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變數去中心化
A. 在變數分組時,將一個變數值作為一組則稱為( )分組;把某一區間的變數值作為一組則稱為( )分組
《統計學原理》期末考試模擬試題
謝穎2004-05-10 09:55
《統計學原理》期末考試模擬試題
一、 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 表示單位屬性方面特徵的標志是_______,而表示單位數量方面特徵的標志是________。
2. 任何一個統計分布都必須滿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個條件。
3. 抽樣估計就是利用實際調查計算的_____________來估計相應的______________數值。
4. 回歸分析中因變數是_________變數,而自變數是作為可控制的___________變數。
5. 統計總指數的計算形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 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 普查一般用來調查屬於一定時點上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它並不排斥對屬於時期現象的項目的調查。( )
2. 同一個總體,時期指標值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成正比,時點指標值的大小與時點間隔成反比。( )
3. 在抽樣推斷中,全及指標值是確定的、唯一的,而樣本指標值是一個隨機變數。( )
4. 抽樣成數的特點是:樣本成數越大,則抽樣平均誤差越大。( )
5. 在各種動態數列中,指標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標所反映的時期長短的制約。( )
三、 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1.構成統計總體的個別事物稱為( )
A.調查單位 B. 標志值 C. 品質單位 D. 總體單位
2. 復合分組是 ( )
A.用同一標志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總體層疊起來進行分組
B.對某一總體選擇一個復雜的標志進行分組
C.對同一總體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標志層疊起來進行分組
D.對同一總體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標志並列起來進行分組
3. 總量指標按反映時間狀況的不同,分為 ( )
A.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B.時間指標和時點指標
C.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志總量 D.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
4. 計算平均指標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 )
A.中衛數 B.眾數 C.算術平均數 D.調和平均數
5.統計指數按指數化指標的性質不同,可分為 ( )
A.總指數和個體指數 B.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
C.平均指數和平均指標指數 D.綜合指數和平均數指數
6.計算序時平均數時,」首末折半法」適用於 ( )
A.時期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B.間隔相等的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C.間隔不等的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D.由兩個時點數列構成的相對數列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四、 多選題 (每小題2分,共8分)
1.次數分配數列( )
A. 由總體按某標志所分的組和各組單位數兩個因素構成
B. 由組距和組數、組限和組中值構成的
C. 包括品質分配數列和變數數列兩種
D. 可以用圖表形式表現
E. 可以證明總體結構和分布特徵
2.調查單位是( )
A. 需要調查的總體
B. 需要調查的總體單位負責人
C. 調查項目的承擔者
D. 負責報告調查結果的單位
E. 調查對象所包含的具體單位
3.抽樣估計中的抽樣誤差( )
A. 是不可避免要產生的
B. 是可以通過改進調查方式來消除的
C. 是可以事先計算出來的
D. 只能在調查結束後在能計算的
E. 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
4.設產品的單位成本(元)對產量(百件)的直線回歸方程為yc=76-1.85x,這表示( )
A. 產量每增加100件,單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 產量每減少100件,單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 產量與單位成本按相反方向變動
D. 產量與單位成本按相同方向變動
E. 當產量為200件時,單位成本為72.3元
五、 問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 簡述變異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2. 平均指數的基本含義和計算機形式是什麼?
六、 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1. 某班40名學生統計學考試成績(分)分別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學校規定:60分以下為不及格,60-70分為及格,70-80分為中,80-90分為良,90-100分
為優。要求:
(1) 將該班學生分為不及格、及格、中、良、優五組,編制一張次數分配表。
(2) 指出分組標志及類型;分析該班學生考試情況。
2. 某廠三個車間一季度生產情況如下:
車間 計劃完成百分比 實際產量(件) 單位產品成本(元\件)
第一車間 90% 198 15
第二車間 105% 315 10
第三車間 110% 220 8
根據以上資料計算:
(1)一季度三個車間產量平均計劃完成百分比.
(2)一季度三個車間平均單位產品成本.
3.某地農科所經回歸分析,得到某作物的畝產量(y表示,單位為「擔\畝」)與澆水量(用X表示,單位為「寸」)的直線回歸方程為:yc=2.82+1.56x。又知變數x的方差為99.75,變數y的方差為312.82
要求:(1)計算澆水量為0時的畝產量;
(2)計算澆水量每增加一寸時平均增加的畝產量;
(3)計算澆水量與畝產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數,並分析相關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要求寫出公式和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4.某企業產品的單位成本1988您比1987年降低2%,1989年比1988年降低5%,1990年比1989年降低3%,1991年比1990年降低1.5%,試以1987年為基期,計算1988年至1991年該企業單位成本總的降低速度和平均降低速度。(要求寫出公式和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四位小數。)
5 從一批零件中抽取200件進行測驗,其中合格品188件。
要求:(1)計算該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樣平均誤差;
(2)按95.45%的可靠程度(t=2)對該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區間估計。
6. 某企業產品的單位成本1988您比1987年降低2%,1989年比1988年降低5%,1990年比1989年降低3%,1991年比1990年降低1.5%,試以1987年為基期,計算1988年至1991年該企業單位成本總的降低速度和平均降低速度。(要求寫出公式和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四位小數。)
7. 從一批零件中抽取200件進行測驗,其中合格品188件。
要求:(1)計算該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樣平均誤差;
(2)按95.45%的可靠程度(t=2)對該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區間估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統計學》課程期末考試試卷(A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2007 ~2008學年第一學期
課程所在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適用專業班級:注會0501 0502
考試形式:( 閉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哪個不屬於一元回歸中的基本假定( D )。
A.對於所有的X,誤差項的方差都相同
B.誤差項 服從正態分布
C.誤差項 相互獨立
D.
2.某組數據分布的偏度系數為負時,該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均值的大小關系是( A )。
A.眾數>中位數>均值
B.均值>中位數>眾數
C.中位數>眾數>均值
D.中位數>均值>眾數
3.一元回歸方程為y=11.64一0.25x,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自變數平均增長一個單位,因變數減少0.25個單位
B.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成正相關關系
C.
D.
