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以太算力全球社區
⑴ 華為正式發布最強算力AI處理器升騰910,谷歌等「友商」會如何看待
2019年8月23號下午,華為深圳總部,發布了勝利最強的a處理器升騰910,並且推出了全場景的AI計算框架。
華為公司的輪子董事長徐直軍說,華為已完成全站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構建,今後將推出更多的AI處理器,提供更充裕,更經濟更適配的AI算力。
不過這倒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借口。他一直大叫狼來了,狼來了。不過這兩天我沒有看到他的反應。估計最震驚的就該是他!
⑵ 說說你為什麼從事人工智慧行業給你帶來了什麼便利
雖然人工智慧的第三起確實有了質的發展,但考慮到這些沉渣泛起的為人工智慧從業者,我覺得第三落還是會來到,只不過並非對行業本身的懷疑,而是自我凈化罷了。而人工智慧的行業發展趨勢,由於大規模數據+大規模算力的基本方法論已經成熟,今後的發展路徑是十分清楚的:在那些數據儲備充分、商業價值清晰的場景,人工智慧會迅猛發展,投身於這樣的行業中期發展會非常好;而醫療、教育這類領域,由於電子化數據的整理與積累尚需時日,可以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發展過程。
⑶ AI算力平台的算力怎麼評估
單CPU 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AI 時代必須要依靠並行計算。目前,並行計算的主流架構是異構並行計算平台。如果您需要算力方面的服務,可以去十次方了解下。
⑷ 浪潮如何應對AI算力多元、巨量、生態化挑戰
浪潮認為智算中心是應對未來AI算力多元、巨量、生態化挑戰的新基建。所以,浪潮在2020年提出智算中心的構想,提供AI計算所需的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演算法服務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礎設施,在AI時代將扮演算力生產供應平台、數據開放共享平台、智能生態建設平台和產業創新聚集平台等多重角色。智算中心普及,可降低全社會AI應用成本、加強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增強企業創新轉型動能、推動人工智慧產業聚集。
⑸ 人工智慧方面的業務需要用到算力服務,現在租算力劃算還是買算力劃算
十次方算力租賃平台的看法:至於算力是否用來租,這得看企業的條件。實力比較強的大企業,通常也能自己購買大量硬體和軟體建立屬於自己的算力中心。
不過照目前來看,很多中小企業還是面臨「算力不充足、成本昂貴、難獲取」的現狀。除此之外,有些企業對算力的需求往往彈性伸縮的,如果自己創建算力中心,就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且還面臨著擴展性不足、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很多企業會優先選擇「租用算力」的方式。
⑹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八大鎮館之寶分別是什麼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八大鎮館之寶分別是微軟硅石項目、全國首個「智能方艙醫院」解決方案、ABB的Yumi雙臂機器人、華為Atlas900訓練集群、優必選Walker機器人、IBM人工智慧辯論系統、四足機器人OpenCat、智能放牧機器人。
1、微軟硅石項目
微軟硅石項目位於「AI先導區」,它使在玻璃中存儲大量數據成為現實。藉助這種載體,7.5平方厘米的玻璃片中竟可儲存多達75.8G的數據。
2、全國首個「智能方艙醫院」解決方案
達闥科技打造的全國首個「智能方艙醫院」解決方案在「AI+醫療」展區集中亮相。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其清潔、消毒、安保等30多台智能機器人在湖北武昌方艙醫院大展身手。
3、ABB的Yumi雙臂機器人
ABB的Yumi雙臂機器人在「AI+工業」板塊展出,此次Yumi攜帶從生物科技、基因檢測、制葯到物流,涵蓋醫院全鏈條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重磅亮相,觀眾還可傾聽Yumi五年來人機協作的成長故事。
4、華為Atlas900訓練集群
華為Atlas900訓練集群位於「AI+基礎技術」展區。Atlas900由數千顆升騰910AI處理器集成,其算力相當於50萬台計算機,代表了當今全球算力的巔峰。
Atlas900通過強大的算力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從事預測天氣、勘探石油、探索生命奧秘、加速自動駕駛的商用進程等工作,未來將作為「中國造」為人類世界造福。
5、優必選Walker機器人
優必選Walker機器人在「AI+教育」展區出現。該款機器人集成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核心技術,具備36個高性能伺服關節以及力覺、視覺、聽覺和平衡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統,在全身運動控制、復雜地形靈活行走、自平衡、手眼協調、視覺識別、智能安全交互等方面實現了突破。
6、IBM人工智慧辯論系統
IBM人工智慧辯論系統將參與此次大會SAIL獎評選。辯論是一種主觀的藝術形式和技巧,是人類的語言,IBM人工智慧辯論系統被公認為AI領域的重大挑戰之一。未來,更多的人生活在社交媒體空間與碎片化時間中,該系統將幫助人類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7、四足機器人OpenCat
來自矽谷的創業團隊Petoi研發的四足機器人OpenCat在「AI產業生態圈」中,首次於國內亮相。小小的身軀擁有超強大腦、敏銳的感知以及活動能力,擁有人機交互、自動平衡、靈活避障等能力。此外,Petoi的二代產品機器狗Bittle也將全球首發。
8、智能放牧機器人
智能放牧機器人是西藏自治區農業工作的重大專項成果,此次也是首度亮相。該款產品解決了牧民最關心的養牛存活率問題,包括發病早期氂牛的及時醫治、定位驅趕等,將綜合提升牧民的經濟效益。
⑺ 華為發布全球最快 AI 運算集群 Atlas900,會對 AI 領域帶來什麼變化
9月18日,華為發布一款重量級的產品——Atlas 900,這款產品匯聚了華為幾十年的技術沉澱,是當前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由數千顆升騰處理器組成。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金標准ResNet-50模型訓練中,Atlas 900隻用了59.8秒就完成了訓練,這比原來的世界記錄還快了10秒。
「ImageNet-1k 數據集」 包含 128 萬張圖片,精度為 75.9%,在同等精度下,其他兩家業界主流廠家測試成績分別是 70.2s 和 76.8s,Atlas 900 AI 訓練集群比第 2 名快 15%。胡厚昆表示:Atlas 900 的強大算力,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商業創新。比如天文探索、石油勘探等領域,都需要進行龐大的數據計算和處理,原來可能花費好幾個月的工作,現在交給 Atlas 900,就是幾秒鍾的事情。Atlas 900 集成的數千顆升騰處理器,正是前段時間正式商用的升騰 910。
