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力怎麼算速度
① 馬力是怎麼算的 算出速度 比如 100馬力多快
馬力和時速,沒有直接的關系
馬力只是曲軸端最大輸出的參數而已,什麼也說明不了
至於速度多塊,要結合自身體量,傳動系統的狀況,以及其他外界因素
100馬力,可以很快,也沒很慢,更多的取決於傳動系統的硬體表現,和協同標定情況
② 計算力的大小的公式力的公式:知道體積和速度,怎樣求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力=質量×加速度,求力必須知道質量和加速度
③ 力的傳播速度如何計算
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但是如果講力在某一個介質上的傳播速度,就等於這個介質的「擾動」速度了。讓我們想像一下,把一根很長的彈簧放在管子里,我們飛快的推壓彈簧露出來的一端,然後彈簧會波動,第一個波峰傳到另一端的時候彈簧才能從管子的另一端露出來,這個時候他才能對外界有作用力。我們可以假設在緊挨著他的地方有一個受力物體,只有彈簧接觸上他力的傳播才會開始,對嗎?
力施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縱向形變,產生縱波,傳播速度就是物體中的聲速(其實聲音就是一種縱波)。理想情況下其傳播速度只和物體的密度和楊氏模量有關,其關系為u=(y/p)^(1/2)。
注意:
1、電磁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拉力屬於電磁力,所以拉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
2、「力」在繩子上「傳播」,需要靠繩子的形變引起,形變的傳播速度是物質運動和能量運動,物質和能量運動的速度是聲速。所以力的傳播速度是「聲速」
3、兩者不矛盾,因為前者指的是「力」,後者指的是「能量」,前者只在物理學上假設的理想的
「輕繩」上出現,後者在實際的有彈性有質量的實際的繩子上出現。
④ 知道力和時間怎麼求速度,大學物理
動量定理:若力f是時間t的函數,則左端為力對時間的積分,右端是動量變化。給出初速度就能求時刻t的速度。
⑤ 物理如何根據變力求速度和位置
1、初中物理只需要掌握平衡力
2、高中需要掌握恆力作用下的運動情況
3、包括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計算
4、變力的運算要給出變力的變化規律,大學才能學到
⑥ 已知質量速度,求力F,怎樣轉換
可以用沖量公私計算:mv
=
Ft。(m為質量,v為速度,t為作用時間,F為力。單位分別為千克、m/s、s、N)
⑦ 物理題一個物體知道重量知道速度 求撞擊力怎麼算
首先要知道撞擊事件,或者估算出這個時間,由沖量方程,Ft=mv,即可求出沖擊力。
⑧ 力和速度的關系
力與速度的乘積為功率。
公式為:P=FV。功率與力的關系:當速度一定時,功率與力成正比。功率與速度的關系:當力一定時功率與速度成正比。
根據公式P=Fv:
1、當功率P一定時,F與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
當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時,要增大牽引力,就要減小速度。所以汽車上坡時,司機用換檔的辦法減小速度來得到較大的牽引力。
2、當速度v一定時,P與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
汽車從平路到上坡時,若要保持速率不變,必須加大油門,增大發動機功率來得到較大的牽引力。
3、當力F一定時,功率P與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
起重機吊起同一物體時以不同的速度勻速上升,輸出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機輸出的功率越大。
(8)知道力怎麼算速度擴展閱讀:
功率表示
功率就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里功率P=功J/時間t,單位是瓦w,我們在媒體上常常看見的功率單位有kW、Ps、hp、bhp、whpmw等,還有義大利以前用的cv。
在這里邊千瓦kW是國際標准單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功率俗稱為馬力,單位是匹,就像將扭矩稱為扭力一樣。
在汽車領域,最大的做功機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為:功率(W)=扭矩(Nm)×轉速(rpm)/9.549。
由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尺(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75kg的物體拉動60米,相乘之後等於4500kg.g.m/min。
參考資料:網路-功率
⑨ 速度怎麼計算
速度的計算公式:V=S/t。速度的單位是m/s和km/h。
科學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速度表徵動點在某瞬時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矢量。
在最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經過的路程。速度的常用單位有:厘米/秒,米/秒。千米/小時等。速度的大小也稱速率。
(9)知道力怎麼算速度擴展閱讀: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1、確定了慣性參考系並引出了邏輯循環論證,這是公理體系的表現,任何學科的第一命題都要具有此特性。
2、指出了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建立的慣性概念。
3、它的否命題揭示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4、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首先,牛頓第一定律為第二定律准備了概念(力、慣性質量、慣性系)並定性闡明力和運動的關系;其次,第一定律主要說明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
不受外力作用和物體所受外力矢量和為零不是一碼事,因此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成牛頓第二定律在F=0時的特殊情況。
⑩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10)知道力怎麼算速度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