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的質押紀元時間是什麼時候

區塊鏈的質押紀元時間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3-02-02 06:46:23

㈠ 哪一年經常被人們稱為區塊鏈元年 單選題

2018年被認為是區塊鏈元年。
區塊鏈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的核心支撐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㈡ 區塊鏈的起源是什麼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

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演算法)實現鏈接,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2)區塊鏈的質押紀元時間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特徵: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㈢ Cardano(ADA) 雪萊激勵測試網相關術語

很高興看到社區對本周激勵網路Daedalus Rewards錢包的推出反響熱烈。我們也看到了社區提出的諸多問題,比如一些關鍵術語解釋,以及它們在評估權益池和決定委託時的含義。因此,我們整理了以下術語表,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Balance wallet(余額錢包)

余額錢包是用於存儲初始測試網ADA余額(通過余額快照從主網復制)的錢包。此錢包中的權益無法進行委託,但可以將其轉移到獎勵錢包進行委託。

2.Rewards wallet(獎勵錢包)

獎勵錢包是用於存儲可進行權益委託的ADA的錢包。單個獎勵錢包的權益只能委託給單個權益池。為將權益委託給多個權益池,需要創建多個獎勵錢包,並向其分配ADA代幣。

3.Epoch(紀元)

紀元是區塊鏈產生下一組區塊的時間段。在激勵測試網上,一個紀元持續時間為一天。區塊獎勵在每個紀元結束時結算,然後分配給委託人和權益池運營商。在每個紀元結束時,將會選出有權在下一個紀元打包區塊的權益池(選擇會影響權益池表現,詳情參見下文)。

4.Controlled stake(控制的權益)

這是權益池控制的權益總數。它結合了權益池運營商擁有的權益以及其他代幣持有者委託給礦池的權益。它可以用ada總量(如300萬ada)或占據網路中ada總供給量的百分比(如5%)來表示。

5.Performance(表現)

用實際出塊數量與應出塊的數量比列來評定權益池的表現(以百分比表示)。比如說,如果一個礦池僅打包了一半的應打包區塊數,則其表現評級就是50%。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權益池的網路連接不穩定,或者是運營商關閉了網路。權益池評級需要觀察較長一段時間才更具有代表性。如果在當前紀元中還沒有選擇打包區塊的權益池,那麼即便它在之後的紀元中打包了區塊,它的表現評級還是0%。如果一個權益池實際打包的區塊數比應打包區塊數還要多,那麼它的表現評級可能會超過100%。不過由於目前這只是測試網,因此表現評級應僅作為參考,它可能還會受到網路正常運行時間、更新或參數更改的影響。

6.Proced blocks(打包區塊數量或出塊數量)

這是當前紀元的權益池打包的區塊數。每打包一個區塊,權益池就會獲得ada獎勵。

7.Block(區塊)

區塊是區塊鏈中的基本工作單元。權益池競爭打包經加密驗證的新區塊(用於證明加密貨幣的有效性)。各區塊被鏈接上鏈,每個區塊都依賴於上一個區塊(區塊鏈)。網路節點(以權益池的形式)共同決定最長鏈上的下一個區塊。

8.Profit margin(利潤率)

利潤率是權益池運營商在將剩餘獎勵分配給所有權益池委託者之前所獲得的ada獎勵總額的百分比。運營商利潤率較低就意味著他們獲得的收益較少,也就意味著委託者有望從其委託權益中獲得更多回報。私有池是利潤率為100%的池,也就是說所有獎勵都將歸運營商所有,不會分配給委託者。

9.Cost per epoch(每個紀元成本)

這是一筆固定的權益池運營費用,權益池運營商會從中抽取每紀元的區塊獎勵來支付運營成本。在計算運營商利潤率之前,要先將每紀元成本從權益池的總ada獎勵中扣除。剩餘ada獎勵則分配給委託者。

10.A note on profit margin and cost per epoch(利潤率和每個紀元成本說明)

