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台電腦CPU算力
1. 怎麼能把兩台電腦的CPU連到一起運算
是否想用兩台電腦聯機,協同作戰,處理同一任務;還是想用兩個CPU處理同一任務。
1、後一種情況容易實現,即一塊主板上,使用多核CPU即可解決問題。如,只要主板支持,換個CPU 6x Core i7-4930K,就相當於6個CPU協同作戰,「一起運算」了;
2、兩台電腦聯機處理同一任務(意為多人操作)。大型資料庫就直接支持這種聯網運算技術。如,一些公司、政府、事業單位的大型管理統計軟體,支持不同地域的眾多人,同時聯網編錄某行業報表統計數據。不過,這需要另外增加一台資料庫伺服器,做任務分解宿主機,全國各地的電腦都可參與計算。
2. 請問有什麼辦法使兩台電腦的CPU合並起來提高性能
沒聽說過啊,共享資源就聽過
如果可以連起來,但是也要2個CPU型號和牌子一樣才可以啊?CPU連起來有什麼用
存錢吧
到明年買個配個4核主機,才8000RMB左右
3. 如何讓兩台電腦的CPU聯合計算,一台作為輔助,另一台用來操作
簡單的集群系統(cluster),主要為了提供系統的穩定性和數據處理能力~~其中 一個是主控機器,其他的都是被操縱的slaver. 一般是一個主控,多個slaver的,當然你可以對應你的一樣一個;
可以查查看怎麼實現,確實跟樓下同學說的,一般都是伺服器才這樣做~
望滿意~
4. 讓兩台電腦下棋,一定是CPU更好的勝嗎
完全不是,一般在電腦上下的棋程序設計的並不復雜,所以電腦下棋耗的CPU極低,所以兩台電腦下棋誰輸誰贏看的是下棋的程序設計。曾經有一台超級電腦(名字叫深藍)與一位世界國際象棋棋王比過賽,結果勝利了,這也說明了如果一台超級電腦可能完勝普通電腦,前提是棋的程序設計的要夠智能。只有兩台電腦下棋時CPU使用率都100%的話,那CPU好的電腦贏的概率要高(這也不能說絕對會贏)。
5. 伺服器運算能力如何計算,或者說CPU的運算能力如何計算
中央處理器運算能力是用字長來區分的。
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心臟,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內部結構分為控制器、運算器和存儲器,這三個部分相互協調,可以進行判斷、運算和並控制電腦各部分協調工作。
目前流行的中央處理器為英特爾酷睿中央處理器,分為雙核、四核和八核。雙核中央處理器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
衡量中央處理器的指標是字長,字長是電腦能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標志著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字長決定了電腦運算的能力和精度,字長越長,電腦的運算能力越強,精度越高,有效數據的存儲單元數越多,尋找地址的能力越強。現在個人電腦的字長分為十六位、三十二位和六十四位。
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叫做緩存,也叫高速緩存。中央處理器一般會從緩存讀取數據,中央處理器沒有數據時才會向內存調用數據。緩存容量越大,中央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中央處理器的緩存分為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酷睿處理器中,四個核心的內存控制器和緩存都在單一的晶元上面。
6. 一台電腦兩個cpu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就我個人而言,雙CPU是需要的。你常常設計網頁嗎?你時常需要做圖像處理嗎?你常製作動畫書嗎?你時常一邊刻錄CD,又一邊工作?你常一邊錄制MP3的音樂,又一邊聽音樂兼工作嗎?其實我們雜工作環境中,時常會出現同一時間需要同時做兩件工作的情形,說得專業一點,就是多任務處理模式。現在的設備及環境並不是不能達到,但是因為不是在Multi--Thread的多進程環境,工作起來CPU總覺太慢,所以效率很差,要麼就是CPU夠快,但是用起來有停頓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WINDOWS 98/Me不是可以支持多進程嗎?