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去中心化
① 什麼是STS教育
1、在科學教育目標上,由過去片面追求個體認知的發展、知識的掌握轉向包括認知、情感、態度在內的公民「科學素養」的普遍提高。我國青年學者孫可平博士在對有關國家STS教育目標進行系統考察後認為:「盡管STS教育的目標千差萬別,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即所有的STS教育項目都擴展了科學教育的目標,突出了個人發展、社會發展與文化的目標」。就個體發展目標來說,包括:發展個體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對科技的興趣與動機;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對科技議題的決策能力;發展學生的價值與倫理觀念。在此基礎上,STS教育還提倡科學教育的社會與人文理解的目標,,包括:擴展學生對社會的理解;理解社會生活中的合作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同情心。由此可見,STS教育突出了對科學的文化解讀、對科學的社會價值與人生意義的理解。
2、在內容構成上,傾向綜合化。學生面對的「生活世界」是完整的、統一的,而學生所進入的「科學世界」則以分科為特徵。「分科」課程固然有其「合法性」,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割裂了本來是完整統一的「生活世界」。基於這一弊端,以綜合化為特徵的STS教育自然就成為了改革的焦點。近年來,英國的「社會背景中的科學」、荷蘭的「社會—中物理」、美國的「社會中化學「等著名的STS項目,大多以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或生活問題為中心來編排內容,試圖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參與經濟生活、政治決策、公眾對話等活動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如英國著名的STS項目——SISCON(Scienceinasocialcontext),該項目強調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來學習科學與技術,明晰它們的關系。為此,該項目設置了「健康與醫學」、「食物與農業」、「人口」、「能源」等一系列專題。5在這些專題中,有關經濟、環境、健康等問題都被納入到學生的視野中,他們從中不僅接受了知識的學習,而且同時接受了價值教育。總之,由於生活本身的完整性與多樣性,課程就必須綜合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對世界的綜合與多維的理解,也才能更真實地了解現實世界。
3、在教學方式上,更加註重探究與體驗。由於STS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因而它在教學方式上就必然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與體驗。如果說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是立足於物質世界,是為了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旨在「說明」,那麼,體驗則是立足於精神世界,試圖建構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意義與價值,旨在「理解」;如果說探究旨在求真,那麼體驗則是在求善,因而探究與體驗是構成完整的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這從STS課程所採取的教學方式中,如課堂講解、問題討論、角色扮演、模擬游戲、學生論壇、公眾訪談、社會咨詢等,就可窺見一斑。有別於傳統的科學教育,STS重在喚醒主體的自我意識及情感體驗,而不只是把聯系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僅僅視為理論聯系實際的途徑與手段。應該說,STS教育更體現了科學教育的本質特點,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探究與體驗出來的。
② STS是什麼意思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是什麼?
劉鈍
我同意「STS就不是一門學科」的基本判斷,但是吳國盛沒有明說(或者不願說)它是什麼。我來樹個靶子:
STS是上一世紀8-90年代以來在西方興起的一種以科學、技術及其同社會的關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綱領,是一個能夠更廣泛吸引科學家和人文社會學者進行對話的開放的學術平台,是科學哲學、科學技術史、科學社會學等成熟學科實現自身建制化之後試圖走向更廣義綜合的邏輯結果,是上述領域的學者同科學技術政策學、科學技術傳播學等鄰近領域的學者在出於政治和經濟的變化而面臨的新形勢下發展出來的一種開拓生存空間的學術策略。
補充:STS綱領在「科學戰爭」之後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對它的質疑與批判不僅來自科學家陣營,而且來自傳統的科學哲學、科學技術史與科學社會學家。
自己翻譯時用的是「科學技術研究」加括弧(STS),不指望強求一致。
前時接受《科學時報》記者訪問,內中一些意見雖然系針對所謂「科學的文化研究」,這里同樣可以作為靶子,故一並貼上聊搏一粲。
2003年5月1日於柏林
附件
我手頭恰好有一本大部頭文集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編者Simon During在其導言中開宗明義地說:「直到(本文集的)文章被閱讀之後事實才會顯得更清楚,那就是文化研究不太像其他學問一樣是一門專門學科;它既沒有明確定義的方法,也缺乏清楚劃分的研究范圍。」換言之,文化研究是一個沒有確定邊界條件的學問,這也適於所謂的科學文化研究。因此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不給「科學文化」下定義,如果硬要說它是什麼,我倒是傾向於斯諾那個遭到很多批評的二分法,這樣可以簡化問題和凸顯矛盾,也可以為我們留下寬一點的活動空間。當然這不是說科學文化研究是個大口袋,什麼同科學沾點邊的東西都可以往裡裝;大口袋的教訓我們有,例如70、80年代的自然辯證法。
20世紀以來,科學發展日新月異,與此相伴隨,學者們開始從不同的維度對科學本身進行分析和研究,其結果不但催生了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這些全新的學科並促進其建制化,而且在後半葉還引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領域或方向,譬如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的社會研究、科學的文化研究、科學的政治學研究、科學的人類學研究、科學研究的心理學分析、科學和大眾傳媒的關系等等;也許我們還要提一下性別研究、激進生態論(radical ecology)、民族科學(ethnic sciences)、帝國和殖民地科學、非洲中心主義,以及科學建構論等在西方曾經時髦過一陣的東西,總之它們都在以「科學」為分析、研究乃至批評之對象的框架中發展起來了。但我們不要天真地設想出一個超級學科,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可以把一切同科學、技術有關的研究都囊括進去,那樣既不能得到科學家的理解和同情,也不切合學科發展與生存的實際。
有直覺主義傾向的大數學家Hermann Weyl在談到現代數學基礎遇到的困難時將其歸於「集合論的原罪」,因為「經典邏輯是從有限集合和它們的子集所構成的數學中抽象出來的,今日的人們卻忘記了這個有限的來源,錯誤地將邏輯看作高於和先驗於全部數學的東西,從而毫無根據地將其運用到無窮集合的數學上去了。」這個意思可以稍微勉強地借用到我的話題中來,如果真的建構出一個以科學和技術自身為研究對象,靠吸吮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等成熟學科的奶汁而長大的巨無霸,它的生存環境不會比中生代末期之前的恐龍更安全。我們心目中的科學文化研究不應該是這類的龐然大物。
詳見《科學時報》2003年3月14日B2版
③ Service Unavailable這個怎麼解決!
原因:由於網站超過了iis限製造成的。解決方法:
1.在Windows上,打開開始菜單,搜索iis,然後打開它。
④ 如何在NCBI DNA序列中找到STS標記物
GenBank是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建立的DNA序列資料庫,從公共資源中獲取序列數據,主要是科研人員直接提供或來源於大規模基因組測序計劃( Benson等, 1998)。為保證數據盡可能的完全,GenBank與EMBL、DDBJ建立了相互交換數據的合作關系。你可以到生物幫那裡了解這方面的信息,生物幫,依託互聯網,面向生物研究者、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最新、領先、精準、高效、全面的生物產品和技術信息。我一般找資料都會去那裡的。幫助蠻大的。 簡介大型資料庫分成若乾子庫,有許多好處。首先,可以把資料庫查詢限定在某一特定部分,以便加快查詢速度。其次,基因組計劃快速測序得到的大量序列尚未加以注釋,將它們單獨分類,有利於資料庫查詢和搜索時「有的放矢」。GenBank將這些數據按高通量基因組序列(HighThroughput Genomic Sequences,HTG)、表達序列標記(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標記位點(Sequence TaggedSites,STS)和基因組概覽序列(Genome Survey Sequences,GSS)單獨分類。盡管這些數據尚未加以注釋,它們依然是GenBank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通過Entrez資料庫查詢系統對GenBank進行查詢。這個系統將核酸、蛋白質序列和基因圖譜、蛋白質結構資料庫整合在一起。此外,通過該系統的文獻摘要資料庫MEDLINE,可獲取有關序列的進一步信息。在萬維網上,進入NCBI的主頁,可以用BLAST程序對GenBank資料庫進行未知序列的同源性搜索(詳見第六章)。完整的GenBank資料庫包括序列文件,索引文件以及其它有關文件。索引文件是根據資料庫中作者、參考文獻等子段建立的,用於資料庫查詢。GenPept是由GenBank中的核酸序列翻譯而得到的蛋白質序列資料庫,其數據格式為FastA。GenBank曾以CD-ROM光碟的形式分發,價格比較便宜。隨著資料庫容量的增長,一套最新版的GenBank需要12張光碟存放,不僅生產成本很高,也不便於使用。現在,光碟分發的方式已經停止,可以通過網路下載GenBank資料庫。可 參考:That can help you.Click /zt/focus/ncbi.htm, Sign in accountGenBank中最常用的是序列文件。序列文件的基本單位是序列條目,包括核甘酸鹼基排列順序和注釋兩部分。目前,許多生物信息資源中心通過計算機網路提供該資料庫文件。下面,我們介紹序列文件的結構。序列文件由單個的序列條目組成。序列條目由欄位組成,每個欄位由關鍵字起始,後面為該欄位的具體說明。有些欄位又分若干次子欄位,以次關鍵字或特性表說明符開始。每個序列條目以雙斜杠「//」作結束標記。序列條目的格式非常重要,關鍵字從第一列開始,次關鍵字從第三列開始,特性表說明符從第五列開始。每個欄位可以佔一行,也可以占若干行。若一行中寫不下時,繼續行以空格開始。序列條目的關鍵字包括代碼(LOCUS),說明(DEFINITION), 編號(ACCESSION),核酸標識符(NID),關鍵詞(KEYWORDS),數據來源(SOURCE),文獻(REFERENCE),特性表(FEATURES),鹼基組成(BASE COUNT)及鹼基排列順序(ORIGIN)。代碼LOCUS是該序列條目的標記,或者說標識符,蘊涵這個序列的功能。例如,圖4.1中所示的HUMCYCLOX表示人的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該欄位還包括其它相關內容,如序列長度、類型、種屬來源以及錄入日期等。說明欄位是有關這一序列的簡單描述,如本例為人環氧化酶-2的mRNA全序列。