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微信群的去中心化

微信群的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4-14 07:07:37

① 企業微信:強調開放賦能的去中心化 可以打敗釘釘嗎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騰訊,以及企業微信,並非從最初就如此開放。
騰訊自3Q大戰後愈發開放的老故事此處就不再贅述了,而企業微信最開始,是有硬性門檻的——只支持已開通QQ企業郵箱或微信企業號的團隊直接導入員工通訊錄,在冊的員工可以通過手機號、郵箱或者微信登錄,開始使用企業微信。
而釘釘則更為開放,支持以個人通過手機號注冊,加入之後可以在App內操作找到自己的企業或者組織。
目前,企業微信在注冊頁面上顯示「微信登錄」與「手機號登錄」兩種選擇。但情理之中, 企業微信仍主推微信登錄。正如黃鐵鳴在采訪中對雷鋒網所述:「企業微信連接著微信的操作使用習慣,員工操作門檻非常低,很多大企業也都希望通過企業微信將自己進行信息化搭建。」
今年11月,企業微信亮相2017騰訊合作夥伴大會,首次公布企業微信生態開放戰略——企業微信啟動合作夥伴招募計劃,開放化API支持深度定製,任何開發者都可以注冊成為企業微信合作夥伴,對接平台開放介面,將自身應用和服務集成到企業微信。
此外,合作方式更靈活,並對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政策。未來,企業微信將從對內與對外全方位開放,對內將繼續和微信深度連通,連接小程序、服務號、卡券等微信B端能力,對外,將聯合廣大SaaS服務商、定製化服務提供商以及渠道服務商等合作夥伴共贏發展,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條。
此次12月開放生態大會, 企業微信的言論也印證著近兩年騰訊愈發開放的趨勢,並且,馬化騰也多次表示,騰訊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希望做連接器,連接外部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能夠把最好的服務呈現給用戶。
本次企業微信合作夥伴大會與會後采訪上,黃鐵鳴也多次復述馬化騰這段話,並表示企業微信嚴格遵循騰訊開放、賦能策略,堅持只做企業專屬的連接器,堅持為合作夥伴賦能。

②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③ 微信能"去中心化"嗎

我看懸,現在對微信的定位雖然明確,但是做出來的跟想出來的差距有點大了

④ 微信公眾平台把「去中心化」作為發展方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去中心化,核心和本質其實都是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方式。信息(這里指廣義上的信息,包括用戶能夠看到的各種內容,包括新聞、商品、通知、公告等)傳播的方式,通常有中心化和社交化兩種。張小龍期望的微信「去中心化」,就是更多的通過社交化的方式來傳播(獲取)信息,通過社交網路中的用戶關系傳播,不需要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能讓用戶傳播或者獲取信息。


總之,去中心化不是脫離平台,不依賴平台導流,只做自己身邊的熟人就叫去中心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依賴於社交網路,讓商家、商品的信息有更加廣泛的傳播范圍,獲取更多的流量來源,而不僅僅是中心化的平台導流

⑤ 張小龍說微信堅持去中心化,商家真的買賬嗎

  1. 有利益的話自然會買賬。

  2. 沒錢賺,自然沒人理。

  3. 不過,目前來看,還需要很久

做人啦最重要的是開心啦

滿意請採納哦~有財富可以加財富~有其它問題可以繼續追問

⑥ 怎樣維護微信群

維護微信群的方式方法:

1.專人維護和群友維護。

專人維護有很多團隊是達不到的,就可以採取工具來協助,例如:微信群機器人、微信群管家這樣微信群助理軟體,可以協助發送群規、群公告、新人入群的歡迎語、群問答等,來節約人力財力。

2.內容維護。

一般能夠留住用戶長期在群里活躍的理由之一,肯定是有價值的內容,所以運營者就多制定一些與群調性相關的內容,定期發送,讓大家共同討論,提升群內活躍度同時要定時發布群規,時刻提醒新人,凈化群質量。

