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作戰方法研究

去中心化作戰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4-17 21:54:43

❶ 微信公眾平台把「去中心化」作為發展方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去中心化,核心和本質其實都是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方式。信息(這里指廣義上的信息,包括用戶能夠看到的各種內容,包括新聞、商品、通知、公告等)傳播的方式,通常有中心化和社交化兩種。張小龍期望的微信「去中心化」,就是更多的通過社交化的方式來傳播(獲取)信息,通過社交網路中的用戶關系傳播,不需要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能讓用戶傳播或者獲取信息。


總之,去中心化不是脫離平台,不依賴平台導流,只做自己身邊的熟人就叫去中心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依賴於社交網路,讓商家、商品的信息有更加廣泛的傳播范圍,獲取更多的流量來源,而不僅僅是中心化的平台導流

❷ 我開始領會到大型任務如何通過去中心化的方法並藉助最少的規則來完成

。我開始領會到大型任務如何通過去中心化的方法並藉助最少的規則來完成;我懂得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先計劃好。印度街道上車水馬龍的畫面始終浮現在我腦海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佇立不動的牛群,鑽來鑽去的自行車,慢慢悠悠的牛車,飛馳而過的摩托車,體積龐大的貨車,橫沖直撞的公交車——車流混雜著羊群、牛群在僅有兩條車道的路面上蠕動,卻彼此相安無事。亞洲給了我新的視角。

