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像偵察衛星去中心化
① 美國偵察衛星幹嘛用
偵察衛星按用途可分為4類: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和海洋監視衛星。
照相偵察衛星是利用安裝在衛星上的照相機、攝像機或其他成像裝置,對地面攝影以獲取信息。獲取的情報通常記錄在膠片或磁記錄器上,通過回收艙回收或接收無線電傳輸的圖像獲取信息,經加工處理後,判讀和識別目標的性質,並確定其地理位置。
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於無線電信號的偵察。衛星上安裝有無線電接收與監測設備,主要用於截獲雷達、通信等系統的傳輸信號,可偵察對方雷達、無線電台的位置、使用頻率等參數。
導彈預警衛星是以導彈發射為特定目標的偵察衛星。衛星上裝有紅外探測儀,用於探測敵方導彈飛行時發動機尾焰的紅外輻射,配合電視攝像機及時准確地判斷導彈飛行方向,迅速報警。導彈預警衛星一般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並由幾顆衛星組成一個預警網。
海洋監視衛星主要用於對海上艦船和潛艇進行探測、跟蹤、識別和監視,衛星上裝有雷達、無線電接收機、紅外探測器等偵察設備。衛星軌道一般為1000公里左右的近圓形軌道,並需要由多顆衛星組成海洋監視網。
我們通常所說的偵察衛星,一般是指照相偵察衛星,它又分為可見光(紅外)照相偵察衛星和雷達照相偵察衛星。
照相偵察衛星的圖像,實際上和我們平時用照相機拍照所得到的照片沒有什麼區別,它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像點組成,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數碼相機的像素,像點越小,照相可辨認的細節的尺寸越小。地面解析度是衡量照相偵察衛星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通俗地說,地面解析度是能夠在照片上區分兩個目標的最小間距。它並不代表能從照片上識別地面物體的最小尺寸。一個尺寸為0.3米左右的目標,在地面解析度為0.3的照片上,只是一個像點,不管把照片放大多少倍,它只是一個像點。一般來說,從照片上能夠識別目標的最小尺寸應等於地面解析度的5~10倍,即1.5~3米。
根據衛星照片不同的使用情況,對地面解析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共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發現,指大致知道目標形態,從照片上僅僅能判斷目標的有無;第二級是識別,指發現目標較為細致,能夠辨識目標,例如是人還是車,是大炮還是飛機;第三是確認,能較為詳細地區分目標,能從同一類目標中指出其所屬類型,例如車輛是卡車還是公共汽車,房子是民房還是軍隊營房;第四是描述,能更為細致地知道目標的具體形狀,識別目標的特徵和細節。例如能指出飛機、汽車的型號和艦船上的裝備等。在這四級中,「發現」要求的地面解析度最低,「描述」所要求的地面解析度最高。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照相偵察衛星是美國的KH-12「高級鎖眼」可見光偵察衛星,其解析度已達到0.1~0.15米,有「極限軌道平台」之稱。然而,這只是它的最高解析度,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時間內是根本達不到的。首先,KH-12衛星是運行在近地點322公里、遠地點966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達到最高解析度,需要達到衛星的近地點,而在軌道的其他地方,地面解析度都會有所下降;其次,是衛星在偵察時需要有極好的能見度,濃霧、煙塵、雲層都會使其偵察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根本無法使用。
② 美國軍用衛星解析度
