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算力OPS
『壹』 ops電腦是什麼意思
Open Pluggable Specification(OPS)為一種計算模塊插件格式,可用於為平板顯示器增加計算能力。該格式於2010年由NEC,英特爾和微軟首次公布。
OPS格式的計算模塊可在基於Intel和ARM的CPU上運行,運行的操作系統包括Microsoft Windows和Google Android。
在數字標牌中使用OPS的主要好處是通過在發生故障時更換計算模塊非常容易,從而減少停機時間和維護成本。
(1)CPU算力OPS擴展閱讀
開放的可插拔的規范(OPS)有助於規范的設計和開發數字看板設備,並插入媒體播放器終端。Intel創造OPS致力於數字看板市場分化和簡化設備安裝、使用、維護和升級。OPS可以使數字看板製造商更快部署大量的交互系統,同時降低開發和實現的成本。
安裝基於英特爾架構的數字標牌設備可以幫助您實現可伸縮的數字看板應用程序,並且很容易和其他設備一起工作。這簡化了通過交互和升級的設計來滿足個人客戶的數字看板需求,同時有利於面向未來的技術投資。
『貳』 ops電腦裡面的cpu,內存可以更換么跟普通電腦的cpu,內存是不是一樣的
OPS電腦想要更換CPU的話,首先要確認你的OPS電腦尺寸標准、是台式機方案的還是筆記本方案的。按Intel處理器平台可分為兩類:
1.桌面平台(Desktop),俗稱台式機方案 特點:性能強、速度快。CPU是可插拔式,支持用戶自行升級換代。i3、i5、i7CPU可 任意更換。絕大多數用OPS-C尺寸;也有個別做成OPS尺寸,散熱不好解決。 缺陷:功耗高、發熱量相對移動平台要大。 識別:CPU型號後面的最後一位一般為數字,如i3-4170、i5-4460、i7-6700等;也有少數 型號為T、P、S、K字母的,如i5-4570T、i3-6098P、i7-4770S、i7-4790K等
2.移動平台(Mobile),俗稱筆記本方案 特點:低功耗、節能、整機體積可做得更小,一般採用OPS尺寸,也能做成OPS-C尺寸 缺陷:CPU主頻低、速度相對桌面平台要慢,國內不太受歡迎。 識別:移動平台Core CPU型號最後都是以U、M、E結尾,奔騰、 賽揚系列最後一位字母一般為數字,如酷睿i3-2350M、i5-2510E、i5-7500U、 奔騰B980等。移動平台CPU有可插拔式和不可插拔式兩大類。最後一位以M和部 分E結尾的是可插拔式,其餘皆是不可插拔式。 第5代(Boardwell,後節會重點介紹)CPU起,移動平台沒有可插拔式CPU。
內存也是可以更換的,有一點要注意的地方是OPS電腦由於體積小,只能用移動平台的小的內存。
『叄』 一個cpu有多少算力
這個說的就比較籠統了,相對來說一個CPU的算力還是比較強的,當然,這跟他的性能有很大的關系,越強大的性能,算力就越快越准
『肆』 誰能給出Intel(英特爾)cpu的所有清單。
Intel。對應不同的市場,Intel擁有不同級別的產品。其中Xeon(至強)和Itanium(安騰)面向的是伺服器市場,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Intel的Xeon伺服器CPU
而它的Pentium(奔騰)和Celeron(賽揚)系列,才是真正屬於DIYer們的產品。Celeron可以看作是Pentium的簡化版本,一般情況下往往是二級緩存減半,現在還包括前端匯流排的降低、取消對超線程的支持等。
作為Intel高端產品的Pentium系列,性能強勁,但價格也十分「強大」,一顆主流的Pentium CPU,要價往往上千。因此,對於錢包不是很充裕的中國大陸DIYer來說,除了對多媒體方面(這是Intel的強項)有較高要求的DIYer,價格比較平易近人的Celeron系列CPU可能才是他們最關注的。
早期的Socket423介面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4 CPU
目前市場上的Celeron系列CPU主要有兩個獨立的分支:Celeron4和CeleronD系列,CeleronD又分為Socket478和LGA775兩種介面類型,另外市面上可能還有少量Celeron3系列的CPU,但那已經不是主流,就不介紹了。Celeron4剛推出的時候確實火了好一陣子,但不久人們就發現了它的軟肋:高頻低能。而價格並不昂貴,性能又可圈可點的CeleronD發布後,Celeron4更顯得雞肋。盡管如此,憑借著低廉的價格,Celeron4還是在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對於這一系列的Celeron,從865PE到845PE,甚至是845D這樣爺爺級的主板都能很好的支持。建議要求不高的辦公用戶、不想更換主板的升級用戶購買。