3.資源維護。

社群成員的角度、視野、資源都不一樣,通過社群集思廣益可以得到很多靈感。比如HR群,可以推薦優質人才,用人單位、獵頭可以發布工作或進行信息置換等。另外大家都是同行業,可以多進行內部合作、資源轉換;再有一些是音樂繪畫等興趣交流群,可以交換行業最新的消息,提高自己的技能等。

4.線下維護。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線下活動見面溝通容易產生更深的感情和直觀的印象,哪怕再次回到線上關系也會非常不一般。

因此像吳曉波頻道在全國數十上百個城市建立了社群,每個社群都會頻繁組織線下活動,大家也會把自己的場地、產品、資源貢獻出來供大家聚會,關系變得非常棒,有什麼活動也能夠積極響應。

所以如果你的產品是全國性質的,那麼建立各個地方的社群就非常有利於大家圍繞著你們建立各個地方分部,這種群的活躍度往往都很高。

⑦ 如何理解微信公眾平台「去中心化」發展

現在生活服務已經漸漸轉移到網路了,微信城市服務已經可以在微信上進行溝通、交流、娛樂、消費等行為,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很便捷的方式,不管是醫院掛號,還是購票,查詢車輛違法這些功能都是很方便,微信城市服務帶來了很多便捷服務

⑧ 微信真的能去中心化嗎

微信官方對於去中心化也做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限制通訊錄好友數量、封殺引導加好友的微信賬號、封殺第三方微信平台、限制html5頁面的形式……但我們還是看到一個中心倒下一個中心又堅強的站了起來。微信在去中心化道路所做基本屬於徒勞,一個個微商還是在朋友圈的小中心裏面膜做賣的火熱。

⑨ 張小龍現身微信公開課說微信堅持去中心化,真的好嗎

在昨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通過視頻首次詳細闡釋了他關於微信公眾平台的八大觀點,從講話中可以看到張小龍作為一個頂尖產品經理人的偏執,他是真心把微信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容得有任何過度的商業行為去玷污它的純潔。
張小龍的其它觀點我不予置評,但對其所言「微信要打造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統,不會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台方、第三方」,並認為流量的入口在二維碼里,對於這一觀點老兵持保留意見。

⑩ 一個高質量的微信群是怎麼樣運營的

說具體操作之前,我要先釐清社群的概念——
社群不是社區,社群是某一群聚集的人,社區是在某一區域上聚集的一群人。
社群不是粉絲經濟,粉絲經濟只是社群營銷的一種,屬於社群中愛好類別的某一分支。

社群的營銷價值已經不用多廢話了,一群具有某一共同點的人聚集在一起,做營銷的人聽著就兩眼冒精光,這特么簡直是最省力的精準營銷對象。所以現在各種社群才嗷嗷嗷地往出冒。
這篇主要分為冷啟動、熱運營和自生長三個部分,我著重說前兩個部分。
廢話不多說,我打算3000字以內把要說的事說完,否則你們丫的又不耐煩。
如何做好社群運營?

