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算大師嗎
⑴ 真正的國學大師有哪些人
1、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
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2、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4、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
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5、陳寅恪
陳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
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1)王力算大師嗎擴展閱讀:
國學解釋:
1、「國學」即「中學」
這一釋義與清朝大員、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等所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關。但因有「西學」一說而提出與之對應的「中學」並不周全。
因為與「中學」相對應的概念應是「外學」,而「西學」則僅僅是「外學」中一部分,並不能涵蓋日學、印度學等等所有「外學」。另外,因世界各國學校一般都有大、中、小學之分,用「中學」這樣的概念,也很容易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引起誤解。
2、「國學」即「國粹」
這一釋義,是針對「中學」提法太籠統、寬泛而另提出的。但顧名思義,「國粹」即國家學術文化之精粹。「國學」與「國粹」不論外延或內涵其實都不一樣,硬把兩者等同起來,無疑與事實不符:因為「國學」並非一切皆「粹」,而是有「粹」有「渣」。
因此,把「國學」與「國粹」等同,要麼名不副實,要麼等於把傳統學術文化「精粹」以外的內容排斥在外,又因人們對傳統學術文化「精粹」之理解不盡相同,自然就很難使「國學」的內容及其解釋規范化。
而在實際操作上,這樣的釋義也行不通。主張這一說法的人,實際上認為中國傳統學術一切皆「粹」,因而把傳統學術一籃子兜進了「國學」的筐子里。
3、「國學」即「國故」
這一釋義,是針對「國粹」一說太籠統,又鑒於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並非一切皆「粹」而提出的。這種提法曾經被當時許多著名學者所認可。「五四運動」時期的「舊派」、「新派」「國學」家們,幾乎都使用過「國故」一詞。1919年初,新舊文化激烈交鋒,北大較保守的學者創辦《國故》月刊以「昌明中國故有之學術」。
在此背景下,毛子水、傅斯年在《新潮》雜志撰文,針對「抱殘守缺」、「追摹國故」的傾向而提出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整理國故」。所謂「整理」,並非限於考證、訓詁,還包括了評判價值、探尋因果。他們既以現代觀念發掘、闡揚古學,又強調清理「國渣」,打倒「偶像」。
⑵ 王力 的具體介紹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王力先生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出版專著四十餘種,發表論文200餘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系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材,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力先生在法國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二十餘種法國小說、劇本;抗戰期間,寫了大量的散文,被譽為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學術著作 [返回]
1 古代漢語(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64
2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77
3 語法和語法教學(介紹"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張志公主編]/[王力等編寫])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
4 廣州話淺說(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
5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
6 詩詞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
7 楚辭韻讀(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8 詩經韻讀(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9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10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 新知識出版社 1958
11 漢語音韻(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0
12 龍蟲並雕齋詩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
13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古代漢語(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1
15 詩詞格律十講(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
16 中國音韻學(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36
17 王力詩論(張谷編)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中國語文講話(王力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54
19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54
20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54
21 康熙字典音讀訂誤(王 力著) 中華書局 1988
22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40.1
23 漢族的共同語和標准音(王力等著) 中華書局 1956
24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51
25 龍蟲並雕齋文集(王力) 中華 1980
26 漢語講話(王力) 文化教育 1955
27 漢語史稿(王力) 科學 1957
28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
29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
30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
31 漢語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王力) 中華書局 1956
32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 商務 1985
33 王力文集(語言理論,中國語言學,古漢語概論,語法理)(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詞彙,文學語言,語文教學,古)(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5 王力文集(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韻及其他)(王力) 山東教育 1991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樣學習普通話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8 詩詞格律() 040a
39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62
40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50
41 漢語淺談(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
42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2000
43 詩詞格律十講(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
