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連減的算力
『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即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演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首先要讓學生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
第二,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在計算練習中,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計算練習中,要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利於他們熟練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還有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但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抵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精簡選題,盡量找些簡單的計算題的來引導學生來做深奧的計算題。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首先,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不要盲目地沒有審清運算順序就簡便運算,如 15+5 ×(1 -0.5),學生錯誤地算成 20×(1 -0.5) ,其次,計算時要嚴格規范計算過程,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當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後,既要讓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也要求學生找草稿中有無錯誤。如;數位的對齊,進位是否以加上。計算時要讓學生養成自我驗算的習慣。
第四、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任何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都是由若幹道口算題綜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確、迅速與否直接關繫到計算能力的提高,設計口算練習時,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簡便運算題,經常進行口算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貳』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學習筆記
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計算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計算教學的順序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教學方法也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如:
1.一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做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法。
2.依靠實物計算有所減少。
3.有些兒童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他們的推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二年級學生在做乘法應用題時,有的能用連加法計算,有些採取另外一種加法是把人數作為相同數相加。
二、嚴格教學要求是前提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 ,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 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後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度,要做到 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後,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 ,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叄』 怎樣提高小孩數學計算能力
第一、熟記各種計算規則
作為家長的我們,做小學生的計算題,當然覺得很簡單。但是,對正處於小學時期的孩子來說,各種運算規則對他們可是不小的挑戰。
簡單的加減計算還好,遇到混合運算的時候,規則就相對復雜一些了,而這時很多孩子就感覺傻傻分不清了。
就拿混合運算來說:
(1)沒有括弧的,只有加減法運算或者只有乘除法運算,只需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就好;(2)遇到有括弧的,如果括弧里有乘除法也有加減法,應該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3)算式里有括弧的,要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熟記各種題型的計算規則,是孩子們計算一分不丟的重要保證。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運算規則都沒有掌握好,又拿什麼去奢望高分呢?當然,這些規則不宜死記硬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
第二、總結分析計算方法
僅僅只是熟記各種題型的計算規則還遠遠不夠,因為規則只是文字性的概述,同學們需要把這些概念正確的運用到計算題型之中,才能起到增分的作用。
很多孩子在計算的時候丟分,是因為平日里對題型的總結和分析不夠,拿到一道陌生的題型之後,老師講解了答案和步驟就完事了,很少有學生將此做一個重要標記,在復習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殊不知,這些題型的總結和分析都是自己今後從容應對各種運算的重要保證。
當然,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也不要只在意答案的對錯,更應該細心一點看孩子出錯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孩子第一次接觸類似的題型,家長在輔導的時候一定要多些耐心,教會孩子計算的思路和計算的正確步驟是什麼。
第三、加強各種題型的練習
只熟背概念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我並不提倡題海戰術,但是必要的練習還是必須要去完成的。
在練習的過程中,既能夠幫孩子們梳理總結各種題型,也能把文字概念正確的運用到其中,其實絕大部分孩子計算出錯,是因為對題型不夠熟練或者計算時對計算規則和步驟掌握得不夠牢固,而適當的練習就能很快的解決這些問題。
當然,在練習的過程中,題型也不能太過單一。我們可以把孩子學過的所有計算題型,都出一道或者兩道,讓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鞏固學過的知識。
很多孩子在分開練習的時候,總能全部做對,但是遇到考試這種綜合性質比較強的匯總時,孩子欠缺的部分馬上就會凸顯出來。
讓孩子在練習過程中總結自己錯誤的原因以及找到改進的方法,是讓孩子快速成長起來的關鍵。
第四、先注重質量再強調速度
有些家長在孩子計算能力培養方面,首先想到的就是題海戰術。短時間里讓孩子完成很多道題目,孩子一旦慌張,計算題的准確性就得不到保證。
前期,尤其是年級比較低的小學生,家長在輔導的時候一定不要過分的在意速度而忽視了質量。
給孩子充足的時間,一道題目一道題目的認真計算,必要的時候用其他方法驗算一遍,比如,加法豎式計算可以用減法驗算等。先把質量保證了,我們再慢慢的去強調孩子做題的速度,這些都有一個過程,家長切勿急功近利。
其實,先注重質量後注重數量還有一個好處——提升孩子的計算信心。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家長總是喜歡短時間給孩子布置幾百道計算題。當孩子錯了一些之後,就開始責備、懲罰,極大的削弱了孩子對計算的信心,甚至變得害怕計算了。
『肆』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考試一結束,學生們總會抱怨:唉,又是計算錯誤!在講解試卷之前,老師又會說:要是計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可見,計算成了很多學生數學學習上的進步的攔路虎。因此,計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單純的計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以採用多種訓練形式代替以往單一練習的形式。例如:用游戲、比賽等方式訓練;開火車、搶答、闖關卡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多講解解題的原理,讓學生了解解題思路的來龍去脈,知道這樣解題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將提高興趣。
