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各大佬對區塊鏈的態度

各大佬對區塊鏈的態度

發布時間: 2023-03-13 23:55:12

1. 小國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

一路綠燈。
「區塊鏈」是08年由中本聰首先提出的,這是一項結合了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數據難以篡改」、「信息安全性高」等特點。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發展到3.0時代,影響的領域和人群越來越多,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忽略這項新技術。
一般大國會鼓勵A類應用,而對B類應用採取謹慎對待甚至是禁止的態度。以中美俄為代表。美國作為全球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國家,一直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持積極地態度。2017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州通過區塊鏈簽名和智能合約合法性法案。同月,美國國會宣布成立國會區塊鏈決策委員會,美國醫療保健部門ONC舉辦醫療保健黑客應用開發馬拉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醫療保健領域當中。國會行政部門也承認了區塊鏈的潛力,呼籲發展區塊鏈技術在公共部門中的應用。但同時,對於加密貨幣的交易,美國制定了較為嚴格的政策,很多區塊鏈項目的白名單申請和投資者認證中都明確表示不接受美國公民投資。

2. 薛蠻子在區塊鏈投資上是怎麼看的

薛蠻子「懟」徐小平:區塊鏈投資上,我沒他那麼亢奮。

幾分錢的山寨小幣千萬別去碰,不懂行的項目只看幾個熱鬧字眼忽悠眼球的千萬不要踫,沒有靠譜創業經歷靠譜創業團隊的千萬不要碰,沒有靠譜投資人背書的盡量不要踫。現在項目已經太多太濫了,大家不是真正用區塊鏈技術改變行業,做行業價值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沖著暴富的心理來的,這讓我老夫十分擔心!

如果這個行業有這樣大的全軍覆沒的可能性,為什麼還要死乞白賴地要投資區塊鏈產業呢?盡管有巨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這個區塊鏈產業代表了未來,我們作為投資人,使命就是用自己的血本來博出一個行業的大發展,順便享受投資收益。

第一代互聯網革命了人與人的社交功能與搜索,第二代的區塊鏈技術將徹底顛覆人類交易的方式。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區塊鏈技術將徹底改變現有貨幣交易的模式,它對人類未來的貢獻一定會大大超過當年的互聯網。可以說區塊鏈產業的前途非常光明,但是道路會極為曲折,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事說三遍:市場有風險,投資千萬要謹慎!做區塊鏈的投資,要有情懷,而且堅持價值投資,要懂行,會識別團隊,否則,就別把辛苦攢的錢給賠進去了。

最後,大熱必死,風口年年有,大部分都是炮灰,大家都別得意忘形,大部分項目會掛掉,我們期待國家監管部門通過沙盒、牌照、立法、交易所引導等舉措,幫助中小投資者過濾掉垃圾項目,以穩定行情,從金融市場層面,幫助區塊鏈技術的良性發展。這就是區塊鏈投資之我見

3. 區塊鏈幣圈眾生相 低調的暴富者與焦慮的小白

區塊鏈幣圈眾生相 低調的暴富者與焦慮的小白

自從比特幣大漲,區塊鏈也站在了眾人觀摩的前台。筆者在逛了數十個社群後發現,一切有關書寫區塊鏈技術的內容實際上只是小眾人群在閱讀,人們對區塊鏈如何實現數字貨幣去中心化的原理並不感冒,就連基本的區塊鏈是什麼有時候也知之甚少,但這並不能阻止大眾對區塊鏈以及各種數字貨幣的狂熱痴迷。

也許正因為不懂,才充滿好奇,才更容易被各種騙子騙去做待割韭菜。區塊鏈的潮水奔騰洶涌而來,岸邊岸上的眾生們真可謂千奇百態。

第一種,區塊鏈小白群體。

特徵:生怕搭不上暴富的快車,心裡各種焦慮緊張卻又倍感無從下手。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挖礦賺幣,也不知道如何去市場購買和交易,甚至都不知道市場在哪裡。他們對區塊鏈以及各種幣的了解竟然來自於羨慕嫉妒恨,因為身邊人因為買幣而一夜暴富。小白群體似乎每時每刻都在渴望交易,卻又不太敢下手,持現金觀望讓他們越來越焦慮緊張,怕錯過又有點怕虧輸不起。

