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算力導入

算力導入

發布時間: 2021-04-18 12:14:55

1. 主板插上顯卡屏蔽集顯,怎麼能用顯卡挖礦,集顯使用

只要插入獨立顯卡,集顯就會自動被屏蔽的,所以你挖礦,就是用獨立顯卡了

2. 由掰手指談起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

很多媽媽問過我,為什麼孩子學習計算總是掰手指呢?怎樣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呢?面對這些計算問題,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的經驗,現在來和大家分享。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來說,學前兒童計算掰手指是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計算啟蒙是依靠動作來計算的,需要的是直觀形象先看,然後是動作上的思維。不久,隨著孩子計算經驗的積累,就不需要動手了,而是想著動手的過程就可以心算了,這個時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飛躍,說明孩子會心算了,但這只是形象思維的心算。更高層次的心算是無形的,根據數之間的邏輯關系去推算的,這用的是抽象思維。這時,孩子的思維水平就更高了。 其實計算最難的是會,快就容易多了。快沒有好辦法,快的方法孩子知道,不信你問孩子他一定會告訴你。那是唯一的方法。因為快速計算是一種技能,技能形成的原來很簡單,就是那個方法,不說也明白的那個方法,哈哈!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掰手指計算,家長應該意識到問題的實質不是孩子的抽象思維比較弱,而是孩子練習量達不到,一道簡單的計算沒有上千遍的練習,孩子是難以理解難以達到心算狀態的。對此,不應該強制撤銷掰手指,也不能任其停留於掰手指。解決問題的出路是:要順應孩子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孩子積極藉助「拐棍」來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不要讓孩子因此而羞慚、內疚),藉助的「拐棍」要逐漸由很具象過度到逐漸抽象,為了讓孩子對數的概念更清楚,我們研發團隊研發了專利的教具計數器,它的道理和掰手指,數小棒有相同的道理,但比數小棒和掰手指會讓孩子更加直觀的理解數的概念,還可以幫助孩子解決手指頭不夠的問題。嘻嘻 在生活中掰手指計算——數小棒計算——數圖畫計算——數點子計算——數字計算。這些方法都能促使孩子「水到渠成」地甩掉「拐棍」,讓孩子的抽象思維發展起來了。 從直觀上先進行第一步的感知理解,第二步讓孩子進行動手操作,這一步是孩子學好計算很重要的過程,在動手數和擺的過程中,孩子會對數的概念非常的清楚。再說說計數器對孩子學好計算能起到怎樣的效果,計數器上的珠子,一顆珠子就表示一,在課堂上我會先要求孩子按順序1到10的撥入和撥去。然後我會報數孩子進行撥珠練計算,例如3+2+1+4+5-3-2-4-1等於幾一系列的練習,這一步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自信心和對計算的興趣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有了這樣的自信心,下一步就可以脫離計數器,孩子用眼睛看著撥,最後是不看計數器老師報數孩子也能很快的說出答案。在課堂上,每到這個環節,家長們都會感到非常神奇,沒有用任何的口訣和方法。家長們算不出來的題孩子們一下子都會了。除了這些練習孩子們還可以在計數器上練習10以內的分解組合,在動手撥的過程中,10以內的分解組合孩子們會練的特別熟練,那麼計算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20以內100以內的計算家長都是不用擔心的。學好計算除了在計數器上練習分解組合,還可以讓孩子拿物品動手來擺分解組合,先按順序來擺,再打亂順序來擺,最後在讓孩子來說。這個環節對孩子學習計算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中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1.加強口算培養
口算作為計算的基礎,如果可以抓住口算技巧,那麼計算的根基就成功打牢固。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如開始每節課之前,教師可以進行幾分鍾的口算測驗。因為剛進入課堂,學生的注意力都不在課堂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性,進行短暫的口算,可以有效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使他們全神貫注於課堂中。
2.掌握基礎知識
學生面對一些計算題時,要真正得到計算結果,最重要的是考慮這其中有什麼數學概念、運算定律及計算運用公式。所以,是否可以良好理解這些基礎知識,決定學生筆算能力好壞。例如,學生要具備分數計算能力,就需要了解分數的性質,如通分、約分及假分數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並如何互化。所以,教師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把相關知識講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掌握有關的知識,才能在實戰的時候減少犯錯幾率。
學習在於啟發、在於思考,只有在學習中一步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和發現,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善於將教材中值得思考的素材作為引導學生的工具,以一種思考方式激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思維活動能力,充分利用疑問為智力訓練服務。在學習中設疑,教師要懂得將疑問設置在新舊問題之間,讓學生在學習中生疑,在疑中生出探索,在探索中又生出樂趣。與低年級學生相比,中年級學生有著更為豐富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育上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從學生已有知識入手,進一步利用知識遷移方法,深入教學。如學習異分母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答一下加減法的含義,再進一步讓學生觀察異分母的特徵,在學生擁有充足理解之後,再導入新知識,更有利於學生理解。
3.鼓勵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在新授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育任務不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相關內容,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將單純的知識性教學變為學習方法的灌輸。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水平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實現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步步提升自己,最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一旦開始做題,不是用口算,就是在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胡亂寫個公式就算打了草稿,進一步得出計算結果。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剛剛接觸數學計算問題時,就學會打草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數學學習不斷深化,一些學生覺得打草稿沒有意義,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多此一舉。不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不打草稿在學生數學學習中是不正確的習慣,教師要對此加以糾正,鼓勵學生打草稿。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准確率,還可以鍛煉學生做題的嚴謹意識,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計算能力和習慣。

