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帶傳動怎麼算有效圓周力
❶ v帶傳動力的計算
大輪用多大的扭矩才會轉,這不取決於帶輪與皮帶的摩擦力,而取決於你帶的負載有多大。
摩擦力只是用來保證帶輪和皮帶之間不打滑,能夠實現正確傳動而已。
你的圖上就只有3個尺寸,a,b,c。
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V帶傳動決定能不能轉動的因素在於負載,負載就是後續機構需要多大的力,在於後續而不是在於輪本身。
做帶傳動設計,首先要知道的一個參數就是要傳遞的功率是多大,傳動比是多少,電機轉速是多少,工況系數是多大。你這就三個尺寸,沒法計算!
❷ 帶傳動所能傳遞的最大有效圓周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帶傳動的最小初拉力、臨界摩擦力、摩擦系數、包角有關系。在最小初拉力(F_0)_min的作用下,帶和帶輪間能夠產生的最大總摩擦力是帶傳動即將打滑的摩擦力,稱為臨界摩擦力F_fc或臨界有效拉力F_ec。根據理論推導,兩者之間的關系為
F_ec=F_fc=2(F_0)_min (1-1/e^fa )/(1+1/e^fa )
式中:f——摩擦系數(當帶的工作表面不是平面時,應使用當量摩擦系數f_v);
a——帶在帶輪上的包角,α=min(a_1,α_2),rad。
a_1≈180^°-(d_d2-d_d1)57.5^°/a
a_2≈180^°+(d_d2-d_d1)57.5^°/a
d_d1和d_d2分別為小帶輪和大帶輪基準直徑。對於V帶來說,基準直徑就是帶輪槽寬尺寸等於帶的節寬b_p處的直徑。
由上式可見,最小初拉力直接決定著臨界摩擦力的大小。同時注意到,增加摩擦系數(或當量摩擦系數)和帶輪的包角,有利於增大臨界摩擦力,從而可以相應地降低最小初拉力(F_0)_min 的值。
(2)V帶傳動怎麼算有效圓周力擴展閱讀:
摩擦型帶傳動工作時,由於帶輪兩邊的拉力差及其相應的變形差形成彈性滑動,導致帶與從動輪的速度損失。彈性滑動率通常在1%~2%之間。嚴重滑動,特別是過載打滑,會使帶的運動處於不穩定狀態,效率急劇降低,磨損加劇,嚴重影響帶的壽命。滑動損失隨緊、松邊拉力差的增大而增大,隨帶體彈性模量的增大而減小。
平型帶傳動工作時,帶套在平滑的輪面上,借帶與輪面間的摩擦進行傳動。傳動型式有開口傳動、交叉傳動和半交叉傳動等,分別適應主動軸與從動軸不同相對位置和不同旋轉方向的需要。平型帶傳動結構簡單,但容易打滑,通常用於傳動比為3左右的傳動。
平型帶有膠帶、編織帶、強力錦綸帶和高速環形帶等。膠帶是平型帶中用得最多的一種。它強度較高,傳遞功率范圍廣。編織帶撓性好,但易鬆弛。
強力錦綸帶強度高,且不易鬆弛。平型帶的截面尺寸都有標准規格,可選取任意長度,用膠合、縫合或金屬接頭聯接成環形。高速環形帶薄而軟、撓性好、耐磨性好,且能製成無端環形,傳動平穩,專用於高速傳動。
❸ 如何確定v帶傳動壓軸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何確定v帶傳動壓軸力的大小和方向
