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礎要下持力層多少才算安全
『壹』 在岩土勘察中,樁基礎的樁端持力層怎麼選擇,估算那一層就可以做該建築物的持力層了
1 按照常規的建設程序,建設單位或其委託的設計院應出具勘察任務委託書。在勘察任務委託書中明確提出擬建(構)建築物的特徵,包括長寬尺寸、層數、高度、結構形式、荷載特徵、擬採用的基礎形式、基礎埋深、荷載大小等。勘察單位針對擬建建築的特點依據相關規范要求進行勘察,確定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不良地質作用的發育情況、危害程度、發展趨勢及治理建議,提供設計施工所需的岩土參數,如地基承載力、壓縮模量、壓縮系數、土層的滲透系數等,對地基基礎的形式、基坑支護及降水等提出建議。
2 根據野外鑽探資料、原位測試成果、室內試驗結果,綜合確定地基各土層的承載力及壓縮模量。地基承載力可按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或原位測試成果確定(查表),也可按土力學的相關公式計算。壓縮模量直接按試驗結果取值。經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若滿足設計要求,可採用天然地基,否則應進行處理。處理方法包括加大基礎埋深、加大基礎尺寸,換填、強夯、 CFG復合地基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中有明確的規定。若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中的方法處理後仍不能滿足設計要求,考慮樁基礎方案。
3 樁的分類方法很多,按其承載特性可分為端承樁、摩擦端承樁、端承摩擦樁、摩擦樁,按前後順序這四類樁樁端反力依次變小而樁側反力依次增大。端承樁的承載力以端阻力為主,其持力層的承載力高,如老黏土、密實砂、卵石、基岩等,5米厚的卵石是良好的樁端持力層。摩擦樁的承載力以樁側阻力為主,相對來說對樁端持力層要求較低。
4 樁基承載力的估算可按建築樁基技術規程JGJ94-2008第五章的規定進行,一般來說先設定有效樁長,根據樁長穿越的地層和各地層的物理力學指標、原位測試指標等查表5.3.5-1及5.3.5-2,分別確定各地層相應的樁側阻力及樁端阻力值,按規范公式即可求出樁的承載力估算值。
5 根據問題敘述,估計提問者從事勘察的時間不長,建議加強對相關規范的學習。基本規范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02
(3)《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4)《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
(5)《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6)《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
『貳』 樁基礎持力層底厚度大於多少可不進行軟弱層驗算
持力層下面一層較軟弱的地基,叫軟弱下卧層。基底應力經過持力層的應力擴散以後,到軟弱下卧層頂面時,其應力已減少很多。但是,這時的應力必須小於軟弱下卧層的設計承載力特徵值,否則,地基將會在軟弱下卧層發生破壞。驗算軟弱下卧層的承載力,就是驗算軟弱下卧層的應力是否小於其設計承載力的特徵值。
『叄』 關於樁基礎的問題 不知道基礎埋深是多少
6.8m應該是包含了地下室高度的埋深吧。樁長一般從低於承台頂標高100mm處起計,至持力層表面標高止。
『肆』 如何確定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3.3.3條: 5 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黏性土、粉土不宜小於2d,砂土不宜小於1.5d,碎石類土,不宜小於1d。
當存在軟弱下卧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3d。 6 對於嵌岩樁,嵌岩深度應綜合荷載、上覆土層、基岩、樁徑、樁長諸因素確定;對於嵌入傾斜的完整和較完整岩的全斷面深度不宜小於0.4d且不小於0.5m,傾斜度大於30%的中風化岩,宜根據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適當加大嵌岩深度。
