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完康復中心的感受
Ⅰ 求一篇中醫康復科進修心得體會範文
在網上下載一篇。
Ⅱ 對康復的認識和理解
康復的目的為了讓人們重獲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其中涵蓋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等。物理治療的主體是恢復運動功能,等同於國內運動康復概念。
作為運動康復機構或者運動康復師,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結合患者年紀、生活習慣、運動方式、職業特點、經濟條件、個人需求等,給出最具針對性、最合適的康復計劃。
比如,一位年輕的熱愛運動的膝關節術後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要進階到包含協調、速度、敏捷性等的練習,甚至根據專項運動給出合適的建議及練習。
再比如,對於年紀稍大或沒有過多運動需求的患者,膝關節術後康復除了常規練習,更多考慮如何更大可能保護患側關節,練習動作模式,具體的如在日常走路、上下樓梯、蹲起過程中盡量減少膝關節壓力,減少對膝關節產生磨損的動作。
有時還需結合對患者全身的具體評估,調整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上醫醫無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康復師是可以做到治無病或者欲病的,在面對患者時,抱著這樣的思路和想法,康復的效果才能更好層次更高。
做康復中,哪些是一定不能出現的錯誤:
告訴他們如何練就正確的動作,而不是僅僅教會動作的樣子。康復過程中訓練時很重要的,運動康復沒有運動哪來的康復,國家近期大力宣傳的「運動是良醫」的理念也是如此。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思考,知其所以然才會有應有的價值,這也是我相對來說不贊成對待任何患者都用同一套流程或者同樣的模板的原因。正常的邏輯思考順序是,比如,這位患者存在某問題,通過評估,發現是某肌肉的具體某問題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選擇哪種訓練方式,患者目標肌群是否能被有效激活或使用,再次評估治療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調整計劃。
我能給出的建議是,
一,盡最大可能找到「怎麼產生」的答案,但允許存在找不到答案,人體本身就很復雜,動態變化的過程更復雜。
二,「怎麼解決」是康復師必須做好的,針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運用已有的技術手段和訓練方法,解決問題。康復的精髓不是技術,而是如何運用技術,再多的技術歸根到底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服務,殊途同歸。掌握一種技術但具備發現-解決問題的思維,比沒有思維擁有N多技術的人,可貴太多。
三,「解決不了怎麼辦」,此時需要分析在康復過程中有無失誤,這個問題到底是不是人力能改變的。患者的某些病理性變化確實是人力無法改善的,那就認清現實,把精力集中在可以攻克的方面。康復本身就是一門復雜而又簡單的醫學,復雜在涉及知識面廣深細,需要康復的區域很多,臨床中太過靈活。但康復也簡單在,有一個共同的最終的評價指標,讓患者更好的生活。
我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理念先行,思考清楚再做更清晰明了。想做好康復,就先明確正確的康復理念,時時束在心中,很多問題比如怎麼保證效果、怎麼解決症狀等自然而然就會被解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應該保持一些職業應有的意義和原則。
Ⅲ 去過視力康復鑒定中心的人說說感受唄
我去過呢,現在掛牌在新城國際1601室,地方不算特別大,但是在獵天大廈新裝修的鑒定中心比較大,1000多平,預計10月份可以投入使用。
Ⅳ 去特殊教育學校後的體會感受
先,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外出參觀學習的計劃,通過短短的一天的參觀和學習,我已經徹底的被這所學校吸引了。現具體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張家口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吸引了我。那裡的教師不但是教學的能手,也可稱為「技工」,比如:理發、按摩、美容、刺綉等等。通過自己的喜好來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為學生以後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二、該校的管理制度吸引了我。張家口特殊教育中心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上午是文化課,下午是實踐課。對聽視障的學生進行按摩、理發等的培訓。對智障兒童進行家政和面點的培訓。這樣讓學生找到了自信,家長也見到了希望。
三、該校的文化建設吸引了我。當我走進校園給我三種感覺:靜、闊、靚。校園非常的干凈,操場也非常的寬闊,每處布局都十分合理非常的靚麗處處充滿藝術的氛圍。尤其是樓道和班級的布置上,通過標語、圖畫等散布著教師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殷殷的期盼。