序列代碼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如本例中代碼M90100用來表示上述人環氧化酶-2的mRNA序列,在文獻中引用這個序列時,應該以此代碼為准。核酸標識符NID對序列信息的當前版本提供?關鍵詞欄位由該序列的提交者提供,包括該序列的基因產物以及其它相關信息,如本例中還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前列腺素合成酶(prostaglandin synthase)。數據來源欄位說明該序列是從什麼生物體、什麼組織得到的,如本例中人臍帶血管(umbilical vein)。次關鍵字種屬(ORGANISM)指出該生物體的分類學地位,如本例人、真核生物等等。文獻欄位說明該序列中的相關文獻,包括作者(AUTHORS),題目(TITLE)及雜志名(JOURNAL)等,以次關鍵詞列出。該欄位中還列出醫學文獻摘要資料庫MEDLINE的代碼。該代碼實際上是個網路鏈接指針,點擊它可以直接調用上述文獻摘要。一個序列可以有多篇文獻,以不同序號表示,並給出該序列中的哪一部分與文獻有關。FEATURES是具有自己的一套結構,用來詳細描述序列特性的一個表格。在這個表格內,帶有『/db-xref/』標志的字元可以連接到其它資料庫內(本例,您看到的是一個分類資料庫(taxon 9606),以及一個蛋白質資料庫(PID:g181254));序列中各部分的位置都加以標明,5』非編碼區(1-97),編碼區(98-1912),3非編碼區(1913-3387),多聚腺苷酸序列(3367-3374),等等;蛋白質翻譯的信號肽及最終的多肽也都有所說明。這個例子不能說很全面,但已經足以說明特性表給出信息的詳細程度。 接下來是BASE COUNT記錄,計算出不同鹼基在整個序列中出現的次數(1010A,712個C,633個G,1032個T)。ORIGIN那一行,指出了序列第一個鹼基在基因組中可能的位置。最後,核酸的序列全部列出,並以//作為結尾。檢索方式:如果在文獻中看到過你感興趣的基因,而且文中還提到了該基因在Genbank中的ID號,進入NCBI ,在Search後的下拉框中選擇Nucleotide,把Genbank ID號輸入GO前面的文本框中,點「GO」,即可以檢索到所需序列。
⑤ 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什麼很難代替自然選擇,完成國家基因庫耗散結構開放系統,御防癌基因病的工作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現狀與展望------發表日期:2004年3月30日 一、研究現狀1、人類基因組測序1990年~1998年,人類基因組序列已完成和正在測序的共計約330Mb,占人基因組的11%左右;已識別出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200個左右。此外,細菌、古細菌、支原體和酵母等17種生物的全基因組的測序已經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企業與研究部門的攜手,將大大地促進測序工作的完成。美國的基因組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Genome Research, TIGR)與PE(Perkin-Elmar)公司合作建立新公司,三年內投資2億美元,預計於2002年完成全序列的測定。這一進度將比美國政府資助的HGP的預定目標提前三年。美國加州的一家遺傳學數據公司(Incyte)宣布(1998年〕,兩年內測定基因組中的蛋白質編碼序列以及密碼子中的單核苷酸的多態性,最後將繪制一幅人的10萬個基因的定點陣圖。與Incyte公司合作的HGS(Human Genome Science)公司的負責人宣稱,截止1998年8月,該公司已鑒定出10萬多個基因(人體基因約為12萬個),並且得到了95%以上基因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或其部分序列。1998年9月14日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所(NHGRI)和美國能源部基因組研究計劃的負責人在一次咨詢會議上宣布,美國政府資助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將於2001年完成大部分蛋白質編碼區的測序,約占基因組的三分之一,測序的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同時還要完成一幅「工作草圖」,至少覆蓋基因組的90%,差錯率為百分之一。2003年完成基因組測序,差錯率為萬分之一。這一時間表顯示,計劃將比開始的目標提前兩年完成。2、疾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直接動因是要解決包括腫瘤在內的人類疾病的分子遺傳學問題。6000多個單基因遺傳病和多種大面積危害人類健康的多基因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及相關基因,代表了對人類基因中結構和功能完整性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疾病基因的克隆在HGP中占據著核心位置,也是計劃實施以來成果最顯著的部分。在遺傳和物理作圖工作的帶動下,疾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鑒定研究已形成了,從表位→蛋白質→基因的傳統途徑轉向「反求遺傳學」或「定位克隆法」的全新思路。隨著人類基因圖的構成,3000多個人類基因已被精確地定位於染色體的各個區域。今後,一旦某個疾病位點被定位,就可以從局部的基因圖中遴選出相關基因進行分析。這種被稱為「定位候選克隆」的策略,將大大提高發現疾病基因的效率。3、多基因病的研究目前,人類疾病的基因組學研究已進入到多基因疾病這一難點。由於多基因疾病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難以從一般的家系遺傳連鎖分析取得突破。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在人群和遺傳標記的選擇、數學模型的建立、統計方法的 改進等方面進行艱苦的努力。近來也有學者提出,用比較基因表達譜的方法來識別疾病狀態下基因的激活或受抑。實際上,「癌腫基因組解剖學計劃(Cancer Genome Anatomy Project,CGAP」就代表了在這方面的嘗試。4、中國的人類基因組研究國際HGP 研究的飛速發展和日趨激烈的基因搶奪戰已引起了中國政府和科學界的高度重視。在政府的資助和一批高水平的生命科學家帶領下,我國已建成了一批實力較強的國家級生命科學重點實驗室,組建了北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有了研究人類基因組的條件和基礎,並引進和建立了一批基因組研究中的新技術。中國的HGP在多民族基因保存、基因組多樣性的比較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同時在白血病、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易感基因研究方面亦取得了較大進展。首先建立了寡核苷酸引物介導的人類高分辨染色體顯微切割和顯微基因克隆技術;已建立的17種染色體特異性DNA文庫和24種染色體區特異性DNA文庫及其探針;構建了人X染色體YAC圖譜,已完成了人X染色體Xp11.2-p21.3跨度的約35cM STS-YAC圖譜的構建;建立了YAC-cDNA篩選技術。目前的研究工作還包括: 疾病和功能相關新基因的分離、測序和克隆的技術和方法學的創新研究;中國少數民族HLA分型研究及特種基因的分析; 人胎腦cDNA文庫的構建和新基因的克隆研究。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56 個民族和極為豐富的病種資源,並且由於長期的社會封閉,在一些地區形成了極為難得的族群和遺傳隔離群,一些多世代、多個體的大家系具有典型的遺傳性狀,這些都是克隆相關基因的寶貴材料。但是,由於我國的HGP 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底子薄、資金投入不足,缺乏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青年生力軍, 我國的HGP 研究工作與國外近年來的驚人發展速度相比,差距還很大,並且有進一步加大的危險。如果我們在這場基因爭奪戰中不能堅守住自己的陣地,那麼在21 世紀的競爭中我們又將處於被動地位:我們不能自由地應用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權力,我們不能自由地進行生物葯物的生產和開發,我們亦不能自由地推動其他基因相關產業的發展。二、展望1、生命科學工業的形成由於基因組研究與制葯、生物技術、農業、食品、化學、化妝品、環境、能源和計算機等工業部門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基因組的研究可以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國際上一批大型制葯公司和化學工業公司大規模紛紛投巨資進軍基因組研究領域,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部門,即生命科學工業。世界上一些大的制葯集團紛紛投資建立基因組研究所。Ciba-Geigy 和Ssandoz合資組建了Novartis 公司,並斥資2.5億美元建立研究所,開展基因組研究工作。Smith Kline 公司花1.25億美元加快測序的進度,將葯物開發項目的25%建立在基因組學之上。Glaxo-Wellcome 在基因組研究領域投入4,700萬美元,將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倍。大型化學工業公司向生命科學工業轉軌。孟山都公司早在1985年就開始轉向生命科學工業。至1997年,該公司向生物技術和基因組研究的投入已高達66億美元。1998年4月,杜邦公司宣布改組成三個實業單位,由生命科學領頭。1998年5月,該公司又宣布放棄能源公司Conaco,將其改造成一家生命科學公司。Dow化學公司用9億美元購入Eli Lilly公司40%的股票,從事穀物和食品研究,後又成立了生命科學公司。Hoechst公司則出售了它的基本化學品部門,轉項投資生物技術和制葯。傳統的農業和食品部門也出現了向生物技術和制葯合並的趨勢。Genzyme Transgenics 公司培養出的基因工程羊能以較高的產量生產抗凝血酶III,一群羊的酶產量相當於投資1.15億美元工廠的產量。據估計,轉基因動物生產的葯物成本是大規模細胞培養法的十分之一。一些公司還在研究生產能抗骨質疏鬆的穀物,以及大規模生產和加工基因工程食品。能源、采礦和環境工業也已在分子水平上向基因組研究匯合。例如,用產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 作為一種新能源。用抗輻射的細菌Deinococcus radiorans清除放射性物質的污染,並在轉入tod基因後,在高輻射環境下清除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2、功能基因組學人類基因組計劃當前的整體發展趨勢是什麼?一方面,在順利實現遺傳圖和物理圖的製作後,結構基因組學正在向完成染色體的完整核酸序列圖的目標奮進。另一方面,功能基因組學已提上議事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已開始進入由結構基因組學向功能基因組學過渡、轉化的過程。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中,可能的核心問題有:基因組的表達及其調控、基因組的多樣性、模式生物體基因組研究等。(1)基因組的表達及其調控1)基因轉錄表達譜及其調控的研究一個細胞的基因轉錄表達水平能夠精確而特異地反映其類型、發育階段以及反應狀態,是功能基因組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為了能夠全面地評價全部基因的表達,需要建立全新的工具系統,其定量敏感性水平應達到小於1個拷貝/細胞,定性敏感性應能夠區分剪接方式,還須達到檢測單細胞的能力。近年來發展的DNA微陣列技術,如DNA晶元,已有可能達到這一目標。研究基因轉錄表達不僅是為了獲得全基因組表達的數據,以作為數學聚類分析。關鍵問題是要解析控制整個發育過程或反應通路的基因表達網路的機制。