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預估
1. 如何提高小學生三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階段報告
一、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二、切實加強學生口算訓練
在課堂中,一般採取下列步驟進行口算訓練;1、先讓學生先口算出結果。2、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方法,對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時給予肯定,有時對同一題目,還可問問學生有無別的口算方法。3、最後教師對口算方法給予解釋和強調。
除教材中的口算題目外,教師應該再精心編制一定數量的涉及多種口算方法的練習題,在自習課上讓學生反復練習,我們要把口算訓練穿插於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使口算訓練經常化、長期化,逐步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快捷性。
三、善於採取簡便演算法
有些數學計算試題具有明顯的形式和數字構造特徵,這些特徵正是我們施展簡便演算法的大好機會,通過一定數量的簡算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強化了學生數學計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還給學生帶來了快樂的精神享受,這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大有裨益。
2. 計算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單純的計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以採用多種訓練形式代替以往單一練習的形式。例如:用游戲、比賽等方式訓練;開火車、搶答、闖關卡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多講解解題的原理,讓學生了解解題思路的來龍去脈,知道這樣解題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將提高興趣。
二、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僅需要正確還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恆訓練實現的。 在我看來, 課前 3 分鍾口算 ,效果非常不錯 。 每堂課前准備好十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或是讓學生寫在小本子上,在統一核對答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小結,對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也會注意正確率。當然,識記一些常用數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對於加快口算速度與正確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 、加強估算 訓練。
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確的結果,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這樣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響實際的操作,遇到這類問題盡量讓學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確結果的計算中,估算也會起一定的監控檢驗作用。 每做完一道題,我們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驗證其正確性。
四、注意速算與巧算。速算與巧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簡便運算,簡便方法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還能夠讓解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單獨進行速算與巧算的訓練,教師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讓學生解答問題,在例一些計算題,讓學生找到合適的簡便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沒有的。這就需要學生先將除以一個數變成乘以其倒數,在運用分配律進行計算。
3. 如何提高小學生口算,估算能力的計劃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貫穿著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 重視對口算、估算能力的培養
重視對口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重視對估算能力的培養
在平常的課堂計算學習中,在計算前可進行估算,使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在計算後對結果也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檢驗。
比如:124*42,計算前讓學生估算一下,學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約在5000左右。然後在計算後繼續讓學生估算,兩個數的個位上分別是4和2,所以所得乘積的個位上肯定是8,與計算出來的結果對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錯,起到檢驗的效果。 - 注重計算方法,思想的教學
有些計算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其實很簡單,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會算。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能只滿足於學生會算,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算理,總結出法則,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
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102*24,從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過渡到三位數乘兩位數,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計算出來,並且學生在列豎式的時候習慣性的把102寫在上面,把24寫在102的下面,從表面看來,學生好像都會了,但如果老師對計算過程不多加解釋,而突然把24寫在上面,把102寫在24的下面讓學生們列豎式計算,學生就開始出錯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計算道理。所以,一節計算課決不僅僅只停留於計算能力。要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不但會算,而且要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才是計算課應該達到的真正目的。 - 3簡便方法的靈活應用
很多學生認為簡便方法就是計算題的一類,在表明「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做,但是當同樣的式子放在應用題中,學生就想不到用簡便方法。
如:對於38+75+62這個計算,放在應用題中,如:植樹節,四(1)班種了38棵樹,四(2)班種了75棵樹,四(4)班種了62棵樹,這三個班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後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把答案計算出來,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很少。所以要讓學生體會簡便方法的價值,做到能簡便盡量簡便。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於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END
4.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課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以及能靈活運用各種運算定律,快速、准確地完成有關的計算。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學習計算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
可以參考下面,根據一些網吧市場常用的顯卡,整理的一份相關顯卡的價格和算力以及預計回本期,大概可以做個參考:
Radeon RX 580顯卡
整機功耗:243W
計算力:22.4M
顯卡售價:19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5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4.48元
預計回本時間:81.66天
Radeon RX 470顯卡