比特幣如何算出來的

要想了解bitcoin的技術原理,首先需要了解兩個重要的密碼技術: HASH碼:將一個長字元串轉換成固定長度的字元串,並且其轉換不可逆,即不太可能從HASH碼猜出原字元串。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主要是SHA256。
公鑰體系:對應一個公鑰和私鑰,在應用中自己保留私鑰,並公開公鑰。當甲向乙傳遞信息時,可使用甲的私鑰加密信息,乙可用甲的公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方無法冒充甲發送信息;同時,甲向乙傳遞信息時,用乙的公鑰加密後發給乙,乙再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者無法偷聽兩人之間的通信。最常見的公鑰體系為RSA,但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是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和現金、銀行賬戶的區別? bitcoin為電子貨幣,單位為BTC。在這篇文章里也用來指代整個bitcoin系統。 和在銀行開立賬戶一樣,bitcoin里的對應概念為地址。每個人都可以有1個或若干個bitcoin地址,該地址用來付賬和收錢。每個地址都是一串以1開頭的字元串,比如我有兩個bitcoin賬戶,和。一個bitcoin賬戶由一對公鑰和私鑰唯一確定,要保存賬戶,只需要保存好私鑰文件即可。 和銀行賬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銀行會保存所有的交易記錄和維護各個賬戶的賬面余額,而bitcoin的交易記錄則由整個P2P網路通過事先約定的協議共同維護。 我的賬戶地址里到底有多少錢? 雖然使用bitcoin的軟體可以看到當前賬戶的余額,但和銀行不一樣,並沒有一個地方維護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它只能通過所有歷史交易記錄去實時推算賬戶余額。 我如何付賬? 當我從地址A向對方的地址B付賬時,付賬額為e,此時雙方將向各個網路節點公告交易信息,告訴地址A向地址B付賬,付賬額為e。為了防止有第三方偽造該交易信息,該交易信息將使用地址A的私鑰進行加密,此時接受到該交易信息的網路節點可以使用地址A的公鑰進行驗證該交易信息的確由A發出。當然交易軟體會幫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只需要在軟體中輸入相關參數即可。 網路節點後收到交易信息後會做什麼? 這個是整個bitcoin系統里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詳細闡述。為了簡單起見,這里只使用目前已經實現的bitcoin協議,在當前版本中,每個網路節點都會通過同步保存所有的交易信息。 歷史上發生過的所有交易信息分為兩類,一類為"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即已經被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它保存在一連串的「blocks」裡面。每個"block"的信息為前一個"bock"的ID(每個block的ID為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和新增的交易信息(參見一個實際的block)。另外一類指那些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上面剛剛付賬的交易信息就屬於此類。 當一個網路節點接收到新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之後(可能不止一條),由於該節點保存了歷史上所有的交易信息,它可以推算中在當時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從而可以推算出該交易信息是否有效,即付款的賬戶里是否有足夠余額。在剔除掉無效的交易信息後,它首先取出最後一個"block"的ID,然後將這些未驗證的交易信息和該ID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個驗證碼,形成一個新的「block」。 上面構建一個新的block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因為它需要計算驗證碼,使得上面的組合成為一個block,即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的前若干位為1。目前需要前13位為1(大致如此,不確定具體方式),此意味著如果通過枚舉法生成block的話,平均枚舉次數為16^13次。使用CPU資源生成block被稱為「挖金礦」,因為生產該block將得到一定的獎勵,該獎勵信息已經被包含在這個block裡面。 當一個網路節點生成一個新的block時,它將廣播給其它的網路節點。但這個網路block並不一定會被網路接受,因為有可能有別的網路節點更早生產出了block,只有最早產生的那個block或者後續block最多的那個block有效,其餘block不再作為下一個block的初始block。 對方如何確認支付成功? 當該筆支付信息分發到網路節點後,網路節點開始計算該交易是否有效(即賬戶余額是否足夠支付),並試圖生成包含該筆交易信息的blocks。當累計有6個blocks(1個直接blocks和5個後續blocks)包含該筆交易信息時,該交易信息被認為「驗證過」,從而該交易被正式確認,對方可確認支付成功。 一個可能的問題為,我將地址A裡面的余額都支付給地址B,同時又支付給地址C,如果只驗證單比交易都是有效的。此時,我的作弊的方式為在真相大白之前產生6個僅包括B的block發給B,以及產生6個僅包含C的block發給C。由於我產生block所需要的CPU時間非常長,與全網路相比,我這樣作弊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網路節點生產block的動機是什麼? 從上面描述可以看出,為了讓交易信息有效,需要網路節點生成1個和5個後續block包含該交易信息,並且這樣的block生成非常耗費CPU。那怎麼樣讓其它網路節點盡快幫忙生產block呢?答案很簡單,協議規定對生產出block的地址獎勵BTC,以及交易雙方承諾的手續費。目前生產出一個block的獎勵為50BTC,未來每隔四年減半,比如2013年到2016年之間獎勵為25BTC。 交易是匿名的嗎? 是,也不是。所有BITCOIN的交易都是可見的,我們可以查到每個賬戶的所有交易記錄,比如我的。但與銀行貨幣體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的賬戶本身是匿名的,並且每個人可以開很多個賬戶。總的說來,所謂的匿名性沒有宣稱的那麼好。 但bitcoin用來做黑市交易的還有一個好處,它無法凍結。即便警方追蹤到了某個bitcoin地址,除非根據網路地址追蹤到交易所使用的電腦,否則還是毫無辦法。 如何保證bitcoin不貶值? 一般來說,在交易活動相當的情況下,貨幣的價值反比於貨幣的發行量。不像傳統貨幣市場,央行可以決定貨幣發行量,bitcoin里沒有一個中央的發行機構。只有通過生產block,才能獲得一定數量的BTC貨幣。所以bitcoin貨幣新增量決定於: 1、生產block的速度:bitcoin的協議里規定了生產block的難度固定在平均2016個每兩個星期,大約10分鍾生產一個。CPU速度每18個月速度加倍的摩爾定律,並不會加快生產block的速度。 2、生產block的獎勵數量:目前每生產一個block獎勵50BTC,每四年減半,2013年開始獎勵25BTC,2017年開始獎勵額為12.5BTC。 綜合上面兩個因素,bitcoin貨幣發行速度並不由網路節點中任何單個節點所控制,其協議使得貨幣的存量是事先已知的,並且最高存量只有2100萬BTC