一、冷啟動:種子用戶
1. 什麼樣的用戶才「配」做種子用戶?
種子用戶其實談的人很多了,但是我要說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配做種子用戶,也不是第一批人就叫種子用戶。
一些講座群,群主非常辛苦地請各種大伽來做講座,講座時效果不錯,但是沒有講座時,這個群馬上就半死不活了。為什麼?群主百思不得其解啊。因為這個群沒有「土生土長」屬於自己的大咖!
想一想,假如知乎只是請李開復、葛巾偶爾來做一次演講,不只是大咖自己覺得與這個社群沒關系,沒有緊密的連接,社群用戶也會覺得沒有黏合力,社群沒有吸引力,吸引他們的只是偶爾來做客的大咖而已。
一個社群一定要有自己的大咖!大咖就要從種子用戶中來——種子用戶一定要具有某種特點,使他「配」成為這個社群的種子用戶。他們要麼具有吸納新人的特質,要麼就要具有維持老用戶黏性的特質。
這就要說到社群一定要有一定的復雜性了,雖說是具有某一共性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社群,但是這種類同性在短暫的「哇靠終於找到同志了」的新鮮感和歸屬感過後,只會帶來乏味。
曾經有個關於同學群結構的笑話——1、要有一個傻不拉嘰的群主。 2、要有幾個風姿不減當年的萬人迷。3、要有幾名不甘老去的世俗憤青。4、要有幾個三天兩頭曬養生的專家。5、要有幾個有事沒事經常對掐的好友。6、要有時不時蹦出幾句冷幽默的疑似思想家。7、要有掌握各種小道消息的「內部」人士。8、要有幾個愛發黃段子的奇才……一共18類,我就不多貼了,又沒有人按字數給我稿費。
說這段話的意思是:種子用戶一定要精心篩選!請像綜藝節目選不同定位角色一樣去選取你的種子用戶!一個社群里,一定要有能夠承擔不同任務的人,他們之間的沖突、張力、吸引、討論等才會維持一個社群的基礎活性。這就是用戶結構的問題。
在營銷經典著作《賣輪子》里提到了幾種關鍵的角色:比如締結者——擁有超強的個人魅力,是夢想和未來的販賣者,僅靠一兩次接觸就能成交;向導者——對技術十分了解,能夠根據不同客戶要求研發解決方案;關系建設者——善於靠日積月累的公關贏取客戶信任,能夠盡可能為客戶利益著想;銷售領袖——帶領一眾普通銷售人員,用標准化的客戶服務賣盡量多的產品。
套用到社群里,起碼要有牛逼的專業人士,他們可能古板嚴肅宅男屬性但是專業知識很牛逼或者資源很雄厚;還要有擅於插科打諢鏈接各方關系的萬金油,他們的人緣特好,能賣萌能賣腐,情商特別高;還要有一些比較能挑起話題點的話癆型人物、一些總是能拿到小道消息的靈通人士等等等。
你如果仔細看綜藝節目就會發現基本套路就是如此:一個比較博學比較話癆的靈魂主持人、一個常常犯二插科打諢的捧哏副手以及一個經常被黑出翔但還是蠢蠢惹人愛的萌貨。這部分說太多了,過。
2. 如何獲得種子用戶?
種子用戶這階段肯定要靠人力,靠人去推。怎麼找?一是靠人脈推薦,二是笨方法,根據你的社群的定位,去微博、知乎、豆瓣、天涯甚至草liu等社區去挖,挖那些滿足你剛才制定的用戶結構的人,挖活躍度高、產出也高的人,挖意見領袖。一對一的溝通效果更好,這階段就別想省勁。至於人家為什麼來你這兒?請看下一節。
3. 如何建立維系種子用戶的機制?
萬變不離其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存、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這方面其實用句術語說叫「社群的核心價值」,翻譯成人話就是:這個社群能夠為用戶帶來哪些利益?這要是想不明白,社群也別整了,因為你都沒想明白聚集起這幫人來干什麼。
還是解釋一下吧,假如你是用戶,你加入一個社群是為了什麼?是獲取知識?還是相親約P?還是找工作?還是資源對接?其實一言以蔽之,互聯網的最大優點就是降低尋找成本,尋找什麼?忘了是58還是趕集網的廣告詞了,說得特明白:找工作找對象找房子找飯館……甚至是找錢和找投資機會。那麼有人問了:這些網站都做得那麼全了,社群還能在這方面做出什麼花樣來?這位朋友我得說你很有思想,很擅於思考問題。對,社群與這類網站的區別是什麼?社群是基於強關系的,具有更高的信任度。你是相信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還是更相信線上聊過線下見過的熟人?