現在來看看真正的主角:CeleronD。它採用了與Celeron4根本不同的Prescott核心,流水線高達31級。同時,相對於Celeron4,CeleronD的二級緩存由128KB提高到了256KB,這對提升它的性能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再一點就不能不提到最吸引DIYer們的一點:CeleronD極好的超頻性能。主頻為2.4GHz的CeleronD 320,一般情況下都能超到3.8GHz!!!達到這個水平的CeleronD,性能已經可以和Pentium4 2.8E比肩了。但這也是要付出小小代價的:DIYer不得不在散熱器上投入更多的資金,過去那種二三十元的便宜貨就可以對Celeron應付自如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推薦超頻用戶、普通家庭用戶購買
採用Socket478介面的CeleronD CPU
採用LGA775介面的CeleronD J系列CPU
同時還要提一點,由於CeleronD系列採用了90納米製程的Prescott核心,它相對於採用130納米製程的Northwood核心的Celeron4系列,對主板的供電部分的要求更高。一般地說,主板應該支持FMB 1.5和VRM10.0供電規范,才能完美地支持CeleronD系列的CPU,所以為CeleronD選擇主板,最低也應該是848P晶元組的主板,至於某些大廠的845PE主板經修改後也宣稱可以支持CeleronD,但供電部分的先天缺陷還是不能很好地支持CeleronD。同時由於845PE最高只支持DDR333,這會嚴重製約CeleronD性能的發揮,所以並不推薦
使用這種主板搭配CeleronD
Intel原廠865PE主板
VIA的PT880工程樣板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AMD方面。AMD自K7時代起,就已經具備了與Intel分庭抗禮的實力。目前AMD的產品線比較龐雜,但從介面上看,可以分為Socket462(SocketA)、Socket754和Socket939這3種類型。至於Socket940介面,因為現在已經成為面向伺服器的Opteron(浩龍)系列CPU專用介面,故不在此多做介紹。
採用Socket940介面的Opteron伺服器CPU
Socket462介面曾經演繹過輝煌,AMD的暢銷貨Barton(巴頓) 2500+就是Socket462介面的產品。但畢竟廉頗已老,Socket462輝煌不在,如今只有AMD的最低端產品,Sempron(閃龍)系列CPU還在採用Socket462介面。Socket462介面的Sempron性能算中規中矩,雖然不特別強勁,但也不弱;同時也繼承了AMD一貫的作風:價格十分低廉。而現在AMD將Sempron系列CPU全面轉向Socket754介面,說明Socket462介面的生命已經接近尾聲。所以我只推薦小型網吧用戶、資金缺乏的用戶、辦公用戶購買。
採用Socket940介面的Opteron伺服器CPU
採用Socket462介面的Sempron 2200+ CPU
Socket754其實只是AMD的過渡介面,但就是這個「過渡」的產品實力卻不容小覷。性能十分強勁,尤其是在AMD的強項浮點運算方面更是全面超過同頻率的Pentium4。目前這一介面的產品有Sempron和Althon 64系列,由於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價格已經降得很低,與同介面的Sempron相差不過在200~300元以內,因此Socket754介面的Sempron反而被同門的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壓製得相當雞肋,但同時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系列CPU的性價比卻突出來了。目前AMD正從Socket462轉向Socket754,推出了一批超頻性良好的Socket754介面的Sempron系列CPU,而且這一批Sempron相比同價位的CeleronD也有不小的性能優勢。對於Socket754平台的CPU,我推薦資金不是很充裕的游戲玩家、中型網吧用戶購買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AMD方面。AMD自K7時代起,就已經具備了與Intel分庭抗禮的實力。目前AMD的產品線比較龐雜,但從介面上看,可以分為Socket462(SocketA)、Socket754和Socket939這3種類型。至於Socket940介面,因為現在已經成為面向伺服器的Opteron(浩龍)系列CPU專用介面,故不在此多做介紹。
採用Socket940介面的Opteron伺服器CPU
Socket462介面曾經演繹過輝煌,AMD的暢銷貨Barton(巴頓) 2500+就是Socket462介面的產品。但畢竟廉頗已老,Socket462輝煌不在,如今只有AMD的最低端產品,Sempron(閃龍)系列CPU還在採用Socket462介面。Socket462介面的Sempron性能算中規中矩,雖然不特別強勁,但也不弱;同時也繼承了AMD一貫的作風:價格十分低廉。而現在AMD將Sempron系列CPU全面轉向Socket754介面,說明Socket462介面的生命已經接近尾聲。所以我只推薦小型網吧用戶、資金缺乏的用戶、辦公用戶購買。