44 愛(奢辣爾第著/王了一譯) 商務印書館 1934
45 半上流社會(小仲馬著/王力譯) 商務印書館 1931
46 少女的夢(畦德著/王了一譯) 開明書店 1931
47 古代漢語(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1999
48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6
49 詞類(王力著) 新知識出版社 1957
50 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王力) 中國科學院 1955
51 中國語文講話(王力著) 開明書店 1950
52 漢語史論文集(王力著) 科學出版社 1958
53 江浙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
54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2000
55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2000
56 中國語文概論(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39
評介 [返回]
語言學一代宗師——王力 [返回] 文:唐作藩
出處:《光明日報》2000年11月
王力(一九零零—一九八六)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和詩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王力,字了一,一九零零年八月十日生於廣西博白縣,早年貧寒輟學,在家自學。一九二四年到上海,先後入南方大學、國民大學學習,一九二六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一九二七年赴法國留學,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一九三二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廣西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並曾擔任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主任。一九五四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同時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在五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王力撰寫了上千萬字的學術論著,其中專著四十多部,論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繼承了我國古代語言學的優良傳統,又充分吸收了國外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的語言學從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變和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漢語語言學的理論、語言、語法、詞彙、語言史、語言學史以及漢語方言、漢語詩律學等各個領域,其重點研究成就都具有開創的意義,帶動了學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對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國內外產生了突出影響。王力先生的治學具有突出特點。
第一,將傳統的「小學」(語文學)和現代語言科學相結合。王力運用先進的語言理論重新審視中國傳統的語文學。或科學地詮釋舊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例如他的《中國音韻學》(後改名為《漢語音韻學》)、《字史》、《古語的死亡殘留和轉生》;或深入探討漢語語音、語法、詞彙的結構系統、民族特點及其歷史發展的演變規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寫的《上古韻母系統研究》、《中國文法中的系詞》,四十年代寫的《漢越語研究》、《新訓詁學》、《中國現代語法》、五十年代寫的《漢語史稿》、《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漢語實詞的分類》,六十年代寫的《先秦古韻擬側問題》、《略論語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寫的《黃侃古音學述評》、《現代漢語語音分析中的幾個問題》,八十年代寫的《同源字典》、《漢語語音史》等。
第二,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王力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五十餘年,先後開設過二十多門課程。他寫出來的講義,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課,他的講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專著。例如:《漢語音韻學》、《中國語文概論》(後改名《漢語講話》)、《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漢語詩律學》、《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以及他主編的《古代漢語》等。
第三,創新與求實相結合。在科學研究中,王力開創了不少新的漢語言學科體系(如上文所列舉的),提出許多新的見解。例如《中國文法中的系詞》一文,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語料,系統地考察了漢語「名句」句法結構的特點和系詞的產生及發展過程,指出古漢語名句的主語與表明語之間不用系詞。這不僅正確揭示了漢語語法的一個重要特點,而且是中國語言學家首次真正擺脫西洋語法的束縛,歷史地、求實地研究漢語自身特點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韻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說,「古韻十一類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統」,「上古每個韻部只有一個主母音」,「先秦聲調分舒促兩大類,各又細分為長短」的學說,也都是根據豐富的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而得出的獨到的見解。他強調說,「如果墨守師說,學術就沒有發展了。」正是由於王力具有這種求實的學風,才能不斷創新。
第四,淵博與專深相結合。王力的學問博大精深,為學界所公認。他不僅是傑出的語言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和散文家。他翻譯、出版過法國紀德、小仲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萊爾等作家的小說、劇本、詩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餘種;他早年還撰寫了《羅馬文學》、《希臘文學》;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龍蟲並雕齋詩集》、《王力詩論》與《龍蟲並雕齋瑣語》里。後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國現代文學史家把他和梁實秋、錢鍾書推崇為抗戰時期三大學者散文家。
王力作為語言學大師,不僅注重專業的學術研究,在語言科學諸多領域勤於開創,寫出了許多高水平的論著,取得豐碩的成果,而且非常關注語言文字學的普及與應用。
⑶ 中國語言學界的大師都有誰呢
知道呂叔湘和丁聲樹就可以了吧,當然民國天才趙元任和他的學生王力算得近代語言學宗師。。
⑷ 中國國學大師是誰
國學大師不完全名單:
俞樾、孫詒讓、楊守敬、王先謙、劉師培、嚴復、沈曾植、王國維、辜鴻銘、廖平、黃侃、章太炎、魯迅、錢玄同、吳梅、羅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錫、柳詒徵、呂思勉、胡適、湯用彤、陳夢家、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蒙文通、陳寅恪、範文瀾、陳垣、郭沫若、唐君毅、顧頡剛、吳宓、趙元任、徐復觀、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燾、梁漱溟、錢穆、馮友蘭、任中敏、牟宗三、梁啟超、康有為、錢鍾書、梅光迪、馬衡、錢基博、劉文典、胡小石、蔣廷黻、汪辟疆、翦伯贊 朱師轍、陳中凡、侯外廬、張舜徽、歐陽竟無、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錢仲聯、張岱年、啟功、季羨林、任繼愈、饒宗頤、南懷瑾
弘一法師(李叔同)
在世的就不知道了,現在很少有真正的國學大師的,尤其是在季羨林先生去世之後
⑸ 國學大師有哪些