美國從60年代初開始發射軍用衛星,迄今已發射了數百顆。這些衛星在偵察、監視、預警、通信和氣象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就動用了由「大酒瓶」靜止軌道衛星、「雪貂」-D極地軌道衛星和「折疊椅」大橢圓軌道衛星等8顆衛星組成的電子偵察衛星系統,由KH-12、「長曲棍球」、「太陽神」-l和其它小衛星等10~12顆衛星組成的成像偵察衛星系統,16顆海洋監視衛星系統以及「國防支援計劃」(DSP)等30多顆衛星,為美軍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資料。
美國發射的軍用衛星約佔美國發射衛星數量的一半。這些衛星數量多、種類全,從性能上講主要分為6類,即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通信衛星、測地和繪圖衛星及國防氣象衛星。
一、偵察衛星
1.成像偵察衛星
自1960年美國第一顆成像偵察衛星問世以來,迄今已發展到第6代。目前在軌使用的成像偵察衛星有5顆,即3顆KH-12與2顆長曲棍球,進行軍事偵察,以提高時間解析度。與先前的KH系列相比,KH-12衛星通過採用先進的自適應光學成像技術,可在計算機的控制下隨觀測視場環境的變化靈活地改變主透鏡表面曲率,從而有效地補償了大氣影響造成的觀測影像畸變。KH-12衛星上載有充足的燃料,可實現機動變軌。它不僅有光/近紅外成像儀,還增裝了熱紅外成像儀,可用於對地下核爆炸或其它地下設施進行監測。長曲棍球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軍用雷達成像衛星,採用了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當雷達工作在X波段時,可在雲、雨、霧、黑暗和煙塵環境下完成對地面目標的全天候偵察。當雷達工作在20~90兆赫時,雷達波長為米級,繞射穿透能力較強,對假目標、偽裝後目標以及地下深處的設施具有一定的識別能力。
由於成像偵察衛星傳輸的數據量極大,並且要防止被他國截獲數據,因此必須依靠數據中繼星實現大容量、高速率的數據實時中繼。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部署的數據中繼衛星本身並不搜集圖像情報或信號情報,用於中繼偵察衛星獲取的數據。新型的中繼星重約3000~4000公斤,工作壽命為7年。星上除裝有數據中繼設備外,還裝有紅外預警系統,用於探測彈道導彈的發射。
另外美軍還利用發射的高解析度商用衛星實現對地面目標的偵察,如利用伊克諾斯-2衛星發現了朝鮮的導彈發射基地。
2.電子偵察衛星
電子偵察衛星亦稱電子情報衛星,主要用於截獲雷達、通信系統的傳輸信號,探測敵方軍用電子系統的性質、位置和活動情況以及新武器的試驗和裝備情況。由於電子偵察衛星運行的軌道高,特別是靜止軌道電子偵察衛星,它所接收的地面信號是低軌道衛星的1/5l00,因此必須採用高靈敏度的大型接收天線,故又稱為「大天線殺。美國自1962年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至今已發展到第4代(見表1)。到目前共發射詳查型、特殊型、普查型、同步型、大橢圓軌道型和新型極軌道電子偵察衛星近百顆,除詳查型和特殊型已停止使用外,其餘均在軌工作。
(1)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該種衛星能大面積偵察各種無線電信號和雷達脈沖信號,且具有定位功能,並能測出其工作頻率及掃描方式。
(2)同步型電子偵察衛星。現主要有漩渦和大酒瓶兩種。漩渦主要用於截獲外交、軍事通信信號、雷達信號和新型導彈的試驗用遙測信號。大酒瓶對於高頻信號、超高頻信號具有較強的信號處理能力,用於截獲導彈遙測信號、雷達信號、微波通信和無線電話等。
(3)大橢圓軌道型電子偵察衛星。採用雙星組網,用於截獲軍事活動信號並探測反導彈雷達以及空間跟蹤雷達。美國在1985年和1987年發射的軍號對前蘇聯北極地區進行了電子偵察,獲取了大量的情報資料。
(4)新型極軌道電子偵察衛星。1992年4月開始發射,除裝載電子偵察接收機外,還載有可用於導彈預警的紅外遙感器,由6顆星組網。
二、導彈預警衛星
美國自1958年開始研製導彈預警衛星,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實施國防支援計劃(DSP),用於監測戰略和戰術導彈的發射。衛星採用地球同步軌道,以5顆衛星組網,其中3顆工作,2顆備用,可對來襲的洲際彈道導彈提供25~30分鍾的預警時間,對潛射彈道導彈提供10~15分鍾的預警時間。該系統最新型的衛星DSP-13的探測靈敏度大大提高,可探測到空中軍用飛機尾焰的紅外輻射。同時,美國的地面系統經改進後,可同時接收和處理多顆衛星的信息,在敵戰術導彈發射幾秒鍾內,將導彈發射時間、地點、襲擊目標和到達目標的預計時間傳送給戰區司令部。其處理速度比1991年海灣戰爭中所用的系統要快得多,也就是說,在飛毛腿導彈發射30秒後即可向戰區司令部發出預警。
