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赤岸中心衛生院
Ⅰ 赤岸鎮的社會事業
赤岸鎮有悠久文化歷史。建國前,每逢傳統佳節,都有「鬥牛」、「迎龍燈」、搭台演戲等文娛活動,其中「迎龍燈」習俗延續至今。1982年後,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建設不斷發展。1996年赤岸鎮獲省特級文化站;1997年評為金華市級圖書館;2000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保護區;2002年再評為省特級文化站,同年還獲予金華市級「東海明珠工程」等稱號。
1990年赤岸鎮建立鎮文化中心和老年協會活動室,活動場所面積400多平方米。1993年成立雪峰圖書室,面積30平方米,藏書超萬冊,報刊25種。1995年成立丹溪書社。1999年組建赤岸鎮《義烏兵》文藝方隊,先後5次參加義烏市農村文化節踩街表演。
2000—2005年間,全鎮投入140萬元,在53個村建立文化活動中心(或俱樂部),活動面積4038平方米。新建燈光籃球場35個,羽毛球場2個,門球場2個,田徑場6個,健身房1個。其間,鎮政府還投入1.5萬元,修繕原赤岸電影院,面積900平方米,可容納上千人的場所。現全鎮有文體業余隊伍13支,骨幹人員276人,其中喬亭文藝隊60人,尚陽舞龍隊18人,赤岸音樂隊20人,赤岸腰鼓隊80人,赤岸小學管弦樂隊20人,華川籃球隊20人,東朱籃球隊14人,柏峰籃球隊13人,上吳乒乓球隊20人,赤岸門球隊12人,赤岸、喬亭太極拳隊31人。每逢市鎮舉辦文娛、體育比賽或文藝晚會時,組織人參加角逐和表演。
1992年12月30日,赤岸鎮在華川集團承辦義烏市首屆農村文化節,開展文藝表演、卡拉OK比賽、鑼鼓班演奏比賽等文娛活動,是義烏市「文化節」發源地。
2002年12月6日至8日,赤岸鎮再次隆重承辦義烏市第十一屆農村文化節。省文化廳副廳長金庚初、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吳蔚榮等領導專程來赤岸,參加文化節開幕式,赤岸鎮和周邊群眾近萬人,冒雨觀看文藝踩街表演,盛況空前。
2005年,赤岸鎮對境內民族民間藝術資源進行普查,共有40個項目,其中燈板龍燈、鑼鼓班、花棍隊、揪車、拉線舞獅等表演類32個;剪紙、塑造、雕刻、竹編、珠綉等造型類8個。有雅治街村朱新琦(剪紙)、毛店村毛元興(根雕)等從事多年的傳人或藝人50多人。 赤岸鎮古代時就有書舍、學堂、私塾,盛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啟蒙讀物和「四書五經」等聖賢書。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9年),徐僑在故里赤岸創辦東岩書舍(地址今赤岸小學旁)並講課。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先後創辦端本、雙岩等6所學堂。民國元年至三十三年(1912—1944年)期間創辦私立初等小學29所,期間1938年馮雪峰在義烏南鄉赤岸創辦「戰時補習中學」,校址赤岸朱大宗祠,成為赤岸最早的中學。建國初期,在主要村莊恢復新辦不完全小學16所,在校人數不到400人,教師25人。1956年赤岸境內小學40所,64個班,2429人。同年創辦赤岸初級中學(前身是1952年赤磊區中心小學初中班)。1975年小學61個,134個班,4910人。初中有6所,31班,1758人。1990年小學51所,99個班,3412人。初高中4所,33個班,1816人。1997年貫徹國家教育「兩個基本」目標,調整中小學布局,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教、幼教、成教協調發展。1999年赤岸中學(即義烏市第四中學)並入佛堂大成中學,尚陽初中並入毛店初中,東朱初中並入赤岸初中。小學亦進行全面調整。
