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怎樣才算有穿透力
⑴ 怎樣選二胡
怎樣選擇二胡是胡友們一個永久的話題。多少年來眾說紛紜,長篇短論,總免不了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常遇到拉琴幾十年的高手,制琴幾十年的名師,說起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來選琴一般要掌握點聲音學、材料學、力學、美學、數學和技工方面的知識,加上二胡演奏的基礎,這樣在選琴時才比較心中有底。謹將個人多年選琴體會交流如下:
一、選擇二胡注意琴筒共鳴共振焦點區域行話說好琴音要「捆得住」,意思就是二胡琴筒共振共鳴必須形成一個集中焦點,不然
其音散而無神,高音虛,低音薄。琴皮振動發音後,沿筒口喇叭口向後聚焦成一種棱錐狀區域,這個區域的長短變化是以喇叭口的斜度而變化的,加上音槽的反射共鳴作用(橢圓琴沒有音槽),是調節二胡高低音平衡的關鍵。其高音區(即下把位)在共振焦點區前移時音量大,音質實;在共振焦點區後移時音量小,音質薄。其低音區(即上把位)恰恰相反。為兼顧高低音平衡,共振焦點區域必須處於合理的位置上。經驗證明共振焦點為琴桿中軸線偏後一點為好。簡單測定共振焦點區的方法是:試拉琴時左手感覺到琴桿、琴頭、琴托有種貫通般的振動感,這表明共振的焦點正好落在琴桿中軸線上,另外憑經驗也可聽出焦點區域。
二、選擇二胡時注意「破竹篙效應」
一根竹篙完好無損時敲起來其音「當當」響,一旦中間某一節或者篙頭出現裂口等,敲起來整個竹篙「噝噝」破音,這就是裂縫等經過導振共振後波及全竹篙的「破竹篙效應」。二胡的「破竹篙效應」至今被忽視未引起注意。二胡在製作過程中,材料和製作結構難免會出現一些自然和人為的縫隙,如被疏忽未處理好,就容易產生「破竹篙效應」。本人曾經歷過一把好琴,製作材料極好,作工精良,一般時候拉音質非常好,但在夜深人靜沒有任何雜音干擾時,就會隱約聽到外弦d尾音上帶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噝噝」雜音。很長時間找不到原因,後來卸下托板,在琴筒的邊緣用放大鏡找到一小風乾裂紋(舊料種容易產生)。用高滲透性502膠一點,立即消除。「破竹篙效應」一般不在原點產生,它隨導振轉移後,在二胡發音的尾音中出現,也不是在所有音中出現,有時二胡某一音頻導振共振正好激發「破竹篙效應」。挑選方法:1、拉空弦用耳朵貼在琴桿上聽,可聽到明顯的雜音;2、仔細聆聽每一個音,檢查材料的每點製作。這樣就可以避免誤選帶有「破竹篙效應」 的二胡。
三、選擇二胡時注意發音在某一音頻上的不實
這是常見病、多發病,而且在琴皮厚琴皮緊的高檔琴上多見。在拉琴時,常出現一個音或者幾個音出現明顯的不實,發出類似泛音的效果,有人還誤以為是琴弓打滑,這主要是因為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個音頻上協調不好,不能產生共鳴。有的琴拉過一段時間後可緩解和消失,有的琴則不能。注意方法:1、琴皮要厚薄勻凈?、琴筒內壁要光潔對稱,弧度圓滑連貫。
四、選擇二胡要注意其表現力
表現力是二胡的精髓。
二胡的表現力一般來講是從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二胡的靈敏度和舒適性。要求反應靈敏,琴弓觸弦即響(發聲),音質純凈豐滿,不拖泥帶水疲疲塌塌;持琴手感舒適,給演奏者一種小鳥依人般親和感,激發演奏興奮感。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潛質力。琴能隨演奏者意願隨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現和發揮,強奏不「爆」,弱奏不「虛」,高音不「嘯」,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大跨度上能發揮自如,不覺「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較大的「儲備功率」。如同一部性能優越馬力強勁的汽車,讓駕駛者充分享受駕駛的樂趣……好車能給駕駛者一種人車合一的感受,好琴也同樣能給人一種人琴合一的感受。
表現力在製作二胡上還容易掌握,在低音琴上就有一定難度,例如一般二泉琴容易產生發音遲鈍、聲音發虛的問題。應該說二泉琴的表現力是二胡製作中最難把握的。
表現力是一種不易言傳只可意會的感覺,且無衡量的標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製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
五、選擇二胡要注意其穿透力
評價二胡音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是集音色音質音量之所長,是二胡優秀與否的重要內質因素。
本人體會:穿透力應是二胡發音到共振協調統一和諧時的體現。振動是發音之源,無振無音——簡單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結構及發音原理經過可發現:琴弦發音傳導至琴皮(振動膜),這時琴皮中央振幅大頻率低,越往邊緣振幅漸小頻率漸高;琴皮振動傳導至琴筒(擴音筒),這時蒙皮前口部迴音反射振動振幅小頻率高,越往後振幅漸大頻率漸低。通過琴皮琴筒的共振共鳴加上琴桿琴托等的共振共鳴,使二胡發出優美的聲音。
本人認為:穿透力好的琴振動頻率音域要寬厚,主音頻突出,次音頻和諧協調,就像一部好的音響,其高、中、低音的協調才使音樂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並非意味著穿透力好,而穿透力好的不一定音量大。
穿透力好是二胡製作技藝和質量的又一重要要求。
以本人的經驗和感受檢驗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憑自己感悟。其中有兩個最簡單的方法:其一,試拉琴時持琴左手感覺琴桿及琴筒琴頭等有一種較強的震顫感,音色音質音量協調;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遠的聆聽,聽其發音傳遠性好,發音悠長豐滿清晰,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六、選擇二胡應注意其製作藝術美
好二胡應該是樂器的高品質功能和製作高品質的藝術美的聚合結晶。即既是一件音色、音質、音量完美稱心如意的樂器,同樣還是一件賞心悅目具有收藏價值觀賞價值的藝術品,讓人拉起來順心,聽起來舒心,看起來稱心。
就二胡製作藝術美方面談一點個人感受:
製作尺寸規范:琴桿中軸線與琴筒中軸線與兩琴軫中軸線達到三個垂直;琴桿軸心線與琴筒上下孔軸心線與底托軸心線與琴軫軸心線達到五個同心,這樣使整琴發音共振共鳴的軸心效果高度統一;琴筒內外壁的拼縫角度准確對稱,板壁厚度對稱均勻,長度精確,弧度圓滑、連貫、流暢,使琴筒共振共鳴在頻率、傳遞速度上均衡、對稱,有效地提高了音質的純凈度。
製作結構嚴密:首先,琴桿與琴筒的桿、孔配合精確到位,松緊度恰到好處;其二,琴桿孔與琴軫的孔、軫配合精確到位,既不難扭,又不跑弦(孔、軫結合面達到了滿配合);其三,琴桿與琴托的榫眼配合緊密到位,琴托既不前後移位,也不左右挪位。整琴結構的孔、榫、眼達到了嚴、實、准、緊的高標准。
製作工藝精細:從琴筒挽皮的加工處理,到蒙皮後的皮麵皮緣邊的處理干凈整潔利索;琴筒拼鑲及內壁的製作打磨,琴筒外殼的成型拋光,精細到位;雕刻、拼嵌的作工、造型精雕細刻;整琴的溝、槽、線、弧、彎、邊、角、孔、榫、眼的加工細致入微,全部製作工序鋸、刨、耪、鑿、鏟、削、銼、鑽、鑲、嵌、雕、刻、鏤、拼、粘、挽、磨、光,環環相扣,干凈利索到位,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細微之處見功夫。
製作效果唯美:製作工藝要使二胡到達很高的藝術造型美。一把好琴,遠看神,近看形,上手聽音。二胡內涵上乘的音色音質音量效果與外觀流暢秀美大方的造型相得益彰。琴軫與琴筒之間有效弦長必須設計合理,使弦的張力、振動頻率、手感舒適度,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音質和手感的最好效果。皮膜處理及挽皮的工藝必須到位,使皮膜的張力、彈力恰到好處,使琴的靈敏度、音色音質音量的穩定性、琴耐用持久性,三者有機的結合,發揮出琴的持久良好音質效果。總的來說,一把唯美的好琴應該細看秀氣、近看大氣、遠看神氣。二胡音、形、神三者兼備,才能達到和諧統一的審美藝術效果。
七、選擇定製二胡時不要急於求成
二胡的音質與應力及共振有密切的關系。為什麼舊琴音質比新琴好?老料琴比新料琴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琴在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逐漸消除了制琴材料的應力,逐漸形成了在頻率和方向上和諧的共振,「齊心協力」地共鳴,發出純凈美妙的琴音。
說起應力,它基本上是無處不在:製造業、建築業、樂器業等等,基本上是所有材料都有應力存在,只不過存在的方式不同。最直觀應力存在的現象有:熱漲冷縮、濕漲干縮等等。一般講應力存在是有害的:機械變形、房屋裂縫、樂器開裂等等都是應力作祟。舉個日常例子:新「普桑」車開始使用時,底盤總會自己「啪啪」作響,這就是因為底盤製造中鋼材應力的產生和存在,而在使用中逐漸消除應力的現象
制琴木料一旦經切割後,其臨界面發生變化,加之與環境干濕度差異,和木材纖維拉力面的變化等,其應力就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翹曲變形等,再老的料一經切割都會發生應力變化,只不過有程度上的差異。應力必須消除,消除應力的最好辦法是自然消除,所謂「讓它變個夠」,然後再製作。
在製作二胡工藝流程上有一套科學嚴謹的程序。從開料到成品有一個較長的生產周期,其斷斷續續的生產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科學地不斷消除材料應力、調整材料共振的過程。做一把好琴要讓材料與自然環境充分「磨合」,讓環境接納它的到來,以達到最佳共振和音質效果。這樣通過時間考驗後做出的琴出音快,音質好,且日後品質穩定性好,經久耐用。
所以說欲求好琴還得自己耐得住性子,「心急吃不了熱湯圓」。
八、選擇二胡應注意「水桶板」效應
水桶板盛水量是以最低的一塊桶板為準的,二胡就是一個「水桶」,「音、形、神、皮、料、工」就是一塊塊桶板。一般情況下,制琴師在製作每一檔次琴時總是兼顧平衡各方面的指標要求,就像製造不同檔次的小汽車要求各項配置平衡一樣。當然免不了總有某一項好一點,某一項差一點,制琴師以長補短的現象。除非是購琴者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講,從「音、形、神、皮、料、工」六方面要求,以平衡為好。不然,某一差項拖累了好的一項,總體效果反而下降,形成「水桶板」效應。
九、選擇二胡要點為「音、形、神、皮、料、工」
「音」——選擇琴的關鍵。其分為音色、音質、音量三要素。音色通常有渾厚、柔美、明亮、甜美、高亢、蒼勁等之分,但不是絕對的,一把琴常兼而有之,不過沒有統而有之的。可依照個人愛好選擇。音質常以純凈、圓潤、厚實等衡量。一把琴同樣可兼而有之。音量常以宏亮、適中、偏小等劃分。在琴皮厚度、緊度相同情況下,取音量大者為好。音量大但散而無神是不可取的。要分析音量發展趨勢,緊皮厚皮隨著拉奏而音量逐漸增大,薄皮鬆皮則不然。
「形」——二胡的形體美。要求設計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大方。
