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初5的算力怎麼講
① 怎麼提高五年級小孩計算能力
提孩子計算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辦法是去書店買相關的口算練習冊,每天掐時間練習,5年級的孩子,口算過關的話,每5分鍾,應該100道題;剛開始稍有些困難,5分鍾就能做五、六十道,但堅持一段時間,口算速度會明顯提高。另外,每天堅持做5道計算題,孩子如果有錯題,讓他自己檢查,自己改正。提高小孩計算能力沒有特別技巧,貴在堅持。
② 怎樣提高小學生簡便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因為學生「計算錯誤」而困惑。題做了不少,錯誤率卻居高不下,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的質量。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題目下筆。
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覺上的、孤立的現象,不去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特徵和聯系。所以在抄寫數字、符號的時候,沒有看清楚就下筆,抄寫的數字就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比如:把「3」寫成「8」,將「26」寫成「62」;把「+」寫成「×」等。在很多時候,脫式計算中上一行的數字到下一行就寫錯了,或者將不同的數字寫成同一個數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運算順序尤其是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除上述的原因外,還非常容易出現被假想迷惑的情況,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將運算順序搞錯。比如在進行小數簡算的過程中,32.78-(8.9+2.78)可以變成分別減去後兩個數,而類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簡算,去括弧後要變成32.78-8.9+2.78。
3、多受負遷移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已學知識的影響,即學習中的遷移。如果已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掌握,就是正遷移,反之即負遷移。計算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干擾,影響計算的准確性。比如:計算乘法的時候,不少的孩子就經常出現加法的計算情況。
二、措施方法
1、教師要做好示範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冊中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就要求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打草稿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布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介面算,有的在書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介面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准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要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嚴格督促學生落實,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會養成這一良好習慣。
(2)
培養學生檢查、驗算的習慣。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答案,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要盲目地進行簡便運算,避免將
15+5 ×(1 -0.5),錯誤地算成20×(1 -0.5)。
3、分步入手,提高綜合計算能力。
(1)、從口算訓練入手,利用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每天利用課堂三分鍾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題,這些口算題我經常以卡片、聽算、做口算練習冊等形式出示,然後任意抽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然後由我計時,看該組學生答完十道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一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看哪組學生答對的人數最多,並且答十道題用的時間最少,哪組就為本星期的口算優勝組,並給予優勝組獎勵。這樣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學生們的積極性相當高,口算的興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筆算是關鍵,利用每周十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本學期主要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和簡算,這部分一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打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等這些錯誤。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裡開展利用隔天一次的專項計算比賽訓練學生的筆算能力。訓練時間為半小時,訓練任務是完成3道筆算題,3道簡算題。學生們在規定的半小時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對,累積五次,將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這樣的訓練前兩次的訓練效果不盡人意,滿分的不多,但後兩次的訓練結果讓我很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們的筆算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從滿分寥寥無幾上升到一個班有三十幾名學生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這樣驚人的效果,讓我感到非常的驚喜和快樂。由此證明,學生們的這種筆算訓練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實可行的。
(3)、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簡算是依據算式、數據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在本段數學教學里,主要運用加法和減法的交換律、結合律等進行簡算。因此,在本段學習中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些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並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4)、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強化估算意識。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讓學生用估算對數學規律進行猜想,用估演算法檢驗解題思路,用估演算法檢驗解題結果等,將估算思想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估算的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總之,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和連續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計算的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計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後,也還需要在今後應用中得到鞏固、發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③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即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演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首先要讓學生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
