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談去零售中心化
A. 李嘉誠、馬化騰都是潮汕人,潮汕人為什麼容易成功
在我國,「生意」與「潮汕人」似乎有著屢不清的關系,更是人們誇誇其談的常事,黃光裕、李嘉誠、馬化騰等等名人都出自潮汕,從此這個地方產生了神秘感。大家都知道潮汕生意人的特質嗎?他們有那麼瘋狂嗎?今天就與大家聊聊潮汕的生意人。
僅廣州和深圳兩地講潮汕話的千億級企.業家就有:朱孟依、賴海明、黃楚龍、姚振華等。可圈可點的優秀企.業家還有:黃楚標、黃光苗、黃振達、黃茂如、黃世再這些黃氏宗親興旺發達,朱鼎健、鄭康豪、李奕標則是從"富二代"蛻變為"創二代";丘漢輝、吳遠港、龔俊龍蛻變升級;郭英成谷底反彈能力堪稱神話;何耀厚愛職業經理人;邱家儒發揚光大宗親傳統文化等等。
秦朔曾發文這樣評價以姚振華為代表的潮汕人:我與姚先生素昧平生,從未來往。但我一向尊重華南理工大學走出的企.業家群體,相信你是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我與潮汕富豪也有交道,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很欽佩。當年在黃光裕辦公室看到「商者無域」的橫幅和一隻鷹的形象,這大概就是潮汕商人的氣質。
潮汕人愛打拚像是與生俱來的,小編看過很多文章,經過研究統計發現,潮汕人在外地長大的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從擺地攤就可以看出,他們不怕吃苦,為了心中的信仰,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盡管大街小巷的城.管,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潮汕人的人生目的也很明確,古人早已概括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和齊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潮汕人做得更特別。潮汕有自己的地方文化,一群螞蟻可以打敗一頭大象,發揮群體力量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個人,這些觀念恰巧應征了一個社會學理論:個人的有意識產生的力量永遠無法戰勝群體的無意識中就產生的力量。
潮汕的創業人才都是從基層做起,例如李嘉誠做過學徒工,林百欣干過苦力,很多很多的故事在潮汕民間口口相傳,帶有深深的榜樣正能量。很多大城市街頭那些擺地攤、挑籮筐的人很多都是潮汕人,他們都願意從零售業作為起點,艱苦創業,一點一滴的積累打拚。
論潮汕人的傳統,不得不提的就是——功夫茶。功夫茶培養了潮汕人特有的豪爽氣概,一壺茶的時間,需要談天說地,好口才也是這樣熟能生巧練成的。從茶中品人,更聚集了各種人情。每個人廣泛的興趣愛好都能溝通交談。
與生俱來的志氣就是當老.板!當老.板!還是當老.板!潮汕人不需要鼓勵與激勵,貌似天生就有做老.板的潛在意識。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板」的理念,這種理念也是一輩輩人流傳下來的,前輩給新一代灌輸的思想。
潮汕人窮,又好面子,因此才生出賺錢、賺大錢的欲.望就是沒有欲.望,可能姚振華還在賣白菜炸油條,黃光裕也不會從販賣收音機到倒騰服裝。而這種「野生」的沖勁、做老.板、做大的「志氣」和潮汕傳統環境是分不開的。
商者無域這句話到底是古人古訓,還是出自李嘉誠、黃光裕之口,已無從考證,不過所有能用到這個詞的場合都是這樣的。如果非說潮汕人是野蠻的話,大概因為他們既排外又抱團,生意誠信的基礎建立在「老鄉」的基礎上。
最後作者想說,「潮汕人」身上有的標簽其實是中國人身上都可見到。但他們如何賺得財富,卻是地域、文化環境等各項復雜因素造就而成——當他們被貼上「東方猶太人」等標簽,他們如何賺得財富就變得更神秘了。
李嘉誠曾說:「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B. 世界互聯網大會20個分論壇,行業大佬都談了什麼
12月3日至5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順利舉行。期間,大會圍繞數字經濟、前沿技術、互聯網與社會、網路空間治理、交流合作五大板塊,精心設置了分享經濟、人工智慧、互聯網精準扶貧、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數字絲綢之路、國際合作等20個分論壇。
來自騰訊、卡巴斯基、谷歌、網路、搜狗、小米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負責人圍繞各個行業先鋒話題展開討論與分享。那麼,行業大佬們都談了什麼?有哪些什麼言論值得企業學習和借鑒的呢?
