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社群管理

去中心化社群管理

發布時間: 2021-08-02 22:05:29

⑴ 企業管理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企業管理的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的說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不設置管理層級,不設立部門,而是以項目為任務為目標,有新項目時,每個人都可以申請擔任項目負責人,組建項目團隊;項目過程中每個人充分擔任好自己的角色,保證項目順利並且達到最好結果,項目完成後根據項目的效果給予團隊成員獎勵。
去中心化的優點:每個節點或成員的主動性強,數據真實,高信任度。
去中心化的缺點:成員的能力和態度要求高,需要配套的管理機制。

⑵ 有個學習的社群,現在管理困難,怎麼才能更好管理

如何玩轉學習型社群?


社群這一概念最近兩年較為火爆,在移動互聯網中大家耳能詳熟、盡人皆知的「羅輯思維」就是一個學習型社群,什麼研習社等類似於這樣的社群太多了。關於社群的構建是否成功,在筆者看來少不三點核心思想:

1、社群創建者個人品牌的影響力是否足夠大。

2、社群創建者或社群管理者能否持續為群成員提供價值原創內容,能否持續為群成員解決問題。

3、社群是否能持續保持一定的活躍性,是否能構建一個良好的社群激勵制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玩轉學習型社群的九大方法:

本文只針對線上社群運營進行討論,不討論線下操盤細節。下面我將9方面跟大傢具體的討論我設計的線上學習型社群體系以及操作步驟。

1、如何迅速讓大家互相熟悉,降低溝通成本

在入群的時候,需要每個人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的主要內容包括:

職位、行業、個人發展路徑;

個人擅長領域(渠道資源整合、策劃、文案、交互設計、思維能力等);

個人訴求(跨界信息、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大家關注的熱點、產品運營的技術問題、理念指導、求職、招聘等);

個人愛好(便於線下活動的開展),這塊還有很多細節可以闡述。

這一步其實很多群主可能在做,信息也不算詳細。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沒有將這些信息共享,而只是占為己有。我認為,在社群運營初期,這些信息必須得共享,讓大家彼此都能夠產生了解,便於立馬找到合適的人去解決問題。

具體共享的方式就是:種子用戶階段,信息完全共享,後期隨著群規模的擴大,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給略去,由群主保管。這樣的好處就是即使把這個名單給泄露出去,也不會造成人員流失,也不會造成大家的隱私泄露,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別人加入。

2、如何激勵內容分享者

社群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師,大家遇到問題很多時候可以相互解決而不僅僅依賴大咖。那當一個人拋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別人為什麼要來解決你這個問題,別人為什麼要主動分享,僅僅靠奉獻的精神、虛榮心是不持久的,所以要設立一個激勵制度。

對於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評選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幾名,給予物質以及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分為兩種:群成員自發打賞,群基金固定打賞。群內需要養成為知識付費的文化理念,願意分享高質量內容的人值得給他獎勵。(具體的排名方案就不詳述)

群基金怎麼來?當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如在入群的時候每個人收200作為入群門檻,500個人就是10萬元,這10萬元就用做社群基金,分為52周花完,每周的獎勵額度就是近2000,這獎勵額度足夠刺激大家的參與慾望。物質獎勵是基礎,精神獎勵以及其他附加價值獎勵另說。不過始終要記住,物質激勵永遠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

3、如何激勵社群組織者

一個裡面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運作起來,那也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群運營組織者至關重要。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來組織,或者招募一些全職人員管理,甚至是義工。這種方式對於社群的持續不具有持續性,社群運營本身就是一個高技術的活兒。社群的運營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群成員都是有工作的人,所以要給社群運營著足夠的物質以及精神激勵,社群的運營不能總指望大家抱著奉獻精神。

我所設想的制度就是,錢永遠都是最簡單粗暴搞笑的方式,這個錢不需要由群主出。直接採用眾籌供養群管的方式。高福利意味著高稅收,共享經濟又不是代表著免費,不是靠的犧牲和奉獻。500人的社群每人每個月繳納10元社群運營費,那麼一年總共就有6萬的社群運營管理費,這費用足夠養活一個全職員工。

群管採取輪值制度,想參與的可以直接報名,按報名先後順序進行輪值。6萬元按周結算,每周就是1100多元,這金額足夠刺激一個人把事情給做好,而且對於大家的代價又不算太大。