4. 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計算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問題.很多學生總以為計算題比分析應用題容易得多,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扎實,計算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於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在今年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了計算練習.加強計算練習,提高計算能力,從而提高20%學生的成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約佔55%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
一計算的意義和重要性.
1、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石,掌握了計算,便打開了通向數學王國的大門.在教學實踐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許多學生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卻往往還會計算錯誤,計算的准確率很低.這不僅直接影響到對文字題,應用題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為此,必須切實提高學生計算的准確率
.2、數與計算將伴隨人的一生.一個人在成人以後所需的數學知識,基本上在中學階段就學全了.因此,在中學階段學好數與計算的基礎知識,並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是終身受益的.
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1、在讓學生自我分析錯題原因時,比較常犯的錯誤有「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寫得模稜兩可」,「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等.分析原因,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麼?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
2、同時,一些同學計算正確率不是很高,也反映了這些同學的計算能力還有待提高(比如乘法口訣不熟、進位加法不熟等);可能缺少一種良好的計算習慣如驗算的習慣等,許多學生在計算時,忽視了「估算」的作用.這一點可能與我們平時教多練有的關系.
三、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措施.教師方面:
1、及時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補缺補差及答疑輔導,並分清情況,矯正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計算習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2、做好示範,言傳身教.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課堂上,板演符合規范,做到既言傳又身教.講評、作業和試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首先做到.
3、經常鼓勵,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使嚴格要求能夠堅持下去,還必須經常激勵學生,使他們對教師的嚴格要求給予認同,並對執行計算規范保持持久的興趣,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習慣.學生方面:1、按照計算的一般順序進行.弄清題意,觀察題目特點,確定運算順序.2、要養成認真演算的好習慣.數據清楚,草稿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3、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寧慢勿錯,寧少勿濫.
四、具體方法:
1、嚴格計算過程,規范演算草稿 計算規范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正確,作業和試卷整潔.草稿是正確進行數學計算的必要手段,許多計算錯誤都是因草稿潦草、雜亂所致.在教學中,草稿同樣要求學生書寫整潔、有序,能口算的盡量口算.測驗時,要求學生按平時要求打草稿,可將卷子對折,草稿與題對應.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有條有理地自我復查,不必再費時重寫草稿,直接對照檢查,省時省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誠實、認真的作業習慣,克服亂寫亂丟草稿的壞習慣,有利於教師尋找並分析錯誤原因,幫助學生訂正及調控以後的教學.
2、嚴格要求,抓實抓細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必須嚴格要求,抓實抓細,持之以恆.嚴格要求,嚴在抓實抓細上,嚴在持之以恆上,作業中計算不規范的錯誤,一定要糾正,書寫不工整,老師一定要及時指出;測驗時出現的計算不規范錯誤,在課堂上要詳細講評,教給方法;對重復發生錯誤的學生開「小灶」.對計算規范執行情況,進行自查和互查,時時處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培養學生正確打草稿的習慣,開始時,要像批改作業一樣詳細批改草稿,對草稿中的錯誤同樣要求學生認真訂正,當學生逐漸養成習慣後,變詳改為簡改,變簡改為抽查,把重點集中到習慣不良的學生身上.綜上所述,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形成,一是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二是要教會學生一些使計算正確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積極地教育與鼓勵在學生心理上樹立定能計算正確的信心,行為上也力爭計算正確,這種學習心態的形成,必能促使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提高.