為了設計帶輪軸和軸承,必須求出V帶傳動作用在軸上的壓力Q(徑向力,簡稱壓軸l計算壓軸力Q的常見公式各種關於帶傳動技術的文獻中計算壓軸力Q的常見公式如下¨∞: 口:2z,砌號 Ⅳ 口:z石■萬i瓦石麗 Ⅳ式中:(2)Q:z石_二瓦百雨丁j瓦=萬瓦了磊忑Ⅳ (3)F。一掣c箏},+Ⅳ恥導糍 F。=口口。Z V帶的根數,F。——單根V帶的合宜初拉力,N,F,、F:——帶的緊邊、松邊拉力,N 0F。——帶的離心拉力,N:al //。、帶輪包角,在式(1)、式(3)中以度表示,在式(5)中以弧度表示I(4)(5)(6)·30·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總第9期 2Y——緊邊與松邊的夾角,以度表示,2Y—180。一a。,見圖; P——V帶傳動的名義功率,Kw; K.——工況系數; q一一V帶每米帶長的質量,kg/m; u——帶速,m/s; K。——包角系數; f。——帶傳動的當量摩擦系數,通常f
❹ 如何計算帶輪所受的圓周力,徑向力和軸向力
1、皮帶輪的圓周力計算
先用皮帶輪轉速與皮帶輪直徑換算比,速度比=輸出轉速:輸入轉速=負載皮帶輪節圓直徑:電機皮帶輪節圓直徑。圓周力和基準力是一樣的,直徑-2h=節圓直徑,h是基準線上槽深,不同型號的V帶h是不一樣的,Y Z A B C D E,基準線上圓周力分別為h=1.6 2 2.75 3.5 4.8 8.1 9.6。
2、皮帶輪的徑向力計算:
徑向力就是皮帶輪節線位置理論力,一般用PD表示,外圓一般用OD表示。不同的槽型節圓與外圓的換算公式不一樣,一般比較容易測量到皮帶輪的外圓,在根據公式計算出節圓。SPZ:OD=PD+4;SPA:OD=PD+5.5;SPB:OD=PD+7;SPC:OD=PD+9.6。
3、皮帶輪的軸向力
設電機皮帶輪(主動輪)直徑、轉速為d1、n1,從動輪直徑、轉速d2、n2,由機械傳動原理可以得出皮帶輪轉速計算公式:d2/d1=n1/n2=i;即d2=d1*(n1/n2)。皮帶輪A或SPA的帶輪最小外徑尺寸為80mm,SPZ帶,小輪不小於63mm。
(4)V帶傳動怎麼算有效圓周力擴展閱讀:
不同型號的皮帶輪的槽角在不同直徑范圍下的推薦皮帶輪槽角度數
1、O型皮帶輪在帶輪直徑范圍在50mm~71mm時為34度;在71mm~90mm時為36度, >90mm時為38度;
2、 A型皮帶輪在帶輪直徑范圍在71mm~100mm時為34度,100mm~125mm時為36度;>125mm時為38度; B型皮帶輪在帶輪直徑范圍在 125mm~160mm時為34度;160mm~200mm時為36度,>200mm時為38度;
3、 C型皮帶輪在帶輪直徑范圍在200mm~250mm時為34度,250mm~315mm時為36度,>315mm時為38度;
4、D型皮帶輪在帶輪直徑范圍在 355mm~450mm時為36度,>450mm時為38度;E型 500mm~630mm時為36度,>630mm時為38度。
❺ 帶傳動的有效載荷如何計算
小帶輪直徑越小,則傳動結構越緊湊。但是,直徑太小,帶在輪上彎曲加劇,降低帶的壽命。
包角越小,帶的彎曲加劇,且容易打滑,降低帶的壽命。
中心距過大,容易發顫;過小,單位時間帶的彎曲過頻、小輪包角變小。
帶速過高,離心力加大,摩擦力減小,容易打滑;帶速過小,傳遞功率一定時,所需大的拉力加大,也容易打滑。
❻ 什麼是有效圓周力
由於傳動帶是張緊在兩個帶輪上,帶中存在著初拉力F0。在靜止狀態時,帶上下兩邊的拉力相等,都等於F0,。當工作時,在傳動帶與帶輪接觸面上的摩擦力作用下,主動輪帶動從動輪轉動。這時,帶兩邊的拉力相應地發生變化:進入主動輪一邊的帶被拉緊,稱為緊邊,拉力由F0增大到F1;離開主動輪一邊的帶被放鬆,稱為松邊,拉力由F0減小到F2,傳送帶主、從動邊的拉力差(F1-F2)稱為有效拉力。有效拉力就是傳動帶所傳遞的有效圓周力Fe。它等於帶輪作用在帶上的總摩擦力Ff,即:F1-F2=Fe=Ff ----------(3-4)
圓周力---在平面上,作用點在圓周上,作用線與圓相切的線性力。 圓心稱作矩心,作用點到圓心的距離稱作力臂,力臂與力的積稱作力矩,通常規定逆時針方向為正。