第二,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在計算練習中,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計算練習中,要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利於他們熟練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還有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但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抵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精簡選題,盡量找些簡單的計算題的來引導學生來做深奧的計算題。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首先,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不要盲目地沒有審清運算順序就簡便運算,如 15+5 ×(1 -0.5),學生錯誤地算成 20×(1 -0.5) ,其次,計算時要嚴格規范計算過程,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當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後,既要讓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也要求學生找草稿中有無錯誤。如;數位的對齊,進位是否以加上。計算時要讓學生養成自我驗算的習慣。
第四、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任何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都是由若幹道口算題綜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確、迅速與否直接關繫到計算能力的提高,設計口算練習時,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簡便運算題,經常進行口算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④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考試一結束,學生們總會抱怨:唉,又是計算錯誤!在講解試卷之前,老師又會說:要是計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可見,計算成了很多學生數學學習上的進步的攔路虎。因此,計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單純的計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以採用多種訓練形式代替以往單一練習的形式。例如:用游戲、比賽等方式訓練;開火車、搶答、闖關卡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多講解解題的原理,讓學生了解解題思路的來龍去脈,知道這樣解題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將提高興趣。
二、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僅需要正確還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恆訓練實現的。 在我看來, 課前 3 分鍾口算 ,效果非常不錯 。 每堂課前准備好十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或是讓學生寫在小本子上,在統一核對答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小結,對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也會注意正確率。當然,識記一些常用數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對於加快口算速度與正確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 、加強估算 訓練。
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確的結果,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這樣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響實際的操作,遇到這類問題盡量讓學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確結果的計算中,估算也會起一定的監控檢驗作用。 每做完一道題,我們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驗證其正確性。
四、注意速算與巧算。速算與巧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簡便運算,簡便方法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還能夠讓解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單獨進行速算與巧算的訓練,教師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讓學生解答問題,在例一些計算題,讓學生找到合適的簡便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沒有的。這就需要學生先將除以一個數變成乘以其倒數,在運用分配律進行計算。
五 、養成良好習慣 。
我們知道,學生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會計算,而是 在計算中,不是抄錯數字了,就是背錯乘法口訣了,要麼是小數點點錯了, 這些 都是一些極小的錯誤,但卻經常出現。因此,平常練習 就 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 。認真演算之後一定要強調驗算。驗算的方法有多種,如按步驟,逐步逐步的檢查;用加法驗算減法,乘法驗算除法;代入原題驗算看是否符合實際;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過估算來驗算。定時的開展改錯訓練,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粗心的錯誤。將大家平時易犯的錯誤一一陳列,自己對照自己的實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下次就會少出現相同的錯誤了。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點雖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認真落實以上各點,必將能為我們的計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⑤ 15+3怎麼說算理
不管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用生命的一些粒子好好的進行相片進行解說一下,這樣就非常好的。
⑥ 怎樣提高五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新課程標准》提出了關於「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想是否做好以下幾點:
一、口算——加固計算能力的根基
口算能力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種能力,它是提高學生綜合計算能力的基礎。教師必須明確學生在各個學段應該掌握的口算技巧,必須要讓每個孩子過關,否則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他會落隊的。
一年級必須熟練掌握10以內的分成,20以內的加減法,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儲備。然後還有九九乘法口訣表,都是要熟記的。到了三年級,我們有些先進的數學教師讓孩子背誦「19×19」口訣,但是韓國的小學生全部要背誦「19×19」口訣,而日本的火田村洋太郎說,直觀的精髓在於背誦和心算,並且他已經提出背誦「29×29」口訣。還有比如25×4=100,125×8=1000,50×2,37×3=111,等。到了四年級學習了小數,也是在上述關系展開的,比如0.125×8=1, 1.25×8=10,等,五年級的3.14×2=,3.14×3=,3.14×4=,3.14×52=,3.14×6=,等,諸如此類的知識,必須要孩子學會轉化,舉一反三,熟能生巧,因為這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
二、算理——提高計算能力的推進器
三年級一位教師在講解三位數乘以兩位數時,出示板書的兩個這樣的計算題,教學片段如下: ① ②
師:這里的117表示117個什麼呢(學生對比,討論。)
生:117個十。
師:老師這里填添上0,可否?
生:可以。
(讓學生理解13×9,其真實意義是13×90,明確數值是由數字所在的數位決定的。)
師:下面我們看第②題,有什麼發現?
生:213錯位啦。
生:由原來的213個十,一下子變成213個一了。
師:你會運用估算的方法檢查嗎?
