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干預中心總哭
❶ 我兒子7歲了,去了很多家康復機構,現在行為問題特別嚴重
行為干預你一定要去沈陽小飛魚自閉症康復中心,只有小飛魚能解決你兒子現在的問題,其他機構去了也沒用,我兒子雖然沒有去小飛魚干預過,不過我認識很多家長在小飛魚干預過,行為問題小飛魚確實非常專業
❷ 三歲大的孩子老是固執愛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鄰居發現孩子近來總是愛哭鬧,只要自己的想法沒有被實現,孩子便要撒潑打滾一番。看到孩子如今的變化,鄰居很懷念當初包在襁褓里的那個小傢伙。鄰居不明白,為什麼近來孩子如此的執拗,稍有不順心便會大發脾氣。眼看著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如此的脾氣秉性顯然很難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之中。
有一天孩子執意要吃冰激凌,但是家裡冰箱的冰激凌已經沒有了,於是鄰居安撫孩子說可以先吃點水果,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非得嚷嚷著要吃冰激凌。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鄰居覺得附近的便利店應該關門了,所以就沒有答應孩子的要求,沒想到孩子為此嚎啕大哭,迫於無奈鄰居只好開車去到遠一點的便利店給孩子買回了冰激凌。
3.教會孩子更多表達想法的方法
當孩子不具備更多的表達能力時,自然會在想法表達上有所欠缺,當詞不達意時,孩子情緒自然會更容易激動起來。父母不妨從方法技巧入手,教會孩子更多理智表達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好好說話也能夠得到父母的回應。
通常孩子會在三歲左右的時候進入執拗期,在七八歲左右的時候最為明顯。可以看出,在孩子兒童期期間內父母都應該做好應對的准備。大家對於執拗期的孩子是如何進行干預的呢?
❸ 孤獨症 孩子愛哭,說急就急,怎麼辦
自閉症的孩子的情感難以捕捉,常常有情感障礙,家長們都不懂怎麼回事,孩子就突然大哭或者大笑不止,而且常常不分場合,這讓家長們感到十分困擾頭疼又無可奈何。情緒問題是個讓家長或孩子的照顧者十分頭疼的問題,如果可以解決掉,那將會讓家長和照顧者感到輕松很多,那麼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一些應對這種情況的小建議吧。
原因:
首先,好好想想到底是為什麼?星孩很可能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表達簡單的信息、需求,因為不懂表達而忍耐不適到極點才會用哭鬧來表達,可能表達害怕、厭惡、逃避、求關注、想要某種東西等等。
怎麼做?
1、想要東西
想喝水、想玩玩具等,但不會用語言或非語言(用手指、眼神去表達信息),不會提要求,他就會通過哭鬧大笑的方式來替代「提要求」,一般以哭鬧居多。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提要求方式,並滿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暫時是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則可以選擇替代的方式來解決。
2、求關注
像很多孩子調皮搗蛋其實是為了博得家長的關注一樣,在精神方面得到的關懷、關注、表揚不足夠時,加上孩子不會正確的求關注、求表揚等溝通技巧,或者父母對孩子的誇獎比較吝嗇時,孩子容易通過哭鬧來一邊宣洩情緒一邊尋求關注。
尋求他人關注屬於比較常見的情況,包括很多高階小朋友也會出現類似狀況,通過大哭大笑或者各種調皮搗蛋的方式吸引別人的關注。
很多家長不太能接受這種行為,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孩子做得好,家長不會誇獎,但是孩子一旦做錯,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批評教育。所以,當小朋友不能得到誇獎或關注時,會通過大哭或大笑的方式吸引關注。
一方面,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正確的尋求他人關注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長沒有給予孩子正向的干預支持。
