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算力和計算機
① 人類的大腦和計算機的思維方式和何區別
50年後人類可把大腦意識復制到計算機里 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一頂尖的未來學家認為,未來50年內人類有望把大腦中的信息下載到超級計算機上。 Ian Pearson是英國電信的首席未來學家,他告訴衛報記者,這項技術50年左右就能實現。但那時(2050年)只有有錢人才享受得起這一技術,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等到2075或2080年光景,也就是這項技術普遍推廣時,才能享受到。 他是這樣推理的:索尼的PS3要比上一代的PS2快35倍,它的計算能力已達到人類大腦的1%,如果照這種速度發展,50年後我們就能把人腦信息復制到計算機里,然後運行。這一想法其實早在70年代就有人叫賣過了。 Pearson認為計算機下一步的目標是復制人的意識。他還預測說計算機將具有情感,這樣計算機控制的具有感情的飛機會比乘客還害怕失事墜毀,也就是說飛機會竭盡全力以避免失事。 按照這位專家的說法,50年後也許我們就可以長生不老了,不過會被永遠囚禁在一台親戚們買的Dell超級計算機內,那滋味可不好受啊!突然之間,未來看起來不那麼美妙了。
② 人腦和計算機誰更聰明
作為人工智慧的產物,電腦最終戰勝人腦證明了人的厲害。電腦能勝人腦不只是技術問題。計算機專家吳文虎認為,關鍵是讓電腦模仿人的思考,賦予機器思維。而將抽象的理念轉化成具體的程序,正是體現了人的智慧。歸根結底,只有人才能發現人的弱點,進而戰勝人自己。 沒有思維的電腦怎樣像人一樣下棋。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NEC百萬象素手機1元拍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2004車展大飽眼福 北京時間12日晚,中國首次人機對弈有了結果。國際特級大師諸宸再次敗給了筆記本電腦「紫光之星」,加上8日已經輸給「紫光之星」一盤,在兩局的人機較量中,諸宸完敗。 賴俊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在和棋後諸宸的比賽中,他有幸一直坐在諸宸對面———他負責操作「紫光之星」。他清楚地記得,當諸宸大勢已去,在43手走了一步臭棋後,電腦突然跳出一個對話框:「這是一步壞棋,是悔棋還是繼續?」因為是代替諸宸走棋,賴俊選擇「繼續」。「給人感覺很無厘頭。」賴俊說。即便是在取勝關頭還不忘幽默一把似乎只有電腦才會干出來。因為通過復雜的計算,電腦看到了人的思維沒有觸及到的幾十步甚至幾百萬步之後,在數百萬種的選擇中已經確定了勝勢。而人卻無法精確預料到那麼遠,即便是再強的大師也無能為力。 「『紫光之星』之所以強大,有賴於它的軟硬體的強力組合。」清華紫光的邱聚興表示。 「紫光之星」採用了世界領先的64位核心處理器,軟體則是國際上最好的國際象棋軟體弗力茨。據說在短時間內能精確算出勝率極高的第13步布局運算,相當於國際等級分高達2600分,超過諸宸約100分。 「還有一點很重要,關鍵是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計算機專家、清華大學的吳文虎教授認為。 超級計算機下棋的原理有兩種,先是根據自身存儲的棋譜庫進行搜索,找出最佳方案;但如果找不到,它就會根據棋類規則自己思考,而這個思考速度是人類大腦所無法比擬的。 比如「深藍」,它下棋的原理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化成樹形圖,計算每種可能的走法,把分數付給樹形圖的每個端點,分數越高局面越好。然後把分類回送到起始局面。得分最高的樹杈對應著計算機的走法,而得分最低的樹杈則對應對手的走法,程序確定了一步「好」棋後,一旦算出其他招兒法會導致較差的局面,就終止考慮這一招兒法。 曾經發明了「七星大師」中國象棋軟體的趙德志認為,國際象棋每個局面平均有38 種合法招兒法,如果想完全徹底地解決則至少要分別生成和分析38 的40 次方個局面。如此巨大數量,人類目前可知的宇宙都不需要這么大的尺度去衡量。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也得花費許多世紀。因此顯然計算機的棋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搜索深度,正如棋諺所雲,多算為勝。 怎樣讓電腦像大師一樣思考。 卡斯帕羅夫在和「深藍」的對決中,曾由衷地說「『深藍』的許多妙手就像是上帝下的棋。」吳文虎教授評價說,電腦之所以強大,關鍵是讓電腦模仿人的思考,給機器賦予大師的思維。 據介紹,心理學家們在研究和認識優秀棋手和普通棋手水平差異的時候發現,大師們在下盲棋時並不是他們腦中有生動形象的棋盤,而是通過諸如子力關系等抽象概念來記住局面。 