雖然委託者似乎該選擇運營商利潤率較低且每紀元成本較低的權益池,以獲取最高回報,但這未必是最佳選擇。用戶在選擇權益池時需要考慮其運營成本,如果運營商負擔不了運營成本,那麼權益池表現可能不佳,或者完全停止運營,特別是當他們想「快速啟動(set and forget)」首選委託時。一個定價適中的權益池可能是更好的長期選擇。在向權益池進行委託之前,最好查看一下該池的表現及其他信息。

發布: sanxiacat (微信可拉群)

作者 | IOHK成員maki.mukai 

來源 | Cardano論壇

翻譯 | 頭等倉(First.VIP)Saline

㈣ 重回2008:區塊鏈起源,夢想開始的地方

— — 本文閱讀約8分鍾 — —

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於青銅之上,銘刻於大理石上,鐫於木板上永世長存;等我的這些事跡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時亦即到來。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借比特幣誕生十周年之際,把這句話也送給中本聰,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ONE

01

時鍾撥回到2008年,全世界正在與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鏖戰正酣,這次非同尋常的沖擊造成嚴重的貿易癱瘓、導致多個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由於全球一體化、各種設計精巧的金融產品的發展,世界金融體系膨脹成一個相互依存、疊屋架床的鐵索連環生態,危機發展有如火燒連營,各國央行和政策制定者顯得一籌莫展。

危機正是由政策制定者一手造成的,為了刺激經濟,各國政府施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刺激居民加杠桿進行過度消費,金融機構同樣無視風險高杠桿運營,造成了資產價格泡沫。決策者和監管當局漠視風險,主觀上造成了金融監管的缺失和鬆懈;金融機構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擇手段,加劇和放大了風險。

派拉蒙影業發行的傳記劇情片《大空頭》取材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諷刺又無奈的事情是,之後,全球政策制定者試圖快速啟動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各國都進入了貨幣寬松時代,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發行的貨幣,遠超歷史上的平均水平,在這輪史無前例的印鈔運動中,全球資產價格隨之開始新一輪暴漲,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產能過剩,至今未出清,成為摘不掉的枷鎖綁架著經濟政策。

沒人對這樣強盜式的政策滿意,錢得存在銀行忍受實際上的負利率剝削,有誰願意看到自己辛苦打拚掙來的血汗錢被通貨膨脹稀釋掉?是時候改變一下游戲規則,做點新的嘗試了。

TWO

02

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是書本上定義的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它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數字化的信息時代,使我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我們受益於此,在互聯網上聊天、閱讀、游戲、購物、社交,完成工作和生活,打發無聊寂寞的時光,一些優秀而偉大的公司由此誕生,也有一些投機取巧的鼠輩暗自生長。

習慣網路的我們,在嚴厲的內容審查和言論管制環境中,對404頁面再熟悉不過,這是權威制度下的特色日常。HTTP 404錯誤是客戶端在瀏覽網頁時,伺服器無法正常提供信息,或是伺服器無法回應,且不知道原因所返回的頁面。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須遵守這個標准。盡管TCP/IP協議是互聯網上最流行的應用,HTTP協議並沒有規定必須使用它和基於它支持的層。事實上,HTTP可以在任何其他互聯網協議上,或者在其他網路上實現。

仔細學習一下HTTP狀態碼,與404 Not Found相隔不遠,我們能找到很少見到的402 Payment Required,對它的描述是「留作以後使用」,並且被標注為「需要支付」才能訪問。其實在網路設計之初,創造者們就希望能夠提供一種傳輸價值的方式。只是不同於信息的自由分享,在網路上自由交換價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價值不是可以隨意「復制和粘貼」的數據。這個夢想只能被無限期擱置,落寞地被標注成「留作以後使用」,難題留給有足夠智慧解決問題的人。

THREE

03

加密貨幣的種子,其實早早就已種下。20世紀80年代,密碼朋克就有了加密貨幣的最初設想。有人夢想建立一個充滿政府秘密的市場,爆料者可以獲得不可追蹤的電子加密貨幣獎勵。設計獎勵的難點在於如何建立大家都認可的共識,也就是萊士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等人1985年提出的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讓各地軍隊彼此取得共識、決定是否出兵的過程,延伸至計算領域,建立有容錯性的分布式系統,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可以讓多個基於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並確保信息傳遞的一致性。