第二種,區塊鏈項目推廣人群。

特徵:瘋狂加群拉人並甩項目鏈接。筆者在各類社群中發現,這類鏈接大多以發放數字貨幣或送礦機為條件拉人注冊,這類人在社交群內見群就進,見人就拉,一切有人的地方都有他們「辛苦忙碌」的身影。更有甚者,自己建群,拉進去足夠多的人以後竟然全員實施禁言,之後就是群主或管理員瘋狂甩鏈接,鏈接內容基本都是一個套路,項目介紹加註冊地址,並以注冊贈送礦機或幣為誘餌。這種絲毫不顧及群內成員個人感受的行為也著實讓人匪夷所思。這類人群對區塊鏈及幣圈略有所知,但技術上其實並不太了解。其中部分人自己也持有推廣的項目幣,且對自己能早期入局而略感心安,堅信以後會升值大賺特賺。

第三種,早期有過進入幣圈經歷的普通程序員人群。

特徵:有挖幣故事或經歷,心態上大部分人屬於拍著大腿後悔的人群。由於早年挖幣有一定技術門檻,所以這部分人群因為技術身份,很早就接觸了挖幣,他們也是持有比特幣的早期用戶。那個時候,他們挖幣就是挖幣,內心很單純,有的人帶著朋友一起挖,甚至幫助朋友挖(朋友不懂技術,所以基本上是他們替朋友挖)。這類人群挖幣時並未想到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會讓自己暴富甚至從此走向財富自由,所以,很多人在比特幣價格到達200到600的時候,就已經選擇變現。

戲劇性的是那些不懂技術,程序員朋友替自己挖的人群,有的人因為不懂技術或沒在意悲催的忘記了當初挖幣的密鑰,或者丟失了當初的系統文件,讓自己的比特幣永遠冷凍了起來,找不到的已經悔恨的想死,而找到密鑰或系統文件的人最後等來了高昂的回報。提早變現的程序員們與忘記密鑰或弄丟系統文件的人們,在看到天價比特幣後,一邊拍著大腿後悔,一邊又蠢蠢欲動,後悔並焦急著。

第四種,運作項目的CEO們

特徵:親見了比特幣,以太坊大佬們賺的盆滿缽滿,再也無法按捺內心的激動,迅速投入滾滾洪流之中。他們有對未來的暢想,也有遭遇監管後的焦慮。但真正想在行業內做點事的CEO們實際上對監管比較歡迎,這類群體考慮更多的是行業生態的健康長遠發展。

第五種,商業巨頭們

特徵:一部分商業巨頭謹慎觀望,一部分已經投入懷抱,還有一部分避開發幣去嘗試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的廣泛應用。最近萬達在區塊鏈上的布局,媒體已經進行了大肆報道。

第六種,投資大佬們

特徵:低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他們很少大肆宣揚自己在比特幣上賺了多少,但也很少提自己被套了多少。

作為嗅覺敏銳的投資大佬,任何新動向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他們中很多人既用旁觀者的眼光冷靜觀察,又默默關注著真正有潛力的種子公司。這一群體在各種場合下顯得十分低調。

第七種,各方媒體們

特徵:努力惡補區塊鏈基礎知識,追蹤幣圈各種料。這一群體可簡單分為兩個陣營,一部分致力於純粹的資訊報道以及深度行業分析,他們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行業內出現的各種現象並作出解讀。另外一個陣營則選擇了為新事物站台背書,當然他們往往也帶著批判和懷疑的思維去發現區塊鏈真正的合理應用。

滾滾潮水襲來,眾生千奇百態。區塊鏈幣圈到底該怎麼去認識呢?如何去避開幣圈的騙子們呢?區塊鏈泡泡頭條號以及微信公眾號下一篇將以舉栗子的形式給大家呈現當下的騙術及套路。

最後還是那句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本人僅代表區塊鏈泡泡觀點,不能作為各位投資指導。

4. 大佬眼中的區塊鏈是哪一塊

深圳的IT領袖峰會已經走到了第10個年頭,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匯集深圳的年度節目,深圳及其明星企業騰訊都在竭力招待那些遠道而來的大佬們。

