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敘事時間的去中心化
❶ 如何理解敘事時間
如何理解敘事時間
我們通常將各種復雜的時序關系,分成兩種狀態:逆時序和非時序。
逆時序是一種包含多種變形的線型時間運動。也就是說,盡管故事線索錯綜復雜,時間順序前後顛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種完整的故事時間。
(一)逆時序
逆時序主要研究三種時間運動軌跡:閃回、閃前、交錯。
閃回又稱倒敘。閃回又分為外部閃回,內部閃回,混合閃回。外部閃回敘述的是開端時間之前的故事,內部閃回敘述開端時間之後的故事,混合閃回則是外部閃回與內部閃回的結合,幅度從開端時間之前一直延續到開端時間之後。這三種閃回在時間上的區別顯而易見。《紅高梁》中爺爺和奶奶那傳奇般的愛情故事屬於外部閃回,因為它顯然在「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之前。外部閃回是對往事的回溯,這種追敘不僅擴展了故事的時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敘述,使結構更加緊湊。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對愛瑪兒時在修道院度過的那段歲月的回顧屬於內部閃回,因為那段經歷是在小說開端時間一查理進入新學校的第一天之後,修道院里度過的那些日子,並且這段歲月對愛瑪的一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內部閃回中敘述的多是現時敘述-時難以顧及和遺漏的事件,但又是應該
和必須交待的。梁曉聲的《雪城》中返城知青們的一段段回憶可稱為混合閃回,他們從返城後的遭遇一直追想到北大荒的生活,而小說開端時間則是1979年12月26日,這一天一列滿載北大荒返城知青的火車駛進A市。這種混合閃回已接近交錯的邊緣。這種以開端時間為基點對閃回的區分其價值在於把握敘事文的情節運動,是直線發展,還是來回往復,由此揭示出情節發展的曲線軌跡。
閃前又稱「預敘」,指敘述者提前敘述以後將要發生的事件。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就是一一種閃前,故事的結局在篇名中就預告了。
閃前不同於暗示。閃前一般有明確的提示,是對後來事件的預先敘述,它通過時間上的指向性以引起讀者的期待。而暗示大都含糊其辭,可視為後來事件的某種心理准備,讀者只能在回味中領悟其中的含意。話本小說《鬧樊樓多情局勝仙》中當范二郎跟蹤周勝仙回家時,說書人指出:「因這一去,引起了一場沒頭腦的官司」,明確預示了此事將引發的後果,讀者因此而關注下文。這是一種閃前。《水滸》五十一回吳用對李逵的一番關照則與此不同。李逵奉宋江之命殺死了滄洲知府的小衙內,引起朱仝性發,李逵不得不暫留在柴進莊上,此時吳用吩咐道:「你且小心, 只在大官人莊上住幾時,切不可胡亂惹事累人。」當讀者讀到李逵打死殷天錫,惹得柴進下牢,引來梁山好漢攻打高唐州一大段事來時,再回想「切不可胡亂惹事累人」一句就感到饒有意味。正如金聖嘆所批,「每於事前先逗一線,如游絲惹花,將迎復脫,妙不可言」0。這種「游絲惹花」的閃爍之詞就是一種暗示, 它缺乏明顯的時間標志和對 事件的預告,只是有意無意中露出下文的波瀾。
交錯 即閃回閃前的混合運用。在敘事作品中,敘述時間的事軌跡有時並不是清晰 可見的,過去、現在、未來常常錯綜復雜地
❷ 什麼剪輯無視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
高度自由的時空結構是影視藝術的表現基礎,時空處理也是影視剪輯的基本問題。蒙太奇作為影視藝術的表現形式,其實質是對現實中的真實時間、真實空間進行重構,從而在有限的時空中表現出藝術化的無限時空。
從觀眾接受角度劃分,影視時間存在著三種不同性質的時間形式:播映時間、敘述時間和觀眾欣賞的心理時間。
電視屏幕敘述時間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利用剪輯技巧,呈現出壓縮、延長、停滯和實時等多重復雜形態,電視敘事的時間結構可以分別以現在、過去或者未來為依託,這在實際拍攝中並沒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電視紀實創作中,"當場目擊"的現在時態使素材更具有吸引觀眾的魅力。
電視屏幕空間是被重新安排創造的蒙太奇空間,它是立體的開放的空間結構,畫框內外的運動構成了屏幕空間的整體形態。屏幕空間可以分為構成的空間和再現的空間形態,其中畫外空間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在造型因素作用下,屏幕空間成為表現思想、伸發情緒的重要結構元素,要重視造型性屏幕空間的運用以及特技對創造新空間形態的作用。
❸ (文學概論)敘事時間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敘事文內含兩種時間:被敘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編年時間與文本中的敘述時間
包括時序、時限和敘述頻率
時序是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編年時間順序和這些時間在敘事文中排列的時間順序之間的關系
分為逆時序和非時序
逆時序中,盡管故事線索錯綜復雜,時間順序前後顛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個完整的故事時間
逆時序主要研究三種時間運動軌跡:閃回(倒敘)、閃前(預述)、交錯(前兩者混合運用)
非時序則是指故事時間處於中斷或凝固狀態,敘述表現為一種非線性運動,如許多意識流小說.