三、海洋監視衛星
美國從1968年開始研製海洋監視衛星(即海軍海洋監視衛星(NOSS)計劃,又稱白雲計劃)。該衛星裝有電子情報接收機,可偵測海洋上大范圍的艦船雷達與無線電信號,並確定艦隊的規模和動向。其特點是偵測面積大,工作壽命長,傳遞信息近實時。該計劃於60年代末啟動,到1995年發射最後一組衛星。此後,接替它的是天基廣域監視系統(SBWASS)。
l.NOSS計劃
美國的NOSS星座是由1顆主衛星(NOSS衛星)和 3顆子衛星(SSU)組成。主衛星入軌後彈射出3顆子衛星。子星以幾十公里的間隔分布在主衛星周圍,以三角測量技術對海上艦船定位,並向主衛星傳送數據。子星的軌道與主衛星相似。在海灣戰爭期間,NOSS不僅偵察到伊拉克的飛鷹號雷達的信號,而且還偵察到伊方的小型雷達監視氣球網的運動。
2.SBWASS
SBWASS不同於NOSS,它是成像偵察衛星系統,起初由兩個系統運作,即SBWASS海軍型和SBWASS空軍陸軍型,後來這兩個系統合並成一個系統,即SBWASS合並型系統,屬於國防部管轄。SBWASS海軍型系統由3顆TRIPLET衛星組成星座(見表2),每顆衛星上裝載高靈敏度紅外相機,主要偵察對象是敵方的水面艦隊和潛艇。此外,它也對飛機進行偵察。其主要特徵是紅外CCD靈敏度高,具有足夠能力探測水面艦船與潛艇,並且能夠全天候偵察。SBWASS空軍陸軍型系統由3顆SINGLETON衛星組成星座,目的是進行戰略空中防禦,主要偵察對象是敵方的飛機。此外,它還可對水面艦船進行偵察。SBWASS合並型的衛星稱為奧林匹克衛星,目前已進入評估和驗證階段。
四、通信衛星
1.軍事衛星通信系統
該系統為戰時基本需求提供保密、抗干擾的指揮與通信保障。該系統衛星採用微波頻帶通信,用於在爆發核戰爭時國家最高決策層與軍事領導人的聯系和發布核戰命令,可連接軍艦、潛艇、飛機、地面車輛和單兵攜帶型接收機。現主要有軍事星2。美國正在加快第三代軍事星的研製工作,並計劃於2004年12月發射探路者作為第三代軍事星的過渡。
2.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
該系統是為戰場指揮官傳遞指揮與控制信息的超高頻通聯系統,具有抗核打擊和抗干擾能力。1982年首次發射,由5顆星組網。最新型的第三代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衛星DSCS-3重約1230公斤,軌道高度35880公里,計劃2000年初至2003年5月共發射4顆。
3.極地軍事衛星通信系統
該系統可確保作戰人員的極地通信能力。現在軌的第一顆星是1997年底發射的,衛星重213公斤,軌道高度40708公里。
4.艦隊通信衛星系統
艦隊通信衛星系統用於美國空軍和海軍的超高頻通信。該系統將逐漸被特高頻後繼星所取代。
5.特高頻後繼星(UFO)
特高頻後繼星屬於美軍新一代通信衛星,用於特高頻和極高頻通信。該系統的特點是通信容量比艦隊通信衛星系統提高了近一倍。同時,它還表明美軍衛星偵察系統從戰略應用向戰術應用的過渡。
6.全球定位系統(GPS)
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的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採用雙頻時間測距導航體制,能向全球任何地點和近地空間的用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三維導航定位服務。GPS導航星發布軍用和民用兩種導航信息。軍用信息採用精密P碼調制,理論定位精度約為0.29~2.9米。GPS系統現有28顆星在軌,其中包括8顆波音公司研製的 GPS-2衛星、18顆波音公司研製的GPS-2A衛星和 2顆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研製的GPS-2R衛星。美國空軍正打算研製新一代GPS導航衛星,同時對現有衛星進行改造,以提高它們的抗干擾能力。
7.全球廣播業務系統(GBS)