整機功耗:159W
計算力:24.3M
顯卡售價:15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7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7.9元
預計回本時間:57.31天
Radeon RX 480顯卡
整機功耗:171W
計算力:24.4M
顯卡售價:19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7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7.87元
預計回本時間:71.73天
(5)算力預估擴展閱讀: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稱顯示介面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
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民用和軍用顯卡圖形晶元供應商主要包括AMD(超微半導體)和Nvidia(英偉達)2家。現在的top500計算機,都包含顯卡計算核心。在科學計算中,顯卡被稱為顯示加速卡。
6.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3、筆算與估算結合,加大估算的教學力度。估算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對學生的數感培養也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要把估算作為現代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這既能為學生數學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符合學生今後的生活需要。當然估算中我們也有困惑:記得自己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課本上根本沒有估算這個詞,更談不上估算教學了,但我清楚的記得自己五六年級,在做完題目後,能夠根據題目里的數據大概估計一下自己結果的合理性,那麼這可能就是現在的估算.也許我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感受到了估算的意義和價值,進而應用。而現在,在老師反復的講解下,我們的學生反而對估算無所適從,在我們的過度教學和刻板的評價下,使估算教學偏離了它的初衷。由於教師精確計算的意識遠遠強於估算,教學時,不能重視讓學生感悟估算的意義、體驗估算的價值,只是按教材程序讓學生蜻蜓點水式討論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結果,很快就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指導學生如何精確計算上,使估算成了「雞肋」,教之無味,棄之不能。悟性高的學生或許能掌握估算的方法,並能正確估算,而一大部分學生也就意識到只要估計的結果與精確計算的結果較接近就是估算。另外,檢測學生學習水平的試卷中,也是以精確計算為主,即使偶爾出現估算的內容,一般也不考估算的過程,只要求填估算的結果,且評分時,只要估算的值在一定范圍內一般都能給分。很多學生為了保險起見,乾脆先算出精確結果,再靠船下篙,寫個與精確值接近的數值,這就是試卷中很多估算值的由來。為了讓學生估算題不失分,我們的老師在考試前竭力向班上的學生推薦這「聰明」之法。估算的意義何在?
7.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課題計劃
作為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會學生計算方法,靈活運用計算技巧,還學生一個自由、愉快、發展的數學天地。
一、重視對口算、估算能力的培養
1、重視對口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2、 重視對估算能力的培養
在平常的課堂計算學習中,在計算前可進行估算,使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在計算後對結果也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檢驗。
比如:124*42,計算前讓學生估算一下,學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約在5000左右。然後在計算後繼續讓學生估算,兩個數的個位上分別是4和2,所以所得乘積的個位上肯定是8,與計算出來的結果對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錯,起到檢驗的效果。
二、注重計算方法,思想的教學
有些計算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其實很簡單,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會算。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能只滿足於學生會算,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算理,總結出法則,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
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102*24,從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過渡到三位數乘兩位數,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計算出來,並且學生在列豎式的時候習慣性的把102寫在上面,把24寫在102的下面,從表面看來,學生好像都會了,但如果老師對計算過程不多加解釋,而突然把24寫在上面,把102寫在24的下面讓學生們列豎式計算,學生就開始出錯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計算道理。所以,一節計算課決不僅僅只停留於計算能力。要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不但會算,而且要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才是計算課應該達到的真正目的。
三、簡便方法的靈活應用
很多學生認為簡便方法就是計算題的一類,在表明「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做,但是當同樣的式子放在應用題中,學生就想不到用簡便方法。
如:對於38+75+62這個計算,放在應用題中,如:植樹節,四(1)班種了38棵樹,四(2)班種了75棵樹,四(4)班種了62棵樹,這三個班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後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把答案計算出來,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很少。所以要讓學生體會簡便方法的價值,做到能簡便盡量簡便。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於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作為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教會估算方法,靈活運用估算技巧,還學生一個自由、愉快、發展的數學天地。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8.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研修計劃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讓學生用估算對數學規律進行猜想,用估演算法檢驗解題思路,用估演算法檢驗解題結果等,將估算思想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估算的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四、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在計算教學時,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樣,計算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佔主導,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在進行9加幾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請出小棒一起來學習,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中優化得出湊十法,為後面繼續學習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比如,想加算減、口訣求商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進行繼續學習的。再如進位加和退位減的方法要講清楚,讓學生理解透徹,他們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方法計算。