互聯網之父羅伯特-卡恩:我們應創造數字物體的社會
在開幕儀式上,互聯網之父羅伯特-卡恩發表講話。他稱,互聯網各種物體能夠連接一起,把數據從一台電腦到另一台電腦,開始使用的是數據包,一個基本單位,另外還使用了IP的地址,我們讓電腦通過互聯網來互動。互聯網強調的是互動,所以有各種產品、各種服務都可以在互聯網上使用。
羅伯特-卡恩表示,物聯網的核心,在過去一直保持著不變,上層技術的發展非常快,未來甚至是一萬倍,但基礎的核心一直沒變。技術的可獲得性不斷提高,另外也需要增強安全性。就像互聯網給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尋找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騰訊馬化騰:未來互聯網企業將給各行各業賦能 解決痛點
在全體大會上,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是融合而不是替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幫助線上線下打通成為一體。過去互聯網企業是解決個人用戶的痛點。未來,互聯網企業將給各行各業賦能,解決痛點。
馬化騰認為,騰訊需要通過智慧連接,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讓各行各業最終能夠在雲端用人工智慧處理大數據。
搜狗王小川:AI將為大連接時代重新賦能
在人工智慧分論壇上,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表示,連接的傳統定義是連接人、交易、服務,目前已非常充分。下一步需要用到人工智慧技術。在連接人和人、人和信息、連接設備三個維度上,AI能為識別,生成和決策重新賦能。
在王小川看來,連接服務非常重要。目前搜狗可以連接醫療服務和法律服務,只連接醫生、律師不能滿足龐大的需求,AI的作用就是部分取代他們,對於樣本學習可以實現人機對話,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獵豹傅盛:數據化和大連接讓很多行業有10倍增長機會
在大數據時代分論壇上,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傅盛表示,數據化和大連接讓很多行業都有10倍增長的機會。在傅盛看來,區別於當前連接,大連接時代有兩個顯著特徵,第一是全球化連接更深入更廣泛,全世界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像。第二是超強AI連接無處不在。
傅盛透露,下一階段獵豹想做的是人工智慧。在他看來,中國人的連接數遠超於其它任何國家這是巨大優勢。數字化以後就像摩爾定律一樣,獲得更大的發展,這意味著傳統行業都是機會。
小米雷軍:國際市場充滿機遇 中國品牌已在全球范圍崛起
在「數字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分論壇上,小米科技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經過多年探索,發現國際化充滿復雜性,又沒有那麼可怕,要認真研究當地市場,研究之後還是充滿機遇。
小米走向國際化開始於四年前,剛開始推進城市太多,發現困難重重。後來聚焦在印度市場,打造一個樣板。這樣慢慢做了3年多,小米進入了60多個國家。談及國際化戰略,雷軍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在印度和印尼投資了10幾家公司,讓中國優秀的模式在走遍國家復制,來構建整個生態系統......
無論是互聯網連接各種產品各種服務創造數字物體的社會、騰訊連接線上線下解決行業痛點、還是搜狗利用AI技術連接三個維度、獵豹准備超強AI連接計劃、小米在全球范圍內連接起來的生態系統,我們都可以看得出,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數字化連接。
鴨梨小程序連接線上線下,賦能零售行業轉型升級
隨著數字經濟的強勢崛起,各行各業都期望通過與互聯網的加速融合,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數字化革命由此掀起。正是看到這樣的變化,鴨梨科技憑借對數字經濟及零售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提出了針對數千萬中小企業的智慧零售營銷解決方案,賦能終端門店、商家轉型升級。
鴨梨科技以鴨梨小程序為核心,通過鴨梨營銷平台、營銷工具、粉絲管理、交易管理、數據分析等,幫助商家打通不同的銷售場景,搭建自主運營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連接與深度融合。
圖:鴨梨科技企劃運營中心與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合影
值得關注的是,鴨梨科技在本屆大會上重點展示了旗下智慧零售營銷工具——鴨梨拼趣,這是首款針對個體工商戶、零售門店的輕應用小程序拼團工具。藉助微信社交平台,通過分享轉發功能,實現粉絲傳播、裂變推廣、用戶沉澱的目的,達到品牌推廣與精準銷售的有效轉化,有效解決門店獲客成本高、運營效率低、營銷推廣難等終端門店難題,給商家輕松玩轉數字化管理、線上線下渠道連接提供了重要的產品與技術支撐。
圖:在場參觀者紛紛搶先體驗鴨梨拼趣
互聯網技術與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已經進入大連接時代,彼此擁抱與融合,才是行業變革的主要方向,同時也將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C. 馬化騰的成功給我們在創業選項目的啟示
選對項目,就不要猶豫,堅持走下去,終有一天會成功。用一句俗話,誰笑在最後,誰笑得最甜
D. 在「互聯網+」生態中 騰訊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今年兩會讓「互聯網+」成為了熱詞,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並讓其變得更加方便和智能。與此同時,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的跨界也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在「互聯網+」的進程中,騰訊要做的是「連接一切」。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會上表示,「互聯網+」的思想內涵並非簡單的加法,而是去連接一切。