不得不承認,驚天動地的大歷史有時候就是由少部分人造就的。1993年,艾瑞克·休斯(Eric Hughes)和一幫密碼學愛好者,創建了一個「密碼朋克郵件名單」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簡稱「密碼朋克」,目的是對抗受到政府監控的互聯網電子郵件,秘密討論群「密碼學郵件組」在宣言中寫道「我們使用密碼學,匿名郵件轉發系統,數字簽名,以及電子貨幣來保障我們的隱私」。

1998年,另一名密碼朋克戴偉(Wei Dai)提出了匿名的、分布式的電子加密貨幣系統B-money。分布式思想靈光乍現,成為新一代加密貨幣的精神先導。思想碰撞、歲月激盪,密碼朋克們孜孜以求,非對稱加密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哈希現金(Hashcash)演算法機制直至可復用的工作量驗證(Reusable Proofs of Work),技術日臻成熟。

2008年11月1日,「密碼學郵件組」里出現了一個新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需第三方信託機構。」該帖的署名,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任。中央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歷史上這種可信度從來都不存在。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能管理好錢財,並讓這些財富以電子貨幣形式流通,但銀行卻用貨幣來製造信貸泡沫,使得私人財富縮水」,他在比特幣白皮書中這樣寫道。

2009年1月3日, 中本聰發布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他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通過「挖礦」得到了50枚比特幣,產生第一批比特幣的區塊叫「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中本聰將當天的《泰晤士報》頭版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 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站在第二輪救助銀行業的邊緣)刻在了創世區塊上,對貨幣當局不動聲色的來了一次永載史冊的嘲諷挖苦。

FOUR

04

2009年出現的比特幣,使得一切關於貨幣、互聯網和價值傳遞的問題得以改變,所謂「此物一出天下反」,原來困擾網路創造者的棘手問題似乎迎來解決方案,巧妙融合P2P網路、密碼學、共識演算法等已有技術的比特幣優雅的解決了在互聯網上產生、存儲和傳遞交換價值的問題。在這個系統中,數據以區塊(block)為單位產生和存儲,按時間順序連成鏈式結構(chain),彼此獨立的節點共同參與數據的驗證、存儲、維護,具有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的特點。Blockchain被翻譯成區塊鏈技術,它建立了在不可信網路中進行信息和價值傳遞交換的可信機制。

中本聰預言,20年內比特幣要麼歸零要麼無比強大。經過極客、技術佈道者、加密貨幣愛好者乃至敏銳資本的推廣和發展,比特幣從籍籍無名到譽滿天下,由其衍生的區塊鏈技術開枝散葉,也必將帶人類邁入新紀元。而針對區塊鏈技術,各國政府、大資本、技術先驅甚至普羅大眾,已慢慢建立共識——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區塊鏈或許是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邁進。

網路的發展雖然日新月異,但是信息傳播和價值傳遞的突破性進展,都不是偶然事件,從研究者和愛好者夜以繼日的嘗試探索,到普通用戶的應用反饋,都要經歷漫長而艱苦的演變過程。隨著技術和需求的趨於穩定成熟,每個新階段都可以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建設出新的東西。穿過歷史重重迷霧,回看信息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我們應當對建設和使用價值互聯網有充足的心理准備,雖然技術是現成的,但大規模的普及應用並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歷史具有借鑒意義的話,我們再樂觀的期待都不為過,價值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將迸發出遠遠超過我們預期的能量。

- End -

更多資訊在區塊鏈怪人公眾號等你哦

聲明:數字資產投資存在風險,區塊鏈怪人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㈤ 柚談比特幣:比特幣元年,區塊鏈元年(A.D.2009年)

2008年11月,中本聰在P2P網站公布的「比特幣電子現金系統」在當時只是吸引了一小部分人的目光。畢竟再偉大的構想只有實現後才有意義。

比特幣系統啟動。偉大的構想終於實現,並且從比特幣上線那天開始,網路上就有一台計算機一直在運行比特幣挖礦程序,這台計算機應該就是中本聰的。


通過點對點技術,用戶貢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行比特幣軟體破解不可逆密碼難題 ,作為獎勵,這些貢獻出算力的計算機會根據破解難題的數量來獲得比特幣。 破解密碼獲得獎勵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挖礦「。


