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殘疾人康復中心心得體會
1. 關於殘疾人的體會30字
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無比幸福的家庭里,而當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是否知道,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熱情。他們就是——殘疾人。
殘疾人在人們的眼裡是很低賤的。人們見到殘疾人,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這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殘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種種原因,他們現在能這樣?我們應該拋棄對殘疾人們的歧視,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因為殘疾人並不是廢物,他們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奉獻與提醒。每當我們看到電視上播放殘疾人運動會時,都不禁地為他們擔心,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真讓我提心掉膽。要知道他們和正常人相比,殘疾人飽受生活的艱辛,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一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這種種都說明殘疾人並不比我們弱。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
最近,我看見盲人、瞎子、瘸子……等殘疾人都想跑過去幫一把。給殘疾人多一點愛護,多一點關心。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他們的人生就有希望,只有這樣,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正如電視上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文明才能前進一大步。」
大家一定知道:1992年10月14日,聯合國第47屆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說明在世界范圍內,殘疾人事業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是人類進步和正義的事業。
作為我們學生,作為炎黃子孫,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員,我們理應學會關愛他人,更應時刻給予有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只要我們學會處處關心別人,當你有困難時,就會有人幫助你。我真心希望人間充滿關愛!我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心平等待人,我真心希望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更真心希望我們學校能成為愛心大家園。
2. 寫給殘疾人精神的感想
盲人,他不能用眼睛去感受四季帶給他的美麗的事物和快樂.但是,盲人別的器官卻異常靈敏,老天關上了他明亮的眼睛,但卻打開了他美好的心靈,讓它能夠頑強的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聾啞人,他不能聽見人與人之間快樂的交談,不能參與這快樂的交談.不能聽見世間那美妙的音樂.但是,他的生活依然很美好.他用心靈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身邊的點點滴滴,縱使她快樂. 手腳不便利的人,他不能輕松自如地像健全人一樣做許多體育運動.在常人眼裡,也許寫一個字,畫一幅畫,打一件毛衣……都是那樣簡單.可是在他眼裡,做那些事,是多麼多麼的困難. 世界上所有的殘疾人,也許老天對他們有些不公平,但是他們沒有就此放棄.他們用比常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更多更多的努力來完成常人所能輕易完成的事情.就是他們這種熱愛生活的精神使他們並不比健全人差一丁點兒.他們用自己特有的優點去感受大自然.雖然他們的身體不健全,但他們的心靈之窗並沒有關閉.他們用努力換來的成果,比我們一般人要多得多.也許他們所體驗到的常人並不能體驗到.看不見的海倫•凱勒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功了,成為了一名大名鼎鼎的作家,可有些人卻不如他. 殘疾人在生活中也許有許多不如我們的地方,但是,他們熱愛生活的心靈遠遠要比我們更強大
3. 去殘疾人康復中心上班好嗎
