信任的物聯網區塊鏈生態體系。

成功的產品絕非只靠技術就能躍進

融合區塊鏈之後,物聯網的發展就從此一帆風順?當然不是,世上任何推廣成功的產品與應用,從來就不是單單仰賴「技術」即可功德圓滿。

假使三十年前沒有OSI七層模型,網際網路的演進,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缺乏「框架(Framework)」,也就是所謂的國際技術標准,大家都在「多樣少量」,沒有經濟規模,再多的新創公司都會壯烈犧牲。畢竟物聯網覆蓋了整個世界的資訊交換需求,如果沒有一個聯盟或生態體系,大家都在單打獨斗,無法集中資源,確實的落實應用,只會讓深奧幽玄的技術,停滯於天馬行空的想像。

少了框架,就像少了設計圖的房子,空有磚塊和水泥,你還是無法萬丈高樓平地起的蓋起一棟穩固的高樓。

國際間長達4年的規格之爭

歷經長達4年多的規格戰爭,2017年底由中國推動、德國與瑞典協助的ISO/IEC30141「IoT參考架構」(IoTReferenceArchitecture),通過了國際標准草案投票(DIS),也正式將中國的「六域模型(six-domainml)」國家標准GB/T33474-2016,拱上了物聯網區塊鏈的浪頭。而六域模型就扮演著類似三十年前OSI七層架構的角色,對物聯網未來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這種「國際標准」究竟如何成形,美國日本韓國如何拚命阻擋中國的提案,背後暗藏了多少大國私下角力與權力斗爭的「國際戰爭」,很可怕,不要問。

那已經有相對應的實作?

2017年五月啟動專案、十月通過中國國家工信部區塊鏈技術測試的「SDChain(Six-DomainChain)」是ISO/IEC30141全球第一個實作,基金會設置於新加坡,其數位代幣SDA(Six-DomainAsset)在2018年1月8日開放交易。

ISO/IEC30141定義的「六域模型」和SDChain打造的「六域煉」,前者是物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的方法論,後者提供更強固的去中心化公有煉底層,並建立實際的應用與社群。

至於SDChain項目發起人與ISO/IEC30141規格制定主編輯那「神奇的巧合」,請自行跪求Google大神,在此不便撰述。

物聯網的共識演演算法,真的非得要區塊鏈不可嗎?

這是一個高度爭議性的話題,尤其當「無區塊分散帳本」的IOTA受到眾人關注後,區塊鏈與DAG(DirectedAcyclicGraph,有向無環圖)之間的優劣,一直不斷的被眾人關注並評論著。

從帳面上來看,相較於區塊鏈,DAG不受制於區塊體積與工作量證明(POW),免交易費,較能節省頻寬與耗電,理論上有更強的規模延展性,但也有雙重支付確認與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共識」等疑慮,而被取消的交易費,在實務領域也被視為提升區塊煉安全性的重要環節,因此這些特性可能限制其應用范圍。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如果學術上已存在爭論,那實際應用上問題只會更多,這些都有待時間證明。

此外,受到炒幣歪風的不良影響,這年頭的輿論已經被扭曲成「誰看起來比較炙手可熱,誰的數位貨幣價格比較高,哪種技術就一定比較先進」,但重點是生態,而不是貨幣,應由應用場景決定共識演算法,能不能「挖礦」就更不值一哂,這對人類一點貢獻也沒有。

物聯網正處於迎接黎明前的黑暗

從物聯網概念被提出,一路到區塊鏈因比特幣而爆紅,區塊鏈逐步展現了可解決物聯網宿疾的潛力,直到國際標准問世,提供可遵循的總體架構框架,足以幫助各行各業真正釐清物聯網是什麼,就這樣,足足耗費了近二十年的光陰。

看的更遠,從三十年前的OSI模型,直到今天的六域模型,這三十年過程是「溝通自動化」轉型到「執行自動化」的時代,人和物、物和物之間將會自動溝通,互通有無。我們可預期的「一萬億」聯網設備,如何管理?如何改善生活?如何創造財富?這才是當代最大的挑戰。

此時此刻踏入物聯網產業,並有能力提供完美解答的企業,將有機會成為未來的科技巨頭。各位科科也許將有幸躬逢其盛,親眼見證到物聯網改變你我的生活,以及新科技霸權的誕生,在踏出黑暗、准備迎接黎明的當下,值得拭目以待。