非時序的表現形態也大致有三種情況
塊狀----將時間上並無聯系的幾段敘述按其語義組構成敘事作品
點射----作品從某一時間點出發,向不同的時間點擴散
畫面----作品中時間處於凝固狀態,敘述者的目光主要集中於某一特定的空間和物件上
時限研究的是故事發生的時間長度和敘述長度的關系
為此產生五種敘述運動,如圖所示
關於每個具體的術語及其內在的含義,需要你自己去看看相關的書籍
❹ (文學概論)敘事時間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敘事文內含兩種時間:被敘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編年時間與文本中的敘述時間
包括時序、時限和敘述頻率
時序是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編年時間順序和這些時間在敘事文中排列的時間順序之間的關系
分為逆時序和非時序
逆時序中,盡管故事線索錯綜復雜,時間順序前後顛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個完整的故事時間
逆時序主要研究三種時間運動軌跡:閃回(倒敘)、閃前(預述)、交錯(前兩者混合運用)
非時序則是指故事時間處於中斷或凝固狀態,敘述表現為一種非線性運動,如許多意識流小說。
非時序的表現形態也大致有三種情況
塊狀----將時間上並無聯系的幾段敘述按其語義組構成敘事作品
點射----作品從某一時間點出發,向不同的時間點擴散
畫面----作品中時間處於凝固狀態,敘述者的目光主要集中於某一特定的空間和物件上
時限研究的是故事發生的時間長度和敘述長度的關系
為此產生五種敘述運動,如圖所示
關於每個具體的術語及其內在的含義,需要你自己去看看相關的書籍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❺ 請問各位仁兄什麼叫空間敘述
事蒙太奇也稱敘述蒙太奇、連續蒙太奇、連續構成。它是蒙太奇最簡單、最直接的表現。是意味著將許多分鏡頭按邏輯或時間順序分段組接在一起,這些鏡頭中的每個鏡頭自身都會有一種事態性的內容,其作用是從戲劇角度和心理角度(觀眾對劇的理解)去推動劇情的發展。
敘事蒙太奇的作用便於敘述一段劇情,展示一系列事件。敘事蒙太奇的技巧注重的是鏡頭紀錄、揭示功能。它的幾個鏡頭連接在一起時,在時間上是連續進行,在空間上是一個整體(即使不是同一空間)。它能表達事件的發展和運動連貫,給人以流暢、清楚、明白的感覺。
例如以下幾個鏡頭組接:(仿照著組鏡頭進行拍攝相似鏡頭的拍攝)
1.主人伏在寫字桌前看書,聽到敲門聲。
2.客人在門外敲門。
3.主人站起,走向房門開門。
4.主客人握手招呼。
假如我們把敘事蒙太奇和文學創作的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基本表現方法放在一起來研究,就可以發現,敘事蒙太奇大致上相當於文學創作中的敘述和描寫。簡單地說,敘事蒙太奇就是通過鏡頭的組接,來簡單地敘述一段故事。
敘事蒙太奇鏡頭組接的依據是生活的邏輯。根據生活自身的邏輯,敘事蒙太奇的鏡頭組接大致呈現出三種順序:
第一、敘述一個正在發展中的事件,往往是按時間順序來組接鏡頭,來展示生活的流程,體現了時間的連續性。例如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第一集《桃園三結義》,按照時間順序組接下面一組鏡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遇,酒店敘談之間,不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於是三人結為兄弟,在桃園祭拜天地,立下「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日死」的誓言,成為世人傳頌的千古絕唱。這個段落按照時間順序來組接鏡頭,敘述故事。在電視劇、電視專題節目中大多都採用這種按時間的順序來敘述情節。
第二、按照空間順序來組接,來逐一地展示各個不同空間事物的存在狀態或事件的發展狀態,由各個不同場景的集合而構成的空間,必定要包含著這一個空間和那一個空間,局布空間和整體空間內在的聯系,從而使各個不同的空間會形成有機的整體。所以說:按照空間順序來組接的敘事蒙太奇,體現了空間的統一性。
反映事件性題材、以說明介紹某一事物存在狀態為主的電視專題節目,往往較多地採用按照空間順序來組接的方法。
例如,一部反映一個地區改革年代突飛猛進的綜合性電視片,有一組鏡頭是對這個地區改革年代快速發展情況的概述,一個個畫面分別展示了自然風光、城市建設新貌,工業企業里機聲隆隆、農田裡豐收在望,商場里商品琳琅滿目。這組按照空間順序組接的鏡頭,各個空間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系,都體現了這個地區改革開放成就的一個側面,從而又具有整體空間上的統一性。
第三、依據因果,呼應等邏輯因素來組接。許多事物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性。依據邏輯因素來組接,往往能和觀眾思維的邏輯相符合。
例如,電業工人在變電所合上電閘,山村裡由一片黑暗,忽然變成萬家燈火。一個人舉槍扣動扳機,天空中一隻飛鳥應聲落地;放炮工點燃導火索,接著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被公安幹警追趕的罪犯驚惶失措的表情……
值得注意的是,敘事蒙太奇的這三種順序,在剪輯時並不一定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以時間順序為主的鏡頭組接一個又一個的事件,常常是發生在不同的空間;以空間順序為主的鏡頭組接,同時也蘊含著現實時間的跨越;以邏輯順序為主的鏡頭組接,也可以看出蒙太奇手段跨越時空的特徵。總之,我們要根據各種相關因素來靈活的、創造性地運用敘事蒙太奇的表現手法,而不能刻板地理解一些規則,不能拘泥於一些死板的條條框框,去束縛自己的手腳。
❻ 什麼是敘事時間
探索通過一系列學術活動逐漸醞釀形成了一種新的研究敘事藝術的理論和批評方法,這種新理論就被稱作「敘事學」。
「敘事時間」,也叫文本時間,只故事內容在敘事文本中具體呈現出來的時間狀態,即敘述故事的過程。(作者對故事內容進行創作加工後提供給讀者的文本秩序)
敘事學里還有一個「故事時間」,「故事時間」指故事發生的自然時間狀態,即「故事」內容發展的過程。(故事內容中虛構的事件之間的前後關系)
❼ 初二敘事作文:時間真的會沖淡一切嗎700字
時間,它是人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絲痕跡。人們常常在他逝去後,才漸漸發覺,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人一聲嘆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時間流逝的無影無綜,去的快,來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往往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命運。陶淵明說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數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頂峰,談何容易。也正因為如此,珍惜時間就顯得異常的重要。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往往有個珍惜時間的故事。 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我不是只相信成功人士所說的,我自己也深受體會。在我小的時候,就是因為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總是用各種說法說服自己多睡一會兒,這樣就使我天天上學遲到 ,不僅受到老師的批評,還使我失去了許多的早讀時間,清晨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也是一個人精神狀況最好的時候,這個時間我錯過了,其餘時間在讀上5小時也比不上早讀時的30分鍾吧!後來我做了個試驗,我在早讀時認認真真的讀了讀書確實是比我在課余的時候記得牢,記得准。我睡覺只是一時的舒暢,而我早點讀書不僅對我一生都有益,而且讓我養成了早起早睡的良好習慣。只要我門學會利用和珍惜時間了,盡管在一小時里珍惜了一分鍾都是有用的,你想啊,一分鍾確實做不了什麼事情的,但是10個小時那就有10分鍾了,100個小時里就有100分鍾了啊,所珍惜的100分鍾可以做多少事情了啊! 所以珍惜時間吧,珍惜時間,也就是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命運給我們的每一分鍾,每一秒。不要成為時間的奴隸,做時間的主人。到那時,讓這一個匆匆過客的時間,永陪伴在你我的左右吧!