四、該校的教學模式吸引了我。通過三節課的聽課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都非常的扎實。教師注重個別化教育,其中鄭老師的智障五年級數學課用生活的問題來學習數學,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分做到數學生活化,並且通過身邊事情教授學生日常的技能比如:公車讓座、學會感恩、遵守交通規則等等。上午聽完課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他們這的孩子的基礎會這么好?唐氏的學生我們學校也很多為什麼我們學校的學生簡單的詞語都說不出來而這里的居然長長的句子都能說出來?通過下午的參觀讓我慢慢的知道了除了智力程度的不同還有充分的利用了專業教室,對言語程度不好的學生進行言語訓練實行個別化教育。對腦癱的學生進行感通康復,還對智障兒童創立了情景教學的模式,充分利用專業教室讓學生在語言、行為、社交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五、該校的班隊會形式吸引了我。通過下午的聽課讓我知道原來特教的孩子是這么的多才多藝。這次的班隊會幾乎是學生為主角老師只做總結。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自信。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智障教學上個別化教育和語訓能力還有待加強,其次要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第二專業的學習,最後要保持一顆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愛心,為特殊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微博之力。
Ⅳ 作文《去康復醫院的感想》
我似乎已經感覺到了徐志摩那片雪花的快樂;「我們都是平等的……」打開《簡·愛》,我似乎被裡面的主人公帶到另一個世界,為她那堅強、寬容而又充滿愛心的品質所深深感動了,看到那令人傷感的場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這是真性情的表現.簡·愛那嬌小的身軀卻承受著如此悲苦的命運,常常讓我淚眼婆娑.但她那頑強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給了我遠離自卑的勇氣,堅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種收獲,一種悲傷後的快樂,
Ⅵ 學習康復心理學的收獲
通過心理學提升自我,提高幸福感,如果沒有嚴重的困擾,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只是好像有些小問題繞不過去,或總覺得自己活得不快樂,思考活著的意義。
面對這種情況,學習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自我覺察。比如:了解認知過程:比如感覺,記憶,想像,思維;了解情感過程:比如情緒;了解個性傾向:我們的需要、動機、興趣、價值觀是如何產生並影響我們的,了解自我性格,氣質和能力等等。
此外,學習心理學能幫助我們通過分析自己的成長歷程,去反思我們小時候家庭里的客體關系,了解家人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我為什麼會變成今天的自己。
(6)去完康復中心的感受擴展閱讀
心理康復學,研究恢復、矯正和補償康復對象的心理功能和勞動能力的學科。
其領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心理調整和矯正;二是職業素質和社會適應素質補償。與「康復心理學」一般可以通用,區別在於心理康復學的康復對象可以是正常人,康復後可達到正常狀況;而康復心理學主要針對殘疾人或病人,一般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健康水平,只能有所改善。
Ⅶ 去殘疾人康復中心上班好嗎
既然你都應聘了,那肯定你是願意去的,別人或許不理解,但你自己覺得不錯就好了,或許他們不理解,可是這個工作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殘疾人更需要我們的關心,我也在殘疾人托養中心上班,在瑞邦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我覺得在這里雖然有時讓你很生氣,但他們的心真的很真
Ⅷ 學了康復護理的感想
「護理服務需要表演」
既然我們選擇了護士,就要扮演好這個角色!
「用文化打造護理品牌」
護士的職業應引入文化內涵,護士的一舉一動都應該「透著一股文化味」,護士的修飾是文化,護士的禮儀是文化,護士的技術是文化,護士的語言是文化,護理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無不滲透著一定的文化底蘊。試想,這樣的護士高雅而親近,令人舒心又歡心,誰還能小看呢!
「站在山頂上的人和站在山底下的人,在對方眼裡都很渺小」
記住這句話,永遠不會自卑!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樣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沒有良好的禮儀,其餘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誇、自負和愚蠢」。
修飾自己,亮麗在上班時間,亮麗在病人和同事面前,實際上就是一種最普通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