美國斯坦福大學講座教授張首晟:

區塊鏈的產生能夠產生一個數據市場,我心中理想的未來世界是每人擁有自己的數據,這是完全一種去中心化的儲存,這樣的話黑客也不可能去黑每個人的個人數據,然後用一些加密的演算法,在區塊鏈上面真正實現又保護個人的隱私,又能夠做出非常良好的計算。

人工智慧需要數據,但數據往往被中心化平台壟斷,因而阻礙了創新,加密經濟學創造了一個對數據提供者有正確激勵機制的數據市場,人工智慧能夠依賴這個數據市場起飛。在一個公平的數據市場中,數據的價值是通過互熵來衡量。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些少數派會遭受歧視,然而在加密數據市場中,他們提供的數據會最受重視,加密經濟學能夠抵消當前社會經濟學中的各種偏見。

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倪正東:

區塊鏈是一個技術的方向,區塊鏈從技術上來說到底能夠有多大的價值,還是一個問號,可能有巨大的價值,但是今天來說應用還沒有落地。我們不否認區塊鏈帶來的價值,技術類方面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有前景的,但到底多大的前景沒有人能知道。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絕對要接受監管,絕對不是一個自由的世界。政治導向還是要正確的,在區塊鏈領域要堅持黨的領導,也要接受監管。數字貨幣不能是無政府主義,需要政府正確的引導和監督監管。

現在我們都關注實體經濟,不管創業還是投資,我覺得區塊鏈本身要創造價值,如果說一個公司發一個幣,不知道做什麼,突然值幾百億美元,這跟價值創造是完全脫節的。

關於古典投資人的稱呼,那隻是一個玩笑,或者是為了搶佔一個眼球創造一些概念,我相信2018年,99%的項目或者95%的項目還是古典VC做的。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閻焱:

區塊鏈是很火,但其實機構投資人參與得非常少,目前很多都是個體行為,ICO在中國大概95%以上都是圈錢的,真正比較大的一線機構投資人其實參與得非常少。這些人說實話能成為一線機構投資人,他不是忽悠來的,人家知道的比你多,見的比你多,讀的書比你多,怎麼會那麼傻,這種人賺錢都是賺智商比你低的人的錢。

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吳鷹:

非常關注區塊鏈,已經在此做了一定投資布局,並且投資的三四家公司中已經有13項專利,此前投資的上市公司當中已經2家在做區塊鏈方面的事情。但區塊鏈距離爆發還需要一段時間,整體來看區塊鏈對經濟形成直接影響還需要三年左右時間,但某些方面可能會比美國更快。關注藝術品的版權保護方面應用,未來會成立一個專門投資區塊鏈的天使基金。

談大數據:數據互通的阻礙在於制度而非技術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數據是數字經濟物質的基礎,數據既不可以被分享,也不能被開放,但數據的價值可以被分享。Uber、滴滴是人類行為的一次巨大變化,他們到底改變了人的什麼東西?其實Uber、滴滴不是在分享車,過去早上從家裡出來是跟父母說一聲到哪裡去,但是有了Uber和滴滴以後,實際上你今天去哪裡的這件事情是可以跟一家公司分享的,這是真正改變的東西。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公司董事長郭為:

從政府角度來看,對數據的價值高度認可,但是在執行過程當中其實難度非常大。數據本身存在著天然的分割,不同人對於數據認知有所不同。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益分割,由於掌握了數據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一部分人是不願意釋放出來的。如果釋放出來,則意味著喪失了特權,這是今天在數據打通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

從當今技術的角度來講,以我們掌握的技術能力實現數據打通一點問題都沒有,不管是傳統的技術,還是最新開發的技術。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制度上的障礙。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閻焱:

數據的開放是雙刃劍,社會數據不應該對所有人開放,因為數據對95%以上的人是無用的,另外還有不到1%的人,數據給到他是對社會有害的。

5. 區塊鏈的世界裡沒有巨頭


文/孟永輝

不同的人對於區塊鏈總是有不同的認知與看法,這決定了他們對於區塊鏈的實踐。

有人將區塊鏈與數字貨幣深度綁定,於是,他們走向了發幣或者ICO的道路。

有人將區塊鏈與數字貨幣分隔開來,於是,他們走向了落地或者應用的道路。

從長遠發展來看,真正將數字貨幣看成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場景,而非全部,才是真正把握區塊鏈發展的正確之道。

