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數相加減的算力
㈠ 小學六年級怎樣提高計算能力
一、基礎性訓練:
從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上看,口算的基礎要求不同。低中年級主要在一二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 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具體口算要求是,先將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得到 的三位數立即加上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相乘的積,迅速說出結果。這項口算訓練,有數的空間概念的 練習,也有數位的比較,又有記憶訓練,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一項數的抽象思維的升華訓練,對於促進思維及 智力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二、針對性訓練:小學高年級數的主體形式已從整數轉到了分數。在數的運算中,異分母分數加法是學生費時多又最容易出 差錯的地方,也是教與學的重點與難點。
兩個分數,分母中大數是小數倍數的。如「1/12+1/3」,這種情況,口算相對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擴大倍數,直到與大數相同為止,分母擴大幾倍,直到是另一個分母小數的倍數為止。
三、記憶性訓練
高年級計算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綜合性。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有的 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主要內容有:
1.在自然數中10~24每個數的平方結果;
2.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幾個常見數的積;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㈡ 怎樣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1、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2、計算方法的技巧性;
3、計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要從下面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讓學生熟練掌握運演算法規: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到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演算法則,熟練掌握各類;
二、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
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
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三、切實加強學生口算訓練:在課堂中,一般採取下列步驟進行口算訓練:
1、先讓學生先口算出結果。
2、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方法,對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時給予肯定,有時對同一題目,還可問問學生有無別的口算方法。
3、最後教師對口算方法給予解釋和強調。
四、善於採取簡便演算法:有些數學計算試題具有明顯的形式和數字構造特徵,這些特徵正是我們施展簡便演算法的大好機會,通過一定數量的簡算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強化了學生數學計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還給學生帶來了快樂的精神享受,這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大有裨益。
㈢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即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演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首先要讓學生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
第二,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在計算練習中,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計算練習中,要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利於他們熟練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還有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但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抵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精簡選題,盡量找些簡單的計算題的來引導學生來做深奧的計算題。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首先,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不要盲目地沒有審清運算順序就簡便運算,如 15+5 ×(1 -0.5),學生錯誤地算成 20×(1 -0.5) ,其次,計算時要嚴格規范計算過程,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當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後,既要讓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也要求學生找草稿中有無錯誤。如;數位的對齊,進位是否以加上。計算時要讓學生養成自我驗算的習慣。
第四、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任何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都是由若幹道口算題綜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確、迅速與否直接關繫到計算能力的提高,設計口算練習時,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簡便運算題,經常進行口算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㈣ 如何培養數學計算能力.
培養數學計算能力的方法:
一、加強口算訓練,為其他計算打好基礎。
口算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只有基本口算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才能使學生過好計算關,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為此,我總是利用早自習等小塊空餘時間做一頁的口算題卡。家長也可以堅持讓孩子每天做口算題。口算的內容包括本冊的口算題和以前學過的基本口算內容,都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以求達到熟練的程度。
二、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通過連續的、大量的練習來達到目的,而讓學生反復做大量、單調的試題計算練習,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必須設計形式多樣,靈活多變,既有針對性、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練習,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設計一些數學游戲的計算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題中的數字和符號)二劃(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後算哪一步)三想(什麼時候用口算,什麼時候用筆算,是否可以用簡算)四算(認真動筆計算)。
2 、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訓練學生作題要有耐性,不急躁,認真思考,即使做簡單的計算題也要謹慎。演算時要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就是在草稿紙上計算也要書寫清楚,方便檢查。
3、培養及時檢驗的習慣。檢查時要耐心細致,逐一檢查。一查數字元號,二查演算過程。概括為「一步一回頭」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時做一步回頭檢查一步。檢查數字、符號抄寫是不是正確,得數是否准確等,並要求學生根據各種相應的計演算法則耐心細致地計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4、培養巧妙估算的習慣。一是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得數的范圍;二是系統計算後進行估算,可判斷出得數是否正確合理。
㈤ 如何提高數學運算能力的課堂效率
一般來說,數學確實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偶爾也可以——這個就是偶爾的情況。這些數字規律當然是有的。比如從41的平方開始,仔細觀察,一直到50,我們會發現如果把每個數分成兩段,再仔細觀察一下,41-49的平方前兩位依次為16,17,18....後兩位依次為81,64,49,一目瞭然。
記憶的最大作用就是節約時間,如果還要靠找規律才能得到結果,還不如筆算快呢。這些基本數據背熟對於以後的數學計算的理解會大有好處——具體體現在初中的因式分解和多項式計算上。
當孩子進入初中的學習後,這張表的作用會凸顯出來。當然在小學階段也會有很好的應用——當這張表和平方差公式結合起來以後,我們發現很多的計算復雜度會大幅下降。
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到速算的教程里。
當然我們這里的心算並不是讓你上最強大腦的那種心算,只是幫助你更快更准地把答案搞出來而不是達到變態的那種級別。。。
數學研究的一條重要規律,就是從簡單到復雜。對於速算的方式,我們也採用此種方法。首先介紹湊0法。
這是最容易的速算方法,要訣就是找2和5,4和25,8和125。
——875×16=?
