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後現代

去中心化後現代

發布時間: 2021-04-18 08:33:32

❶ 什麼是去中心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❷ 前現代意識,現代意識,後現代意識。都是什麼意思,處在這三個意識的人有什麼特徵

前現代——用馬克思韋伯的話說——是個尚未除魅的時代,其精神氣質是古典的。前現代、或者說古典時代,其經濟組織形式是農業社會,其社會的構成是有機的,或者說,是熟人社會。首先,在這樣的時代里,不存在獨立的個人概念,因為人與家庭、城邦的關系交融的。換而言之,並非是先有了個人,才有了團體;而是先有了團體,才有了個人。這導致了,人類的一切精神追求都與團體緊密相連,例如,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至善必須要在團體的政治生活中才能得到實現。
其次,由於自然尚未除魅,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是交融的,而不是對立的。人不把自然當做異質的對象看待,而是將自然生活與人的社會生活並置在一起看待,或者說,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邊界是模糊的。例如,古代人往往持有萬物有靈的泛神論、而不持有機械論的世界圖景。
最後,人類的精神氣質是安定的,或者說,人是被「安排」好了的。在古典時代,世界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考察古人的政治組織形式、經濟生產方式等,往往長期不會發生變化。在前現代,500年前的經驗,可能500年後依舊有用。人們不需要憂慮未來,也不去期盼未來,這是因為未來的一切都已經在過去發生過了。

而當我們步入現代社會,隨著工業革命、新教倫理、近代科學和民主政治的出現,人類的社會與精神狀態出現了重大的轉變。這一轉變是,現代是工業社會,其社會的構成是無機的/原子化的,其世界是流變的而不是穩定的,其精神氣質是理性的異質感的而不是神話的同質感。

那麼,現代和後現代的區分何在?現代和後現代更多並不是兩個時間上的概念,而是兩種對現代世界的不同態度。前者是樂觀的,後者是悲觀的。這從何談起呢?請看下面
現代主義是對啟蒙運動以來,一系列現代精神的歌頌,這包括自由、平等、民主、理性、博愛等。其中,理性是現代性的核心概念,理性意味著,我們不再相信古典時代的神話圖景——無論這種圖景是關於自然還是政治的——我們要從新在理性的基礎上,重新建立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自然科學),重新建立我們的社會組織形式(近代政治)。

現代主義為現代社會樹立了一個新神,即,理性。讓我們重新審視下一個現代人的處境吧,他是一個原子化的個體,而不與社會團體相連接;他面對的世界是日新月異的,是飛速發展的,而不是一首穩定的田園詩;他和自然是分離的,自然對他而言是個被利用的他者,而不是與自己共存的夥伴。現代人特有的孤獨、迷茫和不滿足也就源於此。

此時,現代主義說:「不用怕!」,只要我們有理性,理性足以幫助我們對付這一切。這體現在一系列現代的「偉大規劃」。我們第一次設計了我們政權組織形式,我們相信數學和實驗能夠告訴我們世界的真相。現代主義宣稱,理性為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帶來了新的確定性!只要理性,生活就會美好,人民就會幸福,國家就有希望(霧)。總而言之,現代主義相信理性會使我們過上比前現代更美好的生活。

那麼後現代呢?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思潮,時間上確實較晚。但這一思潮的萌芽——對理性的質疑態度,自啟蒙運動就有之。後現代的主張是:現代世界是流變的,沒有秩序的,沒有權威的。我們應歌頌並參與到這種混沌中,而不是企圖建立一個「理性」的新神。後現代主義認為,現代主義對理性的推崇,與古典主義中的「神話」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既然世界業已解放,既然人們不再活在神的圈養下,為何還要再立一個新神呢?
後現代主義者喜歡談論破碎,而不喜歡現代主義的整體規劃(宏大敘事);後現代主義者喜歡把不同的元素混在一起,而不喜歡現代主義對各領域的區分;後現代主義者喜歡去中心化,主張沒有高雅與低俗、正確與錯誤的差別,而不喜歡現代主義的理性對一切做出評判。後現代主義甚至說話顛三倒四,以此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理性秩序發動沖擊。

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這三個概念都是以現代為中心的。現代之前,世界不尋求前和後,因為一切的一切早已註定。正是現代出現後,我們才對前現代/古典時代加以「他者的目光」。同時,現代出現後,人們對這個奇怪的時代採取了兩種態度: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前者是守序的,後者是混沌的。

❸ 「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❹ 去中心化的內容

從互聯網發展的層面來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去中心化是指宇宙沒有中心,就是一片無邊界的物質組成,沒有中心點。

❺ 去中心化通俗解釋是什麼

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義: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中心化。

節點之間彼此可... 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5)去中心化後現代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❻ 去中心化,請問是什麼意思

直譯: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義: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中心化。

節點之間彼此可... 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熱點內容
貨幣app能交易eth幣嗎 發布:2025-07-09 21:49:02 瀏覽:490
銘瑄b85btc獨顯點不亮 發布:2025-07-09 21:45:07 瀏覽:661
中國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什麼時候關閉的 發布:2025-07-09 21:43:15 瀏覽:21
華為s5700的eth介面 發布:2025-07-09 21:31:03 瀏覽:237
國內如何在以太坊里購買以太幣 發布:2025-07-09 21:30:50 瀏覽:228
以太坊在那裡可以消費 發布:2025-07-09 21:14:36 瀏覽:290
萊特幣哪個國家擁有最多 發布:2025-07-09 21:07:17 瀏覽:239
以太坊崩盤了嗎2018 發布:2025-07-09 21:03:49 瀏覽:47
萊特幣挖礦是坑 發布:2025-07-09 20:49:26 瀏覽:48
電腦礦機可以玩游戲么 發布:2025-07-09 20:46:41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