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區去鹽池
❶ 銀川到中心區開車怎麼去
銀川上開往
機場
鹽池
靖邊
方向的高速公路
在寧東高速出口下高速
就是中心區
中心區就在高速路口
從銀川東到寧東
全程50多公里高速
半小時就到了
我在那邊上班
經常走
❷ 哪位朋友知道中心區到鹽池的車是幾點,還有鹽池到中寧或者中衛的車是幾點的
中心區早上九點多 票價20左右
❸ 鹽池到寧夏中心區多少公里有幾點的車
100公里,從鹽池縣汽車站坐車,10點、12點、14點,鹽池上車,古窯子站下車
❹ 鹽池在哪裡
1.山西鹽池
山西省運城市即古河東鹽池,亦稱解池。地處運城盆地之南,中條山北麓,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30公里,寬3——5公里,面積130平方公里,是由鴨子池、鹽池、硝池等幾個部分組成,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處約6米,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初。
鹽池開發於傳說中的唐人,即堯舜時代或更早一些時間,春秋戰國時期已很有名,到漢已遠銷豫、魯、冀、甘、陝等地。運城的鹽,是水鹵經日光暴曬雨成,色白味正,雜質少,是全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以致「西出秦隴,南過樊鄧,北極燕代,東逾周宋」,成為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譽為「國之大寶」。今之鹽池,已成為我省重要的多種化工原料產地,產品遠銷國外,元明粉、硫化鹼出口量佔全國之首。
鹽池,池水清澄,映照白雲,微風徐來,水波漣漪,別有一番情趣。「此境已超人世外,不須截海覓瀛洲」。它又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鹽池神廟就是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2.新疆鹽池
新疆哈密市伊吾縣鹽池鄉,地處喀爾里克山東段北坡,聚居有維、漢、哈、回、東鄉五個民族。鹽池鄉以北的吐爾庫勒鹽湖,維語意為「靜謐的湖「,因此地有這一湖泊,產鹽,故稱其為鹽池;該湖既無入口,又無出口,由地下水聚集而成,故名。
鹽池煥彩湖位於鹽池鄉政府西北部約8公里,傍山,周圍是天然草場每到春、夏、秋三季,牧草長勢鬱郁蔥蔥,草高60--70公分。水面約29平方公里,晚霞照映湖中,綠里透紅,一絲微風掠過,清波漣漪,五顏六色,真是"皓皓月明落碧天,鹽湖夕照景鮮妍,綠里透紅漣漪美"。湖水無臭,半透明,因蘊藏著378萬噸的鹽礦和芒硝,而使得其水有苦鹹味,為極鹹的鹼性水,不能飲用,不能灌溉。但由於水中含鹽量極高,故對皮膚有清潔、消毒作用,可殺死皮膚表面的細菌、寄生蟲,因此對多種皮膚病(尤其是由細菌、寄生蟲引起的)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3.寧夏鹽池
鹽池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轄縣,著名寧夏灘羊集中產區。歷史上中國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帶。位於自治區東部長城沿線。面積8 366平方公里,人口13.2萬。縣府駐城關鎮。秦漢時置朐衍縣,公元6世紀中葉稱鹽州。1913年改置鹽池縣。1936年以後屬陝甘寧邊區,為革命老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境海拔1348米。年均溫7.7℃,1月均溫-8.9℃,7月22.3℃,10℃以上活動積溫2 945℃,年降水量297毫米。縣境由東南至西北為廣闊的乾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產「咸鹽、皮毛、甜甘草」著稱。