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分辨力
❶ 分辨力和解析度
解析度是說比如手機屏幕,解析度更高的看起來更加清晰
❷ 什麼是解析度
解析度(resolution,港台稱之為解釋度)就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點數的多少。由於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點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點數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解析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可以把整個圖像想像成是一個大型的棋盤,而解析度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數目。
以解析度為1024×768的屏幕來說,即每一條水平線上包含有1024個像素點,共有768條線,即掃描列數為1024列,行數為768行。解析度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受顯像管點距、視頻帶寬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嚴格地說,只有當刷新頻率為「無閃爍刷新頻率」,顯示器能達到最高多少解析度,才能稱這個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為多少。測量方面的解析度解析度是和圖像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衡量圖像細節表現力的技術參數。但解析度的種類有很多,其含義也各不相同。正確理解解析度在各種情況下的具體含義,弄清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一些用戶往往把解析度和點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點距是指象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象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因此,解析度通常是以象素數來計量的,如:640×480,其象素數為307200。
註:640為水平象素數,480為垂直象素數。
由於在圖形環境中,高解析度能有效地收縮屏幕圖象,因此,在屏幕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其解析度不能越過它的最大合理限度,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顯示器大小最大解析度
14英寸1024×768
15英寸1024×768
17英寸1280×1024
21英寸1600×1280
觸摸屏的解析度是指將屏幕分割成可識別的觸點數目。通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觸點數目來表示,如32×32。有的人認為觸摸屏的解析度越高越好,其實並非如此,在選用觸摸屏時應根據具體用途加以考慮。採用模擬量技術的觸摸屏解析度很高,可達到1024×1024,能勝任一些類似屏幕繪畫和寫字(手寫識別)的工作。而在多數場合下,觸摸技術的應用只是讓人們用手觸摸來選擇軟體設計的「按鈕」,沒有必要使用非常高的解析度。例如在14英寸顯示器上使用觸摸屏時,顯示區域的實際大小一般是25cm×18.5cm,一個解析度為32×32的觸摸屏就能把屏幕分割成1024個0.78cm×0.58cm(比一支香煙還細小)的觸點。人的手指按壓觸摸屏的觸點比香煙的直徑大多了,所以這樣一個觸點就已經足夠了。
❸ 人眼視力的解析度怎麼計算
人眼「像素」5.76億普通人的視網膜擁有500萬個錐形細胞,這些錐形細胞是用來感受視覺色彩的,可以把人的眼睛想像成等同於500萬像素。但是,在眼睛裡面還有一億個棒狀細胞,它們是用來感受單色對比度、明暗的,在你眼睛所示畫面的銳利程度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就算是把眼睛像素當成1.05億,仍然低估了它們,因為它畢竟不是一台相機。
❹ 電壓表的分辨力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你是指精確度嗎??
比如說最小可以偵測到 零點零幾之類的??
❺ 分辨力與解析度的區別
樓上的無知。儀器量程顯示有分辨力和解析度區別的。
分辨力是指:儀器儀表指示裝置可有意義地辨別被指示量兩相鄰值的能力。
解析度是指:儀器儀表的分辨力與該儀器儀表每一檔測量值的比。(現已改為相對分辨力,不再使用解析度這一提法)
下面以試驗力測量為例:
試驗力的准(精)確度是指:當試樣在試驗機上進行試驗之後,試驗力指示裝置上指示測量結果,這一測量結果的數值與真值之間的最大允許誤差。
試驗力的分辨力是指:試驗力指示裝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測量值。
「試驗力的相對分辨力」是指:試驗力指示裝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測量值與試驗機指示裝置每檔測量值的比。
