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肌力高
㈠ 什麼是肌張力過高
肌張力過高,又稱張力亢進、肌肉僵直,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周圍損傷所引起的亢進,表現為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下圖)。肌張力高對患者危害很大,患兒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觸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
㈡ 肌張力高是一種怎麼樣的表現
1、肌張力亢進可致姿勢異常,往往是嬰兒肌張力高的典型表現,如交叉腿即是兩下肢內收肌肌張力亢進所致。
2、肌強直是指肌張力明顯亢進並持續存在,類似抽搐,往往是重症嬰兒肌張力高的表現,如去大腦強直。
3、肌張力不協調是指伸肌、屈肌張力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動。
㈢ 怎麼判斷寶寶肌張力是不是高
肌張力就是靜止狀態下肌肉的緊張程度,你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判斷孩子肌張力偏高的情況:
1、觀察仰卧姿勢,3個月以上的嬰兒會自然躺著,伴有不斷的抗拒重力,但可保持一定的體位和姿勢。肌張力如果過高會產生異常姿勢,越高異常姿勢越嚴重。
2、觸按上下體肌肉(比如肱二頭肌、股四頭機),如果肌張力高,則肌肉組織按的時候反抗感大。
3、被動屈伸觀察,屈伸孩子的四肢,如果肌張力高,那麼他的反抗力比較強。
4、最後一個比較簡單,直接觀察抱孩子時手臂,如果僵直,那孩子的肌張力也是比較高的。
㈣ 如何測試肌張力
肌張力是否過高,是沒有客觀儀器可以測量的,完全憑借醫生的手感和經驗,有時寶寶不配合就可能會錯判為肌張力高的表現,比如檢查的時候,寶寶不願意,腿綳得直直的另外,小孩站的時候,初初都是腳尖著地,但一般小孩會慢慢將腳放平;但肌張力高的小孩一直會那樣踮著,就算你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將他的腳放平。肌張力高的小孩,肌肉比一般小孩緊,活動比較疆硬。換尿布時一般的小孩兩腿應該可以張開到120度,肌張力高的小孩則張不開。四個多月的小孩讓他站在大人肚皮上時會跳躍,但肌張力高的小孩只會直直地站著,且用腳趾使勁的陷進大人肉里;肌張力高的寶寶洗澡時,接近澡盆的那一刻,雙拳緊握,全身綳得僵直。肌張力高的小孩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角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肌張力高的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㈤ 肌張力分幾級怎樣才算正常
被動活動(PROM)肌張力分級標准:
Ⅰ輕度在PROM的後1/4時候,即肌肉處於最長位置時出現阻力
Ⅱ中度
在PROM的1/2是出現阻力.
Ⅲ
重度
在PROM的後1/4,即肌肉處於最短位置時出現阻力.
改良的Ashworth分級標准:
0級
正常肌張力.
1級
肌張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在關節活動范圍之末時呈現最小的阻力,或出現突然卡住和突然釋放.
1+級
肌張力輕度增加:在關節活動後50%范圍內出現突然卡住,然後在關節活動范圍後50%均呈現最小阻力.
2級
肌張力較明顯地增加:通過關節活動范圍的大部分時,肌張力均較明顯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較容易地被移動.
3級
肌張力嚴重增加:被動活動困難.
4級
僵直: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呈現僵直狀態,不能活動.
㈥ 什麼是肌張力高
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卧休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張力稱靜止性肌張力。軀體站立時,雖不見肌肉顯著收縮,但軀體前後肌肉亦保持一定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穩定,稱為姿勢性肌張力。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張力,稱為運動性肌張力,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平滑(無顫抖、抽搐、痙攣)的重要因素。而肌張力高則表現為: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寶寶肌張力高一般表現在寶寶的腿和胳膊很僵硬,尤其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就能感覺出來了,一般寶寶的腿能九十度以上的打開,可是肌張力高的寶寶很難。
肌張力異常並不是單純的對肢體有影響,關鍵還是得排除腦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
㈦ 一個月的寶寶怎樣才算肌張力高
你好,在小兒自然放鬆狀態下幫他活動關節,如果感到關節活動有一點阻力,就是2級,如果要很大力才能做到關節活動,就是3級,如果關節很難或完全不能活動就是4級了。
當然,對於更專業的治療師來說,肌張力在2、3、4級這三個等級裡面,每一級又可再小分三個等級,這里就不說了。肌張力分5個等級
0級的肌張力是偏低的
1級的肌張力是正常的
2級的肌張力就偏高了
3級的肌張力就高
4級就是肌肉僵硬
㈧ 怎麼判斷肌張力是升高還是降低
1.肌張力減低:
肌肉鬆弛時被活動肌體所遇到的阻力減退,肌內缺乏膨脹的肌腹和正常的韌性而鬆弛。可因損害部位不同而臨床表現有異。脊髓前角損害時伴按節段性分布的肌無力、萎縮、無感覺障礙、有肌纖維震顫。周圍神經損害時伴肌無力、萎縮、感覺障礙、腱反射常減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經接頭病變肌張力降低,肌無力、伴或不伴肌萎縮,無肌纖維震顫及感覺障礙。脊髓後索或周圍神經的本體感覺纖維損害時常伴有感覺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小腦系統損害時伴運動性共濟失調,步行呈蹣跚步態。新紋狀體病變時伴舞蹈樣運動。