「神」——二胡的藝術美。內涵具有較高的聲學品質,表現為優秀的表現力和較強的穿透力;外延為遠看神氣,近觀大氣,上手秀氣,拉顯靈氣,頗有小鳥依人、人琴合一的感覺。
「皮」——皮最好取自青壯年蟒的尾部。尤以皮板張力好彈性好、鱗片均勻紋理整齊、光滑油亮色澤分明者為優。
「料」——通常高檔琴以老紅木、紫檀、烏木製作。所謂舊傢具老紫檀料市面基本沒有。琴料選擇:木材取徑切紋理順直,無節無傷無朽無補,密度較高且均勻,顏色一致,搭配協調為上。
「工」——製作工藝精細,尺寸准確,結構嚴密。不同的制琴師有不同的製作工藝特色和不同的製作形式。可依個人愛好選擇。
木料: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
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緊對二胡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松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鏇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過去都是圓形,隨著鋼絲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現在普遍改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准長度一般為830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余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松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弓子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與魚尾連接外捆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 松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松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
⑵ 怎樣辨別一把二胡的好壞,因為我今天要買二胡
了解二胡的發音原理,購買時首先要看看材料,一拉二聽三掂。
要注意二胡的製作工藝和音質。
二胡的發音原理:沾有松脂的弓毛在右手的作用下,使琴弦受到了持續均等的摩擦,這樣便引起了琴弦的振動,琴弦隨即將這振動頻率通過琴馬傳遞給琴皮。琴皮由於「膜」的作用,一下子就把振幅擴大了許多倍。這就基本上達到了人們所需要的音量。不過,假若沒有共鳴箱-琴筒的特殊作用,琴皮發出的聲音是刺耳的,只有經過琴筒產生共鳴作用,才有可能使琴聲較為柔和、純凈。在發音的基本條件具備之後,二胡的發音是否合於音樂內容的表現需要,關鍵在於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了。
選購二胡,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對於初學階段,普及式二胡是完全可用的。在選購時首先應著眼於二胡的製作材料,同時要兼顧到結構牢固、布局勻稱、樣式大方、光滑潔亮等。
如已確定選購某一種二胡,最好試拉一下,看發音是否純凈、靈敏,音量是否能達到起碼的要求,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是否懸殊過大,帶空帶沙的現象是否較為嚴重等。另外,可以用手據一掂,一般來說,同一品種的二胡,在製作材料充分乾燥的情況下,比重大的在質量上也基本上是有保證的。
高質量的二胡應具備選料精、工藝細、音質純、音色美、音量大、靈敏度高和均衡度好等條件。從外在質量來說,應選用紋理順直、色澤均勻、無疤節的紅木或紫檀木,蟒皮應皮板勻實、透亮,色澤鮮明,皮質堅韌。製作時應桿體圓滑、光潤、正直,琴筒邊角勻稱,外表整潔、美觀,蒙皮鬆緊適度,安裝角度適宜,配合嚴密牢固。
從聲音上說,音質應純凈,發音干凈而無噪音、雜音,音色要優美,既柔和、圓潤、明亮,又要有厚度而不混濁。音量要在音質純、音色美的基礎上,共鳴強、發音宏亮,傳遠效果好。兩弦在各個音區里,反應都要迅速,無論弱音、強音,靈敏度都要高,而且拉起來省力。上、中、下各把位間音量比較平均,不應相差太大。
一般說來,新製作的二胡發音總是比較噪,需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使用,待蟒皮的性質逐漸穩定以後,聲音才會柔美動聽。所以選擇新二胡時,要估計它將來的發展前途。就是一把製作精良的二胡,如果總存放著不拉,聲音也不會好聽,而經常拉奏的二胡,則越拉音質越好。
從制材上看:
一、木材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
選購二胡在材料上當然是紅木的好了,那麼什麼是紅木、怎樣區別其優劣呢?看了本文後您應該有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紅木的定義與識別
紅木的定義 明清宮殿傢具傳統用材樹種為紫檀和黃花梨。至清代中期兩者匱乏以酸枝來替代。酸枝由枝紫演變而來,其形似紫檀,心材帶紫紅色且有紫色條紋,新鮮材或水濕後帶酸味,在江浙一帶慣稱隨後,凡用紫檀、花梨、酸枝、烏木、雞翅木為原料,用明清傳統工藝製作的硬木傢具稱紅木傢具,生產的作坊和廠家稱紅木傢具廠和紅木雕刻廠,上述所用木材統稱紅木,紅木的名稱在全國廣為流傳。因此,紅木並不是樹木分類學上一種樹種的名稱,而是相約俗成用於製作紅木傢具或雕刻品的一類特定樹種商品材集合名稱。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內涵。按「紅木名稱」國家標准,紅木包括紫檀、花梨、黑酸枝、紅酸枝、烏木、條紋烏木、雞翅木、香紫檀(有爭議),每一類均有按樹木分類學正確定名科、屬、種的代表樹種,因不同樹種的木材有不同的組織構造,通過木材切片在顯微鏡下要以科學鑒定和區分。
紅木的識別方法 目前我國紅木市場比較混亂,以次充好,魚目混珠及產品質量投訴等時有發生。以南美蟻木假冒紫檀,以波羅格、木莢豆、門格里斯、紅心漆、膠漆、鐵木豆、坡壘和鐵子等木材假冒酸枝。將花梨當酸枝非洲花梨當東南亞花梨來銷售,將非洲雞翅當東南亞雞翅以次充好。為此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謹防假冒紅木,而技術監督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遇到問題可向專業部門咨詢。
紫檀木知識
紫檀是豆科紫檀屬中特別硬重的一類樹種統稱,是紅木中最高級的用材。
紫檀木的屬性 紫檀屬落葉喬木, 直徑通常為 15 厘米左右,樹干扭曲少有平直,空洞極多,素有「十檀九空」之說。邊材黃褐白色心材橙紅黃色少有黑色花紋,有非常細密的布格紋(波痕),木質里含有豐富的橙黃色素,比重 1:1 以上,纖維組織呈 S 狀結構。管孔內細密彎曲極像牛毛,故有牛毛紋紫檀」之稱;
紫檀木的分類 紫檀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貴木種之一。它產於南洋群島的熱帶雨林之中海洋性紫檀和中國南方周邊國家大陸性紫檀。俗稱犀牛角紫檀、金星紫檀和牛毛紋紫檀、花梨紋紫檀。從色調上也有深淺濃重之分。
紫檀木的其他特點 紫檀木 紫檀是豆科紫檀屬中特別硬重的一類樹種統稱,是紅木中最高級的用材。紫檀木必須是紫檀屬樹種的心材,材色紅紫,久則轉為黑紫色;含水率 12% 時木材氣干密度大於 1g/cm3 ;管孔平均弦向徑小於 160 微米。它包括紫檀木和檀香紫檀。
二、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緊對二胡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松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三、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鏇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過去都是圓形,隨著鋼絲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現在普遍改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准長度一般為 830 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四、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余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五、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松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
弓子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 850 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
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與魚尾連接外捆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松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松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馬尾,以保持弓毛的潔凈。松香須用特製的胡琴松香或小提琴松香擦在弓毛上,不可將松香燙在琴筒上,這樣做易出噪音,拉起琴來松香沫飛濺沾在弦上和琴桿上影響換把和高音區的演奏。
新的弓子不易擦上松香,可用一些碎松香碾壓在弓毛上,松香要勤擦,每次不要擦得太多,一般以拉琴二至三個小時後擦一次為宜。
六、琴托
琴托是墊在琴筒下面的木托,由較重的硬木製作,二胡有了琴托以後,使琴身在腿上更為穩定,大大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發揮並增加了音量。
七、琴馬
琴馬是將琴弦的聲音傳導到琴筒的關鍵部件,它對發音的好壞、音量的大小起著重要作用。製作琴馬的材料很多,幾十年來,人們對琴馬的製作進行了多種試驗,均各有利弊,現在大都使用楓木和松節製作的琴馬,底部有圓形的或橢圓形的,高度為1厘米,底部寬度為1.5厘米,上部橫寬為1厘米。這兩種琴馬普遍認為發音柔和、音質純正。
當然,二胡發音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琴馬,它與琴筒的木質好壞、皮膜的薄厚、松緊、天氣的陰晴、空氣的潮濕、乾燥、冷暖均有直接關系。因此,琴馬盡可多備幾種(木質、竹質、骨質、塑料等到以便在不同氣候情況下進行調整,至於在何種情況下用何種琴馬,需要自己去體驗。緊靠琴馬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
八、選購經驗
要想購得一把稱心如意的愛琴首先要從木料入手,她可是二胡音色好壞的先決條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材質的二胡其中不乏有以次充好的,我們在選購時可得多加小心以免上當,怎樣識別木料的真假與優劣呢?