❹ 去中心化借貸的方式是什麼

為有名的四個去中心化貸款協議分別為Compound、Dharma、dYdX和MakerDAO,我們將其歸納為三種模式:
(1) P2P撮合模式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Dharma和dYdX都是撮合借方和貸方的點對點協議。因此,基於這兩個協議的貸款和借款數量是相等的。
如,Dharma中由智能合約充當「擔保方」角色,評估借方的資產價格和風險。債權人則根據「擔保方」提供的評估結果決定是否貸款給借款人,同時當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款時,「擔保方」自動執行清算程序。Dharma平台的借款期限最長為90天,貸款利息是固定的。貸款人在放貸期間資金被鎖定,只有在與借款人匹配後才開始賺取利息。
dYdX協議也是P2P模式,但它與其他借貸平台之間的主要區別是,dYdX也支持除了借入借出之外的其他交易,如期貨交易。交易者在dYdX開倉時,會借入保證金,並與貸方通過平台就條款協議達成一致,進行保證金交易。所以dYdX的目標客戶主要是保證金交易商。dYdX平台的利息是可變的,用戶在dYdX上貸款時沒有鎖定期或最長期限。
(2) 穩定幣模式
這一模式的典型是MakerDAO,沒有貸方只有借方,且唯一可借入的資產是DAI。借款人通過抵押數字資產(現為ETH)借入新創造的DAI。DAI是MakerDAO平台發行的、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質押資產和借款的質押比率必須保持在150%以上。而其利息是全球性的,由MKR持有者通過投票來決定。利息並不穩定,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從2.5%上升到19.5%。
(3)流動池交易
以Compound為例,借方和貸方通過流動性交易池進行交易,而不是與交易對手進行匹配。每個貸款和借款的利率由池子的流動性大小來確定,即由貸方提供的貨幣總數量和借方的需求總數量之間的比率而波動。Compound不設置固定的貸款期限,貸款人可以把資金存入貸款池子持續賺取利息,並隨時提取資產。借款人有無限的合約期。

據市場調研顯示:截至2021年2月20日,去中心化抵押借貸市場總借款量首次觸及8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去中心化借貸市場是一個基於智能合約網路系統,加密貨幣持有者可以在這里將他們的鏈上資產/通證借給他人來獲得利潤,
目前借款總量排名前三的DeFi協議分別是:
1、Compound:借款總量4,446,012,599美元,佔比55.60%;
2、Maker:借款總量2,335,968,433美元,佔比29.21%;
3、Aave V1:借款總量643,772,395美元,佔比8.05%。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❺ 什麼叫「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Web2.0你好,請 登錄 或 注冊
2005-12-23 17:13:54 來自: 陳易 (廈門)
去中心化的Web2.0帶來的是去中心化的內容消費方式,整體感的破壞並不僅僅是一個顛覆傳統的問題,它帶來的還有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的更大的障礙。如果web2.0就到此為止,那也只是用一種生產消費方式顛覆另一種,在本已太過海量的信息世界的後面再外加一個零,並沒有能讓我們在對真實世界的理解上再往前行進一步,那樣的2.0也最多隻能是一個未竟的2.0,也許我們需要做的是分拆之後的對整體性重新組裝的嘗試。

❻ 我看日漫命運石之門裡面經常提到一個人名字叫約翰提托,我想問一下這個人現實中真有其人還只是動漫虛構的

曾經有一個自稱約翰 提托的人在2000年和2001年期間在網上留言版張貼有關時空旅行的事情,宣稱他是一個未來世界2036年的美國軍人。受軍部指揮,被委派任務就是乘時光機回到1975年,拿回一部IBM5100電腦,用以在2036年「除錯」一些「舊式」的電腦程式。他作了很多模糊但不可能偽證的預言,也對他自己聲稱所處的年代給出了一個細致的描述,而且其對於IBM5100的未知功能也做出了正確的說明。約翰·提托的身份在一些超現實主義的網上討論區中引起爭議,但總體來說沒有任何能證明其真實性的證據。《SG》就是志倉千代丸社長參考這些資料,加上藝術的創作作出了這部經典的游戲。如果你看完都沒覺得有點真實性,怎麼能叫做經典呢?主角拿到最後IBN5100了,但等待他的卻是另一條世界線的另一個悲劇。