——14000。
從875剝離出125×7,從16中剝離出8×2,2,7得14,後面添3個0。是不是很快?關鍵是還不容易錯。
但是看似簡單的兩位數乘以三位數,實際上考察了學生對能被2^n和5^n的整除的數的特點,也包含了對數的分解再組合的一個過程,這就是數感。
是不是覺得很管用?
接下來介紹一下多位數乘以11的速算方法。
比如兩位數乘以11的口訣是:兩頭一拉,中間一加。
我們以35為例,先將35拆開,變成3 5,相加得8,填入中間的空處,即得385。很自然的一個問題:如果碰到要進位怎麼辦?
如果你能在第一時間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是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的人!
我們馬上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要進位,那麼在第一位上加1,尾數填中間。以85為例,一拉得到8 5,一加得到13,進位留3,得到935。
是不是很容易?
兩位數解決了,多位數怎麼辦——很簡單,全部拉開,然後從後往前逐項加,碰到進位,自動進位即可。
例:123乘以11,拉開1 2 3,從後往前加,2+3得到5,1+2得到3,所以答案即是1353。要進位?我們一樣操作。894,拉開得到 8 9 4,從後往前,得到13,留3進1,8+9得到17,變成18進1,所以得到9834。簡單吧?
無論多少位,一律如此處理。理論上11的整數倍,22到88都沒有問題了。
那為什麼沒有99?
我們通常把99視為100-1,所以兩位數乘以99,我們可以在後面添兩個0,然後減去該數——有更簡單的方法么?
事實上,00結尾做減法,必須要退位,所以我們只需要將此數減1,後面跟上相對於100的補數即可。比如27×99,減1得26,補數為73,我們馬上可以得到結果為2673。
再接下來,我們要講一下以5結尾的整數的平方數如何計算的問題。
我們給出如下的公式:X5^2=X*(X+1)後面接上25。例:245^2=?
因為24*25=600,後面跟25,得到60025。是不是很容易?
你可能會問,學這些有什麼用?是啊,沒用學它幹啥?
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沒有明確的用處,但是這個訓練可以培養數感。比如對於sqrt6, 其值應該是多少?2.449 對么?我們把2.449略放大一點,2.45,它的平方是多少?立馬可得6.0025,我們馬上知道,2.449是對的。在這里,我們假設讀者對於小數點的移動非常之熟練。
對於普通的學生來說,學數學的一個很大誤區在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非常常見的錯誤。僅僅從對數的運算上,我們看到了觸類旁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想快速計算出數值,要會估計,要會判斷,還要學會驗算,還要會熟練移動小數點——這恰恰是大多數人看不起的數的運算帶給我們的正確的理念——做數學題,如何判斷自己的路是否正確?如何知道計算是否出現錯誤?怎麼樣能最快確定最終的結果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㈥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孩子的計算能力該如何培養?
