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去判斷中心肥胖
A. 中心性肥胖或全身性肥胖的標準是什麼
按照脂肪分布的部位和特點,肥胖分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也稱之為腹型肥胖是指以腹部或內臟脂肪積聚為主引起的肥胖,全身性肥胖也稱為四肢型肥胖是指全身較均勻的脂肪積聚引起的肥胖。中心性肥胖身體最粗的部位在腹部,而全身性肥胖身體最粗的部位在臀部。因此二者也分別被形象地稱為蘋果型身材和梨型身材。
研究已證實,中心性肥胖發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危險明顯高於全身性肥胖,這些疾病包括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2 型糖尿病以及血脂代謝異常等。所以,肥胖程度完全相同的個體,因其不同的脂肪分布類型,而有明顯不同的危險性。
可見,對於肥胖者而言,除了要判定自己的BMI 以外,還要確定自己是屬於中心性還是全身性肥胖。測量腰圍和腰臀比是評估肥胖類型的簡單易行的方法。腰圍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WHO 建議歐洲人群的適宜標准為男性94cm,女性80cm。目前,亞洲人群的暫定標准為男性90cm,女性80cm。腰圍超過以上標准者存在中心性肥胖。
WHO 推薦測量腰、臀圍的方法如下:測量腰圍時,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 ~ 30cm,體重均勻分配。測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十二肋連線的中點。測量者坐在被測者一旁,將測量尺緊貼身體,但不能壓迫軟組織,測量值精確到0.1cm。臀圍則通過環繞臀部的骨盆最突出點測量周徑而得到。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你就可以得到自己腰圍和臀圍的正確結果了。
所以,對亞洲人群來說,腰圍90cm 以上男性和腰圍80cm 以上女性即使BMI 正常,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也將增加。對於超重和肥胖者,如果再伴有腰圍的增加,則肥胖症相關疾病的發病危險更進一步增加。
腰臀比是指腰圍與臀圍的比值。男性腰臀比>1.0,女性腰臀比>0.85 被定義為腹部脂肪堆積,即存在中心性肥胖。腰臀比是早期研究中預測肥胖的指標,檢測中心性肥胖時,腰圍指標較腰臀比更為有效。現在更傾向於用腰圍代替腰臀比預測腹部脂肪含量。
臨床上,可以採用第3 和第4 腰椎水平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掃描(MRI)來精確計算內臟脂肪面積。面積>130cm2,肥胖相關疾病危險增加;面積<110cm2,則無危險性。
B. 判斷肥胖狀況的方法
肥胖類型之遺傳性肥胖:肥胖帶有家族性,子女的飲食習慣、肥胖特點與父母相似,父母肥胖者子女的肥胖發生率也較高;近年的研究還發現,肥胖者的體內含有較高的肥胖基因。
肥胖類型之青春性肥胖:多為女性,尤其是月經初次來潮後,由於體內激素水平失衡造成肥胖,此期肥胖之脂肪多分布集中在臀部及大腿根部。
肥胖類型之產後肥胖:懷孕期由於熱量攝入過多,造成產後體重大幅度增加,以腹部肥胖為主,並多為浮肉,皮膚起皺。
肥胖類型之中心性肥胖:俗稱「將軍肚」、「啤酒肚」,以男性為主,多由生活不規律、應酬較多與飲酒過多、活動量小造成,對健康危害最大,易引起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等。
肥胖類型之中老年肥胖:多指中老年婦女,由於更年期或內分泌紊亂,活動量小,代謝緩慢引起。
肥胖類型之多次減肥引起的再度發胖:因不切合實際盲目使用減肥方法,或多次更換減肥品,造成體內代謝紊亂,傷害心肌,引起再度肥胖,對身體危害很大。
專家提醒胖友,減肥之前最好三思,弄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種類型,究竟是什麼因素引起的肥胖,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對「症」而「療」,取得既減肥又健身的效果。望採納
C. 怎麼判斷向心性肥胖
鑒別診斷:
主要是與全身勻稱性肥胖相鑒別,全身均勻性肥胖亦稱周圍型肥胖,患者體內脂肪沉積基本上呈勻稱性分布,四肢脂肪亦有增加,沒有滿月臉、鎖骨上脂肪墊和水牛背這些向心性肥胖的特徵。
檢查:
體檢注意有無滿月臉、鎖骨上脂肪墊、水牛背、懸垂腹和四肢變細等表現。
(3)用什麼去判斷中心肥胖擴展閱讀:
病因及常見疾病
由於人體內糖皮質激素持續存在過多所產生的一種特殊體型。
糖皮質激素對身體不同部位脂肪組織的作用不同:四肢脂肪組織分解增強,而腹、面、肩及背部脂肪合成有所增加,以致出現的一種以面部圓潤、背部肥厚、腰寬、腹部呈球形隆起,四肢近端肥胖粗大而遠端細弱,與軀干不相對稱的特殊體型。
常見於庫欣綜合征,包括ACTH依賴庫欣綜合征和ACTH非依賴性庫欣綜合征。
可以合並庫欣綜合征的其他表現:如四肢肌肉萎縮、骨質疏鬆、高血壓、高血糖、低血鉀、性功能下降和閉經等。
D. 判斷肥胖的常用指標有哪些
一般要通過BMI和腰圍或者是腰臀比。最常用的其實是三者綜合起來去判斷肥胖。
E. 怎樣判斷肥胖症
兒童肥胖症有以下症狀:
1、皮下脂肪飽滿,脂肪堆積主要在面部、腹部、臀部和肩部,四肢肥胖,特別是上臂和臀部。
2、孩子經常感到疲倦、氣短和行動笨拙。孩子們胃口很好,比普通孩子吃得多。
3、喜歡澱粉、糖果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歡蔬菜等清淡食物。
F. 肥胖的標准判斷是多少
判斷人體肥胖有三個維度:
1、人體BMI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按中國標准來對照,BMI指數在18.5~23.9之間為正常體重、24.0~27.9之間為超重、大於28.0的則為肥胖。
