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人的本質是去中心化

人的本質是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4-17 05:09:36

⑴ 人的思維本質是什麼

在現代心理學中,思維被理解為「受社會所制約的,同言語緊密聯系的,探索和發現嶄新事物的心理過程,是對現實進行分析和綜合中間接概括反映現實的過程.思維在實踐活動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產生並遠遠超出了感性認識的界限.」

也有人說:「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與內部規律性.」

然而,雖然各家心理學文獻對思維意義的敘述都不盡相同,但細致分析卻沒有什麼本質差異.把他們的敘述概括起來,不外乎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反映,二是有意識.能反映,這是因為人腦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特殊物質,是迄今所知道的最復雜的物質,是思維的器官,這個器官天然地能夠反映客體,這種天然的反映形式就是感覺.在這點上,人腦和動物的腦是一樣的,反映的僅是事物的個別屬性、個別事物及其外部聯系,屬於感性認識;有意識,這是指人腦和動物的腦的一個顯著區別,人腦可以產生意識(頭腦中已有知識和自覺攝取知識的習性),而動物沒有意識.所以說,用意識裝備起來的頭腦去反映的可以是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和事物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即這時已超出了感性認識的界線,屬於理性認識.這就是思維的直接本質。

例如,我們常見到刮風、下雨,這只是對這些自然現象的感知覺(動物也能做到的反映),但如果我們要研究為什麼會刮風、下雨,並把這些現象和吹氣、扇扇子、玻璃窗上結水珠、水管子「冒汗」、壺蓋上滴下水珠等現象聯系起來,發現它們都是「空氣對流」的表現或「水蒸氣遇冷後液化」的結果,那麼這就已深入到事物的內部,進行著把握因果關系的思維了。

又例如,在對三角形的認識中,感知覺只能反映各種三角形的形體和大小,而思維則能舍棄三角形的具體形狀和大小等非本質的特徵,而把任何三角形都具有三條邊和三個角這一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概括出來.因此,人的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之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從而構成了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

●綜上所述,思維的本質是具有意識的頭腦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
「具有意識的頭腦」的含義是有知識的頭腦,又是具有自覺攝取知識的習性的頭腦.從思維的角度講「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那就不是對於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的反映,而是對於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的反映,這一點很重要,否則就可能出現理解上的混亂,因為概括性不限於思維,知覺和表象也有概括性;間接性也不局限於思維,想像就是間接的反映,所以思維是對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的反映;反映的方式不是直觀的、零散的,而是間接的和概括的。

⑵ 人的本質是什麼

人的本質是哲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在實踐基礎上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主義認為, 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標志主要在於人類創造性的生產勞動實踐, 生產勞動實踐是人的本質得以形成的基礎.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人的本質:
第一, 人的生物的自然屬性不是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在於他的社會性.自然屬性表現了人和其他動物的共同性, 只有人的社會屬性才能把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人的社會屬性是指人在社會生活方面的特點, 如人的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傾向、需要和慾望.它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物。
第二, 人的本質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決定人的本質的社會關系不是單一的, 而是多方面的, 有經濟、政治和思想關系, 還有家庭親屬關系等等.而生產關系是全部社會關系中最本質的關系.在階級社會, 人們的社會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 人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階級性.全面把握人的本質, 必須把人放在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中進行綜合考察。
第三, 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歷史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歷史變動性, 決定了人的本質的具體歷史性.總之, 不能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之外去尋找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就存在於現實的、可感知的、發展變化著的社會關系之中.以科學的歷史觀觀察社會, 對人的本質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所實現的一項革命性變革。

⑶ 你認為什麼才是真正的去中心

可以以周邊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要以中心意見為要求。不斷做出改變,實現更長遠的目標。

⑷ 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啊

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性。

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和黑格爾雖然指出人的本質應是人的社會性,但他們所說的社會性依然是從先驗的理性原則或絕對理念出發的。馬克思主義的人性學說認為,人的本質屬性主要不是人的自然屬性,而是人的社會屬性。

不能離開一定的社會關系來談人的本質,人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製造生產工具和從事生產勞動,因此,一般說人的本質屬性如馬克思所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階級社會中,階級關系在各種社會關系中佔有主導的地位,故人性帶有階級性。馬克思主義的人性學說奠定了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

