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去早教中心
『壹』 孩子太小,1歲多,送去早教機構有用嗎
肯定有用的,沒有白花的錢,在早教機構中心可以養成孩子的好習慣,我家孩子不到1歲就去了早教中心,感覺成長飛快。
『貳』 孩子才一歲半,媳婦就想讓她去上早教班,有這個必要嗎
畢竟現在時代不一樣,咱們家長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過我覺得一歲半,是時候讓孩子接觸一下這些課程了,0-3歲是孩子各方面發育成長的黃金時期,早點=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小開始開動小腦袋,為孩子今後的成長打好基礎,也是很重要的。
『叄』 寶寶一歲半上早教有用嗎
對早期教育一說,許多父母並不陌生。然而,目前許多家庭中的早期教育卻存在著觀念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空白。 誤區1:早教只是單純的智力開發。 實際:0歲至3歲嬰兒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智力開發,而是教育引導孩子早期良好個性人格、習慣、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是一種全面的教育。 誤區2:早教只是盲目灌輸知識。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早教應該讓孩子學會某種技能,無視孩子的興趣。 實際:早教首先應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科學規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在孩子快樂的游戲中引導他吸收知識或掌握技能。 誤區3:高智商家庭可以自己早教。許多家長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沒有進行早教,自己同樣上大學,讀研、考博,自己完全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教。 實際:這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比普通家庭的好,但和專業的早教班比,還是有差距的。 誤區4:隨時上早教班,沒有計劃性。目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早教的重要,但是考慮到孩子還小,等到1歲、2歲時才去早教。 實際:科學計劃很關鍵。孩子6個月就可以進行早教。 早期教育的重點包括身體、良好性格和智力開發三方面內容,孩子早期良好個性人格、習慣、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是一種全面的教育,讓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 早教: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 山西大學心理學王教授說,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的好壞,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關鍵是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觸點」,發掘智力潛能和各種能力,在樂趣中成長。 其實,在早期教育問題上,最最應該擺平心態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日後也許不出人頭地、成龍成鳳,但孩子必須身心健康。因為積極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質,是孩子從容應付未來一生榮辱、坎坷與坦途的保證。這一點早已得到了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認可。
『肆』 1歲半可以送孩子上早教嗎
現在的早教班一般都是家長陪著,有老師指導一起做運動,如果你有條件有精力也可以去。沒有條件,沒有精力,自己做早教也是一樣的。像我們當年上班沒有辦法,一歲半就已經給孩子送幼兒園了,已經談不上早教了。
『伍』 一歲半的寶寶有必要去早教中心上課嗎
有必要啊。因為孩子0-3歲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而且在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就已經接近於成人了。而且這個時期孩子的秩序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等都在這個年齡階段。而且還可以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給孩子選早教中心一定要慎重,你可以多去幾家比較一下,覺得哪個更適合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哪家的教師素質最好都可以。
『陸』 寶寶一歲多了,應該送去早教班嗎
