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腔的粘模力怎麼算
① 塑料模具型腔數(即一模幾件)怎麼確定
1.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② 如何根據產品計算注塑機鎖模力
鎖模力 F>=k*P*A
F=實際合模力(千牛) 1KG=9.8N
P=模腔平均壓力( Mpa) 1MPa=9.8KG
A=製品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立方厘米)
K=安全系數,一般取1.1-1.6。
射壓 射壓=1.5*模內壓力
等級 模內壓力(kg/cm2)
精密品 550-700
普通品 350-500
劣品 250-300
③ 塑料模具鎖模力計算方法
我在一本模具書(<<注塑模具設計實用教程>>張維合編著,第55頁)上看到一個計算鎖模力的公式如下:
鎖模力≥脹型力÷80%
脹型力=製品投影面積×型腔壓強(單位M Pa)×模穴數
④ 塑膠模具的開模力到底有多大怎樣計算開模力可以調整嗎怎麼調整
最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具體要參考注塑機的鎖模油缸參數及曲肘的比例。粗略估算,開模力約為鎖模力的30%左右。
⑤ 模具設計中,「注射量」和「鎖模力」如何計算
注塑量和鎖模力都是針對注塑機而言,跟模具沒有關系。
鎖模力的確定
鎖模力(又稱合模力)注塑機的重要參數,即注塑機施加於模具的夾緊力。鎖模力與注射量一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器加工製品的能力的大小,經常用來作為表示機器規格的大小的主要參數。
根據注塑製品在模板(頭板或二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積,計算鎖模力P:
鎖模力=鎖模力常數X製品的投影面積
即 P=kp.S
式中 P-鎖模力(t)
S-製品在模板的垂直投影面積(cm2)
Kp-鎖模力常數(t/cm2)
Kp值列於下表中(表2-4) 塑料名稱 Kp 塑料名稱 Kp
PS 0.32 尼龍 0.64~0.72
PE 0.32 賽鋼(Acegal) 0.64~0.72
PP 0.32 玻璃纖維 0.64~0.72
ABS 0.30~0.48 其他工程塑料 0.64~0.8
舉例說明:
設某一製品在頭板或二板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積為410cm2,製品材料為PE,計算需要的鎖模力。
由以上公式計算如下式:
P=Kp.S=0.32X410=131.2(噸)
而出於對生產穩定及注塑機負荷安全考慮,一般注塑機的鎖模力要比製品實際鎖模力大1.17倍
故131.2X1.17=153.5(噸)即應選用160噸注塑機。
注射量就是按製品的材料得出密度,再根據製品的體積算出一模產品所需材料的重量。注塑機料筒容量就是注射量,例如:製品加料柄一模重量為70g,那麼所選注塑機最小需要100g料筒容量的注塑機,製品實際量為料筒容量的70%是最優的選用法。太大容易打不足,太小料長時間高溫易分解。
⑥ 模具鎖模力怎麼計算
我在一本模具書(<<注塑模具設計實用教程>>張維合編著,第55頁)上看到一個計算鎖模力的公式如下:
鎖模力≥脹型力÷80%
脹型力=製品投影面積×型腔壓強(單位m
pa)×模穴數
⑦ 鎖模力大小怎麼算
型腔的壓力,就是根據注塑機注射時候的壓力來算的
⑧ 塑料模具的型腔表面積是怎樣算的
塑料模具的型腔表面積應該是模具型腔陰模或陽模各個小面積的總和。在塑料注射成型加工中考慮的參數是塑料成型面積,是指塑料模具型腔在注射機模板上的投影面積,而不用計算型腔表面積。
⑨ 鋼模板與混凝土粘結力計算方法
做試塊的粘結力力測試,得到數據與模板的面積相乘即可得到整塊模板的粘結力。沒有基礎數據,如何計算,模板一般做隔離處理,處理情況的好壞,和粘結力大小關系密切。
沒有基礎數據,公式怎麼用,你想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