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去早教中心殘忍嗎
❶ 孩子太小,1歲多,送去早教機構有用嗎
肯定有用的,沒有白花的錢,在早教機構中心可以養成孩子的好習慣,我家孩子不到1歲就去了早教中心,感覺成長飛快。
❷ 請問寶寶一歲以前有必要去早教中心嗎
有沒有必要這個還是要看家長自己怎麼看待早教這個問題,就我自己本人來說,我還是認為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的寶寶就是選擇的Waterbabies水孩子水育早教,嬰幼兒時期是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
❸ 寶寶一歲多了,應該送去早教班嗎
一 歲 多 了 是 該 送 去 早 教 班 了 , 不 然 孩 子 會 落 後 很 多 的 , 請 問 你 那 是 哪 個 城 市 ? 南 京 的 話 , 推 薦 你 去 宇 博 園 早 教 咨 詢 一 下 , 他 家 的 課 程 設 置 挺 有 特 色 的 。
❹ 寶寶一歲以前有必要去早教中心嗎
中午好!朋友: 一:寶媽這得看你怎麼去理解「早教」的意思了,很多人把「早期教育」和學習知識、文化等同,那是錯誤的。真正的早期教育適合0-3歲寶寶,新生兒時就可以開始進行了。比如,拿一紅球,離寶寶眼睛20公分左右吧,寶寶盯著看後,你就慢慢的把球向一側慢慢移動,寶寶順著你的球也轉動自己的頭部,對頸部是一個鍛煉,這就是早教中的一項小小內容。還有開發視力的黑白閃卡,讓寶寶看一秒就換走,正確用。總之,這里也說不清楚。你可以去買一本權威些的早期教育方面的書看看,或去報個育嬰師的班聽聽課就知道了 。 最終主意你定: 還是要由你來判斷孩子是否適合上,如果家人沒有時間教孩子,孩子去早教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培養專注力,有的孩子上課坐不住,這個可以慢慢熏陶讓其適應。 一、教育理念 通過早教機構的宣傳資料來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是否尊重小孩個性的發展,是否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長期的教育實踐經驗,在當地社會的認同度及美譽度是否很好。 二、師資力量 在選擇早教中心的時候,師資水平是最重要的衡量標准之一。專家指出,一場講座或一本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由於給父母和小孩上課的是中心的老師,所以師資水平很重要。家長在和老師接觸時,只要提幾個專業的問題或就自己小孩目前發展的特點進行交流,就會檢驗出老師的水平。同時,還需考察的是早教中心對寶寶的關愛程度、老師對小孩是否有愛心。 三、環境舒適 要實地考察。看看環境,是否把寶寶的安全考慮得比較周到,要有基本的安全通道和針對小孩的安全措施。玩具、教具要安全衛生。環境要舒適、明亮、光線好和通風透氣,沒有異昧及壓抑感。還應該有小孩課前、課後活動的場地,小孩畢竟小,好動是天性,不可能讓小孩在等待的時間里安安靜靜地坐著,必須有足夠的能夠吸引小孩的活動場所。 一般來說,現在的早教中心都是小班教學,每個班最多有10個寶寶和家長共同參與學習。但是如果課室面積小的話,小孩自由活動的空間就有些小了。因此教室面積的大小、布置的溫馨與否也是早教機構是否專業的表現。家長最好選擇那些充滿家的氣息,桌椅圓角無毛邊,電源設置在安全位置的早教機構,給小孩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四、定期活動 好的早教機構應該能夠定期舉辦屬於小孩的聚會,如每月的生日會等。給小孩提供一個展現自己、表現自己的舞台,給小孩參加團體活動的機會,得到家庭以外的交往訓練。大型的表演機會還能培養小孩的自信心。還應該創造家長與早教專家溝通的機會,把育兒當中遇到的難題向專家提出,並能夠得到專業的解答。 五、價格合理 早教機構的價格應該適中,要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理性消費。只有適合自己小孩的才是最好的。 六、課程設計 可以與老師進行交談,向老師了解這個月齡的小孩教學內容及安排,考察課程編排是否考慮了小孩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是否適合小孩月齡發展。在課程編排上要有連貫性,由淺及深,隨著小孩的成長,有針對小孩年齡的特色課程。同時家長也要了解自己的小孩,選擇符合小孩個性發展的單項特色課程,有針對性地選班才能挖掘小孩的潛力。 三:成長指導: 10個月,多數寶寶開始注意自己和周圍人與物的關系,有了自己的「小主意」。比如他會做一些事情討你的歡心,讓你滿意,以便得到你的稱贊。如果你責備他,他還會傷心地哭了;如果他玩得正高興,你去打攪他,他還會發脾氣。累了、餓了或身體不舒服時,寶寶會更容易發脾氣,所以你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景。但是當他身體好、睡得好吃得香的時候會很愉快。每次看到媽媽爸爸下班回家,他會表現出特別高興的樣子。看見好吃的飯菜,會咂巴小嘴。聽到熟悉的曲子響起來的時候,會拍手或晃動身子跟著哼哼。真是太可愛了! 游戲推薦 1.爬「山」:准備一些枕頭、墊子、被子之類的東西,在大床靠牆的位置或干凈的地板上堆起來,像一座小山似的。教寶寶爬上「山」,或從「山」上滑下來,你在旁邊保護他,避免發生危險。此活動可以讓寶寶在愉快地玩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增強大運動能力。 2.