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運算階段去自我中心化
⑴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家長的第一堂情商課,寶寶對周圍的認知是自學的能力,但是家長有計劃的互動是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
請用語言給寶寶描述,寶寶本身和環境其他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
從簡單的開始:開心,難過,害怕,平靜,生氣
然後再進一步的准確理解進階的情緒:悲傷,恐懼,友好
最後到一些高階的情感:尷尬,退縮,憤怒等
千萬記得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會懂得很多,寶寶不是從家庭教育就是從電視以及其他的社會教育中判斷分析自學。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預方法
2-3歲的孩子道理認知體系還不完整,對於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從無聊吵鬧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記住:千萬別和孩子生氣,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現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這一個階段寶寶主要的任務
(敲黑板,這是未來情商的源頭)
讓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區別,還有"你的","我的","他的"區別
這個可以從分享開始:
舉個例子,家裡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寶寶很開心,拿了一個比較小的蘋果送給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對,甚至是指責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是生活了這幾十年才積累起來的,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二三歲的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是非觀呢?
我們怎麼做呢?
請問寶寶:如果有人送蘋果給你,你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對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覺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蘋果送給你,你開心嗎?
寶寶想了下:不開心!
那你覺得小姐姐收到你給他的小蘋果會開心嗎?
寶寶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不開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開心呢還是不開心?
寶寶:我希望小姐姐開心!
那你覺得應該給老師大蘋果還是小蘋果呢?
寶寶:大蘋果!
當我類似的事件沖突的時候,請家長盡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讓寶寶從小就認知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這種"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訓練會是未來情商的基礎
⑵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分為哪幾個原則階段
j.皮亞傑關於認知發展的理論。他把認知發展分為4個大的階段,在每一大階段下又再劃分出若干小的階段。
第一階段為感覺運動階段。從出生到約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動作和感覺應付外界事物。這一階段又再分為6個小階段:①從出生到1個月。此時,嬰兒尚不能覺察周圍的東西,甚至不能覺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與我,缺乏自我意識。②1~4個月。這時,嬰兒的動作變得較協調了,但還不能擺弄外物。③4~10個月。此時,嬰兒視覺與抓握動作協調起來。開始會擺弄身旁的東西。9~10個月的嬰兒知道東西離開了自己的視野仍然存在。④10~12個月。此時,行為已有目的,開始能預料行為的效果。⑤12~18個月。嬰兒對不同的物體,會作略為不同的動作,看會出現什麼結果。⑥18~24個月。嬰兒在行動之前,能在頭腦中思考動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第二階段為前運算階段。約2~7歲。這一時期的幼兒只能以表象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亂的。前運算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①前概念期,約2~4歲。此期以出現符號功能和模仿為特點。②直覺思維期,約4~7歲。幼兒主要對事物的表面現象作出反映,只會從一特殊情況推到另一特殊情況,並將無關的事情說成有因果關系。自我中心思想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
第三階段為具體運算階段。約7~11歲,在這一階段,兒童形成了初步的運算結構,出現了邏輯思維。但思維還直接與具體事物相聯系,離不開具體經驗,還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發展,不能進行命題運算。這一階段兒童發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問題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漸消失。此時兒童不僅能集中注意情況或問題的一個方面,還能注意幾個方面;不僅能注意事物的靜止狀態,還能看到動態的轉變;還能逆轉思維的方向。
第四階段為形式運算階段。約自11、12歲開始,到這一階段,個體形成了完整的認知結構系統,能進行形式命題思維,智力發展趨於成熟。皮亞傑起初認為形式運算的智力發展約在15歲完成。後來,1972年修正了原來的看法,認為正常的人不遲於15~20歲達到形式運算階段。
⑶ 獲得去中心性的年齡,發展心理學中的一個問題
從5~6歲開始,「社會交往引起一個逐漸結構化或社會化的進程」,自我中心化言語瀕於消失,象徵性的游戲向著有組織的、有規則的游戲發展,兒童開始理解物體之間的客觀關系,並且在人們之間建立合作的關系,在道德情感方面則逐漸向相互尊重和互惠的方向發展。