第一,要看音色。以我們試奏為准,要盡可能的多試幾把琴,多試幾個把位要知道同樣品牌或同樣價格的琴有時音色相差甚遠,好的二胡是能經得起考驗的。
第二,要看做工。一般來說,越是優質的二胡做工越細膩反之就越粗糙。
第三,要看價格。優質的二胡價格可是不菲!當然,我們決不能只看價格還是那句話,小心上當!
這其次就是看皮膜,那什麼樣的皮膜才算是好皮膜呢? 很簡單,第一,皮膜的顆粒要大。第二,皮膜的顏色成份中黃顏色越多越好。
最後是看弓子,好弓的標准有三,第一,弓要長而直。第二,弓毛應是白色且弓毛多而齊。第三,弓桿的節應少而小。
祝你得如所願!
⑶ 如何選購二胡
彭曙光老師給大家的選擇二胡的建議:
一、選擇二胡注意琴筒共鳴共振焦點區域
行話說好琴音要「捆得住」,意思就是二胡琴筒共振共鳴必須形成一個集中焦點,不然
其音散而無神,高音虛,低音薄。琴皮振動發音後,沿筒口喇叭口向後聚焦成一種棱錐狀區域,這個區域的長短變化是以喇叭口的斜度而變化的,加上音槽的反射共鳴作用(橢圓琴沒有音槽),是調節二胡高低音平衡的關鍵。其高音區(即下把位)在共振焦點區前移時音量大,音質實;在共振焦點區後移時音量小,音質薄。其低音區(即上把位)恰恰相反。為兼顧高低音平衡,共振焦點區域必須處於合理的位置上。經驗證明共振焦點為琴桿中軸線偏後一點為好。簡單測定共振焦點區的方法是:試拉琴時左手感覺到琴桿、琴頭、琴托有種貫通般的振動感,這表明共振的焦點正好落在琴桿中軸線上,另外憑經驗也可聽出焦點區域。
二、選擇二胡時注意「破竹篙效應」
一根竹篙完好無損時敲起來其音「當當」響,一旦中間某一節或者篙頭出現裂口等,敲起來整個竹篙「噝噝」破音,這就是裂縫等經過導振共振後波及全竹篙的「破竹篙效應」。二胡的「破竹篙效應」至今被忽視未引起注意。二胡在製作過程中,材料和製作結構難免會出現一些自然和人為的縫隙,如被疏忽未處理好,就容易產生「破竹篙效應」。本人曾經歷過一把好琴,製作材料極好,作工精良,一般時候拉音質非常好,但在夜深人靜沒有任何雜音干擾時,就會隱約聽到外弦d尾音上帶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噝噝」雜音。很長時間找不到原因,後來卸下托板,在琴筒的邊緣用放大鏡找到一小風乾裂紋(舊料種容易產生)。用高滲透性502膠一點,立即消除。「破竹篙效應」一般不在原點產生,它隨導振轉移後,在二胡發音的尾音中出現,也不是在所有音中出現,有時二胡某一音頻導振共振正好激發「破竹篙效應」。挑選方法:1、拉空弦用耳朵貼在琴桿上聽,可聽到明顯的雜音;2、仔細聆聽每一個音,檢查材料的每點製作。這樣就可以避免誤選帶有「破竹篙效應」的二胡。
三、選擇二胡時注意發音在某一音頻上的不實
這是常見病、多發病,而且在琴皮厚琴皮緊的高檔琴上多見。在拉琴時,常出現一個音或者幾個音出現明顯的不實,發出類似泛音的效果,有人還誤以為是琴弓打滑,這主要是因為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個音頻上協調不好,不能產生共鳴。有的琴拉過一段時間後可緩解和消失,有的琴則不能。注意方法:1、琴皮要厚薄勻凈,2、琴筒內壁要光潔對稱,弧度圓滑連貫。
四、選擇二胡要注意其表現力
表現力是二胡的精髓。二胡的表現力一般來講是從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二胡的靈敏度和舒適性。要求反應靈敏,琴弓觸弦即響(發聲),音質純凈豐滿,不拖泥帶水疲疲塌塌;持琴手感舒適,給演奏者一種小鳥依人般親和感,激發演奏興奮感。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潛質力。琴能隨演奏者意願隨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現和發揮,強奏不「爆」,弱奏不「虛」,高音不「嘯」,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大跨度上能發揮自如,不覺「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較大的「儲備功率」。如同一部性能優越馬力強勁的汽車,讓駕駛者充分享受駕駛的樂趣……好車能給駕駛者一種人車合一的感受,好琴也同樣能給人一種人琴合一的感受。
表現力在製作二胡上還容易掌握,在低音琴上就有一定難度,例如一般二泉琴容易產生發音遲鈍、聲音發虛的問題。應該說二泉琴的表現力是二胡製作中最難把握的。
表現力是一種不易言傳只可意會的感覺,且無衡量的標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製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
五、選擇二胡要注意其穿透力
評價二胡音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是集音色音質音量之所長,是二胡優秀與否的重要內質因素。
本人體會:穿透力應是二胡發音到共振協調統一和諧時的體現。振動是發音之源,無振無音——簡單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結構及發音原理經過可發現:琴弦發音傳導至琴皮(振動膜),這時琴皮中央振幅大頻率低,越往邊緣振幅漸小頻率漸高;琴皮振動傳導至琴筒(擴音筒),這時蒙皮前口部迴音反射振動振幅小頻率高,越往後振幅漸大頻率漸低。通過琴皮琴筒的共振共鳴加上琴桿琴托等的共振共鳴,使二胡發出優美的聲音。
本人認為:穿透力好的琴振動頻率音域要寬厚,主音頻突出,次音頻和諧協調,就像一部好的音響,其高、中、低音的協調才使音樂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並非意味著穿透力好,而穿透力好的不一定音量大。
穿透力好是二胡製作技藝和質量的又一重要要求。
以本人的經驗和感受檢驗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憑自己感悟。其中有兩個最簡單的方法:其一,試拉琴時持琴左手感覺琴桿及琴筒琴頭等有一種較強的震顫感,音色音質音量協調;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遠的聆聽,聽其發音傳遠性好,發音悠長豐滿清晰,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六、選擇二胡應注意其製作藝術美
好二胡應該是樂器的高品質功能和製作高品質的藝術美的聚合結晶。即既是一件音色、音質、音量完美稱心如意的樂器,同樣還是一件賞心悅目具有收藏價值觀賞價值的藝術品,讓人拉起來順心,聽起來舒心,看起來稱心。就二胡製作藝術美方面談一點個人感受:
製作尺寸規范:琴桿中軸線與琴筒中軸線與兩琴軫中軸線達到三個垂直;琴桿軸心線與琴筒上下孔軸心線與底托軸心線與琴軫軸心線達到五個同心,這樣使整琴發音共振共鳴的軸心效果高度統一;琴筒內外壁的拼縫角度准確對稱,板壁厚度對稱均勻,長度精確,弧度圓滑、連貫、流暢,使琴筒共振共鳴在頻率、傳遞速度上均衡、對稱,有效地提高了音質的純凈度。
製作結構嚴密:首先,琴桿與琴筒的桿、孔配合精確到位,松緊度恰到好處;其二,琴桿孔與琴軫的孔、軫配合精確到位,既不難扭,又不跑弦(孔、軫結合面達到了滿配合);其三,琴桿與琴托的榫眼配合緊密到位,琴托既不前後移位,也不左右挪位。整琴結構的孔、榫、眼達到了嚴、實、准、緊的高標准。
製作工藝精細:從琴筒挽皮的加工處理,到蒙皮後的皮麵皮緣邊的處理干凈整潔利索;琴筒拼鑲及內壁的製作打磨,琴筒外殼的成型拋光,精細到位;雕刻、拼嵌的作工、造型精雕細刻;整琴的溝、槽、線、弧、彎、邊、角、孔、榫、眼的加工細致入微,全部製作工序鋸、刨、耪、鑿、鏟、削、銼、鑽、鑲、嵌、雕、刻、鏤、拼、粘、挽、磨、光,環環相扣,干凈利索到位,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細微之處見功夫。