群管工作職責:群管要負責從開始的需求整理,根據群友資料庫找到合適的人進行溝通,在不影響對方的情況下促使對方給出解決方案,並且要將解決方案具體化,有深度。

然後在每周一次問題解答的時候,做好活動預熱,讓大家踴躍參與。最後將產生的內容去除無效信息整理成標准化文件給全員共享,節省大家的時間,提高大家價值獲取的效率。

群管的KPI:必須得給群管設置KPI,KPI主要指標就是參與回答的人數,以及內容質量,在這種激勵制度下足夠讓群管把這個事情做好。

4、如何提高群員質量,不斷吸引優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價值還是在於群友的質量,以及他們的分享主動積極性。社群初期門檻就只是收費。後期就需要不斷的招募高質量的人,那如何招募高質量的人呢?我們就得給這些人提供兩個入群方式,這里我要提到的一個數字是52。

比如入群費用是200元,那麼當群人數到了52個的時候,周獎勵金額就是200元了。這個時候我們搜集群內一些問題讓其他圈子的人參與答題,並且告訴對方,你可以隨便挑一個問題參與解決,如果解決了問題並且獲得最佳方案,你就得到入群的獎勵。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那麼可以告訴他,入群的門檻是200元,你可以一起參與學習交流。

牛人喜歡跟高手切磋,如果他獲得最佳解答,那麼對於群友而言這也是巨大的福利,所獲得獎勵正好沖抵入群費用。如果沒有獲得最佳方案,那麼他因為社群裡面的牛人而認可社群的價值,最終可能會選擇加入。(我瞎歪歪的,我又不是牛人)

5、作為一個菜鳥發起者如何迅速擴展群規模

靠制度以及自己苦心經營決定著社群是否優秀,但是只有大咖才能讓這個社群變得卓越。因為大咖可以一呼百應,而屌絲只能一個個慢慢去說服。而且社群到了後期,因為大咖處於主導地位,作為一個靈魂人物可以鎮得住場子,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所以在初期階段先尋找第一批種子用戶,驗證模式的可行性,然後努力去說服大咖讓他參與主導。菜鳥是很難扛此大旗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哪怕為別人做嫁衣對自己的反而是最有力的,而且本身也不存在這個問題,社群本身就應該是分享而不是佔有。

想擴展群規模還需要讓所有人都能夠主動推薦吸引別人加入。人人都喊著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但是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社群本質上還是在為自己服務的。人都是自私的,你在為自己服務那又如何激發所有人建設社群的積極性呢。具體如何調動所有人推廣的積極性我這次就不說了,想了解的可以私聊。

6、社群價值延伸

在社群運營成功之後,可以產生很多附加價值。對於那些回答問題積極主動的人,獲獎的讓你,需要做好信息記錄,建立人才儲備庫。可以給他們提供資源對接的服務,反正他們需要什麼就盡量滿足他們。這也是這樣的社群必須由大咖主導的意義所在。

所有人在裡面的作答可以整理成檔案,這樣的檔案對於人才招聘意義重大,傳統的簡歷式招聘方式如果配上這些檔案,將會幫助企業更好的招聘合適的人才。

社群內的原創內容最後可以整理出書,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個章節標注內容的創造者,給內容創造者名和利。

7、建立高效的溝通制度

問題發起者需要將自己的訴求,背景詳細信息寫在word上提前幾天仍群裡面,讓大家有充分時間思考。形式不限,最重要的就是把問題闡述清楚。

解答問題的人把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詳細的寫在word上,放在群里。然後由群管進行統一整理協調。大家可以針對這些比較完整的問題以及方案展開討論,防止話題偏題,提高溝通效率。在話題討論結束之後,群管負責再將整個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提煉整理,最後跟大家進行共享。防止大家為了看信息要不斷的進行爬樓,浪費大量的時間。

套路只是為了溝通更加方便,千萬不能變成教條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溝通效率,創造價值為根本目的。

8、在社群內各方價值閉環:

大咖:

吸粉吸粉再吸粉

提高自己分析的留存度以及粘性

強化自己對於互聯網行業的洞察能力

吸取一些優秀的idea

去發現目前大家最普遍的問題,尋找最接地氣的研究方向

尋找優秀的員工

尋找優秀的項目進行投資,或者投資對接

通過解答可以看到自己的方案的操作反饋,不斷檢驗自己的理論

可以針對大家普遍的問題,定製化一些培訓活動

(上面都是我歪歪的,我又不是大咖,我怎麼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參與分享者:

物質激勵

形象以及能力的展示,得到大家認可,塑造個人魅力

潛在的商業合作機會

提出問題者:

解決自己實際的問題

找到自己需要的牛人資源

默默無聞的人:

圍觀別人優秀的idea自己跟著成長

獲得牛人資源

群管理員:

物質激勵

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

圍觀別人優秀的idea自己跟著成長

做一個事情得徹徹底底的想清楚社群裡面所有人的價值訴求,不要總搞一些你以為的價值去糊弄人家,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人都是聰明自私的。