藏起來:准備一條大浴巾,幾件寶寶喜歡的玩具。比如,你拿出玩具小球,當著寶寶的面,用浴巾將小球裹起來。問寶寶:「球呢?」鼓勵寶寶打開浴巾拿到小球。換成別的玩具,反復玩幾次。這個游戲不僅讓寶寶感到新奇,而且可以鍛煉他小手的靈活性。 4.指鼻子眼睛:拿一個寶寶熟悉的娃娃,讓他指指娃娃的鼻子、眼睛等。邊指邊問他:「娃娃的鼻子呢?」「娃娃的眼睛在哪兒?」也可以讓寶寶指媽媽的五官。指對了親一下他作為獎勵:對啦,寶寶真棒!此游戲可讓寶寶理解語言,同時可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在這個年齡段,運動發育又進入了一個令人驚異的階段。從抬頭、坐、爬到了站立起來的時刻,此時是要有依靠的站立,這是為獨自站立和行走打基礎。所以要給寶寶創造機會鍛煉,使他找到直立和行走的感覺,並增強上下肢的力量。很快,寶寶就會獨自站立和行走了。 寶寶此時已懂一些事了,能看懂大人的表情。雖不能完全聽懂語言,但能聽懂大人的語氣。所以此時父母對寶寶做某件事的態度,對他的行為表現有重要作用。肯定的態度和獎賞動作,可使這一行為表現堅持和固定下來,而否定的態度和「懲罰」的動作,或僅僅是冷漠,即可使某些行為消退。這就是強化和負強化的作用。在寶寶不能聽懂語言時,這種教育起主要作用。父母們一定注意,用你正確的態度和行為使寶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❺ 寶寶一歲半可否上早教中心,什麼早教中心好
1歲半可以去,只要寶寶有自己想去的意思,並且還時常和大哥哥,大姐姐搶書包,課本的(我相信您的小孩一定很會說話了,非常聰明的那種類型)。 現在1歲半的小孩就會唱歌,說英語,有時比大人都跑得快,還很懂事,有時還能像大人一樣語出驚人。當然,農村裡的孩子就很少了。我認為早教一定有它的好處。 早教是個好東西,如果它真的可以讓寶寶更快樂,更健康(包括心理);如果它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虛榮心、攀比心,把寶寶放在模子里鑄成大人喜歡的樣子;如果辦早教的人確實愛孩子,不僅僅為了錢;如果自己的寶寶喜歡早教,更甚於我和她做游戲、講故事、唱歌、亂塗鴉,更甚於和小夥伴野在外面。還有,如果你有錢又有閑。我不反對早教,我相信每個早教中心都有自己的本事把寶寶教育成某些方面的強者--不管是不是暫時的。 但家長不能依賴早教或迷信早教。中國現在的教育心態可以用急功近利來形容,連這么小的孩子也不放過。而家長自己也跟著受累不說,還有經濟上、心理上的壓力等等........我是這么想的,如果你看到別的孩子參加早教,自己心中難以平衡的,並且你的經濟情況許可,又有時間陪寶寶參加早教的,你還是盡早選一個早教中心吧。 如果你象我一樣,想給寶寶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生活中有不少同齡小朋友一起玩;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寶寶有機會能更多的親近大自然的;也不想給寶寶和自己更多壓力;同時對自己、對寶寶有信心的;還有就是想「省錢省力」的,就放自己一馬吧! 至於什麼早教中心好,我認為親子中心的比較好,您也要看當地的情況來定。
❻ 一歲半的寶寶有必要去早教中心上課嗎
有必要啊。因為孩子0-3歲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而且在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就已經接近於成人了。而且這個時期孩子的秩序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等都在這個年齡階段。而且還可以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給孩子選早教中心一定要慎重,你可以多去幾家比較一下,覺得哪個更適合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哪家的教師素質最好都可以。
❼ 我的寶寶1歲2個月,現在脾氣非常暴躁,我整天搞得頭都大了,不知道去早教中心能不能對他有幫助
脾氣大有可能是長輩過於寵愛,也有可能是寶寶的飲食出了問題。 孩子壞脾氣可能因為飲食不當 經研究發現,長期攝入高糖飲食或以肉類為主食的孩子大多具有壞脾氣。 大量的糖在體內進行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維生素B1,從而導致丙酮酸、乳酸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如果這些代謝產物在腦組織內過多蓄積,就會使兒童變得情緒不穩定、愛激動、好哭鬧、多躁動等現象。 以肉類食物為主食,會使孩子血液中兒茶酚胺升高,當這種物質在體內濃度過高時,便會使人脾氣暴躁。 對於性格孤僻、情感抑鬱、反應遲鈍的兒童,可在他們的飲食中添加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為番茄、桔子、蘋果、白菜和萵苣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能增強神經信息傳遞功能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 對於經常出現疲倦、煩躁、焦慮、健忘等現象的兒童,當排除疾病因素後,孩子們如果還常常表現出上述症狀,那麼,父母應該考慮到孩子可能缺乏B族維生素。應及時補充大豆、糙米、蛋黃、動物肝臟、牛奶、核桃仁和芝麻等食品。這類食品富含卵磷脂和維生素B 1、B 2、B6,能調節神經功能,促進感覺和記憶的形成,有利於健腦強身。 為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育,父母應科學安排飲食,做到飲食的多樣化、葷素搭配、粗細結合、酸鹼平衡等合理飲食的原則。