在破解計算的過程中, 存儲單元被稱為區塊 , 記錄單位時間內所有區塊節點的交流信息 。相當於每一台參與的計算機都在記賬。 形成了一個分布式記賬系統

區塊之間通過哈希演算法來實現鏈接 ,哈希演算法因安全性高被稱為「數字指紋」,新的區塊包含上一個區塊信息加密計算後的哈希值。中本聰將這稱為」區塊鏈「。


二零零九年一月三日,比特幣系統誕生第一個區塊,序號為0。

二零零九年一月九日,比特幣系統的第二個區塊產生,序號為1;同時序號為1的區塊與序號為0的區塊相連成鏈,這就是 最早的區塊鏈的形成


簡單的說就是互聯網+點對點技術+解密演算法+分布式記賬+加密演算法構成了區塊鏈。

其人一直低調行事,從未向外界表明過真實身份,目前身份尚無定論。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謎團或在某一天會被解開。但我覺得 」他「是一個純粹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或團隊。


」挖礦「難度隨參與的算力大小動態調節

不論100台計算機或1000台計算機, 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比特幣總數是恆定的 。參與的計算機算力越高,計算機每單位算力獲得的獎勵就越小,參與的計算機算力越少,計算機每單位算力獲得的獎勵就越高。


」挖礦「的獎勵隨著挖礦進度遞減

採用存量每減少50%獎勵就減少50%的方式。

比如:

在比特幣開采量達到50%之前的區塊獎勵是50比特幣,

在比特幣總量開采達到1050萬個後為25個比特幣。

在1050萬個基礎上存量被開采50%(1575萬個)後獎勵再一次減半為12.5個


早期的比特幣和現在的比特幣並無本質區別,但在當時只是電腦愛好者員或極客手中的玩具(現在看可能是他們玩過最貴的玩具),僅僅只是一串串一文不值的代碼。比特幣軟體也只是大家下載用來測試的萬千古怪軟體其中之一。


或許你為早年擁有過比特幣.而密碼丟失而懊惱,別擔心,和你一樣的人可不少!