【日期:2006-06-16】【來源:新京報】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由國學網、人民大學國學院、網路等聯合舉辦的「我心目中的十位國學大師」網民投票評選結果揭曉,入選「我心目中的十位國學大師」(按票數由高到低排列)的分別是: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其中王國維獲得68890張網友投票(整個評選共收到1242993張選票)名列榜首,成為本次評選中的「國學第一人」。
4月11日,「我心目中的國學大師」評選在網路國學首頁啟動,網路採用了設立獎品的方式吸引觀眾參與投票,首先請馮其庸、湯一介、龐朴等專家選出50名候選名單,讓網友在4月12日16時至5月15日24時的時間內,投票選出10位「心目中的國學大師」。然後從5月16日12時至2006年5月29日12時,請網友投票對公布的「十大國學大師」進行排序,6月1日,評選結果公布。
相關鏈接:5 0位候選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俞樾、孫詒讓、楊守敬、王先謙、劉師培、嚴復、沈曾植、王國維、辜鴻銘、廖平、黃侃、章太炎、魯迅、錢玄同、吳梅、羅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錫、柳詒徵、呂思勉、胡適、湯用彤、陳夢家、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蒙文通、陳寅恪、範文瀾、陳垣、郭沫若、唐君毅、顧頡剛、吳宓、趙元任、徐復觀、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燾、梁漱溟、錢穆、馮友蘭、任中敏、牟宗三、錢鍾書、梁啟超、康有為。
⑹ 『十大國學大師』指的是哪些人
網友評十大國學大師 王國維居首
--------------------------------------------------------------------------------
【日期:2006-06-16】【來源:新京報】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由國學網、人民大學國學院、網路等聯合舉辦的「我心目中的十位國學大師」網民投票評選結果揭曉,入選「我心目中的十位國學大師」(按票數由高到低排列)的分別是: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其中王國維獲得68890張網友投票(整個評選共收到1242993張選票)名列榜首,成為本次評選中的「國學第一人」。
4月11日,「我心目中的國學大師」評選在網路國學首頁啟動,網路採用了設立獎品的方式吸引觀眾參與投票,首先請馮其庸、湯一介、龐朴等專家選出50名候選名單,讓網友在4月12日16時至5月15日24時的時間內,投票選出10位「心目中的國學大師」。然後從5月16日12時至2006年5月29日12時,請網友投票對公布的「十大國學大師」進行排序,6月1日,評選結果公布。
相關鏈接:5 0位候選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俞樾、孫詒讓、楊守敬、王先謙、劉師培、嚴復、沈曾植、王國維、辜鴻銘、廖平、黃侃、章太炎、魯迅、錢玄同、吳梅、羅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錫、柳詒徵、呂思勉、胡適、湯用彤、陳夢家、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蒙文通、陳寅恪、範文瀾、陳垣、郭沫若、唐君毅、顧頡剛、吳宓、趙元任、徐復觀、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燾、梁漱溟、錢穆、馮友蘭、任中敏、牟宗三、錢鍾書、梁啟超、康有為。
⑺ 語言學的王力在文革中做了什麼
文革時期王力先生在著書方面很少了,因為一身兼好多職
六十年代寫《先秦古韻擬側問題》、《略論語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寫《黃侃古音學述評》、《現代漢語語音分析中的幾個問》
1900-1986年)字了一,廣西博白人。
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貧寒輟學,在家自學。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
王力先生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出版專著四十餘種,發表論文200餘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系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材,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力先生在法國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二十餘種法國小說、劇本;抗戰期間,寫了大量的散文,被譽為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王力撰寫了上千萬字的學術論著,其中專著四十多部,論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繼承了我國古代語言學的優良傳統,又充分吸收了國外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的語言學從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變和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漢語語言學的理論、語言、語法、詞彙、語言史、語言學史以及漢語方言、漢語詩律學等各個領域,其重點研究成就都具有開創的意義,帶動了學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對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國內外產生了突出影響。王力先生的治學具有突出特點。
第一,將傳統的「小學」(語文學)和現代語言科學相結合。王力運用先進的語言理論重新審視中國傳統的語文學。或科學地詮釋舊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例如他的《中國音韻學》(後改名為《漢語音韻學》)、《字史》、《古語的死亡殘留和轉生》;或深入探討漢語語音、語法、詞彙的結構系統、民族特點及其歷史發展的演變規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寫的《上古韻母系統研究》、《中國文法中的系詞》,四十年代寫的《漢越語研究》、《新訓詁學》、《中國現代語法》、五十年代寫的《漢語史稿》、《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漢語實詞的分類》,六十年代寫的《先秦古韻擬側問題》、《略論語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寫的《黃侃古音學述評》、《現代漢語語音分析中的幾個問》,八十年代寫的《同源字典》、《漢語語音史》等。
第二,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王力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五十餘年,先後開設過二十多門課程。他寫出來的講義,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課,他的講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專著。例如:《漢語音韻學》、《中國語文概論》(後改名《漢語講話》)、《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漢語詩律學》、《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以及他主編的《古代漢語》等。
第三,創新與求實相結合。在科學研究中,王力開創了不少新的漢語言學科體系(如上文所列舉的),提出許多新的見解。例如《中國文法中的系詞》一文,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語料,系統地考察了漢語「名句」句法結構的特點和系詞的產生及發展過程,指出古漢語名句的主語與表明語之間不用系詞。這不僅正確揭示了漢語語法的一個重要特點,而且是中國語言學家首次真正擺脫西洋語法的束縛,歷史地、求實地研究漢語自身特點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韻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說,「古韻十一類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統」,「上古每個韻部只有一個主母音」,「先秦聲調分舒促兩大類,各又細分為長短」的學說,也都是根據豐富的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而得出的獨到的見解。他強調說,「如果墨守師說,學術就沒有發展了。」正是由於王力具有這種求實的學風,才能不斷創新。