網路概念對於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基因表達調控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大多數細胞中基因的產物都是與其它基因的產物互相作用的;另一方面,在發育過程中大多數的基因產物都是在多個時間和空間表達並發揮其功能,形成基因表達的多效性。在一個意義上,每個基因的表達模式只有放到它所在的調控網路的大背景下,才會有真正的意義。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建立高通量的小鼠胚胎原位雜交技術。2)蛋白質組學研究蛋白質組學研究是要從整體水平上研究蛋白質的水平和修飾狀態。目前正在發展標准化和自動化的二維蛋白質凝膠電泳的工作體系。首先用一個自動系統來提取人類細胞的蛋白質,繼而用色譜儀進行部分分離,將每區段中的蛋白質裂解,再用質譜儀分析,並在蛋白質資料庫中通過特徵分析來認識產生的多肽。蛋白質組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蛋白質相互關系的目錄。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命活動的基礎。組裝基因組各成分間的詳盡作圖已在T7噬菌體(55個基因)獲得成功。如何在模式生物(如酵母)和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中建立自動方法,認識不同的生化通路,是值得探討的問題。3)生物信息學的應用目前,生物信息學已大量應用於基因的發現和預測。然而,利用生物信息學去發現基因的蛋白質產物的功能更為重要。模式生物體中越來越多的蛋白質構建編碼單位被識別,無疑為基因和蛋白質同源關系的搜尋和家族的分類提供了極其寶貴的信息。同時,生物信息學的演算法、程序也在不斷改善,使得不僅能夠從一級結構,也能從估計結構上發現同源關系。但是,利用計算機模擬所獲得的理論數據,還需要經過實驗經過的驗證和修正。(2)基因組多樣性的研究人類是一個具有多態性的群體。不同群體和個體在生物學性狀以及在對疾病的易感性與抗性上的差別,反映了進化過程中基因組與內、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開展人類基因組多樣性的系統研究,無論對於了解人類的起源和進化,還是對於生物醫學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1)對人類DNA的再測序可以預測,在完成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後,必然會出現對各人種、群體進行再測序和精細基因分型的熱潮。這些資料與人類學、語言學的資料項結合,將有可能建立一個全人類的資料庫資源,從而更好地了解人類的歷史和自身特徵。另外,基因組多樣性的研究將成為疾病基因組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而群體遺傳學將日益成為生物醫葯研究中的主流工具。需要對各種常見多因素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的相關基因及癌腫相關基因在基因組水平進行大規模的再測序,以識別其變異序列。2)對其它生物的測序對進化過程各個階段的生物進行系統的比較DNA測序,將揭開生命35億年的進化史。這樣的研究不僅能勾畫出一張詳盡的系統進化樹,而且將顯示進化過程中最主要的變化所發生的時間及特點,比如新基因的出現和全基因組的復制。認識不同生物中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將能夠使我們有效地認識約束基因及其產物的功能性的因素。對序列差異性的研究則有助於認識產生大自然多樣性的基礎。在不同生物體之間建立序列變異與基因表達的時空差異之間的相關性,將有助於揭示基因的網路結構。(3)開展對模式生物體的研究1)比較基因組研究在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中,模式生物體的研究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盡管模式生物體的基因組的結構相對簡單,但是它們的核心細胞過程和生化通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守的。這項研究的意義是:1〕有助於發展和檢驗新的相關技術,如大規模測序、大規模表達譜檢驗、大規模功能篩選等;2〕通過比較和鑒定,能夠了解基因組的進化,從而加速對人類基因組結構和功能的了解;3〕模式生物體間的比較研究,為闡明基因表達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目前對於基因組總體結構組成方面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模式生物體的基因組序列分析。通過對不同物種間基因調控序列的計算機分析,已發現了一定比例的保守性核心調控序列。根據這些序列建立的表達模式資料庫對破譯基因調控網路提供了必要的條件。2)功能缺失突變的研究識別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觀察基因表達被阻斷後在細胞和整體所產生的表型變化。在這方面,基因剔除方法(knock-out)是一項特別有用的工具。目前。國際上已開展了對酵母、線蟲和果蠅的大規模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其中進展最快的是酵母。歐共體為此專門建立了一個稱為EUROFAN(European Functional Analysis Network)的研究網路。美國、加拿大和日本也啟動了類似的計劃。 隨著線蟲和果蠅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將來也可能開展對這兩種生物的類似性研究。一些突變株系和技術體系建立後,不僅能夠成為研究單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而且為研究基因冗餘性和基因間的相互作用等深層次問題奠定了基礎。小鼠作為哺乳動物中的代表性模式生物,在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中展有特殊的地位。同源重組技術可以破壞小鼠的任何一個基因,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費用高。利用點突變、缺失突變和插入突變造成的隨機突變是另一中可能的途徑。對於人體細胞而言,建立反義寡核苷酸和核酶瞬間阻斷基因表達的體系可能更加合適。蛋白質水平的剔除術也許是說明基因功能最有力的手段。利用組合化學方法有望生產出化學剔除試劑,用於激活或失活各種蛋白質。總之,模式生物體的基因組計劃為人類基因組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今後,模式生物體的研究方向是將人類基因組8~10萬個編碼基因的大部分轉化為已知生化功能的多成分核心機制。而要獲得酶一種人類進化保守性核心機制的精細途徑,以及它們的紊亂導致疾病的各種途徑的知識,將只能來自對人類自身的研究。通過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人類最終將將能夠了解哪些進化機制已經確實發生,並考慮進化過程還能夠有哪些新的潛能。一種新的解答發育問題的方法可能是,將蛋白質功能域和調控順序進行重新的組合,建立新的基因網路和形態發生通路。也就是說,未來的生物科學不僅能夠認識生物體是如何構成和進化的,而且更為誘人的是產生構建新的生物體的可能潛力。
⑥ 誰幫忙找下現代分子生物學的試題我找不 到
分子生物學試題(一)
一、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30分)
1、物理圖譜
指應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將DNA分子降解成大小不同的片段,再將這些片段排列成一定順序的圖譜。
2、SSB
可與DNA單鏈相結合防止核酸酶對DNA的水解及防止DNA單鏈重新構成雙鏈並使前端DNA雙螺旋的穩定性降低、易於解開的蛋白質。
3、斷裂基因
是指真核生物的基因是由編碼序列和非編碼序列構成的,編碼序列被非編碼序列分割開來。
4、同源重組
、是指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間的遺傳物質的交換。重組對之間具有同源性。
5、trans-acting element
、調節蛋白通過擴散結合於細胞內的多個靶位點,發生突變後將同時影響不同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表達,這種作用為反式作用,這些調節蛋白即稱為反式作用因子。
6、反義RNA
為載體,即基因載體或稱克隆載體、,是在基因工程中為「攜帶」感興趣的外源DNA、實現外源DNA的無性繁殖或表達有意義的蛋白質所採用的一些DNA分子,具有自我復制和表達功能。
7、母源影響基因
、是指果蠅在個體發育中,其身體極性的分化受到來源於母本的撫育細胞、濾泡細胞、和脂肪體細胞的基因的影響,這些被輸入到卵母細胞的基因稱為母源影響基因,對卵子的發育有重大影響。
8、CpG島
是指在某些基因上游的轉錄調控區及其附近,存在著成串的CpG二核苷酸序列,長度可達1—2kb,這段序列往往被稱為CpG島。其上的大部分CpG不被甲基化。
9、熱休克蛋白
是指生物體在適宜溫度范圍以上,經熱誘導合成的一系列蛋白,它們參與靶蛋白的活性和功能的調節。對生物體具有保護作用並在細胞的正常生長和發育中起重要作用。
10、功能基因組學
是依附於對DNA序列的了解,應用基因組學的知識和工具去了解影響發育和整個生物體的特定序列表達譜。
二、是非題(對的打「√」,錯的打「Ⅹ」;每題1分,共10分)
1、編碼區以外的突變不會導致細胞或生物體表型改變。 ( )
2、真核基因的外顯子是成熟的mRNA或蛋白質中的存在序列,內含子是初級轉錄產物hnRNA加工成熟時被切除的序列。外顯子是有功能的,內含子是無功能的。 ( )
3、DNA復制的半不連續模型是由復制時兩條DNA單鏈分別復製得來的。( )
4、鋅指(Zn finger)是轉錄因子轉錄激活功能區的一種結構模式。 ( )
5、IS元件整合到靶位點時會導致靶位點產生序列重復。 ( )
6、增強子具有啟動子的功能。 ( )
7、假基因通常與它們相似的基因位於相同的染色體上。 ()
8、C0t1/2與基因組大小相關,與基因組復雜性也相關。 ()
9、大腸桿菌中SOS反應的最主要作用是通過在原始DNA損傷區附近導入補償突變來提高細胞存活率。 ()
10、編碼區以外的突變不會導致細胞或生物體表型改變。 ()
三、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 大腸桿菌DNA聚合酶I與---------無關。 ( )
A. DNA復制 B. DNA 修復
C. 基因重組 D. 基因突變
2、衛星DNA是一類: ()
A. 高度重復的DNA序列 B.中度重復的DNA序列
C. GC豐富的DNA序列 D.不編碼的RNA序列
3、DNA連接酶催化的化學反應 ()
A、可以填補引物遺留下的空隙 B、水解引物
C、向3`-OH末端加入dNTP
D、生成磷酸二指鍵 E、生成氫鍵
4、下列序列中的哪一個可能是mRNA:5`--AUAGGCGAU—3`的對應基因序列()
A. 3`--TATCCGCTA—5` B. 5`--ATCGCCTAT—3`
C. 5`-- TATCCGCTA—3` D. 3`--UAUCCGCUA—5`
5、用實驗證實DNA半保留復制的學者是()
A.Watson和Crick B.Kornberg
C.Sanger D.Nierenberg
E.Meselson和Stahl
6、點突變引起的後果是()
A、DNA降解 B、DNA復制停頓
C、轉錄終止 D、氨基酸讀碼可改變
E、氨基酸缺失
7、tRNA和5s rRNA是由真核生物哪種酶催化轉錄產生的?()
A、RNA聚合酶I B、逆轉錄酶
C.RNA聚合酶 D.RNA聚合酶全酶
E.RNA聚合酶Ⅲ
8、識別轉錄起始點的是 ()
A、ρ因子 B、核心酶
C、 RNA聚合酶的α亞基 D、σ因子
E、dna B蛋白
9、核酶(ribozyme) ()
A.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B.以NAD+為輔酶
C.有莖環結構和隨後的寡聚U D.能催化RNA的自我剪接
E.是由snRNA和蛋白質組成的
10、構成最簡單的啟動子的常見功能組件是 ()
A. TATA盒 B. CAAT盒 C. GC盒 D. 上游調控序列(UAS)
E. 以上都不是
1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的rRNA是()
A. 18s-rRNA B. 5s-rRNA C. 5.8s-rRNA D.28s-rRNA E. 16s-rRNA