(4)人的本質是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在中國哲學史、教育史上曾出現過不同的人性觀,並派生出不同的教育觀。孟子主張人性善;不學而能的「良知」、「良能」是一切美德的開端,教育的任務只是「求其放心」,恢復人的先天的本性。

荀子主張人性惡,人之所以能改惡從善,是積學而成、後天努力的結果。告子則主張人性無分善惡,強調人的自然屬性。揚雄認為人之性有善有惡,善或惡的關鍵在於學習。董仲舒、韓愈等主張性三品說,把人性分為三等,說明人的善惡根源於性,表現於情。

⑸ 人的本質是什麼,如何理解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的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特別是吸收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合理內核,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馬克思反對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質,主張從現實的具體的個人去理解人。他認為在考察人的本質、理解人時,「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頁)。這樣,就將人不僅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會存在物。「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質變成了幻想的現實性,因為人的本質沒有真實的現實性。人並不是抽象地棲息在世界以外的東西。人就是人韻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2頁)最後,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得出了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頁)這一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問題的經典表述既是對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也為考察人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這段話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關於人性和人的本質的學說,有一個共同的根本性錯誤在於離開人所生存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的社會關系談論人性和人的本質問題。馬克思從分析費爾巴哈入手,批判了歷史唯心主義的抽象人性論,徹底否定了抹殺人的社會性、階級性和歷史性,並從這種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單個人出發,將人的本質歸結為「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觀點。馬克思並不完全否認人類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對將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對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考察人的本質。正如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時指出的:「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並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2)因此,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系起來的普遍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頁)

2.人的本質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第一次提出了社會關系決定人的本質的命題,為我們理解人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同時,人類在勞動的過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正是在社會關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質。社會關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按列寧的理解,社會關系分為兩類:物質的社會關系和思想的社會關系,這兩類社會關系又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物質的社會關系一般指人們在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經濟關系,即生產關系,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關系。思想的社會關系是指建立在物質的社會關系基礎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關系等。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集中體現為階級關系,所以,在階級社會里,人的本質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人都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頁)。每個人一生下來就置身於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只有在社會關系中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否則,一旦脫離社會關系,喪失社會屬性,就會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樣,無論先天有多麼發達的大腦和健全的軀體,都不可能具備人的本質。

3.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是諸多社會關系的有機統一

「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是諸多社會關系的有機統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說明各種社會關系之間的聯系不是機械的,而是有機的,它們彼此影響、制約、滲透,形成縱橫交錯的統一體。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體現的就是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系的有機統一,而不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簡單相加或某種社會關系的重復。這就要求我們用系統的、全面的方法從總體上,從各種社會關系的有機聯系中把握人的本質。誠如馬克思所說:「社會不

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20頁)

第二層含義指各種社會關系在有機統一的聯系中不是並列的、平等的,它們在決定人的本質方面發揮不同的作用。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物質關系,特別是生產關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決定和制約著其他一切社會關系,因此也對人的本質具有最重要的意義。

4.人的本質是歷史的、發展的

人的本質不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恆不變的,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這是因為,社會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各個人藉以進行生產的社會關系,即社會生產關系,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發展和改變的。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所謂社會關系,構成為所謂社會,並且是構成為一個處於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的特徵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87頁)所以,人的本質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必然是歷史的、發展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是「在每個時代歷史地發生變化的」。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的變更,社會關系的「總和」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不同社會形態下的社會關系決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質。

5.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物質承擔者,但不是人的本質屬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並非要否定人性中包含的自然屬性因素,而是強調社會屬性是人性作為與獸性和神性相區別的根本所在,從而與舊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因此,馬克思主義承認並重視人的自然屬性,認為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物質承擔者、基礎和前提,沒有自然屬性,即生理構造和食慾、性慾等生物本能,就談不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但是,人的本質主要體現的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根本特徵,在這個意義上,人不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會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本質屬性。另外,人的社會屬性雖然以自然屬性為基礎,但是,歷史和現實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都是經過其社會屬性洗禮的,都包含有相應的社會內容。人類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與動物的本能是有區別的,例如,人類不僅僅有食慾,還有飲食文化,人類的性慾也是與兩性間的感情相聯系的,並由此產生了家庭。造成這一區別的原因就在於人的社會屬性為自然屬性注入了社會內容。所以,如果否認人的本質在於其社會屬性,而把人的自然屬性看作人的本質屬性,就會將人與動物、社會與自然混為一談。

