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去中心化發展日本
『壹』 所有人都在說「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嗎
在科技領域的文本詞庫里,「去中心化」是個高頻詞彙,大佬喜歡說,媒體喜歡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談,也難窺其深層奧義。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場發布會,突然看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PPT上的一句話,覺得這也許是在互聯網這個維度下對「去中心化」的最佳詮釋,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宮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實上,「宮廷」這個詞無疑抓到了某種本質,今天來談談「去中心化」,以及在更為宏觀的維度上,它究竟是個啥。
直觀上看,互聯網誕生至今就是一個不斷將權力沉澱至個人的過程,一切只為「我」服務,移動時代更是如此,將每一個人擱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視覺案例無疑是手機地圖,就像作家尼克·比爾頓在《翻轉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無論哪個方向,整個畫面都會隨你位置移動,這是個重大轉變,在紙張世界,地圖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標為根據,而不是你的所在地。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數字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後面。」
這種反轉豈止於此,如你所知,資本與技術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個人,用脫不花的話說:「當人成為世界中心,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一位『君王』。我們這代創業者就是要為君王打造一座宏偉的宮廷。」當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隨時調遣上百名司機,廚師,甚至說書人,委實用極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馬廄,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時連窘境都與君王頗為相似,譬如在資訊獲取上,當大數據編纂的私人閱讀代替了傳統編輯認為「合適的內容」,每個人都會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所言的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少了幾分「逆耳」之言。
嗯,不難理解的是「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真正令人驚喜的是,資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權威,國家意志,乃至資本等確定性方式上轉向每個具體的人。忘了誰說過,19世紀屬於帝國,20世紀屬於大公司,那麼21世紀無疑屬於個人——就像手機地圖上那個隨你而動的小藍點,你不必再以某個特定地標為中心,無論是被服務的諸位「君王」,還是氣宇軒揚的創業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聲「我要」,若有人響應,那麼必將迎來資源的圍攏。
事實上,資源的反轉是人與人之間充分合作的一個必然結果。常識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協作細化息息相關,細化的結果自然是編織出一張日趨互為依存的網路,而這張網路也註定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放大單點價值,從而誕生脫不花所言的「君王」。
於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現開來:由於「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個好例子就是比特幣的回歸),任何領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編織起一張巨網,其最終目的是——由近及遠地還原全貌。
就像比特幣將對權力的信任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我看來,從任意節點的視角出發,以它為中心,由近及遠地拼接和還原成一個網狀世界,這是個迷人的結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領域。看過TED上一個演講,大意是,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習慣以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描述不同認知系統:物種圖譜,知識體系,法律體系,組織結構等,作為一種強調對稱的視覺象徵,也許是自然地位所致,樹狀圖非常直觀地顯露出人類對秩序和可歸納性的迷戀。當然,這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不同中心還原成一張網狀結構也許更接近真相。