❼ 幼兒園招生,用微信渠道靠譜嗎

你好,我找了一份關於微信招生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都知道傳統招生現在不好用了,我們也都知道不同的類型的商品或服務要對應著不同的營銷手段,報班是一種服務購買,我認為這種購買決策的特點主要有三個:

高價低頻(課時費價格較高,且家長一般不會輕易選擇換班)。
信息不對稱(家長對於輔導機構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更多依賴外部信息)。
付費者與使用者分離(家長付費,學生上課)。

微信招生也是一樣的,我們要明確,我們像打哪個痛點。

微信「三件套」在微信社群營銷的流程中(如下圖所示),各有分工,協同作戰,在不同的環節各擔角色,只單獨做好任何一個項目並沒有什麼意義。
註:任課教師建立所帶學員的家長群——班級群(機構內學員家長為主);運營部門建立某一年級的家長群——年級群(機構外學員家長為主)。
比如,很多校長熱衷於做公眾號,有的甚至一做就是幾個,而各個公眾號間沒有任何協同關系。其實這種單項內容的輸出不過是電子版的傳單而已,咨詢轉化率可想而知,機構想通過這種方式形成影響力是需要較高的基礎粉絲數量的。
接下來,我將針對微信社群營銷流程中的重點環節進行分析。
一、公眾號怎麼發文章
這是整個微信社群營銷的第一環節。申請公眾號不難,但運營好一個公眾號,是一個很難、很費精力的事情,所以在機構精力有限的前提下,盡量避免多點出擊,主打一個公眾號即可。
當然,如果精力允許,可以考慮設計公眾號矩陣。所謂公眾號矩陣,就是多個公眾號各有分工,定位目標人群不同,協同互推進而形成合力。
比如,我的機構運營著兩個公眾號,一個是服務號「XX教育」,主要推送招生簡章、開課通知等硬廣信息,目標人群定位於已經在我的機構上課的家長。
另一個是訂閱號「XX市中學教育平台」,主要推送本市中學教育相關資訊與適合家長閱讀的家庭教育類文章(其實就是微縮版家長幫),目標人群定位於還沒有在我的機構上課的家長。
第一個公眾號採用服務號,是因為硬廣頻次本來就不高,而且服務號的信息能夠直接推送到微信對話欄,顯示會更直接。第二個公眾號用訂閱號,是因為軟廣類信息發的頻次相對較高,而且此類信息應該讓家長享有是否打開的權利。就如同發傳單,當對方不想被生塞時,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師怎麼運營班級家長群
教師運營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什麼?
校長答:多和家長溝通,降低退課率。
這個回答,單一又淺薄。
我認為,通過運營家長群,我們能達到兩個目的:
降低退課。主要是通過讓教學過程透明化,減少信息不對稱,讓家長看到教師和機構的工作和付出,而不是單純以最後的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標准。
第二個目的比較隱性,卻更加重要,就是招生作用。
人都有惰性,當家長不及時了解教學過程時,日常中能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時間就會變少,頻率就會變低,此時對外界主動創造口碑的概率就會降低。
班級家長群是機構最優質的存量資源,他們認同機構的教學,是機構向外傳播信息的擴音器。有的機構只讓家長關注了機構公眾號,但是家長的打開率非常低,遠遠比不上老師把消息推送到群中的家長打開率。
在此部分,老師經常提出的問題是,家長群做了,每節課後都會發本節課的授課內容,班級情況等,但是家長參與度越來越低,慢慢就沒人說話了,老師也懶得發了。這樣的結果是,降低退課的目的非但達不到,反而會有家長因孩子成績不提高在群中發泄引發群體性負面情緒的風險。
其實,運營家長群也要有產品思維,最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關懷家長」,應該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家長需要什麼。
比如,上文提到的在群中發每節課授課內容,就是典型的逆產品思維——
家長:『你看得懂,我真看不懂,除了「收到」,我也說不了什麼啊!』
結合教師運營班級群常出現的問題,我的建議如下:
1、發布內容專業性+有針對性。
教師發到班級家長群里的授課內容家長看不懂,那還發不發?
當然要發。大夫在給我們診病時,也會說一大堆我們聽不懂的醫學術語,但卻更加凸顯了他的專業性。但是別忘了,大夫還會補充「醫囑」,這部分是病人都能聽得懂的。
同理,老師在發布授課內容後,要有一些課堂評價(課堂測驗成績也是很好的課堂評價),而且一定要針對表現的好或考的好的同學做特殊點評,並「@」相關家長。須知「羨慕嫉妒恨」才是所有人類自發行為的第一推動力。