⑺ 如何看待國家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

1)首先,明確了區塊鏈的技術價值和定位,就像我最開始說的,給區塊鏈的定位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2)要把區塊鏈和互聯網、人工智慧作為同一高度的技術,區塊鏈要正式進入我們一個硬科技發展的范疇。
3)指明了我們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方向,包括這次講話中講到區塊鏈的技術已經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等多個領域,在應用方面,應用過程中肯定不免產生一些監管或者是法律問題,這方面的講話中是怎麼指示的呢?他提到要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的管理中,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的發展。
4)在應用和發展比較重要的點,提到區塊鏈脫虛向實、賦能實體、改善民生、取得產業優勢,更好服務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其實通過對區塊鏈技術的學習,從一個側面或者是釋放的信號表示對區塊鏈的創新和領跑的態度,希望在區塊鏈這塊發展我們能夠首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要在國際競爭激烈的今天處於領跑者的地位。
5)就是提升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市場信心,尤其是對整個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有很大的市場信心的提升,勢必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會吸引更多的,包括資本市場和比如說更多的人才、研究應用都會進入這個領域。更多的資本、更多的人力、更多其他社會相關方麵包括在法治、立法方面,多方面的關注,才會正向來更好的促進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落地這是我對區塊鏈技術學習的四點觀點或者是總結。
如果大家關注區塊鏈比較久的話,其實從國家層面,包括從「十三五」規劃,其中已經把區塊鏈技術寫入到「十三五」規劃,作為跟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作為一項並列技術去發展的,包括從2018年下半年出台了,網信辦出台對區塊鏈應用服務的備案,從各個方面其實都是對整個區塊鏈的發展都做一個正向的指導或者是保護的作用。
當然,談到區塊鏈可能大家以往的認識裡面可能也會說,區塊鏈是不是都會想到一些炒幣之類的,數字貨幣這一塊其實只是區塊鏈領域比較窄的領域,我們現在包括從現代社會的主流或者是國家層面的支持,更多支持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實體行業,賦能實體產業經濟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⑻ 怎麼加快推動區塊鏈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研發攻關

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要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要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信息、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保障生產要素在區域內有序高效流動。要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⑼ 區塊鏈帶來了哪些顛覆,為什麼能夠成為國家戰略

區塊鏈的顛覆性特徵在於以下四個方面:一、透明性。區塊鏈系統的數據記錄對全網節點是透明的,數據記錄的更新操作對全網節點也是透明的,這是區塊鏈系統值得信任的基礎。由於區塊鏈系統使用開源的程序、開放的規則和高參與度,區塊鏈數據記錄和運行規則可以被全網節點審查、追溯,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二、開放性。區塊鏈系統是開放的,除了數據直接相關各方的私有信總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具有特殊許可權要求的區塊鏈系統除外)。任何人或參與節點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記錄或者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三、信息不可篡改。區塊鏈系統的信息一旦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後,就會得到永久存儲,無法更改(具備特殊更改需求的私有區塊鏈等系統除外)。除非能夠同時控制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四、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基本的特徵,意味著區塊鏈不再依賴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了數據的分布式記錄、存儲和更新。在傳統的中心化網路中,對一個中心節點實行攻擊即可破壞整個系統,而在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中,攻擊單個節點無法控制或破壞整個網路掌握網內超過5%的節點只是獲得控制權的開始而已。2019年是區塊鏈技術商業應用的元年,而政策利好的刺激將讓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更加穩健。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逐漸滲透到數字金融、互聯網等眾多領域,大家對區塊鏈的價值認識更加清晰。
區塊鏈已經形成了全球競爭的態勢,各國都在搶占發展先機,中國更不能落後;因此,區塊鏈成為國家戰略亦無可厚非。

熱點內容
2017年國家禁止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06 23:31:42 瀏覽:293
trx幣官網ios下載 發布:2025-05-06 23:16:52 瀏覽:149
月子中心去武漢哪個 發布:2025-05-06 23:16:08 瀏覽:652
去珠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網站 發布:2025-05-06 23:08:55 瀏覽:429
從換乘中心去屯溪機場 發布:2025-05-06 23:00:25 瀏覽:57
500元比特幣 發布:2025-05-06 22:58:55 瀏覽:992
doge幣價格分析 發布:2025-05-06 22:42:09 瀏覽:961
中石油四川培訓中心去錦里 發布:2025-05-06 22:27:01 瀏覽:720
幣圈中心化錢包 發布:2025-05-06 22:26:33 瀏覽:572
區塊鏈會議視頻 發布:2025-05-06 22:24:27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