皮亞傑認為,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中心化的過程:(1)感覺運動階段的發展是一種從極端的自我中心的最初狀態逐漸去中心化的過程。嬰兒出生時物我不分,生活在沒有客體的宇宙里,沒有自我意識。隨後,與外界產生了分化,才知道自己是置身於眾多的永久性客體和人們之間的。(2)在前運算階段,幼兒運用語言,形成了表象,並與別人交際,出現了第二種形式的自我中心。幼兒不能區別自己與別人的觀點,分不清主觀和客觀。自我中心思想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在對世界的看法上,幼兒表現出幾種原始思想模式:將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外物上,認為風、河、雲、太陽是有生命和意向的;看到父母製造的各種東西,就認為湖、山、樹、明亮都是人造的;相信在他看來真實的東西必有客觀實在性,認為夢來自屋外。(3)到了具體運算階段,去中心的能力得到發展,兒童認識到別人的觀點,能將自己的看法和別人的看法調和起來,但並不是都客觀化了。事實上,有些成人的思維方式仍是自我中心的。(4)發展到形式運算階段,又出現了第三種形式的自我中心。兒童集中注意在自我將來的理想上,要再經過較長時間的去中心化,才能認識客觀現實和集體對他的要求,變得較為符合實際。
⑷ 1. 自我中心是哪一個階段的主要成就 A. 感覺-運動階段 B. 前運算階段 C. 具體運算階段 D. 形式運算階段
自我中心是前運算階段的主要成就。
前運算階段是從兒童學習一種語言開始持續到大約5歲至6歲。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語言、模仿、想像、符號游戲和符號繪畫來發展符號化的表徵圖式,他們的知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知覺。
兒童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的傾向。
(4)具體運算階段去自我中心化擴展閱讀
皮亞傑將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他認為所有的兒童都會依次經歷這四個階段,新的心智能力的出現是每個新階段到來的標志,而這些新的心智能力使得人們能夠以更為復雜的方式來理解世界。
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然而,他們通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一致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後一階段的前提。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
⑸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自我中心是指兒童由於思維發展水平低而表現出的思維上的種種不足。指個體傾向於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去自我中心表現為,從不能區分自我與外界到擺脫對動作和直接感知覺的依賴,能夠區分自我與外界,能夠表徵他人的心理世界,獲得觀點采擇能力等。 在感覺運動階段初期,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表現為不能區分自身與外界,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地」的世界中,認識不到在他的感覺之外還存在更廣闊的世界。在感覺運動階段末期,隨著象徵性機能產生,兒童能夠區分自身與外界,這是去自我中心的表現。 在前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表現在表徵水平上。此時,兒童雖然對事物形成了表徵,但不能表徵他人的心理世界,所想所感總是和自己所想所感是相同的,不具備觀點采擇能力。 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後,兒童的思維進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現為能夠從多個維度來認識事物,能夠認識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即具備了觀點采擇能力。 因此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由低級向高級水平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去自我中心的過程。
⑹ 皮亞傑認為處於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哪些特點
幼兒的思維發展表現出三種不同的方式: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幼兒早期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幼兒中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末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1.直覺行動思維
0~2歲幼兒的思維主要是直覺行動思維。直覺行動思維是指主要利用直觀的行動和動作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幼兒通過拖動桌上的布來獲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直覺行動思維離不開幼兒對客體的感知和動作,是幼兒早期出現的萌芽狀態的思維。皮亞傑認為這個階段幼兒思維的發展有兩個明顯的標志:一是幼兒有時不用明顯的外部嘗試動作就能解決問題;二是產生了延遲性模仿能力。所謂延遲性模仿是指模仿的對象或動作在眼前消失一段時間後對行為或動作的模仿。
總體上說,幼兒大致獲得了以下能力:幼兒通過伸手和抓握等動作,開始注意到物體的空間關系,這使幼兒逐漸超越了直接的感知和運動,開始理解周圍的世界;幼兒突破了直接經驗的限制,發展起了具有先後的時間維度的概念,出現了對因果關系的初步理解;幼兒開始逐步理解目標和手段的關系;幼兒可以模仿不在眼前的行為並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等等。
在皮亞傑看來,這一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獲得了「客體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兒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體仍將繼續存在。皮亞傑認為,幼兒在沒有直接感知物體時卻相信物體仍然存在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貫穿整個感知運動階段,其典型的表現就是嬰兒出現藏貓貓的游戲行為。直覺行動思維是貫穿人的一生的思維方式。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離不開幼兒對實際物體的感知和動作,因而缺乏行動的計劃性和對行為結果的預見性,思維具有明顯的狹隘性。
(圖:守恆實驗)
3. 抽象思維的萌芽
抽象思維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詞,根據事物本身的邏輯關系解決問題的思維。在幼兒末期即幼兒6~8歲這一時期,幼兒開始出現抽象思維的萌芽。