4.有甲乙兩組數列,則( A )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
A. 1< 2 1> 2,則乙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
B. 1< 2 1> 2,則乙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低
C. 1= 2 1> 2,則甲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
D. 1= 2 1< 2,則甲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低
5.某連續變數數列,其末組為開口組,下限為500,相鄰組的組中值為480,則末組的組中值為( A )。
A.520 B.510 C.500 D.540
6.不受極端變數值影響的平均數是( D )。
A.算術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幾何平均數 D.眾數
7.有20個工人看管機器台數資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資料編制頻數分布數列應採用( A )。
A.單項式分組 B.等距分組 C.不等距分組 D.以上幾種分組均可以
8.若無季節變動,則季節比率應為( B )。
A.0 B. 1 C. 大於1 D. 小於1
9.如果一個定性的變數有m類,則要引進( C )個虛擬變數。
A.m B.m+1
C.m-1 D.無法判斷
10.第一組工人的平均工齡為5年,第二組為7年,第三組為10年,第一組工人數占總數的20%,第二組佔60%,則三組工人的平均工齡為( B )
A.8年 B.7.2年 C.5年 D.7.8年
11.某企業2007年各種產品的產量比2006年增長了8%,總生產費用增長了12%,則該廠2007年單位成本( D )
A.減少了0.62% B.增加了0.62%
C.減少了3.7% D.增加了3.7%
12.相關系數r與斜率b2的符號( A )。
A.相同 B.不同
C.無法判斷
13.已知小姜買的兩種股票的綜合價格指數上漲了24點,本日股票的平均收盤價格為14元,前日股票的平均收盤價格為( C )
A.10.64 B.10.5
C.11.29 D.無法計算
14.若今年比去年的環比發展速度為112%,去年比前年的環比增長率為3%,那麼今年比前年的平均增長率為( D )。
A.9.0% B.7.4%
C.7.5% D.15.4%
15.已知今年增長1%的絕對值為0.54,去年比前年增長的絕對值為5,則去年比前年的增長率為( C )。
A.9.3% B.8.7%
C.10.2% D.無法計算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若干選項中有多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下列變數,屬於離散變數的有( A D E F )。
A.庫存產品數量 B.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
C.貨物總重量 D.按個計量的貨物數量
E.一條收費公路上的交通量 F.公司年會的出席人數
2.指出下列數據收集屬於通過實驗的方法收集數據的有(A B E )
A.培訓航空機票代理人的新方法與傳統方法的比較結果
B.通過讓兩組可以比較的孩子分別使用兩種不同的組裝說明組裝玩具來比較這兩種組裝說明
C.一份產品評價雜志給它的訂閱者郵寄調查問卷,請他們為近期購買的產品排名
D.采訪一個購物中心的顧客,詢問他們為什麼在那裡購物
E.通過在兩個可比較地區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種不同的養老金促銷方法
3.下列組限的表示方法哪些是對的( A B D )。
A.按職工人數分組,相鄰組的組限可以重疊,也可以間斷
B.職工按工資分組,其組限必須重疊
C.學生按成績分組,其組限必須間斷
D.人按身高分組,其組限必須重疊
4.下列屬於質量指標指數的有( A B D E )。
A.價格指數 B.單位成本指數
C.銷售量指數 D.工資水平指數
E.勞動生產率指數
5.具體地說,如果出現下列( A B C )情況,暗示多元回歸模型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
A.模型中各對自變數之間顯著相關
B.線形關系顯著,回歸系數 的t檢驗卻不顯著
C.回歸系數的正負號與預期相反
D.
6.算術平均數具有下列哪些性質( B C )。
A. (X- )=最小值 B. (X- )=0
C. (X- )2=最小值 D. (X- )2=0
E. (X- )=1
7.在頻數分布數列中( C D E )。
A.總次數一定,頻數和頻率成反比 B.各組的頻數之和等於100
C.各組頻率大於0,頻率之和等於1 D.頻率越小,則該組數值所起作用越小
E.頻率表明各組變數值對總體的相對作用程度
8.標准差( C E )。
A.表明總體單位標志值的一般水平 B.反映總體單位的一般水平
C.反映總體單位標志值的離散程度 D.反映總體分布的集中趨勢
E.反映總體分布的離中趨勢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題,每題5分,共10分)
1.什麼是年度化增長率?它有何用途?
2.數值型數據的分組方法有哪些?簡述組距分組的步驟。
(1)可分為單變數值分組和組距分組兩種分組方法。
單變數值分組:將一個變數值作為一組;適合於離散變數;適合於變數值較少的情況(+1)
組距分組:將變數值的一個區間作為一組;適合於連續變數;適合於變數值較多的情況;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則;可採用等距分組,也可採用不等距分組。(+1)
(2)A.確定組數:
(+1)
B.確定組距:組距(class width)是一個組的上限與下限之差,可根據全部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組數來確定(+1)
C.統計出各組的頻數並整理成頻數分布表。(+1)
四、判斷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相關系數為+1時,說明兩變數完全相關,相關系數為-1時,說明兩個變數不相關。( 錯 )
2.如果各種商品價格平均上漲5%,銷售量平均下降5%,則銷售額指數不變。( 錯 )
3.連續型變數和離散型變數在進行組距式分組時,均可採用相鄰組組距重疊的方法確定組限。( 對 )
4.根據建立的直線回歸方程,不能判斷出兩個變數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 對 )
5.設P表示單位成本,q表示產量,則∑p1q1—∑p0q1表示由於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 錯 )
四、計算分析題(共54分)
1.將某郵局中外發郵包樣本的重量近似到盎司為:21,18,30,12,14,17,28,10,16,25。計算這組數據的均值,中位數,眾數,極差,四分位間距,從偏斜度的角度描述數據的分布形狀(10分)。
2.表1中列出了在一個為期三周的商務統計課程中學生課外學習的小時數和他們在課程結束時的測試分數的樣本數據如下:
表1 學生課外學習時間及考試分數統計表
學生樣本 1 2 3 4 5 6 7 8
學習時間,X 20 16 34 23 27 32 18 22
考試分數,Y 64 61 84 70 88 92 72 77
利用EXCEL進行回歸,結果如下表:(共15分)
SUMMARY OUTPUT
回歸統計
Multiple R 0.862109
R Square 0.743232
Adjusted R Square 0.700437
標准誤差 6.157605
觀測值 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歸分析 1 658.5034 658.5034 17.36738233 0.005895457
殘差 6 227.4966 37.9161
總計 7 886
Coefficients 標准誤差 t Stat P-value
Intercept 40.08163265 8.889551 4.50884785 0.004065471
X Variable 1 1.496598639 0.359119 4.16741915 0.005895457
分析並回答下列問題:
(1)學習時間與考試分數之間的相關系數是多少,考試分數的變差中有多少是由於學習時間的變動引起的? 86.21% 74.32%
(2) 根據EXCEL回歸輸出結果,寫出估計的回歸方程並解釋回歸系數的實際意義。
(3) 檢驗線性關系的顯著性 。
(4) 根據標准化殘差圖判斷關於隨機誤差項正態分布的假定是否成立。
標准化殘差分布在-2~2之間,因此關於隨機誤差項服從正態分布的假定成立
3.隨機抽取了15家大型商場銷售的同類產品的有關數據(單位:元),利用EXCEL進行回歸,結果如下表:(共15分)
SUMMARY OUTPUT
回歸統計
Multiple R 0.593684
R Square 0.35246
Adjusted R Square 0.244537
標准誤差 69.75121
觀測值 15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歸分析 2 31778.15 15889.08 3.265842 0.073722186
殘差 12 58382.78 4865.232
總計 14 90160.93
Coefficients 標准誤差 t Stat P-value
Intercept 375.6018288 339.410562 1.10662976 0.290145025
X Variable 1 0.537840951 0.21044674 2.55571054 0.02519961
X Variable 2 1.457193542 0.667706586 2.18238606 0.049681066
相關系數矩陣
Y X1 X2
Y 1
X1 0.308952067 1
X2 0.001214062 -0.8528576 1
註:X Variable 1為購進價格/元
X Variable 2為銷售費用/元
因變數Y為銷售價格/元
(1)指出Y與X1,Y與X2之間的相關系數,是否有證據表明購進價格、銷售價格與銷售費用之間存在線性關系? 0.3089 0.0012 沒有,因為相關系數較小
(2)根據上訴結果,你認為用購進價格與銷售費用來預測是否有用?沒用
(3)根據EXCEL回歸輸出結果,寫出估計的回歸方程並檢驗線性關系是否顯著( )。不顯著
(4)解釋判定系數R2,所得結論與問題(2)中是否一致? R2=35.25% , 在銷售價價格的總變差中,被估計的回歸方程所解釋的比例是35.25%,一致。(+3)
(5)X1與X2之間的相關系數是什麼?意味著什麼?高度相關
(6)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你對模型有何特長建議?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進一步檢驗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對X1與X2的樣本相關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rx1x2=-0.8529),如果是顯著,即可確定為存在多重共線性。(+2)
對模型有何特長建議:根據研究目的,刪掉相對次要的解釋變數。(+1)
4.一公司生產的三種產品的有關如下數據如下表所示 (共14分):
商品 計量單位 銷售量 單價(萬元)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甲 公斤 400 480 0.8 0.82
乙 噸 80 88 1.15 1.05
丙 件 50 60 1.20 1.38
(1)計算三種產品的銷售額指數;
(2)計算三種產品的銷售量指數;
(3)計算三種產品的單位價格指數;
(4)計算分析產量和單位價格的變動對銷售額影響的相對數和絕對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2007 ~2008學年第一學期
《統計學》課程期末考試試卷標准答案(A卷)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A) 2.(A) 3.( C) 4.(A) 5.(D)
6.(D) 7(A) 8( B) 9.(C) 10.(B)
11.(D) 12.(A) 13.(C) 14.(D) 15.(C)
二、 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ADEF) 2.(ABE ) 3. (ABD ) 4.(ABDE) 5.(ABC)
6.(BC ) 7.(CDE) 8.(CE)
三、 簡答題(本大題共2題,每題5分,共10分)
1. 什麼是年度化增長率?它有何用途?