數字式指示裝置上的「試驗力的分辨力」就是每檔顯示最末一位數量值
❻ 解析度是什麼意思
解析度,又稱解析度、解像度,可以從顯示解析度與圖像解析度兩個方向來分類。
顯示解析度(屏幕解析度)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有多少。由於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像素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解析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
把整個圖像想像成是一個大型的棋盤,而解析度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數目。顯示解析度一定的情況下,顯示屏越小圖像越清晰,反之,顯示屏大小固定時,顯示解析度越高圖像越清晰。
圖像解析度則是單位英寸中所包含的像素點數,其定義更趨近於解析度本身的定義。
(6)算分辨力擴展閱讀
像素間距(pixel pitch)的意義類似於CRT的點距(dot pitch),一般是指顯示屏相鄰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 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由許多的點所形成的,而畫質的細膩度就是由點距來決定的,點距的計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數值。
以LCD為例,14英寸液晶顯示器的可視面積一般為300mm×190mm,解析度為1280×800,從而計算出此LCD的點距是300/1280=0.2344mm或者190/800=0.2375mm。點距越小,圖像越細膩。
16:10比例的22(21.5)與20(20.1)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是:1680×1050。
16:9比例的23與22(21.5)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是:1920×1080。
液晶顯示器的刷新頻率,就使用操作系統默認的60Hz,不要改(不管系統默認多少都不要改)。LCD不是CRT顯示器,它的內部不是陰極射線管,不是靠電子槍去轟擊顯像管上的磷粉產生圖像。
LCD顯示器是靠後面的燈管照亮前面的液晶面板而被動發光,只有亮與不亮、明與暗的區別。所以,液晶顯示器沒有電子槍逐行及隔行掃描屏幕的原理,也就不存在刷新頻率的概念,改不改都一個樣,刷新頻率對所有的LCD均不起作用。
顯示卡對顯示器有自適應功能,當你插上液晶顯示器後,顯卡的刷新頻率選項便自動不起作用,從而保護液晶顯示器。所以在Windows下,你就不可能調到85Hz。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❼ 求解析度計算方法
明確回答:解析度計算方法:
拓展資料:
通常情況下,圖像的解析度越高,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圖像就越清晰,印刷的質量也就越好。同時,它也會增加文件佔用的存儲空間。描述解析度的單位有:(dpi點每英寸)、lpi(線每英寸)和ppi(像素每英寸)。但只有lpi是描述光學解析度的尺度的。雖然dpi和ppi也屬於解析度范疇內的單位,但是他們的含義與lpi不同。而且lpi與dpi無法換算,只能憑經驗估算。
❽ 醫學影像學里密度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的區別和聯系
一、區別
1、解析度不同
(1)密度解析度表示的是影像中能顯示的最小密度差別。
(2)CT的密度解析度受雜訊和顯示物的大小所制約,雜訊越小和顯示物越大,密度解析度越佳。CT圖像的密度解析度比X線照片高得多。
2、表示形式不同
密度解析度能夠區分開的密度差別程度以%表示。計算機體層攝影性能和說明圖像質量的指標之一,如果計算機體層攝影的密度解析度為0.5%,則表示兩種物質的密度差別等於或大於0.5%時即可辨別出來,密度差別小於0.5%時,由於受雜訊的干擾,就無法辨別。
二、聯系
空間分辨力在CT設備中有時又稱作幾何分辨力或高對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對比度的情況下鑒別細微結構的能力,也即顯示最小體積病灶或結構的能力。在評價CT圖像質量的時候,經常首先考慮空間分辨力。
CT圖像由於檢測器有一定大小,取樣有一定距離,所以空間分辨力由X線管焦點的幾何尺寸決定,而基本與X射線劑量大小無關。在X線劑量一定的情況下,空間分辨力與密度分辨力存在一定的制約關系,不可能同時改善空間分辨力與對比度分辨力。
擴展材料:
醫學影像學:X線、CT、MRI 成象技術與臨床應用
一、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PACS)是保存和傳輸圖像的設備與軟體系統,優點為:
1、保存了圖像信息,便於日後再處理;
2、遠離放射科的醫生可隨時調閱圖像讀片與診斷,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便於圖像傳遞和交流,可開展復合影像診斷、多學科會診;
4、可避免膠片在傳遞過程中丟失和出錯,成為醫院現代化的管理手段;
5、節約膠片開支、管理費用,減少存放空間,從而進入無膠片時代。