美國國防部於1995年12月提出建設全球廣播業務系統計劃,並在1998年3月和10月在美國海軍發射的特高頻後繼星(UFO-8和UFO-9)上搭載了GBS有效載荷;在1999年發射UFO-10衛星時,又在星上搭載了GBS有效載荷。通過該系統的2個星座,3顆衛星實現了對全球的覆蓋。該系統主要用於高帶寬數據圖像和視頻傳送,可直接向戰區作戰人員提供數字化地圖、情報資料、氣象數據和任務指令等多媒體數據。
五、測地和繪圖衛星
近年來美國國防測繪局利用根據斯波特與陸地衛星的影像資料繪制他國地圖。新發射的KH-12已經具有繪圖功能。同時,美國海軍根據UFO具有的實時雷達高度計測繪高程數據。
六、國防氣象衛星計劃(DMSP)
該系統可全面地為美軍空中、海上、陸地和太空作戰提供有關雲層、氣溫、大氣狀況等信息。該系統包括2個星座,現有5顆星在軌。
從上面的分析看出,美軍的衛星正在向一星多用發展,如軍事星不僅可起到通信的作用,同時也可用於中繼偵察衛星的數據;美軍的軍用衛星所攜帶的探測器種類和數據也在增加。此外,美軍的軍用衛星正在向小型化、高智能化和隱形化發展。
回答者:ohmyeric - 魔法師 四級 6-18 20:57
現在最高的估計可以達到0.2米
③ 照相偵察衛星是怎麼進行偵查的
照相偵察衛星是利用裝有光學成像的空間遙感設備進行偵察,獲取軍事情報的人造地球衛星,常用的遙感設備有可見光照相機、電視攝像機、紅外照相機、多光譜照相機和微波遙感設備等。
世界上第一顆照相偵察衛星是美國的「發現者」1號衛星,它於1959年2月28日發射成功。「發現者」1號是一顆試驗性偵察衛星。1960年8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發現者」13號試驗偵察衛星。8月11日,「發現者」13號接受地面指令控制,彈射出一個裝有照相膠卷的密封艙,載入大氣層,並在海上回收成功。這是人類從太空收回的第一卷照相膠卷。
由於衛星技術,光學遙感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使照相偵察衛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由於衛星軌道運行時間長,偵察覆蓋面廣,且飛行不受國界限制,又沒有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問題,所以目前在美國衛星,已取代了大部分有人駕駛飛機來執行照相偵察任務。
④ 偵查衛星有哪些優缺點
1、速度快:
如果是近地軌道上的偵察衛星,每秒鍾大約飛七八公里,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繞地球一圈。偵察衛星速度比火車、汽車快幾百倍,比起超音速飛機快十幾倍。
比如從北京出發,到天津只要半分鍾,到上海3分鍾,到拉薩5分鍾也就夠了。不但偵察及時,而且保證有連續性。一般長壽的偵察衛星,在空中可以停留兩年以上,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偵察到目標連續不斷的變化情況。
2、范圍廣闊:
飛機和衛星作比較,同樣都是20度的視角,從3000米高度的飛機上能看到地面1平方千米的范圍,從300千米高空的衛星上看地面,就可以看到1萬平方千米,看到的范圍相差萬倍以上。
有人作過計算,說在高空飛機上把我國拍攝一遍,需要拍100萬張照片,用10年的時間;如果用衛星拍攝,只需拍500多張照片,花不了幾天的時間。
3、受限制少:
偵探衛星有超越國境的自由,而沒有侵犯領空的糾紛。高山、大海、荒漠戈壁、茂密森林,人無法到達的地方,都阻擋不了衛星去偵察。
4、分析能力強:
偵探衛星擁有先進的超多譜段成像技術。利用幾百個窄的頻譜通道獲得高解析度,以提高探測偽裝和模糊目標的能力。
超多譜段遙感器具有精細的光譜分辨能力,能從獲取的遙感數據中直接分析目標的物質成分,從而有效地分辨目標。
5、軍事作戰意義重大:
偵探衛星裝有電子偵察設備,用於偵辨雷達和其他無線電設備的位置與特性,截收對方遙測和通信等機密信息。
電子偵察衛星是專門用來偵測對方預警、防空、反導彈等雷達的位置及信號特徵,也可測定對方軍事通信和無線電台位置,為本國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執行突防和攻擊任務提供數據,也可用以偵察對方軍事演習時的指揮、通信信號,並予截獲。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中國偵察預警衛星:數量和技術水平仍不如美
⑤ 照相偵察衛星的主要發展趨勢是什麼