既然你都應聘了,那肯定你是願意去的,別人或許不理解,但你自己覺得不錯就好了,或許他們不理解,可是這個工作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殘疾人更需要我們的關心,我也在殘疾人托養中心上班,在瑞邦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我覺得在這里雖然有時讓你很生氣,但他們的心真的很真
4. 殘疾人旅遊感言
你要是殘疾人的話 旅遊當中所遇到的快樂 與不適 自己肯定能夠感受得到
5. 急需一篇參加完社區殘疾人運動會的心得體會 3000字左右(在線等待)
2008年9月10日下午,##市殘疾人運動會在我校拉開帷幕,全稱「##市殘疾人田徑﹑游泳錦標賽」。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殘疾人運動會,也是我們五邑大學愛心社主辦的一次頗為龐大的助殘活動。運動會共有104名參賽者,其中男選手佔大多數,選手們都是來五邑地區的:開平,台山,恩平,鶴山,還有##的江海區﹑蓬江區。參賽選手根據殘疾相似情況分為五組:輪椅組,肢殘組,視障組,聽障組和腦癱組。工作人員有30多名,志願者45名。
運動會持續了一天半,9月10日(星期三)下午主要是游泳比賽,下午3點鍾開始。大概有40名參賽者,除腦癱組外,其餘四組都有人參賽。游泳項目多姿多彩,有自由泳,蛙泳,仰泳,混合泳。看到他們在水中奮力拚搏的身影,不得不讓人佩服,很難想像,沒有腿,沒有手的他們,眼睛看不到東西的他們,是怎樣能做到的。在場的觀眾也是不斷為他們歡呼加油!游泳比賽在下午4:30左右就結束了,繼而是5000米的田徑比賽。選手不多,只有兩名,他們真夠了不起的了,都能堅持跑完全程。
9月11日(星期四)全天舉行的是田徑比賽。大致分為四項:跑步,跳高跳遠,鐵餅標槍,鉛球。跑步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和1500米。參賽者在跑步項目上居多。跳高只有兩名選手,但是他們都很厲害,其中一個來自恩平的選手,跳出了一米七的好成績,聽說這位選手曾獲得省冠軍。在跑步項目中,也有很多選手取得很好的成績,一點都不比正常人遜色。在參賽選手中,值得一說的是視障組。在比賽之前,本來安排了一名志願者當視障運動員的領跑的。結果從開賽到賽事結束,領隊都派不上用場。我們也的確認不出哪位是視障運動員。可想而知,他們多麼厲害。
整個賽事在下午4:30分結束,然後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共頒發了60玫金牌,38玫銀牌,32玫銅牌。看到露出的欣慰笑容的獲獎運動員們,讓我們想到獲獎的奧運健兒們,此刻他們跟奧運健兒是一樣的,無論取得的成績有多麼懸殊,但是都是他們努力的成果。5點30分伴隨著一首《北京歡迎你》,##殘疾人運動會圓滿結束。
在整個運動會中,共有30多名工作人員,45名志願者。志願者都是我們五邑大學各年級的學生,大多數是愛心社的成員。可以說,志願者幾乎包攬了全場的工作:計時,計分,檢錄,發力,負責終點,送遞成績單,公布成績,張貼成績,頒獎,還有在各個項目中,各有各的職責。總得來說,我們的志願者做得很好的了,大家都很盡職。不怕曬不怕熱,也不怕累,很多志願者都是連續做一天半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跟參賽者們交流,未能充分發揮出友愛的志願者精神。
回顧整個賽事,是值得我們去回味的。選手們在賽場上,奮力拚搏。那種頑強的精神感染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觀眾。以至於我們的志願者們也忍不住拍手鼓掌,為他們吶喊助威。很多選手都是身兼兩個或者是三個比賽項目的。例如,有個開平的選手,他就連續參加三個比賽:200米,400米,800米。老實說,就是我們正常人也未必有足夠的體力去完成,他卻可以,而且跑完後也沒什麼事。大多數選手都能堅持到終點,但是也有個別的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出現身體異狀,幸好有醫務人員在旁,及時採取救助措施。這個運動會,也出現了一些特別的情況,就是很多比賽項目,都只有一個參賽選手,也就是說是他們自己跟自己比了。記得有人說過,人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覺得這句話更適合於身體有缺陷的人,怎樣才能從自己痛苦心魔中跳出來,怎樣才能面對生活的一切,怎樣才能重拾活下去的信心,這一切關鍵是要靠他們自己。所以說,他們最大最強的對手是他們自己,是努力地站起來,還是灰心地倒下去,就看他們能不能戰勝自己了。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提高了自己的組織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從參賽者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可貴,看到了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鬥志。我想他們的精神會一直鼓勵著我勇往直前的,無論將來遇到什麼困難!