2005年赤岸鎮財政教育事業費支出1200萬元。中小學校經過8年調整後,有初中2所,即赤岸初中、毛店初中,佔地面積4999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72平方米,有22個班,在校生975人,教師69人,其中大專學歷67人。有小學4所,即赤岸小學、毛店小學、尚陽小學、東朱小學,佔地面積67455平方米,建築面積22972平方米,有59個班,在校生2329人,教師106人,其中大專學歷70人。幼兒園20所,43個班,在園幼兒1051人,教師57人,其中中師和高中畢業有56人。成技校一所,培訓81期,受訓人數11000人,占勞力總數42.9%。義務教育普及率100%。2000年,赤岸鎮被評為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三級教育強鎮。 建國前,赤岸鎮沒有衛生機構,只有民間中醫和中葯鋪店。民國二十八年(1938年),有成大成、禮記等16家私立中葯鋪(店),資本金1200銀元,有坐店醫生看病、開處方。建國後,醫療衛生事業逐步發展。1955年3月,建立赤磊區聯合診所,地址赤岸村。1960年1月轉為赤岸人民公社衛生院。1987年更名赤岸鎮衛生院。隨著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01年8月由毛店衛生院、尚陽衛生院、東朱衛生院合並入赤岸衛生院,成立赤岸醫院,下設毛店、尚陽、東朱三個分院。2003年12月更名「義烏市赤岸中心衛生院」。2005年赤岸中心衛生院又掛牌「赤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轄毛店、尚陽、東朱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開展衛生服務。
赤岸鎮村級醫療機構,於1969年毛店公社率先試辦大隊合作醫療站,後推廣村村有站,配有「赤腳醫生」。1982年後,醫療站改制被撤,赤腳醫生部分轉公辦醫生。1999年,在赤四村、柏峰村開展農村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辦新的合作醫療制度。2005年全鎮有村級衛生室27個,金賢龍等私人中醫診所3個,大德、太和堂等連鎖店葯房3家。
赤岸中心衛生院,座落在鎮區中心的雙峰路口,1998年興建衛生院大樓,佔地面積1033平方米,建築面積2598平方米。2005年全院人員編制44人,實有39人,其中行政後勤6人,衛生科技33人(中級職稱5人,其他職稱28人);下設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科、疾控科、中醫科、放射科、體檢中心、注射室、B超室、心電圖室、化驗室等18個科室。衛生院裝備有各種先進配套的診療設備,如200毫安X光機、SOL—32黑白B超、F820血球計數儀、全自動生化儀、尿液分析儀、母胎監護儀、洗胃機等設備,還有新生兒搶救台、空壓機、乾燥箱、救護車和病床16張。
赤岸鎮醫療衛生事業,貫徹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原則,以農村為重點,全面開展疾病預防,常見病與多發病診治,傳染病防治,健康衛生教育和計生服務等工作。2001年被評為省衛生鎮、金華市文明鎮。赤岸醫院1989—2000年還先後被評為省文明衛生院、金華和義烏的文明、衛生單位。2002年10月,在義烏和赤岸召開國際丹溪中醫葯論壇會議,有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羅馬尼亞、香港、台灣、北京、上海、山東等海內外11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共同研討與交流丹溪醫學問題。
赤岸鎮計劃生育工作列入「基本國策」內容,工作卓有特色。1985年東朱鄉被評為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單位,1990年又被省政府評為「七五」計生先進集體。1996年赤岸鎮被省計生委、省人事廳評為「八五」計生工作先進鄉鎮。1986年毛店鄉宋榮興和2000年雅治街村朱翠玉被評為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工作者。1988年東朱鄉朱恆春被省政府評為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連續10年被義烏市委、市政府評為計生工作第一名,概稱「十連冠」。
Ⅱ 四學童在義烏雪峰公園池塘不慎溺水!三人身亡!