TED上這位講者就舉了幾個不同領域的例子:譬如,物種之間的密集細菌網路將看似無關的物種連接起來,交織成一張生物網路;現代神經學認為,大腦內部沒有那麼嚴格的分區,不過是一張互相關聯的神經網路;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也正在向恐怖組織學習,權力分散,個體獨立,編織成一張價值之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盡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但通常認為,宇宙沒有空間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間通過引力等作用互相連接成一張網路,任何一點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從這個角度,所謂「地心說」和「日心說」更多是數學問題),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發生在每一個地方,這里沒有『爆心』……每一個星系群看起來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如果有一個觀測者在這些遙遠的星星上回望我們,他也會看到同樣景象,也可能同樣地以為自己位於擴張的中心。」
嗯,無論微觀尺度上每一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宮廷」,還是宏觀尺度上每一個星球,所謂「去中心化」也許只是一種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許真有可能是萬物規律,誰知道呢,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將認知升級到這一層,才能對「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貳』 日本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分別在哪些城市
文化和政治是東京。經濟日本是建立東京大阪經濟圈所以可以認為是這兩個城市。銀銀上那位補充說科技是東京。。
『叄』 日本有哪些重要城市
1、東京
神戶(Kobe),是一個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是兵庫縣的縣廳所在地,位於日本四大島中最大的一個島—本州島的西南部,西枕六甲山,面向大阪灣。位於京阪神大都市圈,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日本國際貿易港口城市。
(3)城市去中心化發展日本擴展閱讀: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
『肆』 什麼是「去中心化時代」
布眾節點系統每節點都具高度自治特徵節點間彼自由連接形新連接單元任何節點都能階段性具備強制性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間影響通中國絡形非線性關系種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系統現象或結構我稱化[貳] 隨著主體客體相互作用深入認知機能斷平衡、認知結構斷完善體能自我狀態解除稱
『伍』 日本茨城縣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茨城縣(茨城県 Ibaraki-ken)
茨城縣的地理和氣候:
茨城縣大致位於日本列島的中央的關東平原的東北面。面積6094平方公里,人口284.5萬。東臨太平洋,北靠福島縣,西接櫪木縣,南有利根川與千葉縣,崎玉縣相接,南面的取手市離首都東京的中心40公里,縣廳的所在地在水戶市,處於以首都東京的為中心100公里的范圍之內。
北部與西北部為阿武隈山地延續部分,西部有八溝,築波等山塊。東南部和南部為平原低地,以台地和低地為主,占總面積的68%。利根川下游有霞浦,北浦等湖泊。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低地年平均氣溫約13攝氏度,年降水量在1300-1600毫米之間。
茨城縣的歷史和文化
(1)歷史
茨城縣在1280年前《常陸國風土記》中記載了「土地遼闊,土壤肥沃,海產物和山貨極為豐富,人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宛如天堂之國」,描寫成一幅桃花之源的景色,自古以來人們就過著富裕的生活。
到了中世紀,這個地區有勢力的武將構築了居舍,特別是在江戶時代,為江戶附近的交通要地水戶設置了德川藩等,作為地方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德川幕府崩潰後,1871年政府設置了茨城縣,按1875年時的規模來構成的。
之後,在這地區培育起以產業和文化為基礎,大大地繼續發展了所有的農業,工業,科學技術,文化,福利等方面。
(2)文化
在茨城縣,偕樂園和鹿島神宮等的文化遺產在各地保留著,同時也涌現出如日本畫的橫山大觀,近代陶瓷工藝的板谷波山,創作童謠詞的野口雨情等大量的偉大先輩。
根據傳統的文化風土,積極地舉辦築波國際音樂節,近代美術館的著名美術展覽和縣藝術節等的文化活動。
偕樂園與兼六園(石川縣),後樂園(岡山縣)並稱為日本三名園。
由於臨近日本第一大消費市場東京,茨城縣的農業和漁業都很發達,農作物栽培面積居日本第二,果樹、蔬菜、花卉、養殖業都很發達,養豬頭數和規模都居日本之首。茨城的漁業不僅有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還有淡水漁業。近海水產主要有沙丁魚和秋刀魚,遠洋主要以金槍魚和鰹魚為主。
茨城的自然:
築波山:
「西富士」「東築波「以關東名山並稱。在築波山的標高877米的山頂上能夠飽嘗關東屋子雄偉的全景。
袋田之瀑布:
高120米、寬73米享有盛名的袋田之瀑布是日本三大名瀑之一。無論是春夏秋冬,在這里都能享受到它的雄偉壯麗。
五浦海岸:
位於海岸線北端的五浦海岸受洶涌浪濤的常年侵蝕,形成了大量自然奇觀。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犬牙交錯,和日本美術家岡倉天心和橫山大觀等人有緣的六角堂就建在懸崖一端。
水菖蒲園和十二橋:
初夏是潮來町最美麗的季節。約有500種品種,100萬株五彩繽紛的菖蒲花爭妍斗奇,竟相盛開在河岸邊。從6月1日到30日舉辦的「水鄉潮來菖蒲節」中,有展示會和菖蒲舞蹈的表演等,町內出現了一派清一色的菖蒲景象。
賞櫻:
茨城縣有很多賞櫻花的地方。到了春天,淺粉紅色的櫻花盛開滿地。從4月上旬到中旬能夠欣賞櫻花。
霞浦:
霞浦僅次於琵琶湖(滋賀縣)是日本第二大湖。同時,作為航海和水上滑艇的場所也是深受人們歡迎的。1880年設計的「帆曳船」從夏到秋在霞浦的湖面上都能看到。
花貫溪谷:
悠閑的自然林和流暢的花貫川形成了溪谷,在嫩綠遍地的春天、紅葉滿山的秋天是旅遊的最好時節。修建過的散步道方便了徒步旅行。
花園神社:
花園神社是真正的自然寶庫。春天是填滿了一片石楠花,秋天是滿山遍野覆蓋了紅葉和楓樹。
茨城的史跡:
弘道館:
作為教育水戶藩士子女的學校,第9代藩主德川齊昭創建的江戶時代最大的學校。以教授當時最新的醫學和天文學知識,培養優秀的人才為目的。地基內保留下的建築物是日本指定的重要的文化保護財產。
鹿島神社神宮:
鹿島神社是「東國三社」,即日本東部三大神社之一。據說建於皇紀元年(公元前660年)。在這里除了可以看到江戶時代的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曾供過神的色彩絢麗的神殿以外,還能看到茨城縣唯一的國寶「直刀」等。
西山莊:
這里是水戶有名的官僚「黃門」德川光國晚年的隱居地,享年73歲,逝世前的10年都住在這里。就在這座與自然環境相應成趣的簡朴茅屋裡,他編寫了《大日本史》。
笠間稻荷:
日本三大神社之一。以其尊有五穀豐登、生意興隆之神而享有盛 譽。正殿是在江戶末期建築的,施於周圍精巧的雕刻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保護財產。每年從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舉辦「菊展」是有傳統的秋天象徵。
龜城公園:
是土浦市歷史的象徵。曾經修建過了土浦城的城堡的中心和外城一部分的城址公園。除了現存的貴重的城門洞以外,現在的東西城樓都修復了。
茨城的祭典:
日立櫻花節:
日立市在市內有櫻花名勝的地方舉辦的「櫻花節」是日立代表的活動。在「日本櫻花名勝100選」中被選上的「峰根公園」和「和平大道」開幕舉行。
石岡祭典:
關東三大祭典活動之一,每年9月14日至16日舉行。在這期間可以觀賞到獅子舞和花車、以及在全日本都很罕見的繪有菊形家徽,格調高雅的神橋。
油紙傘紙燈籠:
即祈禱五穀豐登·家庭和睦,也奉獻了焰火。直徑5米、高6米油紙傘形狀的彩色焰火像瀑布似的流下來。
水戶時代祭典:
再現了由總數700多名遊行人群組成的雄壯時代的歷史書卷。武士裝束的諸侯遊行隊伍在水戶市內繁華大街上闊步前進著。
茨城的游覽地:
大洗海岸:
大洗海岸有許多值得一看的海游覽勝地。中心設施「遊艇基地」在水面上能容納70艘、陸地上能容納120艘遊艇的遠洋形遊艇港。「大洗太陽灘」、大洗海水浴場到了夏天便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像。從海灘或海濱公園眺望到的引人注目的建築物「大洗海塔」就是這個地區象徵。
國營海濱公園:
園內改造了自然有自行車路線和體育運動廣場、水仙和大波斯菊薔薇的花圃。有值得自豪的海拔100米高的大觀光車等的20種以上設施的游覽公園等,欣賞者也各不相同。
茨城縣花卉公園:
約有30公頃遼闊土地的花卉和綠色的公園。園內有世界上500種 品種、3萬株薔薇的花壇、3千500株的牡丹,同時大溫室里栽培著3千棵的熱帶花木。
『陸』 什麼叫文化去中心化
就是文化多元化,由一花獨秀變成百花滿園
『柒』 歷史論述的去中心化
社會主義制度也就是走共產主義道路,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和國家的的利益。中國人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人民希望過和平安居樂業的生活,而中國共產黨有時終維護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走社會主義道路。而國民黨要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只有資本家可以富起來,工人階級(人民)始終被壓迫,還要始終面臨著失業問題,而政府機構只是進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調節,並不維護人民的利益,人民生活無法安居樂業。所以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捌』 城市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8)城市去中心化發展日本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玖』 什麼是「去中心化」,看我解釋
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中文名
去中心化
外文名
decentralized
概念來源
自然科學中的生態學原理
內 涵
大自然的演化沒有恆定中心
外 延
生態社群表現為去中心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