心理學家還發現,大師們作為一個群體其平均智商和記憶力都和普通人群無任何明顯差異,並且大師的信息處理方式和弱手屬同一類型。一位象棋棋王看到一副殘局,對於其各子所擺的位置可以過目不忘,但同樣數目的棋子隨機擺在棋盤上,這位棋王在記憶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大師的超人記憶力是象棋特指的,而不是一般性能力。高級棋手可以識別大量的子力組合,而這些組合可作為知覺枝幹。大師在很短時間內可以記住4 或5 個枝幹而不是4 或5 個棋子。而一個枝幹一般包含3或4個棋子。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師對有意義局面的超群記憶能力了。因此,人類棋手的水平是建立在兩種通過學習獲得的高度發達的能力基礎之上的,即模式識別能力和高速信息抽取能力。 可以設想,在設計「電腦棋手」的專家系統,如程式工程師教電腦下棋時,如果充分利用這樣的概念,將「大師」的認知系統轉化為一種思考模式,電腦也就很像一個大師了。 電腦的優勢是它永遠沒有情感,永遠不會沮喪。這更像一個心理素質過硬的冷麵殺手。 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葉江川在比賽現場評棋時說:「今天我不知道怎麼來解說這台機器,我也判斷不了這台機器怎麼想的,今天好像有些不對等,因為人是有體力的,還有心理因素,還有榮辱感;而電腦統統沒有。」 記憶容量和計算速度是超級電腦的絕招兒。 「人的優勢是一些不合理的走法根本不會考慮,只會思考有用的下法,而電腦卻恰恰相反,什麼都必須考慮。」葉江川說。 對於葉江川這樣的高手來說,這些超級電腦在一秒鍾內所考慮的絕大多數變化,都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否則,「深藍」根本不需要具備每秒鍾解析兩億個局面的能力———如果足夠強大,一步就可以致敵於死地。 「嚴格說,這不是一場『公平』的比賽,諸宸也沒有輸給電腦,他是輸給了一大幫超級棋手。」吳文虎開玩笑說。 因為,「紫光之星」擁有大量的儲備棋譜。它輸入了200多萬盤棋譜,研究並輸入了諸宸的所有對局,諸宸恐怕一輩子也下不了這么多,一天下一盤也才1萬多盤。 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葉江川這樣的棋手自稱一般每走一步只能預測三四步。「超級電腦」的水準是對手下一步,它就能往前看到幾十步的可能性。而國際象棋每一步都有幾十步可能的連鎖反應,形成擴張非常快速的復雜體系,這種「計算暴力」當然是超級棋手無法取勝的。 據介紹,1989年,超級計算機的思考速度還只是200萬步/秒,如今這個數字就已經達到了600萬步/秒。 比拼計算速度,人永遠不是電腦的對手。人的長項是可以就某步棋在非常長時期內的質量進行判斷。聰明的葉江川認為,如果諸宸在戰術上頂住了「紫光之星」的戰術進攻,在戰略上就有機會戰勝電腦。 關鍵是讓電腦擁有學習能力。「要想使得電腦越來越強大,最可靠的還是讓電腦擁有學習能力。」吳文虎說。 電腦的學習功能能使它從每盤棋的實戰勝負中去不斷修正內部程式,建立「去輸存贏」的回饋系統,不斷增強自己的「武功」。 在當年「深藍」和卡斯帕羅夫的比賽中,卡斯帕羅夫對「深藍」有了足夠的了解後,他想到了一個高明的主意,他知道「深藍」程序中帶有一個收集了20世紀各位著名國際象棋大師所下的數千個棋局的資料庫,電腦所有的分析數據都來自這些對局。如果他能夠出新出奇的話,那麼電腦就可能會找不到判斷局面的依據,而出現錯誤。胸有成竹的卡斯帕羅夫採取了聰明的策略,他在後兩局的較量中盡量走一些「模糊」的招兒法,讓電腦無從計算。此招兒果然奏效,他最後連勝兩局,贏得了人機大戰的第一場勝利。 葉江川說,電腦的弱點之一,是它不了解人類犯錯,把對手的每步棋都看做是精心設計的好棋,結果有時被誤導而應對無招兒。那時人就可以戰而勝之。 人為什麼要跟電腦較勁?其實,人一直在和人自己較勁。因為電腦是人工智慧的產物。也只有在和人的較量中,才會發現人的局限。葉江川的一番話很有哲學意味,他說:從棋的發展來看,即使有一天,電腦擊敗了人類棋手,棋也依然沒有失去它的魅力,本身電腦就是人製造的,所以它依然沒有失去對抗目的。「並且計算機不會體會到人類在下棋中體會到的樂趣,它仍然是一台機器」。
③ 人腦和超級計算機哪個強
目前世界上運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是Summit(頂點,美國),運算峰值速度達到了20億億次/秒,單說運算速度是比人腦快多了,但這樣比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人腦和超級計算機沒有可比性,不是說人腦比得過比不過超級計算機,而是兩者應用的場景不同,運算方法不同,沒法比較。