二、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僅需要正確還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恆訓練實現的。 在我看來, 課前 3 分鍾口算 ,效果非常不錯 。 每堂課前准備好十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或是讓學生寫在小本子上,在統一核對答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小結,對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也會注意正確率。當然,識記一些常用數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對於加快口算速度與正確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 、加強估算 訓練。
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確的結果,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這樣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響實際的操作,遇到這類問題盡量讓學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確結果的計算中,估算也會起一定的監控檢驗作用。 每做完一道題,我們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驗證其正確性。
四、注意速算與巧算。速算與巧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簡便運算,簡便方法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還能夠讓解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單獨進行速算與巧算的訓練,教師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讓學生解答問題,在例一些計算題,讓學生找到合適的簡便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沒有的。這就需要學生先將除以一個數變成乘以其倒數,在運用分配律進行計算。
五 、養成良好習慣 。
我們知道,學生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會計算,而是 在計算中,不是抄錯數字了,就是背錯乘法口訣了,要麼是小數點點錯了, 這些 都是一些極小的錯誤,但卻經常出現。因此,平常練習 就 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 。認真演算之後一定要強調驗算。驗算的方法有多種,如按步驟,逐步逐步的檢查;用加法驗算減法,乘法驗算除法;代入原題驗算看是否符合實際;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過估算來驗算。定時的開展改錯訓練,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粗心的錯誤。將大家平時易犯的錯誤一一陳列,自己對照自己的實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下次就會少出現相同的錯誤了。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點雖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認真落實以上各點,必將能為我們的計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伍』 每一個階段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計算機的歷史
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 現代計算機問世之前,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萌芽期的電子計算機三個階段。
早在17世紀,歐洲一批數學家就已開始設計和製造以數字形式進行基本運算的數字計算機。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採用與鍾表類似的齒輪傳動裝置,製成了最早的十進制加法器。1678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製成的計算機,進一步解決了十進制數的乘、除運算。
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在1822年製作差分機模型時提出一個設想,每次完成一次算術運算將發展為自動完成某個特定的完整運算過程。1884年,巴貝奇設計了一種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機。這台分析機雖然已經描繪出有關程序控制方式計算機的雛型,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而未能實現。
巴貝奇的設想提出以後的一百多年期間,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連發明了真空二極體和真空三極體;在系統技術方面,相繼發明了無線電報、電視和雷達……。所有這些成就為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准備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與此同時,數學、物理也相應地蓬勃發展。到了20世紀30年代,物理學的各個領域經歷著定量化的階段,描述各種物理過程的數學方程,其中有的用經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難解決。於是,數值分析受到了重視,研究出各種數值積分,數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把計算過程歸結為巨量的基本運算,從而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數值演算法基礎。
社會上對先進計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現代計算機誕生的根本動力。20世紀以後,各個科學領域和技術部門的計算困難堆積如山,已經阻礙了學科的繼續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軍事科學技術對高速計算工具的需要尤為迫切。在此期間,德國、美國、英國部在進行計算機的開拓工作,幾乎同時開始了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研究。
德國的朱賽最先採用電氣元件製造計算機。他在1941年製成的全自動繼電器計算機Z-3,已具備浮點記數、二進制運算、數字存儲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現代計算機的特徵。在美國,1940~1947年期間也相繼製成了繼電器計算機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過,繼電器的開關速度大約為百分之一秒,使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電子計算機的開拓過程,經歷了從製作部件到整機從專用機到通用機、從「外加式程序」到「存儲程序」的演變。1938年,美籍保加利亞學者阿塔納索夫首先製成了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部件。1943年,英國外交部通信處製成了「巨人」電子計算機。這是一種專用的密碼分析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應用。
1946年2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製成的大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最初也專門用於火炮彈道計算,後經多次改進而成為能進行各種科學計算的通用計算機。這台完全採用電子線路執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信息存儲的計算機,運算速度比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但是,這種計算機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儲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備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徵。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數學家馮·諾伊曼領導的設計小組完成的。1945年3月他們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EDVAC)。隨後於1946年6月,馮·諾伊曼等人提出了更為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機裝置邏輯結構初探》。同年7~8月間,他們又在莫爾學院為美國和英國二十多個機構的專家講授了專門課程《電子計算機設計的理論和技術》,推動了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