5.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登記表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
新課改的計算教學,既要在具體情境中導入,體會各種運算的含義,又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材編排中,計算和應用進行了合並,很多地方沒有了老教材的應用題章節,運算循序總結性章節。教材練習安排中,基本題量太少,很多是應用和擴展題,這樣就造成學生基本計算技能下降的現象,如何兩者兼顧,既保證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在上學期我已總結:「結論1抓住加、減、乘、除含義,展開計算教學,可以提高計算的准確性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論2:加強基本口算訓練能提升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本學期既有口算,又有估算和筆算,在堅持上學期觀點的前提下,針對本學期計算教學內容又總結了以下觀點:
結論1:加強基本口算訓練必不可少,要讓學生說得清楚,算得簡便。
在教學筆算乘法和除法時,是需要在加強基本口算訓練的基礎上,掌握新的計算技能,比如238÷6 19×19,計算時都要以原有的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作為基礎。且還總結了以下經驗,1、老師講完,不要忙著讓學生全體單獨做,先指名幾位上台板演示範,其他同學評判後,再練效果會更好。2、少講,讓學生多練。3、說明筆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種程序化勞動,要一環扣一環,馬虎不得。
在教學口算除法時,口算除法演算法是否一定要用書面數學語言描述呢?學生往往知道怎麼算?也會用自己的話來說: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2個0,先算6÷3所以600÷3=200。240÷3想3×( )=24,24÷3=8,240÷3=80,從學生的這些回答來看,學生已經會算,但只是不會用書面術語來說;我花了不少功夫來訓練學生說:6個百除以3等於2個百,所以600÷3=200,24個十除以3等於8個十,所以240÷3=80。從效果上來看,學生說得還是很辛苦。
應該怎樣對待這種情況呢?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個拆中的方法,算的時候,就照學生的去做,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0,先算6÷3所以600÷3=200。再解釋,不看未尾1個0就是把這個數看作多少個十,不看末尾2個0,就是把這個數看作多少個百。不能平白無故的少看0。通過這樣的解釋,就把算和說分開了,讓學生說得清楚,算得簡便。
結論2:計算教學應重視運用已有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應重視相關生活經驗解決問題
簡單小數加減法,是在前面所學整數及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就先練習了2道3位數加減的筆算,問: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再讓學生進行小數的計算,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得出小數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了,數位就對齊了。由於有了對比,遷移,學習效果不錯。
還例如在乘法教學中,從35排,每排29人,700名學生進場,座位夠坐嗎?解決實際問題開始導入,說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3種計算方法的對比,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既又好算,又接近准確性的那種就是最好的方法。由於從解決實際問題導入,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計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動力。
在筆算乘法教學中,也是從實際生活情景中導入,比如算圍棋盤有多少個交叉點?19×19,一開始我問有哪些學生知道圍棋有多少個交叉點,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再通過計算19×19,對計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討,得出計算結果,由於計算結果是學生特別想證實得到的答案,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掌握反過來也就更為深刻。
乘法教學中,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就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去體會乘法的含義,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掌握也會跟更牢固。
還比如在教學解決問題這一單元中,也突顯了一個計算問題,兩步解答的應用題一定要列綜合算式嗎? 「合並成綜合算式的能力學生一定要掌握嗎?」,教學解決問題重點應放在分析應用題上,確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由於教材在例題1有合並成綜合算式安排,在例1教學中我也花了些時間講了怎樣把兩個相關的分步算式,合並成一個綜合算式:
5×50=250(人)
250×6=1500(人)