現如今,區塊鏈的發展恰恰為我們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看到,但凡是真正發展得好的,走得穩健的玩家,無一不是將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擺在首位的玩家;但凡是真正用區塊鏈的思維來進行實踐的玩家,無一不是真正生命力極強的玩家。

一句話,區塊鏈的美好藍圖需要落地與應用作為支撐,一味地把區塊鏈當成是圈錢的工具,到頭來只能是自討苦吃。

話雖這么說,但是,如今的區塊鏈市場卻一直遊走在生存還是爆富的邊緣地帶。

一方面,真正將區塊鏈看成是技術,的確是對區塊鏈有了一個全面且完整的認識,但是,這種認識僅僅只能代表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而無法給玩家們帶來可觀的收益,最終讓很多的區塊鏈從業者感覺到前途渺茫。

另一方面,通過區塊鏈與數字貨幣深度綁定,假借區塊鏈的名頭來進行所謂的發幣或者ICO,卻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衣食無憂。

雖然這種方式業已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依然無法否認這種游離於正確道路之外的行為的確可以讓很多人實現爆富的夢想。

區塊鏈市場的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發展狀態,說到底,依然是由於區塊鏈的發展不成熟和不完備所造成的。

為什麼發幣或者ICO可以在短時間內可以為投機者們攫取到巨額的經濟利益?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發幣或者ICO其實是區塊鏈技術最為成熟且完備的應用。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看到人們對於發幣或者ICO的「孜孜不倦」。

假如區塊鏈在其他場景的落地和應用與發幣或者ICO一樣成熟,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地想像,在其他的場景當中,我們同樣可以獲得同樣可觀的回報。

這其實與早期的互聯網有些相似。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真正賺錢的並不是用互聯網技術去改變行業痛點和難題的玩家,而是那些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業已成熟的場景之中的玩家。

即使是現在互聯網行業當中呼風喚雨的BAT,在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早期,依然是生活得比較艱難的。

直到今天,我們還能聽到或者看到以馬雲、馬化騰為代表的互聯網大佬早期創業時的辛酸經歷。

那麼,為什麼後來這些並不被看好的項目卻突然好了起來,並且真正成為了引領互聯網行業發展方向的互聯網巨頭呢?

這其中較為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以及由此所引發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完備。經歷了PC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迭代升級之後,互聯網技術已然相當成熟,它可以應用到傳統場景之外的更多場景里,並且承擔起引領行業發展的重任。

對標到區塊鏈身上,我們依然要用同樣的邏輯來看待。

以技術為主導的區塊鏈發展模式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技術本身並未成熟,甚至很多的技術還沒有超脫於傳統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本身缺少突破與創新,最終讓所有的落地和應用變成了一種美妙的想像。即使是那些致力於以技術來主導區塊鏈行業發展的玩家,面對技術的短板,不得不望洋興嘆。

打破當下區塊鏈行業發展瓶頸的關鍵在於,要突破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瓶頸,不斷用區塊鏈技術的突破來打破對於發幣或者ICO的依賴,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來將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依然是需要很多投入的。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的區塊鏈項目會花費巨額工資來招聘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人員,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研發和創新需要大量投入的一個縮影。

這其實又陷入了另外一個悖論當中。即,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需要技術創新和迭代升級,而技術創新和迭代升級又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對於一般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這是當前很多區塊鏈項目之所以無法獲得突破的根本原因所在。

對於傳統的互聯網巨頭來講,他們並不存在資金方面的原因,所以,他們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上,其實是一直都處於領先的。

我們看到無論是從區塊鏈技術專利的申請量上,還是從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場景上,傳統的互聯網巨頭其實都是走在前列的。

於是,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未來的區塊鏈時代,依然是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天下。