製作效果唯美:製作工藝要使二胡到達很高的藝術造型美。一把好琴,遠看神,近看形,上手聽音。二胡內涵上乘的音色音質音量效果與外觀流暢秀美大方的造型相得益彰。琴軫與琴筒之間有效弦長必須設計合理,使弦的張力、振動頻率、手感舒適度,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音質和手感的最好效果。皮膜處理及挽皮的工藝必須到位,使皮膜的張力、彈力恰到好處,使琴的靈敏度、音色音質音量的穩定性、琴耐用持久性,三者有機的結合,發揮出琴的持久良好音質效果。總的來說,一把唯美的好琴應該細看秀氣、近看大氣、遠看神氣。二胡音、形、神三者兼備,才能達到和諧統一的審美藝術效果。
七、選擇定製二胡時不要急於求成
二胡的音質與應力及共振有密切的關系。為什麼舊琴音質比新琴好?老料琴比新料琴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琴在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逐漸消除了制琴材料的應力,逐漸形成了在頻率和方向上和諧的共振,「齊心協力」地共鳴,發出純凈美妙的琴音。
說起應力,它基本上是無處不在:製造業、建築業、樂器業等等,基本上是所有材料都有應力存在,只不過存在的方式不同。最直觀應力存在的現象有:熱漲冷縮、濕漲干縮等等。一般講應力存在是有害的:機械變形、房屋裂縫、樂器開裂等等都是應力作祟。舉個日常例子:新「普桑」車開始使用時,底盤總會自己「啪啪」作響,這就是因為底盤製造中鋼材應力的產生和存在,而在使用中逐漸消除應力的現象。
制琴木料一旦經切割後,其臨界面發生變化,加之與環境干濕度差異,和木材纖維拉力面的變化等,其應力就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翹曲變形等,再老的料一經切割都會發生應力變化,只不過有程度上的差異。應力必須消除,消除應力的最好辦法是自然消除,所謂「讓它變個夠」,然後再製作。
在製作二胡工藝流程上有一套科學嚴謹的程序。從開料到成品有一個較長的生產周期,其斷斷續續的生產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科學地不斷消除材料應力、調整材料共振的過程。做一把好琴要讓材料與自然環境充分「磨合」,讓環境接納它的到來,以達到最佳共振和音質效果。這樣通過時間考驗後做出的琴出音快,音質好,且日後品質穩定性好,經久耐用。
所以說欲求好琴還得自己耐得住性子,「心急吃不了熱湯圓」。
八、選擇二胡應注意「水桶板」效應
水桶板盛水量是以最低的一塊桶板為準的,二胡就是一個「水桶」,「音、形、神、皮、料、工」就是一塊塊桶板。一般情況下,制琴師在製作每一檔次琴時總是兼顧平衡各方面的指標要求,就像製造不同檔次的小汽車要求各項配置平衡一樣。當然免不了總有某一項好一點,某一項差一點,制琴師以長補短的現象。除非是購琴者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講,從「音、形、神、皮、料、工」六方面要求,以平衡為好。不然,某一差項拖累了好的一項,總體效果反而下降,形成「水桶板」效應。
九、選擇二胡要點為「音、形、神、皮、料、工」
「音」——選擇琴的關鍵。其分為音色、音質、音量三要素。音色通常有渾厚、柔美、明亮、甜美、高亢、蒼勁等之分,但不是絕對的,一把琴常兼而有之,不過沒有統而有之的。可依照個人愛好選擇。音質常以純凈、圓潤、厚實等衡量。一把琴同樣可兼而有之。音量常以宏亮、適中、偏小等劃分。在琴皮厚度、緊度相同情況下,取音量大者為好。音量大但散而無神是不可取的。要分析音量發展趨勢,緊皮厚皮隨著拉奏而音量逐漸增大,薄皮鬆皮則不然。
「形」——二胡的形體美。要求設計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大方。
「神」——二胡的藝術美。內涵具有較高的聲學品質,表現為優秀的表現力和較強的穿透力;外延為遠看神氣,近觀大氣,上手秀氣,拉顯靈氣,頗有小鳥依人、人琴合一的感覺。
「皮」——皮最好取自青壯年蟒的尾部。尤以皮板張力好彈性好、鱗片均勻紋理整齊、光滑油亮色澤分明者為優。
「料」——通常高檔琴以老紅木、紫檀、烏木製作。所謂舊傢具老紫檀料市面基本沒有。琴料選擇:木材取徑切紋理順直,無節無傷無朽無補,密度較高且均勻,顏色一致,搭配協調為上。
「工」——製作工藝精細,尺寸准確,結構嚴密。不同的制琴師有不同的製作工藝特色和不同的製作形式。可依個人愛好選擇。
上述是選琴要求的總括,選好琴的標准就用「音、形、神、皮、料、工」六字來詮釋。
十、注意「新琴出熟音」及染色皮
常有廠家、商家的新琴,上手一拉「新琴出熟音」,通常是兩種原因所至:一是蒙皮偏松,皮鬆則無後勁,好景不長,很快就會呈下坡之勢,此琴不可取。二是經人工方法,促進出音,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靠壓出來的「熟音」,琴皮上墊一物品,再蓋一板塊,上再施壓,只需要一霄一晝就搞定了,靠壓出熟音來的琴,其皮膜纖維的拉力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其壽命短,後勁差。常辨別方法可見琴碼底盤下有一下陷的圓坑,選琴時留心。
有的新琴皮膜顏色艷麗,要注意:現在市場上二胡琴皮染色為數不少,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或稱為一公害,染色方法很多,通常採用油性染料或化學葯水潤染而成,選擇琴時慎之不要為色所迷惑。
十一、 選擇二胡注意認真識別其真偽
市場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二胡產業的發展,市場對二胡需求量日益增長剌激了二胡製作行業的發展。利益的驅使在一定程度上誘導滋生和助長了假冒偽劣二胡的生產,泥沙俱下、魚目混珠的現象也日漸見多,購買二胡時猶需關注下述之類琴:
1. 貼牌琴、 通常是一些樂器店、琴行,從一些品牌、市場欠佳的二胡作坊進貨(真正品牌質量過硬的廠家作坊決不會給人作貼牌琴),刻上.貼上自已的店號、商標來銷售,這類店、行常標榜自已是前店後廠(作坊),其實一般是沒生產二胡能力的,有的店、行也擺上點原材料、幾件半成品、幾件工具,擺擺樣子作作秀。一般顧客晃眼一看往往被迷惑,信以為真,這類貼牌琴對網上胡友、外地胡友、不知情胡友具有很大誘惑性和欺騙性。
2. 掛名琴、 通常是一些廠家、作坊與一些二胡界名人、名家聯手,作出一些琴刻上名人、名家監制、鑒定等等字樣,再附加弄個什麼證、卡之類的東西,這類琴其真偽性、數量無從考證。往往是監制者虛掛其名,鑒定者琴真偽數量無從考證,源遠流長, 反正琴價不菲,羊毛出在羊身上,廠家、名人雙贏,這類琴對喜歡追求名人效應的胡友具有很大誘惑性和欺騙性。
3. 代工琴、 這類琴當今正呈現不斷漫延之勢,目前一些二胡名家、老師和一些二胡愛好者都熱衷於此道了!這些名家.老師、胡友專從一些名氣不佳、市場不佳,專門替人作加工活的作坊定作些半成品拿回組裝,有的乾脆拿一切都作好的、包裝配件完備的二胡,上面首要一條就是必須要用電腦刻字機刻出這些倒琴人「***精製」字樣的圖案。這類人一夜之間就搖身一變為「制琴師」了,還有的再弄間房擺上幾件物件.工具什麼的,還有的寫個「***二胡工作室」什麼的,如此這般一弄後,的確能夠好好秀一把,騙騙人,有的還能賣出一點二胡。偶然也發現一些不知就裡的胡友還信以為真,認為真遇上大師、名琴了。對這種人,用蘇州二胡製作界業內的一句行話稱之為:「倒江湖」。常見有幾個網站上不時有這種人的表演:上傳幾把二胡圖片,今天講是剛才精製出的什麼什麼精品二胡請欣賞,明天又帖上幾張貼圖,說最近又新研製什麼什麼極品二胡請觀看,弄得頗為聲勢一驚一乍的,再請人一托一頂一吹一攪和,煞有介事,最後少不了一個「賣」字!既然是「精品、極品」就有一個相當不菲的價格!其實,好多胡友是早看出了狐狸尾巴---在所謂請欣賞上傳網上的二胡圖片中就明顯看到有代工者--蘇州地區及廠家代碼編號等等的電腦刻字!---在某二胡專業網站上,對胡友琴皮大加評論指鹿為馬:爆出了「你這琴皮是蟒蛇皮肛門以下笫5塊皮!」讓全世界都知道都笑掉大牙的彌天大笑話來!後來台灣二胡練功房胡塗版主實在看不過眼,出面指正:「此琴皮為蟒蛇皮肛門以上笫1塊皮」! 哪兒有制琴師連蟒蛇皮肛門以下有沒有琴皮都不清楚道理呢?