(1)增長率以年來表示時,稱為年度化增長率或年率,(+2)
其計算公式為:
m 為一年中的時期個數;n 為所跨的時期總數
季度增長率被年度化時,m =4
月增長率被年度化時,m =12
當m = n 時,上述公式就是年增長率 (+2)
(2)可將月度增長率或季度增長率轉換為年度增長率,實現增長率之間的可比性。(+1)
2. 數值型數據的分組方法有哪些?簡述組距分組的步驟。
(1)可分為單變數值分組和組距分組兩種分組方法。
單變數值分組:將一個變數值作為一組;適合於離散變數;適合於變數值較少的情況(+1)
組距分組:將變數值的一個區間作為一組;適合於連續變數;適合於變數值較多的情況;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則;可採用等距分組,也可採用不等距分組。(+1)
(2)A.確定組數:
(+1)
B.確定組距:組距(class width)是一個組的上限與下限之差,可根據全部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組數來確定(+1)
C.統計出各組的頻數並整理成頻數分布表。(+1)
四、判斷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相關系數為+1時,說明兩變數完全相關,相關系數為-1時,說明兩個變數不相關。(×)
2.如果各種商品價格平均上漲5%,銷售量平均下降5%,則銷售額指數不變。(×)
3.連續型變和離散型變數在進行組距式分組時,均可採用相鄰組組距重疊的方法確定組限。(√)
4.根據建立的直線回歸方程,不能判斷出兩個變數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
5.設P表示單位成本,q表示產量,則∑p1q1—∑p0q1表示由於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
五、計算分析題(共55分)
中位數的位置:(10+1)/2=5.5
中位數
從偏斜度的角度描述數據的分布形狀:均值>中位數,正向(右)偏
(+2)
2.(1)學習時間與考試分數之間的相關系數是多少,考試分數的變差中有多少是由於學習時間的變動引起的?
r=0.862109, (+1)
R2=0.743232, 考試分數的變差中有74.3232%是由於學習時間的變動引起的。(+2)
(2) 根據EXCEL回歸輸出結果,寫出估計的回歸方程並解釋回歸系數的實際意義。
(+3)
回歸系數的含義表明學習時間每增加一個小時, 考試分數平均增加1.497分。(+2)
(3) 檢驗線形關系的顯著性
Significance F=0.005895457〈 =5%
線性關系顯著。(+3)
(4) 根據標准化殘差圖判斷關於隨機誤差項服從正態分布的假定是否成立。
標准化殘差分布在-2~2之間,因此關於隨機誤差項服從正態分布的假定成立。(+4)
3. (1)指出Y與X1,Y與X2之間的相關系數,是否有證據表明購進價格、銷售價格與銷售費用之間存在線性關系
(1)ryxi =0.308952067 ryx2=0.001214062,
沒有證據。(+2)
(2)根據上述結果,你認為用購進價格與銷售費用來預測是否有用?
沒有用。(+2)
(3)根據EXCEL回歸輸出結果,寫出估計的回歸方程並檢驗線性關系是否顯著( )。
Significance F=0.073722> =5%
線性關系不顯著。(+3)
(4)解釋判定系數R2,所得結論與問題(2)中是否一致
R2=35.25% , 在銷售價價格的總變差中,被估計的回歸方程所解釋的比例是35.25%,一致。(+3)
(5)X1與X2之間的相關系數是什麼?意味著什麼?
rx1x2=-0.8529,高度相關(+2)
(6)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你對模型有何特長建議?