然而,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

之所以會有如此判斷,我們依然可以從互聯網的發展史上尋找到某些脈絡。

因為早期互聯網的頭部玩家,同樣在進行互聯網技術的相關布局,但是,他們依然沒有逃脫掉被超越的命運。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並不是將研發出來的新技術應用到新的場景和新的領域里,而是將研發出來的新技術當成是優化自身的手段,最終讓這些新技術的功能和作用無法得到完美發揮,最終被閹割了。

所以,早期的頭部的互聯網玩家才會被後來的BAT所超越。

再看區塊鏈,其實,我們同樣可以看出這樣一種發展脈絡。

雖然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對於區塊鏈技術研發和創新有著很大的投入,並且在技術方面的確有了很大的領先,但是,他們在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過程中依然在用區塊鏈技術來維持自身以往的領先優勢,而不是建構一個全新的體系。

當區塊鏈技術僅僅只是在傳統體系之下運行,而沒有跳出原有體系的時候,它的功能和作用其實是無法充分發揮的。

從另外一個側面,我們可以看出,僅僅只是在原有體系之下的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最終會淪為原有體系的附庸,而只有真正跳出原有的體系,真正打碎原有的體系,才能將區塊鏈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

因此,區塊鏈的未來並不在巨頭手中。

當技術成為區塊鏈行業的引擎,我們看到的是冰火兩重天的發展狀態。

這是不 健康 的,也是不長久的。

一旦區塊鏈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區塊鏈行業這種兩極分化的狀態必然會被終結。

如今,區塊鏈技術其實是被互聯網巨頭們所引領的,然而,這種發展狀態並不能夠真正讓區塊鏈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因為區塊鏈的最大功能和作用旨在建構一個全新的運行體系,而不是對原有體系的縫縫補補,只有那些敢於打破原有體系,只有那些敢於建構新型體系的玩家,才是區塊鏈未來的主導者。

他們不再是一個又一個類似於互聯網巨頭的中心,而是變成一個又一個的鏈條上的「點」。

在「點對點」的世界裡,巨頭的概念早已不復存在。

總之,區塊鏈的世界裡沒有巨頭。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 財經 科技 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6. 馬雲如何回應區塊鏈技術

馬雲是英語專業出身,對於技術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不過,馬雲一直很重視技術,比如阿里巴巴首期投資1000億成立了達摩院,主要就做底層技術研發。

對於2018年十分火爆的區塊鏈技術馬雲也多次表態。在今天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又談到了比特幣和區塊鏈。

互聯網大佬中,不只是馬雲不看好比特幣,馬化騰也曾說過跟馬雲類似的觀點,他甚至認為數字貨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是怎麼用好這是另一個方面。如果做數字貨幣ICO,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的風險的,不是技術不成熟,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隨便發行數字幣,那會引發很多監管的問題。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是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我們不考慮發幣,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

李彥宏沒有反對過比特幣,不過他也很認同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區塊鏈技術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傳統互聯網中,虛擬的東西是make a ,它是沒有新增加成本的,但是區塊鏈到來之後,可以真正使虛擬物品變得唯一,這樣的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顯而易見,BAT大佬都重視區塊鏈技術,但對於比特幣卻不怎麼感興趣。在我看來,現在數字貨幣炒作確實有點「擊鼓傳花」的感覺,數字貨幣在炒作者眼裡有價值甚至價值很高,但在不持有比特幣的人眼裡可能一文不值。

「羅超頻道」建議讀者如果只是持有一點玩玩是可以的,但拿出巨額資金炒作就跟賭博沒什麼兩樣了。

BAT目前都在區塊鏈上布局,卻都不參與發幣、ICO、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2015年網路金融成立了區塊鏈技術團隊,2016年投資了美國區塊鏈技術公司Circle,去年網路區塊鏈技術開始大面積落地,網路金融成為主要的應用者。

阿里系重點做區塊鏈的是螞蟻金服,阿里首席戰略官曾鳴曾透露螞蟻從2015年開始布局區塊鏈。跟網路集中應用區塊鏈到金融的思路不同,它追求應用的廣度,讓外界意外的是,螞蟻最先應用的區塊鏈場景不是金融,而是各種生活場景。