超級計算機和人腦各有各的優勢,計算機不會疲勞、設計好運算程序後,數據處理速度非常的快,可以快速完成海量數據的處理,提升效率,也能用數據模擬出一些場景,聯合人工智慧技術,也能使計算機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不足之處是離不開程序員設計的演算法模型。人腦會疲憊,受到生理因素的限制,但人腦卻有十分優秀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是目前計算機都比不上的,僅需少量的數據就能把握一些事物的共性和個性。
④ 人腦的計算速度能夠和超級計算機比么
你看是要比什麼,那一個例子來說吧:
【伸手去拿桌子上的一個杯子喝水】
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事情就不用說了,想來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做不到,除了視覺障礙者和大腦障礙者。
但是,你知道這個動作的大腦運算過程嗎?
1.雙眼獲取兩幅解析度相當於由5~10億像素數相機拍攝的點陣圖
2.神經信號數據傳入大腦,通過3D建模以雙眼視軸計算出杯子相對於人的空間方位
3.計算出「伸手——停下——握手——拿起——移近——側翻——喝水」時全身六百來塊骨骼肌,萬億左右各骨骼肌細胞的在每一個時間點收縮/舒張的程度與順序數據
4.數據輸出到全身,喝水
換成計算機,做出這樣的一串運算,怎麼說也是個幾萬億的計算量了吧?
而這一切計算只在一瞬間,不到0.1秒間就已經完成,並且還不算神經傳導過程中的時間耗損。
事實上,這也是機器人技術的大瓶頸。如果沒有人腦的神經網路的計算方式,使用傳統的純邏輯演算法,機器人不是造不出,但是那樣的機器人做一個拿杯子的動作都需要超級計算機級別的計算量。
⑤ 人腦和電腦有什麼區別
人腦和電腦有以下幾點區別:
一、二者的本質不同
人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也是腦的主要部分。分為左右兩個大腦半球,二者由神經纖維構成的胼胝體相連。是自然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性質的。
而電腦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電腦是由人腦設計的產物,不是生物性質的。
二、二者的特點不同
1、人腦可以自然產生思想,感情,思維等心理過程,同時兼備個性傾向性(性格等)。人腦產生的智慧和思想是無限的。
2、電腦離不開事先設定的程序,程序里沒有的不會自覺產生。沒有程序,電腦只是一些電子元件。更不要說自我學習,觀察,理解,感情,性格等這些高等功能。
三、二者運算速度上的不同
電腦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 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算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在現代社會里,用計算機只需幾分鍾就可完成,遠遠高於人腦的計算速度。
⑥ 電腦與人腦有什麼不同
電腦和人腦最大的區別是:電腦用電,而人腦不用電。
電腦屬於人工智慧,他只有通過程序完成一個任務,但是人腦就不是這樣的了,人腦和電腦的區別最大之處在於存儲方式和對存儲數據的提取方式。人腦計算幾個數據相加時,需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而電腦只需要不到一秒;但當從記憶里提取一幅圖片時,電腦似乎比人腦要慢很多。把兩幅圖片做疊加或其他運算,電腦顯然也不如人腦。
人腦與電腦的區別有二,一是容易遺忘,二是容易出錯。這看起來是缺點,其實是優點。遺忘是自動發生的,這使我們可以不費力氣就把多餘的信息清除出去,給不期而至的好思想騰出空間。倘若沒有這樣的空間,好思想就會因為找不到棲息地而又飛向黑暗之中。讓關系出錯更是人腦的一個美妙天賦,靠了它我們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在沒有關聯之處邂逅嶄新的思想。
這兩個區別說明了同一件事,便是電腦的本領僅到信息為止,人腦的本領卻是要讓信息導致思想。電腦的本領常常使人驚奇,這很可能使一般人得出電腦勝於人腦的結論,但托馬斯卻從自己的驚奇中看到了人的優越,因為電腦沒有驚奇的能力。
⑦ 人腦與計算機相比優勢在哪裡
人腦的優勢
● 人腦由140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信息。人腦「計算機」遠遠超過世界最強大的計算機。
● 人腦可儲存50億本書的信息,相當於世界上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1000萬冊)的500倍。
● 人腦神經細胞功能間每秒可完成信息傳遞和交換次數達1000億次。
● 處於激活狀態下的人腦,每天可以記住四本書的全部內容。
● 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有2500年的歷史,然而對自身大腦的開發和利用程度僅有10%。
