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康復中心觀後感
⑴ 三甲醫院轉到康復中心好不好,目前病人還處於半醒狀態。
可以的,按你說的病人現在應該是淺昏迷的狀態,只要生命體征請問完全可以介入康復治療,而且康復現在除了維持病人的關節活動度,肌肉的緊張度,預防並發症等,最重要的可以促醒治療,通過針灸,理療,運動,再加上病人家屬的配合,更快的脫離昏迷狀態
⑵ 北醫三院康復醫學中心的評價
北醫三院康復醫學中心 的點評用戶點評giving1 北醫三院康復醫學中心 總共去過兩次,都沒有掛上號。新樓和舊樓看著都很壓抑,新樓和舊樓掛不同科室的號,所以掛號也是比較麻煩的。即使這樣,還是很掛上號的。 北醫三院康復醫學中心 上次發燒來北醫三院看診,在發燒門診里,雖然量體溫、驗血、繳費地方都在附近,但還是花了不少時間,效率比較低。然後醫生在診斷書上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字,不找邊際,最後連配葯點滴都很遲疑。點滴葡萄糖袋很小,只有100ml,感覺葯物濃度很高。打完點滴燒還沒退,很郁悶,後來休息一天後第二天才好了。
⑶ 康復中心是什麼啊
康復中心擔負著對傷病者和殘疾者在身體功能上、精神上和職業上進行康復醫治、訓練的任務,所運用的康復醫學是一門涉及眾多基礎科學、臨床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科的跨科性的綜合學科。通過治療與訓練,使弱能者能夠按其弱能程度,充分發揮其體力、智力及社交能力,使只有部分的器官和組織的殘病者最大限度地達到不完全殘廢,使身體留有的功能發揮最有效的作用。
殘疾人康復中心是為殘疾人提供康復醫療、教育、職業、社會等康復服務的綜合性康復機構和技術資源中心,承擔著康復訓練與服務、康復技術人才培養、社區康復服務指導、康復信息咨詢服務、康復知識宣傳普及、康復研究和殘疾預防等工作。
⑷ 自閉症兒童診療康復指南讀後感
以下是讀後感寫作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讀一本書的時候,就要知道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內容,例如,書名,作者,內容的梗概等。這些,對於一個讀了這本書的人都必須掌握的。所以,讀後感開文就要把這些亮出來。例如,我在暑假的時候,讀了某某寫的一本書,名叫《某某》,在這本書里,他向我們講解了某某生活的時代發奮力強的過程。
寫完了讀後感的開頭後,看你寫的人就想知道,你看了這本書後,你能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因此,再分一段,就要開始把自己的觀點寫出來。例如,我看完這本書後,深受啟發,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人活當下,必須百分百努力。
當然,你寫出來這個觀點後,實際上,必須再要用事實來證明你的觀點,你要如何證明你的觀點呢。有兩個層面,一就是結合你讀過的書來延伸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以此來前後結合而寫。另一種就是以你以前與現在的感想做對比後,進行表達。
對於讀後感來講,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感字,所以,這個感字能帶給你如何的想法,就要看你對這本書的了解程度以及受影響的程度。一本書,可以讓我們感受很多,所以,最好的就是從讀的書里找到一個最鮮明的觀點亮出來,而且要保證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積極的,向上的。
怎麼寫好讀後感
最後一點就是表明心態,本身你從書中得到了啟發,受到了教育,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如主人公或者是書里的某個人物一樣,要怎樣,所以,在作文的最後,你就要表明你的心態,意思就是書寫一下自己的志向和理想。這樣,你的讀後感就寫好了。
⑸ 作文《去康復醫院的感想》
我似乎已經感覺到了徐志摩那片雪花的快樂;「我們都是平等的……」打開《簡·愛》,我似乎被裡面的主人公帶到另一個世界,為她那堅強、寬容而又充滿愛心的品質所深深感動了,看到那令人傷感的場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這是真性情的表現.簡·愛那嬌小的身軀卻承受著如此悲苦的命運,常常讓我淚眼婆娑.但她那頑強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給了我遠離自卑的勇氣,堅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種收獲,一種悲傷後的快樂,
⑹ 去《婦女兒童中心》觀看的作文觀後感
平常我喜歡乾的事兒很多,我喜歡的玩具也很多,但是我最感興趣的是玩拼裝、變形玩具。看到那些玩具被我變成這樣那樣的造型,心裡非常高興,有一種成就感。
我能把變形金剛裡面的大黃蜂變成一輛黃色雪佛來跑車,也能把擎天柱變成一輛巨大的「裝甲車」,還能把紅蜘蛛變成一架灰黑色的戰斗機……我還喜歡數字站隊,裡面有5個成員可以進行合體。在我的玩具隊伍里,還有兩個厲害的角色,它們是果寶特攻里的「果園天尊」和「黃金果寶戰神」,在「果寶特攻」里它們兩個的功力是最強大的。
每天寫完作業休息的時候,我就會把它們拿出來擺在一起,把它們當成一支頑強的戰隊,而我就像一位「大將軍」來指揮它們作戰。
⑺ 學了康復護理的感想
「護理服務需要表演」
既然我們選擇了護士,就要扮演好這個角色!
「用文化打造護理品牌」
護士的職業應引入文化內涵,護士的一舉一動都應該「透著一股文化味」,護士的修飾是文化,護士的禮儀是文化,護士的技術是文化,護士的語言是文化,護理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無不滲透著一定的文化底蘊。試想,這樣的護士高雅而親近,令人舒心又歡心,誰還能小看呢!