3、逃避或逃離
逃避或逃離,無論是特殊孩子還是普通孩子都常常會出現的動機意識,原因是孩子認為任務難度太大,或完成需要的時間太長;此時需要選取更具吸引力的強化物,當孩子不想完成某項任務時,他們也會選擇用哭鬧的方式達成逃避的目的。有些家長會經受不住孩子哭鬧行為,而放棄讓孩子完成任務,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用哭鬧來逃避的這一行為。適量降低任務的難度,或數量,或持續時間,同時提高孩子指令的聽從能力,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要求的方式。
4、普通情緒問題
無論是我們老師還是家長,在可以觀察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必要,在孩子情緒准備爆發的那一刻之前,我們就應該放緩孩子的壓力,滿足孩子的某種他喜歡的需求,或者讓他完成他能勝任的任務,讓他重新體會成就感,獲得自信心。和普通人一樣,每個小朋友都會或多或少出現情緒問題。可能是因為午睡沒有睡好,或者早上出門時走了一條和平時不同的路,還包括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生理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預防。
孩子情緒來得很快,快到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突然這樣子,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因,摸不著頭腦,那就當個「笨拙」的家長和老師吧,不用理他,讓他先發泄一下情緒,倘若久哭不止,帶他去一個新的環境,或許是原來的環境讓他不適,等他情緒有明顯平穩時,轉移其注意力,他就會慢慢平復情緒,然後找到類似功能的行為,來替代當前行為。
5.在外哭鬧
孩子在外面哭鬧,發脾氣,很尷尬,怎麼辦?如果孩子在室外發生情緒問題時,我們可以把孩子拉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人較少的地方,然後完成接下來的操作,穩定孩子的情緒。家長如果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可以提前隨身攜帶一些輔助物品,例如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准備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視頻等。等他發泄完了情緒,我們不能直接把這些輔助物品給他,我們可以在旁邊玩玩具,然後大聲描述這個玩具多麼好玩多麼有意思。等孩子安靜下來的一瞬間,馬上把玩具給他,並和他說:你現在很安靜,讓我們來玩一下。
6、找不到原因的情緒問題
如果我們找不到孩子出現某個行為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自我刺激。
例如,我們覺得癢,就會去撓,或者在和別人交談時會有轉筆或者抖腿等的習慣,其實這些動作對我們來說,都屬於自我刺激。如果孩子的這些自我刺激,我們可以隨時叫停,不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自我刺激並不是必須要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隨時被叫停,我們需要找到替代性的行為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6個妙招,有效解決自閉症孩子莫名哭鬧
❹ 自閉症的孩子一天哭鬧怎麼辦
自閉症的孩子的情感難以捕捉,常常有情感障礙,家長們都不懂怎麼回事,孩子就突然大哭或者大笑不止,而且常常不分場合,這讓家長們感到十分困擾頭疼又無可奈何。情緒問題是個讓家長或孩子的照顧者十分頭疼的問題,如果可以解決掉,那將會讓家長和照顧者感到輕松很多,那麼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一些應對這種情況的小建議吧。
原因:
首先,好好想想到底是為什麼?星孩很可能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表達簡單的信息、需求,因為不懂表達而忍耐不適到極點才會用哭鬧來表達,可能表達害怕、厭惡、逃避、求關注、想要某種東西等等。
怎麼做?