小學可以說是孩子們最重要的時期,知識的啟蒙、習慣的養成、閱讀計算能力的培養、英語口語基礎的夯實、興趣愛好的培養、性格的塑造等等,幾乎都在小學開始形成,這些重要的事情,在小學又有三個關鍵期,即初入小學、三年級和六年級,把這些重要事情總結起來,可以分成四類,即:
小學三種重要的能力培養;
小學三件影響一生的事情;
小學三個關鍵期不能忽略;
小學三個家長要牢記的詞。
我們將分成12篇文章來探討。本文我們講小學三種重要的能力培養:計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那在小學階段,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培養計算能力呢?
第一,掌握基礎知識,是形成計算能力的前提。
面對計算題時,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麼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決定了是否具有計算能力。
例如,學習分數四則計算,就必須先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理解並且掌握如通分、約分、帶分數與假分數之間的互化等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孩子真正掌握了,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
而相對於低年級來說,高年級的基礎知識更為豐富,因此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應幫助孩子從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開始,運用遷移,不斷深入。
第二,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
學數學,不解題不行,只講不練或講多練少,都會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俗話說的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也是這個道理。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經常督促和指導他們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不然,他們在計算時會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例如,在計算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時,常遇到學生計演算法則是正確的但結果卻是錯誤的,究其原因,有約分、通分的錯誤,有互化錯誤,也有百以內的口算問題。這些都反映了孩子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在計算練習中,強化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為此,在指導孩子練習時,應有的放矢,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
另外,幫助孩子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也能大大提高計算技能。如: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總的來說,用小數計算比較簡便,但判斷能否把所有的分數化成有限小數成為了這一類計算的關鍵點,隨著這一關鍵點的突破,孩子的運算速度必定加快,計算技能也勢必提高。
第三,掌握適當的口算技巧,培養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生數學能力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要切實抓好它,才能有利於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這里教幾個實用操作。
① 運用口算卡片,保持訓練的連續性
運用口算卡片,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視覺是感知過程中最敏感的器官,學生目視口算卡片進行視算,注意力容易集中。一般可以利用剛開始學習前兩三分鍾集中訓練。例如:我們將所有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算式製作成口算卡片,媽媽快速出卡片,孩子快速口算,20張卡片為一輪,計時游戲,並把歷史最好成績(包括用時和得分)貼在孩子的床頭,每次訓練後,如果破記錄,就更新。
現在有一些游戲也可以達成這樣的效果,但是我仍然認為卡片效果更好。
② 掌握一些湊整的速算技巧
比如湊十法。「20以內進位加法」是否計算正確、迅速,而「湊十法」是這部分內容的核心,學生對「湊十法」掌握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到進位加法的計算速度,從而影響到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及整數四則計算學習。所以掌握利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非常重要。
其實,加法、減法、乘法都可以運用到湊十的速算技巧。
第四,培養良好習慣,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
有的孩子,在測驗、考試之前盯得緊一點,成績會起很大變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礎的東西沒有掌握,而是平時的習慣不行。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這就要求孩子要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看到題目,首先審題的習慣,這樣計算起來方法會更正確、更合理,計算速度會不斷提高。
計算出現差錯,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導孩子認真書寫也十分重要。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運算的思路和計算步驟。
誠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時緊時松,只有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
在整個小學階段,四則計算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整個小學數學的一半以上時間都在學習它。因此,幫助孩子打好基礎,重視基本技能訓練以及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能使孩子形成較強的計算能力。
㈦ 什麼是整數運算能力,什麼是浮點運算能力
這兩種運算都是處理運算的。
在之前的最開始的CPU裡面是沒有浮點運算單元的,只有整點運算單元,那時候 的機器只能在處理整點運算上面顯得得心應手,但是你要計算浮點運算,卻需要電腦上的程序(軟體)來計算,電腦的硬體並不能處理。也或者是你可以自己從市場上買一個浮點運算單元插在自己的電腦主機上,當做外設補充CPU本身的不足。
在當時之所以沒有集成浮點元算在CPU內部是受價格因素的影響,當然也有技術方面的影響。現在隨著技術發展,晶元的價格也越來越便宜,浮點和整點都已集成在CPU內部。而且他們的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處理數據的功能也愈加強大。
只是從課堂上老師口中聽來的,還望有真正深入了解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