採用Socket462介面的Sempron 2200+ CPU
Socket754其實只是AMD的過渡介面,但就是這個「過渡」的產品實力卻不容小覷。性能十分強勁,尤其是在AMD的強項浮點運算方面更是全面超過同頻率的Pentium4。目前這一介面的產品有Sempron和Althon 64系列,由於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價格已經降得很低,與同介面的Sempron相差不過在200~300元以內,因此Socket754介面的Sempron反而被同門的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壓製得相當雞肋,但同時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系列CPU的性價比卻突出來了。目前AMD正從Socket462轉向Socket754,推出了一批超頻性良好的Socket754介面的Sempron系列CPU,而且這一批Sempron相比同價位的CeleronD也有不小的性能優勢。對於Socket754平台的CPU,我推薦資金不是很充裕的游戲玩家、中型網吧用戶購買。
採用Socket754介面的Sempron 3100+ CPU
採用Socket754介面的Althon 64 CPU
附:關於Intel系列CPU一級緩存的演算法問題
許多朋友在這里提出來關於Intel系列CPU的L1 Cache(一級緩存)的演算法問題,在這里作個解釋。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L1分為L1 Trace Cache+L1 Data Cache,因此我們可以得出AMD的L1 Cache為64KB+64KB=128KB;而Intel為12KB+16KB。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正因為有這樣的說法,才讓許多人稱贊AMD的CPU優於Intel的CPU,因為AMD有比Intel大好幾倍的一級緩存。而實際上呢?AMD並沒有憑借所謂的超大的L1 Cache表現出很高的性能,只是憑借較短的流水線取的性能的領先。實際上,Intel的CPU的L1是12KμOps+16KB,12K微指令追蹤緩存和16K Bytes數據緩存。AMD的CPU就是實打實的64KB+64KB,64K Bytes數據緩存和64KB Bytes指令內存。那L1 Trace到底是什麼?而12KμOps的μOps是什麼呢。我在這里先找到了一篇報道,並把它Copy了過來。這是當年報道Pentium4的NetBurst架構的各種特性的文章。我節選了重要的部分。
Execution Trace Cache 主要是改變了一向的 L1 設計,以往 L1 Cache 的 Size 是16KB (data) + 16KB (指令)。以往的指令不會儲存在 L1 Cache 內,只會作即時的解碼,相比現在的 Trace Cache,它同樣地會將一些指令作解碼,這些指令稱為微指令(micro-ops),而這些微指令能儲存在 Trace Cache 之內, 無需每一次都作出解碼的程序,因此 Trace Cache 能有效地增加在高工作時脈下對指令的解碼能力,不過 Intel 方面並沒有公布 Trace Cache 的容量,我們只知道 Trace Cache 能儲存 12000 個微指令(micro-ops)。
從上面的報道中可以看到Execution Trace Cache其實是Pentium4新特性里的一種。而μOps就是micro-ops,也就是微型操作的意思。它以很高的速度將uops提供給處理器核心。Intel NetBurst微型架構使用執行跟蹤緩存,將解碼器從執行循環中分離出來。這個跟蹤緩存以很高的帶寬將uops提供給核心,從本質上適於充分利用軟體中的指令級並行機制。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微指令的數目來比較指令緩存的大小。根據一些現象,我們可以基本確定Intel的CPU的L1應該有128KB左右,不會低於AMD的CPU。而且INTEL的L1是已經編譯好的指令。實際上,單核心的Prescott使用8Kuops的緩存已經基本上夠用了,多出的4kuops可以大大提高緩存命中率。而如果要使用HT的話,16KμOps才能達到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Intel處理器在使用超線程技術時會導致性能下降的原因。所以,大家不要覺得自己的Intel的CPU就比AMD差,實際上,我們還是有很值得稱道的地方。
但是可惜的是,在Pentium D中,我們並沒有看到L1 Trace Cache增加。由於L1 Trace Cache對Intel處理器的性能影響很大,所以性能不會有本質的提高.我們只能期待以後的新架構給我們帶來的驚喜了!
