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算力
⑴ 受力分析都包括哪些步驟
首先明確對象,到底是針對某一個物體還是某一個系統。
其次,找已知力,例如重力,給出來的拉力等等。
第三找支持力,關鍵在於找到接觸面哦,接觸點。
第四是找繩,彈簧,桿的拉力,關鍵在於找准方向。
然後還有電場力,安培力等特殊力。
最後則是摩擦力,判斷是否存在,方向都十分重要。
⑵ 受力分析與力的示意圖
受力分析是一個分析過程,示意圖只是體現你思路的一種工具,中學階段,老師讓你受力分析,實際上就是讓你畫受力分析圖,就是示意圖,我覺得你應該弄不清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力的圖示具體,要求嚴,要有標度,力的示意圖只是做題用的,體現思路就行,沒有標度
望採納
⑶ 工程力學受力分析桿與地面直接接觸怎麼算力
桿與地面直接接觸,兩者屬於光滑面約束,約束反力方向是,沿著接觸面法線指向桿件。
⑷ 如何在受力分析的時候判斷合力與分力
先畫出分力,也就是考慮物體所受的所有的力,一個個羅列出來,像重力啊,摩擦力啊等等
分力全畫完了之後,把他們用平行四邊形法則全部矢量疊加,得出合外力
合力是兩個或者以上分力的疊加,你只要看一個力是否是有其他兩個或者是幾個力疊加出來的,就可以判斷該力是不是合力的
如果是所有分力的合力,就是合外力
合外力力是所有分力的等效的力,是所有的外力加總所得
⑸ 怎樣計算圖中桁架桿1、2、3內力的受力分析
由平衡系統,Fey+Fby-40-60=0N,(Fey代表E點豎向支座反力),-Fby*15+40*20+60*5=0N*M;(對E點求彎矩),計算出Fey=26.67N(2)對桁架H-G段垂直剖開,進行應力分析:Fh-g+F2+F1*cos45=0(橫向應力之和為0);26.67+F1*sin45-60=0
⑹ 斜面受力分析詳細計算
我來看的時候,竟然沒有人回答。我提交時就不知道有沒有人在小弟之前了。
很想知道你現在的身份:初中?因為這類問題確實簡單。。。
1.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確實跟重力是:共線 + 反向 + 大小相同。
2.只要你的摩擦力認為可以足夠大(其實不可能),除非90°,否則都可以實現三力平衡。
3.你的受力分析肯定出問題。重力豎直向下;支持力垂直於斜面,從斜面指向物體的質心;摩擦力平行於斜面,斜向上。
4.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是Gsinθ,重力垂直於斜面的分力是Gcosθ(你搞反了)。
5.平衡是用矢量的,不是用標量相加的F+f=Gcosθ+Gsinθ。
沿斜面的平衡:重力的分力Gsinθ,摩擦力Gsinθ(方向相反)
垂直於斜面的平衡:重力的分力Gcosθ,支持力Gcosθ(方向相反)
僅供參考。習慣匿名。
⑺ 受力分析針對什麼力效果力還是性質力
首先要區分性質力與效果力,效果力是按效果命名的,而性質力是按引起的原因定義的。其實這樣的兩個定義,很容易讓人產生困惑、誤解。本質上講,這個世界一切的力,均來源於性質力,效果力只不過是性質力的產物,它要麼等於性質力本身,要麼是性質力的一個分力,要麼是幾個性質力的合力。也就是說效果力的存在只是為了我們稱呼的方便而已,並沒有其他的意思。因為我們完全可以用性質力來表示所有的相互作用。比如典型的效果力下滑力,就是重力的一個分力,或者說是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再比如一物體通過一段繩子繞圓心運動的向心力,通常情況下就是繩子的拉力。宇宙飛船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通常就是萬有引力。效果力僅僅是性質力的產物受力分析時,我們一般是不用去考慮效果力的。在畫受力分析圖時,也不用畫出來。(或許你覺得,有時候你畫出來了,但其實那隻是性質力,或者它的分力、合力)對於拉力,你可能產生了點小誤解,拉力不是效果力,拉力是性質力。比如我們用力拉繩子產生的拉力,當然是性質力,它就是通過原因命名的。(可能有些參考書上說拉力是效果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個拉力確實會產生一個效果,但這個所謂的效果力,其實就是性質力本身,所以認為這個力是效果力,也不是不可以,但它的本質是性質力,也就是說這里終究只有一個力,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了兩個名字,這跟上面說的「效果力可以是性質力本身,也可以是一個分力、合力」的說法是一致的)只要它是性質力,就要受力分析。一不小心說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p>
⑻ 受力分析步驟
受力分析:
把指定物體(研究對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外力找出來,並畫出受力圖,這就是受力分析。
一般步驟:
(1)選取研究對象: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系統.
(2)隔離: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物體中隔離出來。
(3)畫受力圖: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後環繞物體一周,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並逐個分析彈力和摩擦力;最後再分析其它場力。在受力分析的過程中,要邊分析邊畫受力圖(養成畫受力圖的好習慣).只畫性質力,不畫效果力。
(4)檢查:受力分析完後,應仔細檢查分析結果與物體所處狀態是否相符.
⑼ 受力分析與受力圖是什麼
物體所受的力既有主動力又有約束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