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協會被叫停
Ⅰ RMC區塊鏈到底是不是騙局
2017年向2018年過渡的寒冬,區塊鏈的熱風吹起,大洋彼岸的資本市場區塊鏈概念股掀起漲停潮。被區塊鏈吹熱的還有國內的市場,股價跌出人們視線的人人網,在宣布進軍區塊鏈後股價暴漲80%。各大媒體也爭相熱捧區塊鏈,霸屏一年的人工智慧竟然失寵了。監管層對此密切關注,時時警惕。另一方面,反對者認為這是一場龐氏騙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點名批評迅雷後,區塊鏈概念股全線重挫。似乎,都在等待看一場好戲。
王巍是區塊鏈領域較早的入局者,但是開啟他認識區塊鏈大門的卻是一批年輕人。當七部委聯合叫停ICO之後,王巍卻看到了未來的趨勢。2015年,兩年前王巍就成立了中國區塊鏈的研究中心。那個時候您為什麼那麼自信的支持區塊鏈技術和它的未來?
王巍: 因為我看到了(區塊鏈)。4年前,有人請我寫書,叫《比特幣》。我看到了之後很受啟發,就跟很多年輕人談,這批人特別有創造性,生機勃勃,有激情,他們有很多私下活動,我就想為什麼不搞一個小的協會組織,大家互相激勵呢?後來在北京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我們從區塊鏈這樣一種技術層面,沒有關注幣種層面,在北京先成立了兩百多人的團隊,然後到杭州開一千五百人的大會,現在在上海已經有三個(研究)中心 了,我們還支援了全球的協會。
王巍認為,年輕一代是在互聯網中長大的,金融的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上一輩能做的事情就是替歷史做點重新的解釋,只有更好的讀懂歷史,才能更好的預見未來。
貨幣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手段,它背後有很多復雜的力量在博弈,數字貨幣會成為未來金融的主要產品嗎?
王巍: 現在世界上,數字貨幣正在逐漸走上主導地位。只是各國(數字貨幣)都有不同的標准,現在正在融合標准。對我來說,五年之內就不需要(現實)貨幣了,因為年輕人都不用了,用(現實)貨幣的都是老頭老太太。
未來的金融是誰主導的天下?
王巍: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金融要領,未來一定是多中心的。所有人都在自己的領域有支配、使用金融的權利,能享受金融的效益,而不是被金融所脅迫。我們趕上了這個時代。
最近中國上市潮裡面一些很醒目的新金融公司。新金融會不會成為當下中國彎道超車世界的一個關鍵?
王巍: 中國的金融科技水平,跟全球的相差不大,甚至超越全球。因為並沒有太多技術做出關鍵的改變。所以談不上彎道超車。中國龐大的年輕創業隊伍正在領導世界潮流,製造全球標准。
剛才您一個問題講得特別好,是監管金融還是享受金融?
王巍: 金融教科書告訴我們,安全、效益和流動叫金融的「三性」。但 我認為金融的第一要務是,讓我們感受到安全,讓我們個人獨立,讓我們財富自由,而且更快樂。 如果要我談「三性」的話,就是 安全性、自由性和快樂。 所以, 凡是讓我們感到安全、獨立和快樂的(金融)都是新金融, 新式和傳統不一樣,我覺得這些就是在發展。
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突破一萬美金了,直逼美國的藍籌股。那麼問題來了,您對比特幣是看漲呢,還是覺得隨時會泡沫破滅?