合並方法就是用第一個算式中的5×50代替第二個算式中的250。在例2.練習過程中,我也注重培訓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體會列綜合算式的優越性, 但隨著綜合算式的增多,有些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括弧,什麼時候不該用?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分不清?需要復習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而教材和教學大綱中在時間上沒有安排這一個內容,然而通過對本冊以前數學教材的調查了解,也沒有這一內容的單獨安排,由於課時的原因,我到底教還是不教?在教應用題時為這個計算問題花費太多的時間到底值不值呢?「合並成綜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握嗎?」通過討論也得到了正確處理,加了一課時總結復習了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結論3: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准(試驗稿)》(下稱標准)在第二學段「教學建議」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新教材中大量的估算教學,開放的教學理念,讓我倍感困惑與壓力,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是我在教學中所思考和研究的,下面我就自己幾年的估算教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與做法。
一、充分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的第一學段「教學建議」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低學段的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其實,估算作為一種能力和意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點滴滲透。在平時教學中,要藉助教學情境,結合生活實例,利用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直覺進行估算,強化對數據的認知,逐步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
在低年級教學數的概念之前,我首先會讓學生對出示的實物估一估數量,再數一數,讓學生逐步建立數的概念,增強估算能力。在教學「長度單位」後,可設計一些本身蘊含著估算價值的實例讓學生練習。如一根跳繩長約(),操場長約(),一支鋼筆15()等。
學生的良好數據感和量化能力不僅表現在對數據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時還表現在「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如,125÷2 378÷5 你認為估算應該是多少?當然許多學生是把125看作120,把375看作350,350÷5=70,這符合「湊整算得快,與精確結果相差盡可能小」的估算策略,可仍有許多學生把125看作124,124÷2=62,把378看作375,375÷5=75。於是我組織孩子進行辯論,讓他們自由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較各自估算的結果,說出各自對估算結果的合理性解釋,教師再適時評價,學生的估算能力無形中大大增強。
二、根據教學情境需要,靈活合理運用估算策略。
「標准」在第二學段中強調:「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教學情境是襯衫68元、短褲34元,媽媽帶100元錢,買這兩樣東西夠嗎?絕大多數學生依然採用是「四捨五入」法:68+34≈100 答案是夠了,只有幾個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讓這幾個學生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一個學生說:我估算完又准確計算了下,發現買這兩樣東西要花102元錢,所以我覺得不夠;還有個學生說:買東西的時候錢多帶一點錢,帶少了人家就買不到,所以我就把68估算成70,34估算成40,加起來是110元,這樣帶100元就不夠。從此案例看出,估算時要結合具體的情境,不能單純按照純粹的求「四捨五入」法求結果,而是要聯系生活實際採取靈活的估算策略。
還有這樣一個案例:一桶礦泉水約58杯,小明一天至少要喝5杯水,大約這桶水夠小明喝幾天?答案是11。按照常規的估算方法,58更接近60,應該是12,更接近准確數,是合適的答案,但是後面題目中有一個附加條件(小明一天至少要喝5杯水),也就是到除數最小是5,那麼根據實際生活情境中的要求,要採用除法估算中去尾的方法,答案就是11。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估算情境,合理滲透估算,採取靈活多變的估算方法。讓學生自覺運用估算,提高估算興趣,形成估算意識,靈活調整自己的估算策略。
三、充分發揮估算的作用,挖掘估算教學價值。
估算作為新課標重點改革添加的內容,自然有非常廣的實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我們每個家庭要計劃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這一個商場,它的營業額是多少,它的利潤如何,這都需要估計。其實估算為判斷計算器算得是否准確,包括孩子們口算、筆算的結果是否合理,也提供了重要依據。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生活需要,滲透在點滴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會估算的作用,形成先估後算再估檢驗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我往往也進入一個誤區:在教學中非常重視估算方法的練習,而忽視對估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其實我認為教學中對估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對學生估算方法的評價比交給他們估算方法更重要,學生的估算策略就是在老師的不斷評價、分析中形成的,新課程強調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時我們應重視對估算結果的分析評價,應結合生活具體情境,判斷出估算結果和精確答案的大小關系,即「估大」和「估小」的問題。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教會估算方法,靈活運用估算技巧,還學生一個自由、愉快、發展的數學天地。