關於CPU的二級緩存的問題
由於以上的INTEL在指令緩存的演算法上也比AMD來的有效率的多,所以才有Intel的CPU比較依賴二級緩存的說法。在我們使用過程中,不難發現AMD的CPU在提高了二級緩存以後,性能並沒有多大的提高。例如,AMD 754介面的Sempron 2600+和Sempron 2800,它們的二級緩存分別是128KB,256KB+,而頻率同樣是1.6GHz。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並沒什麼大的性能差異。同樣的例子還有Sempron 3000+與Sempron 3100+,他們的二級緩存分別是128KB,256KB,頻率同樣為1.8GHz。而Intel的CPU緩存的差別,會導致性能比較大的差別。例如,Celeron D 2.4和Pentium4 2.4A。二者的頻率都為2.4GHz,一級緩存相同,但是二級緩存就相差大了。前者是256KB,而後者就高達1MB。由於二級緩存的巨大差距,導致二者性能的巨大反差。到這里,大家都會認為,二級緩存越大,速度就越快。實際上,事實不是這樣的。在實際應用中,CPU處理的數據中80%都是0KB~128KB大小的數據,128KB~256KB的數據約有10%,256KB~512KB的 數據有5%,512KB~1MB的數據僅有3%左右。所以對於這種CPU來說,二級緩存容量從0KB增加到256KB對CPU性能的提高幾乎是直線性的;增加 到512KB對CPU性能的提高稍微小一些;從512KB增加到1MB,普通用戶就很難體會到
CPU性能有提高了。正因為如此,大家能感受到Pentium 4 2.4A與Celeron D 2.4的性能差異,卻很難感受到Pentium 4 2.4C(512KB二級緩存)與Pentium 4 2.4A的性能差異了。雖然情況是這樣的,事實上在普通使用過程中,我們作為普通用戶很難感受到這些差別。只有對CPU運算性能要求「苛刻」的玩家來說更大的二級緩存容量才是必須的。所以在選擇CPU的二級緩存方面,要按照自己的情況去選擇。
Intel
Celeron D 3XX Series 賽揚D 478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mPGA478封裝技術,Socket 478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有1.25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為112平方毫米;前端匯流排為533 MHz,外頻為133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256K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或者1.30V(1.30V比較難發現,是超頻極品,只能靠運氣了。看標示是沒用的);產品有三種製程,分別為CO,DO,EO(CO是最早的製程,問題比較多,發熱量大已經沒生產了;DO是接下來出現的,由於新的製程使發熱量得到很大控制,因此一時間被稱為超頻利器,很多人購買,是近期買的最多一款核心產品;EO是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以前EO核心只出現在Celeron D LGA775處理器中,而現在突現零售市場,被稱為又一款超頻極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EO製程的賽揚並未得到Intel的證實,並且有部分報道EO的超頻性能很差,或者可以說是超頻性能參差不齊);產品型號有315,320,325,330,335,340,345,頻率分別是2.26GHz,2.40GHz,2.53GHz,2.66GHz,2.80GHz,2.93GHz,3.06GHz;另外支持Data Flow Analysis(數據流分析),Speculative Execution(預測執行),Dual Independent Bus(雙獨立匯流排,也就是支持雙通道);320現售價580元,325現售價580元,335現售價680元(價格均為三年質保盒裝,6月3日重慶市場價格;320與325價格相同,乍一眼感覺後者性價比高,實際上前者可超性比後者大的多,如果想超頻應該選擇前者);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865PE,865P,865GV,865G,848P,845PE,845GV,845GE,845G,845E;適用於VIA主板晶元P4X533,PT800,PM800,PT880,PM880,PT880 Pro,PT890,PT890 Pro;適用於SiS主板晶元661GX ,661FX,656,649,655TX ,655GX,648FX ,655,651,648(推薦使用Intel系列晶元組主板,如果資金有問題推薦使用VIA系列晶元組,建議不使用SiS系列晶元組)。
Celeron D 3XXJ Series 賽揚D 775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LGA775封裝技術(Land Grid Array,矩柵陣列也叫岸面柵格陳列封裝,採用金屬觸點式封裝,介面支持底層與主板直接連接,均衡的分擔信號,對頻率提升有很大好處,使CPU在不提高成本的情況下加的針腳密度,避免了以前老式針腳產生額外的信號雜訊,有效的信號受到影響),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有1.25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為112平方毫米;前端匯流排為533 MHz,外頻為133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256K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採用EO製程。