❽ 《蘇秦始將連橫》與《子虛賦》空間敘事的區別
你好,有那個主修我有空隙說出去的話應該是還是比較好的,因為這種區分比較大。
❾ 關於時間的記敘文怎麼寫
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了。」
一、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
--------------------------------------------------------------------------------
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二、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一)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二)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三、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四)「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鑒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四、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一)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四)打開思路,擴大視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寫作文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五、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一)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二)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有點有面地敘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一般說,記敘文在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過渡:
一)、由這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需要過渡。
二)、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三)、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
四)、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一般來說,插敘內容寫完以後要注意與原來的敘事線索銜接。敘事中的照應有三種情況:
一)、文題照應。在敘事過程中,我們所寫的內容務必切題,要和文章的標題相照應。
--------------------------------------------------------------------------------
二)、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三)、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敘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警察說:「作報告時,首先要有信心,報告的開頭要像逮捕犯人一樣,富於戲劇性;報告中間要像審訊犯人一樣有條不紊;報告的結尾要像宣判一樣簡潔明快。」 其實,那位外國警察談的作報告的訣竅也一樣適用於寫文章,所謂開頭要「富於戲劇性」,就是說開頭要漂亮;所謂結尾要「簡潔明快」,就是說結尾要乾脆有力。
六、做到「開頭漂亮」的主要途徑是:
(一)敘述好事件的起因。如《邊線》作文,開頭這樣寫道:「大掃除剛結束,不知哪個『缺德鬼』把一小團廢紙扔在五年級的走廊上。」文章的開頭便是軍軍和牛牛爭吵這件事的起因,具有奪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如《風》作文,作者一開頭就描寫了風的猛烈:「走在路上,風要把我吹得飄起來。」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楊樹被風颳得東倒西歪,發出『唰唰』的響聲……」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正是為了適應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強了感染力。
(三)激人興趣,引人入勝。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課》,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剛止住,馬老師就抱著一大堆毛皮子、絲綢帕、玻璃棍和橡膠棒等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馬老師究竟要干什麼?難道你不想看下去嗎?
(四)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贊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七、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一)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下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么短!」
這種順著情節的發展,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干凈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結束,文章也就結束了。
(二)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三)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四)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這是敘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等六個要素組成的。在敘述的時候,要把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這樣才會使讀者對事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