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皮亞傑去自我中心實驗

皮亞傑去自我中心實驗

發布時間: 2021-09-04 00:30:57

1.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證實了兒童思維帶有明顯的特點,即

皮亞傑三山實驗

如圖所示,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

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實驗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兒童說不出來,皮亞傑以此證明了兒童採取一種自我中心的我向思維,處於前運算階段。


2.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啟示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具有不同質的不同階段,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

然而,他們通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一致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後一階段的前提。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

(2)皮亞傑去自我中心實驗擴展閱讀:

心理學家皮亞傑三山實驗的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皮亞傑以此來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

3. 在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中,哪個階段的兒童會"以自我為中心

前運算階段(2-7歲),這個階段的兒童不能從對方的觀點考慮問題,以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樣。 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三山實驗: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然後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實驗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 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無一例外地認為別人在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樣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前運算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之一是不具備觀點采擇能力——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能力。

4. 自我中心化出現在皮亞傑的哪個階段

出現在前運算階段(2~7歲)

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皮亞傑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5. 皮亞傑著名的「三山實驗」,是為了考察什麼

在跟孩子一起玩的游戲中,最暴露智商的游戲毫無意外躲貓貓一定摘得頭魁。

小皮還是6個月的時候,偶爾一天她爸跟她玩躲貓貓,開始時還會配合音效Peek-a-Boo~,看著女兒很開心也玩的樂此不疲。

後來玩的多了,我們都覺得膩了,可她依舊笑個不停,於是我們懶癌上身,決定給自己降低標准,一臉面無表情,如鋼鐵直男般遮住放開—遮住放開—,oh no,她竟然還是一如既往的笑!我和她爸對視了一下,心裡浮出擔憂:這孩子不會是傻的吧……

好在吃吃喝喝都還算不錯,又不能扔,於是就只好這么將就養著了,結果到了2歲多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她「智商堪憂」的另一方面,那就是捉迷藏。

因為跟她說明了多次游戲規則後,她的躲法依舊是這樣的,


在捉迷藏過程中,家長也並不需要一味的迎合孩子,偶爾也可以「不動聲色「的給孩子一點小提示,比如「我聽到哪裡發出聲音了,是不是寶貝發出來的呢?」「我好像看到你的腳啦」等等,讓孩子在下次捉迷藏中,能有所警醒,更加精進。

當然,家長也一定要把游戲規則給孩子講解明白,比如高高的窗檯、封閉而危險的空間、出門後等,是不適合玩捉迷藏的,以免樂極生悲。

6. 皮亞傑的實驗《三座山》詳細的內容誰知到嗎求解.

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

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

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

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皮亞傑以此來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

的特點。

7. 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出現視野自我中心是在什麼階段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一樣,以為世界是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圍繞著他轉。

8. 皮亞傑的實驗有哪些

第一、「三山實驗」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是很有名的一項試驗,皮亞傑通過這項試驗提出了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思考問題缺乏邏輯性,只能從自身角度看待問題。
做法:
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然後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實驗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
結論: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為,處於任何角度的人看到的內容跟自己看到的是一樣的。
知識點:教育心理學—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前運算階段
第二、「守恆實驗」
皮亞傑通過「守恆實驗」證明了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兒童還不具備「守恆概念」,處於這個階段的兒童看待問題只能從一個維度看待問題。
做法:首先給兒童呈現兩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狀一樣),然後當著兒童的面,把這兩杯水分別倒入一個高瘦的容器和另一個又矮又胖的容器里,問兒童哪一個杯子的水多(或一樣多)
結論:6、7歲以下的兒童只會根據杯子里水的高低深淺判斷水的多少而不考慮杯子的口徑。但是6、7歲以上的孩子對於這個問題一般都能做出正確的回答,說兩個杯子里的水是一樣多。
知識點:教育心理學—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前運算階段
第三、「鍾擺實驗」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只有進入到形式運算之後,才具有歸納推理能力,鍾擺實驗才能夠科學地進行驗證。所以鍾擺實驗標志著兒童認知發展到形式運算階段。
做法:不同長度的繩子被固定在一個橫樑上,繩子的尾端可拴上不同重量的重物,實驗者向被試演示如何使鍾擺擺動(將栓有重物的擺繩拉緊並提至一定的高度,再放下即可)。被試的任務是,通過檢驗與鍾擺擺動有關的四種因素(重物的重量、擺繩被提起的高度、推動擺繩的力量、擺繩的長度),來確定哪一種因素決定鍾擺擺動速度。被試有較充分的時間對上述各種因素進行檢驗。
結論:在實驗過程中,處於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不能在檢驗某一因素的時候,控制住其他的相關因素。例如,當擺繩短,重物重的時候,擺速則快。因此,錯誤地認為擺速是由擺長和所拴重物的重量共同決定的。只有到了形式運算階段,青少年才能像科學家一樣地檢驗假設,最終獲得關於問題的、唯一可能的、具嚴格的邏輯意義的解釋。正確的答案是,擺繩的長度決定鍾擺擺動的速度,擺繩越短,其擺動的速度越快。
知識點:教育心理學—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形式運算階段
以上就是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幾個經典實驗,希望對各位在備考的同學們有所幫助,祝你早日上岸!

9.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證明學前兒童的思維具有什麼特點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證明學前兒童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兒童只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事物,還無法脫離自己所能夠看到的,去判斷物體的狀態。不用代入了其他「玩具娃娃」的視角。

拓展知識:

1、三山實驗: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2、皮亞傑: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建立了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相關理論。

熱點內容
手機全網管理礦機 發布:2025-07-17 02:42:24 瀏覽:153
期貨區塊鏈 發布:2025-07-17 02:38:54 瀏覽:390
比特幣2013年1月價格表 發布:2025-07-17 02:35:17 瀏覽:1000
區塊鏈用別人的身份證注冊 發布:2025-07-17 02:23:04 瀏覽:391
雙子星區塊鏈的邀請碼 發布:2025-07-17 02:19:59 瀏覽:727
誰能解釋清楚區塊鏈 發布:2025-07-17 02:09:28 瀏覽:930
幣網手機怎麼賣TRX幣提現 發布:2025-07-17 02:08:39 瀏覽:454
dogebtc和doge 發布:2025-07-17 02:07:25 瀏覽:819
聯通區塊鏈供應鏈 發布:2025-07-17 02:01:30 瀏覽:171
比特幣怎麼打新幣 發布:2025-07-17 01:39:44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