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進一步檢驗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對X1與X2的樣本相關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rx1x2=-0.8529),如果是顯著,即可確定為存在多重共線性。(+2)
對模型有何特長建議:根據研究目的,刪掉相對次要的解釋變數。(+1)
4. (1)三種產品的銷售額指數; (+3)
三種產品的銷售額指數=∑q1p1/∑q0p0
=568.8/472=120.51%
∑q1p1-∑q0p0==568.8-472=96.8萬元
(2)三種產品的銷售量指數; (+3)
Iq=∑q1p01/∑q0p0
=557.2/472=118.05%
∑q1p0-∑q0p0
=557.2-472=85.2萬元
(3)三種產品的價格指數; (+3)
Ip=∑q1p1/∑q1p0
=568.8/557.2=1.0208=12.08%
∑q1p1-∑q1p0
=568.8-557.2=11.6萬元
(4) 分析產量和單位價格的變動對銷售額影響的相對數和絕對數。(+5)
120.51%=118.05%*102.08% (+3)
96.8萬元萬元=85.2萬元+11.6萬元 (+2)
B. 自變數與調節變數都是分類變數時怎麼分析調節效應
根據自變數和調節變數的數據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C. 怎麼把虛擬內存改到別的磁碟
Windows XP的,可以選擇「控制面板→系統→高級→性能」中的「設置→高級→更改」,打開虛擬內存設置窗口,在驅動器[卷標]中默認選擇的是系統所在的分區,如果想更改到其他分區中,首先要把原先的分區設置為無分頁文件,然後再選擇其他分區。
或者,WinXP一般要求物理內存在256M以上。如果你喜歡玩大型3D游戲,而內存(包括顯存)又不夠大,系統會經常提示說虛擬內存不夠,系統會自動調整(虛擬內存設置為系統管理)。
如果你的硬碟空間夠大,你也可以自己設置虛擬內存,具體步驟如下:右鍵單擊「我的電腦」→屬性→高級→性能 設置→高級→虛擬內存 更改→選擇虛擬內存(頁面文件)存放的分區→自定義大小→確定最大值和最小值→設置。一般來說,虛擬內存為物理內存的1.5倍,稍大一點也可以,如果你不想虛擬內存頻繁改動,可以將最大值和最小值設置為一樣。
44》虛擬內存使用技巧
對於虛擬內存如何設置的問題,微軟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官方的解決辦法,對於一般情況下,我們推薦採用如下的設置方法:
(1)在Windows系統所在分區設置頁面文件,文件的大小由你對系統的設置決定。具體設置方法如下:打開"我的電腦"的"屬性"設置窗口,切換到"高級"選項卡,在"啟動和故障恢復"窗口的"寫入調試信息"欄,如果你採用的是"無",則將頁面文件大小設置為2MB左右,如果採用"核心內存存儲"和"完全內存存儲",則將頁面文件值設置得大一些,跟物理內存差不多就可以了。
小提示:對於系統分區是否設置頁面文件,這里有一個矛盾:如果設置,則系統有可能會頻繁讀取這部分頁面文件,從而加大系統盤所在磁軌的負荷,但如果不設置,當系統出現藍屏死機(特別是STOP錯誤)的時候,無法創建轉儲文件 (Memory.dmp),從而無法進行程序調試和錯誤報告了。所以折中的辦法是在系統盤設置較小的頁面文件,只要夠用就行了。
(2)單獨建立一個空白分區,在該分區設置虛擬內存,其最小值設置為物理內存的1.5倍,最大值設置為物理內存的3倍,該分區專門用來存儲頁面文件,不要再存放其它任何文件。之所以單獨劃分一個分區用來設置虛擬內存,主要是基於兩點考慮:其一,由於該分區上沒有其它文件,這樣分區不會產生磁碟碎片,這樣能保證頁面文件的數據讀寫不受磁碟碎片的干擾;其二,按照Windows對內存的管理技術,Windows會優先使用不經常訪問的分區上的
頁面文件,這樣也減少了讀取系統盤里的頁面文件的機會,減輕了系統盤的壓力。
(3)其它硬碟分區不設置任何頁面文件。當然,如果你有多個硬碟,則可以為每個硬碟都創建一個頁面文件。當信息分布在多個頁面文件上時,硬碟控制器可以同時在多個硬碟上執行讀取和寫入操作。這樣系統性能將得到提高。
小提示:
允許設置的虛擬內存最小值為2MB,最大值不能超過當前硬碟的剩餘空間值,同時也不能超過32位操作系統的內存定址范圍——4GB。
D. 數據可視化大屏的前景如何
很樂觀。。。。。。。。。
E. 我想做一個實時庫存表,在銷售數據表中輸入完銷售商品數量後,在庫存表中就能按商品類型自動減少數量。
基礎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觀察。觀察: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2。觀察:觀察法律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觀察性研究的設計,這一步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調查和初步觀察。
這一步的目的是收集的材料,但要掌握的基本情況,以正確的規劃在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觀察教師的教學工作,他們應該提前向學校的老師,學生的情況,一般的理解,工作的環境和條件。這可以通過與教師和學校領導的談話中,得到一些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品,以及講座,
(2)來確定目的觀察中心。
據研究任務,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什麼樣的材料和條件的,什麼是錯的,那麼具體的要求。如果這一要求不明確,你就不能集中精力觀察,結果不能深入。觀察到幾個中心不能觀察到的范圍廣泛的圍繞一個中心。如果你需要觀察的中心,它會採取小組觀察到的一個部門。
(3),以確定所觀察到的對象的整個范圍
首先,確保所必須遵循的;
確定目標觀測到;
鑒定遵守三個具體項目。例如,研究新分配到一個正常的學校,小學或大學畢業生,在他們的業余時間,商業,文化研究,那麼,它的目的是觀察生活的教師,新教師一年或兩年。在此范圍內,然後設定一個特定的觀察,幾所小學,一些老師,教學和研究。具體觀察名單確定,然後被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敲定。
(4)指定用途的發展觀測計劃
觀測計劃的中心,范圍,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除了觀察,收集材料,為了觀察的過程也可以布置為每個視圖的觀察,密度和持續時間,如何調節,以確保觀察到的現象。
(5)計劃和准備,一般包括兩種:
觀測數據的一種手段,觀察
觀察意味著,為了保存觀測數據。
觀測數據是主要的感覺器官,但有時也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以幫助觀察,如能夠在觀看屏幕,電腦終端,更先進的,如電機的反應。這些工具是主要從兩個方面:以確保觀察的客觀性,並提高觀測精度。
保存數據,人的大腦是一個自然的器官。然而,這種觀測手段缺乏精確度和持久性,不能達到目標的信息。因此,它是第一個使用的文字,圖形和符號,是指利用技術手段,如攝影,音頻,視頻和瞬時觀測,材料,持久的狀態數據,准確和全面的記錄,反復觀察和分析數據。
這是什麼意思,和之前准備好開始使用各種儀器的功能也觀察到進行檢查,以確保這個過程是不減值,應注意觀察。作為觀察員,我們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使用的儀器,觀察什麼是應該做的。一個教訓,一個攝像頭,一個詳細而全面的拍攝是不夠的。觀察員應准備幾台攝像機,並事先的分工。即使是觀察和記錄,一個好的設計。您必須記錄格式書寫的安排,可能會同意一些唱片公司簽訂合同,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記錄紙列印文本。
我們高中學生的課堂行為記錄,例如,如表5-1所示。下表中列出,根據研究需要他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可能會發生。估計沒有全面上市,所以觀察員需要預留一些空間。如果你想幫助每一個項目的其他細節必須明確的研究人員遇到不可預見的情況下,在觀察到的和觀察員的意義,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位置。點為了穩妥起見,可以觀察到在第一次練習前,觀察員熟悉表中的內容,形式的調整,缺陷已經被發現正式。
(6)
統一的標准,以增加觀察,測量和評估的客觀性,方便的各種現象,你可以檢查很容易地表達,比較觀察到的現象,觀察到的結果,統計數據,全面,必須考慮到他們的觀點可能是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標准。不同的觀察者對每個觀察或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我們必須堅持一個統一的標准來衡量。這主要是由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往往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有些單位,如知識的質量如何衡量學生的性能相關的問題,如定義的違紀行為是一些在這些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如何注冊和同學之間的矛盾表達頻率。類似的問題,並應事先統一規定。
(7),部分顯示的輪廓
觀察到的計劃發表一些意見的基礎上,每次或每件(一些相同性質的處理,所觀察到的組合)所觀察到的具體的輪廓,讓觀眾的每一個觀察的目的,任務和用什麼材料是非常清楚的。所觀察到的輪廓可以包括觀察,為了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如前面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慎重考慮。另一種方法,使統計信息表。
觀察到的實際過程的分析,並得出一些結論。可能是能夠形成一個研究課題。
結果:
相同的順序,以了解的事實,分析事實,得出結論,在一定程度上,以確認問題提高了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談和調查。事實上,這種情況下的情況下,一個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或進一步的研究計劃。
調查的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如下:
實際采樣操作,整個過程可以大致分為BR />
來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調查驗證了這一假說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明確的結論)。
2。確定樣品的人口。從總樣本的總體信息(目標人群)。從樣品中得出的結論被施加到樣品人口,結論適用於過量的范圍內,取決於在整體上的采樣的目標人群的差異程度。
3。所確定的數據被收集。一般來說,只有長問卷,收集相關數據,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質量問題的答案。
4。選擇采樣的方法。整個裝置,從根本上杜絕的個人。
5。編制抽樣框。學校目錄中,學生名冊。
6。確定所要求的精度。抽樣調查推斷整體,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相對誤差或絕對錯誤的概率水平的要求。
7。估計樣本量,估計成本。