產品型號有315,320,325,330,335,340,345,頻率分別是2.26GHz,2.40GHz,2.53GHz,2.66GHz,2.80GHz,2.93GHz,3.06GHz(雖然產品線與賽揚D 478系列一致,但是在市場上可以看到的似乎只有330J這一款);支持Intel Thermal Monitor 2,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此技術使處理器擁有防病毒防攻擊內存保護機制能力,防病毒防攻擊內存保護機制功能要求電腦採用帶有防病毒防攻擊內存保護機制能力的處理器和支持此機制的操作系統);支持Data Flow Analysis(數據流分析),Speculative Execution(預測執行),Dual Independent Bus(雙獨立匯流排,也就是支持雙通道);330J現售價680元(價格為三年質保盒裝,6月3日重慶市場價格);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15GV, 915G,915P,910GL,865PE,865P,865GV,865G(865系列主板支持未得到Intel官方認可,為主板廠商個人行為);適用於VIA主板晶元……空缺;適用於SiS主板晶元……空缺(推薦使用Intel系列晶元組主板,如果資金有問題推薦使用VIA系列晶元組,建議不使用SiS系列晶元組)
Celeron D EM64T Series Intel公司最近發布了支持Intel EM64T技術的賽揚D處理器。該處理器仍採用Prescott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有1.25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為112平方毫米,前端匯流排為533 MHz,外頻為133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256KB,支持MMX,SSE,SSE2,SSE3——以上數據與32位賽揚D無一差異;工作電壓不詳,應該為1.40V;採用製程不詳。品型號有316,321,326,331,336,341,346,351,355,頻率分別是2.26GHz,2.40GHz,2.53GHz,2.66GHz,2.80GHz,2.93GHz,3.06GHz,3.20GHz,3.33GHz;支持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支持Data Flow Analysis(數據流分析),Speculative Execution(預測執行),Dual Independent Bus(雙獨立匯流排,也就是支持雙通道),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省電技術),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英特爾64位技術。64位擴展技術要求處理器、晶元組、BIOS、操作系統、設備驅動程序和應用支持64位技術);價格不詳;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15GV, 915G,915P,915GL;適用於VIA與SiS,以及ATi和nVidia系列主板不詳……
Pentium 4 Prescott 478 Series 奔騰4 Prescott 478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mPGA478封裝技術,Socket 478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有1.25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為112平方毫米;前端匯流排為533 MHz或者800MHz,外頻為133MHz或者200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1M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2.40A ,2.40E,2.80E,3.20E;支持Data Flow Analysis(數據流分析),Speculative Execution(預測執行),Dual Independent Bus(雙獨立匯流排,也就是支持雙通道),支持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2.40A不支持);2.40A價格為990元,2.40E國內市場很少見(800MHz前端匯流排,支持超線程),2.80E已經退市,3.20E價格為1530元(6月8日重慶市場價格);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865PE,865P,865GV,865G,848P,845PE,845GV,845GE,845G,845E;適用於VIA主板晶元P4X533,PT800,PM800,PT880,PM880,PT880 Pro,PT890,PT890 Pro;適用於SiS主板晶元661GX ,661FX,656,649,655TX ,655GX,648FX ,655,651,648(推薦使用Intel系列晶元組主板,如果資金有問題推薦使用VIA系列晶元組,建議不使用SiS系列晶元組)。
Pentium 4 5X0(J) Series 奔騰四5XX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前端匯流排為800MHz,外頻為200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1M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520,530,540,550,560,570,520J,530J,540J,550J,560J,570J;頻率分別是2.80GHz,3.00GHz,3.20GHz,3.40GHz,3.60GHz,3.80GHz。支持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僅520J,530J,540J,550J,560J,570J支持),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520價格為1340元,530價格為1450元,530J價格為1580元(重慶6月8日報價);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25XE,925X,915GV, 915G,915PL。
