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物聯網與去數據中心

物聯網與去數據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8-04 18:11:40

1. 物聯網對數據中心有何影響

顯然,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已經超過人類。當所有這些設備和計算機開始相互通信時,這會對任何網路造成極大的壓力。人們今後將會更加深刻地感到這種壓力。不僅如此,它還是一個日益增長的全球市場。調研機構IDC公司預測,2020年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7萬億美元。


展望不久的將來,人們看到數據中心在機器之間通信方面受到以下三種影響:

1.為5G奠定基礎

這些技術進步和發展也發生在數據中心。所有需要相互通信的設備和人類將會採用大量的光纖通信的應用,特別是當人們期待5G在未來5到10年內上市時。為此,人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無線網路需要大量「有線」網路資產有效地將數據通過光纖傳送到核心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

為了實現5G應用,還需要通信基站的密集化(例如小型基站)。此外,適用於這種通信技術的多種供電解決方案湧入市場,允許通信運營商以經濟高效的方式為網路邊緣的許多設備供電。

2.更低的延遲

機器處理信息幾乎與接收信息一樣快,人類卻不能。特別是在數據中心中,決策是即時做出的,並且需要有強大的骨幹網路來支持。這是數據中心面臨的一個變化,需要實時計算、分析和處理信息。IDC公司認為數據中心的現代化是2018年的重要預測之一,數據中心需要「大量使用預測分析來提高准確性並減少停機時間」。

3.更高的密度和速度

部署大量的光纖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這並不總是可行的。最有效的方案是從一開始就部署高密度光纖,以允許機器間對話快速發生。而採用可支持多代設備的模塊化高速平台是最佳選擇。

以上由物聯傳媒轉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2. 物聯網是什麼用的什麼技術和雲計算有什麼聯系

物聯網就是無線射頻感測器組成的網路,使用的是無線傳輸技術,包括NFC,RFID等技術,目前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標准。 雲計算是信息存儲和計算的,將來會和物聯網整合,成為一個整體,數據的採集和調用由物聯網內的各個設備完成,數據存儲在雲端,並由物聯網手機調用。

3. 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有什麼區別

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有什麼區別
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的設備將爆增,有可能是千億,也可能是萬億,像這么一個龐大的網路,如果還是以中心化的組網模式去管理的話,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投入維護應該是沒辦法估量的。
大數據本質上來講,屬於資料庫的一個小分支,這樣就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和資料庫的關系。資料庫在軟體、在互聯網界、在IT界其實是個特別古老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文件系統到ER模型到後來引發的大家都知道的傳統資料庫的三大成就,關系模型、事務處理、查詢優化,一直到後來互聯網盛行以後的NOSql資料庫的崛起,資料庫技術在不停發展、在變化,那麼也包括以XML為代表的半結構化,文本、語音等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等等。

區塊鏈和資料庫的關系看起來其實也就是這樣一種關系,從資料庫技術演進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它總是來源於要怎麼去滿足新的業務需求,然後創造出新的這些數據處理技術。比如從最開始的文件系統,為什麼我們需要ER的這種模型呢,是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大家對於這些快速的記帳、高並發數據寫入和訪問,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從而導致了實體關系模型的產生以及快速的發展。後來為什麼NOSql資料庫會出現呢?就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資料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本質上我們認為整個互聯網就是一個大的資料庫。
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當然我們通過NOSql資料庫、雲存儲這些技術解決的互聯網海量實時數據處理問題之後,下一個問題一定就來了,那就是如何以規模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舉個例子,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相關,從一開始的溫飽問題,到營養結構問題,再到大家所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資料庫的發展其實也是一樣,當我們通過ER實體關系模型,通過NOSql資料庫能夠很好的解決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接下來大家要去關心的,要去解決的那一定是真實性、有效性的問題。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這些技術,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這些要求,相對於現在的資料庫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資料庫與區塊鏈融合趨勢,其實是非常緊密的、無法阻擋,好像剛才說的電影,內容的製作方開始向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這個方向發展一樣;從資料庫的角度,區塊鏈就是一種新型的數據組織方式。我們認為大數據、區塊鏈是兩者合一的。

4. 當前的數據中心如何為物聯網需求做好准備

現如今的企業越來越敏銳地意識到,他們進行大數據收集、管理和分析的能力會強烈地影響到他們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在重視成本效益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往往所忽視了投資需求對於物聯網的基礎架構的後端的影響這一重大關鍵要素。菲尼特光纖行業首選

5. 雲計算在物聯網中到底起到什麼作用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名稱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 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互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6. 雲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的關系究竟是什麼