第一,幼兒開始獲得可逆性思維。例如,幼兒開始認識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減去幾個,然後增加相同數目的珠子,這堆珠子的總數將保持不變。
第二,幼兒的思維開始能夠去自我中心化。所謂去中心化是指幼兒認識到他人的觀點可能與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兒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例如,幼兒開始能夠解決「三山問題」。
第三,幼兒開始能夠同時將注意集中於某一物體的幾個屬性,並開始認識到這些屬性之間的關系。例如,幼兒開始認識到一個物體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幾個屬性,並且認識到這些屬性是可分離的。
第四,幼兒開始使用邏輯原則。幼兒獲得的重要邏輯原則是不變性原則,即一個客體的基本屬性不變。另一個原則是等價原則,即如果A的某種屬性等於B,B等於C,則A必然等於C。
⑺ 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的區別
1、研究兒童年齡段的不同
具體運算階段:處於皮亞傑所劃分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第三個階段,年齡段是7~12歲。
形式運算階段:處於皮亞傑所劃分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第四個階段,年齡段是12~15歲。
2、思維特點不同
具體運算階段:該階段的思維有兩個主要特點是守恆性和能進行群集運算。
形式運算階段:主要的特點是少年能夠同時對超過兩種以上的變數進行處理、能夠考慮到事情的發展和變化、能夠對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邏輯性的假設、能夠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做出適當的損期、有能力査明事物的內部一致性或邏輯聯系、能夠客觀的分析他們自己、他人及他所處的環境。
(7)具體運算階段去自我中心化擴展閱讀:
增強形式運算思維的因素
一些環境因素可以促進青少年形式運算思維的發展,並可降低他們自我中心主義的水平。首先,青少年早期的個體面臨著一系列角色關系所提出的既相容又矛盾的要求。這些角色關系常是指自己身為兒女、工人、學生、朋友、約會對象、信奉宗教者和公民。
他們所承受的最直接的壓力就是多種期望對他們行為的要求。身兼多種角色有利於他們形式運算思維的發展,因為他們必須在決策時考慮到自己的多重身份並進行多方面的權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具體運算階段
網路-形式運算階段
⑻ 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特點
皮亞傑的心理發展階段論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智力的發展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0-2歲)2、前運算階段(2-7歲)3、具體運算思維階段(7-12歲)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守恆概念是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的「分水嶺」,掌握守恆概念標志著兒童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是認知發展的一個質的飛躍.守恆概念:是指物體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徵)起了變化,但個體認識到物體的量(或內部性質)並未改變.包括有質量守恆、重量守性、面積守恆、體積守恆、長度守恆等.守恆概念是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第三個階段,即具體運算階段,皮亞傑認為在這一階段兒童智慧發展的最重要表現是獲得了守恆性和可逆性的概念.具體運算階段兒童並不是同時獲得這些守恆的,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獲得的,先是在7-8歲獲得質量守恆概念,之後是重量守恆(9-10歲)、體積守恆(11-12歲).皮亞傑確定質量守恆概念達到時作為兒童具體運算階段的開始,而將體積守恆達到時作為具體運算階段的終結或下一個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的開始.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近的一些研究認為,皮亞傑低估了兒童的能力.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增加問題的情境性,兒童能表現出更強的守恆掌握能力.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並不是以皮亞傑的年齡階段論所描述的那種「全或無」的形式進行的.
⑼ 皮亞傑把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那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感知覺運動階段(0~2歲)。這時的孩子僅僅通過感覺來建立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他感知到的就認為存在,否則就認為不存在。皮亞傑對這一階段不願意多作關注,在他看來這一階段的研究意義不大;
2、前運算階段(2~7歲)。這時孩子還沒有建立真正的邏輯運算能力,只能學會初步的形而上學認知,所以往往顯出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皮亞傑的「三山試驗」就是驗證這個階段的自我認知特點;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這時孩子開始建立具體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學會理性地分析事物。但是尚不能完全脫離實物憑空地進行邏輯思考,所以這時的思維表現為形象思維大過於抽象思維。這也是為什麼小學教師上課往往都需要以實物來舉例,其考題也多應用題的原因;
4、形式運算階段(12歲以上)。這時的孩子開始學會抽象的運算,不需要實物也能作邏輯思考,學習進入成年人的思維模式。但是,有許多人畢生都不能進入形式運算階段,而只能停留在具象思維的階段,這往往表現為缺乏邏輯足夠推理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等品質,按照性別差異心理學的研究往往女性居多。
需要說明的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是在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縱向闡述人的認知發展過程。但是真正要理解日內瓦學派的精髓,需要和他的另一橫向的認知理論「發生認識論」結合起來看,才能明白皮亞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