㈥ 區塊鏈發展了哪些階段

區塊鏈發展了五個階段
1. 萌發階段:區塊鏈真正的萌發階段是在2007年到2009年,一個化名為中本聰的日裔美國人在2008年首次以異名形式在密碼學討論組上闡述了一篇關於電子貨幣的新幻想報告,從此比特幣問世。早在2007年中本聰就開始探索一系列新的技術,意在創造一種新的貨幣,2008年10月31日比特幣白皮書發布,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系統正式開始運作。
支撐比特幣體系的主要技術包括哈希函數,分布式賬本,區塊鏈,非對稱加密;從而可以看出,這些技術構建出區塊鏈的最初版本,也可以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2007年到2009年這三年時間,比特幣都是極少數人參與的實驗階段,真正的商業活動還未真正開始。
2. 「奇客」小眾階段:這里的「奇客」是指對於互聯網技術狂熱的人,以技術創新為時尚和生命的人。2010年2月6日出現了比特幣的第一個交易所,同年的5月22日有人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2個漢堡,同年的7月17日交易所Mt.Gox成立,這標志著比特幣正式流入市場。盡管如此,能夠真正了解並能進入市場參與比特幣買賣的人還只是對於互聯網技術熱衷的奇客們。他們在論壇上討論比特幣技術,在自己電腦上挖礦獲得比特幣,然後在Mt.Gox上買賣比特幣,現今這些奇客們都成為了億萬富翁。
3. 市場醞釀階段:2013年初比特幣價格是13美金,但是同年3月18日塞普勒斯政府因為金融危機關閉銀行和股市,使得比特幣價格飆漲,4月份最高價格漲到了266美金。同年8月20日德國政府確認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10月14日中國網路宣布開通比特幣支付通道,11月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也明確了比特幣的合法性,11月19日比特幣價格上漲到1242美金,形成創新高。盡管如此,區塊鏈進入主流社會經濟的基礎還不具備,比特幣價格飆升也只是來源於過於樂觀的預期。中國銀行體系遏制,Mt.Gox倒閉等事件使得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2015年初比特幣價格已經跌到了200美金以下,2013年到2015年初這個階段,使得大眾開始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
4. 區塊鏈主流期: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離歐盟,9月朝鮮第五次核試驗,11月特朗普當選等事件,世界主流經濟不確定性使得具有避險功能的比特幣開始復甦,市場需求量大,交易量的增大使得比特幣價格從2016年400美金最高飆升到2017年的20000美金,比特幣的致富效應,以及比特幣網路擁堵導致的交易溢出帶動了其他系列虛擬貨幣爆發,還有各式各樣的區塊鏈應用也隨之爆發,出現了眾多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的區塊鏈資產,引發了全球瘋狂追捧,隨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線比特幣期貨交易標志著比特幣正式進入主流投資產品系列,比特幣和區塊鏈徹底進入全球視線。
5. 產業落地階段:隨著2017年的市場狂亂之後,2018年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在市場,監管,認知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回歸了理性。2017年效仿區塊鏈技術的眾多區塊鏈項目會隨之市場降溫而漸漸消亡,真正具有實際區塊鏈應用的項目會初步落地。2018年不僅僅是區塊鏈元年,而且還是一個區塊鏈淘金期,大浪淘沙沖走沙子後,留下來的都是比較好的黃金。
從區塊鏈發展史看,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目前處於成長期,具體的區塊鏈實際應用只是用在金融領域,要想從其他行業應用到區塊鏈還需要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是區塊鏈趨勢應去把握,積極學習區塊鏈這個新生的領域有利無弊。

㈦ 區塊鏈技術誕生哪一年

區塊鏈技術的設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為了確保時間戳文件不被追溯及篡改,當時的兩位科學家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推出了一種實用計算的解決方案。
該系統使用區塊加密鏈來儲存時間戳文件,並在1992年,梅克爾樹(Merkle trees)也被納入該系統,這種將多個文檔歸到一個區塊的新技術,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惜的是,該項技術後來無人問津,慢慢被棄用。該專利也在2004年失效,也就是比特幣誕生的四年前。

㈧ 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科學研究所創始人梅蘭妮·斯萬,在她的《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這本書中,根據區塊鏈的應用發展狀況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2.0和3.0。
 
一、區塊鏈1.0 加密貨幣時代(2008-2013)
 
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在2009年1月,第一個區塊鏈問世。在這個階段,人們更多關注的加密貨幣的交易,區塊鏈僅僅作為底層技術,充當「公共帳薄」的作用。
 
二、區塊鏈2.0 智能合約時代(2014-2017)
 
2014年,"區塊鏈2.0」成為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庫的代名詞。在這個階段,人們主要關注平台的應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上傳和執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完畢後會自動獲得獎勵。由於這個交易過程不需要任何中介,因此人們的隱私得到了極大的保護。
 
三、區塊鏈3.0 大規模應用時代(2018-)
 
這個階段,人們開始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數據網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而是擴大到藝術、法律、房地產、醫院、人力資源等領域。

㈨ 區塊鏈發展的三個階段是

區塊鏈的三個階段:一般將區塊鏈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稱為區塊鏈1.0階段、區塊鏈2.0階段和區塊鏈3.0階段。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
拓展資料:
1、概念定義:什麼是區塊鏈?從科技層面來看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2、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3、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其實並未出現 blockchain 一詞,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文翻譯版中,將 chain of blocks 翻譯成了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一中文詞最早的出現時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9年1月10日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的安全風險問題被視為當前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短板,頻頻發生的安全事件為業界敲響警鍾。擁抱區塊鏈,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