五、 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演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打草稿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布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介面算,有的在書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介面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准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要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嚴格督促學生落實,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會養成這一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學生認真細致的習慣是平時養成的,在學生做題時,提醒他們要認真仔細,看清楚題目所表達的題意,看清楚題目所提供的數據,根據題目的要求說出數量關系並正確列出式子進行計算,以提高學生在解題時准確性.在書寫格式方面,也同樣要求學生們一絲不苟,並按照正確的格式進行答題
. (3) 培養學生檢查、驗算的習慣。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答案,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要盲目地進行簡便運算,避免將 15+5 ×(1 -0.5),錯誤地算成20×(1 -0.5)。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重要的在於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於為學生的後繼學習和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而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提高與發展,依賴於學生計算思路的清晰條理與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依賴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認知水平的不斷發展.其關鍵在於教師的期望,激勵,訓練與培養。因此,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9. 怎樣培養小學生估算能力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從一張試卷的分值來看,幾乎70℅的內容離不開計算。一直以來,計算課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望而生畏,對於計算是退避三尺,這就需要教師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聯系游戲活動,進行多媒體的整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處於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方能有效發展。下面結合三年級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在教學中,計算練習可設計成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撲克牌、同桌對問或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學生的胃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得不同水平、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在自己的基礎上增強了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起到了保障作用,寓教於樂,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
二、掌握基礎知識,是形成計算能力的前提。
三年級的計算與一二年級的計算對比,跨度非常大,一二年級的計算都是一步計算,能口算甚至聽算,一次決定對錯,而進了三年級,隨著知識的深化,學生學習的知識明顯變「難」,例如,要計算56×86必須計算8次才能得到結果,而且這8次里還有兩次是乘加得結果,要想做對,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無效。因此,乘法口訣、20以內加減法等基本功顯得尤為重要。而且算理必須清楚。先乘,後合並,思路不能亂。
實踐發現,在教學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從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開始,運用遷移,不斷深入。
三、重視基本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1.重視口算訓練,打牢計算基礎。
口算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關繫到以後能否順利學習和掌握多位數加減法、乘除法和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等一系列內容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在第一、第二學段都強調要重視口算。因此,小學計算教學要特別重視口算訓練。
例如,10以內數的分解、20以內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要達到脫口而出,這對提高計算準確性起關鍵作用。只有提高了口算技能,才能促使學生達到正確、迅速、靈活地計算。
2.加強估算訓練,開拓學生思維。
估算是對運算過程或結果進行近似或粗略估計的一種能力。估算有助於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進行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提高計算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加強「天天練」,能促使學生不斷積累計算經驗。
天天口算、適量筆算、對比訓練,能有效促進學生不斷地積累計算的經驗,形成技能。
四、有效練習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手段。
為了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巧,形成計算能力,加強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練習分為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前者是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後者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練習並不是要學生無休止的做一些重復、單調的題目。要想提高練習的效率,練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練習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有趣的數據、新奇的題型,都會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總之,多樣化的練習不僅豐富了練習的內容與形式,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五、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我的做法是:在課外每天都布置一定數量的計算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
1.讓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於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不錯不漏。
2.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讓學生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字跡端正、做到不潦草,不塗改,保持作業整齊美觀。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
4.讓學生養成估算驗算的習慣。教給他們驗算和估算的方法,並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5.讓學生養成相互檢查的習慣。要求學生在作業完成後,在做好自查的基礎上,對作業進行互查,然後上交學習小組長復查,對於出現的問題隨時指出,幫助分析錯誤原因,及時糾正,養成自覺檢查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恆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常化,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教學,因人而異。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講究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注意靈活新穎。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恆,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