生:213相當於200,213×15相當於200×15,應該得3000,而1278就差太大了。
師:真了不起,會綜合運用自已的計算本領啦。
在講授五年級《圓錐的體積》一節時,我把學生按科學課實驗分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由組長進行分工,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的關系。記得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讓學生通過動手,理解算理,比做一百道題更有用。
三、游戲——提高計算能力的加油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最大積極性,發掘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天性是愛玩的,老師把知識融入到游戲中,相信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會更高,積極性會更濃。比如為培養孩子們對於10以內數的分成的理解,創設《找朋友》的游戲:在下列數中找出哪兩個數字是好朋友,4 9 6 8 1 2,孩子們會很快找出來,悄無聲息地掌握「湊十法」。學段不同,找的朋友也要升級,比如182+49+118+51,學生會找出182和118,49和51他們分別是好朋友,學生在悄悄地利用「湊百法」,還有0.25和0.4,計算1.25×16時,發現1.25的好朋友8藏在16裡面,因此1.25×16=1.25×8×2。
數學使人更加聰明,做為數學教師不能一輩子只教課本上那點知識,是否偶爾也可賣弄一下。當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十位數字相同,個位數字和為十,那他們的積為:十位上的數學乘以該數字加上1得到一個新數字,新數字再乘以100;個位上的兩個數字相乘,再和上一步得到數相加。比如,34×36,計算3×(3+1),得到12,再乘以100,得到1200;計算4×6得到24,24再加上1200,得到1224。看上去感覺不可靠,不過這樣做真的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相信,學生會對你喬刮目相看的,甚至五體投地。或者與學生共做一個數獨題,老師們,我們也要不斷學習呀。
四、有用——提高數學能力的評價目標
《數學課程標准》在小學學段關於數與代數的教學目標中說: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估算是對運算過程或結果進行近似或精略估計的一種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用的比較少,但是在生活中用處特別大。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它既有數學味,又有生活味。如果孩子們做數學只是局限於習題,那會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在講授估算知識時,我創設了組織學生春遊情境,對孩子們說:「我班有52人,現有中巴車25坐,我們要租幾輛車?」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來,一生說:老師兩輛車夠了,52相當於50,一車25人,正好兩車。立刻招來討伐聲,一車25人,兩車50人,剩2人跑著去呀?這里用到估算的知識。「同學們,如果我們要進行野炊分組,大家說說怎樣分好呢?」這里又用到因數的知識。
在講解小數四則運算知識時,我布置的家庭作業是搜集一張購物小票,從裡面提煉數學問題並給予解決。學生們的興趣也非常高,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在召開家長會時,我特別囑咐家長要時刻發揮孩子們的數學作用。
韓國的母親去買東西的時候,總會帶著自已已經熟記「19×19」口訣的孩子一起去,說是「馬上就可以計算出價錢,非常方便」。當學生周圍的人都對他的數學才能給予肯定時,他的內心感受是什麼?學數學太有用啦。
五、習慣,發揮數學能力的穩定劑
教育是培養人的習慣。我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益於年少時的培養。在教學時,大部分教師都能注意到:抄對題,算對數,小數加減要對齊數位,做完後要認真檢查等。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
1、驗算在題旁。讓學生的驗算寫在解題旁邊,這樣我們能發現學生的解題過程,發現存在的問題,不要把希望放在檢查上,孩子們在快速做完題後,已經沒有耐心去仔細檢查。所以關鍵是尋找他的解題過程,從中發現軟肋。
2、錯題在積累。知識在於積累,相信也包括錯誤的題目。每次測試或作業,讓學生把錯題抄在錯題本上,分析原因,一周以後,再做一遍。
3、卷面要整潔。書寫認真說明學生能靜心分析、思考,出現錯誤的概率就小,而龍飛鳳舞的卷面說明學生做題缺乏深度思考,學習態度不認真,成績必定不理想。
⑦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很多的學生對於數學都感到頭痛,因為數學的分數每次都不高,並且很多的知識點都不太懂,那麼初中數學怎麼樣學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數?
初中數學怎麼樣學可以有效提高分數?
知識框架圖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基本上這個科目的分數就會有一些改變,當然在學習當中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復習還是學習都需要制定一個專業的計劃來幫助自己學習,在加上以上的幾點,數學分數會有相當大的進步,在學習當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及時的像老師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學求教,以便於自己可以解決難點,不會對以後的學習有影響,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怎麼學的內容,相信你做好這幾點,各個科目整體的分數都會出現上漲.
⑧ 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計算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問題.很多學生總以為計算題比分析應用題容易得多,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扎實,計算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於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在今年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了計算練習.加強計算練習,提高計算能力,從而提高20%學生的成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約佔55%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
一計算的意義和重要性.
1、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石,掌握了計算,便打開了通向數學王國的大門.在教學實踐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許多學生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卻往往還會計算錯誤,計算的准確率很低.這不僅直接影響到對文字題,應用題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為此,必須切實提高學生計算的准確率
.2、數與計算將伴隨人的一生.一個人在成人以後所需的數學知識,基本上在中學階段就學全了.因此,在中學階段學好數與計算的基礎知識,並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是終身受益的.