2、設定群目的,發布群任務。
基於興趣或某些間接聯系(如家長是因為孩子在一起讀書才有間接聯系)等弱聯系建立的陌生人群,如果靠自發運作,最終都將走向無序和混亂,難逃廣告群或死群的命運。
成熟的社群不是群成員簡單地疊加在一起,它是有機的,因此必須是有序的。而設定群目的,圍繞群目的下達群任務並及時接收反饋是創建群秩序的最有效途徑。
上文已經說過,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續報和招生,圍繞這個目的,考查學生單詞、監督學生完成某些作業等都是很有效的群任務。
關於家長對群任務的執行力,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在家長群,家長本來就很有動力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只是很多時候無從插手,或找不到插手理由,因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願意和家長討論學習的。
但對於高年級學生,這類參與往往不太現實——家長已經沒能力進行內容參與了。即使如此,新東方還是強制要求家長每次課後必須在微信群中「打卡」——家長已經收到作業通知並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了。
3、利用話題「去教師中心化」。
群主中心化的社群往往面臨很大的風險:當群主缺席討論或群主拋出的知識或話題不能引起大家興趣的時候,群的活躍度和壽命會大大降低。所以,我們要致力於班級家長群的「去教師中心化」,鼓勵並引導家長產生話題參與導論。
值得注意的是:「去中心化」應該是PGC(專業產生內容)到UGC(用戶產生內容)的過程,即,「去中心化」的前提是群里要先有KOL(意見領袖)——教師,然後在通過有效的方式削弱教師在群里的話語比例。我認為,主題討論是最有效的「去中心化」方式之一。
比如,每次機構公眾號發出的教學咨詢或家庭教育內容等,都是非常好的討論主題,教師將文章扔到群中帶領大家討論,不但可以提高群活躍度,而且能提高文章的轉發率。
另外,家長群內一般都是媽媽居多,媽媽們對於除上課外的非正式內容也是有很大興趣的,如果在群中看到了孩子上課的照片,或者下課時孩子們休息或做作業的小視頻片段,都會非常意外且興奮。
4、發展種子家長。
良好的社群需要組織架構,但教師個人的影響力有限,並不能輻射到每個家長,所以,就需要發展班級家長群中的種子家長。
何謂種子家長?
我們一般指的種子家長是:孩子的成績較為突出,非常樂於主動分享自己孩子情況並給對方提建議的家長。辨別種子家長並和種子家長建立相對更深度的聯系,將會在教師運營班級家長群的過程中,傳遞更多聲音,更有效的擴大機構的影響力。
5、定位清晰。
最後要提醒的是,家長群存在的目的絕對不是代替原有的電話和面談家長會,而是創造更多的與家長溝通的機會和理由。
與家長溝通的最好方式還是面談,其次是電話,再其次才是微信。效率的提高不應該帶來效果的下降。定期的微信群家長會,做好了可以成為正式家長會的有效補充。
三、怎麼讓家長轉發文章
如何促進文章轉發是一個被大家寫爛的話題,不多說,我只提兩個建議。
1、家長最感興趣的是哪類話題呢?
家長幫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大數據支持(詳見《學而思招生利器家長幫正在衰落,中小機構如何抓住機會逆襲?》),三類內容家長最喜歡:
最新目標學校資訊,俗稱小道消息,這類文章可以標題黨一點。
稀缺資源。如某校單招考試題等,這類雖然不能在文章中下載,但是鏈接到相關的資源上是不難的。
家長力所能及(能執行)的經驗或建議。
舉個例子,你寫的高考一輪復習如何規劃,是很有用,但是家長並不懂,懂了也幹不了啥,但是如果你寫一輪復習時孩子最好吃啥,這時候家長就容易眼前一亮。在家長幫網站,「家庭教育」和「家有美食」就是人氣最高的兩個板塊。
2、上述是資訊類公眾號的內容建議,那麼,硬廣類呢?沒人願意轉發硬廣,除非你出的價足夠高,但是活動成本是不得不考慮的。
比如,我們之前為了促進硬廣轉發,搞了一次「集贊送抱枕」的活動,結果發現社會上居然存在大量的「集贊專業戶」,他們甚至有專門的群和組織。結果是那兩天我門把全市能買到的抱枕都買來了……賠了好幾萬。