一 歲 多 了 是 該 送 去 早 教 班 了 , 不 然 孩 子 會 落 後 很 多 的 , 請 問 你 那 是 哪 個 城 市 ? 南 京 的 話 , 推 薦 你 去 宇 博 園 早 教 咨 詢 一 下 , 他 家 的 課 程 設 置 挺 有 特 色 的 。
『柒』 寶寶一歲半送早教班好不好
我想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不是「有沒有必要上早教班」,而是「有沒有必要早教」。客觀地說,不一定非要上早教班,但早教非常必要。這里還想更正一個概念,早教的含義是「早期教育」,不是「上早教班」。
胎兒為了能夠通過母親狹窄的產道,在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出生了。而人後天的一切行為和思維活動,都由大腦控制。嬰兒出生後,大腦神經繼續在發育,神經網路一刻不停地生長、斷裂、重組,把有用的神經通路留下,沒用的去除。這個過程,有個通俗易懂的詞來形容,就是「用進廢退」。
早期教育的意義,說到底其實就是盡早地為孩子提供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發展的環境和方法,也就是說,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豐富的環境。一歲以前,主要是刺激孩子各個感官以及體能的發展(人類早期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發展決定了人類日後其它發展領域和高級行為的發育狀況。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視覺和人的閱讀能力有關;聽覺使人能接收語言信號;觸覺讓人類能通過觸摸了解事物;說話、握筆寫字也都有賴於運動功能,等等)。到了一歲,給孩子更多的互動和社交機會來促進思維過程、語言鍛煉、情緒情感的理解等等。樓主的孩子一歲半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交機會,因為在家裡,與孩子互動的人往往都只是家人,孩子需要通過和其他人(包括同齡人和成年人)的交往,了解到家庭之外的一些社交狀況與社會規則,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視野的擴大和互動的增多,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輸入和語言學習。
『捌』 寶寶一歲半可否上早教中心,什麼早教中心好
1歲半可以去,只要寶寶有自己想去的意思,並且還時常和大哥哥,大姐姐搶書包,課本的(我相信您的小孩一定很會說話了,非常聰明的那種類型)。 現在1歲半的小孩就會唱歌,說英語,有時比大人都跑得快,還很懂事,有時還能像大人一樣語出驚人。當然,農村裡的孩子就很少了。我認為早教一定有它的好處。 早教是個好東西,如果它真的可以讓寶寶更快樂,更健康(包括心理);如果它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虛榮心、攀比心,把寶寶放在模子里鑄成大人喜歡的樣子;如果辦早教的人確實愛孩子,不僅僅為了錢;如果自己的寶寶喜歡早教,更甚於我和她做游戲、講故事、唱歌、亂塗鴉,更甚於和小夥伴野在外面。還有,如果你有錢又有閑。我不反對早教,我相信每個早教中心都有自己的本事把寶寶教育成某些方面的強者--不管是不是暫時的。 但家長不能依賴早教或迷信早教。中國現在的教育心態可以用急功近利來形容,連這么小的孩子也不放過。而家長自己也跟著受累不說,還有經濟上、心理上的壓力等等........我是這么想的,如果你看到別的孩子參加早教,自己心中難以平衡的,並且你的經濟情況許可,又有時間陪寶寶參加早教的,你還是盡早選一個早教中心吧。 如果你象我一樣,想給寶寶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生活中有不少同齡小朋友一起玩;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寶寶有機會能更多的親近大自然的;也不想給寶寶和自己更多壓力;同時對自己、對寶寶有信心的;還有就是想「省錢省力」的,就放自己一馬吧! 至於什麼早教中心好,我認為親子中心的比較好,您也要看當地的情況來定。
『玖』 一歲半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嗎上早教的意義何在
客觀地說,不一定非要上早教班,但早教非常必要。 這里還想更正一個概念,早教的含義是「早期教育」,不是「上早教班」。 胎兒為了能夠通過母親狹窄的產道,在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出生了。而人後天的一切行為和思維活動,都由大腦控制。嬰兒出生後,大腦神經繼續在發育,神經網路一刻不停地生長、斷裂、重組,把有用的神經通路留下,沒用的去除。這個過程,有個通俗易懂的詞來形容,就是「用進廢退」。 早期教育的意義,說到底其實就是盡早地為孩子提供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發展的環境和方法,也就是說,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豐富的環境。一歲以前,主要是刺激孩子各個感官以及體能的發展(人類早期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發展決定了人類日後其它發展領域和高級行為的發育狀況。