對於嵌入平整、完整的堅硬岩和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於0.2d,且不應小於0.2m。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3.4.6條: 1 樁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穩定土層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應按計算確定;對於碎石土,礫、粗、中砂,密實粉土,堅硬黏性土尚不應小於2~3倍樁身直徑,對其它非岩石土尚不宜小於4~5倍樁身直徑。
(4)樁基礎要下持力層多少才算安全擴展閱讀
樁基礎工程是現代建築工程中,處理淺層地基承載能力不足的主要手段。端承樁是其中的一種。端承樁主要依靠樁端持力層傳遞上部建築物、基礎、土層的豎向荷載,根據地基與基礎工程規范。
樁端持力層是指設計端承樁的樁端支撐層地基,該地基層必須滿足在使用年限內的耐久性;必須滿足上部建築物的穩定性;必須滿足在極端自然環境下的安全性。所以常見的樁端持力層,多為原土層下堅硬的岩層。
『伍』 樁基持力層如何選擇
正常步驟:
1、確定建築物的高度,高層建築規定有埋置深度的要求。
2、確定上部結構傳給樁頂的荷載 。
3、確定能滿足樁頂荷載的樁端阻力和樁穿過各土層的樁周摩阻。即樁端持力層及樁周各層岩土的工程力學的性能。綜合考慮技術可靠性及經濟性來選擇。
4、先有地勘報告提供場地內土層的性、狀,有一個以上像樣的承載能力特徵及其壓縮性的層位供選擇,根據房屋荷載的情況來確定基礎的型式。大直徑灌注端承樁的持力層應該是中密、密實的碎石土層,中風化硬質基岩(完整、較完整性),大直徑灌注端承-摩擦樁的持力層應該是稍密的碎石土層,中密、密實的砂礫土、堅塑的粉土類,摩擦承壓或抗拔樁宜用方樁其持力層應選擇埋藏足夠深的老土,主要要求穿越各層土的性、狀。小直徑的靜壓、錘擊、夯擴、沉管灌注、振動沉管灌注等,仍然根據端承或摩擦樁來選擇。
『陸』 預制樁設計樁與樁的安全間距是多少
預制樁(擠土樁)的樁的最小中心距:排數不少於3排且樁數不少於9根的摩擦型樁樁基:非飽和土4d;飽和黏性土4.5d。
其他情況:非飽和土3.5d;飽和黏性土4.0d。
預制樁,是在工廠或施工現場製成的各種材料、各種形式的樁(如木樁、混凝土方樁、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鋼樁等),用沉樁設備將樁打入、壓入或振入土中。中國建築施工領域採用較多的預制樁主要是混凝土預制樁和鋼樁兩大類。
樁基礎的作用是將荷載傳至地下較深處承載性能好的土層,以滿足承載力和沉降的要求。樁基礎的承載能力高,能承受豎直荷載,也能承受水平荷載,能抵抗上拔荷載也能承受振動荷載,是應用最廣泛的深基礎形式。
(6)樁基礎要下持力層多少才算安全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應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70%方可起吊,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100%才能運輸和打樁。如提前吊運,必須採取措施並經過驗算合格後才能進行。
起吊時,必須合理選擇吊點,防止在起吊過程中過彎而損壞。當吊點少於或等於3個時,其位置按正負彎矩相等的原則計算確定。當吊點多於3個時,其位置按反力相等的原則計算確定。長20~30m的樁,一般採用3個吊點。
樁基礎可以是單根樁(如一柱一樁的情況),也可以是單排樁或多排樁。對於雙(多)柱式橋墩單排樁基礎,當樁外褥枉地而上較高時,樁間以橫系梁相連,以加強各樁的橫向聯系。
多數情況下樁基礎是由多根樁組成的群樁基礎,基樁可全部或部分埋入地基土中。群樁基礎巾所有樁的頂部由承台連成一整體,在承台上再修築墩身或台身及上部結構。
『柒』 樁基持力層如何選擇
正確選擇持力層是結構師的功夫。
正常步驟是先有地勘報告提供場地內土層的性、狀,有一個以上像樣的承載能力特徵及其壓縮性的層位供選擇,根據房屋荷載的情況來確定基礎的型式。像題目那樣先定好了樁基為基礎型式再來選擇持力層的,似乎有點『打破常規』!
大直徑灌注端承樁的持力層應該是中密、密實的碎石土層,中風化硬質基岩(完整、較完整性);
大直徑灌注端承-摩擦樁的持力層應該是稍密的碎石土層,中密、密實的砂礫土、堅塑的粉土類;
摩擦承壓或抗拔樁宜用方樁其持力層應選擇埋藏足夠深的老土,主要要求穿越各層土的性、狀。
小直徑的靜壓、錘擊、夯擴、沉管灌注、振動沉管灌注等,仍然根據端承或摩擦樁來選擇。
『捌』 樁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最大深度有要求嗎
天然地基埋深較淺的基礎(獨立基礎、條型基礎、筏板基礎等),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應小於300mm,且寒冷地區應滿足當地常年凍土深度以下;樁端進入土質持力層1.5~2倍樁徑、進入中風化基岩持力層1.0且不小於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