12、真核生物的TATA盒是()
A、DNA合成的起始位點
B、RNA聚合酶與DNA模板穩定結合處
C、R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
D、翻譯起始點
E、轉錄起始點
13、目前認為基因表達調控的主要環節是()
A. 基因活化 B. 轉錄起始 C. 轉錄後加工 D. 翻譯起始 E. 翻譯後加工
14、cAMP與CAP結合、CAP介導正性調節發生在()
A. 有葡萄糖及cAMP較高時 B. 有葡萄糖及cAMP較低時
C. 沒有葡萄糖及cAMP較高時 D. 沒有葡萄糖及cAMP較低時
E. 葡萄糖及cAMP濃度極高時
15、順式作用元件是指 ()
A. 基因的5`側翼序列 B. 基因的3`側翼序列 C. 基因的5`、3`側翼序列
D. 基因5`、3`側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 具有轉錄調節功能的特異DNA序列
16、核糖體是()
A. tRNA的三級結構形式 B. 參與轉錄終止,因為翻譯緊接著轉錄之後
C. 有轉運氨基酸的作用 D. 遺傳密碼的攜帶者 E. 由rRNA和蛋白質構成
17、在重組DNA技術領域所說的分子克隆是指()
A. 建立單克隆抗體 B. 建立多克隆抗體 C. 構件重組DNA分子
D. 無性繁殖DNA E.有性繁殖DNA
18、可識別並切割特異DNA序列的稱()
A.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E. DNA酶
19、有關DNA序列自動化測定的不正確敘述是()
A. 用熒光代替了同位素標記 B. 激光掃描分析代替人工讀序
C. 基本原理與手工測序相同 D. 不再需要引物
E. 需要與手工序列分析相同的模板
20、哪些有關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敘述是正確的?()
A. 所有物種中V基因的數目是相同的 B.J是恆定區的一部分
C. 各部分連接時,將產生缺失和重排
D. 當一個等位基因中發生有意義的重排時,另一個等位基因也發生重排
四、簡答題:
1、簡述轉座所引起的遺傳學效應。(4分)
2、簡述切除修復DNA的過程。(4分)
3、簡述遺傳密碼(三聯體密碼)的兼並性(degeneracy)和擺動假設(wobble hypothesis)。(6分)
4、什麼叫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是通過什麼途徑活化的?(8分)
5、簡述人類基因組計劃成果體現的四個圖譜。(8分)
五、分析問答題:
1、假定你從一新發現的病毒中提取了核酸。請用最簡單的方法確定:
(1)它是DNA還是RNA? (2)它是單鏈還是雙鏈?(4分)
2、Nirenberg等人是怎樣利用核糖體結合技術進行遺傳密碼的破譯的?(6分)
參考答案:
、二、是非題:
1、錯 2、錯 3、錯 4、錯 5、對 6、對 7、錯8、對 9、錯10、錯
三、選擇題:
1、D 2、A 3、D 4、A 5、E 6、D 7、E 8、D 9、D 10、A 11、B
12、B 13、B 14、C 15、D 16、E 17、D 18、B 19、D 20、C
四、問答題:
1、①轉座引起插入突變②轉座產生新的基因③轉座產生染色體畸變④轉座引起生物進化
2、①特異核酸內切酶識別並結合於損傷部位,在DNA的5`端切斷臨近損傷部位的磷酸二酯鍵②在5`外切核酸酶作用下切除損傷部位。③以另一條完整的DNA鏈為模板,由DNA PolI在切口處催化局部的小段DNA的合成④DNA連接酶將所合成的新DNA片段與原來的DNA鏈連接起來,從而完成修復過程。
3、遺傳密碼普遍存在與生物界中,由一種以上的密碼子編碼同一個氨基酸的現象稱為遺傳密碼的兼並性。對應於同一氨基酸的密碼子稱為同一密碼子。而遺傳密碼的擺動假設是由Crick於1966年為解釋反密碼子中某些稀有鹼基的配對和許多氨基酸有兩個以上的密碼子的問題而提出的。它是指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配對中,前兩對嚴格遵守鹼基配對原則,第三對鹼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擺動」,因而使某些tRNA可以識別1個以上的密碼子。
4、是細胞內存在的一些對控制細胞生長和分化有關的基因,與病毒癌基因有廣泛的同源性。若其發生突變,則可致癌。原癌基因活化途徑:①點突變②LTR插入③基因重排④基因缺失⑤基因擴增。
5、①遺傳圖,是指基因或DNA標志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與遺傳距離,常用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體交換過程中的分離頻率—厘摩(cm)表示。所用遺傳標記為RFLP、重復序列以及分散於基因組中的單個鹼基的差異(單個核苷酸的多態性)。②物理圖,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為「路標」,以鹼基對作為基本測量單位(圖距)的基因組圖。用STS技術繪制基因組物理圖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方法。③轉錄圖,也稱cDNA圖或表達序列標簽圖(EST),是用所得到的cDNA或EST篩選全長的轉錄本,並將該基因准確地定位於基因組上。④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圖,是分子水平上最高層次的、最詳盡的物理圖。測定30億個核苷酸組成的全序列,目前已基本完成。
因此,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入後基因組時代。
五、分析問答題:
1、①檢測其有無U和T,若有U無T則為RNA,若有T無U則為DNA。②測算四種鹼基的百分含量,若G與C的含量,A與T或U的含量相等則為雙鏈,否則為單鏈。
2、他們以人工合成的三核苷酸為模板,在含核糖體、AA-tRNA的適當離子強度的反應液中保溫,然後使反應液通過硝酸纖維素濾膜,由於三核苷酸模板可與相對應的AA-tRNA結合於核糖體上,因體積大於濾膜而被滯留於膜上,游離的AA-tRNA可透過濾膜,這樣就可將結合到核糖體上的AA-tRNA與未結合的AA-tRNA分開。用20種AA-tRNA作20組同樣的實驗,每組都含20種AA-tRNA和一種用C14標記的氨基酸,經分析滯留在膜上的AA-tRNA和氨基酸,即可推知氨基酸的密碼子。
⑦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STS教育
未來的國際競爭,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培養有健全人格、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較高創造能力的人才,在當今時代顯得尤其重要,而且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傳授知識為中心,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目的,必然造成學生理論知識和生產技術、社會實際脫節的現象,使得學生在未來社會中難以適從,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科學、技術、社會教育,將物理知識的教學與「STS」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改革,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STS教育課程的顯著特點如下:
l.STS教學與日常生活、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在日常生活能夠具體應用。
2.可以把科學知識與本國、本地區的實際結合起來。
3.重視與科學技術有關和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等。
一、STS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落實新課程標准,加強物理教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系
物理學和自然現象以及生產、生活是緊密相關的。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物理知識。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學應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這實際上已明確規定了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STS教育的目標,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懂得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社會意識,使學生能夠形成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並由他們來推動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進步。
(二)有利於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能力是觀察、思維、實踐、創造的綜合。提高能力的途徑有四條,一是學會觀察,二是學會思維,三是學會實踐,四是學會創造。在物理教學中開展STS教育活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觀察、接觸、了解社會,同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在物理教學中使學生能力培養落實到實處。
(三)有利於形成開放的物理教學空間
以學生為主體,高度重視學生在廣闊教學空間充分參與各種探究活動和實踐活動是貫徹新課程理念的主要途徑。通過STS教育,有利於改變過去知識單一型和封閉型的教學模式,形成以物理課堂教學為主,探究課、實踐課並存的課內外、校內外、家庭、社會組成的全方位的開放教學空間。
(四)有利於把學生培養成為關心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人
「學會生存,學會關心」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主題之一,也是中學物理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STS教育,可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參與到社會生活的一些重大問題之中,可以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成為了解和關心社會的人。這樣當他們走向社會時,就能成為關心社會、致力於社會的高素質公民。
二、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要做好五項工作
1.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里,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大技術教育的比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要注意物理技術應用的介紹,有的還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操作技能,例如幻燈機、投影儀的使用;二是增加學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實用型技能訓練,如照明電路的安裝、使用,修理簡單的電器等;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如通過小實踐、小製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獨立地進行實踐操作;四是培養學生的科技探究能力和技術改造能力,如家庭爐灶的改造,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設計與安裝等。