1、想要東西
想喝水、想玩玩具等,但不會用語言或非語言(用手指、眼神去表達信息),不會提要求,他就會通過哭鬧大笑的方式來替代「提要求」,一般以哭鬧居多。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提要求方式,並滿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暫時是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則可以選擇替代的方式來解決。
2、求關注
像很多孩子調皮搗蛋其實是為了博得家長的關注一樣,在精神方面得到的關懷、關注、表揚不足夠時,加上孩子不會正確的求關注、求表揚等溝通技巧,或者父母對孩子的誇獎比較吝嗇時,孩子容易通過哭鬧來一邊宣洩情緒一邊尋求關注。
尋求他人關注屬於比較常見的情況,包括很多高階小朋友也會出現類似狀況,通過大哭大笑或者各種調皮搗蛋的方式吸引別人的關注。
很多家長不太能接受這種行為,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孩子做得好,家長不會誇獎,但是孩子一旦做錯,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批評教育。所以,當小朋友不能得到誇獎或關注時,會通過大哭或大笑的方式吸引關注。
一方面,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正確的尋求他人關注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長沒有給予孩子正向的干預支持。
3、逃避或逃離
逃避或逃離,無論是特殊孩子還是普通孩子都常常會出現的動機意識,原因是孩子認為任務難度太大,或完成需要的時間太長;此時需要選取更具吸引力的強化物,當孩子不想完成某項任務時,他們也會選擇用哭鬧的方式達成逃避的目的。有些家長會經受不住孩子哭鬧行為,而放棄讓孩子完成任務,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用哭鬧來逃避的這一行為。適量降低任務的難度,或數量,或持續時間,同時提高孩子指令的聽從能力,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要求的方式。
4、普通情緒問題
無論是我們老師還是家長,在可以觀察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必要,在孩子情緒准備爆發的那一刻之前,我們就應該放緩孩子的壓力,滿足孩子的某種他喜歡的需求,或者讓他完成他能勝任的任務,讓他重新體會成就感,獲得自信心。和普通人一樣,每個小朋友都會或多或少出現情緒問題。可能是因為午睡沒有睡好,或者早上出門時走了一條和平時不同的路,還包括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生理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預防。
孩子情緒來得很快,快到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突然這樣子,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因,摸不著頭腦,那就當個「笨拙」的家長和老師吧,不用理他,讓他先發泄一下情緒,倘若久哭不止,帶他去一個新的環境,或許是原來的環境讓他不適,等他情緒有明顯平穩時,轉移其注意力,他就會慢慢平復情緒,然後找到類似功能的行為,來替代當前行為。
5.在外哭鬧
孩子在外面哭鬧,發脾氣,很尷尬,怎麼辦?如果孩子在室外發生情緒問題時,我們可以把孩子拉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人較少的地方,然後完成接下來的操作,穩定孩子的情緒。家長如果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可以提前隨身攜帶一些輔助物品,例如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准備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視頻等。等他發泄完了情緒,我們不能直接把這些輔助物品給他,我們可以在旁邊玩玩具,然後大聲描述這個玩具多麼好玩多麼有意思。等孩子安靜下來的一瞬間,馬上把玩具給他,並和他說:你現在很安靜,讓我們來玩一下。
6、找不到原因的情緒問題
如果我們找不到孩子出現某個行為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自我刺激。
例如,我們覺得癢,就會去撓,或者在和別人交談時會有轉筆或者抖腿等的習慣,其實這些動作對我們來說,都屬於自我刺激。如果孩子的這些自我刺激,我們可以隨時叫停,不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自我刺激並不是必須要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隨時被叫停,我們需要找到替代性的行為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6個妙招,有效解決自閉症孩子莫名哭鬧
❺ 孩子總是愛哭,怎麼辦
第一個原因是生理上的原因。研究表明,當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會給周圍的事物分類。比如說,這是人,這是鳥,這是蟲子。這種粗糙的分類是我們理解世界很重要的方式。這么做可以建立一種預測性的模式,區分出有用的信息和無用的噪音,幫我們更好地生存下來,還可以節省認知帶寬。所以,當某個生物不在你的認知分類裡面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害怕。
