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購物中心去中英街
⑴ 中英街有免稅商場嗎
沒有。中英街並非免稅區,自然沒有免稅商店。裡面購買的商品如果超過限定,在出關的時候會被海關要求補交關稅,所以在購物的時候要謹之慎之。
⑵ 從深圳龍崗去中英街怎麼坐地鐵去
1、從地鐵橫崗站乘坐地鐵龍崗線(3號線) (坐6站)到地鐵布吉站轉乘地鐵環中線(5號線) (坐5站)到地鐵黃貝嶺站轉乘地鐵蛇口線(2號線) (坐1站)到地鐵新秀站A出入口下,過馬路往右走到新秀市場站轉乘85路 (坐8站)到三家店站下。走到中英街。
2、從地鐵橫崗站A出入口走約330米到橫崗大廈站(松柏路)乘坐 358路 (坐22站)到金融路口站下。走到中英街。
⑶ 從香港去中英街怎麼走最方便呢
從香港方向進入中英街須申請附有準許進入中英街批註的邊境禁區通行證。因中英街通行證只發予探望居住於中英街的居民、需與中英街社區保持傳統聯系、有需要進入中英街的沙頭角居民或因工作需要進入中英街的人士和中英街居民,且須當地居民或有關公司機構擔保,因此從香港方向進入中英街非常困難。
⑷ 去中英街購物有規定限制嗎
去中英街購物是有規定限制的。
根據海關總署有關規定,進出中英街攜帶物品在以下規定限值、限量范圍內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
(一)持一次有效《往來邊境特別管理區通行證》的人員,可以攜帶價值人民幣3000元以內(含3000元)的生活用品出區,其中單一品種物品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
(二)持長期通行證多次往返的人員以及持其他有效證件進出管理區的鎮內居民、鎮內就讀的學生和鎮內常住的香港居民,每日可一次性攜帶價值人民幣500元以內(含500元)的生活用品出區。
(三)未滿16周歲的人員出區,海關只放行其旅途必需物品,不包括煙草及酒類。
而關於煙草及酒精飲料類物品海關另有規定,持一次有效通行證的人員,免稅香煙4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絲250克,免稅12度以上酒精飲料限1瓶750毫升以下。
其他人員,免稅香煙40支,或雪茄10支,或煙絲50克。另有20種商品不在免稅范圍內,包括:電視機、攝像機、電冰箱、洗衣機、照相機、復印機、傢具、燈具等。
(4)從購物中心去中英街擴展閱讀:
1898年刻立的「光緒帝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號」的界碑,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
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1898年6月9日,在英帝國主義武力逼迫下,李鴻章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
次年3月16日,中英兩國的勘界人員來到了沙頭角,從海邊開始沿著河道進行測量和勘界,在測量好的點位豎立了木質界樁,界樁上書寫著:「大清國新安縣界」。
3月18日,沙頭角勘界結束。界樁在沙頭角一條乾涸的河道上一字排開、向前延伸著,把沙頭角一分為二,變成了「新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勘界後不久,有人在河床兩側搭建房屋,陸續出現了擺攤做生意的鄉民,這里逐步形成了一條小街的雛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從深圳沙頭角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中英街隨即首先被攻佔。
1951年2月15日,廣東省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理,所有人員均須從正式口岸憑深圳市的公安機關簽發的《出入境通行證》進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開始限制人流往來。加之建國初期中英關系仍比較緊張,中方開始執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政策,港英政府則在「新界沙頭角」實行「宵禁」,中英街變成了邊防禁區。
⑸ 從白泥坑去中英街在哪站下車
公交線路:m407路 → m437路,全程約23.1公里
1、從白泥坑步行約220米,到達白泥坑站
2、乘坐m407路,經過11站, 到達水庫站
3、步行約30米,到達水庫站
4、乘坐m437路,經過10站, 到達三家店站
5、步行約630米,到達中英街
⑹ 從中英街可以去香港嗎
不可以的 除非你是生活在中英街香港禁區附近持有有香港的禁區紙 否則你是不能從中英街進入香港的
⑺ 去中英街怎麼坐地鐵在南山
公交線路:地鐵11號線 → 2號線 → n21路 → 68路,全程約34.6公里
1、從南山乘坐地鐵11號線,經過4站, 到達福田站
2、步行約250米,換乘2號線
3、乘坐2號線,經過7站, 到達黃貝嶺站
4、步行約130米,到達黃貝嶺地鐵站②站
5、乘坐n21路,經過5站, 到達沙頭角海關站
6、乘坐68路,經過2站, 到達中英街站
⑻ 從市委到中英街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103b線,全程約16.2公里
1、從市委乘坐103b線,經過15站, 到達三家店站(也可乘坐103路)
2、步行約690米,到達中英街
⑼ 香港中英街有什麼商場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英街的商品與國內市場上的產品差價很大琳琅滿目的百貨很多在內地難以見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內地群眾。80年代初,中英街深圳一邊只有五六間商業門店,到90年代初已經發展到90多間。當時流行一句話叫 「沒到過中英街,就不算去過深圳」進入中英街購物的人數最多時達到每天近十萬人次,場面相當壯觀那時整條中英街都擠滿了扛著大包小包的人。 在黃金生意最火暴時,中英街上有大大小小的金店四五十家,僅華界一方的金鋪每周的黃金交易量就達1噸左右。為了方便中英街的店鋪儲存現金,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當時都在中英街建立了營業網點,但在中英街日漸冷清後又相繼撤離,現在只剩下一家銀行機構了。 中英街最興盛的時候,正是內地經濟還不發達的時候隨著內地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中英街漸漸失去了優勢,因此它的衰落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