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算力新基建
Ⅰ 新基建都包含了什麼內容
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開始出現在國家層面的文件中。
不過,關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范圍,在中央相關文件中並沒有給出十分明確的定義,倒是有一批官方媒體發出了聲音。比如,新華社旗下的《瞭望》雜志在其《瞭望|「新基建」 帶來新機會》一文中認為:
「新基建」 則主要指以 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能支撐傳統產業向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新一輪的網路建設,如光纖寬頻、窄帶物聯網等;數據信息相關服務,如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網路的安全保障等,也必將成為我國 「新基建」 的核心所在。
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定義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相對來說,中央電視台對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的范圍定義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這一定義也獲得了更大的社會認同度。
Ⅱ 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嗎
人工智慧被納入「新基建」體系
2020年3月4日,中央明確指示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 5G
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相比於傳統的「鐵公基」,新基建是立足於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人工智慧方面,AI將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逐年上升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迅速,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成為國內人工智慧市場最成熟的兩個領域。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逐年上升,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5年到2018年復合平均增長率為54.6%,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約36%)。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415.5億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554億元左右。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Ⅲ 新基建七大領域分別指的是什麼
新基建七大領域分別指的是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早在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把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新型基建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加豐富,涵蓋范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在2019年,在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六穩」的總基調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將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Ⅳ 創業人工智慧市場有發展前景嗎
我感覺這個領域發展起來是比較困難的,現在人工智慧都被國內的幾大巨頭所壟斷,像是網路阿里騰訊的人工智慧都是走在國內前沿的,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採納。
Ⅳ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啊會給哪些市場帶來機遇
以下內容均來自袁國寶最新著作《新基建:數字經濟重構經濟增長新格局》
從本質上看,以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就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是數字強國戰略實現的重要基礎。
隨著物聯網快速發展,「萬物互聯」時代逐漸臨近,聯網終端越來越多,生成的數據規模越來越大。在此形勢下,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經濟進入「快車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數字經濟要想穩步發展,實現建設數字強國戰略目標,還需配備一套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由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以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
新基建的價值體現在: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為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數量與質量,我國開始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此形勢下,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願望愈發迫切。對於處在轉型期的傳統產業來說,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基建」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例如,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可以助推傳統製造業向數字製造、智能製造轉型;車聯網、能源互聯網、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城市物聯網建設可以助推水、電、氣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農業物聯網則可以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等。
Ⅵ 最近都有說「新基建」,網上說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那對中小企業有什麼益處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高精尖技術支持。這些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方面鏈接巨大投資與需求,另一方面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石。事實上,西部資信長期以來致力於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手段構建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為了能提供更精準的客戶畫像,西部資信持續地升級及改造其核心技術,在得到企業授權後,利用數據分析出企業數據維度,再通過數據模型對企業客戶的各項數據指標分析、審核,為客戶量身定製「信用通行證」。
Ⅶ 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當前,國內外互聯網巨頭紛紛將人工智慧作為下一次產業革命的突破口,積極加大投資布局,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慧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的推動下,全球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將不斷豐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人工智慧」一詞最初是在1956年美國計算機協會組織的達特矛斯(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人工智慧發展至今經歷過經費枯竭的兩個寒冬(1974-1980年、1987-1993年),也經歷過兩個大發展的春天(1956-1974年、1993-2005年)。從2006年開始,人工智慧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並行計算能力、大數據和先進演算法,使當前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同時,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產業界的重視,產業界對AI的投資和收購如火如荼。
人工智慧技術邁入深度學習階段
機器學習是實現人工智慧的一種重要方法,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關鍵技術之一。深度學習自2006年由Jeffery Hinton實證以來,在雲計算、大數據和晶元等的支持下,已經成功地從實驗室中走出來,開始進入到了商業應用,並在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路徑規劃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全球人工智慧也正式邁入深度學習階段。
與此同時,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對新技術的探索從未停止,新技術層出不窮,例如近年來一些新的類腦智能演算法提出來,將腦科學與思維科學的一些新的成果結合到神經網路演算法之中,形成不同於深度學習的神經網路技術路線,如膠囊網路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是推動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些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將加快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
主要經濟體加快人工智慧戰略布局
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將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自2013年以來,包括美國、中國、歐盟、英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印度、丹麥、芬蘭、紐西蘭、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阿聯酋、義大利、瑞典、荷蘭、越南、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人工智慧相關戰略、規劃或重大計劃,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布局人工智慧的隊列中,從政策、資本、技術人才培養、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本國人工智慧的落地保駕護航。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