王巍: 最近幾年來是上千倍萬倍的漲。而且越來越多高智商的年輕人加入炒幣大軍,更多的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因此 它所代表的是一個趨勢。 我個人非常看好數字貨幣,不一定非得是比特幣,比特幣是一個標本,所以要觀察它,比如:RMC貿易數字貨幣,極有可能成為跨國貿易自由交易的憑證。
Ⅱ 共進時代退款步驟
第一步:准備材料
主要准備以下三種材料:
1.法律分析(包含刑事和民事兩方面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據);
2.《刑事控告書》和《民事起訴狀》及證據梳理(表明我們要動真格的);
3.檢索類案和法律政策規定(告知對方已經有類案制裁);
4.律師函(僅僅是正式通知退款,固定證據,證明通知退款的時間。告訴對方你要動真格的了)。
准備材料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直接作用,但這一步卻是後面三步的重要支撐,因為這三樣材料直接告訴了對方為什麼能退款,不退款的民事和刑事責任是怎麼樣的。材料准備得是否充分,直接影響到了最終退款的成功率。
第二步:談判協商
談判協商是整個退款的精髓,也是能夠退款的最快方式。
其實不論是後面的第三步還是第四步,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為了為談判協商創造時間和空間的機會。因為刑事有諒解,民事也有調解,這些本質上來講還是談判協商。
但是,談判協商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直接上門和對方「打嘴炮」,也不是和對方在聊天工具上當「鍵盤俠」。
談判的精髓在於雙方籌碼的互相博弈,談判本身僅僅是像天平一樣是平衡的,而談判的過程則是雙方不斷的在天平上增加籌碼。
對方的籌碼來自於他們的風控措施,以及雙方簽訂的合同等,讓對方已經具備了有利於他們的證據鏈,最重要的是錢在人家手上。
那我們手中的籌碼是什麼呢?我們的籌碼絕對不是口頭上的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上面准備好的那些材料。用那些材料來告訴對方為什麼各個方面他們都要退款。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商業角度來給對方造成壓力,來增加談判的成功率。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談判協商一定要注意尺度,只能向對方索要合理合法的損失。
如果超額索賠,可能會涉嫌敲詐勒索罪哦,想想被封殺的某位演過司馬懿的吳姓明星,當初用的一招「欲擒故縱」不就是以敲詐勒索把對方送進去了嘛。
第三步:刑事控告
如果第二步的談判協商沒有和對方達成退款,就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刑事控告一定要走在民事訴訟的前面。因為一但立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基本就立不了了,具體原因郭律師就不詳細解釋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二十條的規定。
很多當事人走到這一步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公安機關也不立案,這個時候你可以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定讓公安機關先受理。但最終能否順利立案,還是要和公安機關耐心解釋為什麼構成犯罪,這個時候可以拿出第一步准備的法律分析和類似案例輔助立案。
不過,歸根結底,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大部分情況,還是公安機關對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認知不足,這個時候就需要和辦案民警耐心解釋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在法律上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第四步:民事訴訟
如果上面三步都沒有達成,就只能嘗試通過民事訴訟這個最終的解決辦法來退款了。
不過即使走到了第四步,退款成功的幾率仍然很大哦,畢竟都是有案例支持的。具體民事訴訟的案由及退款理由大家可以翻看郭律師團隊之前發的文章,裡面都有詳細地講到。
總之,記住一點,區塊鏈或虛擬貨幣退款的核心,就在於對區塊鏈和虛擬貨幣領域的知識儲備,一旦讓公檢法或對方認識到退款的合法性,大多情況下還是能夠成功退款的。
(
END
)
作者簡介:郭志浩律師,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現任深圳區塊鏈協會法律專委會執行主任、區塊鏈應用操作員職稱考試命題人、中國法學會成員、大學客座教授、省法治教育研究會理事、盈科深圳法律科技委副主任等。曾辦理國內眾多重大敏感類案件,並成功進行數起無罪辯護,為多家知名上市企業的商業難題提供法律解決方案。其經典案例已編入中國法律出版社《辯策》《盈論》等著作。多次受邀《中國產經新聞》《民主與法治》《中國經營報》等國家級期刊采訪,深圳特區報、廣州日報、浙江日報、南方都市報、財經雜志、財經鏈新、時代財經、界面新聞、天目新聞、鳳凰新聞、金色財經、金融界等多家知名媒體均有相關報道。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Ⅲ 武漢大學現在有區塊鏈協會了嗎
有區塊鏈協會了
Ⅳ 民政部公布10個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你知道是哪些嗎
三月二十四日民政部公布了二零二一年第二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這批名單中共有十個社會組織,分別為中國產為發展促進協會、中國茶業管理協會、中國質量認證監督委員會、亞洲語言藝術家協會、國民健康服務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研究會、中國綠色能源環保產業協會、老年健康運動福利協會、國際華人藝術家聯誼會和中醫葯民間協會。
由於早些年缺乏正常的監管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導致了很多非法的社會組織在社會上長期的違法開展著活動,而這些活動很大一部分是以牟利為性質的,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十分的惡劣,所以民政部和相關的部門進行了聯合行動,對這些非法社會組職展開排查和清理,相信隨著民政部清理工作的進行,我們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凈化。
Ⅳ 派幣是騙局為什麼沒人管
派幣(Pi),由斯坦福大學博士團隊打造。可在手機上「挖礦」的虛擬貨幣_O嘍雜諭詒忍乇倚枰愎歡嗟目蠡諗殺業姆絞椒淺<虻ィ枰殺_pp就能免費挖礦。但它並不合法。是騙局。派幣本質上就是一個傳銷幣,假區塊鏈,打著「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等概念的口號開始非法吸金,騙取投資人的錢。 所謂幣就是人家伺服器上的一個數字可以隨便改,想封你號就封你號(比如你在他們的討論群揭露騙局就會被封號),隨時可以關伺服器跑路。
拓展資料:
1、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於佳寧提醒投資者,少數披著區塊鏈外衣的詐騙行為,會在早期給用戶設定非常低的門檻,操作簡單、低(免費)資金門檻,並通過「拉人頭」獎勵模式和大量宣傳為項目提升熱度。一開始項目方本質上是為了構建一個多級分銷的體系。等到了第二階段,項目方宣布該虛擬幣能夠轉賬或交易,存在資金流通的可能,就在找機會大量拋售虛擬幣,投資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2、於佳寧總結了投資者「避雷」的四大方法:一是警惕無風險、高回報的區塊鏈項目,加密資產的價格暴漲暴跌頻繁,空氣幣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歸零。二是避開靠「拉人頭」、多層級返佣方式變現的項目,這類傳銷式營銷風險極大。三是學會看GitHub的開源程序,可在區塊鏈瀏覽器上查到其參數和運作方式,關於資產的發行量、流通量、轉賬記錄等全部准確信息。四是對採用場外交易或特定交易所交易的區塊鏈項目需謹慎甄別,極可能價格被高度操縱且無法自由充提。