馳名中外的寧夏灘羊是鹽池主要經濟來源。野生中葯甘草,近年部分製成甘草膏、甘草霜等,行銷國內外。縣城北、東、西南分布著大小20餘個天然鹽湖,因此得名「鹽池」。漢以來設置鹽官,博產廣銷,為地方收入與邊防軍餉的重要來源。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動,年產達5萬噸的多數鹽湖劃歸陝西、內蒙古管轄,縣境僅存惠安堡北、中、南3池,年產原鹽數千噸。縣城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
❺ 鹽池縣的行政區劃
鹽池置縣後,共轄10堡。後將10堡改設為4個區,第一區轄西水堡、鐵柱泉堡;第二區轄邊三堡、外屬堡;第三區轄南水堡、里三堡(以上為舊六堡);第四區轄惠安、鹽積、隰寧、萌城。第四區的四個堡俗稱新四堡。
1936年後,兩個鹽池縣的行政區劃不同。陝甘寧邊區鹽池縣,下設區、鄉、村。開始為4個區22鄉,即城區、北區、南區各轄5鄉,西區轄7個鄉。
1937年夏,定邊縣將紅軍解放時原屬鹽池轄地劃歸定邊縣第二區管轄的井溝、二道溝、紅井子、大水坑、蘇堡子、李塬畔等地劃歸鹽池,鹽池縣組建了第五區,轄5鄉;同時將原4個區改稱第一、二、三、四區,各區的駐地也有所變動。
1942年秋,將第二區的第一、二鄉劃歸第一區,合並為第一區第六鄉;將第三區的第四、七鄉劃歸第二區為第二區第一、二鄉;第三區第六鄉改為第三區第四鄉。原5個區27鄉調整為5個區26鄉。
1947年,馬鴻逵部侵佔鹽池縣城後,鹽池縣政府轉移到縣境南部山區(第五區境內)。1948年第五區增置第六、七鄉2鄉。
國民黨鹽池縣1936年到1940年間,轄2鄉7保。一鄉駐惠安堡,轄4個保,一保惠安堡,二保鹽積堡,三保、四保均在隰寧堡;二鄉駐萌城,轄3個保,一保萌城,二保牛皮溝,三保高窯子。
1940年,將同心縣的下馬關、韋州、紅城水劃歸鹽池縣,這時增設3鄉8保:三鄉駐韋州(轄3保),四鄉駐紅城水(轄2保),五鄉駐下馬關(轄3保)。
1943年將金積縣的紅奇堡劃歸鹽池,置為六鄉(駐關口灣,轄2保)。至此,共轄7鄉17保。1949年,寧夏解放,兩個鹽池縣的局面結束,韋州、下馬關、紅城水復歸同心縣。
1949年8月,邊區鹽池縣恢復了被佔地區,將寧夏省鹽池縣的惠安堡、萌城等地解放,當即恢復原轄5個區及所屬各鄉人民政權,並將惠安堡、萌城等地建為第六區,駐安寧堡,轄4鄉;至此,統一後的鹽池縣共轄6個區32鄉。
1952年,在黃麻山設置第七區,其所轄地區大部分為第五區劃出的;原轄32個鄉調整為40鄉。1955年,將7個區的鄉作調整,減少為29個鄉;城關鄉撤銷,改置為城關鎮。
1958年人民公社化,在原7個區的基礎是組建為五星、國慶、紅星、奮勇、星火、先鋒、躍進7個人民公社,區、鄉建制撤銷。不久,各公社以駐地更名為城郊、余莊子、王樂井、侯家河、大水坑、惠安堡、麻黃山公社。城郊公社駐縣城,轄城關、長城、李家溝沿、柳湯堡、陳家圈、八岔梁、王莊子7個大隊;余莊子公社駐高沙窩,轄高沙窩、英雄堡、二步坑、蘇步井、芨芨溝5個大隊;王樂井公社駐何家墩,轄何家墩、石山子、牛毛井、孫記樓、官灘5個大隊;侯家河公社駐侯家河,轄吳記油房、太平廟、侯家河、古峰庄、暴記春、四六庄6個大隊;大水坑公社駐大水坑,轄大水坑、柳條井、圈灣子、吳家樂場、紅井子、馬坊、蘇堡子7個大隊;惠安堡公社駐惠安堡,轄惠安堡、葉兒庄、隰寧堡、狼步掌、萌城、鹽積堡6個大隊;麻黃山公社駐麻黃山,轄孫記水、史家灣、陳家窪子、沙崾嶺、趙家灣、下高窯、麻黃山7個大隊。
1960年冬,余莊子公社更名為高沙窩公社。1961年,從侯家河、惠安堡、大水坑3個公社各劃出一部分地區,增設了馬兒庄公社,駐馬兒庄,轄馬兒庄、老鹽池、馮記溝、四六庄4個大隊。1968年,侯家河公社更名為青山公社。
1976年,除青山公社未變動,其他7個公社均一分為二。由城郊公社分設柳楊堡公社,高沙窩公社分設蘇步井公社,王樂井公社分設鴉兒溝公社,大水坑公社分設紅井子公社,馬兒庄公社分設馮記溝公社,惠安堡公社分設萌城公社,麻黃山公社分設後窪公社。鹽池縣轄15個公社。