第四,淵博與專深相結合。王力的學問博大精深,為學界所公認。他不僅是傑出的語言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和散文家。他翻譯、出版過法國紀德、小仲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萊爾等作家的小說、劇本、詩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餘種;他早年還撰寫了《羅馬文學》、《希臘文學》;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龍蟲並雕齋詩集》、《王力詩論》與《龍蟲並雕齋瑣語》里。後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國現代文學史家把他和梁實秋、錢鍾書推崇為抗戰時期三大學者散文家。
王力作為語言學大師,不僅注重專業的學術研究,在語言科學諸多領域勤於開創,寫出了許多高水平的論著,取得豐碩的成果,而且非常關注語言文字學的普及與應用。
學術著作
1 古代漢語(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64年
2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77年
3 語法和語法教學(介紹"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張志公主編]/[王力等編寫])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廣州話淺說(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詩詞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辭韻讀(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詩經韻讀(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10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 新知識出版社 1958年
11 漢語音韻(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0年
12 龍蟲並雕齋詩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漢語(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1年
15 詩詞格律十講(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國音韻學(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36年
17 王力詩論(張谷編)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國語文講話(王力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54年
20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讀訂誤(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8年
22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40.1
23 漢族的共同語和標准音(王力等著) 中華書局 1956年
24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51年
25 龍蟲並雕齋文集(王力) 中華 1980年
26 漢語講話(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漢語史稿(王力) 科學 1957年
28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年
29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年
30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年
31 漢語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王力) 中華書局 1956年
32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 商務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語言理論,中國語言學,古漢語概論,語法理)(王力) 山東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詞彙,文學語言,語文教學,古)(王力) 山東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王力) 山東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韻及其他)(王力) 山東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樣學習普通話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王力) 山東教育 1990年
38 詩詞格律()
39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62年
40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50年
41 漢語淺談(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2000年
43 詩詞格律十講(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愛(奢辣爾第著/王了一譯) 商務印書館 1934年
45 半上流社會(小仲馬著/王力譯) 商務印書館 1931年
46 少女的夢(畦德著/王了一譯) 開明書店 1931年
47 古代漢語(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1999 年
48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詞類(王力著) 新知識出版社 1957
50 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王力) 中國科學院 1955年
51 中國語文講話(王力著) 開明書店 1950年
52 漢語史論文集(王力著) 科學出版社 1958年
53 江浙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年
54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2000年
55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2000年
56 中國語文概論(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39年
⑻ 語言大師王力先生是哪裡人
語言大師王力先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人。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人。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
1926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54年調北京大學任教授;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王力一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余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有許多且具有開創性。其代表作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語法》等等。
⑼ 哪些人稱得上「國學大師」
國學大師是人們對心目中的德才兼備的學者、專家的尊稱。目前有各行各業評定的如「工藝大師」等等。國學大師尚無評定的機構。
國學大師不完全名單:
王少農、俞樾、孫詒讓、楊守敬、王先謙、劉師培、嚴復、沈曾植、王國維、辜鴻銘、廖平、黃侃、章太炎、魯迅、錢玄同、吳梅、羅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錫、柳詒徵、呂思勉、胡適、湯用彤、陳夢家、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蒙文通、陳寅恪、範文瀾、陳垣、郭沫若、唐君毅、顧頡剛、吳宓、趙元任、徐復觀、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燾、錢穆、馮友蘭、任中敏、牟宗三、梁啟超、康有為、梅光迪、馬衡、錢基博、劉文典、胡小石、蔣廷黻、汪辟疆、翦伯贊
朱師轍、陳中凡、侯外廬、張舜徽、歐陽竟無、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錢仲聯、張岱年、啟功、季羨林、任繼愈、饒宗頤、南懷瑾、查良鏞、錢鍾書、梁漱溟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