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挑梁手算豎向地震力
1. 懸挑梁受力
懸挑梁是上部受拉,底部受壓,一般為上部鋼筋進行控制,下部一般混凝土抗壓即可滿足,只需要按構造配筋,滿足最小配筋率。當然也有受高度限制,梁截面需選擇過小的情況,這是的鋼筋是受壓計算。
2. 六度抗震設防地區住宅(丙類)懸挑梁是否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1、房屋的抗震等級 是一個綜合型考慮得出的數據
2、抗震等級由設防烈度,房屋的結構類型,房屋高度,抗震設防類別四個數據依照表格選取。
3、設防類別是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來劃分的,分別是標准設防(小震設防,50年一遇),重點設防(中震設防,475年一遇),特殊設防(大震設防,2100年一遇)
4、抗震設防類別與抗震設防烈度的關系:抗震設防分類決定在本地區採用何種抗震設防烈度,比如廣州地區是7度設防烈度,當建築物設防分類是甲,乙類時候,決定了建築物的抗震措施選用8度設防烈度標准(注意:這里的抗震措施包括抗震 構造措施和一些處理比如強剪弱彎的處理等)。
3. 懸挑腳手架的受力計算
你是需要檢算過程 還是檢算結果!!告訴我腳手架材料 尺寸 我幫你計算!!!
4. PKPM的豎向導荷中,遇到懸挑梁時,豎向導荷是否已經考慮了附加彎矩的影響若末考慮應如何處理
你說的豎向導荷是PMCAD模塊的平面荷載校核裡面的「豎向導荷"結果顯示么?
那是沒有考慮任何彎矩影響的,僅僅是根據桿件長度和樓板面積來計算導荷,荷載也都是考慮線性分配而不是按照剛度分配。
至於影響,如果你要進行基礎設計,那麼可以用基礎連梁來平衡附加彎矩,而軸力按照導荷的結果計算結果即可。如果用基礎連梁平衡彎矩,一般認為柱軸力的1/10作為基礎連梁的軸拉力進行設計(所以如果基礎連梁還要承受上部牆體受彎,那麼是個拉彎構件)。
不過,如果基礎要考慮地震作用,那麼還是應該用SATWE的計算結果。
如果是SATWE的計算結果,那是整體剛度計算出來的,懸挑梁的彎矩對柱的影響也考慮在內了。
5. 跪求 懸挑梁的計算方式
是鋼筋混凝土懸挑梁結構設計嗎?
如是:
則進行結構分析,簡圖,算出控制截面的內力剪力,彎矩。擬定截面尺寸,進行配筋計算,按計算所得與構造要求進行鋼筋布置。畫施工圖,設計完成 。具體可看一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及混凝土結構設計教材。
如是鋼筋用量計算
則:按平法標注法,得出每一根鋼筋的構造尺寸,算每一根鋼筋的下料長度及總質量。匯總後,得出鋼筋總用量。
6. 懸挑梁計算
構造要求是埋的長度不低於挑出長度的1.5倍,這是一般情況。但是這不是必須的,你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抗傾覆驗算,如果結論允許埋的長度更短,也是可以的。
多少鋼筋是通過計算出來的,需要知道牆的重量,挑出的長度,挑梁的截面尺寸,以及鋼筋和混凝土的強度……才能進行計算。
7. 懸挑梁下筋是否為一個錨固,是否考慮豎向地震做作用,圖紙說明未說,我算料考慮了,對嗎
考慮不考慮是設計的事。施工者按圖施工即可。不明白咨詢設計,不要擅自主張。如此。
(另外要說的,考慮豎向地震的情況比較少)
8. 我請教一下各位:純懸挑梁端部鋼筋是按抗震錨固長度來計算嗎
純懸挑梁對抗震沒有貢獻,沒有抗震等級的要求,一般不考慮抗震影響。但若是懸挑長度較大,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時候,其端部鋼筋還應該按抗震錨固計算其錨固長度。
9. 砌體結構中是怎樣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
實際上根據歷次大地震的震害情況,砌體結構的倒塌往往是因為豎向地震作用過大,但是目前在規范中,豎向地震作用主要還是針對大跨度梁和大懸挑梁,對豎向構件的豎向地震作用考慮很不足。此外一些砌體結構教材中提出牆體的軸壓比一般只在0.25左右,可能也是忽略豎向地震作用的原因。
10. 房屋抗震承載力驗算當中,什麼情況下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按照GB 50011-2010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1. 條文: P31頁5.1.1條第4歀和注。
解釋:首先,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間結構要考慮豎向地震結構。它是指跨度大於120m、或長度大於300m、或懸臂大於40m的結構。其次,注意場地為I類一個特殊情況可不考慮豎向地震。那就是8度時的平板型網架、鋼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