8。抽樣檢測,試圖填補了一個小規模的問卷調查,並進行必要的改善。
9。現場調查組織。進行了抽樣調查方案。返回的調查問卷,及時檢查質量。表沒有回答治療方案。
10。根據抽樣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11。相同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12寫的調查報告。保留的一般信息,他們可能會發揮作用,指導今後的采樣。
教育現象,有時很難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你可以考慮使用下面的方法抽樣概率抽樣單位(組),一個小的人口群體的樣本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群的印象研究人員的整體平均的這些人,很容易採取有限的總體樣本,樣本是隨機選擇的,自願調查的工作人員。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樣品應認真總結,它應該是什麼?充分利用額外的信息來驗證確認。重點的恝智慧,經驗和采樣技術教育的現象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範例。
測試方法:
來形容國家的某些行為,某些行為(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或推理狀態動機態度和值,和心理需求,等等),可以考慮的政策或計劃,或轉換為進一步形成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和心理學,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數字或符號(例如,XXX教師,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測試(測試),小學,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他們能達到什麼程度上)
根據規則,有一些事物或現象的所謂的屬性或特徵的測試方法在測量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和形式的教育與心理測量的代表。好或壞
/測試過程中,測試系統,在不同的時間,相同的測試,或在相同的時間不同的主題,其意義應是相同的測試的控制的客觀指標。為了保持客觀,刺激會按照一定的程序(如一周溫暖的鋼琴老師邀請我去給他們的父母在一次講話中在此之前,測試,控制,目的是為了消除和避免人為的影響因素排除任何真實性的測試,評價標準的身份)。
客觀推斷,不同的人做同樣的道理應該是一致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相同的解釋的結果應該是相同
經驗:
A>
。教育的事實,這是一個常用的方法,教師的教育實踐中廣泛的教育現象和經驗的基礎上,挖掘分析經驗材料上升到頂部的教育理論的高度,新的教育指南更好的教育實踐的科學的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上找出實際和合理的法律經驗,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經驗,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重視先進經驗(觀念必須更新)其實
全面檢查總結全資擁有的原料,「點」與「面」,「點」,「面對面,以防止片面掃對象/>
為基礎的教育實踐,而不是假想它?當然,這是不足取的。
4。分析文學理論的好
/ a>
閱讀文學作品類(包括文字,圖形,符號,音頻,視頻和其他特定歷史價值的理論價值和物質產品的價值),得出一般性的結論,或發現,尋找新的想法。性質
文學內容,零文學,文獻,二次文獻,零文學的未發表的意識,用最原始的信息處理。直接記錄事件發生後,科研,新知識,新技術文獻,專著,論文,調查報告,指的是二次文獻加工和精加工,,包括文檔文學的功能,並提取系統可以很容易地在文獻中找到了許多的文學書籍,二次文獻,不少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的文獻資料。
案例研究:
個案研究法,安排不同的對象,是一個深刻的和具體的研究。
BR />;案例研究的個人物品個人,團體和機構。前面的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或幾個優生或差的學生,而後者作為一個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一個全面深入的調查和分析的對象,是典型的功能,被稱為「解剖一隻麻雀。 BR />
原始積累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的情況和認識水平,需要認識到,教育和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良好的教育對策研究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但也構成了一個假說,以及由此產生的新的研究或教育的改革實驗。 「
觀察或跟蹤了幾個人,一組,一節課的過程有長有短,根據需求分析的總結,透過現象看本質,太多的規律性結束,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案例研究的目的,研究還小的案例研究通常是無法控制的自然的狀態,而不是完成了一段時間的熱捧,案例研究是特別適合於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的教學,教育,工作實踐相結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並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治療,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
</法 BR />七個案例研究:
這是什麼?「是不是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情況下,中國和外國的學者認為,教育目標的具體描述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教育活動,以反映內在規律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分析原則的具體事件的描述,它通常是一個課堂上的真實的故事,真實地記錄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真實記錄分析,根本原因找到一個模式或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改善他們的工作,形成一個新的研究課題研究案例法的關鍵洞察。
情況下,這意味著基本觀點:
首先,在所有情況下的事件,所有的事件是教育,首先是作為一個事件,說的情況下,可以作為一個事件,必須有兩個基本條件,首先,在該事件時,它必須包含一個或更多的問題不能被調用,但也可以包括一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沒有任何問題,其中包括在第二的事件,這個事件應該有一定的典型性,這一事件帶來了特別的思維方式帶來,如果你遇到相同或類似的活動,並學習如何處理的意義和價值。
所有情況下的故事,但不是所有的故事,當然,故事,在許多情況下,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會有一些生動的情節,生動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故事應該至少有兩個條件:首先,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創造夢幻般的故事,而不是准備的情況下不能使用,這將有一個完整的情節,從開始到結束,是不正確的碎片擊碎了整體感,故事卻並非如此。
第三,在所有情況下的說明是一個例子,但並非所有的實例,是這種情況。
滿足以下條件:BR />
描述的情況,包括沖突,除了符合要求的兩種敘事描述具體的例子明確,不應該是一個一般的東西,東西一般不抽象的,廣義的描述中描述的一般特點,設定的時空框架,這是作為一個例子顯示的時間和地點的故事所述的情況下,反映的復雜性教學工作能揭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人物,如態度,動機,需求,所描述的例子,以反映特定背景下的故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一個重要的文章,或其他類似的好處,這樣一來,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參與,但他們不能被稱為,因為在任何情況下, ,但事實上,一個人或一個平面上,在實際場景中,虛擬的材料不會有任何疑問或問題,包括材料還包括營的情況下,主要的功能的情況下,幾乎不存在。
情況下,結構(每個完整的情況下,一般包括以下四個部分):BR />
(1)主題和背景 - 在每一種情況下,提取AA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與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的活動,豐富的時期,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以改革的精神。
②情境描述 - 案例研究介紹的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多深的故事是多麼復雜的主題,它應該是一個有趣的和令人信服的講故事。說明創建一個情況下,它應該是真正的老師的經驗(情境故事,教學事件),面對的問題,當然,適當的調整和適應的具體情況,因為只有這樣,緊緊圍繞主題,有重點的討論。
③討論 - 討論的工作表,包括學科知識點的描述,教學方法和情境特徵,以及一個設計注意的情況下,再一提的討論,如學科知識,學生學習評價,教學方法和情境問題,擴展。
④解釋 - 解釋的情況下,,除非角度可包括課堂教學行為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在教師的情況下,學校從本節反映,分析應該去探索,去展示值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最後,的情況下,可以是單個或多個,例如,橫向的差異比較,在縱向方向上的變化和進步,並有不同的影響。
實驗方法:
1。 「實驗性」
通俗地說,這是一個(相對) - 「如果你想要做的後教育的概念,從現有的理論和實證的理論概念和假設」(也被稱為「假設「); - 」做「,形成一個積極的計劃,控制教育經過驗證的假設。實驗對象的變化,觀察的發展,建立獨立的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假設檢驗和提高
2測試方法的特點:「所有的實驗驗證假設」和「控制條件」共同的道德原則的教育實驗,有限的控制,控制功能(這個過程是有價值的)
教育實驗教學的實驗的意義:首先,有必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變數和因變數。第二教學實驗研究之間的因果關系必須是科學的選擇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的實驗條件。重復性的實驗,即,不僅具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即,通過反復實驗,得到的實驗結果應該是基本上相同的)>
假設它?