早在2015年,騰訊就已成立區塊鏈團隊,不過是研發先行,做技術探索,通過聯盟鏈技術,將區塊鏈落地到微黃金、供應鏈金融、電子存證、公益尋人等項目中,基本都與金融有關,外界同樣知之甚少。騰訊還搭建了一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平台,叫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台),供區塊鏈開發者使用。在AI諸多技術上騰訊都是「後發而至」,可能會先做技術布局,但應用落地卻會相對謹慎。

7. 他說:比特幣是泡沫

區塊鏈行業伴隨著幣圈的發展,也慢慢地遍地開花,雖然這花有五彩,事有好壞。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伴隨著周遭五花八門的評價,有認可,有貶低,有人稱其將改變世界金融體系,有人稱其十年後滿地雞毛。

但是我們該怎麼評價這些新事物呢?顯然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是我們了解新事物的必須做的事情,但是光靠自己的了解,很多時候都會造成對事物了解過於膚淺,因為在做研究學習過程中,我們往往被自己短視束縛,所以我們常要藉助某些「成功人士」、「專家」的看法,做為參照,進而提升自己的了解深度。

因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幣圈及區塊鏈行業以外的那些大佬們對區塊鏈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看法是怎樣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 :「 我對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它會改變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但是我懷疑比特幣,我不認為比特幣會取代貨幣。」



馬雲 區塊鏈是進入數據時代的隱私和安全的解決方案

比特幣是泡沫

巴菲特: 比特幣是一種賭博,就像貝殼毫無投資價值

美團創始人王興: 比特幣這個事情非常有意思。我認為就把它當成一個刺激的 游戲 ,要當成改變金融格局的 游戲 。各個政府都在宣布不承認,封殺,第三方支付都不支持,有的人懷疑有美日支持。我認為中國政府是最應該大力支持的,這是削弱美元霸權的最好機會。


比爾蓋茨: 我不看好比特幣,我的總體想法是,如果你沒有埃隆那麼多的錢,你還是應該小心點

愛德華.斯諾登: 比特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隱私


美圖秀秀蔡文勝: 我的目標是擁有10000個比特幣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 你送給我100個比特幣我是不會要的

埃隆.馬斯克: 我沒喝多,也沒情緒低落,心裡只有狗狗幣

見過如此多的國內外大佬討論比特幣及區塊鏈。大部分圈外人對此看法是比特幣可能是泡沫,但區塊鏈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技術。當然這只是少部分相關的大佬的言論,並不代表區塊鏈技術或者比特幣的未來。

技術的發展在長期來說,個人的看法無足輕重,真正的未來永遠不會因為某些領軍人物而改變,我們自身的態度也無需因此而激動或者沉默。唯一要做的就是信仰自己內心,尊重自己的態度,只有如此,才能獲得得償所願。

8. 華爾街大佬如何評價比特幣

就在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對比特幣「唱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比特幣再創歷史新高,不但收復上月失地,在今天升破5300美元。


就在一個月前,比特幣從高位開始回調到谷底的時候,戴蒙在巴克萊紐約金融大會上再次抨擊比特幣「是一場騙局」。他斷定比特幣是一場泡沫,並預測這場泡沫最終會崩塌。比特幣自從問世以來就一直充滿爭議。目前為止,還沒有主流銀行加入做市商行列,也沒有大的交易所提供交易平台。不過,即使是反對比特幣的人,對比特幣以及其他的數字貨幣的技術基礎,也就是區塊鏈技術,持有非常肯定的態度。