⑹ 什麼是人的去中心化

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原是web2.0中的一個概念,後來被傳播學引用。它的概念可以簡單地解釋為:淡化了傳統信息傳播金字塔中的「信息中心」,而讓原來傳播中的「受眾」成為了新的信源,人人都是中心。舉例來說,新華社、新華網、人民網、紐約時報、新浪網、AOL、YAHOO等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中心」。如今博客、微博、SNS的崛起,讓網友們自發維護的這些信息平台成為了新的信息中心。無論從那個角度看,網路上人人都是中心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⑺ 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這個問題過於大了,可以從物理學,生物學,哲學等等很多角度去說明
就算從哲學角度看,每一種理論體系所演繹出來的結論都不一樣。
我學存在主義的,我從薩特的角度說一下領悟
薩特說:人不是他所擁有的一切的總和,而是他沒有擁有的一切的總和。這個觀點闡明了人的本質是一切可能性的總和。
其實不難理解,兩個孩子同時出生,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無限種可能性,可以成為藝術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等等。假如經過40年後,兩個孩子一個成為了政治家,另一個成為了科學家。也就意味著他們分別在無限可能性的本質中實現了其中的一種。但那一刻是否人的本質就改變了呢?不是,即便從40年後開始看,人依然還是無限可能性的總和,因為再經歷20年,那個科學家有可能性成為政治家,政治家也有可能性成為科學家。是否實現不一定,但是可能性是永遠存在的。這就是存在主義關於人的本質的觀點。

這是我所學的角度講給你聽,但你要知道,這並不是真相,任何哲學體系都不是真相,只是選擇一種演繹方式去看待問題。其實人的本質我們永遠無法探求真相,我們要做的是尋找一種演繹方式來支持我們的人生,這才是應用哲學的智慧!

⑻ 人的本質是什麼

人身,只是生命的一種載體,他的真正生命絕不是在這個空間,而是能夠穿越空間的。生命注入到何種外殼,他就成為何種外形的生命,只不過人這種外殼,在我們這個空間,是有母體生出來的。
為什麼成為人?是因為自私和貪欲的形成,互相做了很多非本來的事情,也就是錯事,必須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才可能了結,這就形成了人類的姻緣。
生命在人這個空間,只能感受到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擺脫了那就完全不是這回事
我的答案對於樓主你是想像,對於我就不一定是想像,比如,又有幾個人理解了尼采,理解了愛因斯坦?就像蟲子永遠想像不到還有鳥生存的三維(不是諷刺),只是答案的來源不同於我們平時所學的知識而已
人腦嗎?如果你認為人腦的結構和功能就是你所學到的那樣,那麼你怎麼不認為人的定義也是書本上、字典上所描述的那樣呢?你不是因為找不到理想的答案才來這兒問的嗎?現代人類對死亡的定義你考慮過沒有呢?從心臟的活動到腦的活動,那麼現在的定義就是真理了嗎?在同樣環境下生長的雙胞胎,為什麼有的人腦反應私心,有的人腦反應不私你又知道嗎?只是現在你對人腦還思考不到更復雜更高級的問題,這是本質所在。
另外跟樓主說:本人就是生物學博士。這不是別的意思,只想說明,我們不能被自己所學知識的本身所奴役和制約,你提出這類問題就是現代科學培養不出來的思維,需要從根本上解決了思維方法的人去解說,那麼難道你還想從本本上找到答案嗎?

熱點內容
幣圈是什麼控制漲跌 發布:2025-07-05 12:51:01 瀏覽:385
以太坊的運作過程 發布:2025-07-05 12:34:09 瀏覽:207
如何銷售區塊鏈會議 發布:2025-07-05 11:34:12 瀏覽:219
幣圈跑分平台下載 發布:2025-07-05 11:34:10 瀏覽:912
trx怎麼充值到交易網站 發布:2025-07-05 11:18:46 瀏覽:737
幣圈莊家就怕什麼 發布:2025-07-05 11:13:37 瀏覽:931
幣圈凍卡一般幾天後發生 發布:2025-07-05 11:00:31 瀏覽:923
2019年三月比特幣的價格 發布:2025-07-05 10:54:48 瀏覽:967
usdt質押幣 發布:2025-07-05 10:29:45 瀏覽:983
國外著名幣圈投資機構 發布:2025-07-05 10:29:39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