6.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很多的學生對於數學都感到頭痛,因為數學的分數每次都不高,並且很多的知識點都不太懂,那麼初中數學怎麼樣學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數?

初中數學怎麼樣學可以有效提高分數?

知識框架圖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基本上這個科目的分數就會有一些改變,當然在學習當中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復習還是學習都需要制定一個專業的計劃來幫助自己學習,在加上以上的幾點,數學分數會有相當大的進步,在學習當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及時的像老師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學求教,以便於自己可以解決難點,不會對以後的學習有影響,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怎麼學的內容,相信你做好這幾點,各個科目整體的分數都會出現上漲.

7. 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怎樣導入外部數據

從技術角度來講,智能合約被認為是網路伺服器,只是這些伺服器並不是使用IP地址架設在互聯網上,而是架設在區塊鏈上(智鏈ChainNova)。從而可以在其上面運行特定的合約程序。但是與網路伺服器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智能合約,因為這些智能合約的代碼和狀態都在區塊鏈上(假設區塊鏈是公開的)。而且,與網路伺服器不同的是,智能合約不依賴某個特定的硬體設備,事實上,智能合約的代碼由所有參與挖礦的設備來執行(這也意味著進入單個合約的算力是有限的,盡管挖礦難度的自動調整會調節這種影響)。智能合約是編程在區塊鏈上的匯編語言。通常人們不會自己寫位元組碼,但是會從更高級的語言來編譯它,例如用Solidity,與Javascript類似的專用語言。這些位元組碼確實給區塊鏈的功能性提供了指引,因此代碼可以很容易與它進行交互,例如轉移密碼學貨幣和記錄事件,代碼的執行是自動的:要麼成功執行,或者所有的狀態變化都撤消(包括從當前失敗的合約中已經送或接收的信息。)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避免了合約部分執行的情況。

8. 怎樣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階段性成果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9. 如何有效提高數學學困生的計算能力

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的教學措施
1、尊重和常識「學困生」,是提高其學習興趣的首要條件
學生猶如一個巨大的寶庫,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教師猶如一把鑰匙,如果鑰匙能把寶庫打開,就是一把好鑰匙,而「學困生」要想獲得成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當他們獲得成功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有了鼓勵,學生才能樹立起自信和自尊。
2、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適時採用成功教育,激發學習動力
個別輔導是對學困生進行教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大部分學困生基礎差,上課又不專心,有時連課都聽不懂,他們積累的問題往往較多。老師要抽課余時間給他們進行個別詳細輔導,鼓勵他們提問,幫助他們徹底理解,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惑。個別輔導還會讓學困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摯愛,這對增強學困生的信心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教學藝術,激起學習興趣
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與「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就是學習興趣,世界知名的偉大科學家、相對論學說的創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
(1)巧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數學知識由於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教師授課時為避免平鋪直敘地講解令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教學中可適當地出一些趣味數學題。在數學教學中,適當適時地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在情緒的驅動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老師可以以講故事、猜謎語、游戲、腦筋急轉彎的形式創設良好的情境。
(2)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雖然有些「學困生」有興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們的數學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數學學習方法.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整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要逐漸讓他們掌握數學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他們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去學習數學的能力,從而使他們慢慢地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驅使他們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思維,不斷地展示自己,優化自己,發展自己、提高自己。
(3)積極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在講到七年級下冊的《鑲嵌》這節課時,學生覺得畫圖比較難學,也比較難理解,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就能很好地解決,每一種的正多邊形能否進行密鋪,通過計算機的直觀演視則一目瞭然,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並掌握,老師後面的小結則很容易就使學生理解了。
(4)重視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生產與科研的實際,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握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而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4、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做好小學和初中的銜接工作,組織初一教師到小學考察、聽課,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特徵,尤其要認真研究小學五、六年級的教材與教法,找出中小學教材、教法及學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尋求最切實際的教法,做好初中新生的過渡教學工作,努力使他們盡快適應初中教材與教法。

10.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
工具,
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於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
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
一,
是一項涉及到多方面教學內容的系統工程,

計算

在教學中所佔的比重相當
大,無論是應用題、統計知識,還是幾何題、簡易方程,都離不開計算。計算的
准確率和速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因此,計算教學不容忽視。計
算教學應跳出認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則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為唯一的目標,
而應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讓學生參與算理演算法的探索過程,
讓學生在實踐探
索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

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計算貫穿著數學教學
的全過程。
計算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數學,
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
要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
生樂於學、樂於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並掌握一定的
計算方法,達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於樂,結合
每天的教學內容,
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
在強調計算的同時,
講究訓練形式
多樣化。
如:
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
用卡片、
小黑板視算,
聽算;
限時口算,
自編計算題等。
多種形式的訓練,
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
還培養學生良好的
計算習慣。

二、加強基本口算訓練,要讓學生說得清楚,算得簡便。

在教學筆算乘法和除法時,
是需要在加強基本口算訓練的基礎上,
掌握新的
計算技能,比如
238
÷
6

19
×
19
,計算時都要以原有的
20
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
除法作為基礎。且還總結了以下經驗,
1
、老師講完,不要忙著讓學生全體單獨
做,先指名幾位上台板演示範,其他同學評判後,再練效果會更好。
2
、少講,
讓學生多練。
3
、說明筆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種程序化勞動,要一環扣一環,馬虎
不得。
在教學口算除法時,
口算除法演算法是否一定要用書面數學語言描述呢?學
生往往知道怎麼算?也會用自己的話來說:

600
÷
3
先不看
600
未尾的
2

0

先算
6
÷
3
所以
600
÷
3=200

240
÷
3

3
×(


=24

24
÷
3=8

240
÷
3=80

從學生的這些回答來看,
學生已經會算,
但只是不會用書面術語來說;
我花了不

2
少功夫來訓練學生說:
6
個百除以
3
等於
2
個百,所以
600
÷
3=200

24
個十除

3
等於
8
個十,所以
240
÷
3=80
。從效果上來看,學生說得還是很辛苦。應該
怎樣對待這種情況呢?我想了很久,
想到了一個拆中的方法,
算的時候,
就照學
生的去做,

600
÷
3
先不看
600
未尾的
0

先算
6
÷
3
所以
600
÷
3=200

再解釋,
不看未尾
1

0
就是把這個數看作多少個十,不看末尾
2

0
,就是把這個數看
作多少個百。不能平白無故的少看
0
。通過這樣的解釋,就把算和說分開了,讓
學生說得清楚,算得簡便。

三、
計算教學應重視運用已有知識,
促進知識的遷移,
也應重視相關生活經
驗解決問題

簡單小數加減法,
是在前面所學整數及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教
學,在教學中,我就先練習了
2

3
位數加減的筆算,問:計算時應注意什麼?
再讓學生進行小數的計算,
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
得出小數計算時,
小數點對齊
了,數位就對齊了。由於有了對比,遷移,學習效果不錯。

還例如在乘法教學中,

35
排,
每排
29
人,
700
名學生進場,
座位夠坐嗎?
解決實際問題開始導入,
說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過
3
種計算方法的對比,
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
既又好算,
又接近准確性的那種就是最好的方法。
由於從
解決實際問題導入,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計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動力。

在筆算乘法教學中,
也是從實際生活情景中導入,
比如算圍棋盤有多少個交
叉點?
19
×
19

一開始我問有哪些學生知道圍棋有多少個交叉點,
引發了學生極
大的興趣,再通過計算
19
×
19
,對計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討,得出計算結果,由
於計算結果是學生特別想證實得到的答案,
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掌握反過來也就
更為深刻。

乘法教學中,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就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去體會乘法的含義,
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掌握也會跟更牢固。

還比如在教學解決問題這一單元中
,
也突顯了一個計算問題,兩步解答的應
用題一定要列綜合算式嗎?

「合並成綜合算式的能力學生一定要掌握嗎?」


學解決問題重點應放在分析應用題上,
確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由於教材在例題
1
有合並成綜合算式安排,
在例
1
教學中我也花了些時間講了怎樣把兩個相關的
分步算式,合並成一個綜合算式:

5
×
50=250
(人)

250
×
6=1500
(人)

合並方法就是用第一個算式中的
5
×
50
代替第二個算式中的
250
。在例
2.
練習過程中,我也注重培訓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體會列綜合算式的優越性,


隨著綜合算式的增多,
有些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括弧,
什麼時候不該用?先

3
算什麼?再算什麼分不清?需要復習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而教材和教學大綱中
在時間上沒有安排這一個內容,
然而通過對本冊以前數學教材的調查了解,
也沒
有這一內容的單獨安排,
由於課時的原因,
我到底教還是不教?在教應用題時為
這個計算問題花費太多的時間到底值不值呢?
「合並成綜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
握嗎?」
通過討論也得到了正確處理,
加了一課時總結復習了綜合算式的運算順
序。

四、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
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
認真思索,
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
並做
到先復習後練習,練習中刻苦鑽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於求證得數。
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
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
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
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後。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
重點突出。

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恆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
持不懈,一抓到底。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
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熱點內容
宇宙盡頭二次元 發布:2025-07-11 04:54:05 瀏覽:469
武漢體育中心去南湖 發布:2025-07-11 04:52:45 瀏覽:230
北京數字貨幣交易員 發布:2025-07-11 04:46:09 瀏覽:246
國外對元宇宙的積極探索例子 發布:2025-07-11 04:41:13 瀏覽:872
以太坊錢包地址在哪兒顯示 發布:2025-07-11 04:33:32 瀏覽:852
比特幣的上限真的不能改嗎 發布:2025-07-11 04:33:23 瀏覽:233
原價usdt 發布:2025-07-11 04:31:51 瀏覽:643
緬交所怎樣充值usdt 發布:2025-07-11 04:31:49 瀏覽:602
雲閃付是央行的數字貨幣嗎 發布:2025-07-11 04:31:11 瀏覽:748
uki元宇宙 發布:2025-07-11 04:30:34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