9、我所設計的社群體系優勢

線下隨便參加一個活動可能就要一兩百,但是我們只要出200就可以享受全年的優質內容。一年有52周,我們每周都可以看到很多牛逼的方案,並且自己的問題還可以得到解決,各方價值訴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

由於給社群運營者足夠的激勵,所以在流程上可以極大的提高所有人的溝通效率,問題解決的效率。這點對於大咖來尤其重要。

市面上學習型社群亂收費,動輒好幾千,收的錢完全占為己有,並且也提供不了實質的幫助。我想說,你們怎麼好意思,這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哎,以前的成績也不能一直拿來當飯吃啊。而我設計的收費制度最終完全回到群員,給創造價值的人應有的鼓勵。

那有人會問,別人做不好,你憑什麼能做好呢?我只想說,這就是我要做這個事情的理由。網紅大咖寧有種乎?大咖之所以能成為大咖,就是因為在他默默無聞的時候做成了一般人搞不定的事情。

我不敢保證我一定成功,但是我會竭盡全力。做這個事情的理由就是我堅信,運營好社群就是一個創造價值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就值得去做。

我們可以像一枚堅硬的種子一樣,一輩子活在那個殼里,沒有風險。但是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們是一棵什麼樣的植物,能夠開出什麼樣的花。而如果我們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理想,開出自己的花朵,我們便能綻放自己的芬芳。

⑶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基本性質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⑷ 現在有哪些企業進行去中心化管理

從互聯網發展的層面來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去中心化是指宇宙沒有中心,就是一片無邊界的物質組成,沒有中心點。

⑸ 怎麼進行去中心化處理

根據侯傑泰的話:所謂中心化, 是指變數減去它的均值(即數學期望值)。對於樣本數據,將一個變數的每個觀測值減去該變數的樣本平均值,變換後的變數就是中心化的。
對於你的問題,應是每個測量值減去均值。

⑹ 什麼叫「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Web2.0你好,請 登錄 或 注冊
2005-12-23 17:13:54 來自: 陳易 (廈門)
去中心化的Web2.0帶來的是去中心化的內容消費方式,整體感的破壞並不僅僅是一個顛覆傳統的問題,它帶來的還有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的更大的障礙。如果web2.0就到此為止,那也只是用一種生產消費方式顛覆另一種,在本已太過海量的信息世界的後面再外加一個零,並沒有能讓我們在對真實世界的理解上再往前行進一步,那樣的2.0也最多隻能是一個未竟的2.0,也許我們需要做的是分拆之後的對整體性重新組裝的嘗試。

⑺ 如何打造自己的社群管理團隊

首先要招募相關的社群管理人員,對社群管理屬性的人,找相關的社群軟體,比如掌嗨等,然後明確自己的社群主題,把管理運營社群的工作交給相關的管理人員,後續要明確分工,制定團隊規則。

⑻ 去中心化的內容

從互聯網發展的層面來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去中心化是指宇宙沒有中心,就是一片無邊界的物質組成,沒有中心點。

⑼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⑽ 微信公眾平台把「去中心化」作為發展方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去中心化,核心和本質其實都是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方式。信息(這里指廣義上的信息,包括用戶能夠看到的各種內容,包括新聞、商品、通知、公告等)傳播的方式,通常有中心化和社交化兩種。張小龍期望的微信「去中心化」,就是更多的通過社交化的方式來傳播(獲取)信息,通過社交網路中的用戶關系傳播,不需要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能讓用戶傳播或者獲取信息。


總之,去中心化不是脫離平台,不依賴平台導流,只做自己身邊的熟人就叫去中心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依賴於社交網路,讓商家、商品的信息有更加廣泛的傳播范圍,獲取更多的流量來源,而不僅僅是中心化的平台導流

熱點內容
trx4遙控使用 發布:2025-09-10 20:55:16 瀏覽:511
比特幣之光怎麼購買 發布:2025-09-10 20:19:58 瀏覽:710
比特幣礦池輻射大嗎 發布:2025-09-10 19:56:06 瀏覽:10
組裝顯卡礦機教程 發布:2025-09-10 19:08:52 瀏覽:106
區塊鏈幣犯法 發布:2025-09-10 18:57:34 瀏覽:906
區塊鏈通俗的例子介紹 發布:2025-09-10 18:53:29 瀏覽:323
谷歌區塊鏈國家戰略 發布:2025-09-10 18:26:34 瀏覽:383
熊貓礦機口碑怎麼樣 發布:2025-09-10 18:07:31 瀏覽:765
區塊鏈50龍頭 發布:2025-09-10 17:46:08 瀏覽:186
eth個人挖違法嗎 發布:2025-09-10 17:13:22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