那麼,如何低成本促進轉發呢?
我們先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當你走在大街上,有人給你一張傳單,告訴你轉發飯店信息可以送你 20 元的飯店用餐代金券。我想你轉發的慾望不會很強。
但是,如果你去某飯店吃飯,結賬時,收銀員告訴你轉發飯店信息即省 5 元,你會轉發嗎?我想大多數人會轉發。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轉發是一個有成本的事情,嫌麻煩、怕朋友看到廣告厭煩等都是成本。只有收益蓋過成本,大家才有動力去轉發。
那麼,機構如何以低成本讓家長得到較高收益,進而轉發呢?
我認為,要滿足如下兩條:
在人們眼中,現金等價物的價值遠不如現金,所以送代金券不如送錢;
貨幣有折現收益,現在能花的 5 塊錢和 20 天後才能花的 5 塊錢價值自然不一樣。
所以,我們設計的轉發獎勵應該看上去既是現金獎勵,又能讓家長立即變現以降低轉發成本。
在我的機構,教務會在家長在繳費的時候告訴家長:「您現在轉發這條消息,我立刻給您優惠」。家長立刻實打實的少交錢,自然願意轉發。
四、朋友圈怎麼運營
有的校長朋友看到這部分不禁搖搖頭:大家已經被朋友圈廣告煩透了,再亂發廣告估計會被家長屏蔽。運營朋友圈絕不是只發發廣告那麼簡單。
我始終認為硬廣的作用應該是通知,通知那些已經認同你的家長,包括已經在這上課或者已經通過某些渠道對你有了解的家長,前來報名,而做不到拉新。
把一個對你完全沒概念的家長直接吸引到你的機構上課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家長沒需求時看到硬廣自然沒感覺,而家長有需求時,往往也是機構宣傳的高峰期,家長會接到大量的機構信息,只能靠概率選擇你。
而朋友圈發硬廣就像硬塞給人傳單一樣,不要還不行,體驗感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機構的每一次硬廣推送,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頻率我認為每個月不要超過一次。
結合朋友圈的作用,我對朋友圈運營工作的重點做如下建議:
1、引發被動推薦。
以吃飯為例,我們只有遇到「驚艷」級別的餐廳,可能才會興奮的遇到朋友就說「XX餐廳太棒,強烈推薦!」這種餐廳畢竟是少數,對於更多的「還不錯」級別的餐廳,當朋友向我們尋求聚餐建議時候,我們是願意給他們推薦的。
主動推薦難度太大,被動推薦難度相對小的多,但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場景觸發被動推薦過程,朋友圈可以幫機構做到這一點。
大家對於廣告是有抵觸的,而且即使是其他家長讀在我們機構上課家長轉發的廣告也不能引起其他家長的被動推薦——其他家長會認為廣告中含有其他利益性誘因。
所以,只要家長能在朋友圈中表達「我的孩子目前在這學習」這個意思就可以了,這已經能構造場景觸發有需求的家長的咨詢慾望了。
此時,哪怕來自「第三方在讀家長」推薦的只言片語,也勝過機構宣傳的千言萬語。那麼,家長願意轉發或發布關於孩子的哪些信息呢?
當然是贊美孩子或對孩子有用的信息。
比如,孩子在機構獲獎的畫面,針對孩子能力或作品排名的投票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觸發家長轉發的內容。
當然,機構只要默默的、不經意的讓自己機構名字出現在畫面或投票頁面就 OK 了。
2、教師形象更加豐滿。
教培行業一個公認的事實是,續班最好的老師,不一定是水平最高的老師,而一般是那些家長維護最好的老師。
原因很簡單,孩子太小沒有鑒別能力,家長不是教學過程直接參與者,大部分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不安全感——我交了這么多學費,老師有沒有在糊弄孩子?孩子越小,家長在教師陪聽的比例就越大。
當然,如果老師成為家長的朋友,那就不一樣了,家長不止會更加放心教師的付出程度,而且當孩子出現成績下降等問題時,家長第一想法就不會是「老師差勁要換人」而是和老師溝通下自己孩子最近出什麼問題了。