是啊,WINDOWS98/ME是支持多進程,但是請注意一點,WINDOWS 98/ME的多進程,並不是將CPU的運算能力平均分配給所有進行中的應用程序,當某一個程序擁有CPU的使用權時,除非他將使用權釋放,否則CPU會被它永遠佔用。大部分的程序,為確保程序的執行效率,通常都會強占較長時間,這就是為何在WINDOWS 98/ME的系統下,就算是使用雙CPU的主板,結果也是只有一顆CPU在工作而已,原因是WINDOWS 98/ME本身就不支持雙CPU。所以要使用雙CPU的話,操作系統也必須更換。就目前來講,WINDOWS 2000,NT,LINUX,UNIX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為確保WINDOWS 98/ME下的軟體都可以使用,WINDOWS 2000是筆者建議使用的操作系統。
WINGDOWS 2000不但是一套多進程的操作系統,而且還是一套多緒的操作系統。多工多緒的操作系統內,不論是一顆或是兩顆CPU,不論執行兩個還是兩個以上的程序,執行起來都會遠遠的比WINDOWS 98/ME來得順暢很多。
IDE RAID的好處
現在的CPU外頻已經高達133MHz,AMD的工作頻率更高達200MHZ。理論上來說,電腦的性能應該足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才對。但是不幸的是,現在的操作系統及應用軟體佔用的內存越來越大,就算一部電腦有128MB的內存,通常都很難避免要使用到硬碟空間來做虛擬內存,只要一用到虛擬內存的話,整個系統的性能就會明顯的下降。原因很簡單,因為硬碟的傳輸性能,和CPU運算的速度比起來,實在差很多。
其實現在大部分的硬碟都已經是ATA/66和ATA/100了,就理論上來講,不應該酸差,可是和CPU的搭配,仍然稍嫌不足。有經驗的人都應該知道,事實上ATA/66和ATA/100的差距,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這其中涉及很多原因,例如讀取速度、尋道速度、cache的大小等等。
基於前面提到的原因,磁碟陣列(Disk Raid)就應運而生了,其實Raid出現的真正原因並不是要解決硬碟的傳輸速度的問題,它原本是用於擴充硬碟容量,提供資料安全,方便硬碟維修等用途的,加速硬碟存取速度,只是其一項功能而已。其實也不會有人單純用它來加速硬碟的存取速度,原因無它,大部分的Raid都是SCSI介面,一塊SCSI的Raid的價值,大概不會比一台入門的電腦更便宜。
雖然Raid這么貴,為什麼筆者還要在DIY的雜志上談Raid呢?大家又買不起,談也是白談。不要失望,一種Raid很便宜,就是IDE Raid卡。這種Raid卡基本上就是使用IDE介面的,它不貴,而且可以提供和SCSI類似的功能,尤其是最主要的加速功能。現在市面上的Raid都只能支持Raid 0、
1、O+1三種模式,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其實已經足夠了。
Raid 0
Raid 0的功能很簡單,它就是把一塊要寫入硬碟的資料,拆成兩部分,然後同時將資料寫入到兩個不同的硬碟內。這有什麼好處呢?簡單一點講,它可以以兩倍的速度將資料寫入硬碟,比一般的硬碟節省了一半的時間。當然讀取資料也是同樣了,理論上可以達到兩倍的速度。
Raid 1
Raid 1的功能主要是確保硬碟的資料的安全性,它將會將資料同時寫入到兩個硬碟內,所以其中任何一個出問題時,可以使用另一個,資料的安全性相對的提高了一倍。不過Raid 1有一個缺點,也就是兩個硬碟只能使用一個硬碟的容量。
Raid 0+1
IDE Raid還可以支持一種模式,就是Raid 0+1,顧名思義,就是將Raid 0和Raid 1的功能做整合,同時具有Raid 0和Raid 1的好處,不過這個模式要使用四個硬碟,而且只能使用兩個硬碟的容量。
主板的選擇