❽ 寶寶一歲半送早教班好不好
我想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不是「有沒有必要上早教班」,而是「有沒有必要早教」。客觀地說,不一定非要上早教班,但早教非常必要。這里還想更正一個概念,早教的含義是「早期教育」,不是「上早教班」。
胎兒為了能夠通過母親狹窄的產道,在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出生了。而人後天的一切行為和思維活動,都由大腦控制。嬰兒出生後,大腦神經繼續在發育,神經網路一刻不停地生長、斷裂、重組,把有用的神經通路留下,沒用的去除。這個過程,有個通俗易懂的詞來形容,就是「用進廢退」。
早期教育的意義,說到底其實就是盡早地為孩子提供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發展的環境和方法,也就是說,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豐富的環境。一歲以前,主要是刺激孩子各個感官以及體能的發展(人類早期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發展決定了人類日後其它發展領域和高級行為的發育狀況。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視覺和人的閱讀能力有關;聽覺使人能接收語言信號;觸覺讓人類能通過觸摸了解事物;說話、握筆寫字也都有賴於運動功能,等等)。到了一歲,給孩子更多的互動和社交機會來促進思維過程、語言鍛煉、情緒情感的理解等等。樓主的孩子一歲半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交機會,因為在家裡,與孩子互動的人往往都只是家人,孩子需要通過和其他人(包括同齡人和成年人)的交往,了解到家庭之外的一些社交狀況與社會規則,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視野的擴大和互動的增多,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輸入和語言學習。
❾ 早教真的有必要嗎,一歲半的寶寶能去早教中心嗎
好吧,如果「某寶貝」能退錢,我真的不想帶孩子去上早教課了。
原因如下:
一、早教中心和家之間的距離
我們家開車到早教中心要40分鍾,我當時報課的時候,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學習過什麼育兒,想著別人家孩子都報了,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落下啊。
結果就是,我是個新手女司機,每次早教課還要老公陪同,兩個大人一上午的時間基本上就全都搭進去了。
二、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也是我剛開始的初衷,想著我們小區孩子少,帶著去早教中心,多接觸接觸別的小朋友,培養一下社交能力。
結果呢?上課的時候基本沒什麼交流,基本就是按照老師的固定流程上完一節課。
而且,3歲前的小朋友基本處於平行社交階段,每個小朋友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加上,一周就上一兩節課,150+RBM的代價,我覺得真的是性價比不高。
二、父母是否有學習能力
其實早教都是相通的,一個願意花時間學習的父母,完全可以變成一個超棒的早教老師。
早教中心無非就是孩子體能、音樂、藝術這些,在家裡也完全可以做到。
現在有很多在家早教軟體,只要家長願意,帶著孩子做早教非常簡單。
我們家妞的在家早教基本是這樣的:
英語:嘰里呱啦+囤的英文動畫、兒歌資源。常見的物品,和一些簡單的短語,會日常和她說。
小魚現在兩歲四個月,一些簡單的bus、wash hand、brush teeth等能聽懂會說。
其實我已經非常滿意了,因為我雖說四六級都過了,但是這么多年一直都是啞巴英語,也是因為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才慢慢的把英語撿起來。
藝術:我們家有一個磁性白板,她想畫可以隨時在上邊塗塗畫畫。此外,我還會帶她在廁所玩手指畫等一些比較容易弄臟的,廁所里則一沖就干凈了。
以上這些資源,配上繪本,如果做英語啟蒙,可以說是夠用的,畢竟2+孩子每天要限制觀看時長,而且重復觀看才能達到啟蒙效果。
- 突然想起漏了非常重要的一項,繪本!
我剛開始也是跟著大神的推薦書單,家裡囤了一大堆的書,但是很多書,小魚都是興趣缺缺。每個孩子的興趣點真的是不一樣的。
今年我入手了一個博鳥繪本的年卡,每次可以借20本,無限次。我發現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我選書。
把自己感興趣的書借回來,然後看看小魚哪些感興趣,書還回去之後,我就把她非常感興趣的從某東或者某寶買回來。
小魚非常抗拒刷牙,我經常是在她刷牙的時候打卡當天的嘰里呱啦,然後洗刷好,上床玩一些親子游戲,看繪本睡覺。
以前睡前她總是要求看《小豬佩奇》,每次都要哭著不讓關,睡前情緒非常不好。這招改變了睡前看動畫片,哈哈。
所以,推薦媽媽們,可以關注一些繪本租賃平台,海量看書、選書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