第二個原因是文化上的原因。出於各種文化和政治的需要,把各種抽象的概念,變成具象化的怪物,引發人們的厭惡,甚至是恐懼,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行為引導手段。比如說,如果你作惡,那魔鬼就會找上你;如果你破壞規則,某個怪物就會來抓你,等等。而為了讓人覺得厭惡和恐懼,所有的敵人都必須被描繪得醜陋不堪,這時候英雄的出場才備受期待,會變成一種文化認同,比如宗教里的神和聖人、神話中的英雄。當我們講起這些故事的時候,其實就有了善惡之分。當我們有了共同敵人,我們才會更團結,所以怪物的作用,是使得人類可以更容易地被團結在某種社群之中。而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普通的東西是不夠的,只有突破了人們的認知,才會讓人印象更深刻,更容易傳播。
所以孩子膽子太小,如果想要克服恐懼,一個辦法就是擴大分類,習以為常的事物不會讓我們感到恐懼,突如其來的東西才會讓我們害怕。恐懼來源於認知混亂,並不來源於認知的內容本身。所以可以通過嘗試讓孩子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增加想像力,擴展他的知識層面,他應該就會變得膽子大些,中國不也有句老化嘛,藝高人膽大。
❻ 兒子都上一年級了敏感,愛哭怎麼辦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這些問題常常讓家長感到頭疼不已,比如:在生活中總是愛發脾氣,在學校里顯得不合群,總是會惹到別人,容易動手,招來其他小朋友的不喜歡……
家長為此講道理、批評教育都不奏效,只好認定是孩子性格不好,對於如何管教漸漸成為一個難題。
其實,面對孩子這樣的表現,家長常常有個誤區,就是把重點放在想辦法讓孩子去改變,卻沒有真正想辦法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這些脾氣差、不合群的現象真的是自主行為嗎?並非如此。
孩子脾氣差,不合群,會動手打人…其實表現出的是一個警告,孩子很可能是觸覺失調了。
觸覺失調的表現
1、 觸覺敏感
· 怕生、粘人、愛哭鬧;
· 討厭被他人觸摸;
· 吃手、咬指甲、咬人;
· 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 不合群,容易與別人發生沖突;
· 挑食、偏食;
· 情緒不穩定,固執,愛發小脾氣。
2、 觸覺遲鈍
· 對細微的觸覺很難感知,反應比正常孩子慢;
· 大腦分辨能力弱,缺乏自我意識,不能很好保護自己;
· 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弱;
· 動作不靈活、學習積極性低。
觸覺對孩子認知、情緒情感、社會交往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包括容易受一點風吹草動影響而分心,反應過於遲鈍,與人相處內向自閉,遇到一點難事就想退縮,大大咧咧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等等。若不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將嚴重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
針對孩子觸覺敏感或遲鈍的感統失調問題,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些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干預和矯正。
改善觸覺失調小方法
1、沙土游戲
將淘洗干凈的細沙放進大盆,讓孩子在裡面玩耍,要增加沙土與孩子的接觸面,沙土可用紙、樹葉、豆、米等代替。這種游戲更適合孩子在戶外進行,尤其公園沙坑或者海邊沙灘,讓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熱水刺激
在安全的溫度范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溫度的水所帶來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條件允許可以全身刺激,家長也可以做示範,並且觀察孩子的表現。
3、梳頭游戲
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頭皮,並且順勢梳頭。這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梳子不宜太尖,讓孩子自己梳頭,可以對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4、抓癢游戲
讓孩子躺在床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應來控制力道,如果連一些常常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要加大此游戲強度。抓癢游戲不是把孩子抓撓舒服了,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刺激,強化這種感覺刺激的學習。
5、麻布刷身游戲
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手心、足部。可以邊唱歌或者講故事,保持輕松的氛圍,以免孩子過度緊張。也可以用毛巾、海綿、媽媽化妝用的軟刷子代替。
❼ 我家孩子遇到小事大事都是哭,那是怎麼回事怎麼辦呢
小孩一直哭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常見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生理需求未得到滿足,當寶寶處於飢餓或者大小便、想睡覺時容易出現哭鬧不停,家長要細心觀察,發現異常及時給予糾正。第二、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在出生前就已經發育,如果存在感統失調,寶寶會對聽、看、感覺到的事物不適應,容易出現哭鬧不安,家長可以早期將寶寶放在吊床內晃動等,以促進前庭覺的發育。當然做出此判斷前,要排除寶寶是否存在病理性疾病。第三、疾病影響,當寶寶處於發熱、身體不適時,容易出現哭鬧不安,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需要有耐心,然後參考以下做法。
1、懂得孩子的語言