2、腰圍: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5cm,都屬於腹型肥胖。
3、人體體脂肪率: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當男性體脂>25%、女性>30%就是肥胖一族。
看清上面這三個標准,我們不僅可從外形上判斷是否肥胖,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檢查判斷人體內臟脂肪是否超量。在醫院的體重管理門診,通過「人體成分分析」檢查,還可以幫助你分析人體的脂肪佔比、肌肉含量甚至是內臟器官的脂肪含量,讓減肥更有針對性。
(6)用什麼去判斷中心肥胖擴展閱讀:
「糖」吃得太多 不長胖才怪
導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營養攝入失衡,即攝入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及能量過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素之一,每天給我們的身體源源不斷的能量。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理解為「糖」,它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食物中。
正常人體通過糖分獲得能量。你如果天天糖分(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超過你自身的日常所需,碳水化合物會變成大量的葡萄糖,肝細胞便會將過剩的葡萄糖轉變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從而導致了肥胖。
因此,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和脂肪」,主要目的是「減脂肪」。減少攝入碳水化合物來阻斷葡萄糖對人體過多的能量供給,從而動用你自身的脂肪,通過燃燒脂肪供給能量實現減肥的目的。
G. 判斷肥胖的標准都有哪些
作為每一個希望減肥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首先弄清什麼是肥胖?肥胖分幾類?自己是否屬於肥胖?絕不能盲目減肥,以免損害健康。
什麼是肥胖
當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所含的熱量超過人體自身所消耗的能量時,多餘的部分轉化成脂肪,從而引起肥胖。肥胖是一種會導致體內內分泌及代謝紊亂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就是說肥胖不僅僅是形體美觀問題,而是一種危害健康的疾病。
肥胖如何分類
肥胖通常有兩大類: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其中絕大多數是單純性肥胖。繼發性肥胖主要指由於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肥胖,如炎症、創傷、出血、腫瘤等各種原因引起的下丘腦病變,垂體功能減退症、垂體瘤等,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醇增多症、胰島素病變及某些遺傳疾病等均可引起肥胖。繼發性肥胖的治療以原發病的治療為主,因而不在這里過多敘述,以下我們所說的都是指單純性肥胖。
如何判斷是否肥胖
在我們知道了肥胖是一種病之後,還要弄清你是否肥胖?肥胖的判斷通常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
第一種方法理想體重計演算法
有三個常用的經驗公式,任何一種都可以:
(1)標准體重(㎏) = 身高(cm)-100
(2)標准體重(㎏) = 身高(cm)-105 (年輕女性再減2.5kg)
(3)標准體重(㎏) = [身高(cm)-100]×0.9
然後將自己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比較:
判斷標准
如果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相比>10%為超重,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相比>20%以上為肥胖;
·20%~30%為輕度肥胖
·30%~50%為中度肥胖
·50%以上為重度肥胖
舉例來說:身高172公分的男性,實際是體重87千克。
判斷是否肥胖,先計算理想體重: 172-105=67(kg)
再計算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的比值(87- 67)/67×100%=29.85%,根據肥胖標准,為輕中度肥胖
第二種方法是計算體質指數(BMI)——用體重的千克數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 = 體重(㎏)/身高(m2)
判斷標准
·按2001年中國肥胖問題專家組提出標准為
·BMI 18.5~23.9為正常
·BMI <18.5為消瘦
·BMI 24~27.9為超重
·BMI ≥28為肥胖
還以上面的例子來說:身高172公分的男性,實際體重87千克。
BMI= 87(kg)/1.72(m2 )=29.4,因此屬於肥胖。
第三種方法是測量腰圍或測量腰臀圍並計算腰臀比例(WHR)
判斷標准:
WHO建議:腰圍(WL)男性超過94cm;女性超過80cm視為肥胖。亞洲人標准低於此標准。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建議中國成年男女超重標准為85cm(男),80cm(女)。
腰臀比即腰圍(W)/臀圍(H)
判斷標准:
·一般認為超過0.9(男)或0.8(女)可視為中心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