⑻ 華為發布全球最快AI運算集群Atlas900,會對AI領域帶來什麼變化
9月18日,上海,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開幕,華為首次發布計算戰略,基於架構創新、投資全場景處理器族、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構建開放生態進行布局,計算產業新的大航海時代由此開啟。同時,華為重磅發布了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加速科學研究與商業創新的智能化進程。
在計算的智能時代,我們認為有三個重要特徵。
第一個特徵,需要超強的算力。統計計算本身就是一種暴力計算,高度依賴於算力。舉個例子,為了讓計算機認識一隻貓,就需要數百萬圖片的訓練,這對算力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面向自動駕駛、天文探索、氣象預測等更復雜場景,對算力的需求將會更大。
第二個特徵,計算和智能將會無處不在,而不僅僅是分布在中心側。從中心節點的暴力計算,到邊緣側的專業計算,如基因測序,以及端側的個性計算,如耳機、手機,一起構成了未來智能時代的計算形態。
第三個特徵,端邊雲之間需要高效的協同。中心側負責通用模型的計算,為端側的個性化計算和邊緣側的專業化計算,提供協同支撐。
⑼ 任正非為何能與兩位全球頂級人工智慧專家對話
入股AI公司深思考,華為下一個前沿領域是人工智慧
9月19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的采訪紀要,采訪時間為9月9日。在此次采訪中,任正非表示華為要研究的下一個前沿領域是人工智慧,華為將建設支撐人工智慧的平台。「Google、英偉達都能做同樣的事情,只是我們目前做得更好。」
侯金龍表示,華為將按照「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節奏投資晶元,因此鯤鵬和升騰將以每年推出一代的節奏持續提升競爭力,同時確保後向兼容。
華為的Atlas系列產品不對外銷售,但將通過華為雲輸出服務。在大會上,華為推出69款基於鯤鵬的雲服務和43款基於升騰的雲服務,並宣布基於升騰的圖像搜索服務、內容審核服務價格下調70%。
為了打造計算生態,華為還宣布將伺服器操作系統EulerOS、AI計算框架MindSpore和單機版資料庫GaussDB OLTP全部開源,開源時間分別為今年12月31日、明年第一季度和明年6月。
⑽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如何華為推出AI訓練集群Atlas 900,說是全球最快的人工智慧平台,想了解下
隨著政策的推動以及資本的關注,人工智慧產業仍將保持迅猛發展態勢,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1500億元。
當前人工智慧的商業化主要是基於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技術應用面廣泛,涉及智能醫療、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多場景。
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共融資1311億元,增長率超過100%,投資者看好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前景,資本將助力行業更好地發展。
在人工智慧與出行結合領域,路徑規劃、網路約車、交通管理、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研發解決了傳統出行不便的痛點,其中深蘭科技深耕智能交通、智能環境、智能城市等細分領域,已實現人工智慧產品落地。其深蘭科技熊貓智能公交車已實現在廣州、天津等國內多個城市試運行。而人工智慧與安防、醫療、零售等產業的結合,均解決了一定行業痛點,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深度學習和NLP促進行業發展。
隨著5G商用時代的逐漸來臨,人工智慧技術連接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深度學習、數據挖掘、自動程序設計等領域也將在更多的應用領域得到實現。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迅速
中國人工智慧技術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目前在專利數量以及企業數量等指標上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論文文獻產出共30.5萬篇,其中,中國發表7.4萬篇,美國發表5.2萬篇。在數量佔比方面,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佔比全球已經達27.7%。當前中美兩國之間人工智慧科研論文合作規模最大,是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網路的中心,中美兩國合作深刻影響全球人工智慧發展。
中國人工智慧未來熱度持續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整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仍在保持增長,同時國家也在不斷出台各類人工智慧產業扶持政策,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行業的投資熱情不減,技術方面不斷突破是產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未來人工智慧產業的走向取決於演算法的進步,由於演算法的技術突破是決定人工智慧上限的,所以未來人工智慧企業拉開差距就在演算法的技術突破上,誰能先在演算法上取得成功,誰就能取得資本市場青睞,同時產業落地也會進一步提速。在演算法方面,目前已經有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這樣優秀的模型,但就目前國內人工智慧演算法的總體發展而言,工程學演算法雖已取得階段性突破,但基於認知層面的演算法水平還亟待提高,這也是未來競爭的核心領域。
雖然演算法決定人工智慧上限,但是目前的演算法短時間內可能很難有所突破,所以算力也是目前人工智慧企業競爭的一個重點方向,以目前的算力水平,主要實現商業化的人工智慧技術為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等,未來若算力進一步突破包括算力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都會使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化進一步深入。
以上內容摘自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艾媒報告 |2019上半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