Pentium 4 5X5(J) Series 奔騰4 5X5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前端匯流排為533MHz,外頻為133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1M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505,515,505J,515J;頻率分別是2.66GHz,2.93GHz。支持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僅505J,515J支持);不支持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505價格為1010元,515價格為1050元;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25XE,925X,915GV, 915G,915PL。
Pentium 4 5X1(J) Series 奔騰4 5X1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前端匯流排為800 MHz,外頻為200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1M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521,531,541,551,561,571,521J,531J,541J,551J,561J,571J;頻率分別是2.80GHz,3.00GHz,3.20GHz,3.40GHz,3.60GHz,3.80GHz。支持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僅521J,531J,541J,551J,561J,571J支持),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英特爾64位技術);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價格不詳;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25XE,925X,915GV, 915G,915PL。
Pentium 4 5X6(J) Series 奔騰4 5X5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Prescott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前端匯流排為533MHz,外頻為133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1M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505,515,505J,515J;頻率分別是2.66GHz,2.93GHz。支持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僅505J,515J支持),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英特爾64位技術);不支持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505價格為1010元,515價格為1050元;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25XE,925X,915GV, 915G,915PL。
Pentium 4 6XX Series 奔騰4 6XX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Irwindale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前端匯流排為800 MHz,外頻為200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2MB,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1.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630,640,650,660,670;頻率分別是3.00GHz,3.20GHz,3.40GHz,3.60GHz,3.80GHz。支持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省電技術,實現溫度更低、噪音更小的電腦設計,類似於AMD Athlon 64的Cool』n』Quiet技術);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英特爾64位技術),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630價格為1930元(重慶6月8日報價);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25XE,925X,915GV, 915G,915PL。