再來講講今天的主角,筆者使用的主板是精英的D6VAA主板,選用這塊主板有幾個原因,第一,它支持雙CPU,同時還支持IDE Raid。第二,它是一片四層主板,其實沒有別的原因,因為如果價格較為便宜的四層主板,就可以提供雙CPU的功能,沒有道理選用價格貴的多的六層板。再說,根據INTEL的規范,雙CPU的主板,其實應該要六層板,如果一片四層主板也可以同樣支持的話,就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這位研發人員是個頂尖的高手。第二就是這塊主板可能會有很多問題,甚至不能使用。不論是那一種可能,都是筆者非常有興趣探討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塊四層板的雙CPU的主板,這是一片標準的Full Size的ATX主板,使用了VIA694X及82C686B晶元組。另外在主板的角落,還可以發現一顆HighPoint HP370的 晶元,這顆就是IDE Raid的控制晶元了。加上主板晶元組提供的IDE介面,這塊主板,一共可以接8顆硬碟,不過請注意,只有連接在左下角的IDE插槽的硬碟,才具有Raid的功能。
由於這是一個四層的主板,我們可以發現在CPU合北橋晶元之間的線路非常的密,而且為了讓線路等長而所做的蛇行線路非常的多,可見是經過了一番工夫的調整。在擴充能力方面,D6VAA擁有五根PCI插槽,一根4X的AGP插槽,比較特殊的是它竟然有一根CNR的插槽,可是筆者找遍了整個主板沒有發現一顆支持LAN MAC的IC,原來經過確認才了解,原來這根CNR只能支持MODEM,而不支持LAN的。在內存插槽方面稍微少了一點,只有三根DIMM的插槽,支持PC133。不過我想三根DIMM插槽也夠了,不會有人那麼無聊,要裝1GB的內存,故意買4條256MB DIMM回來用,再笨的人都知道買兩條512MB的來用,不但較為便宜,安裝起來也會比較方便。其他的規格方面,應該有的都有,筆者就不再說明了。
如何使用雙CPU
如何才能讓WINDOWS 2000以雙CPU的模式下運行呢?首先要從操作系統的安裝說起,如果你一開始系統就裝有兩顆CPU的話,那系統安裝好之後就自動在ACPI Multiprocessors Mode下運行了,也就是雙CPU 模式已經開始運行了。但是讀者有沒有發現,系統是在ACPI Multiprocessors Mode下運行,這個ACPI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它和電源管理的ACPI是一樣的意思,就是在這種模式下運行,比較省電,當然系統性能多多少少要受些影響,不過不是很明顯罷了。如果你不想在ACPI模式下使用,只要進入「設備管理員」中,將「電腦」選項更改為MPS Multiprocessors 模式就可以了。
雙CPU性能實測
到底雙CPU的性能有多好呢?不測試怎麼會知道?筆者實際安裝了WINDOWS 2000,並且將系統設定ACPI Multiprocessors模式,分別使用1顆或是兩顆Pentium III866MHz CPU。使用WINTUNE 及SISOFT SANDRA 這兩套軟體,針對雙CPU 的性能進行了測試,果真其結果非常明顯,雙CPU的運算能力是單CPU的兩倍,為什麼我說是運算能力,不說性能呢?因為WINTUNE及SANDRA 的測試都是完全針對CPU的計算能力,再以「百萬指令/秒」的單位,算出結果的。也就是說,這個測試是完全針對CPU,和其他任何周邊(包括內存)都沒有關系。
IDE Raid 0的性能測試
一部電腦的性能絕不是單單CPU就可以決定的,除了內存現在可以和CPU同步外,最影響系統的即使硬碟了。接下來就是筆者利用D6VAA上的IDE Raid 0的功能,將系統安裝完成後,所做的比較。從WINBENCH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出Raid 0比單純的ATA/100 大約快18%。
在Wintune下,分成兩組測試,一種是使用Cache,另一種是不使用Cache。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以50%的命中率以確定Cache的命中率的話,換算過來,Raid 0的速度剛好是ATA /100的1.5倍。
在Sandra下的測試,剛好可以驗證Wintune的結果,Raid 0的速度也大約剛好是ATA/100的1.5倍。
筆者使用了兩顆100外頻的Pentium III 550和一顆Pentium III 1GHz CPU,做了一個比較,結果如下:
答案似乎出來了,Pentium III 1GHz CPU好象稍微贏了一點點,不過就是為了這么一點性能,你必須付出的代價可以是2顆550的好幾倍啊。
由於D6VAA又恢復了以前精英慣有的外頻、倍頻及電壓調整的功能,而且只要從BIOS中就可以直接調節了,所以筆者就將兩顆550MHz的CPU外頻,超到了 120MHz,其結果員遠遠超過了單顆的1GMHz的性能。
結論
為了驗證之前四層板的疑慮,筆者將這部測試電腦在雙CPU的模式下,執行烤機程序(就是Winstone),整整24小時,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運行測試的各種程序都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D6VAA在穩定性方面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剩下的可能就是兼容性問題了,筆者手上的設備不多,只好使用了一片較新的GEGORE2 GTS和一片非常古老的6326來測試,結果都可以正常通過3Dmark2000的測試。筆者又換用了各種各樣的內存,有PC100的,也有PC133的,結果一樣令人滿意。所以筆者的結論是一個四層板也可以做出一片好的主板。
7. 兩台電腦的cpu可以直接換嗎
隨便換,怎樣都不用重裝系統。
跟兩個主板無關,你說的這幾款CPU,在兩塊主板是都支持的,所以你可以任意調換,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哪片主板上對CPU超頻過或者修改提升過內存頻率、有過電壓操作等,就需要先恢復初始化再換過CPU。
8. 電腦cpu計算能力差,哪些cpu可以解決
如問題描述,其實需要的是cpu的運算能力,如果程序已經針對多核做過優化,也就是說多核的cpu也能發揮優勢,建議看下聯想(原ibmx系列)的x6伺服器,可以上4顆物理cpu,性能很強。
9. 怎樣可以讓網路上(或區域網內)的多台個人PC共享CPU運算資源
兩者都相當重要,但是在機子配置還可以的情況下,cpu更加重要些。
一般評估一個本子配置的高低是按cpu、 顯卡、 內存來排序的。
內存條
內存條是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
內存條在個人電腦歷史上曾經是主內存的擴展。
隨著電腦軟、硬體技術不斷更新的要求,內存條已成為讀寫內存的整體。
通常所說電腦內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內存條的總容量。
寫入RAM(即讀寫內存,即內存條)中的數據將在斷電後徹底消失,電腦開機時CPU最早讀入執行的程序數據來自ROM(只讀內存)。
內存是電腦(包括單片機在內)的基礎部件,從有電腦那天起就有了內存。
而外存屬於電腦外圍設備,硬碟是經過磁帶、軟盤階段之後發展產生的外存。
內存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CPU可通過數據匯流排對內存定址。
歷史上的電腦主板上有主內存,內存條是主內存的擴展。
以後的電腦主板上沒有主內存,CPU完全依賴內存條。
所有外存上的內容必須通過內存才能發揮作用。
10. 家裡一台電腦怎麼借用家裡另一台電腦的cpu運算(區域網連接) 就是當電腦A的cpu運算達到峰值時,怎麼……
不能。除非程序本身支持分布式運算,但其原理也不是共享CPU,是共享結果而已。
你只能使用多路處理器來解決,桌面處理器和晶元組都不支持這樣的功能。
伺服器上使用的CPU,如 AMD 的 Opteron ,Intel 的 Xeon ,等等就是多路處理器,關鍵的特性是支持多個CPU之間的高速通信,以實現 L2 緩存的一致性
分布式計算和集中式計算是相對的。有些應用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完成,如果採用集中式計算,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來完成。分布式計算將該應用分解成許多小的部分,分配給多台計算機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節約整體計算時間,大大提高計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