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率先製成電子離散時序自動計算機(EDSAC);美國則於1950年製成了東部標准自動計算機(SFAC)等。至此,電子計算機發展的萌芽時期遂告結束,開始了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時期。
在創制數字計算機的同時,還研製了另一類重要的計算工具——模擬計算機。物理學家在總結自然規律時,常用數學方程描述某一過程;相反,解數學方程的過程,也有可能採用物理過程模擬方法,對數發明以後,1620年製成的計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為加法、減法進行計算。麥克斯韋巧妙地把積分(面積)的計算轉變為長度的測量,於1855年製成了積分儀。
19世紀數學物理的另一項重大成就——傅里葉分析,對模擬機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前期,相繼製成了多種計算傅里葉系數的分析機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機等。但是當試圖推廣微分分析機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擬機解決一般科學計算問題時,人們逐漸認識到模擬機在通用性和精確度等方面的局限性,並將主要精力轉向了數字計算機。
電子數字計算機問世以後,模擬計算機仍然繼續有所發展,並且與數字計算機相結合而產生了混合式計算機。模擬機和混合機已發展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特殊品種,即用在特定領域的高效信息處理工具或模擬工具。
20世紀中期以來,計算機一直處於高速度發展時期,計算機由僅包含硬體發展到包含硬體、軟體和固件三類子系統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價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兩個數量級。計算機種類也一再分化,發展成微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通用計算機(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計算機),以及各種專用機(如各種控制計算機、模擬—數字混合計算機)等。
計算機器件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從分立元件到集成電路以至微處理器,促使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三次飛躍。
在電子管計算機時期(1946~1959),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主存儲器是決定計算機技術面貌的主要因素。當時,主存儲器有水銀延遲線存儲器、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和磁心存儲器等類型,通常按此對計算機進行分類。
『陸』 虛擬貨幣中的狗狗幣有3倍的釋放收益能賺錢是不是在騙人的
狗狗幣自從誕生以來,就爭議不斷,有人說它是最具人氣的競爭幣,有人說它就是一個笑話。
實際上,稍有常識的虛擬幣玩家都知道狗狗幣具有如下致命缺陷:
1、開發能力嚴重不足。首先,狗狗幣的代碼完全抄襲萊特幣,早期狗狗幣的錢包,有LTC字樣;其次,狗狗幣創始人在2014年4月份就離開了開發團隊,並先後兩次聲明退出狗狗幣社區;再次,直到目前,狗狗幣仍然沒有一個穩定的開發團隊,早期加入狗狗幣開發團隊的網路志願者,絕大部分人已經退出,狗狗幣創始人2015年3月份再次宣布退出狗狗幣社區之後,開發工作實際上陷入停滯狀態。
2、狗狗幣沒有算力的支持,也就是說沒有真實價值,價格表現純粹是投機市場博弈的結果。2014年9月份,針對算力崩潰的局面,狗狗幣放棄挖礦模式,實施輔助工作量驗證機制(AuxPoW),即:白送狗狗幣給任何支持本機制的礦池。這意味著狗狗幣不再是礦工通過購買設備挖礦獲利的對象。而礦池之所以選擇輔助支持狗狗幣,不過是為了獲得免費的狗狗幣而已。
3、存在永恆的通貨膨脹。在大部分虛擬幣選擇固定總額的背景下,狗狗幣實施每年新增52億的設定,讓它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因為新增的狗狗幣是白送給礦池的(贈送機制隨時可能取消),所以礦工對於狗狗幣不會有任何感情,只會全部拋售新礦。通貨膨脹設定是狗狗幣創始人的創新之舉,但是它完全違背了虛擬幣的定價原理:即在總量固定的前提下,通過周期性減半,讓算力與價格達到平衡,從而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狗狗幣既不遵守總量固定原則,現在連算力也放棄了,說明其不是標準的虛擬幣。
4、非法使用已被Ultra PRO公司注冊的LOGO,隨時可能被禁止。眾所周知,狗狗幣借用了互聯網非常知名的柴犬頭像,一年之後成立的「基金會」號稱試圖搶注柴犬頭像,效果僅僅是為撫慰粉絲而已。Ultra PRO公司目前默許狗狗幣借用它的LOGO,但是也有可能隨時收回。
5、中國投機者已經完全主導狗狗幣交易,國內交易所的交易量佔全球總量高達90%-95%。可以說,狗狗幣已經被中國人完整接盤,國有化程度遠超過比特幣、瑞波幣、比特股,甚至高於萊特幣。可怕的是,中國投機市場與狗狗幣國外社區文化嚴重分割。中國人控制了交易量和籌碼,但從未深入狗狗幣國外社區,不僅沒有參與任何狗狗幣開發,也完全漠視國外狗狗幣小費、慈善文化。中國投機者把國外社區當作不斷創造利好的「傻瓜」,國外社區視中國投機者為操縱價格的毒瘤,這是投機者與貨幣實驗者的利益割裂,無法諒解,不可調和。
6、至今虛高的價格,按照1厘的定價,1000億狗狗幣主體價值1個億,每年52億新礦則價值520萬元,而在淡季,狗狗幣全球日交易量只有10-15萬人民幣,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用戶大規模套現,不可能有足夠多的資金來抗住當前價格。那麼,狗狗幣的資金去了哪裡呢?答案是絕大部分套牢的資金被礦工拿走了,這些資金沒有重返狗狗幣市場的可能。套牢粉要解套,只能製造假象,忽悠新人補充新鮮血液。
『柒』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於20以內加減法是小學數學教材第一冊的重點,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所以,從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起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怎樣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一、重視學生學具的親手操作,獲得數概念,領會計算方法。認數是計算的前提基礎,反過來,計算可以加深對數概念的認識,兩者是通過數的組成和分解有機地連在一起的。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數概念和計算方法,不能離開學生的親手操作,這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本學期一開始,我特別重視學生通過學具的親手操作,去獲得數概念,領會計算方法。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部分,每認識一個數後,我們都通過圖畫或實物圖片,使學生了解數的組成和分解,然後再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親手操作鞏固數的組成和分解,並且注意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動手、思維、語言密切結合,培養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沒有急於揭示計算方法,而是花了較多時間讓學生進行「圈十」操作,使學生從操作中領會「湊十法」。這樣做,使我班學生都較好地掌握了「湊十法」,為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打好了基礎。二、從生活實際引出計算教學,理解算理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要想會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學的關鍵。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發學生要算、想算、怎麼算的意識。