所有的家長會都是工作范疇之內的交流,工作場景的建立註定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話題的局限性,雙方關系很難突破「僱傭」關系達到「朋友」層面。
但是朋友圈的存在,能夠讓家長和老師互相走進對方的生活,形成工作之外的弱聯系,一個點贊、一個留言就能拉近本來就有做更進一步交流意願的雙方的關系。
所以,朋友圈是創造了家長和老師工作場景之外的生活場景,基於此,不建議有些老師用微信小號作為和家長聯系的媒介。即使必須如此,也該在小號中及時分享生活內容,讓自己的形象豐滿起來。
3、提高文章的打開率。
上文已經提到,公眾號文章的打開率並不高,行業整體平均在 10% 左右,但是朋友圈文章的閱讀率相對高很多,原因有兩個:
微信在設計時,就盡量突出了社交屬性,弱化媒體屬性,所以將服務號文章折疊起來了,造成大家的閱讀成本比較高;
與曾經的 qq 空間不同,朋友圈私人屬性更強,當大家瀏覽朋友圈時,會有一種「在家」的感覺,戒心也會放低,更加傾向於認同朋友的推薦。
既然這個人出現在你的朋友圈,那麼你們一定有某些價值觀是趨同的,此時朋友轉發的內容必然是符合你們價值觀的,對於你來說,閱讀這些經過篩選的內容獲得的價值就會增大,所以打開此類文章意願更強。
四、蓄水池——年級群怎麼轉化?
調研了一些機構,我發現這個環節是普遍做的最差的。有的校長甚至沒有考慮過這個環節,認為只要公眾號能聚集粉絲就沒問題。其實,公眾號的問題在於,單項輸出內容,沒有互動性交流。
對於輸出娛樂內容或文化內容的公眾號,粉絲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取信息,交流慾望不強,但是對於輸出知識性或工具性內容的公眾號,粉絲接受信息後往往會有迷惑或慾望,想進行溝通交流獲取、補充信息。
機構的公眾號顯然屬於後者,所以,不提供一個「交流場地」讓家長參與進來,粉絲粘性就會越來越差。因此,每篇文章後面,我們不要再放置乾巴巴的硬廣了,放置「掃碼進群」吸引讀者參與深度交流往往才是更好的方法。
有的校長想到這一點,但是比較粗獷,不分年級,把所有的家長都放置到一個群中,導致群成員組成非常雜亂。
三年級的家長和高三的家長會有共同語言嗎?當然沒有。機構這么做的出發點根本不是讓家長更好的交流,而是降低自己的群運營工作量,這又是反產品思維的。
所以,群設定越細越好。但是相應的運營成本也會上升,所以,我認為,每個城市的每個年級有一個單獨群就是比較合理的了。
一旦家長入群,從這個環節開始,商業屬性就比較明顯了,但是負面影響並不會太大——是家長自己進來的,可不是我把傳單硬塞給你的。
此時比較建議的程度是家長盡可能了解群的運營主體即可,低頻的一些對機構硬廣問題也不大,很多話不必說——家長又不傻,當然知道你的目的並不是做公益,但是享受免費信息服務的同時接受一些機構宣傳是完全合理並可以接受的。
這時群運營人員應該盡量與每個家長進行單獨聯系,篩選潛在目標家長,並標注後進行重點跟蹤服務是時機讓銷售給家長一對一進行課程銷售了嗎?不,還不到。切記一句話:永遠給顧客當下想要的。
當家長潛意識中還只是來「蹭信息」的時候,這種非面對面銷售的成單難度很大,很可能得到的只是「好的,考慮考慮」等敷衍。但是值得恭喜的是,在這個階段已經會有一些家長主動進行課程咨詢了。
五、線下活動必不可少
經過上面四環的運營,我們會在每一環節上都積攢一定的家長流量,也會在單環上實現一些轉化,但只有導流到線下活動才會實現較高轉化。
比如,家長幫最主要的任務並不是直接成單,而是給線下活動(公開課、交流分享會等)導流。
根據微信社群營銷流程(下圖所示),我標注了三級咨詢成單渠道:
第三級是家長看完文章後直接聯系機構咨詢,這一級比率最低,銷售難度最大;
第二級是家長在群中和群主互動後,產生需求進行咨詢,這一級比第三級比率高很多下,銷售難度也小一些;
其實最重要的、效率最高的還是第一級——線下活動,家長充分了解機構情況,甚至不用咨詢,大量的家長能夠直接報名成單。
其實,不止是家長幫,所有的微信社群運營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線下活動導流。
如果你完全沒有社群基礎,沒有源頭的水管怎麼能出水呢?在對你沒有任何了解的前提下,只看到傳單或就憑傳單上那點獎品家長就花那麼大的時間成本來聽你做廣告?
所以,你的線下活動當然沒人參加,或是有人參加也是以自己的在讀學員家長為主。