代工琴作坊目前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少量存在,從制殼、鑲嵌、蒙皮、雕刻、編號、刻名到包裝、二胡收藏證等等,配套齊全一條龍服務,還可按需求者所提出的要求代作半成品、大半成品、成品等等,服務周到全面。目前,樂於倒賣代工琴的「倒江湖」者隊伍正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不斷發展壯大。這些人常以網上、郵件、電話等虛擬方式進行銷售業務聯系,被好多知道底細的胡友戲謔為:「虛擬製作(琴)師」,「網上製作(琴)師」,和「隔山賣老牛業務」。
代工倒賣之風目前快速發展漫延到配件等方面上來了,除二胡弦目前還沒發現有人代工倒賣以外,其它均屢見不鮮:如松香、琴碼等等。據悉,還有人想代工仿造市場熱銷的台灣產專利產品----鋼制蝶式二胡弱音器,連專利產品都有人想打主意了。有人在極普通的原料松香中摻進點紅、綠、藍、黑顏色,身價陡漲,吹成了極品紅、綠、藍、黑寶石松香,名字夠富麗堂煌!琴碼則更是被吹得花里胡哨、五花八門、雲山霧海地信口雌黃,等等。這些代工配件既沒有什麼科學研究理論依據,也沒有什麼製作工藝技術含量。更有甚者,今天發明什麼,明天又研製什麼,後天又創造什麼,材料真是吹得比龍肝鳳腦還珍貴,使用效果真是吹得達到空前絕後蓋世無雙的水平,但吹到最後重點落腳到一個---錢字,常常見到有不知內情的胡友入套。要知道研究一項東西得花費多大心血,多長時間,有的花費幾十年,有的經過幾代人前仆後繼不懈努力才達到目前水平,在二胡及配件科研的道路上並沒有捷徑可走,捷徑---代工倒騰是否可以達到名利雙收呢? 現在代工倒賣二胡配件等此類東西業務的名人、常人也都在日益增多,隊伍不斷壯大。
代工,帶來了簡單化與復雜化兩種關系相反但是並列依存發展的趨勢:一方面正是因為代工產品的出現使一些人們想當「制琴(作)師」的工作過程變得簡單化;另一方面正是因為代工產品的出現使得大多數胡友們識別真偽二胡及配件的工作過程變得復雜化。
4. 名師琴、 目前著名大師二胡存量少,而其製作量則更是非常少,極受市場追捧,有的著名制琴師年邁體弱,暮暮晚年,根本無能力作琴,但市場上倒時有少量他們的新品琴賣出, 是利益的誘惑驅動作用力,是量少、價高、市場俏、利潤大的諸多因素催生出這類琴,究其來源有幾個方面:一是大師身邊的制琴人從所作的琴里選幾把,刻上(烙上. 嵌上)大師名字;二是大師自己從身邊的制琴人所作的二胡中挑選幾把,然後刻上(烙上. 嵌上)大師自己的名字;三是大師請人加工製作自已或僅僅蒙蒙皮, 刻上(烙上. 嵌上)大師自己的名字。這樣的琴雖然不是大師一工到底做成,但多少沾了一點大師靈氣,質量也還不錯,琴的價格當然是絕對超高標准。有的大師一生錚錚鐵骨,笑傲江湖,現在設身處境於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雖然力不從心也只好隨波逐流最後撲騰幾下,半推半就半虛半掩,一世英名暗自遜色。這類琴少,買者也不少,對熹歡收藏、買二胡求名若渴、手頭寬裕的胡友頗具有誘惑性。
5. 明清舊料琴、 縱觀二胡市場,可以發現刻有「明清舊料」字樣的二胡還真是不少,要知道這「明清舊料」 是一些廠家作坊制琴、銷售的一個很好賣點!大夥兒都知道明清舊料二胡好,他們就在產品中多刻些「明清舊料精品」二胡,達到名利雙收效果,細細看看有些廠家作坊的「明清舊料精品二胡」,不難發現真正舊料其實很少,絕大部分都是新料加顏料之作!對所謂明清舊料,兩者界限分明,不能混為一談:明代舊料:以紫檀、黃花梨為主,多為帝王達官顯貴所用之物,珍貴稀少,現多作為珍貴文物類收藏,作琴誰捨得?誰作得起?強調一下,明代舊料是沒有酸枝類木材。清代舊料: 清早期帝王之家還有點明代剩料紫檀、黃花梨可用.,清中、晚期則以酸枝類木材為主。因明代巳將紫檀、黃花梨之類木料消耗貽贐,清代中、晚期紅木主要靠從東南亞進口酸枝類木材等紅木,所以目前市場上用於作二胡的舊料紅木(酸枝類木材)多為晚清、民國以來的舊料,中清代舊料都很少。常接觸舊料及舊料琴,略知一點辨別常識,簡要介紹:通常舊料與新料琴之比較:材料比重偏小一點,音頻偏低一點(材料基頻),音波偏長一點(材料基頻),材質偏硬一點,材性偏脆一點,棕眼偏大點, 棕眼內晶狀點偏亮點,琴音渾厚、寬松、柔美、圓潤點等等。由於舊料紅木(舊傢俱料)日漸見少,現在又有人另闢材料來源:巳有不少越南拆房舊料進入舊料二胡製作中來,也有一些作琴人將越南拆房舊料與舊傢俱料混為一談,對此一般的外行人不容易辮別,其實越南拆房舊料與舊傢俱料相比其價格便宜數倍,材質是有相當差別的, 越南拆房舊料與舊傢俱料也有辨別的方法,通常從材料比重、密度、顏色、紋理等方面可以分辨出來。
6. 紫檀琴、 紫檀木材為目前珍貴制琴料,主要靠從印度進口, 由於消耗量大, 印度又限制出口,所以紫檀木材價格是不斷看漲,幾年翻幾番, 紫檀製作的二胡琴價也是日漸暴漲。利益驅動作用力促使紫檀琴料假冒現象日益見多,發現有的作琴者把沾紅帶紫的木料都說成了紫檀蒙人。有關專業資料介紹:除紫檀木材外,經檢驗目前也含有紫紅色素的木材近20種,但都不是紫檀。目前紫紅琴料二胡中叫檀字型大小的不少: 紫檀、金星紫檀、金絲紫檀、印度小葉檀、大葉檀、二號紫檀、三號紫檀、玫瑰檀、血檀等等,。甚至還出現了與紫檀八竿子夠不著的條紋烏木都被人推上了「舊料老紫檀二胡」的寶座!而買琴者倒還偏偏自己真鐵心認定了「舊料老紫檀二胡」這個理,硬是犟擰著脖子到處秀琴,令眾胡友不可思議。紫檀琴的辨別方法比較復雜些,可從材料的紋理、顏色、比重、氣味、棕眼、晶體、基頻等方面辨別,沒有一定辨別能力的胡友在購買紫檀琴時要倍加留心。
後記:此文是結合自已和朋友們多年來購琴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對一些付出了沉甸甸代價的上當受騙教訓,認真客觀進行了反思,回憶起來既有買到到稱心如意貨真價實二胡時彈冠相慶的熹悅,也有被人「忽悠」拿回質次價高二胡時的扼腕嘆息,還有遇上假冒偽劣二胡時的憤惱和自責……。遍嘗求琴的甜、酸、苦、辣、澀,難忘求琴的悲、熹、哀、樂、怨,經歷求琴的勞碌奔波艱辛。此文專門搜集整理針對購琴時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識假的常識、防假的警惕、辯假的思維。願大家不要再象別人那樣再交「學費」,不要再蹈前人的履轍,捂緊錢包,擦亮眼睛,當心被「忽悠」,三思而後行。購琴之路多坎坷,胡友注意腳下滑。願大家買琴當心、拉琴開心、養琴省心、琴道順心。謹將自己與朋友的經歷以及淺顯見解同大家共同交流,在此,向一直在給予我關心、支持、幫助的眾胡友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⑷ 拉二胡的時如何識別
木料:製作二胡所用的木材有很多種,通常所用的有紫檀木、黑檀木、酸枝木、老紅木、新紅木、烏木、白雜木等。其中最貴重的是紫檀木(sandalwood)。以印度紫檀、非洲柴檀著名。生長緩慢,材質堅實,硬度大,韌性強,結構細致,紋理均勻,耐腐性強。產量極少,樹干多彎曲,十檀九空,取材很小。心材鮮紅或橘紅色,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材色較均勻,常見紫褐色,至少八百年成材,生長年輪不明顯。紫檀木因其珍貴而被稱為「木中之金」,是製作二胡的頂級材料。用紫檀木製作的二胡,高貴氣派,典雅莊重。音質沉穩堅實穿透力強,音色純凈華麗。它一定是最豪華的二 胡,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二胡。
黑檀木(EBONY)學名蘇拉威西烏木,是印尼國寶木,生長在印尼赤道旁的蘇拉威西石頭島上,成材緩慢,需數百年以上。入水即沉,木材結構極緻密,材質硬重且均勻,木材黑色夾有灰褐至淺紅的淺色條紋,耐磨及乾燥後不變形,含油脂具金屬般光澤,是著名的珍貴傢具,高檔裝修,工藝雕 刻及樂器用材,印尼黑檀木,印度紫檀木、海南黃花梨木,三者被公認為所有紅木之首,極具收藏價值。
黑檀所制二胡,莊重華貴,透射出濃厚的現代 氣息。音色亮而不燥,柔而不矯,反應機敏,表現力強。
老紅木(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即奧氏黃檀)產於中南半島,我國雲南一帶也有生長,其葉長橢圓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紅。「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其色澤紫紅,清晰富於變化的紋理和細密的結構是同類紅酸枝木無法與之比較的。老紅木所制二胡,幾乎包含了所有二胡的優良品質。優雅的紫紅色,紋 理清晰極具美感,手感如溫玉。音質醇美、恬靜,圓潤、清亮,如酒如水。高低音均衡一致。單就二胡品性而言,老紅木二胡絕對不輸給紫檀木二胡。有一點需要解釋,老紅木和新紅木不是一種木材,不能理解為新紅木多放幾年就變成老紅木了。
新紅木是一類木材的統稱,裡面可能也有做二胡的老紅木吧。其他的木種,很難做出好二胡來,就不多講了。
蒙皮:二胡都是用蟒蛇皮蒙制的,它的質量好壞也是至關重要。製作高檔二胡,選用健康中年蟒蛇,靠近肛門部位的背脊皮為最佳。該部位結構細密、勻稱、韌性好、強度大,有利於蟒皮加工和高張力蒙制。蟒皮鱗花並非越大越好,其鱗花最大的部位在腹部,是最差被摒棄的部位。鑒別方法是,鱗花立體感強,光滑油亮,指按有彈性,要緊不要松,無腐臭味。
弓子:以白馬尾和灰白馬尾為上品,弓桿長度在85公分左右,細直彈性好,節少無疤。弓毛應上滿松香,但也不宜過多。
琴 碼:有松節碼,紅木碼、檀木碼,復合碼等。別看琴碼小,作用很重要。一把二胡的音色好壞,反應速度快慢,都與它有很大的關系。相對於所用二胡不同的木料、蒙皮的松緊、環境溫濕度、二胡的年齡、甚至不同的曲目,其材質,外形、底面積大小、琴碼高低、上橫面長短、坡形、坡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應多備幾只,試用揣 摩調整,使其達到最佳狀態。
墊布:又叫制音墊,對於二胡音色的除噪濾雜、消尖溫潤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件。不要選擇質地較硬的無紡布之類的材料,最好使用毛呢材料。
外 觀:具體的工藝指標就不贅述了,橫平豎直,琴桿略後傾。無開膠,無裂紋,無木材管孔,各部位木材花紋色澤基本一致。高檔二胡都不用油漆。琴筒比例均勻,曲線協調優美,琴軸配合緊密,不跑弦好上弦。現在琴筒有六角、八角、圓形、橢圓好多種外形。二胡製作名師杜東虎先生,集多年制琴經驗,奉承師教,千錘百煉,推 陳出新之作——六邊細腰二胡,無論是內在的音質音色,還是外觀形制,皆有獨到之處。基本上解決了二胡高音區域音量衰減的問題,更便於發揮二胡的演奏技巧,彰顯二胡的獨特藝術魅力!