Pentium D Series 奔騰D系列採用Intel最新的Simithfield核心,LGA775封裝技術,Socket 775插口;製造工藝為90nm;前端匯流排為800 MHz,外頻為200MHz;一級緩存為12KμOps+16KB(L1 Trace+L1 Data),二級緩存為1MB×2,支持MMX,SSE,SSE2,SSE3;工作電壓為2.40V;製程不詳。產品型號有820,830,840,頻率分別是2.80GHz,3.00GHz,3.20GHz。支持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820不支持此技術);Execute Disable Bit(英特爾病毒防護技術),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英特爾64位技術);Dual-Core(雙內核技術,在一個物理處理器中提供了兩個執行內核,使平台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支持HyperT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820價格2000元左右,840價格5000元左右;適用於Intel主板晶元945G,945P,955X 851746329
『伍』 CPU負載太高什麼意思啊
即目前工作量已經接近於CPU的最大算力了,這會導致電腦反應過慢。負載就是cpu在一段時間內正在處理以及等待cpu處理的進程數之和的統計信息,也就是cpu使用隊列的長度統計信息,這個數字越小越好。
負載分為兩大部分:CPU負載、IO負載。
例如,假設有一個進行大規模科學計算的程序,雖然該程序不會頻繁地從磁碟輸入輸出,但是處理完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為該程序主要被用來做計算、邏輯判斷等處理,所以程序的處理速度主要依賴於cpu的計算速度。
(5)CPU算力OPS擴展閱讀
原因:
1、磁碟讀寫請求過多就會導致大量I/O等待
cpu的工作效率要高於磁碟,而進程在cpu上面運行需要訪問磁碟文件,這個時候cpu會向內核發起調用文件的請求,讓內核去磁碟取文件,這個時候會切換到其他進程或者空閑,這個任務就會轉換為不可中斷睡眠狀態。當這種讀寫請求過多就會導致不可中斷睡眠狀態的進程過多,從而導致負載高,cpu低的情況。
2、MySQL中存在沒有索引的語句或存在死鎖等情況
MySQL的數據是存儲在硬碟中,如果需要進行sql查詢,需要先把數據從磁碟載入到內存中。當在數據特別大的時候,如果執行的sql語句沒有索引,就會造成掃描表的行數過大導致I/O阻塞,或者是語句中存在死鎖,也會造成I/O阻塞,從而導致不可中斷睡眠進程過多,導致負載過大。
『陸』 升騰910晶元和台積電的7nm晶元有什麼不同
1、性質不同:Ascend 910(升騰910)與之配套的新一代AI開源計算框架MindSpore。麒麟晶元採用海思K3V2一舉躋身頂級智能手機處理器行列。
2、特點不同:升騰910主打雲場景的超高算力,其計算密度達到了 256 TFLOPS。麒麟990 5G 採用7nm+ EUV工藝製程,首次將5G Modem集成到SoC上。
3、原理不同:升騰910的算力是國際頂尖AI晶元的2倍,相當50個當前最新最強的CPU;其訓練速度,也比當前最新最強的晶元提升了50%-100%。海思麒麟990處理器將會使用台積電二代的7nm工藝製造,加上V光刻錄機的使用,使得海思麒麟990處理器在整體性能表現會比上代海思麒麟980提升10%左右。
(6)CPU算力OPS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升騰910AI晶元屬於Ascend-max系列。實際測試結果表明,在算力方面,升騰910完全達到了設計規格,即半精度(FP16)算力達到256 Tera-FLOPS,整數精度(INT8)算力達到512 Tera-OPS,重要的是達到規格算力所需功耗僅310W,明顯低於設計規格的350W。
通過MindSpore框架自身的技術創新及其與升騰處理器協同優化,有效克服AI計算的復雜性和算力的多樣性挑戰,實現了運行態的高效,大大提高了計算性能。除了升騰處理器,MindSpore同時也支持GPU,CPU等其它處理器。
『柒』 怎麼查看自己的CPU的算力
1.CPU計算1次的含義是,CPU做」 位計算」1次,例如計算2+3=5,二進制是 0010+0011=0101,總共有3個位做了運算,那麼計算機就要計算3次。 2.至於這個次數和什麼有關那就是CPU頻率高的單位時間運算次數就越多
『捌』 cpu和GPU有什麼區別。
CPU和GPU主要區別:
1、CPU是電腦的中央處理器。
2、GPU是電腦的圖形處理器。
3、CPU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ALU算術邏輯運算單元、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以及Bus匯流排。
4、CPU是一台計算機的控制和運算核心,它的主要功能便是解釋計算機發出的指令以及處理電腦軟體中的大數據。
5、GPU是圖像處理器的縮寫,它是一種專門為PC或者嵌入式設備進行圖像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
6、GPU的工作與上面說過的CPU類似,但又不完全像是,它是專為執行復雜的數學和幾何計算而生的,而這游戲對這方面的要求很高,因此不少游戲玩家也對GPU有著很深的感情。
所以,CPU和GPU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他們只是名字聽起來差不多。
(8)CPU算力OPS擴展閱讀:
CPU和GPU因為最初用來處理的任務就不同,所以設計上有不小的區別,而某些任務和GPU最初用來解決的問題比較相似,所以用GPU來算了,GPU的運算速度取決於雇了多少小學生,CPU的運算速度取決於請了多麼厲害的教授,教授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是碾壓小學生的,但是對於沒那麼復雜的任務,還是頂不住人多。
當然現在的GPU也能做一些稍微復雜的工作了,相當於升級成初中生高中生的水平,但還需要CPU來把數據喂到嘴邊才能開始幹活,究竟還是靠CPU來管的。
『玖』 cpu算力怎麼計算
CPU的算力與CPU的核心的個數,核心的頻率,核心單時鍾周期的能力三個因素有關系