「假設」,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和科學的理論,研究問題的因果關系和規律性的過程中,前
文件,提前做??出解釋概念化的猜測和假設的過程中形成的理論假設。一般發現問題 - 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初步形成假設 - 假設。
4。教育實驗「可變
獨立變數(也被稱為實驗因素或因素的實驗)。操縱實驗者,以及其他原因,該變數被改變,由實驗者自己獨立的變化。例如:教材的學習,使實驗參數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教材的另一個例子是我們學校的建設,願意學習,會學習「模式,課堂教學實驗...在至少兩個電平(例如,兩個組,兩類,等),以比較(如上面列出的實驗因素必須是至少兩種材料)本身不能構成實驗因素。
②因變數結果變數因變數是一個假設性的獨立變數響應變數,或「輸出」,它的作用是嘗試的變數實驗變數的主題。實驗因變數必須有一定的可測性。
(3)的獨立變數(也被稱為「控制變數」)。實驗研究中,因為所有的變數,變數和因變數,無關變數的實驗研究,也被稱為非實驗因素或不相關的因素,如教師的水平,除了課本,實驗,教學材料統稱為根據原生導師,學習時間,和所有的因素,可能會影響教學效果的獨立變數在實驗中。
獨立的控制變數:探索放心的因果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在排除了因變數的變化引起的參數變化,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其他相同的獨立變數條件下,獨立的控制因素實驗,因此,在除了實驗研究,以保證實驗具有一定的合理,否則,實驗失敗
實驗(嚴格控制實驗是必不可少的): - 形式的假設
- 研究制定了嚴格的科學實驗計劃(選擇的對照組,實驗過程的設計方法,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的變數和控制措施,逐步個步驟的實驗和分工,積累了數據的原始過程
確定)
- 實驗結果的執行程序的形式 - 實驗報告和總結報告的形成階段。
- ,評估試驗示範
教育和科學的研究方法,當然不只是這些,但這些教師一般很容易使用。
F. 性別虛擬變數的男女取值對調會對模型估計有怎樣的影響
轉換完了之後,你可以將虛擬變數作為定距變數來做回歸分析了啊
G. 幫我解答幾個有關計算機的選擇題吧,多謝!
1:D
2:文件
3:D
4:A
5: 屏幕保護程序最初是被用來保護顯示器的,因為以前的顯示器在高亮顯示情況下,如果長時間只顯示一種靜止的畫面,有可能會造成對熒光屏的傷害(如果是低亮畫面,如黑屏,則不會造成對熒光屏的傷害,因此黑色可被視為一種屏幕保護色,金鋒屏幕保護程序的默認背景色為黑色。),所以屏幕保護程序就出現了,它使用一些動態畫面使熒光屏避免受傷
6:1。分高級格式化和低級格式化
低級格式化,是初始化磁碟上每一個扇區,全寫為00
高級格式化,是按照分區規定的格式,對磁碟進行真正的格式處理,使數據能正確的保存在經過格式處理的磁碟上。
高級格式化又分快速格式化和一般的格式化
快速格式化, 程序不檢測磁碟的完好性,僅僅按照分區大小和分區格式從新寫入關鍵信息,文件分配表。目錄表,劃分好數據區而已。
一般格式化, 程序檢測磁碟的完好性,察看有沒有壞道,然後按照分區大小和分區格式從新寫入關鍵信息,文件分配表。目錄表,劃分好數據區而已。
高級格式化以後, 格式化之前保存在磁碟上的信息,絕大多數是何以通過特定的方式恢復回來的。
低級格式化後,所有的信息數據消失,沒有辦法挽回數據損失的
7:形碼是依漢字的字形來編碼的,如五筆字型、筆形碼、大眾碼等。形碼有效地避免了按發音輸入的缺陷,對於那些使用方言的人真可以說是天降福音。它們或者以漢字的筆畫為依據,或者以漢字的偏旁部首為基礎,總結出一定的規律進行編碼,使得這類編碼與漢字讀音無任何關系。同時形碼的重碼率也相對較低,為實現漢字的盲打提供了可能,成為專業人員的首選漢字輸入碼
8:D
9:C
10:程序設計語言,通常簡稱為編程語言,是一組用來定義計算機程序的語法規則。它是一種被標准化的交流技巧,用來向計算機發出指令。一種計算機語言讓程序員能夠准確地定義計算機所需要使用的數據,並精確地定義在不同情況下所應當採取的行動。
程序設計語言原本是被設計成專門使用在計算機上的,但它們也可以用來定義演算法或者數據結構。正是因為如此,程序員才會試圖使程序代碼更容易閱讀。
設計語言往往使程序員能夠比使用機器語言更准確地表達他們所想表達的目的。對那些從事計算機科學的人來說,懂得程序設計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當今所有的計算都需要程序設計語言才能完成。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大量的程序設計語言被發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組合在一起。盡管人們多次試圖創造一種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卻沒有一次嘗試是成功的。之所以有那麼多種不同的編程語言存在的原因是,編寫程序的初衷其實也各不相同;新手與老手之間技術的差距非常大,而有許多語言並對新手來說太難學;還有,不同程序之間的運行成本(runtime cost)各不相同。
有許多用於特殊用途的語言,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例如,PHP專門用來顯示網頁;Perl更適合文本處理;C語言被廣泛用於操作系統和編譯器的開發(所謂的系統編程)。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也稱高級語言)的出現使得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不再過度地倚賴某種特定的機器或環境。這是因為高級語言在不同的平台上會被編譯成不同的機器語言,而不是直接被機器執行。最早出現的編程語言之一FORTRAN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平台獨立。
雖然大多數的語言可以既可被編譯(compiled)又可被解譯(interpreted),但大多數只在一種情況下能夠良好運行。在一些編程系統中,程序要經過幾個階段的編譯,一般而言,後階段的編譯往往更接近機器語言。這種常用的使用技巧最早在1960年代末用於BCPL,編譯程序先編譯一個叫做「0代碼」的轉換程序(representation),然後再使用虛擬器轉換到可以運行於機器上的真實代碼。這種成功的技巧之後又用於Pascal和P-code,以及Smalltalk和二進制碼,雖然在很多時候,中間過渡的代碼往往是解譯,而不是編譯的。
如果所使用的翻譯的機制是將所要翻譯的程序代碼作為一個整體翻譯,並之後運行內部格式,那麼這個翻譯過程就稱為編譯。因此,一個編譯器是一個將可閱讀的程序文本(叫做源代碼)作為輸入的數據,然後輸出可執行文件(object code)。所輸出的可執行文件可以是機器語言,由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直接運行,或者是某種模擬器的二進制代碼。
如果程序代碼是在運行時才即時翻譯,那麼這種翻譯機制就被稱作解譯。經解譯的程序運行速度往往比編譯的程序慢,但往往更具靈活性,因為它們能夠與執行環境互相作用。參見解譯語言。
目錄
1 特點
1.1 數據和數據結構
1.2 指令及流程式控制制
1.3 引用機制和重用
2 程序設計語言的歷史
3 常見的程序設計語言
4 參見
特點
每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可以被看作是一套包含語法、詞彙和含義的正式規范。
這些規范通常包括:
數據和數據結構
指令及流程式控制制
引用機制和重用
設計哲學