利用光電遙感器對地面攝影以獲取軍事情報的偵察衛星。是發展最早、最快,發射數量最多,技術最成熟的衛星之一。衛星所載遙感器主要有可見光照相機、紅外相機、多光譜或超光譜相機、電視攝像機、成像雷達和掃描儀等。目標信息記錄在膠片上或星載記錄器中,由地面回收膠片或接收無線電傳輸的圖像信息,加工處理後,判讀和識別目標的性質,並確定其地理位置。
照相偵察衛星按信息傳送到地面方式的不同分為返回型照相偵察衛星和傳輸型照相偵察衛星。
按獲取圖像遙感器的不同分為光學型照相偵察衛星和雷達型照相偵察衛星。
按用途的不同分為普查型照相偵察衛星和詳查型照相偵察衛星。
照相偵察衛星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提高地面解析度、時間解析度、偵察圖像寬度、移動目標指示能力等。美國和蘇聯/俄羅斯發射了大量的照相偵察衛星。
由於衛星技術,光學遙感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使照相偵察衛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由於衛星軌道運行時間長,偵察覆蓋面廣,且飛行不受國界限制,又沒有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問題,所以目前在美國衛星,已取代人了大部分有人駕駛飛機來執行照相偵察任務。
照片偵察衛星
⑥ 美國一共發射了多少枚偵查衛星
美國目前擁有50餘顆各類衛星肩負著直接或間接的偵察任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調用了30多顆衛星,不間斷地偵察、監視伊拉克軍隊的動向,為美國最高指揮當局和駐海灣美軍提供了大量准確的情報;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對南聯盟進行軍事打擊期間,衛星偵察力量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美國的空間衛星偵察系統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和海洋監視4類專業偵察衛星和其他輔助偵察的全球定位衛星、氣象觀測衛星和測地衛星等。美國已將這類偵察系統視為其戰略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太空諜星 「太空賊眼」———照相偵察衛星
照相偵察衛星作為一種重要的空間偵察手段,被喻為太空中的「眼睛」。美國目前使用的照相偵察衛星主要是第5代KH-11型、第6代KH-12型「鎖眼」偵察衛星和1988年底開始啟用的「長曲棍球」雷達成像衛星。
KH-11、KH-12「鎖眼」型照相偵察衛星具有先進的數字圖像傳輸能力。它們採用高解析度數字成像技術及先進的光學遙感設備,由太空梭在軌道上加註燃料,可隨時改變軌道飛行高度甚至軌道平面,以便盡快飛經偵察地區上空,執行偵察任務。「鎖眼」照相不用膠卷,而是用專門的數字相機拍攝地面場景圖像,然後經衛星數據系統傳回華盛頓國家圖像判讀中心,還原成高分辨度的實地圖像。從衛星在軌道上拍攝圖像到地面判讀人員看到此圖像,只需一個半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因此,這種衛星具有近實時的偵察能力。「鎖眼」衛星長19.5米,重 13.5噸,直徑兩米,工作壽命為1000天,可進行多光譜攝像,地面解析度為1. 5~3米。同KH-11衛星相比,KH-12衛星的圖像解析度更高,達100毫米,其工作壽命也延長為6年以上。
「長曲棍球」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是美國在KH-12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衛星上裝有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克服了可見光照相偵察衛星黑夜和陰雨天無法拍照的缺點,能夠實施全天候的實時偵察。「長曲棍球」衛星的地面解析度很高,完全能夠發現和識別諸如吉普車、坦克、導彈運輸車等地面機動軍事目標。為了進一步加強空間偵察能力,美國防部近期還打算把4顆KH-12和4顆「長曲棍球」衛星組成「星座」,以便對全球各個熱點地區實施不間斷偵察。
「海上諜影」———海洋監視衛星