有點說跑了,話說回來。秋葉這個人總結過七個社群短命的原因,什麼失焦、蒸發、無聊、無首、暴政、騷擾和陳舊,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原因:沒有持續為用戶帶來價值。
總結一下就是二十個字:線上多溝通,線下多聚會,定期有話題,沒事搞獎勵(物質以及精神最好都有)。比如知乎建立的投票排序制度(事實上我覺得知乎就是一場政治實驗),以及線下沙龍和聚會等。再比如正和島搞的線上社區+線下私董會+島鄰大會等等。
不多說了,但是一定要額外注意的一點:種子用戶一定要有特權!這種特權或者表現在名稱上,或者表現在某種產品的優先試用上。沒人願意輕易放棄到手的東西,哪怕這東西是虛擬的浮華的,這種特權可以維持種子用戶的熱度和黏性,也會激勵後來用戶維持活性,憋跟我說網路社群就是去中心化的,也憋跟我扯什麼公平公正公開民主平等,這就是個階級社會好伐~分不清「是然」和「應然」的都回去補課!
二、熱運營:機制的重要性
1. 社群門檻
一個社群一定是要有門檻的,門檻內是一種身份識別,沒有門檻很快就不是社群了,會進來很多奇怪的人,比如專門貼小廣告的,比如傳銷來發展下線的,憋小看這些人,絕對具有毀掉一鍋湯的能力。社群有一定的門檻,比如愛好興趣、比如邀請鏈、比如同一地域、比如回答問卷等,某種程度上會提升用戶對社群的歸屬感甚至榮譽感。這方面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美國高校兄弟會等等,自己去查。
2. 制度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何處理糾紛?要有一定的獎懲機制。社群里容易形成小圈子或者人情關系,在抹不開臉的時候制度是最好的法官。這個不展開談了。
3. 分類激活措施
郵件營銷是分類激活措施的鼻祖。這方面涉及到大數據了,比如電商會有這樣的機制:把用戶根據活躍度分類,經常光顧的,要根據他的偏好推薦新品;一周沒光顧的,發最近的打折優惠信息;一個月以上沒光顧的,就要拋出重量級的優惠措施了,或者發個問卷楚楚可憐地問:皇上您都一個月沒翻臣妾牌子了,臣妾哪裡做得不對惹您不開心了我改還不行嗎?
一個社群沒有活性就屬於僵屍群,將失去營銷價值。所以你看QQ群跟論壇似的也有了這種東西,根據活性來分級,比如常來的叫總監,其次有助理、實習等身份。當然也有人不在乎這個,但是你也不能排除有的人就是在乎這個。再說了,不在乎虛名還可以在乎實利呢,根據活性有積分,積分換打折券換紅包干不幹?產出高的話能直接變現干不幹?
三、自生長:系統的效率,解放人力
一個社群的運營,初期肯定要人力去推,但是如果一直靠人力那就有點扯了。這就要靠技術等硬性的能力了,在運營中不斷發現可以自動化的點,解放人力才是運營的最終目的。
OVER

熱點內容
區塊鏈網站上邊的特效 發布:2025-07-07 22:04:33 瀏覽:972
元宇宙和虛擬實境 發布:2025-07-07 22:04:12 瀏覽:279
中國比特幣海外app 發布:2025-07-07 22:04:07 瀏覽:72
比特幣端 發布:2025-07-07 22:03:17 瀏覽:407
區塊鏈發朋友圈的句子 發布:2025-07-07 22:02:06 瀏覽:831
比特幣會增量嗎 發布:2025-07-07 21:45:15 瀏覽:28
數字貨幣與中幣 發布:2025-07-07 21:43:07 瀏覽:547
比特幣單日 發布:2025-07-07 21:40:09 瀏覽:326
區塊鏈幣圈今天的話題 發布:2025-07-05 15:22:06 瀏覽:796
玩區塊鏈的人群 發布:2025-07-05 15:06:06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