家長一定要注意小孩子的安全
Ⅲ 義烏赤岸鎮附近有正規的醫院嗎
有的,稠城歐亞
Ⅳ 赤岸中心衛生院離義烏有多遠
從赤岸中心醫院到義烏市區,你可以坐316次(菜市場)到南方聯或者在振華超市十字路口從丹溪陵園過來的319次車,時間大約在50分鍾到南方聯。
如果只是到城區,在江南小區那個地方就差不多了
Ⅳ 義烏市...從赤岸中心醫院到赤岸中心幼兒園怎麼走
駕車路線:全程約320米
起點:赤岸中心衛生院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石城路行駛110米,右轉
2.行駛11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義烏市赤岸鎮中心幼兒園
Ⅵ 義烏赤岸鎮雅治街怎麼坐車
義烏505路公交車
[佛堂 -- 雅治街終點站] 支線線路 佛堂 夏5:30-18:05冬6:00-17:40 雅治街 夏6:00-18:35冬6:30-18:15 間隔時間:90 分鍾
佛堂 → 魯雅 → 田心(北) → 田心(南) → 光明 → 溪西 → 南青口 → 赤岸工業區 → 赤岸站 → 赤岸 → 華川集團 → 赤岸衛生院 → 赤岸中學 → 喬亭 → 喬亭(南) → 雙喬山莊 → 薛村(北) → 薛村(南) → 喬溪 → 東朱(北) → 東朱 → 東朱(南) → 樓倉 → 下前旺 → 雅治街 → 雅治街終點站 →
Ⅶ 杭州臨平是有哪些鎮組成的
臨平,北靠永壽,南臨武功,西接扶風,素稱「出山口子」,有1700多年的城鎮歷史,位於縣境東陲,為餘杭縣縣治。公路距杭州市區艮山門28公里。總面積7.5平方公里,1985年總人口36,308人。臨平之名,東漢已見諸史冊(信武侯靳歙,以中涓從,起宛朐。攻濟陽。破李由軍。擊秦軍亳南、開封東北,斬騎千人將一人,首五十七級,捕虜七十三人,賜爵封號臨平君。史記),漢朝時劉信封地設置臨平郡,晉時已形成集市。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始建鎮。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是出入杭州的東大門,也是拱衛杭州的軍事要地。滬杭鐵路、杭申公路,穿越鎮境南北,杭州公共汽車分兩路達鎮,每日有汽車班車通縣內23個鄉鎮和杭州、嘉興、義烏等地。上塘河橫貫鎮中,西通杭州,東至海寧,並經和睦港與錢塘江相聯,經禾豐港與大運河溝通。1985年,全鎮有絲綢、針織、服裝、食品、釀造、機械、化工、制葯、建築、電子等行業的工廠125家。近年鎮村工業發展較快,1985年末,有鎮村企業36家,職工2105人,年產值1017萬元。有各類商店360家,個體商業298戶。有百貨大樓、迎賓樓、二輕展銷樓等綜合商場,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購銷興旺。文化體育設施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劇院、新華書店、電視台、廣播站、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幹部活動室、游泳池、田徑運動場等。學校有中學2所、小學2所,在校學生3528人;幼兒園10所,入園幼兒738人。還有縣委黨校、教師進修學校、電視大學、老年大學等學校。醫療衛生設施有縣第一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縣地方病防治站、縣防疫站、鎮衛生院等。有病床206張,醫務人員463人。為方便當地百姓的生活,搭建了當地門戶網站臨平網,旨在服務新城百姓。臨平勝跡甚多,鎮東桂芳橋,建於宋末,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鎮西有安平泉、安隱寺,現井泉尚存。鎮北有被歷代名人學者推崇題詠的臨平山(蘇軾,南鄉子,送述古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2。誰似臨平山上塔3,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註:臨平山,在杭州東北。蘇軾《次韻杭人裴惟甫詩》"餘杭門外葉飛秋,尚記居人挽去舟。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雲夢澤南州。"臨平塔時為送別的標志。」),山東部新辟臨平公園,佔地164畝。
臨平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臨平新城的規劃充分顯示出臨平的區位優勢,是杭州接軌上海和「長三角」的門戶,目前臨平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