圓周力與摩擦力的關系---圓周力是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一種作用方式。當兩物體相互作用時,由圓周力引 起轉動的圓形體在摩擦力的作用會產生滾動。這種由圓周力引 起滾動時,在接觸 點(瞬心)圓周力作用線方向與滾動方向相反。因此,摩擦力方向與滾動方向相 同。
❼ 帶傳動的有效圓周力F與傳遞功率P、轉矩T、帶速v、帶輪直徑d之間有什麼關系
P=W/t=Fs/t=FVt/t=FV 當然F指有效圓周力。(1)
T=9550*P/n (2)
由(1)(2)聯列得
T=9550*FV/n (3)
在帶傳動中 n的單位是r/min 換成帶速V m/s 注意帶輪d要換成m
v=n*πd/60 (4)
由(3)(4)聯列得
T=573000*FV/nπd
我是這樣想的,希望能給你幫助。
❽ 帶傳動的工作拉力就是有效圓周力嗎
由於傳動帶是張緊在兩個帶輪上,帶中存在著初拉力F0。在靜止狀態時,帶上下兩邊的拉力相等,都等於F0,。當工作時,在傳動帶與帶輪接觸面上的摩擦力作用下,主動輪帶動從動輪轉動。這時,帶兩邊的拉力相應地發生變化:進入主動輪一邊的帶被拉緊,稱為緊邊,拉力由F0增大到F1;離開主動輪一邊的帶被放鬆,稱為松邊,拉力由F0減小到F2,傳送帶主、從動邊的拉力差(F1-F2)稱為有效拉力。有效拉力就是傳動帶所傳遞的有效圓周力Fe。它等於帶輪作用在帶上的總摩擦力Ff,即:F1-F2=Fe=Ff ----------(3-4)
圓周力---在平面上,作用點在圓周上,作用線與圓相切的線性力。 圓心稱作矩心,作用點到圓心的距離稱作力臂,力臂與力的積稱作力矩,通常規定逆時針方向為正。
圓周力與摩擦力的關系---圓周力是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一種作用方式。當兩物體相互作用時,由圓周力引 起轉動的圓形體在摩擦力的作用會產生滾動。這種由圓周力引 起滾動時,在接觸 點(瞬心)圓周力作用線方向與滾動方向相反。因此,摩擦力方向與滾動方向相同。
❾ 帶傳動中影響單根v帶傳遞的最大有效圓周力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我們要知道,帶傳動是一種撓性傳動,它是利用帶輪和傳動帶之間的摩擦力或嚙合作用,將運動傳遞下去的一種傳動。
現在,我們來說說帶傳動的最小初拉力、臨界摩擦力、摩擦系數、包角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最小初拉力(F_0)_min的作用下,帶和帶輪間能夠產生的最大總摩擦力是帶傳動即將打滑的摩擦力,稱為臨界摩擦力F_fc或臨界有效拉力F_ec。根據理論推導,兩者之間的關系為
F_ec=F_fc=2(F_0)_min (1-1/e^fa )/(1+1/e^fa )
式中:f——摩擦系數(當帶的工作表面不是平面時,應使用當量摩擦系數f_v);
a——帶在帶輪上的包角,α=min(a_1,α_2),rad。
a_1≈180^°-(d_d2-d_d1)57.5^°/a
a_2≈180^°+(d_d2-d_d1)57.5^°/a
d_d1和d_d2分別為小帶輪和大帶輪基準直徑。對於V帶來說,基準直徑就是帶輪槽寬尺寸等於帶的節寬b_p處的直徑。
由上式可見,最小初拉力直接決定著臨界摩擦力的大小。同時注意到,增加摩擦系數(或當量摩擦系數)和帶輪的包角,有利於增大臨界摩擦力,從而可以相應地降低最小初拉力(F_0)_min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