同時他也指出,在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與碰撞中,將會有新的「信息能源」產生出來。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帶來新的「信息能源」
互聯網像電,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提升了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
提到「互聯網+」,馬化騰又給出了這樣一番解釋:「如果說互聯網本身是一種技術工具、是一種傳輸管道,『互聯網+』就是一種能力,而產生這種能力的能源是什麼?是因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
作為推動社會、生產發展的主要動能,信息能源是靠「互聯網+」激活,「互聯網+」的核心是連接一切,如此才能徹底引爆和激發信息能源的力量。
馬化騰談到,未來的「互聯網+」模式是去中心化,而不像過去是一個集市。我們是去中心化的,場景化的,跟位置有關的,千人千面,每個人需求都能實現。這樣的話,才能最大限度的連接各行各業傳統行業能夠在自身垂直領域做出成績的合作夥伴進行整合,這樣生態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
E. 馬化騰定義的未來風口是什麼
其實按照馬化騰在2018數博會中說的就是,未來將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結合在區塊鏈市場風生水起的元年,物聯網就是物物之間連接起來,靠的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使機器有了判斷和交易識別能力,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是一對孿生兄弟,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不可能存在於一個中心化的網路狀態中,一定是分散化和局域化。圍繞該領域的項目將雨後春筍,物和物交易將預示著人類在資源層面展開協作。
另外,馬化騰也提到了「跨界融合」,比如以前的製造商,只是生產產品,產品生產出來就給了物流,再到銷售,在以前生產商對,消費者是完全失去控制的,是沒有聯系的。
現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生產商和用戶直接接觸,從而少了很多的中間環節,可以迅速的調整自己的戰略,像長安汽車,以後就不只是生產商,而是出行服務提供商,以後的零售業,消費升級了,你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只做零售了,要啟動互聯網+的模式。
所以互聯網最有價值之處不在於自己生產很多新東西,而是對已有行業的潛力的再次挖掘,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重新提升傳統行業,使傳統行業的生產和創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即便是這樣的市場體量,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仍舊有很大的潛力。
F. 騰訊只做哪兩個半業務
馬化騰談競爭:騰訊只做兩個半業務,社交、數字內容和互聯網+
馬化騰同時稱,騰訊這五六年的策略是做「兩個半」業務,第一是做通信和社交,第二是做數字內容,剩下的半個業務指互聯網+方面。「半」既指還不太成熟;也是指這些領域不是完全掌握在騰訊手上,另外半條命要依靠生態里的其他合作夥伴,在O2O、交通出行、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等有關領域,騰訊團隊的定位是支持、賦能而非競爭。
馬化騰同時表示,騰訊推的是去中心化的賦能。」我們不會讓你來我這租櫃台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這個房子,建完以後就是你的,你的粉絲、你的客戶以後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這就是去中心化。」
G. 馬化騰是干什麼的
馬化騰是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
馬化騰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7)馬化騰談去零售中心化擴展閱讀:
馬化騰近年社會活動: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
2016年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2016年全國兩會帶來五個准備提交的建議案,涉及「互聯網+」落地措施、分享經濟、互聯網醫療、數字內容產業和互聯網生態安全。
2016年6月16日,中國「互聯網+」峰會在京舉行。馬化騰先生現場指出,對每個行業而言,互聯網不只是一個新經濟、新領域,而是與自己行業息息相關、必須擁抱的。在過去一年,在「互聯網+」信息能源的巨大賦能下,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領域都發生巨大的積極變化。
2018年4月,任首批西湖大學創校榮譽校董會成員。
H. 怎麼看待傳奇今生等社交電商去中心化的模式
社交電商是依賴電子商務衍生而來的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它依靠於人際關系網路,以社交媒介作為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手段來促成商品交易。相較於傳統電商平台,社交電商的服務更全面,經營成本更低,再加上分享式的消費模式,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信賴,而社交電商之所以可以成為市場上的黑馬,和它的去中心化經營模式是分不開的。電商的本質都是零售,那零售就勢必需要人、貨、場這三個維度的去維持,社交電商的去中心化就可以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原來的有目的消費,轉向即興消費和被動消費。傳奇今生等社交電商採用去中心化的模式,剛好符合當下人們購物追求個性化、標簽化的訴求,既讓商品質量得到了保障,也降低了運營等一系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