臨平新城(hzlp.com) 臨平新城規劃中,新城西以09省道為界,西南以區界和滬杭鐵路為界,北跨古運河一直延伸至德清縣、桐鄉市和海寧市交界處,東也至海寧市,南以城區環城路為界,新城規劃面積為133.94平方公里,是原來的九倍。其中,城市建設用地111.5平方公里。
臨平山,在臨平北,孤獨無依。山前古有臨平湖,山因湖名。宋時臨平為杭州水路東向北行第一站,山上原有塔,山和塔均為行旅接近杭州之標志。唐時,臨平已為游覽勝境,有景點14處。山頂有細礪洞,又稱龍洞。山上下有錢鏐磨劍石、白龍潭、藕花洲等數景。山西麓有安隱寺,唐宣宗時建,有名泉曰"安平"。蘇軾曾有詩詠泉。寺前有唐經幢(已毀)、古羅漢松、古黃楊樹、唐梅等。臨平依山傍湖,舊有"臨平十景"。(《餘杭縣志》第十四編第732頁)
超山,位於臨平、塘棲間,與蘇州鄧尉、無錫梅園同為江南三大觀梅勝地。超山梅花以"古、奇、廣"三絕聞名,抗戰前,繞山遍植梅樹,故有"十里香雪梅"之稱。現有唐梅、宋梅各一枝,品種有萼綠、鐵骨紅梅等奇種,登超峰絕頂雲梅樓,數十里梅海盡收眼底。超山原有古剎報慈寺,大明堂內原供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刻石。堂西側有吳昌碩墓及吳全身石像,"文臨平新城(hzlp.com)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1985年增建吳昌碩紀念館。超山多奇石,岩洞以海雲洞最佳。(《餘杭縣志》第十四編文化第729頁)
上塘河,自杭州市區艮山門起至海寧市鹽官鎮注入錢塘江,全長48公里,從江干區丁橋鎮赤岸流入該區星橋,貫串臨平鎮進入海寧市。在我區境內流程11.4公里。主要支流有和睦港、喬司港、赭山港,它們之間由方家港、羊頭壩港互相串通。和睦港過七堡船閘溝通錢塘江,喬司港經過外喬司船閘與下沙地區的諸多河渠相連。上塘河北岸還有白洋澗、龍興閘、賀家堰、施家堰等小港支流,建有雙林船閘經禾豐港和大運河溝通。河港堰閘,羅織成一張125平方公里范圍的灌溉體系和運輸網路。
上塘河原是秦始皇開掘的古陵水道的一段,後為西湖的泄水道,西湖、城河之水合流經上塘河灌溉沿河農田。但因濱海沖積平原地勢較高,沙壤土容易沖刷淤積,加之集雨面積小,容易乾涸斷流,唐宋以來,歷代多有疏浚和整治。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大力疏浚河道和整修排澇閘堰,重點建設水源補給機電提水灌溉工程。使上塘河水能保證我區臨平、喬司、星橋三個鄉鎮的78000畝農田(地)的灌溉需要,滋養著在這12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的12萬人口。
錢塘江畔曾是大片鹽田,正是有了上塘河水的沖刷,把大片的鹽鹼地改造成為肥田沃地。北宋大文豪蘇軾曾在喬司督開河道夜宿水陸寺,寫下《湯村(今喬司)開運鹽河雨中督役》一詩,他寫道:「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纓。人如鴨與豬,投泥相濺驚……,線路不容足,又與牛馬行。……」這么艱苦的開河引水,所以他最後說:「寄語故山友,慎毋壓藜羹」。汩汩的生命水使上塘河流域富饒繁榮,成為歷史以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上塘河歷來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在元末明初張士誠開浚新開河以前,上塘河是連接大運河進入杭州的唯一通道,南來北往的船舶如過江之鯽,臨平自然就成了杭州城北的一個熱鬧繁榮的市鎮、商埠。尤其是南宋,杭州成為南宋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上塘河自然就是南北紐帶。靖康之變中被金國拘禁的宋高宗生母韋太後南歸就是由大運河轉入上塘河,駐蹕在臨平鎮東上塘河畔的妙華庵。宋使北上,金使南下都走的上塘河水道。
上塘河穿行在田園阡陌、城鎮村落之間,象一條逶迤的玉帶,飄逸瀟灑,清粼粼的河水緩緩流淌,把沿河堤岸上成排的綠樹芳草,鮮艷的繁花倒映在水中,偶爾劃過一艘木船,水波泛起微微的園紋,在陽光下閃爍出點點波光。唐詩人張佑的《過臨平湖》詩曰:「三月平湖草欲齊,綠楊分影入長堤。田家起處烏猶吠,酒客醒時謝豹啼。山檻正當連葉渚,水塍新築稻秧畦。人間漫說多歧路,咫尺神仙路欲迷」如此清純淡雅的自然風光,難怪詩人誤認為進了仙境了。
班荊館遺址。班荊館,南宋王朝接待金國使者的國賓館。
安隱寺遺址,遺址上有蘇軾題詩「當時陸羽空收拾,遺卻安平一片泉」的安平泉,泉水大旱不涸,清澈甘冽;