「站在山頂上的人和站在山底下的人,在對方眼裡都很渺小」
記住這句話,永遠不會自卑!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樣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沒有良好的禮儀,其餘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誇、自負和愚蠢」。
修飾自己,亮麗在上班時間,亮麗在病人和同事面前,實際上就是一種最普通的禮儀。
⑻ 醫者仁心觀後感
醫者仁心觀後感(1):
《醫者仁心》,中央8 播的又一部講述醫院故事的連續劇,被同行們一次次感動的一塌糊塗!
熟悉的工作場景,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案例,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從醫太久,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復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關注著年輕護士們的操作,婆婆媽媽地提醒她們嚴格執行各項操作,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看了《醫者仁心》,暗自汗顏,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麼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著,快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只道別人俗,卻不覺自己庸。
劇中一句台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
「大家一定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啊,保護病人,也是保護咱們自己」,這是我近年來重復的最多的話之一,尤其最後那句,有時還要特別強調一下。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麼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系變得那麼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系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著雙方!是什麼造成的呢?今後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持的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建立是遲早的事,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學醫三年多了,可以說現在沒有什麼感覺,確切的說沒有強烈持久的目標,一切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知道我們畢業後是什麼樣?剛才看完衛生部拍的一部片子《醫者仁心》,他們說這部片子是在為醫生平反,的確,講述了醫生的點點滴滴,很實際,很苦很累,各種醫療糾紛,人情世故,很適合醫學生看。看過這么多部電視劇都是在看劇情,場景,沒有認真去想過自己將來面臨的是什麼,只是一笑而過。而看這部片子時我的眼鏡卻濕潤了很多次,這是從來沒有的,很切實際。說不定我們以後就會這樣,應該是說基本上就是我們以後的生活,還有面對病人,面對家屬,面對各種生命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精湛的手術,冷靜的心境是一個好醫生必備的。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優秀的醫生不是我們在大學這幾年就能學好的,只是在了解皮毛,太少了,更多的東西是自己以後在臨床上摸索出來的,這是出自一個著名的心外科主任醫生之口,或許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為一個醫生的心聲,醫生的辛酸。
你明白嗎?或許只有醫生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為醫生是高收入的職業,我只想說那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台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麼原因給了他們那麼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以前醫生是個很崇高的職業,受人尊敬,而現在醫療商業化,利益化,完全被金錢控制。而醫生也為之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違背良心的做事,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原諒,醫療糾紛就這樣產生了,於是醫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變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們失去了尊嚴甚至自尊。病人,家屬,社會的不理解,國家的重視不夠等等導致醫生就是在刀口邊上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一切都變了變得那麼沒有意義,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而現在呢,更多的是迴避病人,家屬的追打與質問。哎,悲劇
我不想說了,一切都不是這邊日誌能改變的,我們要做回醫生本來的面目, 維持一切正義。
醫者仁心觀後感(2):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著「生命第一」的信念,忍著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里,不由使我得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為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縮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為」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守法律的尊嚴?如何使傳統觀念與現實法律統一起來?二者能否統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樣解決?雖然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想把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並能夠幫助回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到醫鬧的糾纏;有時病人的正常死亡,也會遭到病人家屬的無理取鬧。當我看到我們醫院的院長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里……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難道病人的生命與醫生的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嗎?我們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海無邊的宇宙世界,人類尚未掌握的秘密太多了,它也需要人類的探索和發現。再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呀!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你是一名醫生與不是一名醫生又有什麼區別呢?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危險,誰又能來為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人性要不要泯滅,法律需不需要健全?這些亟待值得引起醫學、倫理及法律界等人們的重新思考和關注。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為啥賬上無錢就給我們停葯?為啥葯費這么貴?為啥看病咋這么難……病人明明有錢,卻不交費;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醫生的各項交代,要求家屬的名字簽全。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關系,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掠去信息,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裡?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更是現行醫療體制、機制的問題。問題的症結真的如此嗎?我同樣希望得到幫助和回答。
《醫者仁心》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知識淵博、技術精湛、胸懷寬廣的鍾立行;損人利己、拉幫結派的王冬;埋頭苦幹、挨打受罵的劉敏……不過,本人是護士出身,我更關注的護士長劉敏的命運:一個被同志們公認的好護士長,一個挨打的護士,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一個用自己鮮血救人的醫務工作者,一個沒法照顧家庭的女人,最後卻迷失了自己……劉敏遺書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日夜顛倒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復一年中煎熬中,一點一點地變老,一點一點變得絕望」這段話,讓我十分心痛。是啊!這就是我們護士們的心聲,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曾經的理想、信念紛紛被現實剝離,造成這樣根源是什麼?我也曾多少次暗自叩問自己,是堅守,還是放棄?如果不改變我們護士的現狀,我真擔心會有人穿不過名利富貴的誘惑,穿不過紅塵俗世的迷離。
《醫者仁心》這部作品裡面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關於家庭、醫患、同事、同學關系……通過這些說出了醫生、護士們心中的酸楚、病人們的無奈和期盼、領導們的苦衷、職工們的煩惱、它是醫生和患者的代言劇,它為醫患之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梁。
《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看點很多,感悟博多,引起的思考也很多。總之:醫患之間相互信賴、理解、支持、和諧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