當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期,一旦發現孩子開始哭鬧,作為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哭鬧不止,找到原因及時解決,那樣孩子的哭鬧就會馬上停止,久而久之你就會明白嬰幼兒的語言,並能夠在孩子還沒哭鬧時做出相應的對策,這樣就不會引起孩子長時間的哭鬧了。
2、不要害怕孩子哭鬧任性
有太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哭了,就慌的不知道怎麼辦好了,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孩子想幹嘛就幹嘛。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哭鬧任性可以滿足自己的一切,那麼孩子憑什麼不哭不鬧不任性?所以說千萬不要太嬌慣孩子的任性,當孩子有了第一次任性,馬上就會有第二次。
3、安靜應對孩子的任性哭鬧
孩子第一次對你展開哭鬧任性時,請你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依著孩子的心性,不要孩子一任性便順從孩子。當你發現孩子特別是剛懂事的孩子,在對你實施他的任性時,先勸他幾句。
若孩子不聽甚至更加哭鬧任性的厲害,請你馬上告訴她,給他三分鍾的時間擦乾眼淚鼻涕,不然後果自負(放心孩子一定會懂你的意思),然後你就走到一邊去,該幹嘛幹嘛,不用搭理他,這樣一來一般孩子就會停止自己的任性行為。
4、對孩子的任性適當懲罰
當孩子無故哭鬧任性時,作為家長就要及時給孩子指出錯誤,並適當警告孩子適可而止,當你的警告孩子無動於衷繼續無理哭鬧任性時,那麼,你就該拿出一點小懲罰手段了。
但最好不要打罵孩子,你可以這樣,比如孩子想以任性哭鬧的方式達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時,你可以拒絕以孩子任性為理由,拒絕孩子達到那個目的,讓孩子明白,他的任性哭鬧,只會讓自己的的目的達不到。
5、及時表揚孩子的乖巧懂事
孩子是需要誇贊的,一個經常受表揚的孩子內心是陽光的。當孩子改掉一點任性的缺點時,你要及時的表揚孩子並適當的進行獎勵,從而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乖巧懂事才會得到大人的喜愛,才能達到自己的意願,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不會用哭鬧任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
6、平日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
不管你有多麼疼愛你的孩子,請不要對你的孩子百依百順,這一點要從小嬰兒時期開始,當然了,你採取的方式必須是恰當的。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可以給孩子最多的疼愛,但是孩子的脾氣,我們絕對不能慣著,不能事事由著孩子來。嘟嘟見過不少家長,孩子說要去哪兒就去哪,說要怎麼去就怎麼去,你自己想一想,這樣的孩子,當你有一天違背了孩子的意願時,他不鬧你鬧誰去。
7、教育孩子要全家同步
一個孩子,身邊會有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幸福的孩子可能一下子擁有六個人無盡的疼愛,就算爺爺奶奶不疼的,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疼,不管怎麼說吧,一個孩子要佔太多的疼愛,特別是姥姥姥爺或爺爺奶奶,那真是隔輩親。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局面,當爸媽准備教育孩子時,就會有四位或者兩位老人出來反對你,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靠山啊,那麼孩子任性還不是天經地義的是嘛。所以說要教育孩子,就要全家同步,不能一個教育另兩個慣。
8、給孩子養成和你談心的習慣
從小和孩子談心,告訴孩子不管心裡有什麼話都要告訴自己,開心的,委屈的,不解的,等等。那樣一來,孩子就會及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而不是用一種哭鬧任性的方式去表達。
拓展資料:
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從離開母體的一剎那,新生兒就用哭來向世人宣布,他來到了這個世界。
在嬰兒還不會用語言、手勢等和外界交流時,哭鬧就是嬰兒表達需求的唯一手段! 沒有這第一聲哭,醫生們就會立即進入緊張的搶救之中,這哭是生命的象徵,這哭聲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質量的砝碼。不但第一聲哭是重要的,哭在整個新生兒時期都有其特有的意義,對於新媽媽們來說,最煩惱的,莫過於寶寶的哭鬧。
但嬰兒是不會無緣無故哭鬧的,她哭鬧總會有什麼地方不適。新手媽媽們不要為嬰兒的哭而煩惱,那是寶寶在和媽媽說話,新手媽媽要學會聆聽嬰兒「說」什麼,了解一下寶寶為什麼會哭鬧。
❽ 10歲孩子很內向,遇到問題只會懦弱的哭,怎麼解決
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呢?嚴格來講,是從愛人遞給我醫生對我下達的一條禁令開始。
某一天我發現我女兒眼睛開始不定時的抽動,而且一天比一天頻繁,於是我們去咨詢了醫生,得到的結論是我們的孩子不排除有多動、抽動症的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再約下一次醫生之前醫生建議我,一定不要過度的嚴格要求孩子、切記不能大吼大叫,如果孩子抽動的嚴重可以葯物干預一下。小小的一張紙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項和“利他林”這幾個字。我想我一生也難以忘記這個葯物的名字。在我查清楚葯物的副作用時我簡直驚得一身冷汗:它不僅會對兒童的成長發育造成阻礙,而且這種葯物想要根治孩子的病症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翻閱許多書籍,也查過網路,最終我得出一個結論,我不得不承認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而且與我日常的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自責極了。於是我開始想一些既不能傷害孩子身體健康又能很快治癒她的症狀的辦法。