6. 體會殘疾人的心情作文800子
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無比幸福的家庭里,而當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是否知道,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熱情。他們就是——殘疾人。
殘疾人在人們的眼裡是很低賤的。人們見到殘疾人,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這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殘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種種原因,他們現在能這樣?我們應該拋棄對殘疾人們的歧視,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因為殘疾人並不是廢物,他們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奉獻與提醒。每當我們看到電視上播放殘疾人運動會時,都不禁地為他們擔心,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真讓我提心掉膽。要知道他們和正常人相比,殘疾人飽受生活的艱辛,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一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這種種都說明殘疾人並不比我們弱。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
最近,我看見盲人、瞎子、瘸子……等殘疾人都想跑過去幫一把。給殘疾人多一點愛護,多一點關心。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他們的人生就有希望,只有這樣,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正如電視上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文明才能前進一大步。」
大家一定知道:1992年10月14日,聯合國第47屆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說明在世界范圍內,殘疾人事業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是人類進步和正義的事業。
作為我們學生,作為炎黃子孫,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員,我們理應學會關愛他人,更應時刻給予有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只要我們學會處處關心別人,當你有困難時,就會有人幫助你。我真心希望人間充滿關愛!我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心平等待人,我真心希望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更真心希望我們學校能成為愛心大家園。(
7. 助殘疾人的感想
5月19日,就是全國助殘日的前一天,我和其他的幾個安大的同學一起參加了為這次「殘疾人體驗」活動而進行的一個培訓。我們參加了抽簽,我抽到的是肢殘組A組體驗者。這次「殘疾人體驗」活動一共分為三個大組,分別是視障組,聽障組,肢殘組。每個大組裡面又分為A,B,C等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名體驗者和一到兩名監督者。體驗者會因分組不同而分別體驗盲人,聾人還有肢體殘疾者,分別需要完成既定的幾個任務。監督者在活動中會和體驗者保持一段距離,任務是保證體驗者的人身安全,並進行一些相應的紀錄。
參加完培訓之後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20日,我們來到了安徽醫科大學教學樓的一間教室,在這里進行了簡單的安排之後,便各自踏上了體驗之旅。
因為是第一次坐輪椅,當我用手推著車輪緩緩地在醫大校園里前行的時候,感覺是很特別的。在短暫的調整之後,我完全進入了角色。第一個任務是去校醫院掛號看病。我詢問了路邊的同學,在知道了方向以後,便緩緩地「走「了過去。路邊的同學都看看我,不過他們都只是有些好奇,並不會一直盯著我看,而只是禮貌里看了看,就轉過了視線。到了校醫院之後,一位裡面的阿姨主動推著我去掛號看病,最後又把我送出了校醫院。這讓我很是感動,不住地說「謝謝」。
離開了校醫院之後,來到了籃球場,想試著投投籃,體會一下殘疾人參與運動的感覺。以前每當我看見自立自強的殘疾人運動員在世界比賽上為國爭光的場面時,總是很感動,因為他們教會了我一個詞――「自強不息」。所以當我決定去坐著輪椅投籃的時候,心中只有一個目標,一定要完成。第一個球,沒有碰到籃板,再投,第二個,碰到了籃筐,但沒進,再投,第三個,終於投中了。我真是高興得無以復加了,心中有了成就感。心想,只要自強不息,殘疾人也能達成夢想,坐輪椅也能投中籃球。
接著,我要去完成上一次公共廁所。當我詢問一個同學公共廁所在哪的時候,那個同學很熱心地推著我來到了圖書館,跟我指了一下不遠的地方,那裡就是廁所了,然後他可能有事,就向著另一個方向走了。可等我走到廁所前的時候,才發現,那個廁所有一道門檻,輪椅很難越過。正在我為難的時候,剛才的那個同學又回來了,他又過來幫助我越過了門檻,又幫助我完成了上廁所。上廁所其實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因為我的腿不能用力,於是這個「方便」的過程變得很不方便。我一直很感謝那個熱心又細心的同學,他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溫暖。