❽ 區塊鏈技術有望帶領人類進入機器信任時代嗎

近期,區塊鏈概念卷土重來。2月以來,美國眾議院接連召開兩次區塊鏈聽證會,將區塊鏈上升至「革命性技術」,並探討其未來的應用和對金融、商業和政府的影響。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俄羅斯將重點發展區塊鏈技術,以強化俄羅斯在國際前沿技術領域競爭中的話語權。在中國,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領域,這一概念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成為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

在科技興軍大潮洶涌澎湃的今天,區塊鏈這項新技術有待我們深入發掘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在別人制訂「規則」的高科技領域,我們更應放眼長遠、繼續創新,消化吸收區塊鏈技術的精髓,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面對各種誘惑驅使,我們需要時刻小心謹慎,要看到風險、避免損失,切莫讓經濟利益的浮光,遮擋了對區塊鏈本質和深層價值的認識。

熱點內容
區塊鏈幣圈今天的話題 發布:2025-07-05 15:22:06 瀏覽:796
玩區塊鏈的人群 發布:2025-07-05 15:06:06 瀏覽:123
VP幣是傳銷還是真正區塊鏈 發布:2025-07-05 15:01:21 瀏覽:453
個人還能挖比特幣嗎 發布:2025-07-05 14:46:43 瀏覽:680
幣圈財富自由論壇 發布:2025-07-05 14:12:52 瀏覽:844
挖比特幣有沒有風險 發布:2025-07-05 14:02:51 瀏覽:82
BE區塊鏈生態算網路傳銷嗎 發布:2025-07-05 13:34:31 瀏覽:657
幣圈是什麼控制漲跌 發布:2025-07-05 12:51:01 瀏覽:385
以太坊的運作過程 發布:2025-07-05 12:34:09 瀏覽:207
如何銷售區塊鏈會議 發布:2025-07-05 11:34:12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