大多數被廣泛使用或經久不衰的語言,擁有負責標准化的組織,經常會晤來創造及發布該語言的正式定義,並討論擴展或貫徹現有的定義。
數據和數據結構
現代計算機內部的數據都只以二元方式儲存,即開-關模式(on-off)。現實世界中代表信息的各種數據,例如名字、銀行賬號、度量以及同樣低端的二元數據,都經由程序設計語言整理,成為高端的概念。
一個程序中專門處理數據的那個系統被稱為程序語言的型態系統(type system);對型態系統的研究和設計被稱為型態理論(type theory)。語言可以被分為靜態型態系統(statically typed systems),例如C++和Java,和動態型態系統(dynamically typed systems),例如Lisp,JavaScript,Tcl和Prolog。前者可被進一步分為包含宣告型態(manifest type)的語言,即每一個變數和函數的型態都清楚地宣告,或type-inferred語言(例如MUMPS,ML)。
大多數語言還能夠在內置的型態基礎上組合出復雜的數據結構型態(使用數組,列表,堆棧,文件等等)。面向對象語言(Object Oriented Language,又譯作「物件導向語言」)允許程序員定義新的數據型態,即「對象」或「物件」(objects),以及運行於該對象的函數(functions)和方法(methods)。
除了何時以及如何確定表達式和型態的聯系,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語言到底定義了哪些型態,以及允許哪些型態作為表達式的值。諸如C編程語言之類的低端語言允許程序命名內存位置、內存區域以及編譯時的常量;ANSI C甚至允許表達式返回結構值(struct values)。功能性的語言一般允許變數直接使用運行時計算出的值,而不是指出該值可能儲存的內存地址。
指令及流程式控制制
一旦數據被確定,機器必須被告知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較簡單的指令可以使用關鍵字或定義好的語法結構來完成。不同的語言利用序列系統來取得或組合這些語句。除此之外,一個語言中的其他指令也可以用來控制處理的過程(例如分支、循環等)。
引用機制和重用
引用的中心思想是必須有一種間接設計儲存空間的方法。最常見的方法是通過命名變數。根據不同的語言,進一步的引用可以包括指向其他儲存空間的指針。還有一種類似的方法就是命名一組指令。大多數程序設計語言使用宏調用、過程調用或函數調用。使用這些代替的名字能讓程序更靈活,並更具重用性。
程序設計語言的歷史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計算機剛剛問世的時候,程序員必須手動控制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十分昂貴,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設計語言來解決問題的人是德國工程師楚澤(Konrad Zuse)。
幾十年後,計算機的價格大幅度下跌,而計算機程序也越來越復雜。也就是說,開發時間已經遠比運行時間來得寶貴。
於是,新的集成、可視的開發環境越來越流行。它們減少了所付出的時間、金錢(以及腦細胞)。只要輕敲幾個鍵,一整段代碼就可以使用了。這也得益於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碼庫。
常見的程序設計語言
ActionScript
APL、A+和J
Ada
匯編語言
AWK
Basic、Fortran
VBScript
Brainfuck
C、C++
C#
Clipper
COBOL
dBase
PASCAL、Delphi
Forth
FoxPro
F#
Fava
IDL
Java
JavaScript
J#
LISP
Lua
LOGO
Mola
Nuva
Perl
PHP
PL/I
Prolog
Python
R
Ruby
Scheme
Smalltalk
SQL
Tcl/Tk
Visual Basic
Visual FoxPro
XML
[編輯] 參見
計算機科學課程列表
程序設計語言列表
編譯器
Hello World程序
腳本語言
維基程序員
程序設計語言編輯
工業編程語言: A+ | Ada | 匯編語言 | Basic | Brainfuck | C語言 | C++ | C++/CLI | Cg | COBOL | Eiffel | Erlang | FORTRAN |Fuxi| IronPython | Java | JRuby | Jython | LISP | Lua | Nuva | Oberon | Objective-C | Ocaml | Pascal | Perl | Powerbuilder | Python | QBASIC | R語言 | REXX | Ruby | Self | Smalltalk | SQL | Tcl語言 | Visual Basic | PHP | Lua | C# | F# | J# | Visual Basic .NET| 機器語言
腳本編程語言: ActionScript | JavaScript | JScript | Nuva | PostScript | VBScript
學術編程語言: APL/J | Haskell | Logo | ML | Prolog | Scheme | SAC
其他編程語言: ALGOL | BASIC | Clipper | Forth | Fuxi|Mola-2/Mola-3 | MUMPS | PL/I | Simula
取自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ndex.php?title=%E7%A8%8B%E5%BA%8F%E8%AE%BE%E8%AE%A1%E8%AF%AD%E8%A8%80&variant=zh-cn [經過修改】
頁面分類: 程序設計語言 | 人工語言
程序設計語言
programming language
用於書寫計算機程序的語言。語言的基礎是一組記號和一組規則。根據規則由記號構成的記號串的總體就是語言。在程序設計語言中,這些記號串就是程序。程序設計語言有3個方面的因素,即語法、語義和語用。語法表示程序的結構或形式,亦即表示構成語言的各個記號之間的組合規律,但不涉及這些記號的特定含義,也不涉及使用者。語義表示程序的含義,亦即表示按照各種方法所表示的各個記號的特定含義,但不涉及使用者。語用表示程序與使用者的關系。
基本成分 語言的種類千差萬別。但是,一般說來,基本成分不外4種。①數據成分。用以描述程序中所涉及的數據。②運算成分。用以描述程序中所包含的運算。③控製成分。用以表達程序中的控制構造。④傳輸成分。用以表達程序中數據的傳輸。
分類 按語言級別,有低級語言和高級語言之分。低級語言包括字位碼、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它的特點是與特定的機器有關,功效高,但使用復雜、繁瑣、費時、易出差錯。其中,字位碼是計算機唯一可直接理解的語言,但由於它是一連串的字位,復雜、繁瑣、冗長,幾乎無人直接使用。機器語言是表示成數碼形式的機器基本指令集,或者是操作碼經過符號化的基本指令集。匯編語言是機器語言中地址部分符號化的結果,或進一步包括宏構造。
高級語言的表示方法要比低級語言更接近於待解問題的表示方法,其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與具體機器無關,易學、易用、易維護。當高級語言程序翻譯成相應的低級語言程序時,一般說來,一個高級語言程序單位要對應多條機器指令,相應的編譯程序所產生的目標程序往往功效較低。
按照用戶要求,有過程式語言和非過程式語言之分。過程式語言的主要特徵是,用戶可以指明一列可順序執行的運算,以表示相應的計算過程。例如,FORTRAN,COBOL,ALGOL60等都是過程式語言。非過程式語言的含義是相對的,凡是用戶無法指明表示計算過程的一列可順序執行的運算的語言,都是非過程式語言。著名的例子是表格的生成程序(RPG)。它實質上不是語言,使用者只須指明輸入和預期的輸出,無須指明為了得到輸出所需的過程。