音質:最好請專業人士拉琴聽試挑選,因人而異。
手感:如溫玉,似拂水。爽滑通暢,不滯不澀。
靈敏度:無論輕重緩急,都能夠及時准確反映;演奏各種曲目,都能得心應手的。
價格:不好說了。現在印度小葉紫檀木,已經接近天價,且有市無貨。其它木料也是水漲船高。應該說一兩千元的老紅木二胡,是性價比最合適的。非洲紫檀木二胡在三千元左右的好琴,也是可以接受的。
售後服務:能和廠家直接聯系,及時獲得製作師的技術援助,是十分重要的。這服務質量好壞,有時候比材料都重要。
⑸ 二胡的基礎知識
介紹兩篇《怎樣學好二胡》文章
二胡是件難學的樂器,要想熟練地駕馭它就更難了。由於二胡的結構特點和選材、製作的隨機性,使每一把二胡的音質和音色,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要想熟練地駕馭自己的二胡,必須要經歷一個對二胡熟悉、、調整、控制的過程,以及通過訓練,全面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具有演奏二胡能力的過程。下面,我們從二胡的調整、操作和表演等幾個方面,來討論提高自己演奏二胡的能力。
一、將二胡調整到最佳狀況
無論是專業的,或者是業余的二胡愛好者,都希望自己擁有一把得心應手的二胡。面對一把新買的二胡,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磨合。在磨合期,最關鍵的是蟒皮的磨合。因為新蒙的琴皮一般都比較硬、比較緊,需要通過不斷地拉琴,使其纖維組織適應各種作用力的傳導,引起琴皮的振動。無論是內弦、外弦、高音區、低音區、長弓、短弓、重弓、輕弓、慢弓、快弓、頓弓、顫弓等弓法和指法,都要練習。這樣琴皮才能適應各種力度的變化,使琴皮的振動頻率,在不同的音高點上、在不同的力度下,都能夠產生最佳的振動效果。當琴皮的彈性處於最好的狀況時,琴皮也就被完全『振』開了,琴的聲音就會越拉越好聽。如果琴皮較厚、蒙的又緊,還需要用力度較大的弓法來磨合。 在磨合期間,要注意對所有音高點都要照顧到。可以多拉一些音階模進練習曲,有助於各音區的磨合。由於二胡外弦的音色普遍優於內弦,內弦高把位的按弦、音準、運弓的力度控制等,都比外弦難度大。因此,應多注意內弦的訓練。我曾遇到過一把拉了30年的老二胡,外弦的音色很好,而內弦第二把位以上,噪音很大。一問琴主,他說基本上沒怎麼拉過內弦的高把位。這說明他的內弦沒有經過很好的磨合。內弦的磨合,除拉練習曲外,常拉一拉劉天華的《獨弦操》,會有很大幫助。一把新琴,琴皮與琴弦、琴碼、琴軸等部件,都是全新的組合。除了琴皮之外,其他部件也要通過磨合,使其達到最佳的適應狀態。琴軸的松緊度,通過轉動使其緊固,不跑弦;琴弦通過磨合,使其伸縮性達到穩定;琴碼得底面要通過處理,中間要比四周得弧度略高一點,使其與琴皮的接觸面,達到嚴絲合縫。 關於磨合的時間,與各人的基礎和功力有很大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對於二胡高手,幾個月或半年就可以了;中級程度,需要一年左右;初級程度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僅是一種估計。另外,磨合的周期還與琴皮的厚度、蒙皮的松緊度有關。
新琴磨合到什麼程度才算磨合好?這無法與新汽車跑固定的公里數指標相比較,只能靠定性的感覺來判斷。新琴的聲音發『生』,發硬,發澀,不柔和;發噪,不圓潤、不流暢。有的琴音量也不大,狼音也比較明顯。經過磨合以後,琴的音質和音色都會得到改善,聲音變得圓潤、流暢、柔和、通透、響亮,音量增大,穿透力增強,狼音也會減弱或減少。達到這樣的效果,磨合期就算結束。這是筆者個人的看法。
二、把二胡整合到最佳狀態
每把二胡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就和人一樣,只有相似,沒有完全一樣的。因此,要對自己二胡的特性,進行全面了解和熟悉。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調整,使其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可以把二胡的組成部件,看成是一種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二胡的琴身、琴筒和琴皮,在出廠時就已經定型了,其材質和工藝決定了琴的品質和擋次,我們已無法改變。但對千斤、琴弦、琴碼、琴弓、濾音墊的配置,我們還是有機會、有可能去選擇、調整和改善,這就叫優化組合,或者叫資源的整合。如果方法得當,配置合理,調整得恰到好處,就能夠把琴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到最好的水平。當然,這種整合、調整,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脫胎換骨。前面已經講過,琴的品質在出廠時,就已經定型了。不可能指望換個好琴碼、好琴弦,就能把一支抵擋琴的音質、音色調整到高檔琴的水平。
千斤的位置:教材上說,用自己的肘部抵住琴筒,手臂與琴桿平行,以小指根部的高度確定千斤的位置。但每個人的手指長短不一,還要進行微調,手指長的上調,手指短,特別是小指比常人短的,應該將千斤下調,直到按弦音準合適為准。綁千斤的線材對音質多少有些影響。綿線柔和,尼龍線明亮,用金屬掛鉤,聲音清脆。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琴弦的選擇:不同牌子的琴弦,各有特點。例如,上海的敦煌弦,線徑較粗,手感比較硬,聲音明亮;廣州弦手感比較軟,音色柔和;北京星海弦軟硬適中;中藝科技的琴弦,音色經過處理,音色純正,手感也很好,內弦與外弦的音色差異較均衡。因此,它的價位也高。我認為,應根據自己琴的品質特點來選擇琴弦,哪種琴弦適合你的琴,就配哪種琴弦。琴皮鬆的,配硬些的弦,琴皮緊的,應配軟些的弦。琴弦的選擇,最好通過對比試驗來決定,可以買幾種不同牌子的琴弦來試用挑選。為了確定適合的琴弦,花點投資也是值得的。琴弦也有一個與琴皮、琴碼磨合、適應的過程,不要拉幾首曲子就換掉,要等弦的張力穩定以後再作決定。合適的琴弦,應該達到外弦、內弦音色差異不大,高低把位音量比較均衡,聲音圓潤優美,加濾音墊後各音區無噪音,琴弦的手感符合自己的要求。
琴碼的調配:小小的琴碼對音色有很大影響,這與它對琴弦振動頻率的傳導有關。不同的木質密度、頻率傳導系數,會對琴皮的振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琴碼的形狀、與琴皮的接觸面積大小,都有說道。琴的音色基本特徵,如渾厚的、明亮的、柔和的、硬朗的,已經取決於琴的品質,不可能徹底改變。你對音色的喜好,在買琴時就應該充分考慮,選擇琴碼只能是進一步發揮出這種特色,作局部的改善。彭曙光先生的琴碼堪稱精品,而且可以根據琴的狀況,選擇不同音色的材質與形狀。
琴弓的挑選:好琴弓的標准,在二胡選購知識中有詳細介紹。琴弓的輕重、弓毛的薄厚,以及琴弓的松緊調整,取決於各人的習慣,只要運弓順手就行。需要注意的是,應選擇摩擦力大的弓毛,好的馬尾能咬住弦,不打滑。高質量的松香能增加摩擦力。濾音墊配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音色效果。這里只強調一個原則:你喜歡什麼音色,就配什麼材質的濾音墊。做到與其他組件的特點相一致,與整體的組合相協調。
對二胡的整合與調整,其目的就是把你的琴的特色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是把琴音調「通」了,就算是達到最佳狀態了。怎樣才算『通透』?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辦法來觀察。當你拉琴的時候,請人用手輕輕接觸琴頭彎處的白色骨頭平面,如果能有振動感,即表示琴音通了。振動感越強,琴音越通透。
三、熟練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
以上說的都是有關硬體方面的問題,現在談談軟體的作用。即使把琴調整到了最佳狀態,你的二胡能不能發出最美的聲音呢?不一定。還要看各人的功力和技藝水平。比如一匹良馬,能不能跑出最快的速度,要看馭手的駕馭能力。再好的琴,你駕馭不了,也難以發出優美的音色。二胡本身的品質是硬體,人的技藝是軟體。硬體與軟體的完美結合,才能奏出天籟之音。在琴已經確定的前提下,人的技藝水平就是決定性的因素。琴的磨合,要靠深厚的功力;琴的調整,要靠豐富的經驗;琴的駕馭,要靠精湛的技藝。這就是軟體的作用。
怎樣才能發揮出二胡最美的聲音呢?只能靠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熟練掌握二胡的各種技法,扎扎實實地打好基本功的基礎。我們可以把二胡比作一台復雜的機器,首先要學會操作它。各種弓法、指法及特殊技法,都是一個獨立的操作技術。對每一項技術都要熟練掌握,才能把這台機器開動起來,運用自如。
1.右手技術。右手技術有兩個方面:一是運弓,二是弓法。練好這兩樣,二胡就會說話、會唱歌了。至於唱什麼調,唱多高。那是左手的事。運弓主要解決二胡嗓子的發音是不是圓潤、飽滿、清晰、明亮。弓法主要解決運弓的快慢、強弱、換弦的控制,以及頓弓、連頓弓、跳弓、拋弓、顫弓、抖弓、換弦等技法的運用。
2. 左手技術。主要訓練四個手指按弦的靈活、快捷、富有彈性。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掌握音準,學會揉弦、換把、顫指及各種滑音。對每一種指法都要反復練習,直到嫻熟。兩手配合技術。兩手配合的技術是在弓法、指法的訓練中結合進行,也要練習一些專門為兩手配合寫的練習曲。要把手指按弦離弦與換弓、換弦的兩個時間點對齊。這一點在換把、換弦和拉快弓時尤為重要。另外,在一些特殊奏法的技巧中,也要求兩手的默契配合。
掌握二胡操作的技術和技巧,是打好基本功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除了按正確的方法進行苦練,沒有捷徑可走。需要的是駕馭二胡的決心和勇氣,再加上耐心和毅力。二胡的基本功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使掌握了各種弓法、指法的操作技術,還有速度和熟練的提高,技術難度的攻關問題。練習曲就如同各級的練習題,從初級到高級,不可能一蹴而蹴。在掌握了初級、中級的二胡技法之後,就可以按照獨奏曲的要求,將有關的操作技巧「組裝」起來,進行綜合運用了。