9. 姚曉文如何看待目前火熱的區塊鏈和ICO,是否值得參與

他曾5000元的價格買下人生的第一個礦機,並挖出3個比特幣賺到第一桶金;他曾因幣值暴跌中途「下車」,5年「炒幣」歷程充滿酸甜苦辣;他是幣圈不折不扣的「老韭菜」。
3月18日傍晚,據記者回憶起接觸各種虛擬貨幣以來的心路歷程。在他看來,一些和區塊鏈技術及虛擬貨幣沒有絲毫聯系的項目打著區塊鏈概念,藉助一些大佬名義虛假背書,攪亂幣圈和鏈圈的生態。另外,目前市場上投資者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人盲目進入,「只有看清楚邏輯的人才有機會,如果什麼都沒有就盲目進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
很多人用「炒大蒜」心態買幣
「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事很酷,很有范兒,用自己的算力產生數據真的是一件很炫的事兒。」2013年4月,當時比特幣的價格還在700元~800元,只有少數的極客注意到這個新生事物,通過電腦程序挖掘比特幣。
「當時我知道比特幣是一種加密的貨幣,通過挖礦模式得到,但並不清楚其中的內在邏輯。」當時(2013年)比特幣回本的速度很快,大概是兩個月,「市場上有售價8000元的礦機。」
而在比特幣之後,各種新的虛擬幣種,如Litecoin、Namecoin等,當時極客們稱為「山寨幣」。不同於幾年前就開始在幣圈研究的「信仰者」們,直到2017年年中,感覺到這把「火」逐漸燒到普通投資者的身邊。
2017年,ICO(首次代幣發行)依託著「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概念大熱了一把。但僅僅通過幾人團隊發布一個「白皮書」,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就可以啟動融資活動,而這樣的方式也讓ICO的合法性一直存有爭議。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門對於ICO給出了明確定性,同時叫停了各類代幣融資活動。
不過,ICO被禁之後,幣圈又興起了新的玩法——IFO。所謂IFO是指基於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而進行的分叉貨幣發行,成為一種新的虛擬幣融資手段。
同時,通過拉人頭、建群、注冊得到幣的項目也層出不窮。這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幣圈」項目,僅是披上了ICO外衣的欺騙。
「很多人拿『炒股票』、『炒大蒜』、『炒大豆』的心態買幣。」作為一名「老韭菜」,據介紹,現在很多朋友也會拿項目白皮書給他看,但有些白皮書的質量儼然小學階段PPT水平。
幣圈投資者現兩極分化
5年的「炒幣」之路並不一帆風順,曾因為虧損而半途「下過車」。他表示,很多人是因為賺快錢而進來,又因為幣值的下跌而退出,幣圈拿到錢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一些大佬手上有閑錢,相比於普通投資者,他們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也更清楚鏈圈和幣圈的發展趨勢,因而他們判斷幣值的指標可能不是某一階段的大跌或者大漲,即便幣值在谷底的時候他們也『拿得住』。」沈小峰說道。
2013年的自己進入幣圈後也是個「投機者」,當時應用非常少,但隨著底層技術區塊鏈的發展,對於技術和底層邏輯的理解越來越深刻,5年之後的自己更把對虛擬貨幣的投入當成是一種長期投資。
「這些錢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到的,只有看清楚邏輯的人才有機會,如果什麼都沒有就盲目進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沈小峰坦言,99%的人因為賺錢效應進來,但經常因為暴跌就「扛不住」。
除了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目前在幣圈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真正的信仰者研究底層技術和內在邏輯,長期持有一兩個幣種等待升值;而更多的人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加入很多群組,並總是擔心幣值的漲跌。」
提醒大家,真正的合格ICO項目不會承諾幣值會漲多少,而是在風險強調上作出特別聲明,只有一些披上光鮮外衣的傳銷幣才一味強調幣值升值。每個人都想賺錢,但希望賺到的錢是能看得懂的錢,通過深刻理解區塊鏈含義之後再進入!

熱點內容
Usdt里長期收益 發布:2025-06-29 02:33:23 瀏覽:642
濟南數字貨幣 發布:2025-06-29 02:23:09 瀏覽:426
數字貨幣杠桿爆倉率怎麼算 發布:2025-06-29 02:04:59 瀏覽:530
買usdt還是btc 發布:2025-06-29 01:50:18 瀏覽:104
btc支持人民幣交易嗎 發布:2025-06-29 01:47:29 瀏覽:372
將bin文件轉變成trx 發布:2025-06-29 01:46:46 瀏覽:648
蘋果8怎麼看是合約機 發布:2025-06-29 01:45:25 瀏覽:255
比特幣匯款匯錯地址 發布:2025-06-29 01:05:59 瀏覽:88
比特幣陳什麼雄 發布:2025-06-29 00:56:00 瀏覽:786
永續合約帶單怎麼賺錢 發布:2025-06-29 00:51:36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