按照應用范圍,有通用語言和專用語言之分。目標非單一的語言稱為通用語言,例如FORTRAN、COBOL、ALGOL60等都是通用語言。目標單一的語言稱為專用語言,如APT等。
按照使用方式,有互動式語言和非互動式語言之分。具有反映人
H. 我的電腦→管理→本地用戶和組中組中能不能刪
在我的電腦→管理→本地用戶和組之下,有兩個項目,
一個為「用戶」,一個為「組」
一:用戶
名稱 描述 建議
Administrator————---系統管理員帳戶————————不能刪除,也不能停用;
Guest————————--供來賓訪問的帳戶——————--可以刪除;
HelpAssistant————---提供遠程協助帳戶——————--保留,停用;
SUPPORT_388945a0——-幫助和支持服務的提供商帳戶——保留,停用;
提示:如果之前還創建過其它用戶帳號,現在不用了,可以刪除。
二:組
名稱 描述 建議
Administrator——————管理員對電腦有不受限制的
完全訪問權——————————保留;
Backup Operators——-——備份操作員為了備份或還原
文件可以替代安全限制—————保留,停用;
Guests—————————與來賓同等訪問權,但比來賓
限制少點——-————————保留,停用;
Network Configuration Operators——可以部分管理網
絡功能的配置————保留,停用;
Power Users———————擁用大部分管理權,但也有
限制,可以運行經過驗證的應用
程序,也可以運行舊版應用程序———保留;
Remote Desktop Users——-此組成員被授於遠程登錄的
許可權——-——————————保留,停用;
Replicator————————支持域中的文件復制—————-保留,停用;
Users——————————用戶無法進行有意或無意的
改動,因此,用戶可以運行經
過證明的文件,但不能運行大
多數舊版應用程序———————保留,停用;
HelpServicesGroup———--幫助和支持中心組———————保留,停用;
I. 計算機問題(200)高分~~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舉例說明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可以分為:(1)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混合交換;
(2)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型結構、星型結構、環形結構、蜂窩結構(是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產生而產生的);
(3)按作用范圍的大小分類: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城域網。
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後來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特點:
1.極強的時效性
2.廣泛的傳播面
3.多媒體化的信息
4.突破線形限制的超鏈接方式
5.不斷增強的互動性
6.靈活多變的傳播形式
最大的特點是網路的傳播互動性。
網路通信協議,是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TCP主要指傳輸控制協議,而IP協議指互聯網路協議。
2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組成(軟硬體)。
伺服器、工作站、通信設備、傳輸介質。
3.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的拓撲結構?常見的拓撲結構有幾種?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連接形式叫做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
常見的拓撲結構有幾種?
①匯流排拓撲結構
②星型拓撲結構
③環型拓撲結構
④樹型拓撲結構
4.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協議:網路協議就是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規則。為了使處於不同地點、裝有不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之間有效地通信,必須有一種為各類計算機都能認可的通信方法,任一方所表達的信息均能被其他各方所認同,這就需要指定一種標准:網路協議。 就象老師在講課時為了大家都能聽懂,就必須使用普通話一樣。最常用的協議有TCP/IP協議
說出OSI 7層協議的名稱
第一層 是物理層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第3層是網路層
第4層是處理信息的傳輸層
第5層是會話層
第6層是表示層
第7層是「一切」。第7層也稱作「應用層
5.Internet採用的標准網路協議是什麼?
TCP/IP
6.在網路應用中採用客戶機/伺服器模式有什麼好處?
(1)可實現資源共享。C/L結構中的資源是分布的,客戶機與伺服器具有一對多的關系和運行環境。用戶不僅可存取在伺服器和本地工作站上的資源,還可以享用其他工作站上的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
(2)可實現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系統中的資源分布在各伺服器和工作站上,可以採用分層管理和專業化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用戶有權去充分利用本部門、本領域的專業知識來參與管理,使得各級管理更加科學化和專業化。
(3)可快速進行信息處理。由於在 C/S 結構中是一種基於點對點的運行環境,當一項任務提出請求處理時,可以在所有可能的伺服器間均衡地分布該項任務的負載。這樣,在客戶端發出的請求可由多個伺服器來並行進行處理,為每一項請求提供了極快的響應速度和較高的事務吞吐量。
(4)能更好地保護原有的資源。由於C/S是一種開放式的結構,可有效地保護原有的軟、硬體資源。以前,在其他環境下積累的的數據和軟體均可在C/S中通過集成而保留使用,並且可以透明地訪問多個異構的數據源和自由地選用不同廠家的數據應用開發工具,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而以前的硬體亦可完全繼續使用,當在系統中增加硬體資源時,不會減弱系統的能力,同時客戶機和伺服器均可單獨地升級,故具有極好的可擴充性。
6文件傳送 主要現實 其它電腦遠程傳送文件到所要應用的電腦
例如飛鴿傳書,QQ傳送文件 FTP上傳等等
遠程登錄 遠程登錄(rlogin)是一個 UNIX 命令,它允許授權用戶進入網路中的其它 UNIX 機器並且就像用戶在現場操作一樣。一旦進入主機,用戶可以操作主機允許的任何事情,比如:讀文件、編輯文件或刪除文件等\\
還有什麼要問的,沒有了200分給我
J. 關於Linux的問題 謝謝
1. 用root用戶登錄linux。
2. vi /root/stu_name(把你同學的名字都寫上,每個名字一行,用拼音或者英文)
3. for i in `cat /root/stu_name`;do useradd $i -p 111111;done (添加賬戶並給每個賬戶設置密碼111111)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