3、借著比特幣、狗狗幣的造富神話,各種名目的「數字貨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種號稱可以用手機「挖幣」的派幣(Pi)最近在朋友圈火了起來,微博、微信朋友圈到處可見派幣「拉人頭」的消息。手機便可「挖礦」,這樣的區塊鏈技術是否可以實現呢?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主流「挖礦」項目需要耗費大量算力,並設計復雜的演算法才能實現加密安全的目的,靠手機「挖礦」難以實現。投資者要警惕虛擬幣項目方利用「龐氏模型」層壓式推銷,需警惕被「砸盤」、被「割韭菜」的風險,甚至陷入非法集資陷阱,或被侵犯隱私。
Ⅵ 如何看待三家協會發布公告,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
不管什麼虛擬幣都是有風險的,需要自己的判斷,不要頭腦一發熱就交易了。
Ⅶ 盤古的莫大被國家區塊鏈協會任用了嗎
已任用
區塊鏈作為一個技術可以運用到很多行業,我們先要了解區塊鏈技術有哪些特性和優點: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信任度、可追溯、匿名性、分布式賬本等多重功能保證。每個行業都可從自身需求入手,從而結合區塊鏈技術。
Ⅷ 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公眾號為何被停止使用
有消息指出,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被封。有媒體梳理發現,包括「幣世界快訊」、「深鏈財經」等在內的區塊鏈自媒體在21日晚間均顯示被停止使用。
此前,比特幣交易量一度迎來了爆發似的增長,伴隨著有著「幣圈IPO」之稱的ICO融資的火爆,由之而來的比特幣洗錢、ICO非法集資等風險也被各方關注。
去年9月4日,包括央行在內的多部門發布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下稱《公告》),叫停了ICO融資,虛擬貨幣交易所方面隨之也陸續宣布進行清退。
來源:新京報
Ⅸ 區塊鏈到底是不是傳銷區塊鏈是變相傳銷嗎
區塊鏈是新技術並不是變相傳銷,只是由許多傳銷組織聲稱為「區塊鏈」,實際上並未有任何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名頭行傳銷之實罷了,國家已經多次發布公告打擊此種傳銷行為。以下為新華網報道區塊鏈傳銷:
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亦存在安全性風險,火爆背後有「別有用心」的誇大造勢。只有去除華而不實,區塊鏈才能回歸真正的應用價值。
投資8萬元,三個月後變80萬元?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在區塊鏈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騙下,數千名投資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額高達3.07億元。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借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
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裡」,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當交易平台承諾的三個月「資金釋放期」屆滿而工作人員卻開始在QQ群「踢人」的時候,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唐海燕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學的介紹下,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為「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說這個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為抵押物,還給我看了『技術白皮書』,我也不懂區塊鏈,就沒仔細看。」
雖然對於區塊鏈、虛擬貨幣都不了解,但高額的投資收益令唐海燕充滿了期待。她告訴記者,發行「普銀幣」的公司會定期對該虛擬貨幣按1比10的比例進行拆分,這意味著,每次拆分就會使投資者手中「普銀幣」的價值擴大10倍。只要經過一次拆分,她投資的8萬元,就相當於買到了價值80萬元的「普銀幣」,在交易平台上賣出即可獲得巨額收益。
按照交易平台的規則,剛購買的「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台上凍結三個月之後才能迎來「釋放期」。然而,當三個月時間過去之後,唐海燕不僅沒有等到翻倍的資產,凍結在平台上的8萬元也無法用於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開始在QQ群里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性,結果公司工作人員竟然把這些投資者一個一個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說。
事實也證明了唐海燕的直覺。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詐騙資金高達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唐海燕是數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宣稱,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實際上,其買賣價格的變動是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幕後操作,並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最終導致投資人手中的「普銀幣」毫無價值。
2018年以來,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從事詐騙、傳銷,已經成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了一個打著「西部開發」「國家扶貧」「原始股」「區塊鏈」「電子商務」為幌子的傳銷團伙,抓獲主要嫌疑人十餘人,凍結涉案賬戶百餘個,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
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以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為由,在網路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並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
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後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後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周而復始,最終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當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獲了一起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鄭某出高薪組織網路平台管理員張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路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網路平台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操縱升值幅度;