2.肌張力增高:
分痙攣性呈強直性兩種。痙攣性的肌張力增高伴發於錐本束損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動運動患者關節時,在肌張力增高情況下出現阻抗感,這種阻抗感與被運動的速度有關。快速地牽伸在縮短狀態中的肌肉時立即引起收縮、感到痙攣狀態,牽伸到一定幅度時,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謂摺刀樣肌張力增高。痙攣性肌張力增高和「痙攣」無關,後者單指一種不自主的肌收縮。強直性肌張力增高見於某些錐體外系病變中的特殊張力變化,其肌張力增高有選擇性,上肢以內收肌、屈肌與旋前肌為主,下肢以伸肌肌張力增高占優勢。被動運動患者肢體時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痙攣性者小,但和肌肉當時的長度即收縮形態並無關系,在伸肌和屈肌間也沒有區別。無論動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這種肌張力增高稱為鉛管樣強直,如因伴發震顫而產生交替性的松、緊變化,稱為齒輪樣強直。
3.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指由於肌張力的改變引起的持續的異常的姿勢與正在進行中的動作的阻斷,分為全身性,局灶性或節段性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一種不隨意運動。是一組由身體骨骼肌的協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協調且間歇持續收縮所造成的部分軀體重復的不自主運動和異常位置姿勢的症狀群。又稱為肌張力障礙綜合征(DystoniaSyndrome)。可由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基底核病變)或引起原因不明,前者稱為繼發性肌張力障礙,後者稱為原發性肌張力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疾病: 1.扭轉痙攣(TorsionSpasm)又名扭轉性肌張力障礙(TorsionDystonia)或變形性肌張力障礙(dystoniamusculorundeformans)。臨床上以肌張力障礙和四肢、軀干甚至全身的劇烈而不隨意的扭轉為特徵。肌張力在肢體扭轉時增高,扭轉停止時則正常。 2.痙攣性斜頸(Spasmodictorticollis)是由於頸部肌肉痙攣性或強直性收縮造成的一種頭部旋轉性姿勢,頸部的深淺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鎖乳頭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頸夾肌的收縮最為常見。起病緩慢,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中年人起病多見。多見於錐體外系器質性損害。3.麥傑綜合征(Meigesyndrome)由法國HeuryMeige(1910)首先描述,又稱特發性眼瞼痙攣——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綜合征,以雙眼瞼痙攣和(或)口面部肌肉對稱性不規則痙攣性收縮為臨床特徵。多見於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男女比例為1:2~3,30歲以前發病者少見。4.手足徐動症(athetosis)又稱指劃運動、易變性痙攣(Mobilespasm),它是一個綜合征,為多種神經系統疾患的一種表現,是一種由不自主運動和異常姿勢復合在一起的一種異常運動,臨床以肌強直和手足發生緩慢不規則的徐動為特徵表現。根據其受累部位可分為偏側性和雙側性。
㈨ 寶寶是不是肌張力高'肌張力高該怎麼判斷
肌張力高啊~這個醫生和你說的 不是誇張哦,因為肌張力高有可能是因為你的孩子腦部有問題導致的,比如腦癱,腦癱的分型中就有一種的痙攣的,表現就是醫生說的那3種,算是很明顯的了。肌張力高低分3類 5或6級(看分法不同)3類中A正常 B高 C低(簡單和你說下,醫學分型,說的太細你也不會很懂,最多簡單舉例) B高的 會高到整個人就跟一根很硬很硬的桿子似的,連個大塊頭的大人都無法將小孩的兩條腿分成一字馬, C低的,可以低到整個孩子想一團爛泥似的 軟趴趴,好比雜技的柔術,但那種是人為可以控制肢體 想怎麼彎就怎麼彎的,但是這型的孩子就難咯,會讓你有一種恨不得給她做個身體支架的。 關於肌張力高的 要降低的方法 你還是去醫院的兒康課 或兒保科 或康復科 檢查清楚了 ,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自己瞎搞,因為不正確的按摩姿勢會刺激孩子的反應而惡化的~
㈩ 什麼是肌張力高
病情分析: 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而肌張力高則表現為: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意見建議: 1、原發性肌張力障礙:該類病人沒有明確的中樞神經系統構造異常,表現為全身性異常如特發性扭轉痙攣或局灶性異常如書寫痙攣、眼瞼痙攣和痙攣性斜頸等,原發性肌張力障礙最為常見。 2、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是由腦代謝和構造異常引起的,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節殼核、蒼白球及丘腦的後核或內側核。 3、肌張力障礙變異型:表現為肌張力障礙合並其他改變,包括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及肌陣攣性肌張力障礙。 4、遺傳變性病伴發的肌張力障礙:是由腦部變性疾病引起的肌張力障礙,如肝豆狀核變性病人伴發的肌張力障礙。 這些是肌張力高的一些疾病,建議患者可去神經內科就診,明確肌張力增高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