2.破除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以教「促」學,以教「導」學,以教「助」學,以教「服務」於學。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是導師的作用,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和學習動力。
(1)充分運用教科書,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就讓學生想像該知識點在科學、技術、社會中的應用。例如,學完「運動和力」一節後,學生就可以聯想到神舟五號的發射與回收時的情景。
(2)要多鼓勵學生自己看書, 自己動手做實踐,做小製作,動手搞一些小發明。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問題,凡是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實踐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不要包辦代替。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攝取知識、應用知識,從中獲得相應的能力。
3.要因材施教,從實際出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耐心幫助他們,使他們達到相應的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閱讀課外書籍,鼓勵他們冒尖,例如,講完「摩擦起電」後,讓幾位學習拔尖的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了解「靜電感應」,了解靜電技術以及靜電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等等。
4.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實現由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必須廢除注入式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過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各種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從而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
5.樹立正確的評估觀念。
打破傳統的學業上以分數定高低的觀念,樹立新的評估觀念。以前塑造出高分低能兒的教育,完全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應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才能。過去那種所謂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在實踐中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善於質疑、富於創新的習慣和素養。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STS教育
(一)課堂滲透
這是在物理知識的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1.挖掘教材中相關內容。
教材中進行STS教育的素材很多,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利用這些教材內容進行STS教育滲透。例如,「雜訊的危害及控制」一節,主要介紹雜訊的來源、等級和危害,以及減弱雜訊途徑,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樹立雜訊也是一種污染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可以適當介紹現在社會上的幾大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的危害及其除治方法。「液化」一節的教學中,通過液化方式的介紹,使學生知道,家庭中使用的石油液化氣是通過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獲得的,降低溫度也可以使氣體液化,從而促使物理學家研究低溫的獲得技術。低溫技術的突破,使得火箭中用液態氧作為燃料成為現實,通過本節教學,學生知道物理知識與科學技術發展息息相關,「蒸發」一節,教材中介紹了水是人類寶貴資源,在乾旱缺水地區,農業生產中廣泛推廣使用的噴灌技術,利用管道代替溝渠輸水,從而減少輸水過程中滲漏和蒸發。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既讓學生有一種社會責任感──節水意識,又讓學生充分討論解決能源危機的途徑。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教師歸納:一是開發新能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以節約能源。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科學技術的進步。
2.靈活利用閱讀教材。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不少的STS教育素材,例如,在進行閱讀材料「電冰箱的原理」一節的閱讀指導時,結合書中的示意圖,介紹電冰箱的工作原理,同時也介紹了製冷劑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破壞了生活環境。目前無氟冰箱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材料的閱讀指導,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帶來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必須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新途徑。閱讀材料「我國古代的杠桿」,通過閱讀,使學生知道杠桿原理在我國古代就有了巧妙的應用,而且做工精細,現在廣大農村及城市的部分市場中仍然使用根據杠桿原理製作的杠秤,從而使學生感受物理知識對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
3.必須重視選學內容。
教材中編排了十節和一章的選學內容,盡管這些內容不作為考試內容,但這些內容大都是當前的生產生活中促進了人類的文明進步。如教材「火箭」一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本節課教學和觀察火箭的作用,了解神舟五號的相關知識。「半導體」一節所展示的半導體奇妙的電學性能,如壓敏元件、熱敏電阻、光敏電阻等。「有用的電子元件」中集成電路的作用,「超導體」中介紹的導體的超導現象,超導材料及其應用前景,磁懸浮列車,等等。使學生明白,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我們人類不斷走向文明。
4.充分發揮習題的作用。
章節後面的習題,對學生知識的應用有很大的作用。第二冊第十一章習題中,通過分析防汛報警器,從而使學生了解電磁繼電器的構造,工作原理,自動控制技術。習題中還有樓道電燈開關的設計、電鈴的製作等等。通過這些習題的訓練,不僅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應用中學會知識,進一步感受物理知識是科學技術的基礎。
(二)課外活動
1.切實加強操作實踐。
在教學中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和條件,讓學生多動腦筋、動口、動手,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可以組織開展小實驗、小製作的活動,讓學生把廢舊的材料進行實驗儀器及模型的製作,例如,用木板、圖釘、薄鐵片、細銅絲、小木夾可以做成一個電池夾和一隻小燈泡座,然後將鉛筆剖制兩半,留下附有鉛筆心那一半,在鉛筆心的一端接一根導線,(用細線綁緊或用膠布粘住),用銅線在鉛筆上繞圈,做成一個能緊密接觸筆心、又能在鉛筆心上滑動的銅環,這樣就可做成一個簡易的滑動變阻器,用導體把電池、小燈泡和這個滑動變阻器連接起來,就可以觀察銅環在鉛筆心上滑動時小燈泡亮度變化。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廢舊材料製作針孔照相機、潛望鏡、小天平、杠桿、潛水艇等實驗器材。另外,還可結合教材內容開設實踐活動課,例如學過「安全用電」後,訓練學生安裝維修照明電路,還可以經常舉辦實驗操作比賽,例如舉辦「常見電路的設計和連接」「控制電路的連接」等操作比賽。
2.精心設計專題講座。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為了使學生了解當前的一些科技動態,適當補充一些科技資料進行專題講座是必要的,但這些資料需和初中物理教學有聯系,例如市場上出現了好多的太陽能熱水器,就可以安排一次有關太陽能利用的講座。這種講座可以教師自己講也可以請專家來講,還可以讓學生定時收看電視上的科技節目。
3.認真組織參觀調查。
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適當組織學生有目的地參觀調查,例如,講完「生活用電」一章後,可讓學生觀察自己家的家庭電路或者學生所在教室的照明電路的連接、控制方式,另外,還可以通過參觀調查,對所發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模擬決策,提出改進辦法。例如家庭用電中違反安全用電的地方,可讓學生提出解決的辦法。
四、合理選擇STS教育內容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與科學、技術、社會結合緊密的物理知識,新教材中STS教學內容非常豐富,而且除了教材外,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及現代科學技術中的素材也很多。所以我們在進行STS教學時,必須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適度。要依據新課標,新教材來選擇符合其規定的教學內容,對一些涉及很深的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教學中不能一味求全,而忽略了學生智力發展的水平,最後導致只注重理論而脫離學生的實際,所以教學中應該選擇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某一部分,做到深度合適,廣度適當。
2.適應。即所選用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社會生活相適應,而不應該脫節。
3.適量。所選用STS教學內容,必須和物理知識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切不可過量,和教學內容同步協調,恰到好處。
4.實用。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和生產建設實際,所選用的教學內容能夠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我相信,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一定會提高學生鑽研科技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愛好和特長,加強學生科技素質,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是科技的發展,未來人才是全面加特長的人才。今後我們一定要深入實驗探討STS教育,實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戰略目標。
當然,進行STS教育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跟上科技的發展,注意收集各種新知識、新技術的資料,豐富自己。其次,教師還必須親自學會各種動手操作技能。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⑧ 淋病問題!急!!