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視覺和人的閱讀能力有關;聽覺使人能接收語言信號;觸覺讓人類能通過觸摸了解事物;說話、握筆寫字也都有賴於運動功能,等等)。到了一歲,給孩子更多的互動和社交機會來促進思維過程、語言鍛煉、情緒情感的理解等等。樓主的孩子一歲半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交機會,因為在家裡,與孩子互動的人往往都只是家人,孩子需要通過和其他人(包括同齡人和成年人)的交往,了解到家庭之外的一些社交狀況與社會規則,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視野的擴大和互動的增多,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輸入和語言學習。 因此,如果家長能夠在家裡就給孩子提供了孩子早期成長所需豐富的環境,那麼就沒有必要非去早教班不可。但如果家長對於如何為孩子進行早教沒有概念,希望得到專業的建議,那麼就要尋求幫助。媽媽可以通過專家講座、媽媽論壇、互聯網路、書籍等渠道尋求信息,而早教班是獲取專業幫助的一種更具體化的渠道。前提是,選擇專業的早教機構。專業的早教機構提供的服務應該不僅僅是一節45分鍾的課程,而是對於父母如何營造早期教育環境、如何進行親子活動的專業性指導。當然,目前早教行業蓬勃發展,市面上的早教品牌也名目繁多,對於其專業性的衡量,是個更大的話題,我們只能再立話題另議。 總結一下,一個人知識的積累,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豐富的。但學習的能力,是在出生時最強,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低的。因此,對孩子的教育,要從零歲開始。當然,我們也可以別用「教育」這么沉重的詞——通俗一點說,就是從出生開始,父母就盡可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輸入等方面的刺激,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被重視、被理解、安全、自信、快樂。這就是早教的意義。能達到以上這些,啥早教班也不用上了。
『拾』 早教真的有必要嗎,一歲半的寶寶能去早教中心嗎
好吧,如果「某寶貝」能退錢,我真的不想帶孩子去上早教課了。
原因如下:
一、早教中心和家之間的距離
我們家開車到早教中心要40分鍾,我當時報課的時候,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學習過什麼育兒,想著別人家孩子都報了,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落下啊。
結果就是,我是個新手女司機,每次早教課還要老公陪同,兩個大人一上午的時間基本上就全都搭進去了。
二、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也是我剛開始的初衷,想著我們小區孩子少,帶著去早教中心,多接觸接觸別的小朋友,培養一下社交能力。
結果呢?上課的時候基本沒什麼交流,基本就是按照老師的固定流程上完一節課。
而且,3歲前的小朋友基本處於平行社交階段,每個小朋友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加上,一周就上一兩節課,150+RBM的代價,我覺得真的是性價比不高。
二、父母是否有學習能力
其實早教都是相通的,一個願意花時間學習的父母,完全可以變成一個超棒的早教老師。
早教中心無非就是孩子體能、音樂、藝術這些,在家裡也完全可以做到。
現在有很多在家早教軟體,只要家長願意,帶著孩子做早教非常簡單。
我們家妞的在家早教基本是這樣的:
英語:嘰里呱啦+囤的英文動畫、兒歌資源。常見的物品,和一些簡單的短語,會日常和她說。
小魚現在兩歲四個月,一些簡單的bus、wash hand、brush teeth等能聽懂會說。
其實我已經非常滿意了,因為我雖說四六級都過了,但是這么多年一直都是啞巴英語,也是因為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才慢慢的把英語撿起來。
藝術:我們家有一個磁性白板,她想畫可以隨時在上邊塗塗畫畫。此外,我還會帶她在廁所玩手指畫等一些比較容易弄臟的,廁所里則一沖就干凈了。
以上這些資源,配上繪本,如果做英語啟蒙,可以說是夠用的,畢竟2+孩子每天要限制觀看時長,而且重復觀看才能達到啟蒙效果。
- 突然想起漏了非常重要的一項,繪本!
我剛開始也是跟著大神的推薦書單,家裡囤了一大堆的書,但是很多書,小魚都是興趣缺缺。每個孩子的興趣點真的是不一樣的。
今年我入手了一個博鳥繪本的年卡,每次可以借20本,無限次。我發現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我選書。
把自己感興趣的書借回來,然後看看小魚哪些感興趣,書還回去之後,我就把她非常感興趣的從某東或者某寶買回來。
小魚非常抗拒刷牙,我經常是在她刷牙的時候打卡當天的嘰里呱啦,然後洗刷好,上床玩一些親子游戲,看繪本睡覺。
以前睡前她總是要求看《小豬佩奇》,每次都要哭著不讓關,睡前情緒非常不好。這招改變了睡前看動畫片,哈哈。
所以,推薦媽媽們,可以關注一些繪本租賃平台,海量看書、選書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