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力學怎麼算水平力
❶ 流體力學裡面的速度勢應該怎樣理解呢
流體力學整個課程主要目的就是求解流體運動的壓力場速度場分布。求得了壓力場和速度場就可以得到物理所受的升力和阻力(我發現這個是流體力學的根本目的,要背的概念和定理並不重要)。我認為流體力學有下面幾個主要內容。學完後你要記得差不多,那說明學得不錯。流體靜力學什麼的不用說 場方程是基礎。不可壓縮流體的普遍的NS方程;理想流體的歐拉微分方程;連續性方程;其中多元函數微分學和泰勒公式裡面是要用到的。少數問題是可以求解NS方程得到壓力和速度場分布的。用來求主流速度與壓力的伯努利方程;這個簡單,一般人學完流體力學就記得這個。理想流體的勢函數方法求解速度場和壓力場;這個是復變函數的知識。邊界層理論;這個就是把主要矛盾集中在邊界層內,邊界層裡面的NS方程又可以化簡。就有可能得到解析解。我們課本裡面實際用的是邊界層動量方程的積分形式,根據這個積分形式可以得到邊界層的厚度變化與位置的函數關系是。再根據這個帶入牛頓內摩擦定律就可以得到平板的阻力系數。還有什麼邊界層分離的數學條件和定性條件。這些背背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是馮卡門和普朗特發展的,目的就是用來求飛機的升力。空氣動力學,就是什麼縮放噴嘴,減縮噴嘴的壓力和速度流量關系。這部分其實可以認為是可壓縮流體力學,但是其實沒有求場分布,只是定量分析了而已。還有就是激波,激波形成前後參數關系,背一背就可以了。這部分用到了能量方程,其實也很簡單,畢竟只是定性分析。
❷ 關於流體力學的問題
設水面與漂浮物體接觸周線長為L,水面與物體的接觸角是θ,水的表面張力σ與溫度有關,攝氏20度時σ=0.0728 N/m.物體所受的張力豎直方向的分力為:
σLcosθ
物體所受的張力水平方向的分力為0
流體力學是大二的課程(學過「大學物理」之後,或學過的「理論力學」之後)
❸ 流體力學計算
假設圓柱形水灌豎放,壓力表裝在灌高一半處,則:
水灌上半部受到的總壓力 F1 = pg(P/pg-L/2)(3.14D^2/4) 向上
水灌下半部受到的總壓力 F2 = pg(P/pg+L/2)(3.14D^2/4) 向下
假設圓柱形水灌平放,壓力表裝在灌高為半徑處,則:
水灌上半部受到的總壓力 F1 = pg{[P/(pg)]D-3.14D^2/8} L 向上
水灌下半部受到的總壓力 F2 = pg{[P/(pg)]D+3.14D^2/8} L 向下
❹ 流體力學怎麼學
看書上的例題…跟著做…哪個公式不懂就去前面書上翻…一邊做題一邊把公式都整理出來…便於以後查閱…通過做題來學流體力學是最快的捷徑了…因為流體力學本來就都是理論模型…不像高數…沒有什麼重要的推導過程需要掌握…所以…能解決問題就算學好了流體力學…我是用了三天搞定的流體…當然別跟我學…我是為了應付考試
❺ <物理>流體力學好像可以算出,一個水平<橫放>的圓柱體,每一升高1cm各是多少公升!
計算相當繁鎖。方法如下:
半徑R=D/2=36.6/2=18.3分米,弓形的弧長為 L,所對應的圓心角為a,以a為夾角的扇形面積為S1,以a為夾角的等腰三角形面積為S2,弓形面積為S,S=S1-S2,以弓形面積S乘以圓柱高即可得到對應的容積V。設以a為夾角的等腰三角形的高為X,X從18.3分米,依次遞減0.1分米,按公式計算即可得出各刻度的容積(
公升)。主要公式列下:
設一個X(第一次設X=18.2分米)
求圓心角:a = 2 arccos(x/R)=2arccos(18.2/18.3)=2*5.9925=11.985度
扇形面積:S1=(1/2)R^2 a=(1/2)*18.3^2 *(11.985/180)*3.1416=35.03平方分米
等腰三角形面積:S2=(1/2)R^2 sin a=(1/2)*18.3^2 sin 11.985=34.77平方分米
弓形面積:S=S1-S2=35.03-34.77=0.26平方分米
容積:V=SH=0.26*77=20.02 公升 (H為圓柱高,即77分米)
第二次設一個X=18.1分米
求圓心角:a = 2 arccos(x/R)=
扇形面積:S1=(1/2)R^2 a=
等腰三角形面積:S2=(1/2)R^2 sin a=
弓形面積:S=S1-S2=
容積:V=SH= (H為圓柱高,即77分米)
......