常用雙精度浮點運算能力衡量CPU的科學計算的能力,就是處理64bit小數點浮動數據的能力
支持AVX2的處理器在1個核心1個時鍾周期可以執行16次浮點運算,也稱為16FLOPs
CPU的算力=核心的個數 x 核心的頻率 x 16FLOPs
支持AVX512的處理器在1個核心1個時鍾周期可以執行32次浮點運算,也稱為32FLOPs
CPU的算力=核心的個數 x 核心的頻率 x 32FLOPs
『拾』 GOPS是什麼意思,在硬體CPU的處理速度方面的解釋
GOPS 10億次/每秒是衡量處理器計算能力的指標單位。還有MFLOPS、GFLOPS、TFLOPS、PFLOPS、EFLOPS
常用比較換算
一個MFLOPS(megaFLOPS)等於每秒一佰萬(=10^6)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GFLOPS(gigaFLOPS)等於每秒拾億(=10^9)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TFLOPS(teraFLOPS)等於每秒一萬億(=10^12)次的浮點運算,(1太拉)
一個PFLOPS(petaFLOPS)等於每秒一千萬億(=10^15)次的浮點運算,
一個EFLOPS(exaFLOPS)等於每秒一佰京(=10^18)次的浮點運算。
3.差距
許多專家對這些頗多微詞,認為它並不是一個有意義的量度(measurement),因為他們並不能反應出許多對執行效能有影響的因素。例如:I/O的效能、內存的架構、快取內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ce)、...等。這意味著電腦的實際計算容量,與理論峰值間會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4.硬體釋義
現今大部分的處理器中,都有一個專門用來處理浮點運算的「浮點單元」(FPU)。也因此 FLOPS 所量測的,實際上就是 FPU 的執行速度。而最常用來測量 FLOPS 的基準程序(benchmark) 之一,就是 Linpack。
1GHz 就是每秒 十億次運算,如果每次運算能完成兩個浮點操作,就叫 2G FLOPS(每秒二十億次浮點操作)。現在家用的雙核計算機通常都能達到每秒 五十億次運算(2*2.5GHz)左右的水平,浮點性能大約是上百億次浮點操作。超級計算機發展得很快,目前劃分超級計算機的門檻是「每秒一萬億次浮點操作」,是家用微機的一百倍以上,幾年以後這個門檻預計會提高到十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幾十、上百萬億次的 FLOPS 也是靠多個處理器(通常還是多核)堆起來的,比如的IBM Roadrunner (走鵑,一種喜歡在地上飛快地走的小鳥)有 6562 個 AMD Opteron雙核處理器,12240 個 PowerX Cell 8i 處理器, 其中主要的浮點運算能力是由 Cell 處理器提供的, 每個 Cell CPU 包括 8 個浮點處理核心,你可以理解為 8 核。 (Cell也是 Sony PS3 游戲機的處理器,不過用於PS3的比用於超級計算機的要次一等) 總體來看,就是 2 * 6562 = 13124 個通用處理器核心; 8 * 12240 = 97920 個專用處理器核心。 你說這么多錢堆出來的這么十多萬個核心,速度能不快嗎? 它的速度是 1.026 P FLOPS, 也就是每秒超過 一千萬億次浮點操作
5.實例展示:
比如中國的一台叫做「天河2號」的超級計算機,跑出了30.65PFlops的驚人紀錄,比當今世界上最快的那台還要快上 74%!
這份成績的驚人之處在與,這是基於Intel平台的天河2號(又稱銀河2號)還沒開足馬力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經過一次5小時的LINPACK測試,動用了16,000個節點中的14,336個,也就是90%的運算節點,測到了前面提到的30.65PFlops(1 petaflop=1千萬億次浮點計算/秒)LINPACK軟體包被用來測試全球500強大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現在的Top1是美國的泰坦,有17.5PFlops的計算速度。天河2號的效能比是1.935GFlops/瓦,略遜於泰坦的2.143GFlops/瓦。
天河2號的數據,本周在田納西大學教授Jack Dongarra的論文中被披露,他編寫了LINPACK軟體包,並且負責每年修訂500強排行榜兩次。教授沒有說明,天河2號的戰績是否會正式收提交,並被錄到最新的排行榜中。但不管怎麼樣,新榜單將在6月17日公布.
天河2號計劃今年年底入駐廣州的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天河2號的組裝和測試主要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NUDT)承擔。一旦驗收通過,天河2號將對外開放平台,用於實驗和教育領域。
天河2號使用Intel Ivy Bridge和Xeon Phi 處理器,「32,000顆Ivy Bridge的Xeon和48,000顆的Xeon Phi共計2,120,000個內核。」Dongarra寫道。天河2擁有12.4PB的硬碟和1.4PB的內存。NUDT採用自己的分布式計算技術,Dongarra描述為:「光電混合傳輸技術(optoelectronics hybrid transport technology),上層採用主幹拓撲結構,通過13個路由,每個路由有576個埠連接。並運行麒麟LINUX系統。」
理論上,天河2號具備54.9PFlops的計算能力。但Top500上的機器大多達不到理論值,但如果天河2號開足馬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天河2號是天河1號的後續產品,天河1號曾經在2010年11月等上過Top500的頭把交椅,而且長時間排在前8位,運算能力2.57PFlops。[Junius_Lou via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