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那就是從生活實際引入,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設置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首先在引入環節設置情境,小兔子要請客,它為好朋友准備了兩盒牛奶,第一盒裡有9瓶牛奶,第二盒裡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備了幾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幫小兔子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進行引入,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願意幫助小兔子算一算,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在學生考慮了一會兒後,教師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麼辦,於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發現了,既從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湊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兩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很快並且很直觀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還在於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能夠進行知識間遷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學生在計算中遇到了問題也能根據算理推算出不會算的題目。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設置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三、從實際出發選擇練習形式,提高課堂練習效率。在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數的概念,領會計算方法以後,還必須通過及時的,充分的練習,逐步形成熟練的計算能力,為了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我十分注意選擇練習形式,盡可能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同時又便於教師及時檢查。還採用集體視算、聽算,同學之間互相出題目給對方計算,學生人人動腦動手。我們還要求學生根據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然後請找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把數字卡片貼在相應算式上。這種練習形式很受學生歡迎。四、練習要有針對性,更要幫助學生發現計算中的規律。雖然多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數量,只會損傷學生計算的興趣,最後得到的是適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練習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那些易錯、易混的題目進行練習,讓學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計算能力。這里所說的針對性可以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可以是本班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還可以是一些不同題型的計算題,如直接寫出得數;看誰算的有對又快;在圓圈中填上大於號、小於號或等號;在方塊中填上合適的數……在不同的題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很多計算題都有它的規律可循,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既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出示這樣一些題目:3-3,8-8,6-6,10-10,13-13,16-16,2-0,5-0,9-0,0+4,5+0,17+0,……先讓學生計算,算完後思考,你能把這些題目分類嗎?怎樣分?你的理由是什麼?在分類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和思考中,學生可以發現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必得0,一個數與0相加還得這個數,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這些規律。五、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要先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並不是學生不會計算,也不是學生不懂算理,而是因為不良的計算習慣造成的。這表現為:抄錯數、看錯符號等等。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只有寫對寫好才是計算正確的前提。其次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也就是要看清題目要求,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去解題,以免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這里還要重視提醒學生做題時要看清運算符號和數字,以免出現因為看錯題目而算錯的現象。最後要培養學生檢查的良好習慣,檢查的習慣不能說說而已,要教會學生檢查的方法,只有會檢查才能去檢查。不管是哪種良好的計算習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師嚴格要求下的反復訓練,堅持不懈,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靠教師的精心設計、認真指導、形式多樣的練習和良好的習慣相結合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等等。
『捌』 小學六年級怎樣提高計算能力
一、基礎性訓練:
從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上看,口算的基礎要求不同。低中年級主要在一二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 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具體口算要求是,先將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得到 的三位數立即加上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相乘的積,迅速說出結果。這項口算訓練,有數的空間概念的 練習,也有數位的比較,又有記憶訓練,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一項數的抽象思維的升華訓練,對於促進思維及 智力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二、針對性訓練:小學高年級數的主體形式已從整數轉到了分數。在數的運算中,異分母分數加法是學生費時多又最容易出 差錯的地方,也是教與學的重點與難點。
兩個分數,分母中大數是小數倍數的。如「1/12+1/3」,這種情況,口算相對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擴大倍數,直到與大數相同為止,分母擴大幾倍,直到是另一個分母小數的倍數為止。
三、記憶性訓練
高年級計算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綜合性。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有的 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主要內容有:
1.在自然數中10~24每個數的平方結果;