淋病(gon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簡稱。是一種古老而又常見的性病。多發生於青年男女。
人類在古時候就發現了這種疾病,《聖經》上就有這樣的描述。17世紀來, Boswell曾生動地描述了他本人的發病情況,反復感染、並發症及治療情況。 John Hunter(1728-1793年)認為根據傳染的部位可決定疾病的類型,例如淋病是發生在粘膜上,而梅毒下疳則發生在皮膚上。依照這種假想,他將一個淋病患者的膿液移植到自己身上,由於此患者同時患有梅毒,因而John Hunter同時染上了淋病和梅毒,最後死於梅毒性主動脈炎。
在我國,公元前2-3世紀,《黃帝內經素問》載曰:「膀胱不和為癃。」公元二世紀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這樣描述淋病的:「小便如漿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公元7世紀隋朝巢元方在《諸病源候總論》中把淋病分為七淋,即石淋、氣淋、膏淋、癆淋、熱淋、血淋、寒淋,並把膏淋列為急性淋病,癆淋列為慢性淋病。
解放前,我國一些城市的淋病發病率為20%左右。解放後在1953年早期病人已近絕跡,1960年基本上完成了晚期病人的普查普治,1964年已基本消失淋病。由於淋病是世界各國發病率最高的性傳播疾病,接觸者感染率高,潛伏期短,可在短期內病例成倍增長。又由於1976年西非和東亞出現了耐青黴素的淋球菌菌株以來,世界淋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我國自1975年以後,淋病又死灰復然,病人逐年呈直線增多,是性病主要發病病種。如上海地區性病就以淋病為主,約佔90%以上。
淋病的病原體即奈瑟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離出的淋病雙球菌,因而淋病雙球菌又稱為奈瑟又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s)。淋病雙球菌呈腎形,兩個凹面相對,大小一致,長約0.7微米,寬0.5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蘭染色陰性,最適宜在潮濕,溫度為35℃,含2.5-5%二氧化碳的環境中生長。常存在多核白細胞內,橢圓或球形,常成雙排列,無鞭毛、無莢膜、不形在芽孢,對外外界理化條件的抵抗力差,最怕乾燥,在乾燥環境中1--2 小時即可死亡。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都易致死。對各種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也很弱。
正常成年男性尿道長15-18厘米,舟狀窩粘膜由鱗狀細胞組成,前尿道粘膜由柱狀細胞組成,後尿道及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細胞組成。細胞的排列及層次以細菌的抵抗力各不相同,舟狀窩系復層鱗狀細胞重疊組成,對淋病雙球菌抵抗力最大。前尿道柱狀細胞是成行排列而且是單層結構,一遇感染,病菌即可由細胞間隙進入粘膜下層,引起嚴重病變。後尿道及膀胱三角區的移行上皮由於受解剖結構上的限制,不能伸縮自如,也易受侵襲。膀胱壁除三角區具有很大伸縮性,移行上皮能起鱗狀細胞的作用,從不受淋病雙球菌的影響。
淋病雙球菌進入尿道後,藉助於菌毛,蛋白Ⅱ和lgAl分解酶迅速與尿道上皮粘合,淋病雙球菌外膜的蛋白轉至尿道的上皮細胞膜,繼而淋病雙球菌被柱狀上皮細胞吞食,然後轉至細胞粘膜下層,通過內毒素脂多糖和補體,lgm等的協同作用,於該處造成炎性反應。36小時後,即引起嚴重的粘膜紅腫,並有膿液出現,白細胞均集中於細菌叢的周圍。細菌進入尿道腺體和隱窩以後同樣可自粘膜層深入下層組織。各腺窩及套開口,為細菌進入要道,病理變化較其它部位更為嚴重。腺管及窩開口常被阻塞,分泌物不能外泄,造成腺和窩的膿腫。
經過炎性反應以後,尿道粘膜大半壞死,反應嚴重的,粘膜下層組織,甚至海綿體也受影響,因而發生尿道周圍炎、脈管炎、淋巴結炎和腹股溝淋巴結炎等。修復時所有被破壞的細胞均為鱗狀細胞所替代,修復的粘膜增厚、增硬、容易出血。粘膜下層、腺窩及其它周圍組織受到侵襲時,多為結締組織所替代。感染嚴重或反復發作的,可出現纖維化,引起尿道狹窄。
【病因學和流行病學】
[編輯本段]
經分泌物直接塗片或培養可找到致病菌奈瑟淋球菌,該菌為成雙或成堆的革蘭氏陰性的呈腎形的雙球菌,常位於細胞內,雙球鄰接面呈平面或略呈凹狀。
淋病通常經性接觸傳播,婦女常在數周或數月內為無症狀帶菌者,常在追蹤其性接觸者時被發現。男性同性戀者無症狀的口咽或直腸感染也很常見。偶爾在異性戀男子的尿道也可發現感染。
青春期兒童的陰道或直腸淋病常系被成年人性施瘧所致。很罕見的也可通過污物感染。
【症狀和體征】
[編輯本段]
在男性,潛伏期2~14日,通常以尿道輕度不適起病,數小時後出現尿痛和膿性分泌物。當病變擴展至後尿道時可出現尿頻,尿急。檢查可見膿性黃綠色尿道分泌物,尿道口紅腫。
在女性,通常在感染後7~12日開始出現症狀,雖然症狀一般輕微,但有時開始就很嚴重,有尿痛,尿頻和陰道分泌物。子宮頸和較深部位的生殖器官是最常被感染的部位,其次依次為尿道,直腸,尿道旁腺管和前庭大腺。子宮頸可發紅變脆伴有粘液膿性或膿性分泌物。壓迫恥骨聯合時,可從尿道,尿道旁腺管或前庭大腺擠出膿液。輸卵管炎是常見的並發症(參見第238節)。
在婦女或男性同性戀者,直腸淋病常見。女性常無症狀,但可有肛周症狀和直腸分泌物。男性同性戀者,嚴重直腸感染較常見。病人可以發現糞便包有粘液膿性分泌物,並訴排便或直腸交媾時疼痛。口-生殖器接觸所致的淋菌性咽炎通常無症狀,但有些病人可訴喉痛和吞咽不適;咽和扁桃體發紅,滲出,偶有水腫。
在女性嬰兒和青春前期少女,可有外陰部刺激,紅斑,水腫伴膿性陰道分泌物及直腸炎。患兒可訴尿痛或排尿困難,家長可發現其內褲有污染。
【診斷】
[編輯本段]
90%以上男性病人的尿道分泌物作革蘭氏染色塗片可迅速找到淋球菌,而女性陰道分泌物革蘭氏染色檢查的敏感性僅約60%。直腸受累時作直腸鏡檢查可見腸壁上有粘液膿性分泌物。所有的女性,以及尿道分泌物革蘭氏染色檢查陰性或結果可疑的男性,應作生殖道分泌物培養或遺傳學鑒定。有咽或直腸感染症狀的男性和女性,均應作培養或遺傳學診斷,因為革蘭氏染色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差。培養時,應將取自尿道,子宮頸,直腸和其他感染部位的滲出物接種到適宜的培養基(如改良的Thayer-Martin培養基),在35~36℃溫度,含有3%~10%CO2的大氣中(可用蠟燭缸)孵育48小時。24小時後已可見某些菌落;大多數在48小時出現。若當時無足夠的實驗設施,可將標本接種到可輸送的培養基上運送到實驗室,在48小時內,最好在24小時內,作次代培養。
以基因探針為基礎的能可靠而快速檢測淋球菌RNA的診斷試驗可結合檢測衣原體的試驗,以過篩淋球菌和衣原體所致的尿道炎或子宮頸炎。在此同時以及3個月後應作梅毒血清學試驗(STS),並且還應徹底檢查病人以排除其他性傳病。
淋病是一種較為古老的疾病,在2000年前的醫書中就有類似症狀的記載,一般講淋病可歸屬於中醫學"淋證"、"淋濁"、"毒淋"范疇。但是出現淋病的確切年代還不能肯定,中醫學中的淋證,指排尿不暢,點滴而下,甚或莖中作痛。"淋"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如"小便赤黃甚則淋也",但此處淋主要是指泌尿系感染。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一書把淋證分為石淋、癆淋、血淋、氣淋、膏淋五種,很多人認為此處膏淋已包括了一部分淋病的內容,但頗有爭議,某些學者認為膏淋是指乳糜尿或前列腺炎,並不包括淋病。中醫文獻中首次肯定記載淋病的是明·孫一奎《赤水玄珠》,他說:"若小便行將而痛者,氣之滯也;行後而痛者,氣之陷也;若小便頻數而痛,此名淋濁。"這里不但記錄了淋病的疼痛、尿濁等主要症狀,而且分析了它的病機。近代中醫多將淋病稱為"毒淋"或"花柳毒淋" ,如《醫學衷中參西錄》就記載有治毒淋的"毒淋湯"。總之,淋病是一種隨著人類性活動產生的疾病,當然在目前開放的年代,人們的性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淋病會逐年增多。
【治療】
青黴素皮試無不良反映者:
(1)水劑普魯卡因青黴素G:480萬單位分兩側臀部肌肉注射。同時口服丙磺舒1g。
(2)苄星青黴素G(又稱長效西林):480萬單位分兩側臀部肌肉注射。同時口服丙磺舒1g。
(3)水劑青黴素G:160萬單位肌注,每日3次,共3天。
以上治療方案根據具體情況任選一種即可。在注射以上葯物時一定要作青黴素皮試,如青黴素過敏者,可用如下治療方案:
(1)四環素:首量1g,後用0.5g,每天4次,共7天。適用於青黴素過敏者。
(2)紅黴素:首量1g,後用0.5g,每天4次,共7天。適用於青黴素過敏者。
(3)氟哌酸:800mg 1次口服。
(4)壯觀黴素(淋必治):2g肌肉注射。適用於耐青黴素菌株患者。
(5)頭孢三嗪(菌必治):0.25g肌肉注射。適用於耐青黴素菌株患者。
(6)氟嗪酸(泰利必妥):200mg,每天3次,共3天。
(7)阿奇黴素:1000mg 1次口服。
對無合並症淋病,即早期的沒有任何其他合並症的單純性淋菌性尿道炎,一般治療效果好,只要按照上述淋病治療方案就能徹底治癒。