後來我出了校門,到了馬路上,因為我想看看普通的市民是怎麼看待殘疾人的。原本我想,可能會遇上一些有些冷漠的目光,可是當我真正緩緩地用手推著車輪前行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路人關切的目光,我彷彿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了「小心,當心」等的善意提醒。這樣的目光正是我所期望的。有一位姐姐,原本是走在我前面的,當她走過路邊一道台階的時候,忽然轉過身來,到了我的身旁,主動為我扶著輪椅輕輕地越過了台階。這樣的細節讓我很感動,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溫暖。
兩個多小時的體驗活動結束了,我完成了既定的任務,回到了那個出發的教室。可是我彷彿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健全人,依舊坐在輪椅上面想了很多。這個世界還是充滿愛的,活動過程中,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體驗時,我就只是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殘疾人,於是我感受到了殘疾人的最真實的心的狀態。
以前,我盡管也知道殘疾人生活很不方便,很艱難,但是沒有一個很具體的認識,通過這次的體驗,我懂得了什麼是苦,說不出來的苦才是真的苦。去公共廁所的那一幕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真的是非常困難。而殘疾人每天都要經歷好幾次那樣的過程,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是多麼地不方便。有了這一次的親身體驗,我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站在殘疾人的角度看問題,知道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這些健全人真正應該給予他們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應該去盡可能幫助殘疾人,可是有一些方式方法卻需要注意。我們一定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殘疾人意願的情況提供幫助。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最重要不過的事情了。殘疾人渴望被正常人所接受,所尊重,所平等對待,他們最看重的不是身邊人提供怎樣的物質援助,行動援助,而是一份尊重的關愛。有時候,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善意的眼神,一份親切的叮囑都能讓他們心中感到溫暖萬分,他們的世界,應該是充滿愛的,他們應該是被愛包圍的人。他們應該和我們一樣,享受應有的社會地位。除了身體上面的差別之外,在大的方面,精神需求的方面,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理應得到社會中其他成員的更多的關愛,來化解他們心中可能存在的種種顧慮。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宣傳和諧社會,真正的和諧是來自於人本身的。殘疾人是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我們作為健全人,應該幫助他們盡可能地融入到整個社會大家庭中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愛是博大無私的奉獻。當我們人人都能奉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美好的和諧社會也就到來了。
8. 怎樣做好殘疾人工作_______我做殘疾人工作的點滴體會
我到縣殘聯工作已有三個年頭了,三年多來,在同志們的幫助和支持下,現在以基本熟悉殘聯工作。我從事殘疾人工作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殘疾人工作是一個良心工作。 殘疾人是弱勢群體中的弱者,他們有口道不出苦怒哀樂,有眼看不見柳暗花明,有腿翻不了崇山峻嶺,有耳聽不見電閃雷鳴,有手不能書畫彈琴。生活在比較貧困,比較艱苦的群體之中。然而自從有了人類就有殘疾人,殘疾人在任何朝代都是不可磨滅消失的,任何時候都會有殘疾人存在。這就需要我們認知、認同,要有一顆慈善之心、仁愛之心。對他的事情要有高度認識,要把他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去解決,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做。 現在社會上對殘疾人的困難、需求、要求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安排殘疾人就業,不能認為安排健全人都沒有辦法,哪管得上殘疾人;依法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不能說沒有財政預算,就不繳納;解決殘疾人的困難,不能說正常人的都還沒有解決,那有條件解決殘疾人的。無形中對殘疾人就是一種偏見、歧視。所以作為殘疾人工作者,更要行善義之舉,對殘疾人工作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殘疾人工作是一項特殊、難做的工作。 殘疾人困難多、需求多、要求多、煩事多,但他們有困難,不找政府、不找殘聯、又找誰呢?有些殘疾人來辦事又不會說話,動不動就發牢騷、發脾氣、說些難聽的話是常有的事,我也經常遇到。有的殘疾人及家屬,心情有壓抑、心理不平衡、發牢騷、說些難聽的話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殘疾人工作是一項特殊難做的工作,但是難做也還要做,而且還要做好。