人眼的優勢
● 人的每隻眼睛有1億3000萬個光接收器,每個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個光子(光能量束),可區分1000多萬種顏色。
● 人眼通過協調動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以超級精度對一幅含有10億個信息的景物進行解碼。
● 要建造一台與人眼相同的「機器人眼」,科學家預計將花費6800萬美元,並且這台「機器人眼」的體積有一幢樓房那麼大!
眼腦直映
● 精英特超級速讀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的飛躍。由於人眼、人腦的器質優勢,只要通過訓練,源活潛能,要達到一目一行、一目十行就不是難事。
● 科學研究表明:在低等動物中,動物的器質結構差異決定了某些動物即使通過訓練也不會具備某些技能,就如家犬很難被訓練成優秀的獵犬一樣;但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其器質結構的先天差異是十分微小的,這就好比一個搬運工和一個學者,搬運工成不了學者並不是先天決定的不可能,而是後天的不訓練。
⑧ 人腦和計算機相比,誰具有更強的能力呢
人類的大腦結構是非常復雜的,有1000多億個神經元,同時形成100多萬億個神經元連接。人類在進入科技發展的時代之後,創造出了計算機,它可是一個非常不了起的神器。人類科技近百年的發展能夠如此之快,很大的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計算機。
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非常強,人類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數據計算,計算機可能只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如此巨大的差距讓和很多人產生了一個疑問:人腦和計算機相比,到底誰更強一些?可能有人覺得,計算機已經向人工智慧發展,其能力是遠強於人類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由此可見,計算機能力是人類賦予的,人類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學習,分析創造能力,主要是人腦非常復雜,有非常多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又組成了非常復雜的網路,它們相互之間聯系,轉化讓人類成為了主宰,成為了偉大的智慧生命。
人腦還有一個更加神秘復雜的東西,那就是意識,這是機器人根本沒有的東西。意識到底是什麼,科學家也不明白,但它對於人類卻是最重要的東西,可能也是這個世界最復雜神秘的事物。人類能夠成為智慧生命,可能跟這個意識的存在也有著重要的關系。
⑨ 人腦和計算機相比,誰具有更強的能力
人類是地球唯一的智慧生命,是站在地球生物鏈頂端的生物,也是地球萬物的主宰。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的霸主,不是依靠我們的身體力量,事實上人類的身體相比於很多動物是處於弱勢,人類依靠是自己的智慧,而智慧的根源就是人類有一個聰明發達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結構是非常復雜的,有1000多億個神經元,同時形成100多萬億個神經元連接。人類在進入科技發展的時代之後,創造出了計算機,它可是一個非常不了起的神器。人類科技近百年的發展能夠如此之快,很大的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計算機。
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非常強,人類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數據計算,計算機可能只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如此巨大的差距讓和很多人產生了一個疑問:人腦和計算機相比,到底誰更強一些?可能有人覺得,計算機已經向人工智慧發展,其能力是遠強於人類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不確定人工智慧未來是否有一天會進化出自己的意識和思維,可是這種概率是非常小的,有可能需要幾萬年,幾十萬年甚至是幾億年,如此漫長的時間里,人類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自我大腦的進化,彌補自己的短板。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