當淋病有合並症時,治療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積極治療,仍可獲痊癒。一般講治療的葯物與治療無合並症的淋病一致,但是治療療程要長,還要根據症狀和療效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當認為自己患有淋病並且有合並症時,一定要找專科醫生治療。 如果西葯效果不好,可結合中醫葯治療。
【預防】
[編輯本段]
1.宣傳性傳播疾病知識,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嚴禁嫖娼賣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發病率。
3.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減少感染的危險。可在性交前後各服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預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同時治療。
5.患者注意個人衛生與隔離,不與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執行新生兒硝酸銀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發生淋菌性眼炎。
【護理】
[編輯本段]
淋病雙球菌進入尿道後,藉助於菌毛,蛋白Ⅱ和lgAl分解酶迅速與尿道上皮粘合,淋病雙球菌外膜的蛋白轉至尿道的上皮細胞膜,繼而淋病雙球菌被柱狀上皮細胞吞食,然後轉至細胞粘膜下層,通過內毒素脂多糖和補體,lgm等的協同作用,於該處造成炎性反應。36小時後,即引起嚴重的粘膜紅腫,並有膿液出現,白細胞均集中於細菌叢的周圍。細菌進入尿道腺體和隱窩以後同樣可自粘膜層深入下層組織。各腺窩及套開口,為細菌進入要道,病理變化較其它部位更為嚴重。腺管及窩開口常被阻塞,分泌物不能外泄,造成腺和窩的膿腫。經過炎性反應以後,尿道粘膜大半壞死,反應嚴重的,粘膜下層組織,甚至海綿體也受影響,因而發生尿道周圍炎、脈管炎、淋巴結炎和腹股溝淋巴結炎等。修復時所有被破壞的細胞均為鱗狀細胞所替代,修復的粘膜增厚、增硬、容易出血。粘膜下層、腺窩及其它周圍組織受到侵襲時,多為結締組織所替代。感染嚴重或反復發作的,可出現纖維化,引起尿道狹窄。
淋病的護理要注意下列方面:
1、多種性病都有可能復發外,大多數是可以治癒的,因此,得病後不必過分擔心和憂慮,為了盡快恢復健康,除葯物治療外,良好的情緒、營養與適當鍛煉至關重要。
2、遵醫囑治療十分必要,自行停葯、增減葯物,或找游醫治療會有不良後果。
3、定期復查對判斷療效和預後很有意義。您需要遵醫囑到醫院復查。
4、約請配偶或性伴來醫院檢查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的行為。
5、您或您的家人、性伴如果出現某些可疑的症狀(皮疹、潰瘍、 陰道或尿道分泌物異常等 )懷疑有性病時,希望能盡早來正規醫院檢查治療。因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夠防止產生並發症和後遺症。
【並發症】
[編輯本段]
男性淋病並發症
1、淋病性龜頭包皮炎 : 由淋病的膿性分泌物刺激龜頭及包皮內葉所致。開始局部燒灼、瘙癢感、微痛、包皮水腫、內葉糜爛。龜頭潮紅及輕度糜爛,重症者包皮全部呈現顯著浮腫,不能上翻,龜頭腫大,可繼發炎性包莖。
2、淋病性副尿道炎:副尿道大都開口於尿道外口周圍,或系帶部位,或陰莖背側沿正中線皮膚。淋病患者如有此種副尿道時,極易被波及,發生明顯炎症。膿性分泌物中可查出淋菌,為淋病傳染源之一。
3、淋病性尿道狹窄;慢性淋病經過數月或數年後,易引起尿道狹窄,最初病人毫無感覺,逐漸排尿不暢,尿意頻數,尿絲細弱無力,不能直射,至排不出或僅滴而出。進行性尿道狹窄,若不早期治療其後果極不良、有時競致生命危險。
4、淋病性前列腺炎: 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急性前列腺炎,為淋病性後尿道炎並發症之一。多發生於淋病第三周,尿意頻數、尿痛,尤其排尿後加劇疼痛,會陰部及肛門附近有鈍痛,大便時疼痛。肛診前列腺腫脹,表面不平,壓之疼痛,尿道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出。
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未徹底治療,易轉為慢性前列腺炎。表現為會陰部有墜感、壓痛、尿意頻數,常有腰痛。肛診前列腺肥大,多處有硬結,觸之有壓痛,按摩時有粘液分泌物,檢查有白細胞。
5、淋病性附睾炎: 本症系淋菌經過射精管侵入附睾所致,為急性後尿道淋病最常見的合並症。表現為附睾腫脹,觸及表面有堅硬結節,常有放射狀疼痛,急性期體溫上升到39攝氏度左右。
6、淋病性精囊炎,淋菌經射精管、輸精管或淋巴道侵入。會陰部墜脹感,排尿排便時加劇,有疝痛向輸精管及睾丸放射,尿液澄清。
7,在女性嬰兒和青春前期少女,可有外陰部刺激,紅斑,水腫伴膿性陰道分泌物及直腸炎。患兒可訴尿痛或排尿困難,家長可發現其內褲有污染。
女性淋病並發症
女性淋病的主要合並症有淋菌性盒腔炎,如急性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繼發性輸卵管卵巢膿腫及其破裂所致的盆腔膿腫,腹膜炎等。多在月經後突然發病,有高熱、寒戰、頭痛、惡心、嘔吐、下腹痛,膿性白帶增多。雙側附件增厚、壓痛
如何自查男性慢性淋病
患慢性淋病時淋病雙球菌沿男性尿道向後侵入後尿道的球部、膜部及前列腺部,從而引起這些部位的慢性炎症,其狀態也極不一致,通常多無特殊症狀,僅在患者抵抗力減低時(例如腹瀉、高熱、酗酒或過度疲勞等),始可產生尿道炎症狀。
排尿時有輕的尿道灼熱感、刺痛、瘙癢或尿意迫切感,有時感到前列腺區劇痛,尿道分泌物無明顯增多,只在清晨起床時才看到尿道口有"糊口"現象。用手指壓迫尿道深處,可見有少量稀薄粘液流出。
如壓迫會陰及前列腺區時,則壓痛顯著,並向陰莖前端、骶骨部位及睾丸等處放射。前列腺或膀胱炎症明顯時,於排尿終末往往引起痙攣性尿刺痛、末段尿液內見有血液,並出於排尿障礙等,若病變僅限於尿道,則可引起射精疼痛,血情精液或膿性精液。
淋病的實驗檢查
( 一)塗片檢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宮頸分泌物,作革蘭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找到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塗片對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的單純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陽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診斷。女性宮頸分泌物中雜菌多,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陽性率僅為50-60%,且有假陽性,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培養法檢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於分泌物中淋球菌較少,陽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檢出率。
咽部塗片發現革蘭氏陰性雙球菌不能診斷淋病,因為其他奈瑟菌屬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對症狀不典型的塗片陽性應作進一步檢查。
(二)培養檢查:
淋球菌培養是診斷的重要佐證,培養法對症狀很輕或無症狀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養陽性就可確診,在基因診斷問世以前,培養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篩選淋病的唯一方法。目前國外推薦選擇培養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養基和New York City(NYC)培養基。國內採用巧克力瓊脂或血瓊脂培養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選擇地抑制許多其他細菌生長。在36℃,70%濕度,含5%-10%CO2(燭缸)環境中培養,24-48小時觀察結果。培養後還需進行菌落形態,革蘭氏染色,氧化酶試驗和糖發酵試驗等鑒定。培養陽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
(三)抗原檢測
1.固相酶免疫試驗(EIA):可用來檢測臨床標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區而又不能作培養或標本需長時間遠送時使用,可以在婦女人群中用來診斷淋球菌感染。