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中,加強殘疾人事業、發展殘疾人事業顯得尤為重要,一定把殘疾人事業融入進去,要倍加關注,高度重視。 三、殘疾人工作是一個社會化的工作。 殘疾人工作是一個社會化、系統性工作,是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各界參與的工作。要利用一切社會力量,去幫助殘疾人解決困難。殘疾人工作光靠殘聯,把什麼事都解決好,那是不可能的,殘聯能量有限。所以要利用社會資源,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共同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社會環境,使廣大殘疾人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沐浴社會和諧的春風。 四、做好殘疾人工作需要「五心」。一是要「熱心」 ,殘疾人工作雖然有許多煩心事,但只要你「熱心」去做,也還有很多樂趣。二是要「關心」 ,對殘疾人的困難,不能漠不關心、視而不見、他們有很多困難,需要去解決去幫助。三是要:「耐心」 ,殘疾人來找殘聯辦事解決問題,有的可能提些過分的要求,說些不好聽的話,甚至發脾氣,我們一定要耐著性子,能解決的盡量解決,不能解決的也要做好說服解釋工作,要考慮到他們身心的特殊性。 四是要「細心」 ,殘疾人要求的很多是瑣碎事情,但我們一定要細心,要善於從瑣碎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五是要「貼心」 ,要把殘疾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做,視他們為親人,如果敷衍了事、塘塞、推諉,那是做不好的。 五、注重工作方法。 二是抓典型。抓典型的方法也是十分適用殘聯工作。全縣有3萬多殘疾人,分布在15個鄉鎮。殘疾人需求也是方方面面,各不相同,如果每項工作都普遍開展,那最終效果是不好的,只有抓好典型,以點帶面,才能達到示範帶動的作用,最終達到整體工作推進。例如,殘疾人危房改造、殘疾人扶貧解困等工作的開展。 六、殘疾人工作者要自尊、自愛。 殘聯是群團部門、清水衙門,沒有多少錢,無權無勢,服務對象又是弱勢群體,不被常人看起和領導重視,不象有些上劃部門、有些重要關鍵部門,一有權、二有錢,普遍被人嚮往和領導重視。但是,作為殘疾人工作者,我們應當相信:我們水平不一定差、能力不一定弱,只是分工不同,崗位不同而已。如果換位,我們可能會幹得更好、更出色。所以,作為殘疾人工作者,我們要自尊、自愛,要自已看得起自已。決不要有悲觀失望的思想,有「身不殘心已殘」的想法。在殘聯工作,只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認真履職,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照樣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照樣會得到社會公認、群眾的贊美。 七、殘疾人工作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任何工作,離開黨委、政府的領導,特別是分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要想做好是不比較困難的。黨的十六大提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已基本建成,但要真正實現「依法執政、依法辦事」還有上點點困難,這與我們國家傳統的濃濃人情、親情有關。例如,有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拒繳、少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徵收。但真正具體辦理,如果得不到領導的支持,領導不同意,那是難以辦成的。所以,要把殘疾人工作做好,除了認真履職、盡心工作外,還必須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爭取分管領導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做好殘疾人工作。
9. 關愛殘疾人心得體會
殘疾人是弱勢群體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生活中有著諸多的困難:盲人見不到光明,無腿青年只能坐在輪椅上……他們每天面對著太多的痛苦和無奈,但也有很多殘疾人並沒有因為身體上的不完整而自暴自棄。相反,他們有著對生活的追求,他們在頑強的追尋中體現著生活的多彩和生命的意義。他們中有參加殘奧會奪冠的英雄,有勤奮好學的學生,有業務精湛的技術人員,有艱苦創業的企業家……
但是社會上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仍然存在,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們應該有著同樣尊重的目光。希望全社會都能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提倡多一點尊重,少一點偏見,全社會每個人都能伸出自己關愛的手,奉獻自己的愛心,讓每個殘疾人都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扶貧助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建設和諧社會、文明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應常懷助人之心,響應「扶貧助殘」的號召,高舉愛心接力棒。少喝幾瓶飲料,少吃一點零食,省下一些自己的零用錢,獻出一片愛心,為中國殘疾人的公益事業獻上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