請自己算吧!
❻ 流體力學問題
原來水頭是5米, 2-2截面處現在的水頭是v方/(2g)
原水頭-損失的水頭=現在的水頭,則5-0.5(v方/(2g))= v方/(2g),
解得 v方/(2g)=10/3米,即2-2截面處水頭是10/3米
2-3水頭損失已知是0.3個v方/(2g),所以水頭損失=0.3X10/3=1米
1米的壓強是ρg1= ρg,管截面積X ρg就是2-3段的水平總力(水平總力是被動產生的,用來克服這段的流動阻力、水頭損失)。不過題中沒給密度哈,不知密度只能知道流速,力沒法算,同樣的條件密度不同速度相同,但力是不同的。
❼ 流體力學中的慣性力應該如何理解我一直不能理解,明明是不存在的力為什麼在流體力學中就存在了
一輛平板車,平板光滑,平板上豎一靠板,你坐在平板上靠著靠板。現平板車以加速度a向前作直線運動,你的感覺是:你和靠板相互之間有壓力(坐過公交車的都知道)。在地面的觀察者看,正是靠板對你的擠壓力F,才使你獲得了加速度a,且F=ma。可是在平板車(非慣性系)上的觀察者有點迷惑:你受到了水平力F,可是你是靜止的,牛頓第二定律滿足不了呀!為了維護牛頓定律的尊嚴,認為你受到了一個慣性力G,且G=-ma,這樣F+G=0,平板車上的觀察者不迷惑了。對地面的觀察者來說,慣性力是不存在的。可是對平板車上的你來說(一定要死死抓住這個條件:在平板車上),慣性力是實實在在的,否則靠背怎麼會無緣無故給你壓力呢? 如果你在慣性系,慣性力是不存在的。但如果你在非慣性系,不接受慣性力就等於放棄牛頓定律,後果不是一般的嚴重(沒有了處理復雜運動的基本方程了)。慣性力是非慣系強加給研究對象的,是非慣性系的產物。如果你跳躍於慣性系和非慣性系之間,慣性力是矛盾的(似乎有又似乎沒有)。
❽ 計算流體力學的基本方程
為了說明計算流體力學主要方法,需先了解流體力學運動的基本方程的性質和分類。流體力學的基本方程是在19世紀上半葉由C.-L.-M.-H.納維和G.G.斯托克斯等人建立的,稱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簡稱N-S方程 ,二維非定常不可壓縮流體的N-S方程為:
式中u、v為沿著x、y方向上的速度分量;t為時間;p為壓力;ρ為密度;ν為運動粘性系數。在不同條件下,N-S方程的數學性質也不一樣。
①N-S方程描述粘性流體隨時間而變的非定常運動。時間項和方程右邊的高階導數項決定方程的性質。它同二維熱傳導方程類似,屬於拋物型方程。
②粘性流體的定常運動是將原方程中的時間項省去。此時N-S方程的性質,取決於它的高階導數項,和拉普拉斯方程一樣,為橢圓型方程。
③無粘流的歐拉方程是將N-S方程的右邊粘性項略去而得。它也適用於可壓縮流體。從形式上不容易判斷歐拉方程的性質。因多數無粘流動皆為無旋流動,故如將歐拉方程改用速度勢ψ表示,則二維定常可壓縮氣流的方程為:
式中c為聲速。此式是二階偏微分方程
的一般形式,其性質要看B2-AC 0而定。在超聲速區,B2-AC0,即,上式類似於波動方程,為雙曲型;在亞聲速區,B2-AC0,即,上式便與拉普拉斯方程相同,為橢圓型。總之,流體力學的運動方程是極其復雜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具有各種不同的類型,而且往往還是混合型的。要全面描述流體的運動,還必須同時考慮其他方程,如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狀態方程等。所以計算流體力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不同性質的偏微分方程採用和發展相應的數值解方法。

❾ 怎麼利用流體力學算一個物體的受力
利用流體力學算一個物體的受力,先求壓強,壓強乘面積就是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