2000年,鹽池縣轄3個鎮、13個鄉。
2003年,鹽池縣行政區劃調整由原來的13個鄉、3個鎮調整為4個鄉、4個鎮,即:撤並城關鎮、城郊鄉、柳楊堡鄉和城西灘吊庄,成立花馬池鎮;撤並高沙窩鄉和蘇步井鄉,成立高沙窩鎮;撤並大水坑鎮和紅井子鄉,成立新的大水坑鎮;撤並惠安堡鎮和萌城鄉,成立新的惠安堡鎮;撤並王樂井鄉和鴉兒溝鄉,成立新的王樂井鄉;撤並馮記溝鄉和馬兒庄鄉,成立新的馮記溝鄉;撤並麻黃山鄉和後窪鄉,成立新的麻黃山鄉;青山鄉不變。把原馬兒庄鄉老鹽池村劃歸新成立的惠安堡鎮、原鴉兒溝鄉的李莊子村劃歸新成立的高沙窩鎮、原蘇步井鄉的高利烏素村劃歸新成立的花馬池鎮、原後窪鄉王興庄村劃歸新成立的大水坑鎮。 2013年末鹽池縣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120260.3 萬元,同比增長2.7%,其中農、林、牧、漁產值分別為46303.5萬元、9680萬元、57964.5萬元、76.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6%、7.1%、0.9%、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236.2萬元,同比增長10.4 %。
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636公頃,同比下降2.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167公頃,同比增長5.3%。其中玉米面積9970公頃,薯類面積11497公頃;油料作物面積6385公頃;蔬菜、瓜果面積4955公頃。實現糧食總產量96595噸,同比增長8.6%。
年末羊只存欄 871412隻,同比增長6.8%;生豬存欄 58204頭,同比增長18.8%;家禽存欄 1663百羽,同比下降16.5%。2013年實現肉類總產量14828噸,同比下降10.1%,其中羊肉產量11614噸,同比下降4.7%。2013年畜牧業總產值達 57964.5萬元,同比增長0.9%,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8.2%。
2013年完成造林面積7941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20444公頃。2013年新育苗木面積271公頃。園林水果面積為 4589公頃,水果總產量1109噸。 2013年末鹽池縣共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縣級醫院1個,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所、婦幼保健所1所、衛生監督所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6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24人,衛生機構現有病床數589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和醫生分別為3.4張、1.15人。
❻ 鹽池有什麼好玩啊
鹽池,池水清澄,映照白雲,微風徐來,水波漣漪,別有一番情趣。鹽池古長城為隋長城,十分罕覓;靈應寺聲名在外,有求必應;哈巴湖旅遊區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到鹽池一游,風景古跡都不錯過。 鹽池縣位於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為銀南地區轄縣,著名寧夏灘羊集中產區。歷史上中國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帶。縣府駐城關鎮。縣境由東南至西北為廣闊的乾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產「咸鹽、皮毛、甜甘草」著稱。馳名中外的寧夏灘羊是鹽池主要經濟來源。縣城北、東、西南分布著大小20餘個天然鹽湖,因此得名「鹽池」。特色景觀