海洋監視衛星是為掌握對象國或是目標區域大面積的海上活動情況而發射的監視衛星。它採用先進的電視攝像、紅外探測器、電子偵察接收機、雷達等遙感器材,觀測海上船隻、艦隊的活動情況,探測潛艇並對其實施跟蹤。
美國目前使用的海洋監視衛星名為「白雲」,是一種信號情報衛星,1968年開始研製,1976年4月啟用,主要用於監視和偵察海上艦船發射的電磁波信號,也可偵收部分陸基無線電信號,具有跟蹤和定位能力,可實施全天候、全天時偵察監視。其監聽信號的有效距離可達3200千米。海灣戰爭期間,10餘顆該型衛星每天至少飛經戰區上空一次,對波斯灣及伊科邊境地區的偵察目標進行偵收和定位,為美軍提供了海上及部分陸基信號情報。
美軍認為,未來海上沖突和海上作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而全面、及時、准確地掌握戰區的海上情況對於更好地部署和調配有限的美軍兵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美軍認為,由於目前全球眾多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性強國競相發展常規動力潛艇和核攻擊潛艇,准確掌握目標海區的敵情和海況對於保障美軍航母戰斗群和其他艦艇編隊的安全更是利害攸關。
「空間長耳」———電子偵察衛星
電子偵察衛星亦稱電子情報衛星,被喻為太空中的「耳朵」。平時它的主要任務是獲取軍事通訊中的重要情報:確定敵方防空雷達和反導彈雷達的精確位置、信號特徵和作用距離,以提高己方戰略導彈和轟炸機的突防能力;確定敵方軍用電台的位置和信號特徵,以便戰時將其摧毀。
電子偵察衛星掌握的情報信息,在某種意義上能更准確地反映敵方軍隊的調動、武器的試驗與裝備情況及了解其戰略意圖。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就使用了「大酒瓶」、「牧人小屋」、「折疊椅」等15顆電子偵察衛星。這些衛星在飛臨海灣地區上空時,截獲和監聽伊拉克的通信情報、偵察伊軍通信和雷達設施的性能數據並定位,從而較全面地掌握了伊拉克的軍事活動。
目前美國最主要的電子偵察衛星「大酒瓶」衛星又稱「良師」,是美國第3代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於截獲、偵收通信和電子情報信息。「大酒瓶」衛星約重 2.5噸,裝有直徑90多米的大型天線,能覆蓋更大的地區,截獲更多、更微弱的電子信號。美國目前有兩顆「大酒瓶」衛星在同步軌道上工作。今後,「大酒瓶 」衛星將逐步取代第二代「牧人小屋」和「折疊椅」電子偵察衛星。
「見微知著」———導彈預警衛星
導彈預警衛星亦稱國防支援計劃衛星,是美國戰略預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蘇冷戰的產物。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競相發展和部署戰略核武器,核大戰處於一觸即發之勢。為了對來襲導彈及時預報,60年代末~70年代,美蘇兩國相繼建起了各自的預警衛星系統。
預警衛星通常用來監視導彈的試驗和衛星的發射情況,多數預警衛星還安裝有核爆炸檢測裝置,能檢測到核爆炸產生的各種射線和輻射能量,並對核爆炸進行評估。戰時它可以評估攻擊效果,平時可用來監視核試驗,監督核條約的執行情況。
導彈預警衛星能夠對地球表面進行常年監視,並能根據導彈發射瞬間發出的微弱信號,對其進行探測和定位,具有「見微知著」的能力。據美國科學家學會評估,該衛星對向美國本土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可提供25~30分鍾的預警時間。美國的首顆導彈預警衛星於1970年11月升空,目前已發展到第3代。
導彈預警衛星載有紅外感測器、「史密斯」紅外望遠鏡、6000個紅外探測單元、可見光電視攝像機、核爆炸探測器等,並具有一定抗毀能力。一般情況下,預警衛星處於距離地球較高的同步或接近同步軌道上,用紅外線望遠鏡對地球表面進行掃描。彈道導彈發射以後,火箭尾部射出強烈的紅外線,衛星探測後立即向地面報警。通過多次探測,它可以計算出導彈的軌道,並據此推算出導彈要攻擊的目標。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動用了兩顆導彈預警衛星,為「愛國者」導彈攔截「飛毛腿」導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⑦ 雷達成像照相偵察衛星有哪些優點