四、不斷提高二胡演奏的層次
掌握了二胡的操作技術,就可以逐步地駕馭二胡進行演奏了。駕馭二胡演奏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從二胡演奏的幾個層次上體現出來。筆者把二胡演奏的層次粗略的分為以下四種:
1、第一層――入門
這是習練二胡的初級階段。通過對二胡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能初步掌握二胡演奏的基本弓法、指法、換弦、換把、揉弦等技巧,能初步把握音準和節奏,可以流暢地演奏二胡考級第四級的練習曲和獨奏曲目。算是具備了二胡演奏的基本功力。筆者認為,在初級的演奏曲目中,《良宵》和《賽馬》是最理想、最全面的「組裝」各種操作技巧的獨奏曲。把這兩個曲子中的每一個小節,都能按照技術要求完美的表現出來,初級的標准就算真正達到了。
2、第二層――入味
在上一層的基礎上,加強中、高級的技巧訓練,能熟練掌握頓弓、拋弓、快弓、跳弓等難度較大的弓法,以及常用的特殊弓法;能熟練運用滾揉、壓揉、摳揉、滑揉等揉弦技法;並且對一些地方特點的表現技法運用自如;能夠把握音準,控制節奏;能奏出音質純凈、音色飽滿圓潤的樂音,聽起來很有二胡的韻味。這就具有了二胡的表現力。
3、第三層――入情
在有了扎實的基本功之後,還要提高藝術素質和修養,理解二胡曲目的內涵,進入到感情的層次。如果光有技巧,十級的曲子,從頭到尾能准確無誤的拉下來,但不會表達曲子的情感。就好像白開水,索然無味,還有炫耀技巧之嫌。只有進一步了解曲作的環境、背景,曲作者的意圖,能夠准確的表達出曲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這樣就具有了感染力。只有自己首先被樂曲的情感所打動,才能通過演奏流露出的感情,去感動聽眾。這就是專業演奏級的層次。
4、第四層――入境
這是二胡演奏的最高層次。不但要了解曲目所要表達的情感,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對樂曲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研究,進入樂曲的境界。運用自己的藝術修養、知識層面、閱歷、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融入自己的感悟,對樂曲進行第二次創作。達到人琴合一、情自心發、忘我無我的境界,使演奏具有震撼力,去打動觀眾的心,把觀眾也帶入到樂曲的境界中去。如果沒有嫻熟的技法、爐火純青的技藝、深厚的藝術造詣,神似的功力,是達不到這一層次的。這就是大師級的層次。達到這個層次,就可以說具有了超凡的駕馭二胡的能力,其二胡技藝已是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了。
《二胡學習要點》
1、『食指與小指之音位距離,乘以二分之九(4.5)倍,為琴弦之有效弦長』:兒童用之胡琴,其千斤位置應跟據此數據調整。
2、『拍子在點上』:有人一看到指揮向下劃線就起拍,這是錯誤的。拍子,在指揮動作最下方之一點上,而不在最上方之一點上。
3、『能不換弦就不換弦』、『能不換把就不換把』、『能不放指不放指』:總之動作越少、越小,越好。
4、『位是位、把是把』:位是『位置』,把是『把型』,合稱『把/位』,如第二位置Re把,就叫作二La把/位。因此『把/位』兼含有兩個概念,位是位(置)、把是把(型),不可混淆。
5、『食指音位,與空弦為大二度之位置,叫第二位置』、與空弦為小三度之位置,叫b三位置、與空弦為純四度之位置,叫第四位置、與空弦為純八度之位置,叫第八位置 、與空弦為大九度之位置,叫高二位置、...。
6、『左手四個指頭拉兩弦之音域為1-1之把,叫Do把』、音域為2-2之把,叫Re把、音域為5-5之把,叫So把、音域為7-7之把,叫Si把、 ...。
7、『與空弦為大二度之上把,叫第二位置』,而非第一位置:小提琴以C大調為基本調,大二度位置,叫第一位置,小二度位置叫半位置,然則第二位置是大三度,還是小三度位置呢?國樂既以D大調為基本調,則改以大二度為第二位置、小二度位置叫第一位置、大三度為第三位置、小三度為b三位置、大九度為高二位置.....豈不更好,何須東施效顰!
進度
8、『年簫、月品、萬世弦』:學胡琴是永無止境的。
9、『千日胡琴、百日簫』:學胡琴比學管樂器慢。
10、『不熟等於不會』:『速度就是技術』,任何一個練習曲,要奏的快,奏的熟都不容易。
11、『空弦長弓,學無不先』:有些傳統藝人是不用長慢弓的。南胡則因吸收了小提琴的教習法,必用空弦長慢弓為第一課程,學無不先。弓拉不長、拉不慢的老藝師們,要從這基本的第一課練起。
12、『琴藝好壞在於右手』:有人拚命作活指及換把練習,但『表情才是音樂的生命啊!』『表情就是音量』,『音量的控制,全在於右手』,因此琴藝的好壞,可說全在於右手。
13、『比賽是比音量(控制)與音色』:『沒有音量就沒有表情』,(只能在兩層樓內,跑上跑下),高潮時拉不出飽滿的長弓,就輸了大半!
14、『無論拉得多好,聽不到就沒有用』:『初學的人,要先求發出臨界音量』(『按弦入木、彈弦欲斷』),以後再練習音量的控制。不出大臂,『只用中弓的人,非可造之才』。
15、『先學相同弓速,再學不同弓速』:遇有不同之拍子,先學長拍用長弓、短拍用半弓、短弓。不要全部用滿弓,以致只好長拍用慢弓,短拍用快弓。總之拍子雖不同,弓速應相同因此弓段要相應配合,有長短之別。而不是不論長短拍,多用滿弓。
16、『換弦音,要先練換弓』,再練連弓:才能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17、『先學轉調,再學換把』:才能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18、『每一把型,每一位置都要練習』、『每一位置,每一把型都要練習』:利用其間之共同性,以增加轉調的能力。
19、『先學低音為按15之把型,如D、bE、F、G調;再學低音為按52之把型』,如G、A、bB、C調:利用其間之共同性,以增加轉調的
能力。
一般姿勢
21、『人背靠著椅背,琴桿垂直地面』:如此則人與琴可保有一夾角。人直琴直則無夾角;人直有夾角則琴桿不直,須用左手食指托住琴。兩者都必妨害換把與猱弦動作。
22、『學音樂的人不可打拍子』:『腳上無拍子,心中卻要有拍子』。在合奏時遇有休止符,且要不斷的數拍子。腳打拍子,會妨害別人,必不受樂隊歡迎,切不可養成此壞習慣。
左手姿勢
23、『持琴桿的是左手大指』:用食指或虎口持琴桿,接觸點就太多,而會影響到移位時之磨擦度,及猱弦時腕關節之靈活度。
24、『掌心與琴桿之接觸點越少越好』:太多就會影響到移位時之磨擦度。
25、『左手手臂向上』:而非向外。左手之手臂向外時,腕關節就無法靈活運動了。
26、『左手食指右側靠近琴弦』:如此左手之手背才能向上。
27、『左手食指與琴弦之角度越小越好』:如此左手手背才能向上。
28、『琴弦斜向通過左手之食指』:而非與食指尖正交。如此左手手臂才能向上。
29、『指尖在下,關節在上』:而非在同一平面,否則食指與琴弦之角度必很大,且琴弦必與食指尖正交。
30、『左手指第一關節要彎曲』:不可壓平。但小指卻要伸直不要彎曲。
31、『換把點在琴弦上,不在琴桿上』:換把是用指頭滑(虎口離開琴桿),而不是用虎口滑、指頭跳。左手的重心要放在按弦的指上,不要透過虎口加壓在琴筒上。
29、『上把音距寬,下把音距狹』:理論上高八度之指距,已為低八度之二分之一。
30、『上把指壓重,下把指壓輕』:因為上把之指頭與弦,距琴桿較低,下把之指頭與弦,距琴桿較高。同樣的壓力,琴弦的抗力卻不同。
右手姿勢
31、『弓桿要比弓毛略高』:以免弓桿敲到琴筒。
32、『用(食指)指尖持弓』─右手食指與弓桿之接觸面越少越好:腕要靈活的運動,右手食指之左側,與弓桿之接觸面就不能太大。
33、『(中指)向內壓弓毛時,要用指尖』:這是最省力、最靈敏的方式。
34、『推短快弓時,四指放開、拉短快弓時,四指合攏』:總之短快弓要動用腕關節,食指與琴桿之接觸面也就不能太多。
35、『弓桿與琴桿之夾角越小越好』:夾角過大,一弓會拉到雙弦。
36、『向九點(方向)推弓、向三點(方向)拉弓』:弓桿拉到四點方向,大臂就張不開了。推到八點方向,琴弓就會碰到琴桿。最理想的角度是,運弓在九點到三點的方向,琴筒則向逆時鍾方向略旋。
37、『拉弓時掌心向內、推弓時掌心向外』:右手之手心向上時,腕關節就無法靈活運動了。所以右手掌心是向左,而非向上的。拉弓時,腕向右先移(掌心向內)、推弓時腕向左先移(掌心向外)。
38、『長弓用臂、中弓用肘、短弓用腕』:拉弓時,軌跡成呈圓弧狀者,通常都是犯了大臂沒有張合的毛病,不會用大臂,弓也必拉不滿。而用肘甚至臂來拉短弓,則不夠輕巧。
39、『琴弓如箭弓、壓弦如彎弓』:無論是拉內弦還是拉外弦,弓毛都要對琴弦施以壓力,弓毛就會像引箭一樣有一凹凸點的,否則音質就不夠飽滿。
40、『拉外弦,用右手食指推弓桿、拉內弦,用右手中指壓弓毛』:否則接觸點無力,音質就不夠飽滿。
弓法
41、『弓速越快,音量越大』:單位時間內,所用的弓段越長,則弓速也就越快,因此也可以說『弓段越長,音量越大』。
42、『長音才是強音,短音難於強奏』:聲音本身很短,又要音量很大,當然就較難作到。長音才易強奏,這是自然的原理。
因此由長拍變短拍,或由慢轉漸快的旋律,適於處理為漸弱,而不適於處理為漸強;
|23|21|2321|23212321
========
由短拍變長拍,或由快轉漸慢的旋律,適於處理為漸強,而不適於處理為漸弱。
43、『長拍用長弓,短拍用短弓』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卻要相同』:
拍長不同,則所用弓段之長應亦有所不同,弓速才能相同。弓速相同了,音量也才
會相同。
因此弓段之長短,原則上應與拍子之長短成正比。譬如兩拍用了一弓,則一拍應用半弓, 半拍只能用四分之一弓....。
全半半全全全半半全全
|5─55|5─1─|1─11|1─5─|
原則上長拍的弓段只可以更長、更快、更強,短拍的弓短只可以更短、更慢、更弱。
絕不可不分長短拍,都用同樣的弓段,以致長拍用了慢速弓,短拍反用了快速弓。否則就犯了強弱倒置─短拍反比長拍強的大忌。這是弓弦樂器的最基本樂學原理。
44、『長短弓不分是傻子』:以為長拍弓速要慢、短拍弓速要快的人,就是這類傻子!