雲計算 物聯網 大數據
1、雲計算
一般來講雲計算,雲端即是網路資源,從雲端來按需獲取所需要的服務內容就是雲計算。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體、平台、軟體)。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廣義的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2、物聯網
簡單理解: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即物聯網。物聯網在國際上又稱為感測網,這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小到手錶、鑰匙,大到汽車、樓房,只要嵌入一個微型感應晶元,把它變得智能化,這個物體就可以「自動開口說話」。再藉助無線網路技術,人們就可以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也能「交流」,這就是物聯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行業應用版圖不斷增長。如: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等。大的理想就是智慧地球,目前實際生活中存在並在建設的智慧城市都是物聯網炒的概念。
3、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就是指種類多、流量大、容量大、價值高、處理和分析速度快的真實數據匯聚的產物。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或海量數據資源,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
即:數量Volume、多樣性Variety、速度Velocity、和真實性Veracity。
4、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關系
物聯網對應了互聯網的感覺和運動神經系統。雲計算是互聯網的核心硬體層和核心軟體層的集合,也是互聯網中樞神經系統萌芽。大數據代表了互聯網的信息層(數據海洋),是互聯網智慧和意識產生的基礎。包括物聯網,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源源不斷的向互聯網大數據層匯聚數據和接受數據。雲計算與物聯網推動大數據發展。

7. 大數據和物聯網將如何影響數據中心

大數據和物聯網將如何影響數據中心

如今,大數據正在不斷拓展和擴大。據科學日報2013年的報道,全世界范圍內所有數據的90%都是在過去兩年中產生的。凡爾納環球公司技術服務總監豪爾赫?巴爾塞爾斯指出,全球各地有25億個互聯網用戶,在美國就有大約2.5億個用戶,特別是在過去的十年,用戶的數量和水平呈現爆炸式增長。
從我們的Fitbits到手機攝像頭,所有連接到互聯網的各種類型的設備數量龐大,這些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和未來的潛力導致計算和存儲的需求呈指數增加。大數據和物聯網將如何影響數據中心?這是巴爾塞爾斯在將要召開的數據中心全球會議和博覽會上演講的主題。本次會議將包括許多專題會議,將會涉及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和經營者面對的問題,以及數據中心的新技術。大量的計算和存儲需求產生更多的電力需求巴爾塞爾斯說,他說其演講主題重點是圍繞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所問的問題。比如「我們現在的電力基礎設施能否處理所有產生的數據呢?我們能提供足夠的電力嗎?」。這還將引出了下一個問題:「你知道你的數據中心現在獲得的電力,那麼在5年或10年或15年以後呢,那時該如何應對?「為了支持計算和存儲今天的需求,「我們的數據中心需要質量可靠、高效節能的,採用可再生能源的充足電力。」他說。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導致更大的電力需求和成本。凡爾納全球公司位於冰島凱夫拉維克的數據中心,已經建立了圍繞可再生能源接入,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的電源策略。探討電力因素對數據中心影響,巴爾塞爾斯對此具有獨特的視角。
電力的底線巴爾塞爾斯表示,從財務的角度來看電力是很重要的。當數據中心管理者展望未來計劃的成本,在如何計算電力定價時,卻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電力成本在今天的數據中心設施的位置產生巨大的影響。當客戶著眼於市場的發展趨勢時,其共同點就是「電力的價格」。巴爾塞爾斯說。需求改變位置「你看目前人們不在大都市地區建設新的數據中心。在過去的十年中,數據中心都盡量遠離人口中心,向偏遠地區地區發展。比如美國西北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州、俄勒岡、甚至美國猶他州,」他說。「而全球數據中心位於北歐地區,包括冰島。」他舉例說,Facebook在瑞典建設和數據中心,其電網是超級可靠的。而谷歌公司在芬蘭建設的數據中心,從2015年開始,其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根據此前DCK的報道:谷歌公司在芬蘭的哈米納數據中心將在2015年主要採用風能發風,谷歌公司與一個陸上風電場供電公司簽署了補充協議,因此該數據中心將採用10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這種供電可靠性在美國當前卻不可用。「例如,海灣地區的電力並不是持續的。其可靠性不高。」巴爾塞爾斯說。北方氣候的另一個好處是較低的散熱需求。「在數據中心的總體成本中,冷卻成本佔到發電成本的30%到40%。」他說,「數據中心正在尋找那些終年有涼爽的氣候的地點。」這減少了降低伺服器的進氣溫度所需要產生的冷空氣(無論是通過傳統的冷卻方式,或通過蒸發冷卻)。實用的可靠性我們日前依賴的全天候的電力基礎設施並不是都那麼可靠。巴爾塞爾斯說人們往往很快忘記供電可靠性的問題。他引用了桑迪颶風和2003年美國東北電網導致大面積停電的事例。「2003年的事故導致5000萬人受災。我們這么快就忘記了,」他說。「電力的可靠性是一個讓人關注的問題,不只是在美國,在全世界也是如此。」

熱點內容
浙江有向區塊鏈 發布:2025-09-08 12:43:05 瀏覽:204
幣圈api跟單 發布:2025-09-08 12:36:03 瀏覽:110
跟區塊鏈技術相關的股票 發布:2025-09-08 12:13:42 瀏覽:186
三角形區塊鏈手機如何購買 發布:2025-09-08 11:31:44 瀏覽:193
區塊鏈建立信任的特點 發布:2025-09-08 11:23:52 瀏覽:463
幣圈最好的專業 發布:2025-09-08 10:57:19 瀏覽:748
eth20會成功嗎 發布:2025-09-08 10:49:53 瀏覽:853
btc八年漲多少 發布:2025-09-08 10:39:45 瀏覽:130
區塊鏈與企業金融 發布:2025-09-08 10:32:35 瀏覽:12
螺紋btc和nu的區別 發布:2025-09-08 10:30:28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