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1、在讓學生自我分析錯題原因時,比較常犯的錯誤有「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寫得模稜兩可」,「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等.分析原因,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麼?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
2、同時,一些同學計算正確率不是很高,也反映了這些同學的計算能力還有待提高(比如乘法口訣不熟、進位加法不熟等);可能缺少一種良好的計算習慣如驗算的習慣等,許多學生在計算時,忽視了「估算」的作用.這一點可能與我們平時教多練有的關系.
三、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措施.教師方面:
1、及時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補缺補差及答疑輔導,並分清情況,矯正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計算習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2、做好示範,言傳身教.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課堂上,板演符合規范,做到既言傳又身教.講評、作業和試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首先做到.
3、經常鼓勵,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使嚴格要求能夠堅持下去,還必須經常激勵學生,使他們對教師的嚴格要求給予認同,並對執行計算規范保持持久的興趣,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習慣.學生方面:1、按照計算的一般順序進行.弄清題意,觀察題目特點,確定運算順序.2、要養成認真演算的好習慣.數據清楚,草稿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3、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寧慢勿錯,寧少勿濫.
四、具體方法:
1、嚴格計算過程,規范演算草稿 計算規范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正確,作業和試卷整潔.草稿是正確進行數學計算的必要手段,許多計算錯誤都是因草稿潦草、雜亂所致.在教學中,草稿同樣要求學生書寫整潔、有序,能口算的盡量口算.測驗時,要求學生按平時要求打草稿,可將卷子對折,草稿與題對應.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有條有理地自我復查,不必再費時重寫草稿,直接對照檢查,省時省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誠實、認真的作業習慣,克服亂寫亂丟草稿的壞習慣,有利於教師尋找並分析錯誤原因,幫助學生訂正及調控以後的教學.
2、嚴格要求,抓實抓細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必須嚴格要求,抓實抓細,持之以恆.嚴格要求,嚴在抓實抓細上,嚴在持之以恆上,作業中計算不規范的錯誤,一定要糾正,書寫不工整,老師一定要及時指出;測驗時出現的計算不規范錯誤,在課堂上要詳細講評,教給方法;對重復發生錯誤的學生開「小灶」.對計算規范執行情況,進行自查和互查,時時處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培養學生正確打草稿的習慣,開始時,要像批改作業一樣詳細批改草稿,對草稿中的錯誤同樣要求學生認真訂正,當學生逐漸養成習慣後,變詳改為簡改,變簡改為抽查,把重點集中到習慣不良的學生身上.綜上所述,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形成,一是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二是要教會學生一些使計算正確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積極地教育與鼓勵在學生心理上樹立定能計算正確的信心,行為上也力爭計算正確,這種學習心態的形成,必能促使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提高.
⑨ 淺談如何提高五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新教材中的計算練習量與老教材相比,有了較大的下降,難度也降低了不少。不過感到學生的計算能力與以前的學生相比下降了不少,計算能力差,計算速度慢,計算錯誤率偏高!為此,我認為應該採取以下措施:一、堅持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要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這是數學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組織教學與訓練,如聽算、看卡片口算、看題默算,反復強調先正確而後快。二、 強化基礎知識,提高筆算能力。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是重點。筆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來科技如何發達,筆算能力始終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 1、使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首要條件。每種計算,都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而進行。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理解不正確,掌握不透徹,就無法進行計算。只有讓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運算性質、定律、技巧之後,才能在具體計算中應用這些知識來尋求簡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計算的准確性與加快計算速度。 2、加強練習和技能訓練是學生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比如分數四則計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學生計演算法則正確但計算結果錯誤的情況,出錯的原因在約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又如小數除法,特別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錯在在除數變成整數時,被除數沒有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因而造成商錯了。所以在計算練習中要加強基本計算技能的訓練。 3、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不僅有助於學生達到「正確、迅速」的要求,還有助於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積為整百、整千的特殊數據(如:75+25=100 25×4=100 125×8=1000 );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36幾個常見數的積;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後,就能轉化為能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三、開展計算競賽活動。對於枯燥無味的計算,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之後,往往會隨便應付,造成更多的計算錯誤。這時,適當開展一些計算競賽活動,往往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計算的興趣,達到提高計算準確率的目的。本學期,我准備在班內開展了兩次計算競賽,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在競賽後,注意把學生易出現的錯誤整理起來,分析歸類,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掃清障礙。四、熱情鼓勵學生,加強愉快學習的體驗。對於學生由於粗心出錯,教師要熱情鼓勵。平時的作業批改中,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