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通過計算器處理數字影像信息,常用時間減影法,消除骨骼和軟組織影像,使血管清晰顯影的成象技術。
腦血管造影是將有機碘對比劑引入腦血管顯示腦血管的方法,包括頸動脈造影和椎動脈造影。常用DSA技術,分別攝取腦動脈期、靜脈期和靜脈竇期圖像。
X線成像–電磁波,波長0.0006~50nm
三、X線成象原理與穿透性、熒光效應和感光效應,及人體組織結構密度和厚度的差別有關,與成像有關的特性:
1、穿透性X線成象的基礎。電壓愈高,穿透力愈強;
2、熒光效應透視檢查的基礎。X線激發硫化鋅鎘、鎢酸鈣等發出熒光;
3、感光效應X線攝影的基礎。溴化銀中的銀離子被還原成金屬銀,沉澱於膠片的膠膜內;
4、電離效應放射治療的基礎。X線射入人體,引起生物學方面的改變,即生物效應。
四、X線圖像特點:
1、灰階圖像;
2、重疊圖像;
3、放大圖像;
4、可有失真。
五、灰階影像是以光學密度反應人體組織結構的解剖及病理狀態。圖像上的白影與黑影除與厚度有關外,主要反映組織密度高低(密度高呈白影,密度低呈黑影)。
六、熒光透視
1、優點:可轉動患者體位;了解器官動態變化;操作方面,費用低;
2、缺點:對比度和清晰度差;缺乏客觀紀錄。
七、X線攝影
1、優點:對比度和清晰度佳;
2、缺點:無立體概念;無法觀察功能。 五造影檢查將對比劑引入體內產生人工對比,常用對比劑:
八、高密度對比劑
1、鋇劑:醫用硫酸鋇;
2、碘劑:無機(碘化油、碘苯酯)、有機(離子型如泛影葡胺;非離子型如碘必樂、優維顯)。
離子型對比劑具高滲性,毒副作用大;非離子型低滲性、低年度、低毒性。
九、低密度對比劑空氣、O2、CO2
十、造影方式
1、間接引入:IVP;
2、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五臨床應用胃腸道、骨骼系統和胸部多選用。
十一、CT成像–用X線束對人體某一層面照射,測定透過的X線量,數字化後經計算機得出該層面組織各個單位容積的吸收系數,再重建圖像。
1、CT圖像特點
(1)優點:密度分辨力高、量化的說明密度高低程度的量值(CT值)。
(2)空間分辨力不如X線圖像。
(3)需要多個連續的層面圖像。
2、人體組織CT值
(1)水:0 HU;
(2)空氣:–1000 HU;
(3)脂肪:–90~–70 HU;
(4)軟組織;20~50 HU;
(5)骨:+1000 HU。
3、臨床應用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顱內腫瘤、膿腫與肉芽腫、寄生蟲病、外傷性血腫與腦損傷、缺血性腦梗死與腦出血。
(2)框內佔位性病變、鼻竇癌、鼻咽癌等。
(3)肺癌和縱隔腫瘤。
(4)肝、膽、胰、脾、腹腔及腹膜後間隙及腎上腺及泌尿生殖系統。
(5)胃腸病變向腔外侵犯或遠處轉移。
十二、MRI成像–磁共振信號有T-1、T2、和質子密度等參數,由這些參數構成MRI圖像。
T-1-終止射頻脈沖,則縱向磁化逐漸恢復到原狀,此過程為縱向弛豫,恢復所需時間為縱向弛豫時間,簡稱T-1。以T1參數構成的圖像為T1加權像(T-1-WI)。
T2橫向磁化也很快消失,此過程為橫向弛豫,所需時間為橫向弛豫時間,簡稱T-2。以T2參數構成的圖像為T2加權像(T2-WI)。
1、MR信號的產生在弛豫過程中,質子吸收RF脈沖組合的能量釋放產生MR信號。通過調節成象參數TR和TE,及可分別獲取主要反映T1、T2及PDWI對比的MR信號,由此產生T-1-WI、T2-WI或PDWI圖像。
(1)T-1-WI上呈高信號亞急性血腫、脂肪、蛋白含量高、黑色素;
(2)T-2WI上呈低信號鈣質、空氣、流空、脂肪及蛋白質含量少的。
2、MRI圖像特點
(1)多參數灰階圖像;
(2)多方位斷層圖象;
(3)流空效應:流動的液體,在成象過程中採集不到信號而呈無信號黑影;
(4)MRI對比增強效應:順磁性物質作為對比劑可縮短周圍質子的弛豫時間,稱質子弛豫增強效應;
(5)偽色彩的功能圖像。
3、MRI檢查技術
(1)序列技術;
(2)自迴旋波(SE)序列;
(3)梯度回波(GRE)序列;
(4)反轉恢復(IR)序列;
(5)平面回波成象(EPI)。
4、MR水成象技術用很長TR和很長TE可獲得重T2-WI,使靜態或緩慢流動液體呈高信號,背景的其它組織呈低信號而形成良好對比。
經重組可使含液體器官或間隙呈高信號,獲得猶如造影效果的圖像,即MR水成象,包括MRCP、MRU、MRM等。
5、臨床應用
(1)腦與脊髓疾病;
(2)肺門與縱隔淋巴結;
(3)心臟大血管內腔;
(4)診斷乳腺癌;
(5)清晰顯示軟骨、關節囊等結構。
6、各系統檢查首選儀器
(1)骨骼平片首選,進一步CT;
(2)關節MRI;
(3)呼吸系統平片首選,進一步CT;
(4)急腹症平片首選,進一步CT;
(5)腹部閉合性損傷超聲、CT;
(6)食管病變鋇餐造影;
(7)胃、十二指腸超聲、氣鋇雙重對比造影;
(8)肝超聲和C T首選,進一步MRI,也可做肝動脈造影;
(9)胰腺超聲、CT。
❾ 精度與分辨力的計算關系
哈哈,估計你想說的是AD或者DA吧,什麼8bit,12bit。是不是這個?所謂的8位AD就是說所能達到的精讀是2的8次方分之一,也就是1/512,也就是最大能測量出1.95mv的電壓,比如你想測1.9mv他就沒有辦法識別出來了,這就是他的精度了。其他的道理也一樣了
❿ 李克特量表中的分辨力系數如何計算
根據受測對象的全體的總分排序;然後取出總分最高的25%的人和總分最低的25%的人,並計算這兩部分人在每一條陳述上的平均分;將兩個平均分相減,所得出的就是這一條陳述的分辨力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