盡管美國頂尖級的鎖眼-12衛星有許多優點,但它也存在所有光學成像照相偵察衛星所共有的一個缺點,就是無法透視雲層。在冷戰時期,由於蘇聯的大部分領土和其它一些令美國感興趣的地區經常被雲層所覆蓋,所以這對情報搜集來說始終是一個難題。
雷達成像照相偵察衛星則可以彌補光學成像照相偵察衛星不能全天候、全天時進行偵察的不足,並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從而能識別偽裝,發現地下軍事設施。其幅寬也比較大,因此時間解析度較高,這對全面觀測戰區和偵察全球性軍事動態有重要意義。不過,它的解析度較光學照相偵察衛星低,而且觀測不到西伯利亞的某些北緯地區。因此,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兩者結合使用是最佳配製。
在這次戰爭中,由於伊拉克沙塵暴多,而且為了迷惑美軍視線,伊拉克點燃了不少油井,產生了很多煙霧,所以鎖眼-12的應用會受到一定影響,但美國的「長曲棍球」雷達照相偵察衛星可大放光彩。
「長曲棍球」雷達成像照相偵察衛星是美國1988年12月2日開始發射的。當今,只有美國擁有這種偵察衛星。
⑧ 中國致盲美國間諜衛星是真的嗎
首先,中國正在研製反軍事偵察衛星技術,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其次,在眾多的反衛星技術中,「太空塗鴉」又是相對較為簡單、實用的技術,且風險較小。所謂「太空塗鴉」就是我方衛星在敵方衛星經過的軌道附近噴射一團「障礙物」,當敵方衛星經過時,這團「障礙物」會阻擋住它的成像鏡頭,使其暫時喪失偵察功能。但這團「障礙物」又不會對敵方衛星造成本質的損害(比如在敵方偵察衛星離開我方被偵察區域後,「障礙物」會自動清除)。因此,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技術方案。
另外,過去有傳言說中國曾使用激光武器照射某國的偵察衛星,使其致盲。其實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因為,雖然激光武器有攻擊衛星的潛力,但它對技術的要求高,且易受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再者,如果控制不好,激光武器會對他國衛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這會被對方視為敵對的(攻擊)行為,有可能引發戰爭。所以,這么做的風險通常是不能承受的~
⑨ 美國航天偵察能力究竟有多麼強,為何導彈一打一個准
世界上有500顆衛星,其中美國就佔了一半以上,美國還有100多顆軍用衛星,而且美國這方面的軍事研究特別成功。這就可以看出美國的航天航空技術非常的強大。
美國已經形成了成像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和導彈預警衛星三位一體的偵察預警衛星體系,這個還沒有國家能夠趕得上,我國現在還沒有電子偵察衛星,還是和美國的衛星系統存在能力的差距,未來我國應該盡快發展偵察預警衛星系統,把握技術趨勢爭取迎頭而上。
⑩ 1960年8月美國間諜衛星13號發射陳功,標志什麼
1960年8月,美國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偵察衛星-鎖眼一號(又名「發現者」13號)光學成像偵察衛星,拉開了軍事利用空間的序幕。
1960年8月10日,美國發射了發現者13號試驗偵察衛星。8月11日,發現者13號接受地面指令控制,彈射出一個裝有照相膠卷的密封艙,再入大氣層,並在海上回收成功。
自第14顆衛星開始回收照片,到1972年計劃結束為止,共執行了145次任務,其中成功102次,完成了以下幾項重大任務:秘密拍攝了蘇聯全部的導彈設施;弄清了傳聞中的美國落後於蘇聯的「導彈差距」並不存在;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為肯尼迪總統提供了關於蘇聯核武器數量的准確估計;對蘇聯新潛艇的建造、下水以至服役情況進行了跟蹤;監視了蘇聯對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的執行情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