2.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幾個常見數的積;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玖』 如何提高百以內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百以內加減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是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百以內加減法比20以內加減法要復雜,因此在速度上應略低於20以內加減法。要想提高百以內加減法的計算能力,首先要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計算過程由展開的逐步壓縮,最後達到不加刻意的思索,就能算出得數,這就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教材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算式練習外,還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教材為加減法計算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計算 單調的計算,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增加錯誤率。結合兒童喜歡的具體情境,在饒有趣味的心態中進行計算,不僅能提高正確率,而且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例如練習二中的第4題「信鴿送信」,根據信鴿嘴中叼的卡片的算式得數送到相應的信箱中。練習三的第4題的「小熊投籃」,小熊要投的籃球上寫著68,小熊投中哪幾個籃,連一連。也就是把籃上算式得數是68的與籃球連在一起。練習五的第5題「接力賽」、練習六的第6題「誰先過河」,都帶有兒童喜歡的比賽性質。特別是「跳繩」一節練一練的第3題「送小老虎回家」其中一隻小老虎頭頂上的算式是( )+40,估計一下這道題的得數會是多少呢?不可能是「16」和「19」,有可能是「40」或「44」,有一定的思考性和開放性。 2.通過數學游戲在活動中形成運算技能 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學習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練習三中的數學游戲「神奇的算式」,先讓學生計算每組的前三道題,找一找有什麼規律,再填寫後面的五個算式,從中考察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第一組第一個加數後一個算式比前一個算式多1,第二個加數後一個算式比前一個算式多10,得數多11。這種游戲,不僅練習了計算,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滲透了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又如練習七中的數學游戲「火星探險」,只要准備一個骰子和一個棋子,利用零碎的時間,就可以與同伴玩,不僅練習了百以內加減法,同時獲得一些科學常識。再如,「乘船」一節練一練中的數學游戲「我會變魔術」。魔術對兒童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這個游戲的意思是讓學生自己想一個兩位數(個位和十位不相同),交換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相減得到差,將差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再進行交換再減……,最後總會出現第一個算式。這個游戲不但練習了百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有趣。 3.森林醫生 教材在每部分計算內容中,安排了「森林醫生」,把學生在計算中容易產生的錯誤列舉出來,讓學生當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出錯誤原因,並進行改正,給病樹治病。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情況,收集本班學生的計算錯誤,由學生自己改正。同時引導學生不僅能治病,而且要防病,吸取錯誤的教訓,防止產生錯誤。
『拾』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在數學考試中不難發現學生由於計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作為一位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計算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計算教學的順序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教學方法也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一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和退位減法,能做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法 .2.依靠實物計算有所減少。 3.有些兒童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他們的推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二年級學生在做乘法應用題時,有的能用連加法計算,有些採取另外一種加法是把人數作為相同數相加。
二、嚴格教學要求是前提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 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 ,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 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 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後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度,要做到 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後,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 ,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三,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麼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的前提。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計算題做錯,並不是真正的不會算,而是由於運算定律或是運演算法則沒有弄清,導致計算出錯。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 如學生在計算250×24時,很多學生是這樣算的:250×24=250×(20+4)=250×20+250=5000+250=5250這部分學生知道這道題能夠用簡便方法計算。但在計算時由於乘法分配律用錯而導致最後的計算結果錯誤。試想,我們的老師在教乘法分配律時,如果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質,知道該定律是把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變為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的和,學生在計算時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 特別是學生到了高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在教學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學會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做題時能靈活運用。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並做到先復習後練習,練習中刻苦鑽研,細心推敲,不要輕易的問別人或急於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在計算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習慣。所謂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第二再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等;第三步進行計算;第四步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一些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後。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受趣味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導學生去品味數學內在的魅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_G876XTXUbOo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