桂芳橋,南宋時為里人徐氏兄弟同登進士而修築,經過整舊還舊,橋亭高聳,仍屹立在上塘河上;
韋太後駐蹕的龍興寺(太後離開後,「妙華庵」改名為「龍興寺」),雖然改建為學校,但門口河上的龍興古橋依然老態龍鍾地守衛著這一方天地;
臨平山塔,臨平山頂上那支被蘇軾感嘆:「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的寶塔雖然已經湮沒,但去年開始興建的「東來第一閣」將以更加挺拔靚麗的雄姿屹立在臨平山巔,迎來送往滬杭線上的人們。
[編輯本段]臨平新城
區位:臨平副城南部,包括地鐵臨平站、中央商務區、大東安社區
臨平新城將引入「緊湊城市、宜居城市、文化城市、智能城市、休閑城市」的國際先進理念,建設現代化新城區。其中臨平副城地鐵經濟綜合體依託地鐵站點的人氣集聚和輻射帶動效應,著力打造集娛樂、休閑、居住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區域公共活動中心;臨平副城中央商務區將成為未來臨平城市的金融貿易、商務辦公、會議展覽及大型購物、休閑、娛樂中心區域;大東安社區改造區塊將成為以人民廣場為中心,以文化為精髓,以河道、建築等景觀為特色,融生活居住、文化藝術、休閑娛樂、商務辦公於一體的臨平副城文化綜合區塊。
磁懸浮、地鐵、高速公路穿城過
從規劃中,可見臨平新城未來發展趨勢:臨平山、超山、黃鶴山如珍珠相串,運河、上塘河、丁山湖水域相連。最突出的是,新城交通發達,滬杭磁懸浮、地鐵(輕軌)及多條高速公路穿城而過。
全長約175公里,工程總概算約350億元,據悉,已獲國務院批准建設的磁懸浮滬杭線項目將通過臨平境內。磁懸浮將由東沿著滬甬高速公路以北,直通至杭州汽車東站。
杭州地鐵1號線餘杭段將穿過臨平新城,沿正在改造中的臨平迎賓路,由北往南至九堡東。據了解,迎賓路立交改造工程處於緊張施工階段,可望2006年底前竣工,建成後可緩解現在臨平城區出入口車輛擁擠狀況。
此外,杭浦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將讓新城與外界的溝通更加快捷。
臨平沃爾瑪項目進展迅速
位於臨平迎賓路和藕花洲大街交叉處西南角,總投資1.6億的臨平沃爾瑪購物廣場已開工,進展迅速。目前,地基工程已結束。預計,該購物廣場的土建工程可望於年內完成。
另外,餘杭經濟開發區位於臨平新城中心位置,錢江經濟開發區位於新城東南側,這兩大工業園區將成臨平工業的新增長點。
Ⅷ 現在健康證都是電子版,沒有以前的證件了嗎,需要自己列印嗎
健康證有電子版也有紙質版,電子版可以自己列印。健康證明分電子版和實體版(紙質),電子版和實體版具有同等效力,有效期內在全省范圍內通用。
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規定並公布健康證明樣式。鼓勵使用電子版的健康證明。食品從業人員需要實體版健康證明的,應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申請,由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統一印製並免費發放。
(8)去赤岸中心衛生院擴展閱讀:
據悉,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經營單位內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需要辦理健康證,因此經營戶需要跑醫院體檢,並等待數日取證後再辦理證照申請,不了解情況的經營戶可能會在市場監管和醫院之間「跑多次」。
為避免群眾來回奔波,義烏市場監管局藉助「健康義烏」APP平台,實現查詢「電子健康證」即可辦證。未進行體檢的,可先行受理證照申請。
工作人員查詢到經營戶「電子健康證」信息後,直接發放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並郵寄送達經營戶,如果通過「義網通辦」申請,經營戶不用跑就可以辦妥相關證照。
在此基礎上,赤岸鎮更進一步搭建連接赤岸市場監管所與赤岸鎮衛生院的健康證「雲互聯」系統,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可通過系統直接查詢並列印健康證,與食品經營證照一並郵寄給經營戶。
在日常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還可通過該系統查詢餐飲店人員健康證是否辦理或是否過期,讓後續監管更便捷、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