同時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僅僅18天,該團伙就共發展注冊會員13000餘人,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山東、上海等地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人知道區塊鏈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裡」,對於區塊鏈的具體功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用來「投資理財」「買賣貨幣」的,也有人認為是「和蒸汽機同等量級的重大發明」,一些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於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渾水摸魚誤導廣大投資者。
其一,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截至去年底,國內ICO參與人數和交易總量已實現翻倍增長,大量數字貨幣交易所出逃海外,代投模式將更多普通百姓捲入高風險投資。
許多行業自媒體、名嘴大咖與發行方、數字交易所等結成利益同盟,為「空氣幣」項目站台背書、製造輿論。去年12月,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采訪中,不少人對本刊記者表示,代幣的存在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構建了一套權益機制,這套機制對激勵區塊鏈應用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過去5年的市場實踐證明,沒有權益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就像沒有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沒有貨幣的市場經濟,應用場景和發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資人說。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代幣僅僅是最早驗證區塊鏈技術的一種產品,兩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而且代幣的存在已對區塊鏈的發展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作用。
目前,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思考,區塊鏈的發展是否一定要依靠發行代幣來實現激勵。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告訴本刊記者,所謂激勵機制僅僅是項目方為自己發代幣找的理論依據而已。
其二,區塊鏈並非萬能,安全性存在風險。區塊鏈通常被認為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過程可溯源,可實現責任精準追蹤;第三,區塊鏈內嵌的智能合約可以基於契約自動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違約風險。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區塊鏈並非萬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認為,根據其密碼學的特性,在區塊鏈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論上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能實現。當區塊鏈中的節點足夠多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難於篡改。
然而在現實中,數字貨幣交易所頻頻被攻擊甚至失竊。2018年6月20日,韓國Bithumb交易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被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合32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的季昕華說,區塊鏈會不斷面對攻擊,數據上傳到鏈的過程容易發生信息泄露。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量子計算的超強運算能力一旦實現,也將對區塊鏈產生直接沖擊。
其三,區塊鏈火爆程度並不完全真實。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現象。
(9)區塊鏈協會被叫停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公眾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原文如下:
《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網路化、跨境化明顯。依託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式控制制實施違法活動。
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二、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
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Ⅹ 志願者協會被認定為非法社會組織,這個協會觸犯了什麼法規呢
構成了非法社會組織罪。
2月18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公布2021年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其中不乏極具迷惑性的“中國志願者協會”“中國區塊鏈委員會”等看似耳熟能詳的社會組織。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民政部門持續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依法處置了大批非法社會組織,但是,一些組織和人員仍然罔顧法律紅線,繼續違法開展活動。為進一步加大打擊整治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現將十個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予以公布。
在紅框所示位置輸入需要查詢的社會組織名稱或者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進行查詢,凡在民政部進行合法登記的均可查到。
2.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查詢
除官網外,大家還可以關注官方微信“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公眾號,點擊“我要查詢”進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