㈩ 區塊鏈的誕生歷史

很多人一聽到「區塊鏈」這三個字就會本能地被望而生畏,認為是高深莫測的內容或者一項技術,跟我沒有一毛錢關系。

2018年是區塊鏈技術的元年,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里,區塊鏈可見是著實火了一把,區塊鏈第一社區的「三點鍾無眠區塊鏈」、各大媒體的文章「如何給七大姑八大姨介紹區塊鏈」、各行各業的新手准備入場幣圈大幹一場等等。

我們知道互聯網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歷程已經連接了全球。人們不會談論世界是否是平的,因為只要你擁有一台電腦、一部手機就和整個世界緊密相連。精英們習慣把過去的互聯網時代稱為信息互聯網時代。

隨著2008年區塊鏈技術的橫空出世把措不及防的人類拉進了比特世界,未來不管你是否了解什麼是區塊鏈技術?理不理解數字虛擬貨幣是怎麼實現的?都被裹挾著進入了互聯網的第二個時代:價值互聯網時代。而你不知道的是區塊鏈技術是如何誕生的?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密碼朋克的「主教」級人物大衛·喬姆,在1990年發明了密碼學匿名現金系統Ecash。喬姆認為分布式的、真正的數字現金系統應該為人們的隱私加密。

英國的密碼學家亞當·貝克,1997年發明了哈希現金(Hashcash),其中用到了工作量證明系統(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系統是比特幣的核心理念之一。

哈伯和斯托尼塔,在1997年提出了一個用時間戳的方法保證數字文件安全的協議。這個協議也成為比特幣區塊鏈協議的原型之一。時間戳最大的特點就是當一個虛擬貨幣被交易時,被蓋上時間戳,它就不能被改動。

密碼學專家戴偉,在1998年發明了B-money。B-money強調點對點的交易和不可更改的交易記錄,網路中的每一個交易者都保持對交易的追蹤。

2004年,PGP加密公司的頂級開發人員哈爾芬妮推出了電子貨幣「加密現金」,在其中採用了可重復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POW)。

但是他們單一的發明和設想還是不夠成為一種世界型的虛擬貨幣。Ecash於1998年宣布倒閉;工作量證明系統不能保證數字貨幣是否交易過很多次;時間戳這個技術協議只被政府小范圍應用;B.money系統中,大衛並沒有解決賬本同步的問題;最後哈爾芬妮的設想也還是不夠成為一種世界型的虛擬貨幣。

2008年,當一切技術條件成熟,時間條件也成熟,還需要一位神級人物來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之前的虛擬貨幣先驅們為什麼會失敗?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名字叫中本聰。

他認為之前的虛擬貨幣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都有一個中心化的結構,所有的交易數據都會匯總到公司的數據中心,和政府發行的貨幣沒有什麼兩樣。一旦為虛擬貨幣背書的公司倒閉,或者總賬本的中央伺服器被黑客攻破,這個虛擬貨幣就會面臨崩潰的風險。中本聰對大衛喬姆的Ecash進行了優化,綜合了時間戳、工作量證明機制、非對稱加密技術、UTSO的結構,最終他發明了比特幣。

可見區塊鏈不是一個單一的技術,它是一系列上述技術的集合。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首次大規模應用的典型案例。未來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到金融服務、社會生活等眾多領域。

熱點內容
朋友用我手機號注冊比特幣 發布:2025-05-17 02:39:20 瀏覽:717
央行最新數字貨幣怎麼兌換 發布:2025-05-17 02:31:51 瀏覽:410
區塊鏈聯盟成員日本 發布:2025-05-17 02:20:23 瀏覽:250
國際會展中心坐幾路車去天一廣場 發布:2025-05-17 02:01:35 瀏覽:750
冷錢包的幣怎麼轉出 發布:2025-05-17 01:57:33 瀏覽:780
婚檢去正規醫院還是去體檢中心 發布:2025-05-17 01:43:19 瀏覽:968
比特幣怎麼實現刷錢 發布:2025-05-17 01:41:11 瀏覽:75
50個trx動作 發布:2025-05-17 01:25:01 瀏覽:809
eth公鏈usdt 發布:2025-05-17 01:18:11 瀏覽:75
螞蟻礦機如何遠程重啟 發布:2025-05-17 00:23:23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