『國樂界的這類傻子可還特多』!考其緣由,應與我們國樂界對南胡練習曲的錯誤要求有 關──所有的南胡練習教本,都仿西樂,是從用全弓拉四拍的全音符(長慢弓)開始的。 這是正確的。(『只用中弓操奏是傳統藝人的通病』,主因就是傳統藝師缺乏最基礎
的長慢弓訓練)。
但接下來的兩拍、一拍甚至半拍練習,也被要求用全弓來練習,(有些教本且特稱之為『不同弓速的練習』),就與西洋的教學重點不合了。
這時,西洋所重視的是不同『弓段』,而非不同『弓速』的練習。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卻要相同』,而非『拍子不同,弓段卻相同,弓速反要不同』。
未經正確訓練的學員,因長期受了長拍用慢弓,短拍用快弓之害,一遇長拍,雖仍有足
夠的弓段可以快奏,也會不由自主的把弓速放慢下來。
45、『只用中弓操奏是傳統藝人的通病』:優秀的粵曲藝師是絕非不用長弓的,平劇且多用長弓與一字一弓,只用中弓(甚至咪咪弓)操奏通病的傳統藝人,應是學藝未精之故吧!
⑹ 如何鑒別二胡的好壞
購買二胡應該去專門的商店去買,也有認識一些專門做琴的師傅買,最重要首先挑選是二胡的材質,過去認可是紅木、烏木和紫檀木,紫檀木是最近十幾年以來二胡剛剛啟用的材料,真正音色發的好是還是老紅木,初學者建議買紅木,當然還有一些近似於紅木,建議大家買烏木,烏木有一定的穩定性,比較適合初學者買,音色比較有保證。
蟒皮都有它的琴膜參數,琴膜參數的不同,其音色也不同。琴膜參數大致分為:32/4 、 30/3.8 、 28/3.6 、 26/3.4 、24/3.2 、 22/3.0 ,琴膜參數在32/4--28/3.6的二胡,其音色適應北方人的愛好;琴膜參數在26/3.4--22/3.0的二胡,音色適應南方人的愛好,比如:喜歡二胡味道比較濃一點的可選擇琴膜參數 在 22/3.0,如果喜歡更濃一點的可選擇琴膜參數在20/2.8;而喜歡傳統二胡音色的,其琴膜參數則還要低一些。琴膜參數高的 二胡,可隨時將琴膜參數調低點,需要5天至一星期左右。而琴膜參數低的,暫時還不能調高。琴膜參數在28/3.6--26/3.4的二胡,音色屬於南北方中間音色。這是大致音色區分.特殊的音色還要選擇特殊的蟒皮.典型的南方二胡韻味 .渾厚,圓潤,穿透力好! 無狼音厚度好!不悶不噪,盡量選花紋較大較均勻的。
二胡基本是以所用木料和蟒皮來區分檔次的,價格低廉的一般都是用普通白木配上蟒蛇腹部的蟒皮製作,琴桿截面為圓形,底板為塑料膠木製成。此類二胡發音量雖然較大,但音色是發飄的感覺,很鬆散的,並且燥音較多,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便宜,一般才100多元,初學者如選用此類二胡練習也是能用,但可能會受音質的影響而減退學習的興趣。中等檔次通常都是紅木二胡了,有花梨木、酸枝木、雞翅木等,此類木料木質較為緊密,能產生良好的共振,音色有渾厚不飄的實質感,二胡琴桿截面呈扁圓形(如雞蛋形),可增強琴桿的抗拉力,防止琴桿變形,蟒皮選用蟒蛇背上之部位,根據蟒皮不同部位的釺維緊密度又可分製成不同級數的檔次。高檔二胡所用木料多為:條紋烏木、老紅木和紫檀木,這些都是製作二胡的上好材料,配有蟒蛇尾部部位的蟒皮,此類二胡具有選料精、工藝細、音質純、音色美、音量大、靈敏度高和均衡度好等特點,適合專業要求使用。以上所述二胡在選購時不管是何檔次都盡量注意琴桿有無疤節、是否正直,琴筒拼合是否緊密,裝配是否嚴密等細節。至於蟒皮應選什麼樣的為好?許多資料上都介紹 一定要挑 選 「顆粒大、排列整齊且方正、色澤鮮艷分明」 的蟒皮,這其實都是精品蟒皮了,只有專業的精品二胡上才用上這種蟒皮,因此關於蟒皮的挑選還需以所購二胡的檔次做為前提,在同檔次中盡量選 皮膜磷格勻稱、方正,光滑帶有油性的為好。
⑺ 怎麼樣鑒別二胡的好壞
二胡好的一萬多元,次的一百多元,1200元買的相當於低檔次的。只要從低到高把位的音色勻稱,沒有或少有狼音就不錯了。鑒別二胡好壞應從以下幾方面,木質,高檔二胡必須是老檀木,其次是檀木,紅木,烏木,楊木。做工,高檔二胡做工及雕刻精細,次的沒有雕刻。莽皮,高檔二胡用中節偏下的莽皮,鱗片橫豎對稱成行,無加行,每列邊到邊(最長邊)9-12個鱗片。莽皮厚膜均勻,(可對光從後音窗看)音色,可邊拉邊體會,要求有音量且有穿透力,音響而傳的遠,各把位沒有雜音,音色柔和。還有很多細節不再說了。一般新二胡音色差些,拉到半年或一年後才能拉出來。
⑻ 怎樣讓二胡的聲音聽起來柔和舒服
先要解決你所在地的濕度問題,這個是關鍵,一般新琴的最好濕度60%,開音後的琴最好濕度50%,老琴的最佳濕度45%以下,乾燥天氣房間里開增濕器,陰雨天開空調,以求濕度平衡,濕度超標音色發悶,濕度不夠音色干澀。
老琴:南方(北方的雨天)的陰雨天氣濕度都在50-70以上,這是不適合老琴的濕度,有二個辦法,1:不要到外面拉琴,回到空調房裡,以求問題解決,2:加高琴碼,減小琴碼底座,把琴碼換成黃楊木或者棗木,使傳導更通透。你的二胡已經老了,不適應潮濕天氣在戶外使用了,想去外面拉琴只有換一把新琴;
開音後的琴:注意保持50%的濕度,可以用使用一些保護音質的琴碼,比方油煎碼,碳化碼等油性偏重的琴碼,
新琴:一般新琴的最好濕度60%以上,琴碼底座不可以用小的,要加大,盡量使用密度高的琴碼 ,這樣才可以濾掉雜音;
琴墊:盡量靠近琴碼,不要塞得太緊,太低音色干澀;
琴弦:要求不可以太細,盡量用粗一點的(A:0.26mm/D:0.44mm比較合適)。
弓子:不要用弓毛太少的弓子(至少要有200根),最多不要超過280根。
這都解決不了,只好拿琴來給我幫你調,不可能》》》》》,只針對正常的琴而言。
⑼ 怎麼辨別「二胡」的好壞呢。
購買二胡應該去專門的商店去買,也有認識一些專門做琴的師傅買,最重要首先挑選是二胡的材質,過去認可是紅木、烏木和紫檀木,紫檀木是最近十幾年以來二胡剛剛啟用的材料,真正音色發的好是還是老紅木,初學者建議買紅木,當然還有一些近似於紅木,建議大家買烏木,烏木有一定的穩定性,比較適合初學者買,音色比較有保證。
蟒皮都有它的琴膜參數,琴膜參數的不同,其音色也不同。琴膜參數大致分為:32/4
、
30/3.8
、
28/3.6
、
26/3.4
、24/3.2
、
22/3.0
,琴膜參數在32/4--28/3.6的二胡,其音色適應北方人的愛好;琴膜參數在26/3.4--22/3.0的二胡,音色適應南方人的愛好,比如:喜歡二胡味道比較濃一點的可選擇琴膜參數
在
22/3.0,如果喜歡更濃一點的可選擇琴膜參數在20/2.8;而喜歡傳統二胡音色的,其琴膜參數則還要低一些。琴膜參數高的
二胡,可隨時將琴膜參數調低點,需要5天至一星期左右。而琴膜參數低的,暫時還不能調高。琴膜參數在28/3.6--26/3.4的二胡,音色屬於南北方中間音色。這是大致音色區分.特殊的音色還要選擇特殊的蟒皮.典型的南方二胡韻味
.渾厚,圓潤,穿透力好!
無狼音厚度好!不悶不噪,盡量選花紋較大較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