鹽池古長城
古代的鹽池地處北方邊陲,戰略地位重要,歷代王朝為鞏固邊防,在這里修築了多條長城。目前,在我縣的長城這邊明顯 的共有四條。其中明代長城三條,分別建造於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泓治十五年(1502年),明嘉靖十年(1531年),總長度為 186公里,另一條為隋長城,築於隋開皇五年(585年)長30公里。隋長城遺跡在全國已十分罕覓,鹽池這段顯得尤為珍貴。四條 長城呈夾角之勢將鹽池包圍,因此,鹽池有「長城博物館」之譽。靈應寺
靈應寺在鹽池縣城37公里,是佛道合一的寺廟,因該寺甚靈,「凡有求必應」,故名靈應寺。靈應寺依山而鑿,13孔石窟呈半圓形 排列,各有廟號,窟內塑像,造型逼真,各具情態,迎人慾語;壁畫圖案大方,色調和諧,繪制精美。傳說系唐朝敬德將軍修 築,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靈應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地勢奇峻,既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又有奇山之野韻,每逢廟會善 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不斷,是鹽池最為著名的宗教文化旅遊景點。鹽池縣無量殿
鹽池縣無量殿位於鹽池縣城南7公里紅石樑之巔,今屬城郊佟記圈村。東距胡家梁4公里,南至下潘圈3公里,西到黃家圈2公里,北至李 家溝沿1.5公里。鹽池—大水坑公路經此。無量殿原來建築早年已毀,現僅存當年的建築台基,為黃土夯築。基底南北長16米, 東西寬14.8米,殘高6.8米,頂部平坦,南北長12.5米,東西寬11米。北側原有建房基址,南北16.2米,東西寬15.2米。北側有 踏步台階拾級而上可以登臨,計有13級。登至巔端,北部林場樹林,其餘三方草原禾苗和農舍歷歷在目,給人心曠神怡之感。 主寺供奉無量佛祖神像,其餘側殿是何佛尊已無考證。地面建築及塑像已盪然無存。現地面僅存大量的明代磚瓦、大板瓦、桶 瓦、瓦當、房脊獸等建築材料,還有草木花紋的貼牆磚及明清陶瓷殘片等。北側還有燒焦土,這當是設灶和燒炕的痕跡。可見 這里當年香煙之盛,為善男信女雲集之處。無量殿的建築近於長城和花馬池城,可能與明時城防軍事建築有關。此廟當建於明 代,延至清時。哈巴湖旅遊區
哈巴湖旅遊區距鹽池縣城37公里的中部沙區,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風景如畫,氣候宜人,當春天的風沙使人們變的「灰頭土臉」 時,這里卻風清樹靜,鳥語花香。它就是鹽池縣的哈巴湖旅遊區。哈巴湖總面積16萬公頃,旅遊區的植被在區繫上屬歐亞草原 區,亞州中部地區,中國黃土高原至內蒙古草原省過渡地帶,保護區內已知各類植物507種,各種陸生動物149種。植被覆蓋率 達到80%以上,就似一顆綠色的明珠,在茫茫沙區散發著奪目的光彩。哈巴湖旅遊區自然景觀十分獨特,南部沙丘連綿起伏、一 望無垠,呈現出一派雄渾的大漠景觀,北部綠樹成蔭,綠草盈尺,300餘畝的哈巴湖以及大小不等的濕地、水塘點綴其間。沙丘 後如蓋的樹寇若隱若現,像雲朵般美倫美奐;沙柳、毛柳點綴在沙丘上,恰似沙湖中的蘆葦叢,一簇簇,一叢叢,簇簇色不同 ,叢叢姿相異;微風輕佛,盈尺的綠草猶如湖水般碧波盪漾。沙、水、草、樹、鳥等風景要素在這里巧妙結合,形成獨特的沙 漠景觀。自助指南... 1、門票價格:免費(各個景觀另外收門票)
2、開放時間:0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