補救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自己。
醫生告訴我,孩子的抽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管束的太緊,要求的太高,最主要是常常會大吼大叫。於是我開始深刻的自我反省:我的教育方式、情緒、脾氣,以及自己的霸權,的確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為了孩子的健康我開始調整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緒;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平等思想,朋友式相處。
認真地控制好自己真的做到這幾點孩子一定會好起來的。分享給大家,希望也可以幫助親愛的你。
第一、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家長真能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情緒、脾氣,以及自己的霸權,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那就痛下決心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慢慢的改變孩子。
只要家長能痛下決心改變自己,能控制靠自己的情緒,能管住自己的嘴和手,能平等的和孩子對話交流,朋友式和孩子相處,就一定還能找回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來。
❾ 五歲孩子做不好事情就愛哭應該怎麼辦
動不動掉眼淚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種表現,不利於他們自信和堅強個性的養成。父母應該想辦法—— 改掉孩子愛哭的不良習慣,現實生活中,一些孩子由於驕慣等原因,動不動就哭,為一點小事就哭個沒完,往往搞得父母、長輩手足無措、心煩意亂。
要改變孩子愛哭得習慣,就要讓他知道哭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對孩子哭的反應。
①當孩子有問題時,不要一聽見他的哭聲就緊張地回應他,而要讓他先停止哭,把問題說出來。訓練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聲來表達不滿,同時要給予他充分的時間去平復情緒。一個哭得嘻哩叭啦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先清楚地把話說完,然後靜靜地陪在一旁,等他平復下來,不要催促或者表現出不耐煩。
②平時父母對於孩子的任何問題,都要認真回答,讓他們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意見,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③當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來的時候,決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籍以讓他停止繼續哭下去;因為他們回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要求父母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東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應立即走開,不理會他。
④堅定自己的立場,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鬧讓步,讓他知道哭泣並不能為他帶來他想要的東西;如果不哭,或許還有機會得到。
⑤年紀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他解釋動輒哭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例如,遇到問題而自己卻不能解決時,可以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時,可以直接向父母說明。
⑥稱贊一些他認識的不愛哭的孩子,並鼓勵他向這些孩子學習。偶有不如意卻沒有哭的話,就及時誇獎他有進步了,給他一些口頭稱贊、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等。
如果父母能堅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鬧讓步,逐漸的他將會停止以哭泣來威脅你。
對於因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須多給他鼓勵,讓他嘗試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別人的幫忙;雖然做不好,也鼓勵他再次嘗試。失敗了,教會他先不要哭,靜下來想一想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問問他:媽媽(爸爸)也一起來幫忙好嗎?得到認同後,母(父)子一起把問題處理好,再與他一起檢討這件事。
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為父母溺愛造成的,所以必須多給孩子自己去面對難題的機會,不要凡事都替他去做;還要讓他多與其他孩子接觸,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才不會凡事都感到害怕,逐漸把膽量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