2.直接免疫熒光試驗:通過檢測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單克隆抗體作直接免疫熒光試驗。但目前在男女二性標本的敏感不高,特異性差,加之實驗人員的判斷水平,故該實驗尚不能推薦用來診斷淋球菌感染。
(四)基因診斷
1.淋球菌的基因探針診斷 淋球菌的基因探針診斷,所用的探針有:質粒DNA探針,染色體基因探針和rRNA基因探針。
2.淋球菌的基因擴增檢測 上面講述的探針技術檢測淋球菌的方法,雖然比培養方法在靈敏度,特異性和方便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多數情況下需要標本的淋球菌濃度很高,PCR技術和連接酶鏈反應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檢測淋球菌的靈敏性,它具有快速、靈敏、特異、簡便的優點,可以直接檢測臨床標本中極微量的病原體。
3.臨床基因診斷淋球菌的注意事項 目前臨床檢測淋球菌的基因診斷方法主要採用PCR方法。PCR方法與LCP方法比傳統的培養法在靈敏性和特異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時間也大大縮短。隨著基因診斷技術的不斷改進。PCR方法與LCP方法在淋球菌的檢測將會成為常規的檢測方法。
(五)葯敏試驗:在培養陽性後進一步作葯敏試驗。用紙片擴散法做敏感試驗,或用瓊脂平皿稀釋法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用以指導選用抗生素。
(六)PPNG檢測:β-內醯胺酶,用紙片酸度定量法,使用Whatman I號濾紙PP-NG菌株能使其顏色由藍變黃,陽性為PPNG,陰性為N-PPNG。
淋病的食療方法有那些
[編輯本段]
患淋病淋病後,飲食宜清淡,多飲水,忌食辛辣之品,也不能飲酒,常常有一些患者因為飲酒使病情加重或復發。下面介紹一些食療方供參考。
1、滑石粥
來源:《壽親養老新書》
原料:滑石30g,瞿麥10g,粳米30~60g。
製作:先將滑石用布包紮,再與瞿麥同入水中煎煮,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
用法:空腹服用。
適應證:主治淋病屬濕熱證者。
2、冬葵湯
來源:《葯性論》
原料:冬葵葉200g。
用法:煮湯食。
適應證:淋病屬濕熱證者。
3、石韋湯
來源:《貴州草葯》
原料:石韋15g,連線草15g,豬鬃草15g。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頻飲。
適應證:各型淋病。
4、葵根飲
來源:《聖惠方》
原料:冬葵根30g,車前子15g。
用法:煎湯取汁,代茶飲。
適應證:各型淋病。
男性無並發症淋病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男性無並發症淋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10天,平均3~5天。但身體虛弱、性生活過度、酗酒者潛伏期可縮短,應用抗生素者潛伏期可延長。首發症狀為尿頻、尿急、尿痛。尿痛為排尿開始時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熱痛,尿排盡後疼痛減輕。很快尿道口紅腫溢膿,開始為漿液性分泌物,漸為黃色粘稠的膿性或血性分泌物,清晨起床後分泌物量多。尿液呈乳白色混濁樣,前段尿明顯。包皮過長者,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龜頭炎,甚至可並發嵌頓包莖。
嚴重者尿道粘膜水腫,腹股溝淋巴結紅腫疼痛,甚至化膿。後尿道受累時,可出現終末血尿、血性精液、會陰部輕度墜脹等,夜間常有痛性陰莖勃起。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少數可有發熱(38℃左右)、全身不適、食慾不振等。急性症狀1周後可逐漸減輕,1個月後症狀基本消失,但晨間尿道口尚有微量粘液。
急性期治療不當或由於酗酒及性交等因素可出現遷延性症狀。患者尿道外口不見排膿,擠壓陰莖根部或壓迫會陰部時,尿道外口可出現稀薄粘液,多伴有腰痛、會陰部墜脹感、夜間遺精和精液帶血。
男性慢性淋病的臨床表現有那些?
慢性淋病大多數為急性淋病轉變而來,通常表現為尿道炎症狀反復發作。常見如下症狀:
1、尿痛輕微,排尿時僅感到尿道灼熱或輕度刺痛,常可見終末血尿。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見淋菌絲浮游於其中。
2、病人多伴有腰痛、會陰部墜脹感,夜間遺精、精液帶血。
3、男性淋病常可並發尿道腺炎、尿道周圍組織炎和膿腫、包皮腺炎、輸精管炎、精囊炎、副睾炎、鞘膜積液、睾內炎、前列腺炎、龜頭包皮炎、淋菌性潰瘍等。
4、排尿困難、尿線細弱、射程短,甚至尿瀦留。副睾炎多見於治療不及時者,常突然感到副睾疼痛、腫大、壓痛、發熱。此外還可出現性慾減退、勃起不堅、陽痿、早泄及神經衰弱等症狀。若兩側附睾炎,常引起附睾管及輸精管閉塞而導致不育。
5、慢性淋菌性尿道炎治療較困難。
慢性淋病中醫治療方法
一些慢性淋病,即病程超過一個月以上的淋病,中醫常辨證為濕熱瘀阻證。對於濕熱瘀阻的患者,治療主要是清熱除濕。活血化瘀。常用的方葯是:
黃柏10克、赤芍10克、澤瀉10克、澤蘭10克、木通10克、制乳沒各10克、琥珀粉3克、雞內金10克。全方具有清熱除濕、活血化瘀、通淋止痛之效。濕熱重者,加入龍膽草、土茯苓;夾毒熱者加入野菊花、魚腥草;小便淋澀不暢者加入馬鞭草、三七粉。
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土茯苓10克、仙茅10克、杜仲10克。全方補腎通淋之功。腎陽不足者可加入仙靈脾10克。
清淋湯 虎杖、土茯苓、貫眾、連翹、蒲公英、黃連、半枝蓮、木通、瞿麥、黃芪、茯苓、丹參、赤芍各適量,水煎服,輕者每日1劑,重者每日2劑。適用於淋病中醫辨證屬於濕熱瘀阻及毒熱證者。
補腎通琳湯 土茯苓、生苡仁、懷山葯、茵陳、白茅根各30克,熟地20克,澤瀉、山萸肉各15克,車前子、各12克,桑螵蛸、生甘草、生益母草各9克,麥飯石顆粒50克,水煎服,每日1劑,7天為一個療程。適用於淋病中醫辨證屬於腎虛證者。
龍骨一錢,牡蠣二錢,銀杏二十粒,甘草末二錢,淮山葯二錢,茯苓二錢,畢澄茄三錢。共研為細末,和白檀油四兩,配製為丸,每天服二次,每次一錢,空腹時,烏龍茶送下。
以上中葯方劑僅供參考。
淋病耐葯性正在增加 來源:性病急救網
摘要:政府研究人員報道,淋病已對氟喹諾酮和阿齊紅黴素兩種抗生素產生耐葯,因而越來越難治。
亞特蘭大政府研究人員報道,淋病變得越來越難治了,它已對兩種抗生素耐葯。疾病控制中心報道,在夏威夷,性傳染性疾病的菌株對常規治療--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的耐葯性從1997年的1.4%猛增到去年的9.5%。在堪薩斯市的Mo,在12個病人中發現淋病對一種新的抗生素--阿齊紅黴素(azithromycin)產生耐葯。
政府建議應用其他3種抗生素治療淋病,它們都很貴。一個CDC的流行病學家,Susan Wang說,淋病的葯耐菌株從亞洲傳入,在美國本土產生類似的耐葯性也就不可避免了。在1980年代,淋病對青黴素和四環素產生了類似的耐葯性,致使這些抗生素失效。
【淋病自我診斷】
[編輯本段]
因為淋球菌最易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柱狀上皮與移行上皮形成的粘膜,所以淋菌性尿道炎、前庭腺炎與肛門炎多見;由復層鱗狀上皮構成的陰道粘膜不易被淋球菌侵犯,所以淋球菌陰道炎較少見。其臨床表現如下:
(1)淋菌性尿道炎與尿道旁腺炎
一般在性交後2~5日出現尿痛、尿急、尿燒灼感等症狀,尿道口紅腫充血,擠壓尿道旁腺,有膿性分泌物溢出。
(2)淋菌性前庭腺炎
前庭腺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反應,嚴重者可形成前庭腺膿腫。
(3)淋菌性子宮頸內膜炎
子宮頸管內膜為淋球菌最易隱藏之處,患者子宮頸充血、水腫、觸痛,常發現膿性白帶增多。
(4)淋菌性盆腔炎
系指一組疾病,包括急性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膿腫及腹膜炎等。多數急性輸卵管炎患者可無症狀,只是月經周期延長,月經來潮時血量增多,月經過後即可產生高熱、寒顫、頭痛、惡心、嘔吐及食慾不振等;其他症狀包括:兩下腹部疼痛,有明顯壓痛,一側較重。婦科檢查可見尿道、尿道旁腺、前庭腺及子宮頸處有膿性分泌物,雙側附件增厚、壓痛。如有輸卵管卵巢膿腫,於附件處或子宮後穹窿處觸到腫物,並有觸痛及波動感。如輸卵管膿腫破裂,則可引起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
上述症狀與體征只能提示為一急性炎症,沒有特異性,故不能定性。單憑這些症狀與體征往往不易與急性闌尾炎、異位妊娠、卵巢囊腫扭轉或破裂等婦產科急腹症相鑒別,還要靠塗片及培養查菌來確定診斷。
⑨ spring tool suite(STS)怎麼用hibernate 反向工程把資料庫轉化為實體類
要安裝jboss tools,致少也要安裝hibernate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